|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 561 下一頁→
|
page 55~ page 57(2015-09-28 00:51) |
|
page 52~ page 54(2015-09-28 00:50) |
|
page 49~ page 51(2015-09-28 00:49) |
|
page 46~ page 48(2015-09-28 00:49) |
|
page 43 ~ page 45(2015-09-28 00:48) |
|
page 40 ~ page 42(2015-09-28 00:47) |
|
page 37 ~ page 39(2015-09-28 00:46) |
|
page 34 ~ page 36(2015-09-28 00:46) |
|
page 31 ~ page 33(2015-09-28 00:45) |
|
page 28 ~ page 30(2015-09-28 00:44) |
|
page 25 ~ page 27(2015-09-28 00:43) |
|
page 22 ~ page 24(2015-09-28 00:42) |
|
page 19 ~ page 21(2015-09-28 00:40) |
|
page 16 ~ page 18(2015-09-28 00:40) |
|
page 13 ~ page 15(2015-09-28 00:39) |
|
page 10 ~ page 12(2015-09-28 00:37) |
|
page 8 ~ page 9(2015-09-28 00:36) |
|
page 6 ~ 7(2015-09-28 00:35) |
|
p4 + p5(2015-09-28 00:35) |
|
西畫類
70
第十九屆桃城美展在經由西畫類評審委員:陳哲、蘇志徹、林金標、林兆藏、陳建北等諸位先生,經過初審選出 44位創作,
之後由現場原作審核,選出六件作品給與獎項。
入選的這些作品在主題上多為常民生活景況;像在傳統市場買賣的情境或是一般農村家居的生活,再不然就是對自然景
物的描繪,也有些就對工廠生產的著墨,嚴格說來每位參賽者都非常用心經營自我的畫面,但是還是會讓筆者自問,這些畫
風是多年以來就一直存在嗎?它有時代性嗎?時代的精神為何?
當面臨這些問題,舉些例子或許可以看得更清楚。荷蘭藝術家林布蘭最為人稱道有兩件事,一則是世人所謂的林布蘭光、
二則為他畫畫的程序、他的打底方式,這些國人統稱林布蘭的技巧,但是稍稍想想,這些其實是他本人思維透過繪畫語言的
呈現,換句話來說如果我們挪用他的技巧,某種程度其實就是“剽竊”他的思維,這豈是一個創作者願意承受的“罪名”?
上個世紀從 1905 年的野獸派起,先後經歷立體派、未來派、至上主義、風格派、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達達等繪畫
思維上的辯證洗禮,在這裡無外乎因為對顏色使用主觀的認知、或對時代變遷的歌頌禮讚、或主觀造形情緒的宣泄、或純粹
美學思維的辯思。
另外清朝出生的嘉義前輩畫家陳澄波先生的例子或許可以讓我們看得更清楚。在它畫面中粗獷豪邁的筆觸、鮮明強烈的
顏色、不落俗套的構圖再再說明了一個藝術家的個性。他本人也曾說過:「做為一個藝術家必須擴大生活領域。更需寬容關
懷事物,因為真正的藝術家之感受太敏銳,若無寬大的包容量來容納、感受,進來的很快就超出平常的飽和點。」這一切的
一切都驗證了一個好的藝術家在他自己的時代極力感受時代的特質及賦予他自身的養分,續而帶出他個人獨特的風格。這些
情況都說出藝術家不論東西方都在面對他的時代反映他所感受的時空。
今年的首獎 ( 澄波獎 ) 為蔡少傑先生的油畫三連作〈牙本質系列〉,就誠如作者所說:離開口腔的牙齒與回憶有個類似
的地方,他們都曾經存在我們生命當中,並擁有屬於他們專屬的位置。日積月累,牙齒就是我們記憶的載體,但因為某些原
因被所割捨,甚至用類似的形狀取代原本的空洞。整個畫作以寫實的手法運用但卻讓觀眾感受符號運作的痕跡,畫中第一幅
