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kingcarart(金車文藝中心)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陳安琦陶瓷創作展【綺麗解剖】

展期:2020/10/17(六)-11/29(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 早上 11 點至下午 6 點 (周一休館)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一號3樓)





「高跟鞋」帶有一種神祕的力量,穿上它會讓人充滿自信,彷彿獲得無形之中的加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高跟鞋在不同時空背景之中,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緣由,直至今日,高跟鞋已成為時尚、愛美的代名詞,開啟眾多不同的想像。藝術家陳安琦以高跟鞋作為單一的符號,拼出齒、人體骨骼的型態,思考高跟鞋對自我以及女性的意義,更與觀者在面對作品時產生對話,創造出另一種互動模式。



不舒適下的滿足

對於許多穿過高跟鞋的人來說,最痛苦莫過於長時間踮起腳跟走路,以及雙腳與鞋產生摩擦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水泡的痛。低下頭看著雙腳上美麗的鞋子,內心湧現出不同的聲音,是誰發明了這樣的鞋子?又是誰讓我們對它愛不釋手?心理明知道這樣的鞋子總是帶來皮肉傷,但是站在鏡子前美麗的身影,卻又拂去了那一絲疼痛。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加上資訊傳播的迅速,每一季的時尚走秀、品牌推出的最新商品,都充斥在你我生活當中,貌似只要穿上相同的鞋款,就能成為時尚之人。對於藝術家陳安琦來說,這些都是她過往的日常經驗,同樣的情境今日仍不斷上演,現在的她依舊對高跟鞋獨特魅力愛不釋手,她接受了不舒適的同時,也獲得相對的滿足感與自信。經由作品顯現出她對於高跟鞋的愛,自己親身感受是她創作中最直接的動力, 為此她開啟一系列與鞋相關的創作。



從寫實描述到符號表現

陶瓷看似堅硬卻也十分脆弱,陳安琦會選擇陶瓷作為創作,在於它可塑性高,根據不同成分、燒成方式、溫度、釉藥等,能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相較於其它的媒材,陶瓷充滿挑戰與無限可能。陳安琦早期作品以鞋子搭配直接性的描述,手捏成形的方式在鞋子中加入螺絲釘、藥丸、貓等意象,讓人可以簡單理解她想表達的內容。近年來作品以純白色高跟鞋為中心,利用石膏翻模製作出多隻高跟鞋,模糊高跟鞋本身的形象,透過不同組合與拼湊的手法,延伸了單一物件的多樣性。

與身體作為關聯

這次展覽陳安琦會為觀眾帶來四組的作品,他們都與人相關,分別是牙齒造型的「噬」、骨盆造型的「娩」、脊椎造型的「承」和頭骨造型的「緒」。每個字都帶有對作品的描述與意涵在之中。作品<噬>的起源便是她過往那段童年記憶,母親曾經告訴她 「如果不想被鞋子磨到腳,新買回來的鞋子都一定要先用牙齒去咬它,這樣它才不會咬你!」,當實際欣賞這件作品時,遠觀有如張牙舞爪的大嘴,近看卻又是柔和細緻的高跟鞋,讓觀者在閱讀一件作品的同時能有多種感受與體會。主打作品是陳安琦自己很喜歡的「承」系列,以扭轉的脊椎來表現女性穿著高跟鞋的同時,身體也在承受不少的痛苦,這些痛苦讓脊椎扭曲,但是扭曲的造型卻又優美流暢,使之無法移動雙眼。



創作過程中陳安琦經歷多次的失敗、反覆的嘗試,在能力範圍之內把她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呈現給觀眾,這也是每一位創作者不斷經歷的過程。身為女性,陳安琦期許經由作品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疑問,到底高跟鞋是一個變美的工具?還是對女性愛美的詛咒?她嘗試把這種常見卻不斷被女性自身所忽略的矛盾帶出來,希望觀者,特別是女性,可以藉此進行反思與交流;思考社會對女性的框架與自我物化等的問題。(2020-09-29 15:46)

【2020第13屆金車油畫獎】得獎作品展
|頒獎暨開幕典禮:2020/09/05(六)下午14:30
|展期:2020/09/05(六)-10/11(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周日11:00-18: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一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金車文藝中心
|官網連結: https://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action=work&hid=1&id=354
|IG帳號:kingcarart
-------------------------------------------------

  金車文教基金會自2008年以來,每年都會舉辦「金車油畫獎」比賽,從2018年的第11屆比賽開始,比賽年齡限制取消,只要對藝術創作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自由參加比賽,達到推廣藝術之效果,也讓大家能對臺灣這塊寶島的美有更深入的體會與了解;當然參賽者眾,今年第13屆金車油畫比賽也較以往來的競爭激烈,今年總共徵得137件參賽作品,特別加開一名優選得主,總共14件作品獲獎。每件作品皆獨具特色,參賽者分別以全台各地景點以及生活之中的人物,表現台灣的風景與人文。評審經過公平公正漫長的初選、複選到決選,最後終於選出前三名,分別是:第一名薛宏瑋的〈3:50分臺北下著雨〉、第二名胡銜文〈R28 0700〉列車、第三名林照鈞〈陰陽海〉,三位參賽者各具特色,獲得評審團一致讚賞。

  第一名〈3:50分臺北下著雨〉,此油畫作品表現的是以臺北街頭雨景做為取材表現的主軸,我們常見到在炎熱夏天突然下起一場即時性大雨,在滂沱雨中,大家撐起各式雨傘擋雨且匆忙行走的穿越斑馬線。畫作背景高樓大廈林立,櫛比鱗次的排列與行進中人群形成一個城市街頭呼應對話的特色。作者觀察細膩,利用遠景建築物本身理性結構來彰顯與烘托人群感性的動作,畫面也利用厚實基底增加粗糙感,而大量白色水漬的揮灑則顯現了雨天泥濘的濕度,在筆觸快慢表現的視覺感受效果中,用色大膽穩定又兼具技法表達,使平凡的題材顯現深度而表現不俗。

  第二名創作的〈R28 0700〉列車,是一幅充滿創造力的油畫作品。創作者別具匠心大膽的取景,選擇正面構圖描繪正在行進中的捷運列車一隅。或許是起一大早原因,在搖晃車廂內,通勤上班族或上學學生皆仍利用緊湊時間閉目養神休息,從畫面上也可看出因為疫情順應時勢按搭車規定需全程戴口罩,大家高仰和低頭熟睡姿勢各異,從車窗外剛好眺望到左岸遠景的觀音山。這幅油畫作品技法洗練,用色沉穩細緻,整幅色彩以較暗沉灰階穩定呈現,但捷運裡醒目的塑鋼藍色座椅卻又讓畫面精神為之一震,形成視覺上的強度與有趣的律動節奏,是一幅描寫力強令人印象深刻的油畫佳作。

  比照前一、二名油畫得主皆以人為主的創作構圖,第三名林照鈞的〈陰陽海〉則是表現來自九份山城的風景。很多藝術家常喜歡到九份寫生,正因為此地的山與海色彩與造型變化豐富,取景極富有畫意。作者以鳥瞰式的風景取材,二分法構圖,山與海各占畫面結構一半,中央交接處正是有名的陰陽海奇觀。居高臨下從平緩中的視覺看下去,畫面綠色山巒起伏,屋舍層疊色彩疏落有致,中、遠景的海也顯現出細微層次感表現,很平實的描繪出山城的美麗風貌。臺灣寶島四季如春,到處擁有許多自然美景,我們藉由創作者的畫作分享,做一次視覺欣賞旅遊,讓心靈自然洗滌,藝術宴饗下不也是精神的最佳享樂。


  「2020第13屆金車油畫獎」將於9月5日至10月11日於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展出得獎作品,並於9月5日下午14點30分於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舉行頒獎典禮,歡迎愛好藝術的朋友共襄盛舉。(2020-08-26 01:09)

2020金車咖啡杯創意設計比賽簡章05.06更新

一、比賽宗旨
為鼓勵大眾發揮天馬行空之創造與想像力,推廣藝術生活化與創意實體化之概念,並增進年輕朋友們對美學的接觸與認同,特舉辦本項比賽。

二、主辦單位 金車文教基金會
三、協辦單位 伯朗咖啡館

四、徵件主題 「咖啡館異想」
發揮對世界天馬行空的幻想,讓伯朗成為你心中的魔幻咖啡館。Unique Cup,由你發想!

五、徵件項目
伯朗咖啡外帶紙杯圖樣設計(不包含杯套),不限創作媒材,惟投稿須以JPG圖檔上傳。

六、參賽資格
不限年齡與國籍,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參賽,每人限投作品一件。

七、徵件日期
2020年7月1日(三) 00時00分起,至2020年7月31日(五)23時59分止。
※ 網路人氣獎投票始於8月1日中午12時起,至8月15日12時止,每人每日可投每件作品一票。參賽網址 https://contest.bhuntr.com/tw/ig8g3uzzq5cr27gows/

八、獎項:
▪首獎乙名:獎狀乙紙,以及獎金新台幣50,000元整
▪優選十名:獎狀乙紙,以及獎金各新台幣20,000元整
※總獎金250,000元整,首獎與優選得獎者作品將有機會印刷於伯朗咖啡外帶紙杯上。
▪人氣獎二十名:伯朗咖啡周邊商品
※總價值2萬元整,獎品與獎狀將以郵寄方式提供,不需至頒獎現場領獎,獎項詳見於金車文藝中心官網與獎金獵人頁面。

九、參賽辦法:
以獎金獵人介面進行網路報名與稿件上傳,不接受紙本或電子信箱投件。
❶ 下載刀模範本並且完成設計,將作品轉存為JPG圖檔(色彩模式RGB,檔案5MB以下,解析度300dpi)
❷ 至金車文藝中心粉絲團按讚
❸ 登入/註冊獎金獵人會員,進入投稿頁面填寫報名資訊與上傳作品圖檔。
※補充說明:
(1)投稿完成將收到一封獎金獵人系統寄出之投稿成功通知信。
(2)於報名截止時間前(2020年07月31日23時59分)仍可修改更新投稿資料。
(3)投稿作品將於8月1日中午12點統一由系統審核通過。

※完稿範例如下


十、評選標準
主題符合性40%、創意發想30%、整體設計30%。

十一、得獎通知:
將於9月初電話與電子信箱進行得獎通知,請留意個人手機與信箱。比賽結果將公告於金車文藝中心官網與獎金獵人。

十二、領獎辦法
● 國內得獎者:頒獎典禮領取獎狀,典禮結束後現場領取台幣獎金(或支票)。依照台灣之各類所得扣繳標準,競技競賽獎金超過20,000元者(含)須扣繳10%稅額。
● 海外得獎者:頒獎典禮上台領取獎狀,領取台幣獎金(或支票)。依照台灣之各類所得扣繳標準語辦法,競技競賽獎金不限金額,均扣繳20%稅額。

十三、注意事項:
(1)網路票選人氣獎與首獎、優選等兩獎項不衝突。
(2)得獎者須配合將得獎作品實體化之相關事宜於接獲得獎通知後兩周內提供可印刷作品AI檔。
(3)金屬色、螢光色、局部光等印製方式勿加入設計。
(4)作品上傳時請確實填寫各項資料,如有缺漏將不列入評選。
(5)曾參加其他比賽且獲獎之作品,不得重複參賽,違者取消得獎資格。
(6)投稿作品應為參賽者個人之創作,禁止抄襲或使用網路、他人創作圖案,凡有抄襲或侵害他人著作權之作品,如經檢舉並查證者將取消得獎資格、追回獎金及獎狀,並且公告違規情形。
(7)如有冒用或盜用任何第三人資料之相關法律責任,由參加者自行負擔,概與主辦單位無關。
(8)得獎作品提供之印刷AI檔應與初賽上傳稿為同一作品,不得修改或重作,未按規定者,該件作品取消參賽資格。
(9)人氣獎投票如經查證後有明顯網路灌票之行為,將取消其入圍資格。
(10)參賽視同同意主辦單位將得獎作品,有製成相關商品並有販售、流通之權利。
(11)主辦單位有權針對設計作調整,獲採用者須遵守主辦單位關於獲採用作品於網路社群媒體張貼/曝光方式或個人頁面貼文等之相關使用規範,如有疑義,應事先徵詢主辦單位。
(12)凡報名參賽即視同無條件同意授權本會拍製本比賽之紀錄及宣傳品。
(13)比賽活動之獎金與獎狀,以及獎品僅為得獎者保留三個月,逾期未領取,恕不保留。
(14)本辦法若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補充修改之權利,若有任何更動,皆以金車文藝中心官網與獎金獵人頁面公告為準,不另行通知。
(15)為確保活動公平性,參加者若接獲主辦單位得獎通知,於主辦單位公布得獎名單前,不得對外宣傳其可能得獎之事實、資格及與主辦單位聯繫情形等資訊,否則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得獎資格,敬請留意。

