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kingcarart(金車文藝中心)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1 2 3 4 5

旅程,內在心境的轉換過程

藉由畫筆與人分享療情傷旅行時走過看過的風景

有人說:「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什麼?是沒有黎明的長夜!」當游文志結束一段長達十年的戀情時,他想逃離身處的城市與一切熟悉的環境,藉由旅遊與繪畫讓自己處於忙碌的狀態,不斷調適自我內心的情緒度過漫漫長夜,這是他對自己的療傷方式。從小與其他愛畫畫的孩子一樣,喜歡塗鴉、喜歡畫漫畫、喜歡任何與繪畫相關的事。國中畢業後,游文志順利考取復興美工,直到大學與研究所,一路上都選擇繪畫這條道路,家人全力支持他所做的決定,只要他不學壞,想做什麼都可以。
逆境是最好的成長方式
求學時,偶爾在畫室教課,心中卻還是希望能有一份穩定踏實的工作,除了繪畫,他對遊戲公司也有很大的興趣,然而,沒有專業背景,讓他無法順利的找到工作。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他知道最快被人認可的方式是去比賽,當下毅然決然的參加了政府舉辦的遊戲設計競賽。相較於其他組別,劇本組所需要的是能文能武的一個類別,他想了想,自己有繪畫的能力,對於書寫也難不到他,於是一個人硬著頭皮做了一整個團隊所需要做的事情,包含企劃、設計、內容撰寫到角色設定等,花了半年時間,獨自完成一本完整的企劃書,由於是一人團隊,隊名順勢取了「The One」。在眾多參賽者中,他很幸運的脫穎而出,得到第一名的殊榮,遊戲公司看到他的才華,開始找他一起合作。待在遊戲公司的日子裡,他觀察這份工作未來的發展性,眼中的主管們或許就是他未來的縮影,反覆思考後逐漸發現這樣的形態,或許不是他所想要的未來生活方式,從那時開始,他認真的想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退伍後,進入建築設計公司畫室內插圖,後來遇到經濟不景氣,建築公司不再需要手繪人員,頓時失去經濟來源,他不知道下一步在哪裡,生活困頓的六個月,養成了會記帳與存錢的習慣,或許也是因禍得福吧。為了回到一定的生活水平,開始持續兩年積極的參加各大繪畫比賽,也去兒童畫室教書,除此以外,更加強自己的繪畫技巧,於2011年獲得聯邦美術印象大獎首獎,一切開始漸漸有好的起色,也如願上了師大研究所,過去不穩定的生活讓自己沒有別的路選擇,但慶幸有堅持下去。

一趟旅程帶來新的生活方式
  首獎的獎金成為他到澳洲打工旅遊的盤纏,在澳洲旅行那段日子,他親身感受當地的不同步調與氛圍,那是他第一次的自助旅行,體驗當地不同的生活方式更看見不一樣的生活態度。因為想嘗試成為短暫的當地人,他開始在路上擺攤畫人物速寫,每天有著規律的生活,在那裡,他感受到步調的緩慢語優閒,自己也相當享受當下的氛圍,相較於忙碌的台灣生活,那種步調在他過往的生活裡完全沒有體驗過。在那段日子中,他發現當地人一大清早便開始工作,到下午兩點左右下班,三點半固定進入微醺狀態。大約四點,一部分有家庭的人就會出現在公園,帶著小孩去玩耍,那種畫面述說出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生活,不是讓工作佔去生活的大部分。然而,第一次的澳洲自助,開啟了他接下來無數的旅行。決定去瑞士後,他在台灣只訂好交通與住宿,剩下的一切就到當地才開始打理,他到了瑞士東南部的美麗小鎮- -貝林佐納(Bellinzona),待在那兒四處寫生遊蕩。對於旅行,他不追求名勝景點式的旅遊,在乎的是想融入當地的日常生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步調,愜意的選擇眼中美麗的風景並停留,將眼中美麗景致畫下來。


「逆光」是他人生的寫照
旅行的足跡遍及沖繩、瑞士、京都等地,每到一個地方邊走邊看,開始會在當地以水彩寫生,會依照不同的景來選擇是要以油畫或水彩來畫,在他的繪畫作品中,注重的是畫面的色彩與筆觸,而不是當中細節的部分。在他的作品裡,時常出現逆光的題材,他對這種題材相當著迷,因為逆光讓他特別有感覺,彷彿是在逆境中不斷前進,為此,他開始找更多對於光線的資料,拍照時也會刻意去拍逆光的景色,並且嘗試如何讓逆光在作品中呈現出好的效果,以及逆光時色彩會如何變化,試著去著墨這些東西。

生活的實踐者
對於理想的生活模式,游文志還在探索中,但他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其實,這是他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摸索出的自己的生活。除了繪畫,他也去擺過攤,也有在大公司待過。他覺得生活需要一定的品質,嘗試滑板、重機等多項活動,他認為的生活態度是只要有足夠的收入,他願意花更多時間在建立一個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速寫是他最近開始的習慣,為了讓自己養成習慣,只要坐下來,不管是在大眾運輸工具上,或是咖啡廳裡,就會練習速寫,也累積了許多的作品,也在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在捷運上,也開始有人會圍觀與拍照讓他頗有成就感。
對於生活,游文志還有許多夢想,他開始擬定自己想做的事情與想要去旅遊的清單。他,就是生活的實踐者。


---------------

展覽資訊:
游文志-油畫創作展
展期:2017/03/04 –04/30
開幕:2017/03/04 (六) 14:0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2017-02-09 17:05)