和第三幅出現的尺、規,彷彿在對那些已脫掉的牙齒在做某種程度的丈量、評判,再再使人想起一些社會無形的規範,作品
透過物件給與一種時間的留痕,暗示著時間雖然消逝但記憶始終未全然退位。而第二幅以膠帶固定牙齒卻是完全不牢靠保存,
這也道出記憶是也會褪色的。
專業畫家 陳建北
評審
感言 西畫類
71
梅嶺獎的得主高春英女士,以作品〈羊年之生命詔書〉為題,畫中的靈魂,羊的骷髏處於整張構圖上方的中心,看似像祭壇的聖像,猶
如世界運轉的核心,掌握著萬物的運作生死,處其下方卻是側身就地而坐身體扭曲變形的裸女,她的雙臂生長盤錯複雜,如似旺盛力的樹根,
而其背部卻猶如禽鳥的卵巢孕育無數的生命,這兩個部份構成一個明確的十字架。畫面下方進入視覺是大片低彩且高明度的鵝黃綠在其中隱
約可見一些不明確的形體,烘托著整張畫面。她在創作自述曾提到:羊年昭書曰:花開花落自然生態,生生滅滅輪迴循環。適時開花適時結果,
只取所需勿貪表象。
西畫類的第二名是徐睿甫先生的〈生與死的交替〉。初與作品的視覺交錯是迷人的,作者用鉛筆、碳精所構出的畫質是細緻的,看著畫
面經由不同物種的組成蔓延,同時間擴張也逐漸消退腐敗,如同作者所言:個體的故事、物種間互動的奧妙和無聲息的溝通,是我創作的起源。
模擬腐爛物滋長的高密度筆觸是我創作的核心,在反覆薄塗、堆疊的交替過程中,當下思慮與所見的動植物、腐物樣貌一一錯合、最後合而
成的,是觀察後的記錄、也是潛藏意識的彰顯。
作品〈1368〉此次獲得西畫類的第三名,單看標題觀眾一定不得其門而入,其實這只是作品的編號,並不代表任何實質內容。作者蔡元
桓表示以此代替標題是怕觀眾會因此而“著相”。但是當觀者面對這件作品時,還是無法避開,對著這幅以明度非常接近的天藍、石灰白、
土黃、藍灰為主要顏色的畫面,對著顏色的同時不免看到一些我們自以為是的影像,如人物、植物或街道家俱,在此同時也再再的否定之前
所看到的形象,彷彿同時也可能成為另外一些物件,輕輕鬆鬆的。這四個主要顏色各自形成自我世界,線面之間自有各自的節奏,在交替之
間又相輔相成,閱讀上的確有其獨特的細膩度。
優選有兩位作者,第一位是李政穎先生其作品為〈從南到北—華岡路 1 巷光華路 26 巷口〉從題目可以理解這是一件實景描繪的聯幅作品。
畫面入眼感覺的是,左右不同的畫面卻有著彼此相互補充詮釋的特質。借著不一樣的俯看視點讓人看清狹窄巷弄的荒唐,一邊除了擁塞的公
寓加上密密麻麻的雨庇和在雨庇下慶祝開幕紅色裝飾物,搭上陰霾的天氣地面各書寫著消防和消防通道,同時也因為地面的積水局部反映街
道的景象,另一邊則是被水泥牆隔開卻生意盎然的街樹。這樣的情境更凸顯台灣都市規劃的窘境,亦諷刺這幾乎寸步難行而且無法達成任務
的消防道。
另一位優選則為林玉雯小姐的作品〈溫度空間(2)〉,她自述著:冷與暖的「溫度」,交織也交雜的思維當中,即便身處在虛實交
錯的「空間」,也能辨別出那虛構畫面中,坦然流露的感動。事實上畫者只是透過繪畫來傳遞她自身內心主觀的感受,畫面主要構成的顏色
有黑紅黃白四個顏色,以黃色組成畫面的中心,整個作品幾乎是由細碎的線條譜成,不論是用刮、畫、塗,都是在堆砌作者感受溫度的情緒。
紅色似乎像是懸浮在空氣中那股不願散去的熱度但始終抵不過那股由黑、白組成不斷湧上的涼意,就情緒的蘊涵是細膩的。
藝術創作一直在反映它的時代、一直在呈現它的時代。當 19 世紀印象派的畫家由於將光與色的科學觀念引進繪畫中,讓人們在生活中
得到更多光色的應證,或許處在當代的我們更該想想今日我們生活週遭所面臨的一切。
73
澄波獎
72
從幼稚園時期對於繪畫便有興趣的我
並非畢業於一般美術班,但對繪畫的熱情讓
我考上了美術系,我會這樣說並不是想給看
這篇理念的人一個「因為不是美術班,但憑
藉著自己的努力所以得到了這個獎」或是
「因為對繪畫的熱誠,即便不是畢業於美術
班也能得到肯定」的迷思,事實上我認為所
有的美感教育目的是期望創作者能創作出
與觀者及自身有所共鳴的作品,這是創作最
困難也是藝術作品之所以迷人、耐看的原因
之一,繪畫或任何藝術形式都是需要經由長
時間經營的一項運動,這與是否從小就進入
才藝班與否不一定有關聯,而是與生活、時
間、熱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次繳交的作品我選擇如實的呈現我
