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kingcarart(金車文藝中心)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1 2 3 4 5 6

生長環境的滋潤

  隱身在捷運明德站附近的小巷弄,藝術家張玉穎的工作室就在一棟老舊公寓的頂樓。工作室和住家相距大約5分鐘車程,「靜謐」給了玉穎一個更好進行創作的空間,也因為頂樓的特性,彷如身處空中花園,隨意眺望,或休息、或深呼吸,都是暫時充電的好方法。

  靦腆的笑容,與玉穎害羞的個性不謀而合;瘦瘦小小的她,帶領我們走進創作的小房間,窗明几淨且一塵不染,若干瓣乾燥花及小巧可愛的作品點綴了書桌,角落的陶瓶中插著些許芒草,靜謐祥和的氣氛,最適合創作了,我想。

  畢業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研究所的玉穎,在高中時便可看出未來成為藝術家的潛能,課本上的塗鴉彷彿預言著玉穎的未來,在高中課本中,畫出了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藍圖。

  玉穎的父母對於子女教育非常民主開明,且有所規劃。很多人會覺得藝術家這條路艱辛難行,多半阻力是源自於親人的反對,但玉穎的阿姨是位名書畫家、舅舅曾是獨立接案的設計師、姊姊則是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均是在這方面有所成就的社會人士,更增添了玉穎在藝術創作上的無所畏懼。阿姨對於玉穎的創作非常的支持鼓勵,也曾對玉穎的媽媽說:「玉穎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希望支持她讀上研究所」。玉穎的阿姨對玉穎藝術的啟蒙及影響力可謂非常深遠。

  細說創作主軸

  玉穎偶爾會覺得,人與人的相處似乎隔著一層摸不清又看不透的膜,模模糊糊的臆測摸索,並且往往游離於虛假與真實之間,面對不確定的恐懼感,是那麼讓人躊躇卻步,但卻又不足以完全地掩蓋過那點不斷溢增的探求欲望,人在渴望著汲取溫暖和安定的同時,也捉緊了矛盾。

  靠近是一種距離上的變化,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心靈交集所因應而生的某種溫度變化,隨著距離的拉近,我們開始感受自己以外世界的溫度。而人們彼此間總是存在著距離與隔閡,有時候,這樣的一種界線限制,讓我們很難以直接、純然的方式交流彼此,有時候卻也因為這樣的一種界線,讓我們能夠遠離險惡的種種。透過創作,玉穎欲描繪傳遞的是一種心靈溫度的變幻,一種渴求,一些安逸的寄託,觀察著社會的轉變,思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舉止、表情、氛圍…,玉穎希望能夠透過一些意象或抽象時空的擬構,來詮釋一種心靈的寧靜之境。
求學時期的經歷

  面對獨自一人的空間,玉穎回想,或許那時離開台北隻身來到台南讀書,最初學會的便是享受獨自一人的寧靜,一種自由平靜不受拘束的狀態,如同沉浸於創作繪畫那種自得其樂的自在,有時藉由色彩的縮減,維持在一個和緩的調子裡打轉,一如學習著調節現實生活中鬆懈與緊繃的節奏。

  創作系列中,以鳥為主體展開,羽翼沒有了翱翔天際的意象,刻意忽略足部的描寫,整個畫面營造的是一種靜的氛圍。敘述著追憶過往至今的成長歷程,普通的家庭,普通的生活,在沒有太大的波折且安逸舒適的環境下長大,卻隨時有種會被淹沒在社會人海中,如同一個小透明的存在。為此,在潛意識裡將自由與駐足限制在一個平靜安穩的表面下,小心翼翼的構築,並蜷縮在看似舒適的範圍圈內,舔舐、捉摸、囈想、顧盼。或許刻意遺忘了羽翼翔空時的絢麗,在意識層面下恐懼著凌空與墜落。

展出畫作特色

  仔細觀察玉穎的作品,將發現,些許畫作因水而將畫面區隔成「水面上」、「水面下」兩種狀態,玉穎解釋這就像是一件事情的一體兩面,而她也透過顏料將自己對於事情的看法描繪出來。在其它作品裡,也充滿了許多大自然的生物,例如鳥類、花草植物等。大自然對人類來說,是一種餽贈、是一種恩典,從它們的姿態可以發現很多哲理,而鳥類也可視為是玉穎的自我投射,若隱若現的的藏身其中,也十分像極了自己的個性,不想要特別的突出。

  有時候在從家裡前往工作室的途中,瞥到路上大雨過後的花花草草,感受到它們生命力的旺盛,因而入畫,也是玉穎對於大自然細膩的觀察所使然。

  每個時期的畫作,因心境不同,所呈現出的顏色基調也自然不同。以大學時期的藍色系來說,當時玉穎對於未來思考較多,甚至思考藝術創作應暫時擱下,直接進入職場工作;而研究所時期則是暗色系,對於畢業後的前景也極為憂心,呈現焦慮的狀態;而現在的作品較為繽紛,是為彩色系,玉穎放下過去幾年的煩惱和擔憂,如實的反映在畫作中。