乍暖還寒的三月,正處於氣候交替的時節,隨著氣溫越來越宜人,金車威士忌酒廠也隨之湧現了許多人潮,綠草如茵的草皮上嬉戲的小孩或是酒堡中細細淺嚐好酒的大人,適合全家大小共遊的地方當然也少不了能陶冶心智的文藝中心展覽,透過藝術賞析帶來的感動將會成為這趟旅程獨特且深刻的回憶。




電腦繪圖創作者黃軍豪-以藝術思維形塑的年輕電腦繪圖者

創作者黃軍豪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幾年來遊走於商業取向與藝術創作兩邊,漸漸的他察覺到幾乎沒有創作者使用數位繪圖的方式在表達藝術,多半還是運用實體材料在進行創作,而一般人所認知的電繪樣貌似乎也跟動漫遊戲畫上了等號,與國際相比之下,在台灣以藝術思維所衍生的電腦繪圖創作作品抑或是電腦繪圖創作者可說是非常的稀少,因此這次除了手繪作品外,也特別展出兩件偏藝術形式的電腦繪圖作品。


從信手拈來的塗鴉到精心塑造的手繪作品
從黃軍豪的作品可以看見六、七年級男生們的童年世界,從小看日系卡通動畫長大的他,一開始只是隨筆塗鴉喜歡的卡通主角,近年來常常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創作出富含藝術性的作品,創作者所描塑出的畫面宛如科幻動畫電影般的場景,可能像是電影「駭客任務」的母體外觀,就像是諸多渺小個體聚合而成的生命型態,抑或像是「蒸汽男孩」的機械廢墟,錯綜複雜的線條,像是數千數萬的蠕蟲,它們在空間裡彼此纏綿與擺動。

  黃軍豪認為:「創作的過程並無太多預想,只是把需求的原素不停的添加上去,那些元素渺小且單純,似乎沒有任何作用及力量,毫不起眼,但在最後組成一張完整畫面時 ,卻可讓作品顯得有的十足張力,觀眾除能感受到創作的時間感外,元素零件等的累積與延伸,也破除了我們對於單一單位下的想像。」

單一到組合,微機械-超脫有機生物的新物種
  微機械系列充分的運用上述概念,黃軍豪運用了黑色細簽字筆,一筆一畫的在紙張上細細勾勒,繪製大量機械性符號的穿插組合,滿是纏繞的管線與零件,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科幻電影《駭客任務》(英語:The Matrix) 中的母體實體,它是由諸多工作性質不同且數量龐大的機械所組成,單一機械個體意識薄弱,但當它們群聚湊在一起時,意識卻高漲而強大,因為它們彼此分享與統合。而這等形態,也破除了我們原有對於機械的想象,不再覺得它們是單純運作的作業機械,反倒是具有生命且超脫有機生物的新物種。

為了創作這些精細而複雜的作品,黃軍豪犧牲了許多休息和玩樂,每一件作品都是耗時將近3個月以上的時間,透過長時間與作品相處及對話,他漸漸喜歡上和作品一起成長的感覺,從來不會為了效率而放棄一件作品的藝術性,就像傳統水墨的工筆畫般,每一撇每一豎都像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意識展現。


素描旅人董十行-用想像力創造超現實的無重力空間

創作者董十行以電腦繪圖為主要的創作媒材,平時是個喜歡在城市與大自然中散步的素描旅人,董十行藉由看似輕鬆地漫遊,用自己的雙眼和想像力建構出全新的世界,再以手繪的繪畫方式轉移到電腦上,並且沒有使用任何照片合成,讓數位繪圖成為藝術創作的媒材之一。

遊走在城市與世郊、科技與手繪之間

董十行自幼生長在都市,回憶起小時候,只要抬頭看到的都是鋼筋水泥的高樓建築,直到大學的時候就讀了南部大學,寄宿在當地後,才開始逐漸認識大自然,每當放假回台北時,反而開始有些不適應於人山人海和烏煙瘴氣的街道,直至此刻藝術家強烈感受到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生活風貌。

從小,身邊就有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爺爺,但國中時期沉迷於電玩的他是個不愛念書的小孩,在爺爺過世之後,好似一個藝術世代的交棒,董十行拿起畫筆,拼命的臨摹世界名畫家的作品,媽媽更以學姊的身分特別鼓勵他報考復興美工,進入美工科就讀後,開始以繪畫技巧來實現腦海中的天馬行空,因為喜歡電玩裡的科幻世界還有電影美術而進入了雲林科技大學,也因為良好的美術基礎以及對於科幻電腦繪圖的熱愛,還是大學生的他就有接不完的案子,但忙碌的工作卻開始影響到原本健康的身體,大二時的一場重感冒,因為工作忙到一個月都沒有上床睡覺,生平第一次坐上救護車,全身僵硬無法呼吸的恐懼讓董十行開始正視生命與死亡,一場大病過後,宇宙成了他重新思考的議題。

無人類狀態的超現實世界與結束即開始的無止盡輪迴

董十行的作品呈現了抽離人類後所剩下的世界,人類在畫面中只是虛無飄渺的人形能量,所有形體以反白的形式表達,如同只能看見黑白色的狗兒眼睛,寄託於類似犬隻的樣貌觀看世界,運用超現實的構圖詮釋變相的宇宙,藝術家期望讓觀者直接觀看我們長期逃避的真實。

創作者董十行的每一件作品試圖回朔事實的本質,作品中出現各種本質的代表物,正方體、流體線條、圓型…各種基本單位。正方體同時是都市化的意象,與之成長背景呼應,創作者期望正方體中的理性思維能與觀者呼應,暗示人們被束縛在都市的框架,但方塊卻漂流在無重力的空間,顯示人類文明經濟社會發展磅礡,但可能像泡沫般瞬間消失。董十行說:「對我來說,精蟲鑽進卵子裡與地球受到隕石撞擊的瞬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前者是誕生,後者是毀滅,美妙的新生嬰兒未來可能是發動核戰獨裁者;隕石墜落將恐龍毀滅卻誕生新時代,這是我創作的精神之一,結束即開始,生命的輪迴充斥在這世界。」