選擇的物件一牙齒。選擇利用油畫顏料沉著
且附有豐富混色能力的特性,以寫實的方式
呈現細小的牙齒,背景則是以大片看似桌面
的抽象狀態呈現情緒的痕跡。將牙齒的狀態
描繪得比背景精細藉以彌補大小及色彩上
的不足。此系列的創作是以牙齒與回憶為發
想的創作作品。離開口腔的牙齒與回憶,它
們都曾經存在我們生命當中,並擁有屬於他
們專屬的位置。日積月累,牙齒就是我們記
澄波獎 蔡少傑
憶的載體,但因為某些原因被我們所割捨,甚至用類似的形
狀取代原本的空洞。
第一件作品所傳達的是對過去的緬懷。隨著年紀的增長,
我們所記得的事情反而越少,我們總是較為清楚兒時的點滴,
對於前幾個星期前所發生的生活瑣事反而想不起來。我在灰
色的底上面做了一些痕跡,想藉此營造出時間所留下來的雜
質。第二件作品所闡述的是對回憶的綑綁。我們常把舊回憶
都置放在心底的某處,並使用某些方式想要將其束縛,但這
些方式似牢固但實質上卻不堪一擊。第三件作品的發想是以-
痕跡作為出發點,圓規讓人聯想到鉛筆藉著它(圓規)所留
下圓的筆跡,我被我們所遺棄的牙齒也能強烈的代表痕跡,
從這三顆牙齒的成長上能明顯的看出其不同地生長的狀態,
同時也分別代表我學習繪畫的三個階段,國中、高中、大學。
約莫經過七年的繪畫生涯,從一開始的靜物練習、構圖、
色彩練習、臨摹到創作,我發現自己不斷地在這些過程中尋
找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色彩、主題特色等等,總而言之就
是一直在收拾自己的初衷。藉由一次次的試驗、檢視,難免
落入想盡辦法把初衷包裝得討喜、順眼、獨樹一格等的圈套
之中不自知。在這一段連續不斷且無明確目的地長跑之中,
牙本質系列的作品是我其中的一個時期,一段充滿無知、憧
憬、熱情的時期,這系列的作品記錄著我對於寫實繪畫的理
想、繪畫的功能性探討等,很幸運的,這份理想受到了肯定,
對於繪畫仍只探索出一些皮毛的我感到萬分的榮幸。
這一系列的創作是以牙齒與回憶為發想的創作作品。離開口腔的牙齒與回憶有個類似的地方,他們都曾經存在我們生命當中,並擁有屬於他們專屬的位置。
日積月累,牙齒就是我們記憶的載體,但因為某些原因被我們所割捨,甚至用類似的形狀取代原本的空洞。
第一件及第三件作品所傳達的是對過去的緬懷。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所記得的事情反而越少,我們總是較為清楚兒時的點滴,
對於前幾個星期前所發生的生活瑣事反而想不起來。我在灰色的底上面做了一些痕跡,想藉此營造出時間所留下來的雜質。第二件作品所闡述的是對回憶的綑綁。
我們常把舊回憶都置放在心底的某處,並使用某些方式想要將其束縛,但這些方式似牢固但實質上卻不堪一擊。
牙本質系列 91×116.5cm×3 油彩、畫布 2013
75
梅嶺獎
74
版畫創作及教學在台灣一直是屬於小眾藝術,雖然數年來有賴中華民國版畫學會
和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版畫中心以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版畫中心等等單位的大力推
廣,但能在不分類的大型競賽中獲得首獎的殊榮,實在是料想未及,所以甚為驚喜與
感動,真的非常非常感謝評審的青睞。
國立台灣藝專美術西畫組畢業後至西班牙 SALAMANCA 大學取得美術碩士學位。紙
面上來看這樣的學歷是完整美好的,似乎大有發揮空間。但我自知資質愚鈍,一次只
能做好一件事,所以有十五年的時間只專心陪伴我的孩子成長,創作只有在白日夢中
完成。四年前,兩個孩子較獨立後,我便放手專心投入渴望已久的創作中。
因為平時從事兒童繪畫及版畫教學,所以初拾創作之際便不假思索的由版畫開始
了。不過一開始我便不打算乖乖的配合傳統版畫的制約,版畫的製版與印刷方式只是
呈現作品的一種手法,固定的印刷工法,適當的張數等並不在我的考慮之內。所以我
的版畫作品常都是只印一兩張,如果印第三 . 四張時也會嘗試變化不同色調。為了創
作可以永續,我在多方考慮之下固定了創作版種,選擇了以砂紙為主版,以刮磨法做