十五、活動窗口 02-2562-8629黃小姐 kingcarart@gmail.com

十六、人氣獎獎品項目
※票數最高者為第一名,以此類推。第一至五名得獎者需配合主辦單位填寫與寄回中獎通知函,未成年得獎者須附上監護人等相關資訊。
▪ 第一名:膠囊咖啡機1台+膠囊咖啡5條, 共1組市價5,149元

▪ 第二至五名:電動磨豆機1台+伯朗精選綜合咖啡豆(250g)1包,共4組,每組市價1,330元

▪ 第六至十名:伯朗琺瑯造型馬克杯(一對)-天空藍&向日黃(350ml),共5組 ,每組市價700元


▪ 第十一至二十名:伯朗臻品禮盒-雅緻版1盒,共10盒,每盒市價600元(2020-07-22 15:54)

[h1]沈賞音-水墨創作展【小寵兒乘以我】 (2020 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h1]

展覽介紹

喜歡紀錄生活點滴,無論是手寫日記或是拍照,對於藝術家沈賞音來說,這些看似平凡的記錄,猶如種籽般地播下,讓她的創作傳遞著自己的生命經驗,如此豐富美好。



醉心於水墨繪畫

學習繪畫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沈賞音特別著迷水墨工筆的繪畫方式。畫面依照創作者想表現的情境時而淡雅時而濃烈,她提到自己的創作著重於色彩的調配與人物配置,透過特定的色彩來組構出不同畫面,她不受傳統繪畫規範的束縛,大膽嘗試顏色與畫面中主角配角的相互關係,這樣的視覺表現產生另一種吸引人的效果。

畫面上除了著重於色彩,水墨工筆畫所使用的勾勒方式,也是她創作過程中非常喜歡的時刻。在畫線條的過程中,專注勾勒每一筆線條能讓她內心靜下來,作品中連續性的圖騰便源源不絕的被畫出來。雖然這些圖騰僅是單純的連續性,在繪製完成後看見成果,不單只療癒了沈賞音自己,內心更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藝術創作的產物

回溯過去創作脈絡,從最初的淡雅清新的風格、中期寶可夢系列作品與後期貓咪療癒系列,沈賞音的創作階段總共可以分成以上三個類別。這次於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的展覽「小寵兒乘以我」,她將展出這三系列作品,讓觀者可以更了解她的創作內容,看見她多樣化的創作。淡雅清新作品大多是以舒服的色彩為主要繪畫方式,畫面主角為真實人物,搭配日常生活的記憶;寶可夢系列以最火紅的手遊為發想,其中<夢境產物>是本次展出的主打作品,描繪以夢境為題,所定義之產物可能是有利的東西,也可能是有害的事物,但它們以滿足人們的需要為前提,畫面中以感官滲透的精靈寶可夢手遊角色為主人物為輔,亦諷刺現代人被科技演變控制的無所遁形。後期貓咪療癒系列,主角聚焦在沈賞音的貓咪-饅頭身上,她期望透過畫面結合過去生活的點滴,讓毛孩也能參與她的過往、現在以及未來。



畫筆堆砌的世界

自身經驗以及對社會的觀察,沈賞音在創作的過程尋找屬於自己的符號,寶可夢系列作品中,可以觀察到每隻寶可夢不同於原始的樣貌,使用平面化、線條化的繪畫,對比著畫面中精緻寫實的人物。寶可夢本體型態回歸到兒童創作的角度呈現,更是讓畫面產生趣味性,增添一份純真的樣貌。

依循自我的本心,繪畫著讓她覺得快樂、舒壓的圖像,是沈賞音一直以來對繪畫的初衷。她分享著自己的生活、喜歡的事物,藉由這樣的方式將快樂傳遞給觀者,細膩梳理著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創立自己獨特的發聲方式,或許對某些人來說,她的發聲是一種喃喃自語,而這樣的狀態在另一個層面上,卻是一種記錄時代的方式,記錄一個屬於她生活時代下的歷史時刻。



多樣的心靈寄託



風行全世界的《Pokémon GO》,帶領全球玩家走出家門,在這個結合擴充實境(AR)的互動遊戲當中,尋覓自己的寶可夢,現實與虛擬都融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寵物」這個詞原先代表著人類所眷養的動物,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下,創造出許多人工玩伴,他們成為現代人的精神寄託,存在於每一個時代獨特的互動模式。沈賞音作品中的寶可夢即是虛擬寵物的代表之一,她觀察周遭並且反思社會社的人們,是否因為生活壓力大,容易產生孤寂感,藉著透過寵物的陪伴獲得心靈的歸屬。不論是以何種方式呈現作品中的形象,畫面上的所有組構大多都是沈賞音的異想空間,探討自我心靈內的不同面相,以個人為起點,連結家裡寵物貓咪、遊戲當中的寵物概念,探討彼此之間的交流,最終回歸到人與人性的本質,與所處之時代科技的演變對於人的影響。



每一次的展出,對於創作者來說最寶貴的時刻,莫過於能聽見觀者們對於不同作品的回饋,這些珍貴的交流都能讓沈賞音感到很滿足,因為每個人觀看世界的方式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樣,這些支持鼓勵和反饋,便是她創作的靈感養分及動力。

[影片/動畫](2020-07-09 11:39)

[h1]陳胤汝-膠彩創作展 【相引】 2020/六月 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h1]

展覽介紹

#水墨膠彩 #水墨 #紙本膠彩 #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沉靜優雅帶著甜美笑容的陳胤汝,對談中雙眼的光芒散發出對於藝術的熱愛,喜歡中國水墨膠彩的繪畫及表現方式,讓藝術家陳胤汝在工作兩年後毅然決然回到校園,提升自己對知識與技術的追求,擁抱這個能將內心想法訴說出來的繪畫方式。



生活中看見純樸之美

從小學習不同繪畫媒材,對於「美」產生莫大興趣,將所見的一切具體化的繪製在紙上,開始覺得當畫家是一件很棒的事。觀察是許多人忽略的一種技能,生活周遭有許多風景待我們發覺,藝術家陳胤汝生長在南投,習慣觀察著周遭花草樹木,讓這些天然的療癒空間帶走心靈的不愉快。就算大學、研究所都在都市生活的她,還是經常被路邊的花草樹木吸引,並成為現在創作的養分之一,以一種平靜卻帶有豐富情感的表現方式在作品中呈現。



專攻中國水墨的陳胤汝,創作的媒材以紙本膠彩為主,她說自己喜歡水干顏料堆疊在紙上呈現的效果,顏色不太濃艷可以做到清幽、清淡、虛無飄渺的感覺,作品中的植物通常是路邊常見野草或常見的居家植栽,都是最貼近自己生活範圍的植物。創作內容以水、陸空間的結合創造出新空間,非寫實狀態的結合,呈現出虛幻不真實的樣貌,用魚、陸地上常見植物,映照自我內心空間的存在,透過植物的實景描繪與虛幻的空間表現虛實結合的氛圍,呼應內心世界矛盾曖昧卻又平靜的狀態。



關於展覽

六月於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的膠彩創作展,主題為「相引」,為互相吸引之意,其中指兩種吸引,一是作品由我對內心的探索發想,希望吸引觀者內心共鳴,二是作品以矛盾曖昧並存概念,如相反卻又相吸引的正負兩極,矛盾的心情與人格相互碰撞又在心中取得平衡。



這次展覽的主打作品是<等待>,以切割的背景創造出四季秋海棠盆景放置於窗邊的景象,植栽有些許枯萎,似乎等待著誰來澆灌,一旁的玻璃珠暗示閒暇的時間,盆栽旁的小魚暗示空間中亦水亦陸的矛盾與曖昧,切割的窗框是空間與空間之間的連結,作品呈現是當時心境的映照,既平靜如常,又縈繞於心頭的情緒。



展出的另一件作品<時間之外空間之中>,可以看見藝術家陳胤汝對作品虛實的詮釋,她以陸地常見的野生植物-矮仙丹,與水中生物結合,植物中穿插解構的門形線條,暗示陸空間與水空間之間的通道,跳脫原本植物的顏色使用,背景是黃昏及黎明時曖昧的粉色,整體展現寧靜且不真實的感受,由人的內在本質做發想,展現象徵內心曖昧又矛盾的平靜空間,其中的孔雀魚代表著我的意識,在解構的門框間穿梭。



分享內心的另一種風景

對於許多創作者來說,藝術是他們與世界對話的方式,藝術家陳胤汝時常要細細觀看自己的內心,並以高度的觀察力閱讀生活上的所見所聞,對許多事件與自身經歷她思緒總是不停的跳動。創作的過程,讓她梳理對事情的思考,使內心平靜下來,並整理這些豐富而雜亂的想法,成為自己由內而外敘述的途徑。這次展覽藝術家陳胤汝會為大家帶來,創作這些過程中及過程後的作品,讓大家能認識她對於不同事物的觀點與想法,從中與更多人進行交流,讓作品不單只有單方向的發生,更能產生一種好的循環。(2020-05-16 18:06)

藝術創作者看過來:2021年申請展準備開始報名啦!

金車文教基金會深知創作的路上,總是需要一些關鍵的魔幻時刻,讓青年藝術

家敢在創作的路上堅持下去

特舉辦【2021金車美展徵件】只要你是年滿20歲至40歲之個人藝術創作者,
全力相挺:#免費空間 #免費文宣推廣 #開幕茶會 #專刊採訪 #展前培訓課程

自 2020/7/1起至7/31 PM18:00截止前
準備至少八件以上的:

■平面類 ( 油畫、水彩、水墨、膠彩、壓克力、版畫…及其它平面類創作 )

■立體類 ( 木雕、金工、石雕、紙雕、陶藝、裝置、織品…及其它立體類創

作 )

■其他藝術相關創作

並彙整繳交書面審核資料:

1.紙本所需資料:a.申請表 b.展覽規定事項表 c. 8張以上作品圖檔或作品集

(紙本最小為A4尺寸)

2.電子檔所需資料:a.申請表word檔(官網附件一) b.展覽規定事項表word檔(

官網附件二) c.作品圖檔或作品集(以上資

料請燒成光碟或存於隨身碟中)

3.填妥上述資料,並於信封正面張貼上申請專用信封,於時間內寄至金車文藝

中心

如通過第一階段初審(2020年8月於官網公佈名單)

就有機會可以申請 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 期間內,在金車文藝中心展出1個

半月的個展機會喔!


屬於你的個展、被看見的機會都在眼前了。你準備好了嗎?


