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kingcarart(金車文藝中心)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1 2 3 4 5  下一頁→

▌展覽資訊
郭恩碩 創作個展【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
Kuo N Shuo Solo Exhibition :Everything You Say is Muffled
展期:2024.9.10 (二) – 2024.10.20 (日)
開幕:2024.09.21 (六) 15: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承德館
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 / 金車文藝中心KCCA

藝術家介紹
#郭恩碩,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擅長運用空間內的既存元素,透過巧妙的構思賦予這些空間全新的意義,試圖顛覆人們對空間與物品的既定認知。

▌展覽介紹
「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到底是聽的人聽不清楚還是說話的人說不清楚。

生活中,聆聽他人的言語並清晰表達自己並非簡單的事,更何況對各種事物進行明確思考,這種模糊不清似乎貫穿了郭恩碩的日常。他一直對「理解的偏移」充滿興趣,認為它是作品發散的可能,也是每個人用主觀意識看待生活的方式。身處於展覽空間中面對著牆面對著窗,地板、樑柱以至天花板,直角與縫隙都藏有他對於空間有趣的想像,用既存空間裡的元素發想與製作,作品與空間有著不可分離的狀態,這次展覽藉著窗戶、天空等等製造驚喜給觀眾,這些想像的發生似乎能夠顛覆對一個空間以至一個物品既定的認知。

文章連結➤ https://www.kingcarart.org.tw/exhibitions-detail/208(2024-08-31 17:45)

當代藝術折射出藝術家對生活、情感和存在的深刻探索。每位藝術家都擁有獨特的背景和故事,透過不同的表達方式,試圖捕捉心靈的共鳴與美的永恆追求。不僅追求藝術作品的美感,更尋求著生活與藝術之間的和諧與連結,將個人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之中,以此探索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這種對藝術的孜孜追求,顯現了藝術家對於美、真、善的體現,也讓觀者得以從中汲取靈感,尋找自我與生命的共振點。



生命的轉折與創作靈感
藝術家張哲軒將創作目光聚焦於近三年的生命歷程。在這個世界中經歷疫情蔓延、看見戰爭中的殘酷以及面對親人逝去的憂傷,這一切所面對的挑戰都使他更加深入地探索生命的無常、轉折與回歸。他的作品如同一本生命之書,記錄著衝擊、落空、低潮、沈澱、放下與前行的心境,用抽象的語言反映情感的起伏,詮釋著生活中的詩意與禪意。在他眼中,生活的每個瞬間片刻都可能孕育著創作的火花。無論是味道、形狀、痕跡,還是感觸,都可能成為靈感來源。對張哲軒來說「有感」、「行動」與「放空」是最重要的。工作期間不斷運轉的腦袋,讓他下意識地填補每一刻時間。然而,放空對創作有益,是消化與感受的重要途徑;行動意味著創作需要有實際的行為輸出,將感悟付諸實踐。他提及騎單車正是他尋找靈感的途徑之一,這個平靜的行程讓他得以放空心靈,沉浸在自然、風景與自我對話之中。




內心風景的探索
個人的創作是在挖掘內心的風景,藉由生活所經歷的各種知覺與感覺,在日常風景中投射與映照,試圖在兩者間揉合出一種表達的方式,稱之為「內心風景」亦或是「心像風景」。畫面構成的過程充滿著感受與意象。抽象藝術是一種跳脫像與不像的轉化,需要感受與準確的表達,就像閱讀一樣,在沒有形象的情況下,用意識來閱讀感受,每個人有其解讀的角度。如同東方水墨畫中的留白呼應了道家老子思想中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藝術家張哲軒將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在每一幅作品中,都能看到他對於虛實、存在與消逝的思考,以及對於生命和情感的詩意表現。



經歷與創作的交融
在創作過程中,心境與想法不斷轉變,作品的風格與樣貌在不同時間點都會有所變化。張哲軒了解到在生活上、精神上承受壓力時,無法創作出滿意的作品,因此給了自己沈澱的時間。作品以抽象形式呈現,創作初期從眾多草稿中選出最貼近心境的意象轉化到畫布上,經歷一番翻攪後,內心被層層篩選過,留下的只有想要說的話,展現出關於消逝與自癒的對話。主打作品「山空」,不僅呼應了工作室「山空軒」的命名,更是一場關於無人境地的獨白空間,深刻反映了近期心境與故事。透過自己的作品,他期待能夠觸動更多人的內心,帶給觀者能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話的空間,甚至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感悟。這是一個不斷追求藝術境界、表達生命情感的旅程,而他持續在這條道路上勇往直前。經由展覽希望能讓觀者感受到畫面中的詩性與平靜,並與自己的人生經驗共鳴。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轉折的創作旅程中,張哲軒不斷地探索生活與藝術之間的關聯,將內心的風景轉化為抽象的藝術作品,為觀者帶來詩意與禪意的體驗。透過創作,他記錄生命的轉折,表達對生命的感悟,期待透過自己的作品,觸動更多人的內心,帶給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感悟。(2024-03-30 11:38)

⌂藝術家介紹
#周依潔/Zhou Yi-Jie,臺北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目前就讀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擅長以油畫顏料描繪女子居室,透過柔和內斂的灰色調、淺色調表達圍繞女性日常生活中身體、家庭等常見的經驗與生活環境,並探討女性的身份、權利和性別議題。

⌂ 展覽簡述
本次展覽主題「閨房」,以女子的居室為核心題材。房間,是一個人對於生活的想像,顯現出對這個世界的選擇喜好,既是最舒適的空間,也同時是袒露真實自我的區域。

生活中,人們所選擇的物件或生活空間的樣貌,都和自身有著密切連結,藝術家將日常空間裡的物件符號化,亦如花朵、香水瓶、古物相框、陶瓷…等等,以日常生活的代表物詮釋女性的各種選擇和可能,並藉由顏色、家具、照明和其他擺設帶入女性形象。

而畫面中型態各異的容器,也各自代表著當代女性面對生活的想法與深刻情感;她所創作的女性空間,就像是拼圖般,將各種破碎的圖騰、記憶、生活經驗、情感或是價值觀,完整的反映在自身的作品中。

⌂ 藝術家專訪https://reurl.cc/eLradx

周依潔 創作個展【閨房】
Zhou Yi-Jie Solo Exhibition: Boudoir
展期:2024.4.13 (六) – 5.12 (日)
開幕:2024.4.13 (六) 下午14:30
地點:KCCA 臺北南京館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 / 金車文藝中心KCCA

━◦━◦━◦━◦━◦━◦━◦━◦━◦━◦━◦━◦━◦━◦━
✷ 展覽小活動:追蹤KCCA&藝術家帳號、分享展覽,即可兌換限量的「鑰匙吊牌」.ᐟ.ᐟ
━◦━◦━◦━◦━◦━◦━◦━◦━◦━◦━◦━◦━◦━◦━(2024-03-24 14:17)

2024金車週末音樂會 徵選 簡章

一、活動宗旨: 金車文教基金會期盼藉由提供音樂展演空間,激勵團體提升音樂技能與自信、發揮所學、累積舞台經驗外,也讓民眾在忙碌的生活中,透過音樂尋找到慰藉心靈之曲「讓音符代替語言,用樂曲展開交流」。

二、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金車文教基金會 / 金車文藝中心KCCA
三、協辦單位: 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酒廠
四、參加資格: 雙北、宜蘭、花蓮、台東各級學校、社區之音樂性質團體
五、演出日期: 2024年7月起至2025年6月止,每月第一個週六 13:00~16:00
(於每個月安排一場次,如遇連假會另行調整,請依主辦單位通知之日期為主)
六、演出地點: 金車事業宜蘭會議中心 - 表演廳 會議中心VR虛擬實境 | GOOGLE MAP 環景
七、演出地址: 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 326 號
八、參加費用: 經審查通過後,免費使用。
九、申請日期: 2024年4月1日 至 2024年4月30日 止
十、申請方式: 線上google表單 進行網路報名與資料上傳,不接受紙本或電子信箱投件。
表單將於 4/1 自動開啟,如需報名請於線上填妥報名表單,徵件結束後本會將進行審核。