明暗處理出類似美柔汀及銅版腐蝕的效果,在局部併用其它增加豐富度。
人生已過半,以前年輕的我自以為聰明能改變影響周遭,但現在的我知道能真正
做好的事只有做好自己而已。經歷人生如戲的起伏,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經歷,了解到
生命脆弱如草,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未來瞬息萬變不可掌握,唯有更加珍惜眼前把握
當下,重視自我的感受勇敢愛自己,才是積極的人生。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證明我的存
在 --- 唯有創作。
梅嶺獎 高春英
羊年詔書曰:花開花落自然生態,生生滅滅輪迴循環。適時開花適時結果,只取所需勿貪表象。
無人知悉生命的長度,沒有悲沒有喜,只有心懷當下接受生命之輪的起承轉合,循著宇宙恆常的運行與自然共生循環不滅。
創作生命持之以恆不易,尤其版畫創作更是有所侷限。我努力的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作媒材,
兼顧豐富的版印肌理、環保、健康、經濟、便利性等等的砂紙凹印創作法。
羊年之生命詔書 70×200cm 砂紙凹版 2015
77
第三名
76
第二名
徐睿甫
個體的故事、物種間互動的奧妙和無聲息的溝通,是我創作的起源。在運用鉛筆描繪它們的同時,也把我
那股近乎本能的動物之魂嵌入它們互依存的世界,依循著觀察紀錄而創作時,「我」幻化為意識的奔流躁
動,「我」變得像孢子、黴菌般肆無忌憚的滋長。
模擬腐爛物滋長的高密度筆觸是我創作的核心,在反覆薄塗、堆疊的交替過程中,當下思慮與所見的動植
物、腐物樣貌一一錯合,最終總和而成的,是觀察後的記錄,也是潛藏意識的彰顯。
生與死的交替 79×226.5cm 鉛筆、炭精粉、無酸紙 2014
蔡元桓
那是妳小時的最愛,輕輕的撫動俏皮的雲,別盡是搔癢,也管一下,外地。
1368 145.5×112cm×2 油彩、壓克力、畫布 2015
79
優
選
78
優
選
李政穎
上大學之後一路從屏東潮州到台中、新竹、台北的北上過程中,熟悉了一段風景又離開了熟悉,
再次回到熟悉的風景時內心的激盪感受特別不一樣,因次在 2014 年開始了我的「從南到北」系列作品的創作,
畫著眼裡熟悉的景物,在這些路過的景物中我彷彿可以回想當下的氣味和時間的段落訊息。
從南到北 - 華岡路 1 巷光華路 26 巷口 100×262cm( 二連作 ) 油彩、畫布 2015
林玉雯
冷與暖的「溫度」,交織也交雜在複雜的思維當中,即便身處在虛實交錯的「空間」,也能辨別出那虛構畫面中,坦然流露的感動。
溫度‧空間(2)130×194cm 油彩畫布 2014
80 81
入
選
[hr]
吳志宏
在創作過程中,以人物造型與幾何抽象造型相互交融之表現,其間以明度對比之強弱,色彩調性之變化來營造畫面的氛圍,
在形、色、律動、空間層次多重交織中,傳達創意思考之軌跡。
繪畫日記(九)79×110cm 水彩、紙 2015
陳瑞瑚
清新、自然、光彩以溫馨與親切的景物入畫,在亮麗的色調下由畫刀與油彩的交會痕跡傳達無限的生命與活力。
畫作中不時突顯出創作者的真摯情感,無窮盡的生命力自作品中呈現出來。
我認為合乎大眾一致的觀點,即為自然;美是不違背自然的,自然中提供一個起點,由調合、均衡來產生和諧與美感。
市集風采 72.5×91cm 畫布、油彩 2014
82 83
入選
入選
周中丞
近年來台灣面臨一個重大的危機,
少子化,然而這遷就了另外一方面
就是升學的壓力。
這張作品就是想表現,現代人面臨
各種的壓力,有人懂得宣洩;有人
不懂發洩。
她在一天的忙碌之下回到了家,到
了浴室放了個澡,不知不覺看了鏡
中的自己,瞬間覺得老了許多。
水滿了,躺了進去時,頓時覺得一
天的疲憊都沒有了,但是壓力只是
暫時的不見了,它會一直存在。
在泡澡之時,不忘本,繼續邊洗澡
邊看書,別人一定覺得很奇怪,不
過總覺得時間一直在流逝,要趕緊
把握,不知覺眼眶也紅了,內心的
孤獨,只有在浴室內的黃色小鴨,
能了解了吧!