鉛筆創作者丁柏晏-墜落於陌生星球上的太空探險

創作者以陌生星球作為背景,主角有時候是形體怪異的恐龍,或者是行程詭譎的太空探索,並以鉛筆和壓克力作為媒材,丁柏晏式的日安焦慮。

動漫世代,受水墨畫與浮世繪的影響
77年次的丁柏晏,土生土長的台北小孩,小時候正值日本卡通漫畫和歐美科幻電影盛行的年代,不論是金剛戰士、侏儸紀公園、ID4、駭客任務,錄影帶店是他最常出沒的地方,後來因為求學到了高雄師範大學後,開始喜歡上水墨畫和浮世繪,日本歷史悠久的浮世繪以及中國傳統水墨畫深深吸引著剛成為大學生的他,浮世繪是日本漫畫的源頭,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浮世繪的彩色印刷版畫感,在丁柏晏看來,與自己喜歡的圖鑑書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內容表達的是世俗趣味,但繪畫技巧與風格卻又成熟且多變,而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水墨畫也是讓丁柏晏非常著迷,像是藝術史常看到的,也曾經在創作上挪用的名作《萬壑松風圖》,以毛筆和墨色所堆疊出的皴法和意境,在在影響著丁柏晏後來的創作風格。

南部的慢活步調與漫畫風格
因為喜歡方便且直覺創作的感覺與習慣,所以他將毛筆替換成了鉛筆,將這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工具變成了自己創作的第一主角,丁柏晏的創作風格到了研究所正式開始延伸出獨特的漫畫風格,漫畫是大眾通俗文化,又具有草根性,丁柏晏認為這是與本世代最親切的一種文化,而拜南部的生活所賜,讓丁柏晏的創作過程漸漸磨出了許多耐心,高雄與台北的都市氛圍迥異,南部緩慢的生活步調,在這樣可以細細畫圖的城市裡,就算遇到瓶頸也能找回初衷,在高雄生活的第五年開始,丁柏晏將自己最愛的事物融入到藝術創作中。

講述太空人探訪不同星球的冒險故事

丁柏晏的創作以壓克力和鉛筆為媒材,以科幻電影和漫畫為主題,每件作品都是講述太空人探訪不同星球的冒險故事,因為喜歡科幻電影和漫畫,所以直接轉換為創作主軸,丁柏晏希望觀者能被情境吸引,一群太空人在外太空發生意外,然後墜落於陌生星球上,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開始創作時,丁柏晏覺得創作好似生活的處境與感受,個性總是不太會表達或下決定的他,喜歡以太空人焦慮或不安的情緒來投射自我,丁柏晏說:「它們看似都對身置的環境感到不知所措、慌慌張張,不確定自己當下的位置、當下的狀態。有時候急著想要下一個標語來確定什麼,解釋那荒誕的場面,卻又不一定找得到線索,這些都是我的繪畫創作常常呈現的情景,有些只是純粹的對一個無能為力的感受所提出來的風景,有些則藉由這些荒謬的場景來消解對生活的不安感。」


以三位創作者黃軍豪、董十行與丁柏晏的繪畫聯展作為員山館三月展覽的開端,直至五月底為止都將為大家展現別具風格及特色的作品,無論是以藝術形式創作的電腦繪圖作品或是運用隨手可得的鉛筆構成的漫畫風格創作,都是此次展覽不可錯過的重點,歡迎各位蒞臨並透過展覽畫作看見藝術更多元且無界限的一面。(2017-02-05 14:45)