經審核入選通過,預計5月底將以信件通知入選單位。
收到入選通知之申請單位,請於規定期限內回傳場地同意書才算報名完成。
十一、演出補助金: 每單位補助交通費新台幣12,000元。
十二、演出活動說明:

舞台尺寸:14米寬,10米深
座位席次:提供共338個觀眾席次
演出人數:建議15-45人
演出長度:建議演出時間為一小時
活動流程:建議分為上下半場(可自行安排規劃)
表演形式:音樂性質為主,節目可為樂團、重奏、獨奏等,形式不拘,惟需考慮舞台規模,提供足夠量體之演出
十三、注意事項:

活動場館全面禁止飲食,請於用餐後再行前往。
本會不另行提供交通與餐食,請各單請單位利用補助金自行規劃。
本會提供舞台基本硬體設備、鋼琴、椅子等,其他個人使用樂器由各單位自行準備。
由本會安排入選單位之演出日期,如有特殊時間需求,請於填寫報名表單時一併敘明。
每場活動皆已承保場地險,若有疑慮之處,請各單位自行投保。
入選單位需於活動開始前聯繫活動窗口,於活動開始前至演出場地進行場勘及確認。
若無法遵守本會場地之各項使用規範請勿申請。
於活動結束後,需要提供當日演出照片(至少10張)及演奏影片,並授權予本會進行宣傳之使用。
本會保留變更、停止及解釋活動之權利,如有未盡之事宜,本會有權利隨時補充或修正。

十四、聯絡方式:

活動窗口:金車文藝中心 臺北南京館 鄧小姐
電 話:02-25628629分機11
E-mail:kingcarart@gmail.com
官方網站: https://www.kingcarart.org.tw(2024-03-22 14:58)

|展覽資訊|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
KCCA Fifteen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 Revisit
展期:2023.07.22 (六) – 08.27 (日)
開幕:2023.07.22 (六) 下午15: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臺北承德館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1-3F
連絡電話:(02)2595-9650
主辦單位: 金車文教基金會 / 金車文藝中心KCCA

|展覽內容|
金車文藝中心KCCA走過十五志學之年,秉持著扶植青年創作之理念,與優秀的新銳創作者們一路並肩相伴,在經歷曾經的未知後,迴游聚首,於此故域。【迴域 -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邀請22位風格迥異之藝術創作者,齊聚迎來金車文藝中心空間與形象上的進化,從個人生活經驗直至社會觀察,展出子題分為「人文環境」、「社會探究」、「文化理解」與「女性光輝」等四大主題,聚異而同鳴,展現台灣當代藝術的創新與多樣性。

|參展藝術家|
余廷彥、吳佳容、李宜亞、林文斌
林禹彤、林葆靈、邱婉婷、陳依純
陳愷靜、陳肇彤、曾麗娟、陳傑強
游宗穆、黃政耀、黃柏勳、黃鈴詠
黃頤勝、黃贊倫、詹凱復、廖文彬
廖偉淇、潘麒方(2023-07-14 18:20)

時間︰14:00 - 16:00
地點:臺北南京館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聯絡電話:(02)25628629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KCCA
2023/04/29 開放報名 https://xor.tw/4qxup

講堂介紹
當代藝術是藝術的進行式,策展人的時代觀點給予展覽延伸出多元性與未來性,藝術家將那些存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社會狀態以不同觀點切入,探討當代藝術的多種可能。社會雕塑的概念由德國藝術家波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提出,認為藝術應具有社會意義,對社會產生影響,一九八二年第七屆卡塞爾文件大展〈七千棵橡樹〉倡導人人都是藝術家,用行動來塑造社會。泰國藝術家rirkrit tiravanija的參與式藝術作品〈無題:免費〉,由藝術家提供餐食給觀眾,並將剩餘食物收集起來成為紀錄。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台灣藝術家張恩滿〈蝸牛的漂浮系統〉以排灣族身分,用「非洲大蝸牛」為主題談及飲食文化、花窗彩繪、影片、十字繡等創作形式呈現。

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當代藝術不受限制,作品風格與呈現方式帶來的不只是新奇也發人省思。作品涵蓋的內容廣泛豐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探索源自個人身份、文化、科技或政治等議題,部分批判社會提出質疑或對藝術重新下定義。當代藝術可能存在著矛盾或是開放性的交流,除此之外作品當中還存在著創新方式來闡述內容,實驗性的過程利用多媒體、攝影或機械計算的方式展示,藝術家所賦予的價值已不單純僅止於個人,更多的是給與觀者反思我們周圍的世界及當前面臨的社會問題。

策展人莊偉慈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所策劃的展覽「超限社會」即是透過藝術家在作品中對科技的反思,藉以理解技術在「人工智慧-人類」、「政府-人民」等各式關係的中介角色。


奇里亞姬.戈妮的《禁止演算法觀眾》是一件半虛構作品,藝術家將目前在人工智慧、語音介面,以及人機關係的大量研究結果融入敘事中。


保羅.奇里奧的《捕捉》這件作品由四千名曾出現在法國抗爭運動中的警察組成,藉由討論人臉辨識系統和人工智慧潛在的使用,質疑牽涉其中的不對等權力。


法蘭西絲卡.帕內塔、哈爾西.布根地共同拍攝與製作的作品《如果登月失敗》,藝術家使用各種能製造假資訊的技術,帶你進入另一段歷史,重新創造這場意外事故演講,展示深偽技術(deepfake)的可能性。​

想了解更多當代藝術創作的作品脈絡嗎?本次文藝講座策展人莊偉慈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幾個作品介紹藝術和社會如何發生關係,以及藝術如何關心社會議題,帶領你一同賞析當代藝術作品,讓你更加了解,那些曾經你以為自己看不懂得當代藝術。(2023-05-04 16:17)

⭓ 藝術家介紹
林愉軒,1996年出生於桃園,目前就讀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主修創作的她擅長以油彩、壓克力、增厚劑等複合媒材創作,透過平面繪畫的方式呈現疫情時期的變化。林愉軒的作品融合了疫情實事和社會心理,以畫家獨特的觀點和面對事件的態度,表達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和反思,形成個人獨特的創作語彙。

⭓ 展覽簡述
在這個系列的繪畫作品中,筆者繪製了人的臉部。並且用不同的風格和色彩來表達新冠疫情時期創作者的心理想像。用完形心理美學的理論來整理筆者的創作過程,利用抽象和模糊的技巧創造出一個模糊的色彩世界,以啟動觀者對世界的感知和開放性的視覺經驗。
這種模糊與抽象的完形方式可以被視為一種藝術技巧,它將觀者帶入一個抽象的世界,讓他們可以透過自己的感官和直覺,去感受和理解這個世界。這種抽象的方式可以激發觀者的想像,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觀者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法,產生出獨特的藝術體驗。
通過這種模糊與抽象的完形方式,讓觀者可以感受到不確定性所帶來的美感,不僅來自於開朗明亮的色彩和扭曲面容的描述,還來自於觀者對可能性的探索和發現。讓觀者以非語言化的方式,透過筆者作品進一步去理解視覺世界多樣性和複雜性的新感知。
在這一次的研究創作中,開啟了以人為主題的一個創作的系列,此次瘟疫的創作不再使用隱喻的方式,而是以抽象化的面容想像,去傳達開放性的視覺經驗,以新的角度和想法去思考關於藝術的形式、色彩等手法,呈現這一次瘟疫事件在人類身上累積的混亂值而扭曲、變形的人物形象。疾病不單啟動了個體的意識,也啟動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重新探討。

✍ 金車專訪 ➥ https://reurl.cc/qkXQAR

⭓ 展覽資訊
#林愉軒 創作個展【#在疫情中被放逐的日子
Lin Yu-Hsuan Solo Exhibition : In days of exile being in the epidemic
展期:2023.04.22 (六) – 2023.05.28 (日)
開幕:2023.04.22 (六) 下午15:3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 / 金車文藝中心KCCA(2023-04-18 11:32)