內心的凝視
116.5×80cm 油畫 2014
翁根第
「牛」自古以來,為了人們無
私付出生命歲月,毅力踏實回
饋大地,亦象徵生命的源起與
終點,追求存在、死亡與重生
的人生意義。
奮起的精神
91×73cm 油彩 2015
84 85
入
選
[hr]
裴 舫
這幅作品的意境是,漫步在森林中,意外找到的一條神秘秘境,因為好奇而走過去冒險看看。
想表現出一點點好奇心、想去發掘新東西的氣氛。
秘境 56.5×76cm 水彩 2014
蕭孟婷
客廳是一個存在私人領域的公共區域,屬於家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家」的代表形象。
又或者可以說「客廳」是這一小群具有血緣關係的人類的共同意識所凝聚出來的,它可以簡單地訴說著這個家庭的概況,
家庭成員的生活模式、個性等。這些細微的東西在這裡嶄露無遺,此時屬於私人場域的「客廳」卻變得不再私人,
甚至它是公有地,能被他人閱讀的。
客廳 70×140cm 油畫 2015
86 87
入
選
[hr]
蔡函庭
處在情緒焦慮的低潮裡,呼吸之間都是沈悶的空氣。轉個念頭、想法,欣然接受這種不確定性,那麼就不再被自己束縛。
自由 91×116.8cm 油彩、畫布 2015
林政杰
當生命中出現了挫折,一個不小心把「心」遺失了!虔敬請求上帝賜福!並「依循上帝的光」,積極救贖重新將生命再次地尋找回來!
給自己一點陽光,找尋回家的路!不任憑憂鬱侵蝕、佔據了靈魂!在特別的日子,學習把困難交給了神,
通過愛與受苦成為盼望與希望的源頭 --- 我要學習順服與等候,在這屬於您的日子裡讚美您!
在特別的日子禮讚 112×145.5cm 壓克力、油畫、拼貼 2015
88 89
入
選
[hr]
紀佩君
〈枷鎖.家鎖〉所指意涵即是指女性可以依自身意願決定是否揹負「母職」枷鎖?是否願意受「家鎖」所箝制?
作品欲陳述職業婦女擺盪在公領域與私領域之間的取捨,希望能踏出「女主內」的巢臼,
追求在公領域上的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但也珍惜著私領域中女性成為母親,孕育生命的價值。
枷鎖 ‧ 家鎖 109×78cm×2 粉彩 2013
邱玲瓊
藉用燈塔暗喻—「希望」,燈塔是捕魚人豐收返家指引迷津的明燈,也是往來商旅、遊子方向的依循;它忠實守著港口,溫暖、安全可靠
的象徵意涵,指引迷失在大海中的船隻。
作品中多層次的色塊與色線間交錯互動,筆隨意走,線條與瑣碎色塊在顏料堆疊中離別重逢的情緒。特別將主題用近寫實的手法,與抽象
的船隻相輔相成。作品色調以黃色系為主調,燈塔帶給人們溫暖、希望、安全的感覺,並顯得格外鮮明而強烈,增強畫面的張力與力量。
在創作上以抽象的概念來表現具象的樣貌,層層厚疊。開始作畫時的構思與佈局,無法預測結果。創作定調建立明確的想法,創作的執著
與熱情是永不改變的中心思想,從形與色的構成中傳達心中的觀感與自學。
希望 130×162cm 油彩 2015
90 91
入
選
[hr]
黃採雲
時間是個無情的小偷,總不留情的帶走一切,帶走了形貌,帶走了喧囂,卻帶不走人的情感。
毀滅之後所帶來的重生,依附著舊日情感,恣意的萌發依稀還能聽見往日的繁華,在人們絢爛飛翔的時光裡。
歲月 91×116.5cm 油彩 2015
蔡瓊書
求新求變,不斷自我挑戰,是我一直以來的創作態度,此幅「夏韻」作品,
即是以東方水墨暈染的概念,藉由西方技巧、色彩、構圖的角度來詮釋,呈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
期望自己的作品,更能表現時代的精神與社會的脈動。
夏韻 100×100cm 複合媒材 2015
92 93
入
選
[hr]
陳朝永
某個舊時代的結束,那曾經美好的記
憶,猶如緞帶般隨風飄逝;面對一波
波的巨浪,下一代被困在繁瑣的教育
體制中,無法展翅的牢籠、淹沒了視
野與期望!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像
是無從橫渡的波濤,生計如同美麗的
斜陽,光影明滅虛無。
漠然回首、希望的燭光,混雜交錯的
藤蔓,映襯生活裡不可捉摸的幸福與
憂傷。
迷途
146×98cm 油彩畫布 2015
宋適生
黃昏的港邊,海天一色,有種詩意的美。但是對於討海人而言,一生浪裡來去,海卻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場域。看著港邊漁工熟練整理魚網,
努力為下一次的滿載做著準備的工作,我彷彿看到一道光,這光不是來自遠方落日,而是從這些腳踏實地,看天吃飯的海上漢子散發出來的。
身影的畫面像是訴說著那種不畏天候的堅持…回到畫室後,我畫了這張作品,謹以此拙作向所有討海朋友致敬。
向晚的漁港 80×100cm 油彩畫布 2015
94 95
入
選
[hr]
阿里山的神木永遠是我們的福
氣與驕傲。
在阿里山森林裡,遊客悠遊其
間拋棄塵世的喧鬧,享受巨木
所帶來的視覺讚嘆與清新的芬
多精,重回大自然的寧靜環
抱。在神木腳下,仰望山林與
神木間的點滴,無數天候環境
異變,他們依然的默默守護在
這裡,涵養水份、固守山林使
這片土地的子民國泰民安、風
調雨順。
時空交替的喜悅相逢,與大自
然共處的精神,值得世世代代
感恩與珍惜!
