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行動上網統計 2016/01/01 ~ 2016/12/31[/h2]
資料來源: Google Analytics
2012 年的統計:
http://vovo2000.com/phpbb2/viewtopic-353932.html
2013 ~ 2014 統計:
http://vovo2000.com/phpbb2/viewtopic-370126.html
2015 統計:
https://vovo2000.com/phpbb2/viewtopic-373543.html
[h1]1. 訪客使用「電腦/筆電 or 手機/平板」[/h1]
43% 是一般電腦(桌機、筆記型電腦) ... (比較: 2014 約為 "70%", 2015 "50%")
57% 是行動裝置(手機、平板) ... (比較: 2014 約為 "30%", 2015 "50%")
[h1]2. 訪客使用的「作業系統」[/h1]
39% 是 Microsoft Windows 系列 ... (比較: 2014 年為 64%, 2015 為 45%), 5%--
34% 是 Google Android OS 系列 ... (比較: 2014 年為 18%, 2015 為 31%), 3%++
23% 是 Apple iPhone iOS (iPhone, Ipad)系列 ... (比較: 2014 年為 10%, 2015 為 17.5%
2.5% 是 Apple Mac OS 桌面系列 (和 Windows 都一樣下降!) ... 比較: 2014 年為 4% 左右, 2015 年為 3%
1.5% 其他: 如 Linux, Windows Phone, BlackBerry 等
[h1]3. 訪客使用行動裝置上網品牌(手機品牌)[/h1]
40% 是蘋果 Apple iPhone/iPad/iPod (2014 ~ 2015 年都為 35%,5% 持續大幅上升)
18.5% 是三星 Samsung (2012 年為 9%, 2013~2014 大幅上升 24%,2015 和 2016 都是 18~19% 左右)
12% 是宏達電 HTC (2012 到現在,都是 12% 左右)
11% 是索尼 Sony / Sony Ericsson (2012 ~ 2016 約都在 9% ~ 11% 上下移動)
6% 是 ASUS 華碩(2012 不到 1%,2014 年約 3%, 2015 年為 4%,今年又穩定上升)
5% 是 白牌行動裝置 or 模擬器(下降中)
2% 是小米 Xiaomi (2014~2015 年約 2.5 %, 下降中)
1.7 % 是樂金 LG (2014 年約 1 %, 2015 為 2%下降中)
1% 為 OPPO (2015 年之前沒有)
1% 是 Infocus (2014 年沒有, 2015 為 0.5%)
其他品牌行動裝置如 Google, Acer, Huawei, Microsoft 等都在 0.3% 以下
總之,Apple 獨大,Samsung/HTC/Sony 維持二~四,ASUS/Oppo/Infocus 穩定上升,而白牌和小米等穩定下降。
換算為 Mobile OS 大概也是 40%(iOS), 60%(Android)
[h1]4. 訪客用的「瀏覽器品牌(包含行動裝置以及一般電腦)」[/h1]
63% 是 Google Chrome ... 比較: 2015 為 43%/57% ... 受益於 android 使用率,OS X 一樣有人用 Chrome OS。 持續成長
21% 是 Apple Safari (OS X + iOS) ... 比較: 2015 為 17% 左右,受益於 iOS 使用率
10% 是 Microsoft IE + Edge ... (比較: 2012 為 53%, 2014 為 25%, 2015 為 12% ... 持續萎縮)
3% 是 Mozilla Firefox (可能包含 Mobile) ... (比較: 2012 為 15%, 2014 年為 9%, 2015 為 4.5% ... 只能說慘。
3% 是其他,如 Opera, 或, Mozilla / WebKit 相容的瀏覽器
Firefox 備註:
=> 2010 印象中 Firefox 還是第二(當時第一為 IE)
=> 2011/2012 掉到 第四(15%)(當時第一仍為 IE=50%+)
=> 2013~2015 這三年 Firefox 瀏覽器含 mobile 不到 10%
=> 2015 年一整年下來甚至降到 5%,只能說「一步錯、步步錯」
=> 2016 年剩下 3%
[h1]5. 訪客居住地(變化不大)[/h1]
89% 是台灣(2012 ... 88% 是台灣)
4% 是香港
2% 是美國
1% 是馬來西亞
4% 其他是日本、澳門、印尼、加拿大、澳洲等
0% 是中國(有 GW 之後,一直維持 1%,2016 已經看不到可追蹤流量 ,DNS 污染果然厲害)
(2016-02-16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