將現實感受轉為幽默的想像,體現人生中的不平凡。
從孩提可站立時,拿著筆塗鴉是葉柏昱最喜歡的事。那時,家裡開雨衣工廠,粉筆到處都是,這也是他塗鴉的道具,牆壁就是他的畫板。開明的媽媽從不責怪他畫牆壁,反而讓他在未粉刷的水泥牆上盡情揮灑。或許,因為媽媽曾經是藝術愛好者,更能了解沉浸在藝術中的樂趣吧。
擁有觀察細膩的雙眼
模仿與觀察事物是葉柏昱從小就擅長的事,在塗鴉中,已透露出藝術天賦,媽媽決定栽培,讓他走藝術這條路。當決定國小考美術班時,起初毫無頭緒,根本不知道如何準備,於是就買了些藝術相關書籍,在家裡自己練習透視。當天測驗考兩項,一是使用水彩畫出一位正在刷牙的人,二是用黏土塑出牽著狗的人,與他事前的練習完全不同,可想而知,一定是名落孫山。雖然落榜,對葉柏昱來說,這是一種新的體驗,也明白原來考試的方式是這樣啊!!
從幼稚園到大學,他不僅是老師眼中班長的不二人選,也是同學們的好哥兒們,尤其那些與老師相處有摩擦的同學,都被他收得服服貼貼。在訪談中,葉柏昱提到他國中老師曾說:「不要看柏昱這樣子,他其實很恐怖,別人在做什麼,他一目了然,但是不跟你講,不過他不會害你,只會慢慢提醒你,哪些部份要改要做。」因為老師的提點,葉柏昱發現自己善於觀察,這個優點讓他在藝術上更得心應手。
為了能順利進入美術班就讀,他到美術班上課,加強素描、水彩等技巧。在台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四年學習中,他甚少偷懶翹課,使基本功更加紮實。在北部也有很多的藝術展覽,葉柏昱會將展覽所吸收之最新藝術形式融入自己作品裡,有時也會涉獵動漫書籍與影片,藉此改變僵化的視覺經驗。
眾人眼中的模範生
從小不是當班長就是被選為模範生,葉柏昱是別人眼中的榜樣,而葉柏昱眼中的榜樣又是誰?對於這個問題,他尋覓了很久,終於找到他的模範¬ ── 爸爸、父執長輩。
透過細膩觀察,他發覺他們有值得自己去學習的部分。人一到中年,挫折是無所避免的,但是他們在人前都是不露聲色,當回到家,或擁有個人內心時間時,才能擁有自己的空間。像叔叔、伯伯,回到家,想要抽根菸,就會躲到陽台,鑽到浴室,因為兒女與老婆都不喜歡他抽菸,讓一家之主的爸爸不再是家裡的老大。一位在外面很拼命工作的人,回到家也只能在角落默默抽菸,這樣的情形也產生了有趣矛盾。
創作過程中剛好遇到阿基師事件,一個被塑造成完美的形象,卻有著被社會鄙斥的一面。或許人人羨慕「模範生」這個標籤,卻非人人都想被標記,因為這是無形枷鎖,會侷限其他發展可能。另一個缺點則是當優秀的楷模表現不佳、失敗時,勢必在人們心中產生加乘的不信任感,進而被放大、檢視、討論。葉柏昱開始嘗試思考,為何我們所認為的完人就只能盡其本分與天命?假如自欺也能夠欺人,那麼選擇一種裝傻自欺的方式來娛樂大家,這樣是否也可以繼續當個模範好人?
顛覆傳統的色彩艷麗風格
葉柏昱喜歡水彩在畫中呈現的感覺,因此試著在水墨畫中攙入更多色彩,嘗試水彩與墨色多次相遇。在新系列中,他利用紙張不易吸水的特性,讓顏色在畫面中沉澱而產生撞色效果;改變傳統水墨繪畫的順序是他的特色,畫中人物也非正常比例,因而產生新的人體型態,使畫面更圖像化。
配色艷麗與人物造型特殊,使他的作品傳達出更多內涵。畫裡,有電熨斗、果汁機、瓦斯爐、洗衣機,這些都是媽媽平常會使用的家電,巧妙的安排在畫面裡,它是隱喻媽媽。畫中有綠意盎然的植物,這是葉柏昱觀察到家族裡的爸爸們會到小陽台抽菸,只有在這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小小空間裡,疲憊的心靈才得到解放。大叔遊樂園系列,這是與時下年輕人產生對比,大叔經歷許多風霜後,仍然不畏困難,繼續前進,相較年輕人盲目追求流行,大叔是勝出的。

繪畫是找尋自我、肯定自我的旅程
創作的過程,一部分是葉柏昱自我內心的投射,而成就的標準,應是從由內而外的建造,以人為出發點。內心的成長,往往會影響外在行為,也就是能知天命而不逾矩。「中年危機」,說它是危機,不如說是轉機來的更恰當。「中年」,可以尋找失落的自我,解放久被被壓抑的自我;「中年」,是重新認識自己本性的良時,是審視價值觀的契機。
該如何重新排列生活重心?如何平衡身心靈?如何坦然面對自己缺點?如何不再迷戀讚美與掌聲?葉柏昱在的繪畫創作過程中,答案似乎都一一的浮現了。
葉柏昱- 對於人性細膩的觀察與描繪,在傳統中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
葉柏昱-彩墨創作展
展期:2017/01/07 –02/26
開幕:2017/01/07 (六) 14:0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2016-12-24 12:47)

以黑色線條建構出的城市街景與魅力
曾卉馨跟其他孩子一樣,被許多才藝學習課程填滿小時候,而在眾多才藝中,只有一項是一直持續下來的,那就是畫畫。只要有繪畫工具,她到哪都能畫,彷彿這是註定的事──這輩子離不開畫筆。國小一年級得到全縣第一名,爸媽覺得她有天份,所以就繼續走在繪畫這條路上。「對於畫畫,是我最拿手的事,因為喜歡,所以會主動去做。」看她說著,繪畫的專情在她眼裡流轉。為了持續自己的喜好,她下定決心去台南科技大學念書,在念書的七年間是她最歡喜的日子,因為時時刻刻沉浸在繪畫當中。