千年守護
77×53cm 水彩 2015
范廼劼 劉晏嘉
寂靜的夜,只餘下茫然思索的明天,不安之中默默祈求希望的微光。直達天際的高樓,能否傳遞對彼端故人的思念…
明日希望 102×154.5cm 水彩 2015
96 97
入
選
[hr]
蔡仁德
以不同的塊面堆疊,一種帶抽象立體符號的表現方式呈現畫面。
窗外 130×162cm 油彩 2013
胡國智
線條代表都會生活型態裡的一種現代感,許多商業櫥窗都可以發覺這種亮麗的線條,它光鮮、時尚,卻也代
表人的距離與無奈。前方的椅子隱喻著沒有靈魂的人類;在忙碌的生活裡,人群就像一把一把沒有生命的椅
子,是複製的,也是被隨意擺放、使用及取代的。蝴蝶和裝扮者則象徵著生命力,舞袖於大地之中。較之於
灰色塊的剪影(人們)更加具生命力,前者與後者的堆疊與並置建構了衝突式、不平衡的詭異。
都會意象之塊肉餘生錄 91×150cm×2 壓克力 2014
98 99
入
選
[hr]
蕭逸玫
陪伴著七、八零年代的人們一同長大的動畫片《哆啦 A 夢》中,有個叫做「石頭帽」的道具,在短篇或長篇中都有出現過。使用
者戴了它以後,雖然實際上不能隱身,但會變得像路邊的小石頭一樣,別人可以感覺到本人的存在但不會去注意和理會。
這世界很複雜,常常混淆了傳達出的原意,人們多少都會受到外來的目光及言論影響,在無力辯駁時常會萌生暫離塵囂的念頭,
想變的像路邊的石頭一樣,無人會將目光駐足,同時卻也是個不會消失的存在。
以石身之姿暫離,經過沉澱,再以強化後的石身姿態來重新應戰所面臨的一切。
石身記 72.5×91cm×3 油畫 2015
陳登景
運用水彩色彩方式表現凝止空間,塑造出饒富生命活力的凝止空間情境,描繪的是彷彿置身於那時間與空間,
以虛實及靜物的元素平衡構圖,呈現微妙寧靜氛圍空間的畫面。
凝止空間 120×120cm 水彩 2015
100 101
入
選
[hr]
簡立德
黃昏是上天給的另一種顏色,在喧鬧中,夕陽西下,染紅了大地剎那的沉靜片刻,無限的感動,似乎有說不完的故事及感動…
創作過程中,試圖跳脫傳統具象束縛,在於將具象景物簡化,用主觀的形與色表達內心的影像。以較多的塊面和線條來作組合再分解,
呈現黃昏中繽紛絢麗的色彩,利用結構層疊交錯,表現出空間感,營造抽象與具象的新視覺效果,展現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時代意義。
黃昏之戀 91×116.5cm 油畫 2015
陳俊男
這一陣子有幾位老師、朋友相繼離開,心中感慨萬千!人的一生在這世上走一遭,要留下什麼呢?名和利、功與過,都將隨著腐壞的身軀、灰飛煙滅…
然而!不知生、焉知死,沒有喜、何來悲。云云眾生,我將何去何從?好好過每一天,都是新契機,不怨天不尤人,相信自己才是真。
靜默 - 府城東嶽殿 79×110cm 水彩 2015
102 103
入
選
[hr]
郭月女
以透過微觀生活一角去闡述創作的感受,垃圾為人製造、消費、遺棄所產生的廢棄物,二十一世紀人類進入資訊化的時代,
科技為人類帶來文明、舒適、便利的生活,卻也讓全球氣候極端劇變。人對物質、科技、潮流等熱絡的追逐,相對遺棄也快,人類所謂的進步,
卻對環境及生態造成極大的影響,是誰在丟棄、製造垃圾?透過對於消費及過剩的社會文明提出一些觀感與省思作為創作的軸心概念。
日常角落 . 三 112×162cm 油彩、石英砂、畫布 2014
吳語涵
對於世界如沙土渺小的我們是時間洪流殘壘的產物,無法談及不朽,任憑風浪拍打帶著軀殼到任何可能的死亡之地,順應一切變動起落。
唯有意識存在的生命力,得在不停變動無限的浩瀚星宿中尋找活著存在的價值,同時在一切還未朽壞的時空之間竄流。
未腐朽間 75.1×104.2cm 銅版美柔汀 2014
104 105
入選
入選
鄧楚伊
一開始我想的主題是因為壓力大所
以被困住的感覺,拍了很多照片,
想了很多構圖,最後選了一張最好
的就是這張,最能表現出我們這個
年紀,由於課業壓力大而產生的束
縛,而畫中的主角就是我,我被一