收件地址: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10491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1:00-18:00,每周一固定休館。
洽詢專線:(02)2562-8629 鄧小姐
詳細簡章: https://pse.is/SBMBM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ingcarart/
Instagram:kingcarart(2020-05-01 17:19)

潘麒方油畫創作展【不足為奇中的默會】
展期:2020/04/18–05/31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金車文藝中心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

-----------------------------------------------
展覽活動:不足為奇中的默會-抽獎活動
活動日期:2020/04/18-05/31
活動辦法:
1.現場觀眾使用便利貼留下〈不足為奇中的默會〉觀看心得感想後,可以至櫃檯兌換摸彩卷乙張。
2.於FB活動頁面案讚並tag兩位朋友,另可以再享有網路抽獎機會。
活動獎品:超限量!藝術家作品沙灘巾(75x150cm)。
注意事項:若通知得獎者後7日內未回復即喪失得獎資格。


👤【金車專訪】

  潘麒方,1995年生,台北人,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學士畢業,目前就讀於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曾獲2017 新竹美展油畫類首獎、2018新竹美展油畫類優選、2019南投縣玉山美術獎油畫類入選……等獎項,強烈的後印象派筆觸通常是潘麒方作品留給觀眾的第一印象,這位1995年生的青年畫家以優雅又溫和的色調描繪風景題材,跳脫對真實自然物對「形」的描繪,以豐富的顏色和筆觸的堆疊取而代之,編織出自身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


  來到畫家潘麒方位於三重的工作室,隨處可見大型畫布及用具,牆面掛上海報和明信片,環境維持得整潔明亮。潘麒方時常在工作室裡不斷嘗試各種色彩的實驗,來增加視覺感官刺激,而他完成的作品層層堆疊至牆角,並訴說自己習慣同時繪製2-3件作品,感受到他驚人的創作能量。一直認為時間不夠用的他,目前正處於寫碩士論文的最後階段,對於時間上的安排,他回答:「現在的創作時間很規律,維持早上書寫,晚上創作的生活,會把自己當下該做的事都做好。」


學習包容優柔寡斷的自己

  潘麒方說自己小時候為了學業,努力考上離家不遠的三重高中美術升學班,對於當時的他而言「創作」僅僅是一條升學的途徑,並未勾起他的興趣。直到面臨畢業選校填志願的壓力,才開始考慮是否要繼續創作。直到父母親給予很大的鼓勵與認同,讓他確立目標,就一路從高中、大學、到碩士班,都一頭栽進學習藝術的領域之中,也因此奠下了他未來走向藝術創作的基石。

  相信每位創作者在學習的旅途上,都可以透過創作更加了解自己,許多人會說,作品能夠反映出作者真實的心境。對這部分,潘麒方特別有感觸,他仔細講述自己創作這些年來的觀察:「我的筆觸有時候會不斷重複在相同的輪廓線上;很少有一直線俐落的筆法,也會出現許多贅筆,除此之外,我在處理物體的輪廓、邊界或形態上時常遊走在曖昧、模糊不清的氛圍。我想,我本身就是優柔寡斷的人,這些都源自於我對某種情感的投射,才會反映在作品上。」他也認為創作並非只是再現表象,而是表達自己內在精神層面對外在的感受,除了將感受紀錄下來,也逐漸生成自己的繪畫語言。


利用寫生交織而成的風景

  關於創作方法,潘麒方創作的首要步驟就是先「寫生」,在戶外寫生習慣使用素描筆或蠟筆、彩色筆繪製,紙材則不拘。倘若當下無法繪製完成,他會趁著還留有印象之時,趕緊回到工作室將草稿繪製完整。「我覺得拖太久,當下的感覺很容易不見。」潘麒方堅持寫生不是重現照片的技巧,而是當下與環境的互動,他使用畫筆繪出的每一條線,不論對物件進行輪廓的勾勒或反覆描繪,都留下景物因時間、光線或空氣所影響的痕跡。
  接著則會透過完成的寫生稿轉換到畫布上面,這時他帶著懇切的語氣說:「每當我開始創作,不會想該如何征服這張畫布,而是想與它和平共處,也不會急切完成作品,希望一切順其自然,這是我面對創作的心態。」他也說不論好或壞,作品都是自己的產物,應該好好對待,對話中透露出溫暖的性格。

  參加比賽屢屢獲獎的他不好意思的說:「會參加比賽幾乎都是被鼓勵的,老師會和我討論哪張寫生稿可以畫大試試看,也因為後來獲獎,才有勇氣參加更多比賽。」採訪中不時提及自己幸運的他,補充道:「以前的我筆法比較拘謹,我覺得創作時很難發現自己的改變,旁人可以用不同視角發現我作品中的變化,實在很感謝老師的教導給我很多新的觀念。」

  這次展出的題材來自於創作者週遭的日常景物,也許有些場景平凡無奇,也不特別,但他嘗試將心情和想法帶入畫面中,並以主觀的方式,來詮釋自己在寫生過程中筆觸及顏色堆疊所產生的感觸,因此對於真實自然物的「形」,自然就不會是描繪的重點,而是如何運用「色彩」進行畫面的統合和整體感才是目標,不論好壞都希望觀者能夠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共鳴。


編輯/鄧乃文(2020-03-31 18:09)

官網:
http://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opt=activity&cate=2&id=431

宗旨
金車油畫獎為鼓勵藝術家創作,提供給台灣藝術家展現舞台,自2008年以來,舉辦金車油畫獎,本屆徵件主題為台灣的風景人文,邀請各界喜愛油畫創作的朋友熱情投搞,以油畫作為媒材,繪出心中的台灣印象,期盼以不同角度看見台灣之美。

2020第13屆金車油畫獎 簡章

一、目 的:為推廣藝術創作,鼓勵台灣藝術家創作動力,增進民眾對美學的接觸與認 識,特舉辦本項比賽。
二、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
三、執行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四、徵件主題:以臺灣風景、人文為主題,表現方式不拘,寫實、抽象、意象等油畫創作皆可。
五、作品規範:平面油畫一件,畫幅60-80號之間
六、作品媒材:創作限以油彩為主
七、徵選件數:每位參賽者限投一件
八、參賽資格:不限國籍,16歲以上之創作者
九、收件日期:2020年6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以郵戳時間為憑)。
十、投稿內容:a.參賽作品之照片及電子檔一份
(附上10X8吋或A4尺寸照片一張、電子檔以光碟或隨身碟均可)
b.報名表(紙本及電子word檔各一份,請參酌附件一自行列印填寫)
※資料未齊全及字體無法辨識者恕不受理
十一、投稿方式:請於收件日期內,將資料郵寄或自行送至「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十二、比賽結果:預計7月底公佈於官網,頒獎典禮暨得獎作品展時間與地點另行通知。
十三、得獎作品:得獎作品將參與「2020金車油畫獎得獎作品展」,並印製專刊。
十四、獎 項:首 獎1名,總金額15萬元整及獎座乙座
第二名1名,總金額6萬元整及獎座乙座
第三名1名,總金額3萬元整及獎座乙座
優 選10名,獎金各1萬元整及獎狀乙紙
(※得獎者有機會被邀請至金車文藝中心舉辦創作個展)

十五、參賽作品類別及規格:
(ㄧ) 參賽作品以原創作為主,不得臨摹他人創作。
(二) 參賽作品主題須以臺灣風景人文為描繪主題,可以使用寫實、抽象、意象等表現方式,藉由油畫創作記錄下台灣的在地景色。
(三) 評分標準:(1)風景人文主題與內容(2)繪畫技巧(3)表現方式(4)個人風格(5)構圖意境(6)創作理念。依序排列權重,並以總分排名選出優勝作品。
(四) 作品規格:限制為60號至80號以內,創作媒材以油畫為主。
(五) 每人限繳一件作品,寄送報名表及照片(10X8吋或A4尺寸照片一張)和電子檔(光碟或隨身碟,檔名:作者¬_名稱_尺寸,圖檔以JPEG為主,大小不超過5MB)一份。
(六) 以郵寄寄送之參賽作品,以郵戳日期時間為收件截止標準。經查不符則取消參賽資格。
(七) 若進入複選階段,創作者視情況自行斟酌是否裝裱,作品須自行運送至南京館,以進行評分及後續展覽相關事宜。
(八) 得獎者須配合金車文藝中心「2020金車油畫獎得獎作品展」展出之相關事宜。展覽結束後,須於時間內將作品自行運回。無法配合者將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獎杯(獎狀)及獎金。
(九) 各獎項之獎金頒發,將先行扣除稅金後,再與頒發。
(十) 以上所敘之事項,為維護比賽公平性之基準,不符合本實施要點內所載之任何規定者,如得獎亦取消得獎資格。
十五、注意事項:
(ㄧ) 如需上網查詢本實施要點,本辦法刊載於金車文藝中心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
(二) 參賽作品應為參賽者個人之創作,如經檢舉為臨摹、抄襲之作品,不予評選。本會受理作品檢舉期限為:當年度成績公佈之日起一年內有效。
(三) 得獎作品與初賽作品應為同一作品,不得修改或重作,未按規定者,該件作品取消參賽資格。
(四) 作品媒材、格式,如未按規定者,經查證屬實,該作品取消得獎資格。
(五) 本會對於得獎作品之創作者個人簡歷資料、創作理念、作品圖檔等,同意授權主辦單位及本活動印製成相關期刊、網站等宣傳推廣使用。
(六) 凡報名參賽即視同無條件同意授權本會拍攝製作本比賽紀錄及宣傳品。
(七) 展出前後作品運送所須裝運之來回費用,均由參賽者自行負擔,請參賽者於時間內自行安排。
(八) 洽詢專線:金車文藝中心 02-2562-8629#12
(九) 館內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1:00-18:00,每周一固定休館。(2020-03-22 15:51)

楊宸鏵 繪畫創作展【光景的顏色】
展覽日期:2019-12-21(六)~2020/3/1(日)
開幕時間:2019/12/21下午14:00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周日11:00-18:00
官網連結: http://www.kingcarart.org.tw/?opt=exhibit&hall=1

-----------------------------------------------
展覽活動💝💝💝【美好時光 水彩似顏繪】💝💝💝#抽獎 #似顏繪
活動說明:藝術家以水彩顏料幫民眾繪製似顏繪作品。
參加方法:即日起至2/15日止
於https://reurl.cc/pDALvd影片按讚加分享,即可參與活動。
活動獎品:2/16將抽出3位幸運得主,獲得客製似顏繪作品(含框)送到你


👤【金車專訪】
大家對於「光景」的第一印象會聯想到什麼呢?
  創作者楊宸鏵好奇的提問:「會是窗外的風景,室內的採光、夜晚的燈光、水中的倒影,或是其它等等的可能…」。其實光景一詞有許多的解釋,可以是光輝明亮的感受,或風光景色,甚至唐朝李白的〈相逢行〉「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光景不待人,須臾髮成絲。」所提到的光景則是比喻時光、歲月。然而對於創作者楊宸鏵來說,他的光景關注的並非場域的本身「我所關注的是這個場景(照片)有多少色彩改變及調整的可能性,我想試圖將這些光景賦予更多想像般的色彩,讓寫實的生活場景中帶著不真實的色彩氛圍。」他娓娓道出心中對光景的想法。


  創作者楊宸鏵,生於台北,現居桃園,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2019獲選「第37屆桃源美展」油畫類第三名、2018年獲選「第11屆金車油畫獎」第三名、2017年「年全國美術展」油畫類入選、2013「全國美術展」油畫類銀牌獎、2012「全國美術展」油畫類銅牌獎…… 等。曾在帕帕拉夏藝文中心、郭木生藝文中心展出創作個展。


色彩的微妙差異

  善長使用油畫顏料媒材來創作的楊宸鏵,他對色彩的感受敏銳,在油畫技法的表現上經常使用薄塗法的上色方式,一層乾透後再薄塗另一層油畫顏料,由於每層色層稀薄,色彩會隱約透露底層,形成微妙細膩的色調。創作過程他經常會反覆微調畫面中「光」的顏色,像是光的鮮豔度、光的明亮度或是光暈的強度,將其調合呈現出來,雖然消耗的時間較長,但唯有如此才能達到他腦海裡最理想的色彩狀態。

  還記得2018年,在第11屆金車油畫獎頒獎典禮暨得獎作品展中,欣賞第三名的作品《九份2017》時,創作者楊宸鏵就以獨特的取景方式,展現出截然不同的九份印象,目光游移至遠方海岸線,顏色透明舒服,還能看到淡淡的基隆嶼,彷彿此時此刻就身處九份,欣賞這般令人心曠神怡的絕美風景。

  他之前時常被觀眾詢問:「你的作品是水彩畫嗎?」。的確,由於楊宸鏵的作品風格輕薄透明,刻意保留筆觸與刷痕,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暈染的效果,乍看之下卻實有水彩畫的錯覺,他也因此開始研究兩種媒材間顏色的差異性。這次個展,有部分也將展出以水彩繪製的作品,讓觀者能夠細細欣賞兩者間的微妙不同。


大腦裡的調色盤

  「一開始我認為油彩幾乎能將所有顏色調合出來,但我發現,還是不一樣,水彩的顏色有一種油畫調合不出來的感覺,所以,也開始喜歡上水彩的顏色,也思考自己如何將水彩的感覺帶進油畫創作裡面。」他指向作品並分享:「像《太平山舊木軌》這張前景的大樹是以平塗法來描繪,鐵道則是以寫實技法繪製,遠方背景則是刻意呈現水彩的氛圍。希望能夠在一件作品中把油畫、水彩兩種優點結合在一起。」他說自己以前他也曾嘗試一半使用印象派畫法,另一半使用寫實畫法的作品,也很高興那件作品後來受到郭木生文教基金會典藏。可以發現,楊宸鏵在自己的平面繪畫世界中做了新的嘗試,試圖探討不同質感的呈現方式,也增加自己在其他風格表現之可能性。


  每個創作者都會有遇到瓶頸的時候,楊宸鏵坦言,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發生在2012至2014年,他連續獲得全國美展獎項後產生,「那時候得獎作品是畫家裡的房間,顏色盡量調合精準,描繪也比較細膩,可能是構圖和題材都算新鮮所以才獲獎。但連續得獎之後,我發現自己竟然找不到其他的創作題材,心裡相當著急外,也害怕,如果將作品寫實的部分抽離了,那我的作品還剩下什麼?」他反覆提出對自我的懷疑,直到調適好心態。