陳寬 創作個展【默然】Chen Kuan Solo Exhibition : Silent

-
▋藝術家介紹
陳寬,出生於淡水,現居基隆,2022年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畢業,以陶瓷作為主要媒材進行藝術創作。時常往返花蓮、臺南及新竹等地,近年來,執行了多項公共藝術裝置案件,目前正在籌備基隆的工作室。

▋展覽理念
以內省式創作為核心講述無法言喻的過去與經驗,用創作來自我修行,在捏塑陶的過程中是內心的體悟,而有機柔和的造型反應的是細膩的情感,整個展場是忠實反映內心情緒及感受,也試圖營造出一種空間的自然性,如同東方哲學講述的天人合一,這次展覽試圖將作品與空間合而為一,也把日常性思考的問題與自我反省帶入空間,使其與作品調和以達到互文效果。

▋展覽資訊
陳寬 創作個展【默然】Chen Kuan Solo Exhibition : Silent
展期:2023.02.03 (五) – 03.12 (日)
開幕:2022.02.05 (日) 15:3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金車文藝中心KCCA
➤專訪文章: https://reurl.cc/85maZo(2023-01-18 11:53)

1917年,馬歇爾・杜象(Marcel Duchamp)的《噴泉》(Fountain)問世,當時備受爭議性的作品,至今被認為是二十世紀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作品,開創往後藝術世界更多的可能性。從過去的單純審美到思想的轉換,觀念藝術在世界各地開始萌發,今日觀念藝術已成為我們所認知當代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藝術家更能自由的轉換媒材,以最能表達思想的形式呈現。



觀看展覽對於當代藝術知識的養成非常重要,早期台灣藝術展覽偏向於傳統藝術,近十多年來,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台北當代藝術館等地方性展覽館,陸續舉辦不同議題性的展覽,除此外也舉辦國際雙年展等加深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民眾在國內也能一窺國際藝術家們關注的議題。接觸當代藝術如果單純以書本為主要知識來源,通常找到的書籍較為艱深,往往造成看不懂的窘境,選擇走進美術館去理解國內外的當代藝術,是相對簡單與入門的方式。在台灣一般大眾所受到的美術教育,純粹看物質性以及漂亮的作品,單純是眼睛接收到影像而非頭腦接收到思想,沒有了解藝術家創作背後的另一層意義,而只看到藝術家做了什麼樣貌的作品,如此藝術觀賞脈絡的落差,造成觀眾無法更深入當代藝術作品想表達的含意。



各大美術館與國外館際之間合作的展覽,是經由專業策展人先篩選過作品,並針對特定年代、主題挑選,進而組織成特定觀點。這些觀點讓大眾能有條理的閱讀,更容易進入展覽想傳達的內容,看展覽時先閱讀作品說明牌與導覽手冊,參觀的同時能加深對展覽的印象與主題,延伸至觀展後的資料蒐集。莊偉慈也提到「掌握欣賞藝術的技巧,可從美感經驗、技巧、觀念與日常生活等角度切入」,鼓勵大家參加座談會,從座談會中透過藝術家的表達來貼近作品欲表現的內容,理解藝術家如何思考後對照自我經驗,與藝術家的觀念產生共鳴,彼此交流後產生美感經驗的過程,可視為理解當代藝術的一種方式。



閱讀,讓看世界的角度更多元。東、西方藝術世界各自擁有豐厚的歷史,莊偉慈分享了幾本適合大眾閱讀的書籍,進入西洋藝術的第一步,《藝術的故事》(宮布利希著)為首選,內容詳盡的描述藝術潮流與藝術概念,在更迭不斷的藝術脈絡中清楚看見藝術的重組融合;《中國藝術史》(蘇立文著)書寫5000年的中國藝術之演進脈絡,梳理遠古、先秦、秦漢、三國六朝、隋唐、五代與兩宋、明清直至20世紀的中國藝術;《觀看的方式》(約翰・伯格著)、《在藝術終結之後》(亞瑟・丹托著)則是提醒讀者,在觀看的背後,總是有一套哲學思想和藝術形態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大量的閱讀跟看展覽,才會知道自己喜歡哪一類型的作品。學習分辨好作品,有信心判定自己喜歡的作品,不受到藝評家、學院師長們的想法左右。除了閱讀之外,這幾年youtube影片越來越豐富,名作解析等都有詳細介紹,美術館作品拍攝以VR實際呈現,彷彿真實漫步於展館之內。莊偉慈特別分享了幾個適合大眾的國際藝文平台,Tate、MoMA、smarthistory以及TED-Ed,裡面包含不同展覽介紹、藝術家訪問及藝術品真實樣貌,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內容來搜尋,一步步建立個人的藝術鑑賞地圖。



學習藝術最有趣與可貴之處在於,「它」沒有一定的標準或對錯。再醜的作品都有人欣賞與喜歡,自己所認為的美與醜不用獲得他人認同,這也是藝術最有包容力之處。本次講座「如何觀看當代藝術—一個來自策展人的建議」,策展人莊偉慈將從過去雜誌主編身分,到近期策劃諸多優秀的當代展覽經驗中,以專業學術的脈絡帶領大家了解如何觀看藝術、建立自我的藝術地圖,從中啟發你的藝術雷達,並透過自我學習養成藝術的判斷與價值觀,讓你從局外人來抵達藝術核心。



▋講堂資訊 #免費報名
講師:莊偉慈
講題:【如何觀看當代藝術—一個來自策展人的建議】
時間︰2022.12.03(六) 14:00-16: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連絡電話:02-2562-8629 #11
主辦單位:KCCA 金車文藝中心(2022-11-04 17:10)

2022金車繪畫獎
目 的:金車文教基金會為鼓勵藝術家創作,提供給藝術家展現舞台,增進民眾對美學的接觸與認識,特舉辦本項比賽。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金車文教基金會
執行單位:金車文藝中心KCCA
徵件主題:不限制風格及主題。
作品規範:平面作品一件,畫幅50至80號以內。
作品媒材:油彩、壓克力顏料。

參賽資格:
1.不限國籍,須為16歲以上之創作者,每位創作者限投一件。
2.參賽作品未曾在國內外公開競賽中獲得獎項。
3.參賽作品應為簡章公告時間起計5年內之創作作品。

收件日期:2022年8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
參賽辦法:網路報名或紙本資料寄送。


【A.網路報名】:
請至本中心網站 ( https://reurl.cc/n1Aoy2) 進行線上報名。
(1) 報名系統將於2022年8月1日開啟至8月31日止。
(2) 圖檔為JPEG格式,檔案大小5MB以內。
(3) 為避免網路壅塞,建議提早上傳繳件。

【B.紙本寄送】:
繳交報名表、參賽作品之照片。紙本和電子檔各需送交一份。
(1) 報名表及專用信封請參照官網,參賽作品之照片請印於A4尺寸上。
(2) 電子檔請以光碟或隨身碟繳交,檔名:作者­_作品名稱_長x寬cm,圖檔以JPEG為主,解析度300dpi,大小不超過5MB。
(3) 請於收件日期內,將資料郵寄或自行送至「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收件地址:10457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金車文藝中心收

獎 項:
首 獎1名,新台幣15萬元及獎座乙座。
第二名1名,新台幣6萬元及獎座乙座。
第三名1名,新台幣3萬元及獎座乙座。
優 選12名,獎金各新台幣1萬元及獎狀乙紙。

(各獎項之獎金將先行扣除稅金後再予已頒發)

※ 獲2022金車繪畫獎「首獎」者,將由金車文藝中心邀請舉辦個展。

畫作典藏:
獲「2022金車繪畫獎」首獎者之得獎作品將由金車文教基金會典藏,典藏畫作所有權歸本會,並發給典藏證明。

複審作品運送:
複選作品須於館內開放時間自行運送至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請確認包裝妥適性,參賽作品於過程中發生之毀損由參賽者自行負責,並提前通知館方人員作品運送之抵達時間,以進行後續相關評選作業。

頒獎典禮及展覽:
得獎名單將公告於本中心官方網站,所有得奬通知信已電郵形式發送。頒獎典禮暨得獎作品展將會於金車文藝中心舉行。(時間與地點視國內疫情現況更新)