個塑膠袋包著,感覺這是一個令人
窒息的空間,象徵著現在的每分每
秒我們都被時間壓得緊緊的,沒有
一刻可以休息,停下來喘口氣。
青春的束縛
78.6×54.5cm 水彩 2015
成定瑜
此畫中人物為我的妻子,嫁作我
妻為我傳承,即便月有圓缺,相
處有喜怒哀樂,但終會圓滿。
今夜月當圓,月娘~請你一定要
保庇這個人!是她那溫柔我的
心,不離不棄的陪伴與支持,讓
我無後顧之憂的堅持我的夢,偉
大的臺灣新娘精神往往成就了一
個有成的男人。
台灣新娘
162×112cm 油彩 2015
106 107
入
選
[hr]
隨著指揮棒和琴弓的揮舞,樂音
奔騰躍動於空靈之間,時而激昂
時而低吟,總是扣人心弦的交織
出一首首動人樂章,樂音繞樑令
人久久無法忘懷!是琴弦觸動心
弦?亦是心弦撥弄琴弦?還是與
天地之弦共舞?
樂音繞樑
153×102cm 水彩 2014
張琹中 徐涌誠
旅行中經過公路旁的農田,農民們正在採收紅蘿蔔的過程,忙碌的農民們熟練辛勤的工作著,默默不語彎腰撿拾,
這一幕的畫面令人感動,激動的我,祇能以顏料及畫筆去記錄,這動容的景像。
台灣有很多美麗的畫面,只要用心靈去體會,我想用畫筆去呈現,更多屬於我們的感動。
豐收 80×117cm 油畫 2015
108 109
入
選
[hr]
劉佳琪
世界之大,卻總叫人有種無處藏身之感,在這無人的寂寞邊境,過往灰飛煙滅,滿山的廢城,卻有一種讓人解放的寧靜。
邊境 80×110cm 水彩 2014
胡境芝
交錯的溪流,沒有任何目的地,
溪石佇立於溪中,這幅畫中我想
要傳達的就是我們人就如同這
潺潺的溪水,經常徬徨沒有目的
地往前追求自己那小小的夢想,
而溪石就好比我們所遇到的一
切困難阻礙我們前進,而石頭上
的兩隻鳥代表的是不管在人生
中的哪個階段總有陪著你渡過
一切的人們。
流‧浪
108×79cm 水彩 2013
110 111
入
選
[hr]
鍾佳雯
穹蒼一詞代指天空,出自《詩.大雅.桑柔》:「以念穹蒼。」及《爾雅.釋天》:「穹蒼,蒼天也。」
本創作,是我六年來以自身生活體察出發,居住在城市,以緊密的城市和無邊際的天空形成對比,探討都市人生活。
都市中,常常因為空氣污染,有一層灰灰的雲層,我試圖用明亮的顏色,為城市帶來希望的光芒。
蒼穹下 112×162cm 油畫 2015
李尹誠
盜
135×48cm 複合媒材 ( 水彩、繩、墨)
2014
人類的貪得無厭展現在很多
方面," 盜獵 " 亦是一種。
因為人類的貪婪,使得自然
界的生物也無一倖免,最有
名的無非就是盜取象牙了,
一隻隻的大象被繩子綁著動
彈不得,這是盜獵者對牠們
伸出的魔爪。
背景是一張殘破不堪,佈滿
皺褶,烏漆抹黑的棉紙,上
面寫著 " 盜、貪、恥 " 等等
的負面字眼,象徵著人類貪
婪的心。
112 113
入
選
[hr]
林 霖
在現實當中,虛幻、真誠、虛假…這一切都像在水面上所看到一樣,有時清晰可見,而有時卻模糊不清。
其實黑暗處,還是能發現那些許透出的小亮點。
映 91×116.5cm 油彩 2015
陳品如
鐵鏽的痕跡與人類皮膚上那種傷口快結痂,但仍未痊癒的表面相似。以此概念,影射人內心的傷口就如鏽般的存在。
在每人看似堅強的外觀下其實都似鏽的傷痕存在,它非普通創傷,而是像鏽般經過時間磨損、外在刺激所累積的心靈
傷口。這種潛伏在心中,難以抹滅的傷痕;就如同鏽,它不會回歸物件的本質,僅能屈就現狀或是繼續蔓延。
在兩幅作品中分別為:不願面對與試圖面對。前者沒有正視根本,強硬修補下,就如運用鐵絲縫合鐵上之鏽,最終傷
口衝破縫線,斷然崩裂,它永遠是那道傷。後者曾強硬縫合傷痕,最終傷口依然存在。但持續以了解的方式滲透根源,
積極不懈的治療。雖傷口清晰可見,但卻因積極面對,曾經的那道傷綻放如花朵,化為成長的軌跡與勳章。
我們不願面對的那道傷
我們試圖面對的那道傷 91×116.5cm×2 油彩 2013
114 115
入
選
[hr]
古璨瑜
同性戀要選擇「隱瞞」還是「委婉暗示」,在社會壓力與自我的性和性別認同之間兩難互相矛盾。