  他開始明白,創作除了寫實描繪外,還希望尋覓出自己潛在的可能,「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個燈,我總會被那盞燈吸引,調整它的明亮度,不由自主的會觀察生活周遭的光線,也會在創作中加入許多明亮的燈光。」後來他跨出瓶頸完成了作品《冷色光風景》,特別的是,這件作品和《舞台劇風景》的構圖如出一轍,他在自己的腦海中用想像,將陽光改為寒色調後直接繪製上去,也增加椅背的色彩。這個過程可以看出楊宸鏵對色彩的拿捏駕輕就熟,再他刻意改變色調和光源下,意圖跳出照片的束縛,讓觀者可以看到差異、看到熟悉,也同時看到陌生感,並藉此重新帶領觀者進行觀看的另一種方式。這次展覽他希望觀眾可以注意到色彩的轉變,一同重構美好的日常光景。


文/鄧乃文(2019-12-12 14:34)

展覽日期:2019-12-21~2020-03-01
參展藝術家:蕭逸玫
開幕時間:2019/12/21 14:30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工作室位於435藝文特區,長形的空間裡擺放著即將個展的各式畫作,藍牆掛上大小不同的作品,牆面的顏色凸顯作品的精緻與優雅,相當耐人尋味。以「人」為主角,藝術家蕭逸玫將自我的生命經驗帶入創作,透過人物形體,探討生活中不同面向的議題,紀錄時間凝結的當下,讓觀者進入畫面產生對話。

生活與創作之間
創作,是蕭逸玫生活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對於繪畫方面能掌控的事物,她要求自己必須要做到最好,不論花費多少時間與精力,她都甘之如飴,這是她對創作的態度。老家位於基隆,學習歷程嘗試過多種繪畫方式,確定自己鍾情於寫實繪畫,便從自我本身的角度出發,作品分成不同方式呈現,把自己的臉部視為載體,除了想表現出純粹的視覺張力外,也深入生命中的各種議題。
在台北念書的她,感受到這個城市的速度與充沛資源,畢業後決心待在這裡發展,除了支持生活所需的工作之外,她積極找尋能展覽的替代空間與免場租空間,同時參加不同地區的比賽,累積經驗獲得無數肯定。過去半工半讀負責自己生活,讓她體會到父親一路養育及栽培自己的辛苦,家人是她重要的支柱,她沒有帶給家人失望,讓大家知道自己對藝術的堅持與熱愛,得到家人的肯定。決心、毅力,造就了現在的蕭逸玫,每個人生活的方式或許不同,但這就是她對於自己生命的珍惜。
過去,以自己臉部樣貌作為議題的載體,講述各種不同內容,她有意識地避免讓自己的故事被關注,但近幾年開始,她打破這樣的思維,認為出生在相同世代與生活在同樣環境下的人,必定會在當下的時代狀態中有共識與共鳴。新系列作品以這樣的概念切入,畫作中人物肢體,有部分是她本人有部分則不是,但是所有畫面講述的情境,都是她經歷的故事。

關於作品
早期的創作都是她將自己獨身繪置在一個場域作為單一呈現,後來透過描繪動物與自身作為畫面結合,她談到在這創作過程中,畫面不再只存有單一生物,浪漫的覺得這空間不是只有她一個人,似乎有其他的陪同共存,一點都不孤單。主打作品《當我們同在一起 II》,畫面有許多人物同時存在,是她經營畫面比較少出現的作法,這件作品更是她少數呈現出富動態感的情境,其它作品則較為靜態。動態正在進行中的樣貌,帶給觀者的感覺相對不同,對比靜態作品,有時畫面僅傳達出一種感受,每位觀者產生的共同感知落差較小,然而因為生命經驗的不同,觀看《當我們同在一起 II》則會產生不同的解讀方式。倘若身分是模特兒,當觀看這件作品時,腦中會想到「大家爭先恐後爭取試鏡的機會」;上班族的解讀則是「大家趕上班衝著過馬路」,解讀方式變得更多元,作品有更多的延伸空間。

色彩的呈現
一次的偶然,創作出一件她最具代表性的單色畫「藍石夢」,開啟另一種創作方向。2016年PANTONE公司宣布年度色票為玫瑰石英粉紅(PANTONE 13-1520 Rose Quartz)與寧靜粉藍(PANTONE 15-3919 Serenity )時,正好是蕭逸玫2015年末進行單色畫中僅使用到的兩種色彩,她感到無形的嘉勉,也讓作品跟上了時尚潮流。從此打開她以年度色作為創作色彩的表現,每年都會參照當年度色彩,如果當年度色彩符合她的選擇,即成為作品的主色調。2019年PANTONE年度色為珊瑚橘,珊瑚橘的顏色概念相當廣泛,可能偏膚色橘、偏亮紅橘,這也讓創作者有更多空間發揮。心思細膩的蕭逸玫,會依照展覽形式來安排作品呈現方式,在金車文藝中心的展覽,她以色塊的方式做了相當統調性的整合,因此會有同色調的大量展出作品在現場呈現給觀眾,讓大家體會今年度最熱門顏色的藝術展現。

創作路上擁有堅持的信念,可以引領每位創作者渡過很多低潮,不管是以前沒有知名度或是現在比較多人認識的蕭逸玫,她創作的初衷都一樣,她深知自我懷疑及否定皆無法讓自己安定的持續創作。這次的展覽有別於以往的樣貌,加入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幽默元素,將帶來多元的風貌給大家全新感受,她認為藝術並非只有磅礡壯麗的單一解讀,帶點小趣味與生活化藏在其中,加上過去與現在的轉變,期待大家看到她的多元性,對於每個角色都能盡力詮釋到位。(2019-12-11 15:41)

展覽資訊
曾麗娟-複合媒材創作展【童話搖籃】
展期:2019/11/02–12/29
茶會:2019/11/02 下午14:0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

童話搖籃

  出生於桃園大溪,物質匱乏卻造就經歷豐厚的年代。

小學時期,看著同學擁有精裝版的漢聲中國童話、能夠換衣服的芭比娃娃,這總讓曾麗娟羨慕不已。於是,她請媽媽教她縫紉,開始嘗試自己手縫許多娃娃的配件與玩具,樸拙卻滿足了內心小小的渴望,那只親手縫製的娃娃至今仍保存得相當完好。沒有精裝故事書,但有一位很會說故事的阿伯,夜晚,街坊鄰居的孩子們都會帶著板凳圍坐騎樓聽故事,一句句文字、一段段情節,故事的魅力與影響從此進駐她的心中。

竹林中尋覓的筍龜、田埂間捏塑的泥土、媽媽教導下縫製的玩具,以及生活中用雙手創造平凡事物的記憶,堆疊累積成了曾麗娟身上的一部分。

  未經藝術訓練的鄉下孩子,收到學校老師關於美術班的資訊,靠著天分與傻勁進入高中美術班就讀。從來不知道有炭筆、透明水彩這些材料,也不曾使用畫架畫水彩,帶著文具店購買的飛龍顏料就去上課,水彩畫面總是灰濁,這使她感到自卑。

幾次的水彩課,授課的賴老師請她與其他優秀的同學一起示範,沒有意外的,色彩混濁,還外加令人不知所措的滴流痕跡。帶著挫折感參與課間討論,這才恍然,原來賴老師看見的是一個個頭小小的女孩卻擁有駕馭色彩的勇氣與野心,即便畫面的彩度低,對色感的敏銳與創作的能量並沒有受限於材料及技巧的貧乏。老師當時的一段話,成了曾麗娟往後藝術創作上重要的精神支持。

  進入大學,接觸更多的創作形式與媒材,不斷遇到如何突破環境與資源短缺的問題,叛逆性格如她,阻力越大,帶來突破的動力也越強,資源少反而開創無盡的創作潛能。隨著每一種創作形態的嘗試,她越來越能感受到高中時賴老師所說的「色感」天賦。

關於創作、工作與生活
  婚後,結束小學的教職,曾麗娟開了一間藝術工作室。人算不如天算,高敏感的女兒一出生,襁褓階段的焦頭爛額使她不得不結束教學工作,成了全職媽媽,專心照顧家庭與孩子。

生活,被孩子、家務、責任瓜分了之後,自己,還剩下多少?日復一日的忙亂,曾麗娟意識到自己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時空,安靜地聆聽內在的聲音,做點什麼事來重回平衡。

一路上匱乏的考驗,並沒有終止曾麗娟對藝術的熱情,老天爺應該安排了些什麼吧!她想著:此刻我能創作!我得動手!

全職媽媽的時間不斷被切割成零碎,空間被玩具雜物佔據後所剩無幾,想延續過去的繪畫創作或裝置作品著實困難。

曾麗娟的孩子不喜歡塑膠材質的玩具,童年的手縫記憶帶領著她重拾針線,開始用不織布為孩子縫玩具。往後幾年,兩個孩子跟在身邊,玩著布料與線材,伴著媽媽的祝福成長。

自我的小空間
看著成堆製作玩具剩下的邊角布料,曾麗娟想到了一種能與當時條件達成平衡的創作方式——縫紉!

趁著孩子午睡的片刻,就算半小時也好,抓緊時間捧出針線籃,沙發的一小角成為她此刻稱霸的領土!有時餐桌上一擺,創作便可開始,常常需要停下工作,安撫身邊玩耍的孩子,換個尿布、泡個奶,隨時回來,針線工作就能繼續。晚餐時,材料一收,擺上四菜一湯,工作桌馬上從餵養心靈變回飽足口腹的餐桌。

一種無關乎家庭孩子,純然屬於自己的圖像悄悄展開。
受到創作空間的限制,最初,她利用碎布拼縫的都是小型的平面作品。內在的澎湃,讓作品很不甘心受限於平面,似乎也具象了曾麗娟的心境,慢慢發展出奪框而出的立體作品。隨著作品形態的改變,對於空間的需求更高,家裡其中一間房間重新被規劃成她的工作室,一個僅僅三坪,但只有媽媽能進入的秘密基地。

這幾年,陪伴自學的女兒到處遊學上課,創作的時間與空間再一次受到挑戰。曾麗娟重新思考作品的微轉型,融入更多小部件的組合形式。一個小籃子就能成為一個行動工作室,裝進小布塊、線材、棉花與工具,旅行中的空檔或是等待孩子上課的時間,她隨時能拿出來工作,等回到工作室再進行後續組裝。

作品會說話
沒有設計圖,感受當下拿到的布塊,每一塊的形狀、大小都不同,曾麗娟所做的就是好好的將它們安置在適合的位置。不是事先計算好的材料,也就無法預期作品最後會長出什麼樣貌。這樣的創作形式讓她意識到,計畫,能讓人有效的直達目的,但也容易缺少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改變與可能性;計畫中有明確的參數,過程的變因都將造成失落與挫敗感。正如計畫之外的結束工作成為了全職媽媽,是她從未想過生命旅途中會出現的一個變因!