-----
活動窗口:02-2562-8629#11鄧小姐
E-mail:kingcarart@gmail.com
申請單位地址: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 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1:00-18:00,每周一休館。
活動網址: https://reurl.cc/n1Aoy2(2022-07-03 16:04)

黃仁傑 創作個展 【邊境。邂逅】 HUANG JEN-CHIEH Solo Exhibition : BORDER.ENCOUNTER
日期:2022.04.16 - 2022.06.02
展館:台北 承德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聯絡電話(02)2595965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 - 17:45(端午節休館)

社群上能看見許多不同的族群分享著喜愛的事物,從玩具、藝術品收藏到近年來相當熱門的老物市集與水晶礦物。年輕世代的人們,周末假日參加舊物盛典、二手與古物跳蚤市場, 穿梭在密集的攤位,尋找著牽動自己內心獨有的物件,歷經時光洗禮下的物品,存在著過往的痕跡,是孩童時期記憶中的那輛小車亦或是母親木盒中蒐集的各國錢幣,隨著生活的品質提升與西化而逐漸被淘汰的物品,卻也因此成為珍貴且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奶奶是位非常惜物的人,總是會將衣服的鈕扣留下來收好。」受到奶奶儲物的影響,黃仁傑也收集留存了許多老物件,工作室裡正在使用的日式煤油暖爐、擺放在牆邊的木製大鐘以及許多昆蟲標本與物件,每樣物品擁有自己的位置,伴隨著黃仁傑在工作室中創作,對他來說物件代表著一個人的歷史或是精神,他相信在那背後必定有屬於物品與主人間的故事。



忠於自我的啟程

父親是位金工師傅,黃仁傑從小在父親身邊打轉,耳濡目染下對組合物件逐漸產生極大興趣,然而在父母身邊接觸珠寶買賣的過程中,小小的內心存在著一個聲音,「為什麼只有寶石能夠被當作珠寶對待?」數十年後,這顆種子開始萌芽,逐漸長成另一種面貌。學習平面設計,到回頭與父親鑽研金工,從基礎的技法學習起,黃仁傑提到當雙手開始製作物件時,一點一滴將腦中的畫面建構在眼前,與此同時對於物件更注入了許多感情。創作的過程中黃仁傑反思自己,將生活與創作結合,他體會到創作與生活息息相關,原始未經雕琢的礦物搭配舊物件,組合成自己生命的專屬作品。2018年創立個人品牌「丹舟」,主要在接客製化珠寶,絕大部分的案件是將客人帶來的珠寶物件活化重新改造,與客人討論後,做出不同於市面上的產品,賦予它新的樣貌。許多物件受惠於黃仁傑個人內心的叛逆不追求流行的風格,在他靈機應變、融會貫通的思維下,讓平凡無奇的飾品重新擁有新生命,也讓物品的主人在保存既有回憶下創造新的感動。



採集生命歷程


逛舊物市集,尋找觸動自己的物件,是黃仁傑日常的一部分。對於大自然的喜愛可以從他收集的標本們略知一二,趁著工作外的休息時光,帶著家人踏遍許多地方,旅途中不起眼的溪石、枯木、羽毛等都吸引著他,拾回家的小東西彷彿黃仁傑專屬的造型的鑰匙,拿起的那一剎那便將他帶回過往的記憶中。「自從接觸藝術開始就常想像自己是座島嶼或是艘小船,隨著時間潮水帶來與帶離不同的人事物,我透過創作把他們重新的組合啟動,是一種反抗或慰留。」在黃仁傑的作品中除了金屬物件與現成物,也包含大量原礦的組合,原礦的美不亞於琢磨過的鑽石,不被人們所加工的一切,更能看見大自然所賦予的天然之美是如此獨一無二,透過他太太的帶領也讓他認識寶石礦物世界的多種樣貌,家人是黃仁傑的支柱更是滋潤他最重要的養分。



關於邊境。邂逅

「邊境。邂逅」是一場屬於黃仁傑的自我回顧,探索每段時期身分的轉移與心境變化,成為父親之後對於生命深刻的體悟,這些記憶的結晶都蘊藏著獨特的美。他將遷徙視為主要中心思想,當人類透過不斷的移動與融合,便逐漸形成不同形式與狀態的邊境。在探索的行為中,經由採集來深入了解對於事物的渴求,過往經驗的集體記憶累積轉化為探索未知的企圖,值得討論的除了自我本身,也將創作帶至人類探索邊境的極限-太空,類似太空設備的結構也是這次展出中相當獨特的實驗創作。

作品中主要元素是礦物、金屬與昆蟲,礦物象徵著所追求的目標或是渴望的物件;昆蟲是他一直以來持續創作的中心思想,思考著關於自然或新生命的誕生。作品〈遷徙一號〉,述說著祂們的生命僅來完成一個簡單的使命,不斷地採集、遷徙。意識到居處慢慢的融化,蟻群開始了遷徙,在新島嶼上建築了新居所,但是冰山從未減緩退去的跡象。或許時間會來得及,讓其演化出不怕水、不必在為了生存而遷徙的物種,就像在面對成長的記憶,極力想保留住迎面而來的美好分秒,卻持續面對消失的虛無。



對於藝術的美,最珍貴的是創作者將思想植入作品中,黃仁傑從不同的物件上建構,來探究自我與他者間重構與交錯的軌跡,最終彼此經由作品更認識他者與了解自我,這也是他對自己的期許,不斷的探索生命的本質。(2022-04-10 16:50)

2022/04/30(六)金車文藝講堂:陳慕天 (美感細胞創辦人)【書包裡的美術館】

▋講師介紹
這次金車文藝講堂邀請到講師—陳慕天,他曾獲關鍵評論網的30大人物,也是美感細胞協會、文化銀行的共同創辦人。

▋講座簡介
推行改造美感教科書的計畫,至今已邁入第8年,現在有很多人認識「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美感細胞」真實改變了眾人原以為不可能撼動的教育體制與產業,在臺灣社會掀起一場美感革命。今年也順利完成第三季的群眾募資,第三季中挑戰了不同的年級與科目,用客觀的學術研究方法,檢核每一項設計是否幫助到孩子們學習,真正落實讓「美感」不再淪為主觀的好看與否這件事。
這次講座內容將從教科書的功能層面切入,和大家談色彩、聊設計、認識不同孩子的需求與喜好,證明美感教科書確實能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一同探討教育設計如何變成台灣重要的產業鏈,分享台灣整體藝術文化的核心價值。

▋講堂資訊 #免費報名
講師:陳慕天 (美感細胞協會創辦人)
講題:【書包裡的美術館】
時間︰2022.04.30 (六) 14:00-16: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連絡電話:02-2562-8629 分機11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金車文藝中心KCCA
報名網址 👉 👉 :https://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action=active&cid=5&id=1102

現場有機會獲得《書包裡的美術館》一本(2022-03-17 16:58)

杜瑀婕 陶藝創作個展 【出廠紀錄】
Tu Yu-Chieh Solo Exhibition : The Note Of Factory

展期:2022.02.12(六)-2022.03.27(日)​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承德館​
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18:00 ​(週一休館)​

❑ 預約看展
填寫線上表單: https://pse.is/3k4jk6

❑ 開放時間
南京館 週二至週日11:00-18:00
承德館 週二至週日11:00-17:30

❑ 貼心提醒
入館貴賓請配合實名制措施,全程配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配合量測體溫及酒精消毒,共同維護安心的觀展空間。



陶瓷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物品,凡舉杯子、碗盤以及瓶罐等都隨處可見,無論是工廠大量生產,亦或是個人工作室的陶瓷器物,都擁有著不同的喜好者。每位陶藝創作家,對於自己的作品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觀點以及製作的方法,作品總會表現出其中的不同,而藝術家杜瑀婕將對於陶瓷的喜愛與堅持注入其中,讓觀者在每件作品中都能看見如此的精神。