身為同性戀者,在現實生活的偽裝和心理的解放,處於尷尬的狀態,如何自然的表現潛意識的自我和性行為的正當性,是必須努力的。
隱 ‧ 暗示 3 130×162cm 壓克力、複合媒材 2014
呂宗憲
我生長於鄉下,求學也在家鄉,上了大學之後才常常上台北看展覽,搭捷運的機會自然就多了,
每次搭捷運我總是喜歡觀察車廂上人們的一舉一動,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低頭」滑手機,完全沒有互動,彷彿靈魂被抽離似的,
死盯著手上的手機,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老婆婆沒有滑手機,她仰望低頭族們,眼神充滿不解與感嘆!在這都市,在這車廂,只剩黑白兩種顏色了。
無情都市,黑白車廂 79×109cm 水彩墨汁 2015
116 117
入
選
[hr]
張明錫
以圖像錯置壓克力開口等手法處理作品
畫面,欲引起更多想像的進出,製造出
時間與場域的不確定性,也是對作者腦
海中混亂的影像,與過去的種種事件陰
影,給予輸出、解套。
窗口,曾經是浪跡街頭少年仔的溫暖來
源,也正是這些在夜晚發光的窗口,接
納了他們的種種想像與希望。
少年仔的掙扎
94×71cm 粉彩、壓克力鏤空
2015
陳采葳
想起以前玩過一款類似大富翁的線上遊戲,不同於傳統大富翁的是,玩家在遊戲開始前可以選擇自己的職業,
遊戲中有不同的「機會」與「命運」讓自己贏得獎金或損失獎金,以方格模擬的道路上有各種不同的考驗,遊戲時間結束前獎金越多的人即是贏家。
這就像是一種模擬人生,雖然你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掌握,可以決定自己的方向與夢想。
而小孩子的辦家家酒就是一種模擬追求夢想的形態,畫面裡這個孩子他認為自己是個航海家,我記錄的就是這種追求夢想的單純。
模擬系列 - 我是航海家 75.1×104.2cm 水彩 2013
118 119
附錄
120 121
122 123
通訊錄
評審委員 《按姓氏筆畫排序》
124 125
徵件參展者
126 127
歷屆收件統計表 ( 自第 7 屆起 )
第 7 屆起,開放全國徵件,每年輪流徵展 2 大類,西元單年徵件書畫、西畫類,雙年徵件雕塑、攝影類。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
贊助單位
發 行 人
執行編輯
撰 稿
攝 影
美術設計
印 刷
出版者
地 址
電 話
出版日期
版 次
出版冊數
定 價
ISBN-13
GPN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財團法人嘉義市文化基金會
涂醒哲
吳松村、呂靜媛
陳欽忠、黃士純、陳建北
刺點專業攝影、各評審委員提供
一登視覺廣告設計
宏國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嘉義市忠孝路275號
05-2788225
104年9月
初版
500冊
新台幣300元
978-986-04-5763-6
1010401657
桃城美展. 第19屆 / 陳欽忠,黃士純,陳建北撰稿;
吳松村,呂靜媛執行編輯. - - 初版. - -
嘉義市 : 嘉市文化局, 民104.09
面 ; 公分. -- (嘉義市藝術叢書 ; 99)
ISBN 978-986-04-5763-6(平裝)
1.美術 2.作品集
902.33 104017168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2015-09-28 00:23) |
|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 561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