寫生,拉近與城市的距離
曾卉馨喜歡到戶外寫生。
假日,是她徜徉的時候。她總是約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到大台中的景點寫生,寫生對她來說,是種練習,是觀看,更是忙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和劑,能舒展身心,外面畫畫的氛圍更是一大享受。寫生地點不同,磨利了她對城市街景觀察的敏銳,街景的元素:路燈、橋梁、電線桿……等,在她作品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穿梭大大小小的城市
工作讓曾卉馨在城市與城市間移動,除了中部的工作,有時也會因公司人力調度而到北部支援,游走在各城市的機會,種下了觀察城市的種子。建築是以線條與幾何方塊構成,在曾卉馨作品當中,可以看見許多的黑色線條,黑線條是她很喜歡的一種繪畫方式,不同於傳統繪畫步驟,她最喜歡直接以黑色線條描繪那內心中所建構出的城市。黑線條儼然已經變成她的標誌,能自然的運用在畫面當中,觀看曾卉馨的作品時,觀者好似也游走在她所建構的城市。
不起眼的街角景色
城市街景是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而它對曾卉馨來說,卻是創作的主題。城市街景平凡,但是經由畫家之筆會產生多樣的面貌。她將城市街景元素結合,而呈現出來的不只是一幅畫,而是一種心情,以自己每天的心情敷彩城市街道的顏色,對於畫者和觀者而言,是別具意義的。畫者透過街景的顏色來讓觀者感受,宛如自己也曾以如此的心情,從其中的某一街道走過。
此次的展覽,以城市街景作為創作主軸。城市街景是我們每天所觀所見,彷彿呼吸一般,總是匆匆一瞥忘記它的存在感。你曾駐足觀察撫摸一石一瓦否?「大忠街」是曾卉馨落腳的地方,工作忙碌使她的情緒低盪,覺得眼中的街景如心情般灰暗無彩,便畫下眼中那些不同的街景,來轉換心情。畫圖創作就是如此,作品無非是創作者的心情跟生活世界的結合,而這是她作品產生的契機。半年後,第二張街景作品<閃閃發光我的心>產生,那時的心境反而跟「大忠街」那幅畫完全相反,是一愉悅心情的寫照,即便是灰色水泥建築,在她眼中,仍閃閃發光。
曾卉馨的繪畫作品主要是關於內心的連結,她純粹想營造出一種城市的氛圍,不需構圖、不需要照片當素材,創作方式是以黑色的線條直接下筆,再堆疊顏色。然後視畫面的需要再加入不同城市元素,在畫面中黑線條,有些如廟宇、纜車,或是橋,不一樣的樣貌也帶出了畫面中的故事性。

以畫筆繪出一輩子
再度拾起筆,繪畫將會是她一輩子的事情。進入社會後,忙碌的工作讓曾卉馨沒有更多的時間來畫畫,但仍舊沒忘了,畫圖一直是她的最愛。直到重拾畫筆開始畫油畫,從當中慢慢找回當初繪畫的手感,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於繪畫,開始有更多想法與創造力的出現。她從人生經歷中體會到「未來」是沒有辦法計劃的,捉摸不定的生活對她來說格外珍貴,這些體悟,都轉「畫」成了內心的秘密,藏在作品裡。沉浸在畫圖裡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曾卉馨,繪畫是她的精神支柱,更是自我內心世界的告白。
曾卉馨-以黑色線條勾勒出心中的城市街景,帶給觀者無限的想像。
---------------
曾卉馨-油畫創作展
展期:2017/01/07 –02/26
開幕:2017/01/07 (六) 14:0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2016-12-24 12:47)

冬季裡的蘭陽平原,總是罩著一層因過多水氣而暈染開的朦朧,而難得的日光更顯得彌足珍貴,可謂在地人才明瞭的獨家快樂。有氣候如此,因而生得美景如此,更難得的是與本次員山館的展覽多了些心有靈犀的意外感動。朦朧如張玉穎所表達人與人間層層相隔的那層膜,因混沌而迷人;温宛菁為愛追光尋影的勤快身影顯露對於後山的不捨與依戀;秉持快樂創作的理念,潘怡君從生活出發,努力地實踐著,並用創作共享她的獨家快樂。
--------------------------------------------------
《夢遊藝境》繪畫聯展
參展藝術家:張玉穎、?宛菁、潘怡君
展出時間:2016/12/01-2017/02/28
開放時間:09:00-17:00 全年無休(除夕休館)
地址: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酒廠 會議中心B1)
電話:03-9229000#8501
官方網站: http://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2016-11-13 15:24)

金車青年油畫獎為鼓勵藝術家創作,提供給青年藝術家展現舞台,自2008年以來,舉辦金車青年油畫獎,本屆徵件主題為台灣風景畫,邀請各界喜愛油畫創作的青年朋友熱情投搞,以油畫作為媒材,繪出心中的台灣印象,本屆特別增設風景組及人物組,期盼以不同角度看見台灣之美。本屆油畫獎的參賽者分別以全台各地景點以及生活之中的人物,表現出台灣風景與人文。每件作品皆獨具特色,本屆獎項除了風景組外,增加人物組,鼓勵台灣青年創作者描繪生活之中的人物,風景組及人物組各獎項人數分別為:首獎1名、特優2名,包含優選共24位得獎者。

第九屆金車青年油畫獎風景組首獎得主陳韋勳,以作品《籠仔埔風情》描繪出國境之南–墾丁的籠仔埔草原那種既本土又異國的風情最是令人動容,籠仔埔草原是墾丁最大的牧草種植區,每年4~10月,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風吹草浪,冬日則是牧草收割後的一片金黃大地,在這片海角大草原上,野生梅花鹿、本地特有鳥種–烏頭翁與其他許多野生鳥類更是隨處可見,作品中景色季節為夏秋之交,因此在一片綠意之中,陳韋勳嘗試以寒色作為畫面基底,再透過諸多中間色調的堆疊,襯托出在當下陽光明媚之際,亦隱約散發出一絲絲的秋意。生活於地狹人稠的台灣,廣闊的視野、稀少的人煙、原生的氣息,對陳韋勳來說,它是一種能給予心靈解放的藥方。

第九屆金車青年油畫獎人物組首獎得主張立欣,以作品《向陽》抒發情感並記錄下美好事物,在畫這幅得獎作品之前,張立欣和家人去了一趟三峽大板根森林遊玩,當她看見畫中這棵大板根神木時,便深深的受它的宏偉壯麗所吸引,它是一棵需要三四個人環抱、有植物攀藤的大樹,而陽光從樹林間灑落在土壤、樹木、新芽上的景象真的很美麗。因此在創作這件作品時,張立欣希望能將神木的宏偉壯麗表現出來。同時,她認為人就像這棵神木一樣,身上會有傷痕、傷口,但是經過時間的淬煉便會轉化為一個個動人的印記;我們不斷的努力、成長、茁壯,最後都能成為一顆顆美麗的大樹。