從無到有的累積

對於「工藝」這個詞,杜瑀婕提到自己在高中時原先以為的工藝只是單純串珠等手作,在進入學校發現原來能學習到這麼多不一樣的媒材與專業,對於自己的選擇她不後悔更一頭栽進這個藝術世界。從原先學習金工創作到目前專職在的陶瓷創作,擁有這樣的改變是因為她在生活中觀察到,比起飾品更貼近自己生活的物品是「杯子」,對她來說杯子使用頻率較飾品高,進而開始專注在容器上的創作。從2012年接觸陶藝至今已達八年,在這不短的學習過程中,從一開始四年的基礎摸索,到後四年逐漸得心應手,都是她創作之路上珍貴的累積,面對作品的不完美,不論是技術上、理念上、形式上,杜瑀婕提到對於自己的作品總是會有不順眼、覺得沒那麼理想的地方,這些都能夠促使下一次創作更好、更完整,任何一點點的進步,都是未來創作的能量,不斷的挑戰自己,在許多失敗中找尋方法,都是每一位職人的必經過程。



生活即是創作的泉源

以工業風格創作為主的杜瑀婕,創作靈感多來自於工作室和家裡。家中陪伴著她許多年的皮革沙發,讓她將皮革作為系列作品的出發,皮革質感結合容器,從最初嘗試用皮革拉扣以及鋼筋的元素製作出一只茶壺,接著後續的啤酒杯,直至發展出這次展覽中的〈皮革杯與座〉都是一種情感的延續。長時間待在工作室,周遭盡是工廠的設備,所有可以看見的機械設備、空間管線配置都是杜瑀婕的取材對象,像是轆轤、窯爐、噴槍、氣槍、研磨機或電鑽等,這些物件無形之中影響杜瑀婕的美感,透過工業的機具或工業的產物作為主角進行創作。器具使用下的感知經驗也是她生活很重要的部分,她仿製窯爐門上的鎖所創作出的〈高腳杯與座〉、複雜的管線創作出的〈管與燈〉,以及家中的沙發所發展出來的皮革系列,都是環環相扣著她自己。杜瑀婕認為自己要做的不是一般大眾所使用的馬克杯,在她的觀察中現在的市場,已經相對不缺她來製作一只實用性的馬克杯,在她的作品裡,製作出來的容器雖然實用性不高,但是精緻的外表與造型卻能讓人在使用中同時把玩,猶如古玩一樣,它可以是裝飾品也可以去與之互動。



把「自己喜歡的」呈現給觀眾

「某一次在工作室裡製作陶瓷器物時看著手中的容器意識到,此時此刻的我正被一個大的空間包圍著,而我的手裡也握著一個小的空間,所以我想將兩者錯置,選擇大空間裡的物件轉換至小空間上。」經驗影響美感,杜瑀婕從一開始發現自己沒有原因的持續製作工業風格的作品,到後來發現這些元素其實都是她經驗中的美感組成。 對你來說什麼是美?「美是對於經驗的認同。」,無論經驗是好或壞都成為美的養分,實用主義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藝術或是審美的基礎及源泉來自於經驗之中,與人的日常生活經驗有不可分割的關連。杜瑀婕將觀看方式下自我的審美標準,加上學習經驗整合之下,對於容器的美感、工業物件的美感結合,發展出自己的陶瓷美學,精緻的外表搭上衝突的趣味性值得大家不斷玩味。(2022-01-26 16:37)

2021金車繪畫獎
目 的:金車文教基金會為鼓勵藝術家創作,提供給藝術家展現舞台,增進民眾對美學的接觸與認識,特舉辦本項比賽。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金車文教基金會
執行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徵件主題:不限制風格及主題。
作品規範:平面作品一件,畫幅50至80號以內。
作品媒材:油彩、壓克力顏料。
參賽資格:不限國籍,16歲以上之創作者。
徵選件數:每位創作者限投一件。
收件日期:2021年10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
參賽辦法:網路報名或紙本資料寄送 (紙本寄送以郵戳時間為憑)。

【A.網路報名】:
請至官網投件平台進行報名,恕不接受電子信箱投件。
(1) 網路報名系統將於2021年10月1日開啟至10月31日止(逾時恕不受理)。
(2) 圖檔請儲存成JPEG格式,檔案大小上限為3MB。
(3) 為避免網路壅塞等問題,建議提早上傳交件。

【B.紙本寄送】:
繳交報名表、參賽作品之照片。紙本和電子檔各需送交一份。
(1) 紙本報名表及專用信封請參照附件,參賽作品之照片請印於A4尺寸上。
(2) 電子檔請以光碟或隨身碟繳交,檔名:作者­_作品名稱_長x寬cm,圖檔以JPEG為主,解析度300dpi,大小不超過5MB。
(3) 請於收件日期內,將資料郵寄或自行送至「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4) 報名表資料未齊全或字體無法辨識者恕不接受辦理。
收件地址:10457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金車文藝中心收

得獎作品:
得獎作品將參與「2021金車繪畫獎得獎作品展」並印製成專刊,得獎藝術家有機會獲得個展機會。

獎 項:
首 獎1名,新台幣15萬元及獎座乙座。
第二名1名,新台幣6萬元及獎座乙座。
第三名1名,新台幣3萬元及獎座乙座。
優 選12名,獎金各新台幣1萬元及獎狀乙紙。
(各獎項之獎金將先行扣除稅金後再予已頒發)

頒獎典禮及展覽:
得獎名單將公告於本中心官方網站,所有得奬通知信已電郵形式發送。頒獎典禮暨得獎作品展將會於金車文藝中心舉行。(時間與地點視國內疫情現況更新)

作品運送:
入選作品須於館內開放時間自行運送至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請確認包裝妥適性,參賽作品於過程中發生之毀損由參賽者自行負責,並提前通知館方人員作品運送之抵達時間,以進行後續相關評選作業。

-----
活動窗口:02-2562-8629#11鄧小姐
E-mail:kingcarart@gmail.com
申請單位地址: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 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1:00-18:00,每周一休館。
活動網址: https://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action=apply&cid=6&id=1054(2021-09-07 12:21)

▋展覽資訊
蔡文明 創作個展【流星在呼喚】 Tsai Wen-Ming Solo Exhibition: Meteor Shower Calls
展期:2021.09.04(六)-10.10(日)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周日 11:00-18:00 周一休館
專訪文章: https://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action=work&hid=1&id=389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金車文藝中心
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承德館


▋藝術家介紹
「做喜歡的事,總是有空!」
蔡文明,是一位藝術家也是品牌有空5mins的創辦人。從市集到開創個人品牌有空5mins,做喜歡的事情也克服許多創業上面臨的難題,創立個人品牌相較於過去跟客戶溝通相對不一樣,多了許多面向去思考,也拉近顧客與創作者的距離。設計是帶給人有更好的生活,蔡文明以貓頭魚身的生物「魚喵」為創作的中心,創作許多商品以及藝術品,讓喜歡的朋友能將這些富有感情的物件環繞在自己的生活中。


▋展覽介紹
黑暗中的溫暖回應 - 流星 在呼喚

隨著科技進步,輕輕滑動手指就能與人聯絡,人們卻反而陷入框框裡而寂寞。小時候想玩就衝去找朋友,面對面開心地交流。現代人卻都活在框框裡,大人、小孩都一樣,透過一個個大小不同的框框觀看著彼此的日常,最後連播電話的勇氣都沒有。

藝術家蔡文明以「流星 在呼喚」為題,帶你離開科技框框進入奇幻世界,跟魚喵乘著流星光速躍進深邃宇宙,穿過已讀不回港,深入探訪孤獨的獅子座涅墨亞,傳送直率溫暖的閃閃童心。


▋配合防疫即日起啟動全館人流管制作業
2021年9月份展覽參觀人數上限為10名,如達管制人數上限,將暫停開放民眾入館。
為了提供民眾良好的參觀品質,各館也開放預約時段。填寫完預約表單後,館方人員會以簡訊回覆您是否預約成功。

______預約看展______
填寫線上表單: https://pse.is/3k4jk6

開放時間
南京館 週二至週日11:00-18:00
承德館 週二至週日11:00-18:00

貼心提醒
入館貴賓請配合實名制措施,全程配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配合量測體溫及酒精消毒,共同維護安心的觀展空間。




