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www.nownews.com/n/2014/01/08/1082570[/center]
[center][h1]陳樂融/印象.經典-莫內特展 :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h1][/center]
名家》陳樂融
2014年 01月 08日 14:51
[img]
http://imgapi.nownews.com/?w=64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3d%2F46%2F3d464da72f90147e7f9afdab7e9790f4.jpg[/img]
▲史博館「印象.經典-莫內特展」,展至2014.02.16。(圖/聯合報系)
文/陳樂融
首先要說,收到圖檔後一度考慮不寫這篇,因為和現場看到的真跡差太多了。出於扼腕,感覺別人看了我的文字會搭不起來。
但想想,不是正如此更該幫忙宣傳,讓有機會去看的人,把握時間去看難得飄洋過海來的真跡?
這幅「倫敦國會大廈-泰晤士河上的倒影」(The Parliament, reflections on the Thames, London 1905)是他知名水景畫,在非寫實的建築表象下,卻有對色調超細膩的追求,建築立面的隱遁恰與海天的光芒閃爍呈鮮活對比。
[圖]
▲「黃色鳶尾花」(Les iris jaunes Huile sur toile 1924-1925)。(圖/聯合報系)
如仰角的構圖,把天空留給第一象限,黃色鳶尾的枝葉卻如莽林般占據四分之三的畫面,更增強了少數黃花在頂端向天延伸的怒放感。雲的網狀層次,現場看非常美。
[圖]
▲「睡蓮」(Water lilies 1916-1919)。(圖/聯合報系)
這是盛情為我解說的史博館副館長高玉珍,本次展品中最愛的一幅睡蓮。遠遠朝她靠近時,我還有點存疑:好像單薄了一點?但等真站在面前,靜靜看著,看進去那中間偏右上方的五朵紅蓮,我竟無論如何視線都無法離開這五朵紅蓮,竟至眼眶潤濕。這種欣賞藝術到無預警的生理震動,有過,但真不多。
等回神後往下往四周細看,那倒影那湖面,都處理得精采絕倫如夢似幻。
莫內的神奇,在可以繁複,也可簡單。
[圖]▲「帆船-夜晚印象」(Sailboat, night effect 1885)。(圖/聯合報系)
這幅現場看我沒有特別鍾情,反而回家看導覽手冊圖片特寫,看出滋味。比起清晨,畫家更愛黃昏,畫中暈染堆疊的暖色系,為波光粼粼裡孤單的小船,增添了一點點溫度。這是落寞的,還是自足的,正考驗著45歲的莫內,此時,秀拉為首的點畫派即將對印象派產生威脅,而莫內仍孜孜不倦地水平塗抹,打造他終生信仰的水之劇場。
[圖]
▲「柯荷茲河谷-傍晚印象」(Valley of the Creuse, evening effect 1889)。(圖/聯合報系)
這是現場最讓我驚豔的作品。彷彿從沒看過的莫內,圖檔不能傳達出其用色深邃於萬一。近景很特別的兩座饅頭山,夾著湯湯流水,遠處一脈橫陳,構圖樸拙安穩,但最妙的是光線,本畫在左右遠近不同角度能注意到不同山色與天光,傑作!甚妙!
[圖]
▲「睡蓮」(Water lilies 1914-1917)。(圖/聯合報系)
尺幅頗大,左下到右上斜切三塊構圖,美在花外還有葉,片片粉雕玉琢,中間綠意盎然的是草地、樹影還是水底,觀者各取所需。但整體已有特別的繁盛氣象。
[圖]
▲「小舟」(The Boat 1887)。(圖/聯合報系)
這舟是莫內吉維尼花園一景(此次史博館還在植物園荷花池布置了艘類似的),但我看此畫完全被那佔畫面五分之四的水草給迷住,徐志摩「再別康橋」的名句躍然唇間:「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高副館長亦心有戚戚焉。
那綠該說是萬紫千紅的綠,亦如多引兩段詩:「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差可形容。湊近看,你會發現確實有星輝斑斕的放歌。
08「吉維尼花園」(The Garden at Giverny 1922-1926)。(圖/聯合報系)
在會場讓我眼睛一亮的作品,只因那留白,82歲高齡的莫內後來被視為抽象派先驅,但當然也可能是日趨嚴重的白內障讓畫家只能選擇這樣與被描繪物件的搭配。有人說這幅是未完成之作,我沒資格與證據判斷,但覺得兩種主要色系的烘托,那燃燒的生命,已經夠完整了。
55件來自巴黎馬摩丹美術館珍藏、加上唯一從台灣藏家借展的一幅1876年作品,包含一般莫內展不會看到的莫內所藏師友的畫、早期諷刺漫畫等,本文僅挑選少數偏愛與大家分享。
本文轉載自《陳樂融自選輯》作者陳樂融為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遊走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品牌及營銷顧問、人文心靈講師等多種角色……「你可以裝作不在意,不去體會我的心情,卻不能要求我必須分享你,別碰我的生活!(選自陳淑樺「我可以」)」« 還不認識的臉友們,請先加「追蹤」。
(2014-01-13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