風景組特優得獎者為:林志譯《夏夕,深澳漁港》,位於瑞芳的深澳漁港總是婀娜多姿又風情萬種,藉由一次次寫生與她對話,用畫筆記錄下家鄉的美麗港灣。吳宏德《鹿港老街》以活潑動人的手法描繪老街裡的磚房以及手工藝,以俯看的視角呈現遊客與商家的真實互動。人物組特優得獎者為:李政穎《丑旦與雷公-五雷元帥》以時下的年輕人狀態為作品主軸,表述一種正在進行式的台灣人,隨時間流逝緩緩成為一種時代記事,以台灣皮影戲圖騰以及雷公賦予畫中人物角色特質。吳金河《施與受》揉合了東方宗教的施與受元素,以及西方宗教的十字架形式,以此模糊了不同教派的界線。

優選18位得獎者,取景自台灣各地風情,從離島小琉球到南部漁光島、鹿港天后宮、中部玉山國家公園、古蹟林家花園等,以及生活中的人物角色,迎神賽會的師傅、籃球運動員、台灣新娘、舞孃等,每件作品皆代表作者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關切情懷以及對於周遭人文的熱情。這些景點有哪些您曾經去過呢?有誰能傳達您心中的台灣文化呢?歡迎大家前來參觀得獎作品展,尋找您心目中的台灣風景。

第9屆金車青年油畫獎 得獎作品展
展期:2016/11/05 – 2017/01/01
頒獎典禮:2016/11/05 (六) 14:3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2016-10-22 17:08)

【金車創意講堂】
時間:2016/10/22(六)14:00-16:00
講師:莊偉慈
講題:不是怪力亂神—藝術作品中的神鬼形象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承德館(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電話:02-2595-9650

繪畫中的奇譚,從日本的妖怪形象談起,藉由藝術表現看見藝術中的鬼怪與神仙形象差異


畫鬼最容易,畫犬馬最難
  在許許多多的繪畫作品中,除了大家熟悉的肖像、靜物與風景之外,也不乏鬼魅與神仙的形象。儘管對人們而言,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是抽象的,但在藝術的世界裡他們卻真實地存在於藝術家的想像,並且被畫成作品流傳於世。不過,將這些不可見之物給畫出來是否真的這麼容易呢?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裡就曾有這麼一段話: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大意是,戰國時代時,齊王問他的畫師說:「畫什麼東西最難?什麼東西最容易?」畫師回答:「畫鬼最容易,畫犬馬最難。」為什麼畫看不見的鬼,反而會比常常看到的動物容易呢?主要是因為鬼魅沒有形象,就寫實的角度來說是無法臨摹的,換句話說,因為無所依據,對畫家而言反而有了更多的自由,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也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鬼魅形象多半是畫家所創造出來的。


日本的妖怪形象
  在東、西方的世界,由於宗教、文化的概念相當不同,這也間接造成了透過藝術而表現出來的神鬼形象有著極大的差異。

  談到妖怪,也許是因為台灣熟悉日本文化的關係,會浮現出來的應該大多會是日本的妖怪形象。事實上,在日本的文化無論是哲學或文學裡,都可看到對於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以及崇拜精靈的思想等。過去在日本的文學作品如《宇治拾遺物語》,或是以佛教因果報應故事為題的繪畫《地獄草紙》等作品,都可見關於鬼怪描述以及妖怪圖像的出現。這方面的題材,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同名的繪畫作品非常多,內容描繪了各式各樣的妖怪形象。


國立台灣美術館所舉辦的「日本浮世繪—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精選展」
  今年6到7月份在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所舉辦的「日本浮世繪—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其中有件作品是由歌川國芳所製作的錦繪《相馬の古內裏》。歌川國芳的創作向來充滿想像力,構圖也十分大膽,曾有「奇想的浮世繪師」和「幕末的修羅繪師」等稱呼。《相馬の古內裏》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巨大的骷顱在構圖上有著近三分之二的比例,圖中兩位武士倒在地上,似是被妖怪追到兩腿癱軟,由於骷顱的比例相當巨大,因此也創造出讓觀者被圖像震驚的效果。有趣的是,日本漫畫《鬼太郎》的創作者水木茂,曾經仿照這件作品的構圖畫了一張《餓者骷顱》,而水木茂在漫畫中更創造出各種妖怪形象,日本的妖怪文化至今歷久不衰由此可見。


人形樣貌的「幽靈」
  除了妖怪,有著人形樣貌的「幽靈」也是藝術創作中常見的題材,日本的幽靈故事因受到中國與印度的影響,所以這類形象隨著佛教傳入而與小說、戲劇和浮世繪結合在一起。幽靈在日本算是比較複雜且自成系統,基本上,最早可追溯到西元6世紀欽明天皇世代,也就是佛教傳入後,幽靈才出現在日本的文化中。至於故事,從《日本靈異記》、《今昔物語集》等,皆可看到對於幽靈和鬼魅的描繪。而到了江戶時代,關於怪談傳說就更為盛行,不過關於幽靈傳說最活躍的時代,要算是19世紀初期,無論是劇場或是繪畫作品,都可見到幽靈描繪的形象。除了上述提到的《相馬の古內裏》,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也所創作《北齋漫畫》中的「百物語」篇也描繪了許多鬼怪圖像。