平日的興趣及嗜好

  平日裡喜歡做些手工藝品,連轉蛋機、紙花…等對玉穎來說都不是難事,現在也在朋友開設的金工工作室幫忙,興趣也能作為工作選擇之一,對玉穎來說,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

  詢問到玉穎平日裡的其它嗜好,她笑著回答說:「只要有必需品,應該可以幾個月都不出門」。但真實的狀況是,待一幅作品完成後,她會故意不理那件作品,沉澱一下,與三五好友出門,看看展覽,了解現在的藝術圈脈動。

-------------------------------------------------------------------
張玉穎-繪畫展【潛行夢境】
展期:2016/07/02 – 08/28
開幕:2016/07/02 (六) 14:0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教育基金會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2016-06-23 15:36)

展名:【孵畫日記】少遊島繪社 第4號 藝術創作聯展
展期:2016/06/02 –2016/08/30
時間:全年無休(09:00-17: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員山館 (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
紀錄日子的方式有很多,有人透過文字、有人透過音樂,而在這則有一群喜愛藝術創作的年輕人們,選擇用創作來記錄下生活的記憶片段,不論是主觀情緒或客觀呈述,都能透過一件件作品,為曾經開心、悲傷或感動過的歲月留下痕跡,這就是少遊島繪社-孵畫日記構成的開始。

少遊島繪社由近31位青年藝術創作者組成,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生長環境與追求藝術的歷程,而對於藝術相同的熱情與期盼讓他們相聚,期望能透過彼此的想法一以藝術為生活留下些不同的體驗,在成立將近四年的時間,他們嘗試了許多可能性,包含主題性聯展、公共藝術、公益義賣活動…等,在各自為自我創作努力之外,一同以自己的方式關懷社會,走進人群,同時巡迴藝術最單純的原始初衷。

「孵畫日記」此計畫源於現代人喜愛於年度交接時進行歡慶倒數活動,年輕人更喜歡透過狂歡表達對舊時光的感謝與新時代的期盼,於是少遊島繪社決定在2015年的最後一個月裡,用每日一幅的創作來作為倒數日子的印記,本來就來自四面八方的創作者,選擇用不同的風格、媒材來表現最能展示自我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每個青年藝術家獨特的思維以及想法,在同樣的時間與空間,同時發生著截然不同的事件與意識,當這些作品同時存在時便可讓人發現其中的趣味性,同個當下,面對相同的處境,每個人所接收到的訊息點相異,而敏銳的觀察力一向是成為稱職優秀的創作者所需擁有的條件與天賦,觀者可經由這些不同的觀察立場,構化出立體而豐富的時間流向,這也是藝術能為當代環境所留下的永恆禮物。

創作是孤單而寂寞的一趟旅程,藝術創作者的日子是用點點滴滴的創作所組成的,2015最後的31天當中,這群青年們用每日一件小作品與彼此溝通、交流,在心中給予彼此陪伴的溫暖與鼓勵,就像等待蛻變般,寫著屬於自己的「孵畫日記」。(2016-05-13 10:03)

展覽資訊:
展名:徐兆甫 -【喝一杯「發光二極體」】彩墨展
展期:2016/06/02 –2016/08/30
時間:全年無休(09:00-17: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員山館 (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
畫畫,是讓自小超頑皮的藝術家徐兆甫唯一可以靜心從事的才藝,畫畫更是如呼吸般自然,業已陪伴徐兆甫二十年的必備生活要素,若說陽光、空氣、水是生命三元素,那麼畫畫便是這串反應式的催化劑,有了它更添生命豐富。其中,最為吸引徐兆甫的是對於著色抱持著一種憧憬,參加了無數場的著色比賽,發現自己對於重複性顏色與工整感感到十分愉悅。2014年徐兆甫前往日本就讀語言學校,特別喜愛日本工筆畫─浮世繪,課餘時總是流連於各大美術館、藝廊,從此觀察日本使用的特殊紙張、用色斑斕的印花(明顯地影響了後來的配色方式)。

出生九零後,徐兆甫觀察到大街小巷充斥著各種”不純粹”現象,現代化社會外部資訊呈現爆炸狀態,所有資訊未經過濾便來到我們的食衣住行中,但卻總是聽老一輩回憶舊時代的美好與純粹,種種現象引發兆甫思考起時代間的差異及社會變動劇烈的反思。

早期創作中,”重複性”即為徐兆甫創作的重要主軸,曾以瑪麗蓮夢露的重複頭像作為創作,但畢竟此手法已是安迪沃荷的象徵之一,於是徐兆甫決心要發展一個屬於”徐兆甫的專屬語彙”,便以花朵圖案、工筆畫形式重複描寫,類似”曼陀羅”的方式蓄意安排畫面的對稱與重複。藉由不斷地尋找與實驗,兆甫於日本汽機車烤漆廠挖掘到令他大開眼界的素材─金屬顏料,但烤漆顏料需用”熱”方能上色,偏偏工筆畫的底材是絹框,無法耐熱,最後,徐兆甫運用無酸樹脂加以壓克力膠混合 達成理想中的附著效果。