如果,我們學會使用與享受這些無法預期的變因,結果會是如何?這樣的想法被滿滿地貫注進了曾麗娟的創作中,於是乎,作品就這樣沒有計畫、沒有邊境的長出了有機的生命力。

許多當下的靈感被縫成一個個獨立的單元組件,它們會在某一次陪孩子說的故事中告訴曾麗娟:「我們來說這個故事的感動吧!」一針一線手縫的規律工作,是對生活每一吋煩亂最好的梳理,故事也是與自己的童年與內在的小孩達成一種新的和解。藝術對她來說是一種活的行動,著重在一連串不斷感受與改變的過程。

  有許多雋永的故事曾被流傳,那是在文字之外最能鑽進人心的感染力,不受國籍文化限制的啟發。例如:攪拌乳海,此作品靈感於印度神話中《攪拌乳海》。善惡兩方為了求長生不老的靈藥,拉扯著綁住須彌山的大蛇,彷彿沒有誰該直接獲勝。傳統的教育是如何教導我們關於善惡的觀念?故事繼續,乳海因此激起美麗的浪花,朵朵浪花誕生了生命女神,萬物就此被創造,宇宙正因同時存在勢均力敵的善惡兩種力量,生命才為之精彩可期。

縫紉,韻律著母親外務與心魂的平衡。故事,串連著跨越時空的情感和意念。童話搖籃,透過曾麗娟的作品聽布料用色彩、造形說不完亙古的故事。(2019-10-17 17:11)

「2019第12屆金車油畫獎」將於9月22日至10月27日於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展出得獎作品,並預計於9月22日下午14點30分於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舉行頒獎典禮。歡迎愛好藝術的朋友共襄盛舉。

-------------------------------------------------

【2019第12屆金車油畫獎】得獎作品展
頒獎典禮暨開幕活動:2019/09/22(日) 14:30
展期:2019/09/22(日)–10/27(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www.kingcarart.org.tw/?opt=exhibit&hall=1&id=316

展覽活動:打卡送限量明信片
活動說明:於展覽期間拍照打卡送油畫獎得獎作品明信片乙張(隨機挑選),送完為止。
開幕活動:頒獎典禮現場的觀眾都可以參加摸彩。將有機會獲得伯朗咖啡禮卷喔~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


心目中的台灣最美,值得你用心體「繪」

  自2008年以來,金車油畫獎為鼓勵藝術家創作,提供給藝術家展現的舞台,而舉辦「金車油畫獎」。讓藝術家們以油畫作為媒材,使用寫實、抽象、意象等富含個人特色的表現方式,繪出心目中的台灣印象,期盼看見民眾以不同角度展現台灣之美。

  2019年第12屆金車油畫獎比賽徵件踴躍,每件作品皆獨具特色,參賽者分別以全台各地景點以及生活之中的人物,表現台灣的風景與人文。今年總共徵得105件參賽作品,13件作品獲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學生林子超以作品《終點而仍無有止盡》奪得今年首獎、獎金20萬元。

第12屆金車油畫獎首獎得主林子超,1994年生,高雄人。作品《終點而仍無有止盡》描繪台東的延平林道。創作者讚嘆台灣大自然千萬年的造化「每當我身在鋼筋水泥構築的叢林,仍對那塊純淨的造化聖域心馳神往,對祂的追尋仍無有止盡。」作者以純熟細膩的筆觸刻畫,畫面中一大群的芒草隨風擺動、搖曳生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獲得評審團一致讚賞。

  第二名的作品《同學會》由創作者黃子鐶所繪,場景在屏東一處民宅內,展現出朋友間熱鬧團聚的氛圍。身為屏東人的她表示:「我的故鄉情是圓的,人在不同位置,移動空間不斷變化所見必然異動。請旋轉再旋轉,讓我們360°凝視這片土地上此文化特色可愛的人們。」趣味十足的觀賞方式,油彩也如她感情般濃厚強烈。

  第三名得獎者邵文鳳的作品《暮靄沉沉楚天闊》,以描述四季的風景為主題,並巧妙搭配新詩。檸檬黃色系明快有層次,搭配黑色線條的靈活互動,抽象構圖運用恰當,表現出獨特的節奏感。創作者表示:「期許能帶著大家一起進入我的創作靈感,遨遊在四季變化的空間,欣賞這般風景。」

優選作品精湛

  獲優選的10位創作者,作品取景自台灣各地人文景致,每件作品皆代表作者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熱愛以及對於周遭人文的關懷,各自展現不同的創作風格。感謝今年所有參賽者的支持及參與。邀請大家2019/9/22-10/27到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參觀第12屆金車油畫獎得獎作品展,一同尋找您心目中那片最動人的台灣風景。


展出名單:
首 獎:林子超/ 《終點而仍無有止盡》
第二名:黃子鐶/ 《同學會》
第三名:邵文鳳/ 《暮靄沉沉楚天闊》
優 選:許育綸/ 《影映物語—曖昧的空氣之2》
優 選:宋適生/ 《擁擠的樂園》
優 選:陳泰華/ 《八里左岸》
優 選:胡銜文/ 《緬懷》
優 選:吳政翰/ 《時代之夢10-山雨欲來》
優 選:陳星而/ 《金旺》
優 選:黃柏勳/ 《斑斕絮語 – 四季紅》
優 選:黃雅雯/ 《視野的高度》
優 選:盧來全/ 《幸福微光》
優 選:余秀蓉/ 《時・光》(2019-08-31 17:35)

展覽日期:2019-08-31~2019-09-12
參展藝術家:2019星引力畫展
開幕時間:2019/08/31 14:00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2019星引力畫展》

運用藝術與繪畫,豐富的視覺饗宴與揮灑自如的想像,一起感受星兒的引力吧!


「星扶工坊-星兒們的第二個家」

所謂的星兒,指的是泛自閉症者,而星扶工坊則是服務自閉症者能夠生活重建與職前訓練的地方,裡面提供了心智障礙者社區化、小型化的日間作業活動,為了打造一個舒適及友善的環境,會培養心智障礙者生活技能、職前訓練、學習人際社會互動、適應社會,以及最重要的陶冶身心。


那一群~萬有引力之星

每顆星之間都有引力拉著彼此,也都彼此交集與交流,那隱形的流動是一種能量更是一股看不見的光,存在我們每個人之間。星引力,如同我們星扶裡的每個學員,與群眾、與這社會、與這世界彼此間的引力,我們用藝術創作來發聲,用藝術作品與這社會對話,我們用愛之光與這世界連結!在藝術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次一次的從自身開始,自我的認識連結,那直接用顏料在地上塗抹,與夥伴塗抹,所交會出來的色彩還有彼此的笑聲,那歡樂的共振出心中的光。

這個藝術課程的起源來自一個奇妙的緣分,星扶工坊(財團法人台北市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想幫這群自閉症的特殊學員找藝術老師,在朋友的引薦下才找到了位於板橋豆采龍的可樂老師。可樂老師經驗豐富,雖然未曾接觸過自閉症者,但在熱情的好招下,我們串起了這份緣份。去年我們第一次與可樂老師在萬華辦了一場藝術展覽反應熱烈,讓學員們的作品與社會連結,讓大家能看見這些孩子的力量,今年我們更希望能讓這些學員能被更多人看見,他們在藝術上的能力與特色,更是不容小覷的。

還記得第一次上課,可樂老師就被學員們的表現給震攝住了。有的在色彩的選擇上相當鮮豔,有的卻是相當單一,有的人在線條的呈現上相當熟練,有的人充滿了設計的搭配思維,這說明了每個學員都有其自我特色與表現形式,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家。也因此,讓可樂老師對這些學員們充滿好奇,更想協助這些學員引導其藝術表現,讓這些特別的藝術家們能被看見,更能進而讓這些星扶藝術家們與社會對話,發散正能量給現在缺乏的社會,為這社會注入一股光亮。

這次的作品中,有許多不同的主題與呈現。如運用膠帶做畫的『心的聯繫』為主題的系列作品,老師利用點線面的概念來引導學員認識『關係』,每個學員皆是這社會上的一個點一各個體,在線的串連下我們彼此有了交集有了關係有了影響,最後因為彼此的能量交流與互動,呈現出不同的社會關係與人際景色。如果運用文字很難形如出這樣的特色與觀念,但在藝術創作上卻能將其能量與那看不見的細微磁場用藝術呈現出來。另一系列作品『台北旅遊』,當初與老師在討論時,聊到了星扶常帶這些孩子外出,也聊到了在外面遇到的困境與趣味。我們就決定以台北為主題,這些孩子曾去過哪些地方,有哪些地方是我們台北的第一印象,老師也用很特別的拼圖設計讓學員們在繪畫的過程中就像旅遊在台北一樣,每個學員隨機的抽取一個地標,一塊一塊的著色,每著完一個顏色拼圖,再拿取下一張,學員們邊畫邊猜,邊畫邊想,想想自己曾經去過台北的哪些地方,自己曾經去哪個地方遊玩,如果在腦中旅遊了一趟台北,充滿趣味與樂趣。不過在上這堂課的前一天夜裡,法國的聖母院被祝融給燒了,當全世界的人在惋惜與難過的同時,我們不僅想,我們的台北呢?有哪個建築倍具特色?它更帶出許多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作品『道路貼紙』中老師談到了移動,移動的定義很多,可以是搭乘大眾運輸、也可以是自行開車,也可以是步行,或快或慢皆由自己決定,一路上的風景與人文,也隨著自己的視野與觀察而有所不同。對這些特別的孩子,我們的移動是心念的移動、我們的風景是心中的風景,皆由我們自己決定,而老師們只有幫他們搭建那座橋或者說幫他們開那扇門,為的是讓他們能自由自在,享受難得的旅行。而在『刮刮畫』中,我們以媽媽跟花的關聯作為起始,媽媽美麗的時候像朵彩色的花,生氣的時候像朵黑色的花,但不論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花都是媽媽,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愛她!對一般人再簡單不過的刮畫,對這些特別的孩子卻是如此的不同。有人無法接受這個黑要把美麗的色彩蓋住,有人卻覺得塗黑充滿快感與舒壓!要與黑相處,最後才能看見更美麗的色彩!而作品『心粉彩』系列,從心入手,切入的是每個星扶孩子的內在世界,從聲音開始,聽見常見的聲音,當不常見的聲音出現,會有很多的問號出現,腦袋進入一種不一樣的狀態,就像一種說不出來的話。轉換成視覺、轉換成情緒,很多時刻我們並不知道怎麼表達我們的內在感受!如果我們試著用繪畫的方式去表達我們說不出來的「感覺」,也許就只是感覺,不用去解釋、不用去擔心,讓它流出來就好了!過程中大多學員流露著笑容內心充滿喜悅!

還記得在跟可樂老師討論課程時,偉哲主任提出了想讓孩子們能更有創意像天使一樣飛翔,也因此我們出現了『天使的羽毛』這樣的藝術課程,我們在想,能飛的方法很多,我們用的是可以飛的最高最遠的方式「想像力」讓我們飛到想去的國家、想去的世界、想去的宇宙看看,可樂老師用了氣球當我們的乘載物,載著我們的想像去旅行了一番,還介紹了擁有翅膀的天使,為我們帶領,為我們守護!看到這裡,也許會認為是我們的想像力太豐富,但只有我們知道~飛與不飛、改變或不改變的選擇在我們自己身上!這天創作時有人飛到很遠的宇宙、也有人不敢去宇宙而選擇去南極就好、有人要去秘魯、有人要去墨西哥、也有人選擇不搭乘這班飛機!不論如何,我們都已經做了選擇!更謝謝可樂老師能帶著我們一起「飛」!還有一堂有趣的『黑窗花』系列作品,可樂老師運用引導的技巧,帶著大家先把光給拿掉,帶著大家們先從聲音中旅行。接著把光帶回來,讓我們重新看見。再把有顏色的光帶進來,看見更多的想像,我們運用窗花看見了新的世界!我還記得,在用聲音看世界時,有人跟著聲音到海裡游泳。在用顏色看世界時,有人從藍色的光圈看出去說「我好像來到天堂」!對了!順帶一提,我們的藝術老師可樂老師可是催眠師啊,他帶領著我們創造出來的世界變得更加的寬廣!

