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n.yam.com/msn/international/20131211/20131211976572.html[/center]
[center][h1]畫壇變調鳥李錫奇 勇於創新求變[/h1][/center]
民生@報/陳小凌-2013年12月11日 上午11:26
畫壇變調鳥李錫奇 勇於創新求變
圖說:畫家李錫奇多年藝術求變創新。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台灣60年代現代藝術運動健將-畫家李錫奇,今年雖已75歲,依舊創作力十足,多方嘗試,求變,是他追求藝術的原動力,不遺餘力地尋求心中的藝術境界,每一件作品都是新的開始,或濃烈,或澄淨,或霸氣,或溫婉,件件承載著人生的感悟與沉澱。
將近一甲子的藝術創作,李錫奇不曾停下腳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11日起為李錫奇舉辦特展,意圖呈現李錫奇一生藝術創作與活動、交友之全貌,以為臺灣戰後現代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取樣,因為他所經歷的歲月,幾乎就是臺灣現代藝術發展的歷史微型縮影。
「台灣美術館時代還未來臨前,我就已經做這些事。」摯友畫家楚戈稱李錫奇為畫壇「變調鳥」,除了藝術創作,他的觸角多元且深入各種藝術領域,例如主持畫廊、扮演策展人,以及舉辦詩畫展、海峽兩岸文學與藝術等交流。
「我們那個時候經營畫廊的重點不在營利,只是辦展覽和規劃活動、座談,那個時候致力的事,很像現在美術館在做的工作,當時臺灣還沒有現代美術館。剛開始和朱為白經營『版畫家畫廊』時,席德進一進來,哈哈大笑,說3個月就倒店,我就跟他發誓:不要瞧不起我們,我一定要做給你看,最起碼3年,結果我們做了3年8個月,是我要去香港客座教書才結束的。」之後,「一畫廊」(與企業家邱泰夫、曾唯淑夫婦合開)、「三原色藝術中心」(與畫家朱為白、徐術修合開)等三家畫廊,以及受邀主持「環亞藝術中心」。
「我那時候真的很勇敢,抱持的精神就是,我不怕。我不管,也不自卑,就是敢衝,到香港、大陸、東南亞等地去交涉。我們堅持呈現具個人藝術性的作品,這也是我一貫的創作堅持,展覽都辦的很熱鬧,號召力還可以,藝文界的參與很熱絡。」這也是李錫奇如今朋友滿座和人脈廣闊的建立。
生性熱情的他,也因此結下許多藝緣,間接讓他收藏了不少作品。初期因辦展覽,他會象徵性地收藏一、兩件,但最常是來自與藝術家彼此間友誼的作品互換和相贈。讓他擁有席德進、趙無極、秦松、洪救國、蕭勤、張義等數十件版畫、油畫、素描和雕塑作品。
「我的個性喜歡嘗試新的東西,當然,這也和我膽子很大有關,當創作上已經落入重複形式時,我就開始積極尋求下一種風格來實驗轉變。」不管是藝術創作,開畫廊,或是做藝術交流,李錫奇總是全力以赴,在他身上我們看到執著的態度、韌性與精神。
從最初的《失落的阿房宮》、《落寞的秦淮河》、經過《月之祭》系列、《大書法》系列、《後本位》、《浮生十帖》及《本位‧新發》的漆畫系列,他說:自己的現代繪畫藝術有兩個重要的出發點:一是來自民間和傳統的民族因素的潛在影響:一是來自西方的現代藝術。由金門故鄉出發而交錯在中國歷史滄桑中的文化領悟,構成畢生創作的元素。而在台灣開放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歷程,讓他能對現代藝術多元選擇。
年輕的時候,他還用過牌九創作。「本位」代表一種民族情感的表現,同時並蘊含了中國文化的情感,像七巧板、匾額、漆器等,以及紅、黑、金色,都是中國最傳統的發明與顏色。
今年雖已經75歲,李錫奇依舊創作力十足,多方嘗試,希望賦予書法、水墨、生漆等中國傳統藝術新生命。其中「大書法」系列中,是將自己喜愛的歷代草書名家張旭、懷素、黃庭堅等人的書法融合在一畫面上,讓書法線條展現抽象藝術的美感。
近期新作「墨語」系列,則未遵循傳統水墨皴法,改以自製的大墨筆交雜狂草,畫面揮灑的大塊面漸層中,還蘊藏了樹枝狀的細小線條,這是李錫奇多方實驗的成果,也正是這位藝術界「變調鳥」致力傳統與現代創新的藝術。(展期至2014年元月)
(2013-12-12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