「做喜歡的事,總是有空!」他,是一位藝術家也是品牌有空5mins的創辦人—蔡文明。從市集到開創個人品牌有空5mins,做喜歡的事情也克服許多創業上面臨的難題,創立個人品牌相較於過去跟客戶溝通相對不一樣,多了許多面向去思考,也拉近顧客與創作者的距離。設計是帶給人有更好的生活,有空5mins以貓頭魚身的生物「魚喵」為創作的中心,創作許多商品以及藝術品,讓喜歡的朋友能將這些富有感情的物件環繞在自己的生活中。





藝術家+設計師=蔡文明



喜歡畫漫畫、看卡通的蔡文明,創作許多企業吉祥物,也與多家企業合作,包含遊戲橘子、華航、百靈與中華電信等。回想小時候自己總是喜歡隨手亂畫,每本課本都是他的繪圖本,就讀復興美工時期,由導師的帶領下,寒暑假有機會到CIS教父林盤聳大師擔任顧問的登泰設計顧問公司打工,奠定了許多對於設計與CIS系統的基礎,當時的畢業展覽以品牌的概念來設計香的包裝,他明確知道CI的概念以及呈現方法,當時獨一無二的展覽規劃表現讓評審老師們給予第一名的殊榮。在蔡文明身上可以看見做中學學中做的經驗累積,無論是學生時期或是進入職場,跨時代的經驗從手工到第一代電腦,直至現今所使用的繪圖系統,都是他生命中累積的經歷。

歐債風暴時期台灣許多設計產業外移,設計師們無法接觸設計核心,讓蔡文明的接案的時期受到不少挫折。步調快工作量大、熬夜造成身體的健康下降,都是許多設計工作者得面臨的情況,但是能讓蔡文明持續下去的動力,是從跨國廠商委託的案子當中,獲得創作的那種樂趣與成就感。多年來為許多品牌設計的蔡文明,思考著休息一陣子並把自我歸零,因緣際會下他與妻子Miya帶著小孩一起去社區學習做陶,學習的過程中,讓原本就喜歡雕塑的他,在老師教授基本作法後,Miya發現他開始在「玩」土 ,將杯子塑成一個生物,具有功能性也富有趣味性,這是一個契機更是有空5mins品牌的開始。





生活經驗的反思



在蔡文明的創作中可以看見許多富有故事性的畫面,挫折、恐怖、灰暗或是開心、期望與平靜,都連接著蔡文明的生活經驗。科技發達手機已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物品,你曾否遇到別人已讀不回而反覆察看手機?亦或是僅有朋友的line,當沒有網路或手機就無法找到他?科技帶來方便卻也多了一層疏離。蔡文明的作品裡,故事內容都存在不同的想法,作品背後都有想傳達的生命經驗跟意義,他談到自己小時候沒有什麼玩具,偷撕阿公的日曆紙來摺紙,是當時孩子們最常玩的遊戲,摺飛機、紙船是相當容易的技巧,簡單卻帶來豐富的滿足;魚喵、獅子變朋友,故事似乎沒有結束,但是就如同小時候找朋友玩的情況一樣,想加入一起打球、玩樂,只需要直接詢問,不認識的人在遊戲中也成了朋友,簡單又美好的那些時光。





「流星 在呼喚」



剛開始一兩年蔡文明相當沉浸於創作,然而對於作品總是講不出來背後的故事,「小時候最喜歡的卡通是哪部?吃了口香糖就能在海底呼吸的海底小遊俠。」經過Miya的旁敲側擊將他的創作想法帶出來,一來一往不同的問答之下,許多片段結合後慢慢才衍生出故事,故事性是從生活以及過去記憶的發想,家中有三個人都是獅子座,從這個出發點開始,讓他逐一演進創作脈絡。「蔡文明想像獅子在草原上、獅子是孤獨的」,經過Miya的梳理,蔡文明的創作理念圖逐漸拼組完成。這次的展覽藝術家蔡文明以「流星 在呼喚」為題,帶你離開科技框框進入奇幻世界,跟魚喵乘著流星光速躍進深邃宇宙,穿過已讀不回港,深入探訪孤獨的獅子座涅墨亞,傳送直率溫暖的閃閃童心。(2021-08-26 17:51)

2022 金車美展徵件 申請辦法簡章


活動宗旨:開放2022金車美展徵件之展覽申請,期透過徵展發掘臺灣青年藝術新勢力,並進行展前專業訓練課程,賦予展出者於展覽策劃執行當中必備知識能與概念;金車美展屬非商業性質藝術創作型展出空間,旨推廣青年創作,繼而有更多發展空間與機會。


申請條件:年滿20歲至40歲之藝術創作者

媒材項目:A.平面類 ( 油畫、水彩、水墨、膠彩、壓克力、版畫…及其它平面類創作 )

B.立體類 ( 木雕、金工、石雕、紙雕、陶藝、裝置、織品…及其它立體類創作 )

C. 其他藝術相關創作

申請年限:2022年度展覽 (2022年1或2月至2023年2月) (視疫情情況與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申請方式:線上申請
展出方式:以個展方式為限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由主辦單位分配展出空間)
預定展出日期:由本中心協調安排2022年檔期展出,展期約 5-6週。

申請時程:

◆A. 繳交第一階段書面審核資料 (附件一至三)
時間:2021年7月1日 – 7月31日(視疫情情況調整)


線上徵件網址: https://contest.bhuntr.com/tw/9md6sq0trzv164bgln/home/ 開放申請時間:7/1

完成線上申請後,請將附件2022金車美展徵件展覽須知資料填寫完成並寄至官網信箱。
E-mail:kingcarart@gmail.com


◆B.官網公佈第一階段通過名單(視疫情情況調整)

時間:預計為2021年8月中於官網公告



◆C.展前訓練課程 (通過第一階段者才需參與)

時間:暫定 2021年 8月28 至 8月29日13:00-17:30 (課程共2天)。

安排業界講師進行專業授課,了解展覽前、中、後期的規劃準備。

※申請者需參與兩天訓練課程,無法完成者將視同放棄展出機會 (活動可能視疫情狀況做調整)。


◆D.繳交展覽企劃案乙份 (展前訓練課程結束後將統一寄發表格)

時間:暫定2021年9月12日 前完成並繳回



◆E.第二階段面談

時間:2021年9月14日 – 10月16日 進行個別安排(將視疫情情況調整為視訊面試)

※申請者請攜帶相關資料、企劃書、與原作至少一件至金車文藝中心進行面談



◆F. 2022年展覽名單公佈

時間:預計於2021年11月公告於官網



申請單位地址: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 104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02)2562-8629


館內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1:00-18:00,每週一固定休館。 洽詢專線:02-2595-9650 02-26528629

E-mail:kingcarart@gmail.com (若本中心因應疫情休館,請透過E-mail或臉書粉絲專頁洽詢,謝謝)(2021-06-26 16:56)

▋展覽資訊
潘嘉泠 創作個展【記憶儲存槽】Pan Chia-Ling Solo Exhibition: Storehouse of Memories
展期:2021.04.17(六)-05.30(日)
開幕:04.17(六)下午15: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周日 11:00-18:00 周一休館
專訪文章: https://reurl.cc/OXgjky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金車文藝中心

▋展覽活動
活動內容:於任一平台上分享展覽資訊並拍照打卡,即可現場兌換藝術家所設計之環保提袋乙份。
活動日期:2020.04.17開始 (數量有限兌換完畢為止)。

▋藝術家介紹
潘嘉泠Pan Chia Ling,1995年生於台灣桃園,畢業於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
獲獎經歷如2015年「國泰新世紀潛力畫展」大專組銀獎、2017年「聯邦美術新人獎」優選、2018年「雅逸寫實新銳獎」入選、2019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第三名、2020年「璞玉發光」入選……等等。

▋展覽介紹

本展覽以創作者重組童年中的美好情境為主軸,並以「留存記憶」為創作的核心關懷。藉由描繪清晰與淡化的景物表現捕捉回憶的心境轉折,輔以具有防禦功能的物件象徵抵抗時間對記憶的侵蝕。

潘嘉泠從生活周遭實際取材,以紅磚老建築為主要情感投射對象,建構理想的景色於畫面中,藉以重組童年的意象情境。卻於反覆創作的過程中,體悟到記憶的不可重製性,重組後的記憶僅是替代過往景象的對象,並非是實存的童年景象。