有一堂談到自己的藝術課『花磚版畫』,可樂老師談到,當兩人相遇,心彼此交流,不論好壞皆是能量轉移過程。有人無私奉獻因此失去自我,有人自私自利總是得不到反饋,有人亦步亦趨總是小心翼翼,但不論哪種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唯一重要的是~別失去了自己!!所以老師帶領我們從「心」開始交流,從「心」彼此互動,最後從自己的名字開始,找到自己,英文大寫字母是我們的英文名第一個字,從這裡開始,拼貼、整理、複印、上色!回到自己身上!看見自己的美麗!而在最後一堂課中,在可課老師的帶領中,我們集體創作了一棵『圓圓樹』,可樂老師形容說:「下起大雨、雨滴落下跌在地面的瞬間激起的同心圓,一圈兩圈的。三個月的藝術課、藝術種子種下在心裡面的期間激起的火花如同同心圓,一圈兩圈的!我們化為樹,長出美麗的花與葉!作為一個整理也作為一個小結束!期待課程再次開啟的新世界!」

這次的展覽名稱為『星引力』,我們想藉由這次的畫展來傳遞我們星扶工坊裡的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藉由藝術做所產生的星引力來與這世界交流,與這社會交集,與每個與每個人產生最美的引力,為這世界與這社會創造一束光亮。



帶領的繪畫老師個人介紹

可樂老師,本名張柏威。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也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的研究生。一直致力於藝術教育,在2006年成立的豆采龍藝術中心至今已經13年了,擁有多項資歷與證照,是催眠師也是藝術療癒師,更是一個收集一兩百套桌遊,喜歡桌遊的桌遊講師,天生浪漫性格,喜愛天馬行空的藝術老師。長期跟家扶中心合作,也與信誼小太陽合作親子桌遊課程,2019年在台北國際書展更分享STEAM與桌遊的結合,經常與保母協會合作教育課程與親子活動。很多人形容他是一個總是給人陽光與溫暖感覺的老師!(2019-08-29 12:15)

地景變遷下帶來的回憶、日常經驗記憶所建構的空間以及透過生活想像創造出的微縮片段,員山館9-12月邀請三位藝術家,透過不同媒材描繪出他們對日常、回憶與空間的觀察,讓觀者一同進入全新層面的「新視界」。


蕭博文/油畫創作

  從小對藝術特別喜愛的創作者蕭博文是淡水人。大學時期就讀師範大學美術系,選修水墨創作,大學畢業後,任職藝術行政兩年,如今重返校園,就讀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媒材則由水墨轉換成油彩,問他為什麼有這樣的轉變?他說:「有些時候當某種技法已不能滿足自己所要表達的,那就該嘗試轉換了」。
回到九〇年代,那時的他過著童年無憂無慮的生活,常到家裡附近的「沙崙海水浴場」探險,每逢節慶,回到板橋的外公外婆家也必定去廢棄的「大同水上樂園」走一遭,這些都是過去具有代表性的遊憩區,隨著時間推移先後從地圖上消失,但即便如此,地景變遷下的諸多記憶,卻轉化成蕭博文這次展覽主題「遊棄區」所關注的核心, 以影像為參照,採用風景油畫的形式將1980末至1990年代臺灣汽車旅遊指南的照片重見天日,那是個主題樂園飛速發展的時期,在其踏查、創作的過程中強烈感受到消費文化所帶來的各種奇觀,以及休閒生活伴隨著現代化邏輯下的種種現實。
將各種地景印記透過繪畫從原本的文本脫離出來,先是消弭了圖像的時間感,再採用傳統的分色立體影像技術,畫面猶如印刷失誤造成的色板錯位,觀者將戴上復古的3D眼鏡感受逝去的幻象。這次展覽以繪畫的形式再現被遺棄的地景圖像,藉由廢墟風景提出有別於制式、官方的地方敘述去做觀看,你將會發現「遊棄區」雖說是一種集體意識,但對於每位參與其過去的人來說,卻擁有各自不同的獨特意義。


李怡萱/壓克力創作

對於空間非常依賴的藝術家李怡萱,因從高中開始就離家住宿生活,所以早就習慣了住宿狹小的生活空間,「空間的擺飾跟配置就像另一個我一樣融入在我的身體感知裡,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聲音,都能夠喚起我的記憶。」李怡萱這麼說著。
記憶也是人類不斷累計經驗的歷程,而時間流逝的感知,存在於人們當下正在進行的回憶意識,當我們意向過往經驗的某件事或某一時刻時,現在的感知就會從而與過去的感知產生聯繫,留在每個人腦海的記憶。這些記憶往往是先前所處的情境下所帶出的知覺存留,如此對之前事件記憶的留存,在往後或許會因為某件事而被喚起,並且再一次活化,形成長期記憶裡的情節記憶。而這次藝術家李怡萱帶來的展出會有兩類,一個是她對於空間的記憶,另一個則是對於家鄉的記憶。
作品反射著她個人身體感受,讓我們看見她那單純的生活態度,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小事情都可以觸動她的心,這些小事它們卻是由很多的不經意下去組成,隨手可得的報章雜誌、家中的老舊書櫃又或是不起眼的老物件,在她眼中都散發著獨一無二的魅力,結合生活上許多不同意外的感受,就如同生命隨機不可測的特性一般豐富了她。
  藉由這檔展覽,李怡萱希望透過作品的形式與擺設,甚至用觸覺讓觀者回憶起過往經驗,一種經驗再經驗的感受,處存在大腦深處的記憶,在各種的游移記憶中,去觸碰每個人的內心,並將那樣的感受書寫下來,成為另一種藝術型態的交流。


寧芮潔/複合媒材創作

寧芮潔,畢業於僑光科技大學,當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兩三年後成立公司──「艾克森數位設計有限公司」,並在設計圈中打滾了十五年之久。一直到2018年中時,她深深的思考,自己幫助了許多業主成就他們心目中的品牌形象,那有沒有可能做自己的東西?於是她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將公司交給朋友經營,開始自己的創作旅途。
離開設計圈後,首次嘗試的作品就以立體為主。在此之前,她曾接觸了植栽組盆手作,但自從接觸過水泥以後就深深的愛上,便以水泥做為主要創作。
『公地悲劇』即是本次展覽的主體核心,人類,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過度貪婪索取地球的自然資源,將資源耗損,並將其代價轉嫁所有可使用資源的其他人。過度的使用與破壞,讓我們互相爭奪,漸漸失去了自我價值,甚至失去了人類最終可享受自然資源的自由與居住棲息地。
在她的作品中,將會看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日常用品,像是無居浮島她使用水泥、樹枝、植物、發泡劑、麻繩、廢棄手機殼、廢棄衣物、鋁線、木片、紗布等各式材質,並搭配模型小人,呈現出獨特的氛圍。「希望藉由此次的展覽,將人們重新帶回自然裡,透過無限生活想像,創造出微縮的光影片段。」寧芮潔這麼說。隨著微造景的擺設不同,深刻地影響到觀者的想像空間,這些不同的想法與解讀,便是此次展覽中,展品與民眾進行對話的真實產物。

*參觀資訊*
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7:00 (除夕休館)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員山館|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會議中心B1[/size](2019-08-15 13:21)

台灣科幻小說之父 張系國 訪台講座

  張系國,江西南昌人,生於重慶,計算機和電腦專家、著名台灣作家、中文科幻小說作家,創辦《幻象》科幻雜誌,為台灣科幻重要推手。為新竹中學校友,1965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曾任教康乃爾大學、伊利諾大學、伊利諾理工學院、匹茲堡大學,並創辦知識系統學院。文學生命發端於大學時期,作品兼採科幻、寓言和寫實手法,亦極重視時代脈動,在台灣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膾炙人口的代表作《棋王》,已翻成英、德文等,並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另著有《昨日之怒》、《星雲組曲》等小說、隨筆三十餘種。



訪台

  科幻小說之父張系國先生即將於8月24日來台並舉辦講座,並分享「什麼是科幻小說的奇幻因素?」目前他正在寫一系列的科幻短篇小說,標題是《蒙罕城傳奇》,每三個月在文訊雜誌發表一篇。以下節錄第一篇內第一段:

「呼回世界的蒙罕城是個小小的山城,和索倫城或海默城都很不同。擁有不斷生長銅像的第一大城索倫城座落在廣闊平原的中央,以翻轉的城市聞名宇宙的海默城則位處海邊。蒙罕城在回回大山的群山萬壑包圍中,只有狹窄山路和外界連接,交通非常不便,人口相對來說也很稀少,連同附近十七個村落總共還不滿萬人。這樣的小山城還名聲響亮,恐怕只有一個原因:蒙罕城是宇宙公認唯一完全屬於壞人的城市。」

海默三部曲

  第一部《多餘的世界》:
  述說聯邦「境遇改造員」唐森,奉命到「呼回世界」的「海默城」執行任務的故事 ── 有兩條主線:一是聯邦「境遇改造員」唐森,另一條是「海默城」警察局長針禮十二歲的孩子艾比。

  第二部《下沉的世界》:
  自聯邦「境遇改造員」唐森捲入一連串陰謀之天羅地網,又與警察局長之子艾比及小黑狗飛飛逃脫追捕、變成反抗閃族帝國的呼回游擊戰士之後說起:包括飛飛如何變成狗皮艇救護小主人艾比,以及唐森在儲存人渣的宇宙氣化倉庫的奇異經歷。

  從第一部《多餘的世界》,經第二部《下沉的世界》,張系國前後耗時八年,迎來第三部、完結篇《金色的世界》:
  繼續敘述已變成「人渣機器人」的聯邦「境遇改造員」唐森,來到閃族大本營金色星球後的傳奇故事。「人渣機器人」原來是聯邦情境署科學家的發明,也是唯一不是閃族發明、因此無法染指的機器人;掌控萬國機器人公司的閃族,處心積慮捉拿艾比,想透過艾比誘出唐森,再通過唐森控制人渣機器人……

  《多餘的世界》、《下沉的世界》、《金色的世界》三本一體、所構成的「海默三部曲」,維持張系國一貫的幽默文字與暢快文風,以科幻的小說時空為背景,另融入間諜、青少年成長等類型敘事元素,對象不僅是成年讀者,也包括青、少年讀者。在異星世界的場景構建中,夾雜著對現下時事、社會的犀利觀察及嘲諷,筆調亦莊亦諧,虛擬與真實間遙相呼應,互為映照。

過去與未來  

  其創辦之《幻象》雜誌一共只出了八期,但是對台灣和大陸科幻小說的發展影響很大。最初由張系國將全部稿費拿出來辦雜誌,後來全賠光了,只好黯然停刊。但事隔多年他到大陸訪問,曾有大陸的科幻小說家提到《幻象》,描述他當年如何千方百計去買這本雜誌。

  在這影像興盛的時代,從事文字創作的張系國,也喜歡由許多名著改編而成的科幻電影,此次講座他將介紹兩部電影──〈阿凡達〉和〈黑豹〉。而他也認為「將來是科幻小說、科幻影視互相結合、彼此影響的時代,不論在台灣、大陸或全世界都是一樣。」

  張系國寫作時不需要特別的環境,靈感來的時候就寫,有時可以寫一整夜不睡覺。這就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好處,時間幾乎都可自己支配。

特別的事物

  目前定居於美國的張系國,提到其女婿為西洋藝術家,為張系國建立了的專業、全英文的科幻作品網站,shikuochangscifi.org,即便是外國讀者也能輕鬆閱讀無負擔。

  而張系國老師除了寫作外,最讓他感到開心的就是家庭。他最疼愛的便是孫子艾比和孫女蕾亞。孫子艾比已經長大,到紐約大學影劇學院(李安的母校)修習電影,深深以他感到驕傲。


【金車文學講堂】
時間:2019/08/24(六)14:00-16:00
講師:張系國
講題:什麼是科幻小說的奇幻因素?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電話:02-2595-9650(2019-06-26 15:01)

深入台灣風景 以水彩系統性紀錄街屋的鄭開翔
文/吳思慧 圖/鄭開翔

  1982年生,屏東人,暱稱鄭小開。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畢,其後攻讀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2017年8月開始「台灣街屋100計劃」,隔年以此題目獲碩士學位。擅長速寫、水彩技法,提倡「用繪畫代替照相打卡」。




對繪畫的熱愛與執著

  鄭開翔對於畫畫的啟蒙源自父親。爸爸雖是軍人,但只要在閒暇之餘就會帶家中的三姐弟到屏東公園寫生,對於美學的喜愛溢於言表。

  謙稱自己高中課業普普的他,大學選擇了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藝術系就讀,繼續在藝術的領域找尋自我。如同呼吸一樣自然,這是他心之所趨的選擇,而家人亦表達支持,尤其是父親。

  一零四年八月退伍後,他進入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就讀。他認為碩班這三年,對於自己往後的人生大有助益,撰寫論文時培養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對於任何事件與現象都能有深入且精準的剖析。



關於《街屋台灣》

  「畫街屋,一開始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給自己一個功課。」鄭開翔這麼說。
  而在畫了五六十幅作品之後,有幸獲得自由時報電子報的採訪邀請,而在此之後,遠流出版社也有意願幫他出書,讓更多讀者在實體或網路書店都能欣賞到台灣的各地街屋風景。其筆觸溫和,取景特別,除了建築外,庶民文化的描繪更是生動活潑,畫作呈現「當下」、「在地文化」等主題。

  一幅圖搭配一段文字,適度的留白讓讀者有無限的回味空間。而此書關注台灣在地人文風景之緣故,目前已達三刷,並也賣出日文版權。他也正如火如荼的投入下一本書的籌備過程。

  「原本想要出個『街屋台灣二』,畫市場或是攤販,如寧夏夜市,繞台灣一圈,但後來覺得用市場來分太侷限了,因此會傾向『富有生存感』的攤販為主,例如改造式餐車。」對於下一本書的籌劃,他娓娓道來心中所想。

  為什麼選擇這些題材做為筆下的風景?是因為他喜歡如此純樸且在地的庶民文化與日常生活。每逢外國朋友造訪台灣,他必定會帶他們來到市場,經歷那最真實的五感體驗──琳瑯滿目生鮮食材與採買人潮、攤販老闆的叫賣聲、市場中的飲食記憶與獨特味道。