徐兆甫特別喜歡在燈光稍暗的空間裡創作,傾心於黑暗中閃爍點點光芒的迷離感,並試著將水墨平面作品詮釋出一種”類二極體大量閃爍酒吧”的空間感,再將此轉移至展覽空間裡,原因無他,只因徐兆甫是個愛酒人士,酒是除了創作外唯二能讓他眼中散發光芒的事情,從此處便不難理解為何會有營造酒吧空間的想法。以實驗方法透過作品感染場域,再以場域感染作品,交互作用下迸發出精彩的化學火花。

愛酒的徐兆甫與金車集團旗下的產品─威士忌一拍即合,故特於金車文藝中心員山館(位於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酒廠裡)展出,酒香與藝術的結合實乃人生一大美事啊!(2016-05-13 10:00)

展覽資訊:
展名:彭靖婷─【荒謬小劇場】油畫展
展期:2016/06/02 –2016/08/30
時間:全年無休(09:00-17: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員山館 (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
模仿,是彭靖婷繪畫的起點,而華麗美型、眼神總是冒出各種刺眼閃光的少女漫畫可說是靖婷最愛的摹本。因為這股對於繪畫的執著,國中時順利地進入了美術班就讀,但後來升學時,卻沒有繼續美術這條路,遂轉往普通高中就讀,但於此期間並未削減對於美術的喜愛,經常擔任班級的學藝股長、美術小老師等,希冀藉此拉近與藝術的距離。

在最難支撐的時刻,總能看清自己的最愛。就讀第三類組後,念書這件事令她感到日益疲乏,高三時終於下定決心非美術系不讀,經過老師推薦,順利地考進了師大美術系。已有藝術底子的靖婷在師大最大的收穫是開闊了對於藝術的認知,更在此遇見了”當代藝術”,並深深地影響了現在的創作,其中當代設計風格中的平面性色塊特別吸引她,引發靖婷進一步思考:「如果把平面性的人體和立體的物件放在一起,會不會激盪出一些衝突和趣味?」。靖婷特別喜歡漫畫人物臉上的紅暈,覺得十分可愛又滑稽,營造了視覺上的衝突感!更在蒐集創作素材時發掘出自己原來一直很喜歡搞笑的事物,便開始透過漫畫、臉書蒐集各種古怪神情,將其轉化為創作元素,使其作品呈現出令人會心一笑的搞怪風格。

靖婷在二維平面圖上建構出對於現代社會年輕人的觀察,套上既誇張又詼諧的面貌。明明是描繪現實,卻予人一種玩笑、荒謬的觀感。畫作中十分引人入勝的亮點─畫中人物靈動表情,不論是向上瞪的滑稽感,或是帶著嘲諷意味的訕笑,事實上並沒有要涉及嚴肅話題,只是單純地想抽離於現實世界之外,活在一個只有”自己”的夾層裡舒服度日,雖然現實世界與這個舒服夾層互視彼此為荒謬的存在,但這世代本是”荒謬的世代”,是個就算看見”兩隻老虎”裡沒有耳朵與沒有尾巴的老虎也不覺奇怪的世界,荒謬事件玩笑般地層出不窮,畫裡的主人翁乾脆關起了對外天線,只注視與自身相關的事物。此系列作品給予現代人一個喘口氣的出口,總是壓抑地活在社會期待的既有框架下,靖婷特意藉由荒謬的內心劇場,配以畫外音式的喃喃自語,為大眾上演一齣僅供自娛自樂的獨腳戲碼。[/img](2016-05-12 16:31)

揮灑生命的詩篇  黃武芃展現自我

  黃武芃,現為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資優美術班學員,展覽經驗豐富,作品也廣為國內外美術單位典藏。生於台中的他,因為母親從事貿易工作,而跟隨著母親於國外奔波,直到上小學才固定在台北唸書。對於國高中體制學習無法適應,就讀大安高工時,獲支持實行「在校自學方案」。學校曾協助舉辦油畫個展,而展現其美術天賦,在校師生們亦為之驚豔。於今,悠遊於台師大中自選文學與藝術課程,並共修英﹑法﹑日三門語言,不斷的學習並精進自我。

  藝術家黃武芃從小喜好閱讀文學作品,從國中開始對漢文學產生極大興趣,並希望從漢文學延伸出一種帶有其特色的創作方法。創作古詩詞作品,從五言至七言絕句到破除格律書寫賦文,並融合日本文學及西洋文學等,開創屬於全新視野的新詩文作品。而我們也可以時常見到詩在武芃的畫中出現。(2016-04-29 12:31)

前往頁面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