因此將藉由本次展覽作品,區別為「重組記憶」、「遺失記憶」與「留置記憶」三個階段歷程,欲表達描繪記憶雖然是一件永遠無法完整化的過程,但依舊試圖形塑童年記憶的輪廓。



童年生活的召喚

小時候母親工作繁忙,潘嘉泠的童年時常是由外公照顧,外公經常騎著腳踏車,載著她遊歷桃園的鄉間景色。那裡沿路上有許多低矮的老房舍,更遠的地方就是遼闊的山景,祖孫倆就在純樸清幽的巷弄間穿梭著。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進程,早年家鄉的景象已不復存在,「我沒有忘記這些片段,卻也不會特別想起,直到大學前往屏東就讀,這些回憶才重新被提起。」她訴說著。

班雅明認為「童年回憶的意義不在於重溫孩提時代的溫馨,而是以孩子的特有感觸來重新感受現在的一刻」。有些記憶會在人們往後的一生不斷起著作用,面對早已成為過往的童年生活,偶爾會因為潛藏於內心模糊的歷史情懷,而想和過往相認。

屏東依然保留她童年回憶裡的地景風貌,因此她從生活週圍取材,拿起相機記錄眼前的紅磚瓦礫,伴隨著自己的童年開始追憶、旅行;透過眼前的景物將緬懷的情感投射於此,記錄看似即將被遺忘之處的景象,並揭開隱藏於其中的情感脈絡。


記憶的重組與重置

這些年,童年回憶成為潘嘉泠重要的創作底蘊,而建築也承載著童年記憶的連結符號,因此她開始創作大量以老舊建築作為題材的作品,透過繪畫將記憶中的形貌紀錄下來。對於無法回溯的部份,則以重組的方式來回填遺失的景象;對這時候的潘嘉泠而言,把過去的生活片段和記憶重新召回,如同再次經歷過往的美好回憶,期望這樣的感受能永久保存於時間的膠囊中。

潘嘉泠的創作過程,首先會透過相機拍攝取材,再利用影像繪圖軟體進行後製,方便重組成她記憶裡的風景。並表示畫面大量使用低飽和度的冷色調,是為了營造追憶童年的心境氛圍,如同罩上一層無法解除的憂傷情緒,並且暗喻記憶隨著時間逐漸褪色、淡化,表達遺失童年的待追尋情感。而畫面中的窗框則作為一種觀看的視窗,她重新組織觀看內容,在窗框中呈現記憶空間裡對於童年情境的懸浮影像。

不過移除這個,添加那個,過去終究成了謎。回想創作上遇到的瓶頸時潘嘉泠這麼說:「我所重組的童年情境是為了回填遺失的過往景象,但當我意識到,它並非真實童年中的那些建築,記憶永遠無法被完整保留,我開始質疑自己原有的創作模式。」班雅明也曾提及,去理解過往的歷史和回憶自身的成長是一樣困難的,背後代表的是何謂「真實」判斷的質疑和猶豫。

於是乎她明白,無論是重組風景或是尋找記憶的共同符號,都無法真正重製昔日的那片景象,那些無法完整保存景象的缺憾,也讓她更懂得把握日常風景。因此她後續關注的面相,從「重組記憶」轉往成對「日常風景的蒐藏」,而創作不變的核心都是留存記憶中的美好景緻。


儲存的進行式

本次展覽【記憶儲存槽】以創作者重組童年中的美好情境為主軸,並以「留存記憶」為創作的核心關懷。藉由描繪清晰與淡化的景物表現捕捉回憶的心境轉折,輔以具有防禦功能的物件象徵抵抗時間對記憶的侵蝕。創作者與外公共同遊歷過的老舊景緻,成為創作者美好的童年回憶的一大元素,因此老建築亦成了連結的符號。創作者從生活周遭實際取材,以紅磚老建築為主要情感投射對象,建構理想的景色於畫面中,藉以重組童年的意象情境。卻於反覆創作的過程中,體悟到記憶的不可重製性,重組後的記憶僅是替代過往景象的對象,並非是實存的童年景象。因此將藉由本次展覽作品,區別為「重組記憶」、「遺失記憶」與「留置記憶」三個階段歷程,欲表達描繪記憶雖然是一件永遠無法完整化的過程,但依舊試圖形塑童年記憶的輪廓。(2021-04-13 15:09)

▋展覽資訊
柯幸均 創作個展【無所適從】
Ko Hsin-Chiun Solo Exhibition : At a loss
展期:2021.03.13(六)-04.11(日)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周日 11:00-18:00 周一休館
官網連結: https://is.gd/NGOacv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金車文藝中心

▋展覽活動
活動內容:按讚分享粉絲團展覽活動頁面&@Tag兩個朋友,有機會獲得創作者特製的金工作品 (將於4/13抽出三位)
活動日期:2020.03.13-04.11

▋藝術家介紹
1997年生於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學士,擅長壓克力創作。


▋展覽介紹
面對日常中無用的期許、不明的等待、無解的題,如沉入汪洋河海般,一雙在深水裡持續踢空的腳,無法立足卻又不知去向。

當憤怒與厭惡不斷投射出自我,才看見一直以來與自己相處之間的無盡失落。也許創作是與自己共存的方式,作品需要代我道出憂傷甚至暴力,才能以安樂示人。

而身體該如何消化或沉浸在不可控的情緒之中,情緒又是如何控制或影響著我們的身體?
在此相遇的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如何可能?


無法安放的焦慮


若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柯幸均表示「就是矛盾大對決,我是一個性格固執又超麻煩的人。」她語帶哀怨的講述自己矛盾、固執又鑽牛角尖的性格。

柯幸均,1997年生,成長於台北的中產家庭,父母從事理工相關領域,她和弟弟在生活安康無虞的環境下成長。她自嘲自己是家中最不會讀書的人,當初為了考上國立大學,聽從父母親的建議,到畫室的美術升學班補習,從基本功開始努力學習。



順利考取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設系後,反而對繪畫提不起勁,找不到創作的動力,在學校消沉沒落的渡過了前三年。探究其因才發現,原來是當初的升學式訓練,對繪畫的興趣逐漸被消磨殆盡;直到遇見影響了她的老師們,才讓原本那毫無頭緒的自己,改變了對創作的思考方式。老師曾經和她說:「創作,不是為了做而做,是從想法開始。」因此她開始思考,並尋找能夠觸動自我對生活、社會、環境的感知與想像。



透過「點」得到解答


仔細觀看柯幸均的作品,可以發現她透過「點」來描繪對象物,矇朧的畫面中彷彿被罩上清晨的薄霧,想看卻看不清楚;她擅長利用彩度和諧的多樣性,組成繽紛卻安定的畫面,在構圖上創造出舒適安定的空間,形成她獨特的創作風格。

「用點創作純粹是個有趣的開始,因為影像就是由很小的像素所組成,只要抓到每個色點和位置就可以做到寫實,一開始想試試能用點畫到多精準。」她笑著說,並觸摸手上的作品分享:「因為顏料有厚度,摸起來會有顆粒感,很像我焦慮時皮膚上出現的疙瘩,我很喜歡,妳摸看看。」

創作的過程耗時費力,因為無數色點有時令人眼花撩亂,她表示自己在畫「點」的過程中,就算累了,也把自己當成機器人,不斷逼迫著自己繼續畫,有些微強迫症的情況「我刻意將自己丟到一個糟糕的環境,我覺得負面情緒本來就比快樂情緒還深沉,我把負面、焦躁的狀態當成能量,它迫使我去想更多事。」柯幸均選擇正面迎擊,接納這些壞情緒,並對這段時間的思考做了一些結論:「我一直再尋找哪件事對我有意義,能驅使我一直創作,但原來不是;我自身的負面情緒就是我在找的,最貼近、最能觸碰到我心裡的東西。我想好好處理它。」她堅定的說這是目前最想做的事。