  轉捩點

  學生時代,以油畫創作居多,後由於便利性的緣故,便以水彩為主。在此之前,他曾深深思考是否要來點不一樣的嘗試,例如畫插畫?宥於個性與學院式教育,他自覺本身的創作似乎越趨近於制式僵化,顯得無聊乏味,這是他遇到的第一個瓶頸,他坦言自己不是個天馬行空的人,於是藉由大量閱讀來充實自己,並在教學時與學員互相分享,不把自己當做是高高在上的「師者」,而是透過「教學相長」這樣的初衷來爬梳自己創作的想法與砥礪自己,將畫畫這個行為融入生活。

  鄭開翔坦言在碩班時期,很逃避「寫論文」──許多研究生的夢魘,但系上教授陳燕如老師,以獨特的教學方式,將他拉回軌道上,並提醒他一股作氣寫完論文的重要性。




  鄭小開的轉變

  鄭開翔除了專職的藝術家身分外,還擔任繪畫課程教師身分,在屏東與高雄均有開課。一周約兩天的課程,他深入淺出地帶領學員擁有自己的獨特創作風格。在屏東的勝利新村中,承租了一間日式建築的工作室,並用心的經營著。除了接案與授課,他會適當的安排空檔,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從事自己想做的創作,並讓各項工作都能有最充裕的彈性空間。

  目前正在進行的案子,是與台北101合作的期間限定展。於台北101美食街裝修期間,在圍籬呈現一個街屋和美食街品牌的展出,分兩階段展出至八月八日。藉著改裝並透過鄭開翔的作品,讓在百貨公司的顧客們也能有不一樣的視覺感受,作品帶出的台灣庶民文化及城市藝術之美,使得匆匆的都市人駐足停留、細細品嘗。

  目前他正在籌備「城市速寫|用鋼筆水彩記錄生活」線上課程募資活動的影片,希望透過線上教學,讓想進入繪畫世界的朋友,有了更便利的管道,透過手繪的紀錄與凝視,生活中那些喧鬧的街景、寧靜的巷弄、斑駁的磚瓦,都能被最浪漫的方式被記錄下來。

  基因遺傳使然,他走上了藝術創作的路,而未來也充滿著挑戰,但他仍然期待將筆尖下的風景傳達給更多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們。



【金車創意講堂】
時間︰2019/08/03(六)14︰00-16︰00
講師︰鄭開翔
講題︰【從速寫出發,用溫柔的心重新認識城市】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電話︰02-2595-9650
報名網址︰http://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2019-06-26 15:00)

蹦出可愛狗 法鬥哥的創作旅程
           文、照片/法鬥哥

  Fandora高人氣插畫家,倫敦藝術大學插畫碩士,筆下的法鬥犬總是有著百變的造型,作品深受大眾喜愛。

法鬥哥娓娓道來

  「幼稚園之前,我就喜歡畫畫了。」

  但在小學時因為有「富貴手」濕疹的關係,爸媽不建議念美術班,一直耽擱到了高中時,在升上高三前才有危機意識,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我可以堅持要選畫畫專業的時候了,所以邊準備考試邊第一次長期在畫室學習素描水彩等基礎。

  大學就讀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補習英語和電腦設計一邊到處打工和接畫畫家教,然後去了倫敦念倫敦藝術大學插畫碩士。畢業後,英國的學習體驗沒有馬上的表現出來,反而是在到臺北工作生活穩定下來後,開始接出版社案子和自己畫插圖才有了甜美的果實。

  生長於普通的中南部家庭,小學、國中、高中都是台南家裡走路6分鐘到達的地方,所以長大才一直想到遠方去吧,爸媽都有大量閱讀的習慣,閱讀和觀察,一直是我畫畫的基礎。

  特殊的是,家裡的人都很堅持自己的信仰和觀點,姊姊辭掉小學老師工作去美國念神學院成為基督教傳道人,媽媽中年時念神學院成為牧師,爸爸放棄了公職在三十歲時讀了醫科,家人對於理想都是蠻堅持勇敢的人。



喜歡的萌芽

  BONBON是骨頭BONE的連續念法,是大學同學所取,還在念書時,她因為四肢細的像骨頭一樣,而有此綽號。在遇到法鬥之前,她是怕狗的人。因為法鬥的邀玩不會過度熱情,有給彼此空間的情況下(類似貓的個性)才開始觀察和喜歡法鬥犬,並主動去認識許多飼養法鬥的狗友,搜集他們的日常小故事和生活照。

  許多人看到法鬥,會注意到牠們常有燒鴨般趴著的可愛動作,或是很像小孩子的活潑可愛行為,畫下牠們像是喚醒其內在小孩一樣,也就是有小男孩個性的她,所以就取了這個筆名:「BONBON法鬥哥」。

  在大學四年級完成畢業製作後,大部份的同學包含她在內,都決定好了實習的高中,但有次在工作室內和同學聊天,得知同學決定出國念設計或插畫,這激勵了她也想要試試不同的路,在查找許多資料以及諮詢留學代辦所後,決定選擇出國念書。

  「年輕時的流浪,是一輩子的養分。」林懷民先生在他書中的一段話深深的啟發了她,其實下定決心時,只是需要找到許多支持的話語讓自己安心向前。



並非一帆風順

  2016出完第一本書《選擇沒有走過的路》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對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的情況,曾去教會唸書也出外打工過,嘗試了許多的事情。經歷收入不穩和心情調適,重新再站起來後,才體會要長期當創作者不容易,但老天總是為人開路,後來和從事電影廣告美術的丈夫先生結婚,到了上海後短暫做了兒童美術課程研發,現在則是穩定創作及擔任教職。在這之間,她學習到的比教給孩子們的更多,也認識接觸了許多單單做創作者不會接觸到的人事物。

  各行各業不只是創作者都有它的辛苦和甘甜,一直在學習當一個更成熟的大人,不是只是靠激情熱情而是有紀律和對未來有盼望,瓶頸時試試看做點別的事或把心胸打開去看看別的世界,是很有幫助的。

  一般人認識她的作品,是從法鬥系列開始,但現在的她很享受做速寫,觀察身邊的人和旅行時畫下體悟,也很期待時機成熟時,有一套完整的新風格作品跟大家見面。



關於上海的一切

  到上海居住後,帶給法鬥哥的影響遠超過她想像。
  她覺得自己很多的盲點跟性格,在台灣時不會被發現,但到了異地生活,釘子碰多了,人會更柔軟一點,許多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都可以懷抱著感謝。

  上海是個國際城市,常常遇到不同的人事物,只是相同的是能離開舒適圈過來這裡努力的人,都有一個開闊和幽默的心,本身雖念插畫,但常和時尚服裝專業的人有緣分當朋友,所以穿衣服跟看東西的品味多虧朋友提升不少。

  在上海,辛苦的事情碰過不少,但常常都是事情過了以後才開始處理那壓抑的情緒,所以平衡壓力和生活對她來說,也是一個學習。去了上海讓她更有勇氣去看世界,和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時隔九年,終於於近期回去倫敦探望朋友、老師和上海帶過的學生,對她來說是一個很快樂的里程碑。挑戰越大,付出跟獲得是越呈正比的,也讓她的心更大,對未來更有期待。



  關於未來與滿滿的感謝

  除了創作,她也在學習如何平衡生活和更智慧的與家人朋友相處,很喜歡每一陣子和同樣有所堅持的朋友分享和祈禱,希望有一天把許多人奮鬥和有愛的小故事記錄下來。

  她非常感謝姊姊,在英國唸書較煎熬的時期,長久的陪伴與鼓勵。
  英國的教授Chris老師和彰化師範大學唸書時的陳一凡老師和蔡芷芬老師都是發現其潛力並鼓舞的人,還有其丈夫,人常常會失去信心或忘記初衷,但就好像蒂娜透娜的歌詞說的:「真心的朋友深知我生命之歌,並在我遺忘時,為我唱出。」

  對於未來想踏入這個行業的新人,她認為不用被框架綁住,參考完可以找到的資料和大師作品後,就開始畫,投稿或是曝光,一邊畫一邊接收大眾和身邊的人的反饋,就可以慢慢找出屬於自己的路,而且一定要快樂地享受畫畫這件事。

  目前的法鬥哥,正在籌備第三本書,是一部二至三萬字的視覺小說,以文字為主,半自傳的呈述一個成長和冒險故事,希望可以帶給大家勇氣和療癒。而目前正於滴咖啡展出的「法鬥哥六周年特展」,高品質的百幅原畫輪流展出至八月十五日止,歡迎大家前往欣賞。





───────────────────────
【金車創意講堂】
時間:2019/08/31(六)14:00-16:00
講師:BONBON法鬥哥
講題:【插畫與生活-我的畫畫之路】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電話:02-2595-9650(2019-06-26 14:59)

繪出生物內在靈魂 Via Fang的獨特筆下魅力
                         文/吳思慧 照片/Via




  喜歡畫動物,也喜歡用沾水筆作畫的Via,本名方采頤,英國愛丁堡大學插畫系碩士,畢業後於愛丁堡大學擔任駐校藝術家。




心裡的動物

  Via Fang擅長創作以動物為主題的畫作,其筆下的動物多元,有貓頭鷹、小豬、青蛙……等,仔細端詳,會發現其作品中的動物型態優雅,且筆法富含個人特色。這不僅僅是單純的動物畫,而是融入想像,將牠們妝點成人物的型態,增添少許趣味。

  這樣的特殊表現手法備受矚目,於英國蘇格蘭藝術大學畢業展時,作品《動物肖像畫》(Animalbum)系列獲選為代表作(蘇格蘭區的各所藝術大學在畢業季會聯合選出畢業展主視覺,競爭頗為激烈),且迴響熱烈,並且獲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專訪。

  畢業後也擔任愛丁堡大學駐校藝術家,協助評選作品、授課等。曾於英國、美國和台灣舉辦畫展。作品多見於雜誌專欄、報紙、平面廣告、周邊商品。客戶遍及美洲、歐洲、與亞洲。




喜愛畫畫的靈魂

  高中開始就讀美術班的Via,曾向畫家鄭宏章老師學畫,從他身上學習到許多繪畫技巧,而後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廣告設計系,藉由在大學四年中所受到的電腦繪圖與設計的訓練,替自己一直熱愛的「插畫」打下手繪與電繪的基礎。

  出國攻讀插畫碩士一直是Via的計畫。在選擇國家的時候,曾多方請教師長的意見,加上自身喜歡古肖像畫的緣故,教授推薦前往歐洲的學校就讀。而英國源遠流長的歷史與其風土民情,孕育了許多聞名歐洲乃至世界的大學。最後,Via選擇至悠久歷史、龐大規模、卓越的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的愛丁堡大學就讀。

  異地求學時,總能感受到與家鄉諸多相異之處。好比「教學」,英國的教授們不會直接示範給學生看,而是選擇讓學生保有自己的風格去創作。雖然來自國外,但創作風格十分具有英國歷史底蘊,而這樣的身分,也使得她獨特的畫風被更多人看見。
筆下的世界

  以往使用代針筆創作的Via,在一次系主任的建議下嘗試使用沾水筆,便愛上它,直到現在都以此媒材創作,近期結合水彩,帶出更多彩的視界。在紙張的選擇上,他選擇高磅數的英國山度士水彩紙,搭配上細筆尖的沾水筆,表達出以畫說故事、以故事作畫的風格。

  「我喜歡聽筆尖與紙接觸的聲音。」Via這麼說。
  2014年時,Via進行手部神經重建手術,歷經半年復健後,她嘗試了多媒材混合的創作──「水彩與沾水筆結合」,讓畫面更顯活潑,而在2017年由漫遊者文化出版的著作《Via的動物祕密生活:用一枝筆述說的動物話畫,從基本沾水筆技巧到打造歐系插畫風格》就有完整的分享與示範。

  喜歡畫動物的Via,在英國讀書時,就曾到倫敦的歷史博物館,觀察動物標本,也做為創作前的靈感蒐集小旅行。打開電腦,便會發現資料夾中有分類詳實的專屬動物圖庫,供他下筆前好好琢磨一番。她會特別去研究動物們生氣時、開心時臉部肌肉的變化、眼神、或身體動作。通常先從眼睛著手,眼神有表現出想要的情緒時,才會接著把整張圖畫完,否則只有到廢紙簍的命運。