西方與中國的鬼怪形象
  至於大家所熟悉的西洋美術史中的作品,鬼怪形象除了出自希臘神話故事之外,主要仍是來自於對「地獄」的描繪,《聖經》故事中「最後的審判」就對於地獄的情況多有描述。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許(Hieronymus Bosch)曾描繪地獄的情境、印象派雕刻家羅丹做的《地獄之門》也是相同的題材。至於中國傳統的繪畫作品中,雖然較少刻畫鬼怪題材,但關於鍾馗的形象倒也不少。(2016-10-01 15:27)

【金車創意講堂】
時間:2016/08/20(六)14:00-16:00
講師:莊偉慈
講題:巴洛克與洛可可藝術作品中的生活風景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承德館(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諮詢專線:02-2595-9650
報名網址: http://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



透過巴洛克與洛可可時代的藝術品,看見那個遙遠時代的生活與風景

藝術講堂美術史系列-巴洛克與洛可可主講講師莊偉慈,現任《藝術家》雜誌總編輯,因為採訪的關係去過卡塞爾、柏林與威尼斯,雖然並未真正接觸到巴洛克與洛可可相關的作品,但對於當時藝術家所創作的主題,創作背後的動機與故事深感興趣,遙遠的某個時代的繪畫風格,藉由藝術作品看到了當時的生活與風景,莊偉慈除了佩服17、18世紀人們的想像力外,也透過了這些豐富而有趣的畫作,來感受曾經活過且有血有肉的古人們。


巴洛克與洛可可的誕生!甚麼是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
巴洛克是介於文藝復興以及新古典主義之間的藝術風格,嚴格來說,洛可可其實是巴洛克的晚期風格,就時間上而言,巴洛克與洛可可是興起於17世紀初,一直到18世紀上半葉的藝術運動,時間前後約有100多年。

在談論其時代背景以及風格特徵之前,有件事情是需要特別提出來的,那就是西方的藝術發展,特別是歐洲在進入現代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與宗教需求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因此,巴洛克風格的興起,非常簡化地來說,受到文藝復興理念的影響,開始注重〝人〞的價值,這個想法漸漸地改變了教會,文藝復興之前,藝術品只為宗教服務,但教會認為藝術作品若能著重情感表現、具有強烈感受的風格,能夠激起觀者的認同,在情感上具有更好的傳達作用。

至於藝術風格上,強烈的明暗對比、追求戲劇效果與動勢、複雜的形狀與形式、華麗的表現等等,多半在巴洛克風格的藝術作品以及建築上可以看見,其中當然包括了繪畫與雕刻,到了18世紀之後,巴洛克風格逐漸式微,少了雄壯華麗,多了親和力、講求氣氛、精緻柔和的特質,取而代之的是輕快微妙的洛可可風格,這個時期的畫家除了為教會服務外,也開始有許多貴族夫人委託訂製肖像畫或有關於生活的畫作,漸漸地藝術家也會繪製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像是收藏於法國羅浮宮的畫作《門閂》就是一件莊偉慈覺得極其有趣的作品之一,畫家福拉哥納爾將一對正在偷情的男女當作畫作主角,畫面中男人一手抱住女人一手鎖上門閂,這樣的題材不論是在古代抑或是現在,都是非常特別而有趣的故事,而就如莊偉慈所說的,這個時代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透過畫作彷彿能夠看見數百年前人們的真實生活。


藝術風格的沒落
至於藝術風格的沒落,其實就藝術史的發展而言,一個風格的興起,其中的一個原因一定是對於前一個藝術風格的反動。從巴洛克發展到洛可可,由於作品內容開始朝向輕浮而且被稱為具有「享樂主義」特質的方向發展,再加上啟蒙運動的興起、龐貝古城的發掘,18世紀下半期開始大規模地重新探訪希臘、羅馬古典主義藝術的美好,因此許多知識份子開始大肆批評洛可可的衰敗與墮落,主張追尋希臘羅馬時期的理想美,因此也促成了洛可可的結束以及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興起。


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對於往後的藝術發展的影響
就繪畫上而言,莊偉慈認為最重要的影響應該是來自於卡拉瓦喬在光線上的運用,他作品中的光線往往具有非常強烈的舞台效果,並且有種給作品打上聚光燈的感覺,這種繪畫方式在整個藝術史上看來是非常具有開創性的。

巴洛克與洛可可時期之後,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藝術風格的開展都是對於前期藝術風格的反動與反省,接下來的藝術創作則脫離了過去數百年來為宗教服務的目的,藝術家所追求的是個人在藝術創作上的表現,因此才有了現代主義以後繽紛而多元的藝術樣貌。(2016-07-20 15:18)

讀與寫之間的不同狀態 游善鈞樂談短篇推理

  和善鈞約在台北東區巷弄裡的歐嬤柏林小館Oma's Berlin 進行採訪。以一身輕便的POLO衫、短褲現身,給人乾淨清爽的感覺。點了份簡單的下午茶後就開始進行這次的訪談。

  靦腆的善鈞對於即將到來的演講,仔細思忖講題方向的訂定,並多方參考許多推理講座的主題, 最後決定與大家分享「讀寫之間:短篇推理的樂趣」。短篇推理小說〈長出手的維納斯〉入圍第三屆華文推理大獎。而長篇推理小說《神的載體》於2015年入圍第四屆噶瑪蘭‧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複選,並於秀威資訊出版,獲得讀者朋友們的熱烈好評。

  善鈞的創作多元,國一開始寫詩,大二寫散文,大三寫小說;研二寫電視劇本,研三寫電影劇本,幾乎所有文類都嘗試過,且在各類文學獎中均有佳績。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優良電影劇本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吳濁流文藝獎、林語堂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和華研歌詞創作大賽等獎項;並以短篇小說集《霧鎖》獲得國藝會創作補助。作品散見《聯合文學》、《印刻文學生活誌》、《幼獅文藝》和各報副刊,並出版長篇小說《骨肉》(寶瓶文化)。
  