創作呼應自身的矛盾性


<適得其所I>是創作者半夜到海邊散心,所得到的靈感「我在空曠的路上走者,偶爾會看到幾台發著亮光的販賣機,突然好希望自己是那台機器,只要不停的過電、持續的運轉,這樣就不用思考,呼吸就好。」她若有所思的說,這件作品表達了孤獨、壓抑的情緒;看似適得其所的外表,卻由躁動的筆觸所組成。希望將自己化為一台冰冷機器,從中得到救贖,偽裝成理想的模樣,也尋找更接近真實的自己。


柯幸均說自己對構圖有強烈的控制慾,<適得其所>系列作品中,飲料和冷藏食品整齊排列於貨架上,每件物品都靜靜待在屬於他們的位置,呈現和創作者自身不同狀態的反差,不管是人生還是超市裡商品擺放的位置,這樣安穩的構圖,才能令她感到安心。






迷惘很正常,代表你正在想


“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是90後的青年最迷惘的一件事。
創作者柯幸均畢業後,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期許、不明的等待、無解的題,如同沉入汪洋河海般。這段日子,像在看不見底的水裡持續踢空著雙腳,充滿了焦躁與不安,無法立足卻又不知去向;即便把握了際遇和相助,讓自己失望的終究是自己。當憤怒與厭惡不斷投射出自我,才看見與自己相處之間的無盡失落,而創作正是她與自己共存的方式。


這次的展覽《無所適從》,柯幸均將嘗試多元、實驗性的創作,也會展出裝置藝術及多媒體形態的作品,從創作者自身狀態為出發,討論身體如何消化或沉浸在不可控的情緒之中,以及情緒又是如何控制或影響著我們的身體。「作品需要代我道出憂傷甚至暴力,如此我才能以安樂示人。」希望透過躁動不安的情緒,能讓觀者直視這樣的不舒適,進而找到屬於每個人更舒適的生存狀態。(2021-03-04 12:40)

以生活經驗為本、用媒材呈現轉折。透過創作抒發對自然環境、虛實空間的想像及體悟,讓繪畫的生命力激起觀者的共感情緒,帶領大家一同踏上想像旅程。

|藝術家李宜亞

一直以來,藝術家李宜亞都很享受想像的旅程,因此在個人創作裡,時常呈現的是一個想像的虛構空間。這個空間不直接去陳述事物或展現明確的意圖,而是將「完成式」轉化為「未完」的狀態。

這次的展覽可以看到他運用巧妙的布置,將完美的物體安排在不同的作品中,這些畫面指射家庭物件的元素,原本看似合理,經過拼貼與空間配置,讓畫面充滿隱約的不安與虛假,作品中也盡量保有切割的痕跡,搭配突兀的透視角度,物體的怪異透視、比例,營造一種冷靜的、但又不似照相寫實主義那樣如實的陳述,使場景呈現似真似假的空間。

|藝術家張庭溦

藝術家張庭溦:「21世紀的水泥叢林是我出生的世界」。

水泥是工業化下的產物,粗糙質地和材料的個性,都與作品帶有的優雅氣質形成對比。張庭溦試圖柔和水泥的堅硬粗曠,創作時刻意的介入,或無意識的揮灑,都產生意外的發現與驚喜,過程中也不斷的思考與體悟,就像是一種以材質為媒介的紀錄,思緒連結到水泥,層層堆疊,堆疊出對世界的觀察與體會。

此次展覽皆展出小尺幅列的作品,張庭溦希望帶領觀眾試圖用一個比較溫和柔軟的方式來去認識水泥,且微觀縮小的視角來去仔細地觀看,或許在過程中看見了畫面的裝飾性,又或看見了材料的有趣之處。

|藝術家劉家銘

經年累月下的自然物,掉落於地上,最終雖然如同擬態般與環境漸漸地相融,但仍不失其本質,保有著一股時間累積下而產生的美。

藝術家劉家銘擅長以金工媒材闡述自己的心境變化與大自然的連結。這次展出作品表達出自身對於當下環境所產生的迷惘,對相似循環的生活感到麻木,覺得自己如同掉落的物件般相容於空間中的狀態,透過轉化這樣的自然物件,直覺的創作出自己與真實物件的差別,重新反思自身與環境的關係,也使觀者與作品產生連結,進而步入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並達成共鳴。


三位藝術家順著內心的情感、腦裡的想像呈現出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以繪畫的生命力激起他人的共感情緒,這些用生活經驗累積出的創作透過展覽如實的呈現,將帶領大家一同踏上「新視界」。(2020-12-28 16:37)

展覽資訊
花季琳書畫展【暮暮與朝朝】
展期:2020/12/05(六)-01/10(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 早上 11 點至下午 6 點 (周一休館)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一號3樓)


露出文章內容
有人說靈感與故事是從日常生活中點滴積累而來,生活是最直接的取材對象,而創作者們則依循不同學習經驗,在作品當中詮釋面貌各異的狀態與情感。
自浮世繪廣為流行的日本江戶時代,以木版畫或手繪方式描寫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題材,甚至影響許多十九至二十世紀活躍於巴黎的藝術家;至日本大正時期,以竹久夢二為代表,發展出東西洋混合的浪漫文化;藝術家花季琳觀察美術史上文化混種的時期,由我們身處的當代生活中,尋覓繼承自傳統美學的價值,編織展現生活情趣與人物情感的紐帶,讓觀者體驗古今對照與相融之下產生的趣味。
純淨的生活本質
兒時,成堆的紙張是最容易拾得的物品。花季琳慣常在獨處時,以手邊的鉛筆勾勒出不同個性與場景中的女巫、魔法少女等各種動畫以及書中女性的形象。原生家庭所賦予的生活環境,帶給她豐厚的生活經驗。生長的地方坐落在山脈與海之間的丘陵,有著潮濕多雨的氣候。每逢假日遊走田野間,便觀察四時變化,蒐羅各種植物的造型與色彩樣本。電視節目與小說情節的引動,使她耽溺在獨自的編劇遊戲當中,偶爾對池魚與狗說話,或翻動石頭尋找下方的生物。看著溝渠中的蝌蚪沉向淤泥,時間彷彿為之停滯。幼時的記憶沉積之下,無論使用哪種媒材作為創作,人物與動植物大多仍是她全心投入的題材。
時間與經典醞釀
縱覽中國、香港與日本等文學、影視作品,她擁有自己專屬的電影與書籍清單。多樣化的吸收,是花季琳在捉摸作品雛型時最重要的修行。每件作品的畫面,都是經過不斷修正審視過後最完美的組合。本次展出作品中,有靈感來自王家衛《愛神之手》中的插曲,將弦月下窗邊交頸而眠的斑鳩,對照孤身的女主角的《好春宵》;與源自日本畫常見主題,將季節風物轉化為生活物件,並裱貼上書寫宋詞文句的紙箋,嘗試讓文字融入畫面的《見立雪月花》系列;以及將海洋景觀隱晦地投影於室內場景與人物關係,配上以文庫本尺寸印刷的原創小說篇章的《霓虹之海》對幅。處理人物的每組作品裡,她嘗試了數種對文字與畫相重合、並列方式的實驗。在《傷花》、《停雲》與《好春宵》裡,只有詩與歌詞的文意隱沒在畫面裡;《見立雪月花》中,演變為將詩句以類似浮世繪或屏風的裱貼方式安排在構圖中,以點破題旨;直到《霓虹之海》,則首次以印刷成冊的複合媒材形式呈現,成為令畫作中的時間軸向前後延伸的文本。
生活的融合與觀察
藝術創作是記錄時代的一種發聲方式,而時間之於花季琳尤其珍貴。創作的時刻她細細閱讀,沉靜自身,轉化現實生活中採集的人與物,將其梳理後呈現於作品中。花季琳作品中現代化的元素拉近了觀者與作者的距離,手沖咖啡、智慧型手機以及身旁的貓咪,簡單的物件與動物,雖平淡卻格外扣人心弦。沒有華麗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優柔淡雅的經典韻致,搭配意象韻律與詩意的文字。透過以詩文與電影為底蘊的作品,及展陳節奏的配置、光線和隔間的安排,花季琳試圖創造一個將自身的創作與喜愛的文化相繫的通道,並期待觀者的心緒,或能透過遊賞其中而獲得舒展。(2020-11-14 14:43)

前往頁面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