  仔細觀察Via的作品,會發現她所描繪的動物非常稀有,例如小懶猴、貓頭鷹、山羊……等,而「貓頭鷹」是Via常拿來表達自己想法的動物。「動物很真,生氣就生氣,不會迂迴的表達自己想法。動物就像我的代言人,代替我表達對事物的感受。」她更分享有次,在畫一隻神情生氣的動物時,整個人不自覺的皺起臉來,原來是因為太過投入的關係。



  
具有強烈辨識度

  Via的畫比較內斂,仔細觀察會有不同的意趣,又因為特別喜愛畫冷門的動物,在與客戶的合作上,便會有不同的火花產生。例如童書的合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閱讀年齡層低,視覺上的呈現要淺顯直接。而合作案日益增多的狀況下,比較少時間可以做自己想要的創作,但她也努力地建立起個人風格。

  「作為一個插畫家曾是我的夢想,但達成之後卻覺得像面臨人生的殘酷舞台,有許多現實面要考量,例如如何和客戶談合約與價錢……等。」

  手繪的感動,源於紙張與沾水筆的碰觸;而Via喜歡畫動物,也是因為自己喜愛動物。而她也運用自己的專業於合作案上,例如TSPCA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與EVERRICH昇恆昌合作,結合插畫家與名人飼養流浪狗故事分享,提倡「領養代替購買,領養不棄養」之概念,便有Via的參與。


  這兩年因為工作的關係,Via常常美國與台灣兩邊跑。今年初於美國出版的童書《Walter The Wanderer》(Archway Publishing出版)。而今年七月,也即將於台灣出版新書,請大家拭目以待。

----------------------------------------
【金車創意講堂】
時間:2019/07/06(六)14:00-16:00
講師:Via Fang
講題:Via與插畫的奇遇記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131號4樓)
電話:02-2595-9650吳小姐(2019-06-26 14:57)

盛豔下的姿態 結晶釉的耐人尋味
                 圖/黃靖雅、文/吳思慧、資料參考/臺灣大百科全書

  黃靖雅,目前正就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工藝創作組,為陶瓷藝術家。

因緣際會

  升大學前,黃靖雅均是就讀普通班。小時候在安親班的才藝課程中,開啟了對美術的感知神經。在小學也曾經參加美術社,「其實會去美術社團是因為要逃避體育課。」她笑著說。

  在高三時,流行哈韓,在這樣的風潮影響下,她以政大韓文系為第一志願努力著。雖然後來因考試結果不盡理想無法如願,但其後她進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設系就讀,由此開啟了與藝術的緣分。

  在大二的一次釉藥實驗中,意外出現結晶的釉色,讓她十分驚訝,而自此之後她也醉心於此,便著手研究這種釉藥並與教授討論每一次的實驗結果,由於每次的作品皆為獨一無二,這樣的不可取代性使她著迷,而在不同光線下所呈現岀的立體感,讓結晶像是有生命一般,回應著她的努力。

關於結晶釉

  此為窯變的一種,是指利用高溫下釉料中金屬的飽和溶液在緩冷過程中析出的晶體密集形成針狀波紋狀、星形、冰花、晶簇、花網纖維狀等,並可得到有色結晶的形態。

  其燒製所自然形成之圖案,又有「火中蓓蕾」之稱,目前在全世界中還找不到兩款完全一模一樣的結晶釉。(因不同的化學組成和不同的釉層厚度、溫度制度,形成不同晶形的結晶釉。再加上結晶釉流動性甚強,故同一窯出窯的作品,其花色均略有差異,不會雷同)

  結晶釉的作法,熔合鋅、矽、鋁、鈦的氧化物和鉀、鈉熔塊形成基礎釉、再加上藝術家想要的色料,混合成為釉藥施在坏體上,最後再以高溫燒製;其間並經回溫至 1100 °C左右停留 2~6 小時,促其晶格形成。

  結晶釉在中國宋代時,就已經發現,不過那時的結晶是屬於「鐵」的結晶,例如油滴(表面遍布大小不一的具有金屬光澤斑點)、兔毫(黑釉上半露銀白色如兔毫狀的細絲)、曜變(在凝厚的黑釉層面出現大小不一、分布不勻的油滴狀結晶斑點,斑點邊緣呈現以藍色為主的五光十色的光暈,隨著觀察方向的改變,光暈所產生的變化仿佛夜幕之星光芒閃爍)……等黑釉器上的斑紋皆是,清代又出現茶葉末、鱔魚黃、蟹甲青等新品種。只是從前的人不了解這種化學物理上的變化,而取了許多依花紋形態的命名。

  現在新品種的結晶大都是從「鋅」中求變化,鋅的好處是結晶體大,常依釉色不同的發色體而作多彩多姿的性變化,火候的精密控制是燒成晶體的重要的一環。鋅結晶釉最早被研發出來的是法國的陶瓷廠,在一百五十年前研發出來的。台灣是在民國七十年才研發出來,其成功的先驅者便是鶯歌窯廠的孫超老師。

堅定理想

  「藝術是在控制與不可控制之間。」
  結晶釉的不可控制性,充滿著極大的變數,也因此常常會失敗。但這些並不會讓黃靖雅打退堂鼓。系上專長為陶藝創作的羅森豪老師,曾推薦她多去欣賞孫超老師的作品,讓她看到結晶釉的各種可能也與之結下不解之緣。

  孫超的結晶釉器,特色為花朵開的大,清新艷麗異常,無論藍、褐、白、綠等色澤,都燒製的十分完美。他研究之「晶種植入法」,可控制結晶花朵的大小與其開花的部位,使晶體與構想交融,而構成心中想像的完美畫面,從淋漓中綻開異彩,從視覺上使人產生美感之共鳴。「想把最美的事物留在那一刻。」結晶釉的美妙便在於綻放的瞬間,如同呼應自己的生命經驗般,投入的時間多寡也深深地影響著結局。

  趁著放假,她到大英博物館附近的當代陶瓷中心參觀,發現現場只有一位藝術家展出結晶釉相關作品,因對於其作品想得知更多細節,她便寫信詢問此位藝術家Matt,原本沒期望得到回覆卻收到回信讓她非常欣喜,而信中詳列參考書單跟哪些作品可以再多嘗試新配方……等,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經驗。

過程的重要不亞於結果

  「我從來不會滿意自己的作品,成功是建築在自己的努力上面。」
  目前她正籌備報考國外的學校,父母對於其決定表達贊同,也希望她由衷的快樂。黃靖雅希望藉由到異地進修,跳脫原本的框架並從零開始。在她與作品獨處的這段時間裡,她明白到「人一直都是孤獨的」,也不希望等到老去才嘗試「獨立」,唯有走出這個舒適圈,正視自己內心,多往外求知探索,方能有不同的視界。

  「不斷的實驗、不斷的失敗、再從失敗裡找出可能性。」
  黃靖雅對於作品的堅持,擴大來看,更可以代表她對人生的態度。在台灣,鮮少女性藝術家嘗試結晶釉,其啟蒙恩師羅森豪更衷心期許她成為台灣第一位。

  在校內工作室裡拉著坏的黃靖雅,有著獨特魅力,儘管周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創作聲響(如金工的敲打聲、木工的鋸切聲),她依然專心致志,並藉此訓練自己穩住內心。此次於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的個展,將呈現她近年來最精采的作品,亦如同展覽主軸──「盛豔」,盛放其美妙風采,誠摯邀請有興趣的朋友蒞臨欣賞。

------------------------------------
黃靖雅–陶瓷創作展【盛豔】
展期:2019/07/13(六) –2019/09/01(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 早上11點至下午6點(周一休館)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電話:(02)2595-9650(2019-06-26 14:55)

身體的痕影 木刻板畫的軌跡

  畢業於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的林達祐,目前正就讀於台灣藝術大學版畫藝術研究所,以木刻版畫為主要創作。

與藝術的相遇

熱愛藝術的林達祐,小時候便曾到兒童美術班習畫。在升學時決定專心衝刺課業,便沒有考取高中美術班,但在高中的求學生涯裡,他特別提到在諸多學科中,社會科是他所擅長的。而這也與他的創作息息相關。「譬如『歷史』的重要性,是可以帶領著人們處於時間軸上,去思考這些事件的影響,而非僅僅只是單純地背誦年代與歷史事件,重要的是思辨的過程。」他這麼說。

  於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就讀時所遇到的張家瑀教授,是影響他許多的恩師,大二修習版畫時,就體認到這個媒材給予的遠遠超過自己所想像。「不是藝術家選擇媒材,是媒材選擇藝術家。」

  在嘗試許多技法後,他以單版複刻為主並潛心創作。單版複刻(或稱一版複刻)意指只使用一個版,經由重複刻及印製的動作,一版一色套印出彩色的作品,通常是採用凸版的方式印製。當作品印製完畢,版上也只會剩下最後一色的印製區塊,這種無法回復的特性也是此技法的特色與藝術價值所在。

創作也是軌跡

  林達祐的創作是將現代社會所充斥的數位影像、網際網路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媒體所產生的影響,由圖像與影音的訊息傳播改變著認識世界的形式,使他重新的探索自我的身分認同,而當人們對自我與世界的認識改變時,便產生了各種社會現象。林達祐對當下社會的改變深深感到焦慮,以他親身的經歷為創作動機,由身體感官認識外在世界的真實,在創作中回歸到身體的感受之中再現驅使創作的力量,並使作品能夠成為驗證自身的存在。

  「刻的時候就是在模擬認知自我的過程。」
  單版復刻的每一筆都至關重要,因為不可逆的狀態,便是考驗自身的判斷力,更是美感的培養與訓練、也是直覺與經驗的累積。

  「『刻』最能彰顯出力道與力量,痕跡相對於畫面是最能展現出力量。在反覆勞動(刻版)的過程去還原那些經驗與感受,可以去迴避掉比較理性、比較邏輯性的事物,而透過刻,將完整的呈現我如何理解我的認識並將我所理解的事物表達出來。」

作品系列與特色

  林達祐的作品系列多元:〈低頭系列〉、〈痕影系列〉以及〈智慧了嗎?〉……等。低頭系列自大學時期開始,以現今社會的低頭族為主角出發為創作,一直到研究所仍持續創作,但在當兵至研究所的此段期間,理念上的轉變與畫面上的變形更多,作品標題的挑釁意味也較重。

  而痕影系列,大多以自身經歷來創作,畫面中的人物均為自畫像,如〈忐忑〉、〈島遊〉、〈島居〉、〈自我測量〉……等,描述自己曾經參與高空彈跳的心境、帶著滑板環島、於澎湖當兵的那段日子。

  「與其畫別人,我覺得先畫好自己。」
  作品成為自身形體與內心情感的映照,藉由身體對外在世界的運動中所獲得的感受以及在這樣的經驗中內心情感的堆疊,將這個過程表現於自我的畫像之中。

過去與未來

  在2018年底,林達祐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舉辦畢業展覽,即以「身體的痕影」為主題展出。前些日子至中國杭州美術學院當交換生的他,除了與同學互相交流切磋外,也把握時間體驗當地的藝術氣息。

  在完成學業之際,他也提及許多衷心感謝的師長們。
  「碩一鍾老師與林雪卿老師的課堂重新喚回我對版畫的知識與學習不同版種的技法。而戴麗卿老師所教授的版畫藝術史課程,更是給我滿滿的震撼,使我意識到老師們對於學問的追求與做研究嚴謹的態度。」

  「梅丁衍老師在課堂上天南地北的討論,並提出獨到的見解,給予我一記當頭棒喝,使我恍然大悟重新檢視自己的創作與觀點,增進了我對創作上的認識。最後要感謝兩位指導老師的教導,張家瑀老師在論文寫作的這一年中,每月撥空當面討論論文與創作的問題,給予我在研究上莫大的支持,而林偉民老師則是在各個細節與學校流程上耳提面命的給予許多幫助,提醒我在不同階段所需注意的事項與時限,使我在過程上可以順遂的完成。」

  「不是在工作室,就是在去買材料的路上。」笑說自己是宅男的林達祐,除了潛心創作以外,也熱愛運動與健身。問及日後有無新形態作品的推出?他提到水性顏料、壓克力顏料與木板的結合是他所想嘗試的,因為水性顏料的透明度與滲透性;壓克力顏料的厚度與流動性,這樣活潑多元的媒材會讓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畢業後,他也會先以創作為主,並慢慢地思考如何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


-------------------------------------------------
【身體的痕影】林達祐 版畫創作展
展期:2019/07/13(六) – 2019/09/01(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 早上11點至下午6點(周一休館)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電話:(02)2595-9650(2019-06-26 14:54)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