思量成為寫作者的可能性

  在高三選填志願時,善鈞選擇和好朋友填相同的志願-—商管科系為主。而後進入中央大學就讀經濟系的他,也兼修中文系的課。最一剛開始寫作,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朋友寫,自己不服輸就跟著寫,就這樣寫了下去。在每次上完中文系選修課後,就寫成一個極短篇,在一次的課堂發表會上,老師發現善鈞的文字極具吸引力,並鼓勵他繼續創作下去。這樣固定的寫作習慣也為將來的文字創作打下基礎。大學時,曾和幾個中文所的學姊籌組「瓦解詩社」,在每次的例會中,成員彼此談論對方的作品並給予建議,在詩社中,不僅學習到欣賞彼此的創作,也能以客觀的角度去評析作品。

  即將面臨衝刺研究所的大三時期,班上同學一窩蜂的上補習班,善鈞也曾去補習班旁聽課程,旁聽結束後在返回學校的路上,顛簸的公車搖搖晃晃,就這樣晃上了雙連坡,同時也擺盪著善鈞腦中所思考的事情──「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當下,他決定搜尋關於語文創作研究所的相關資料,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推甄和考試入學兩種善鈞均嘗試過,最後進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研究所就讀,坦言自己很逞強,但也為大學的經濟系生涯做一個完美的結尾。大學時期,除了校內文學獎,三大報系外獲獎以外,地方文學獎也屢創佳績,他將參賽看做是評量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累積作品,看看自己的程度能到達怎樣的地步。許多人會說,單憑寫作無法餬口,但是善鈞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不管哪一種文類都想嘗試。他將「34歲」訂為一個截止的時限,在這幾年盡全力衝刺。而家人開明的態度也讓他沒有擔憂的持之以恆下去。

  嘗試寫推理小說是從2014年《幼獅文藝》的類型文學專欄而開始的,內容是以台中的中部打擊犯罪中心為背景,刑警大吾和部下小佳偵辦犯罪案件的短篇推理小說。此外,也參加推理作家協會的短篇徵文獎,可惜並沒有入圍,因此改投大陸《歲月推理》雜誌並獲得刊登。

寫作二三事

  對善鈞來說,不同的寫作文類,有不同的寫作環境。寫純文學時,需要的是「絕對安靜」,如果在咖啡店則呈現「心遠地自偏」的狀況,沉浸在自己構築的小說世界中。大眾文學會視當時寫的題材和類型而選擇不同的音樂融入情境,但進入狀況後,就會把音樂關掉,偶爾配上一杯飲料或咖啡,慢慢醞釀文字。

  善鈞習慣早起,夏天通常六、七點起床,冬天大約八、九點,吃完早餐便開始寫作。晚上的時候,喜歡散步,但也藉著散步整理自己的思緒,若在寫作上遇到瓶頸,「散步」便是找到解決方法的最佳途徑。

  即將來到金車文藝中心演講的善鈞,笑說自己不擅言詞,但在《神的載體》上市後的新書宣傳期中,到了國際書展、新北市立圖書館、偵探書屋、台北醫學大學和多位作家座談分享過,也讓他更勇於在多人面前分享。小編實際與善鈞相處過後,發現他是一個理性的作者,對於寫作步調有自己的安排,面對自己的作品,嚴謹且專注細膩;在訪談過程中,聊到彼此所熟識的事物時,總是開心且大方的分享,氣氛歡樂。


【金車文學講堂】
日期:2016 / 07 / 23(六)
時間:14:00-16:00
講師:游善鈞
講題:讀寫之間:短篇推理的樂趣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官方網站: http://www.kingcarart.org.tw/
電話:02-2562-8629
主辦單位:金車教育基金會(2016-07-07 18:19)

【金車創意講堂】美術史系列
時間:2016/07/16(六)14:00-16:00
講師:倪又安
講題:為藝術注入血與肉,文藝復興時期所開啟的人性之路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承德館(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諮詢專線:02-2595-9650

曾經到過羅浮宮,並且接觸很多優秀的繪畫作品,在華盛頓國家畫廊感受到傳統與現代藝術的魅力,目前身兼老師及藝術家身分的倪又安深深震懾於達文西及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人物繪畫,從中古哥德式的蠟像木偶,到文藝復興的人性描繪
從14世紀末期到大約1600年之間,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開創了早期的文藝復興時代,而說到文藝復興,其實應該從中古晚期的哥德式開始說起,在被文藝復興人文學者稱為黑暗時代之後,重新對古典文化產生興趣,而最有名最重要的就是聖母抱耶穌的作品,作品中開始出現了母性,對於人性的描寫也越來越多,中古時期的繪畫作品裡,人物就像是蠟像木偶般,但進入文藝復興後,人的意味越來越濃厚,文藝復興之父喬托是中古晚期的畫家,所畫的人物雖然還是聖徒,但人物開始有了表情和喜怒哀樂,這樣的轉變一直持續到文藝復興,而教會一直以來在歐洲世界都擁有絕對的權力,但隨著教育普及、知識成長,雖然教會的社會控制力量仍然強大,但也漸漸被社會所影響而改變,至此,復古運動乘勢興起,期望將希臘羅馬的均衡節制典雅之美再現。

我們所知的歷史並不是全貌,文藝復興的時間點與地域的差異
從倪又安老師的觀點來看,我們閱讀的歷史其實並不是全貌,而每個地區受到文藝復興影響的時間點或接受程度也都不同,像是風格上,義大利佛羅倫斯與歐洲北方地區完全不同,前期與後期也有極大的差距,北方畫家杜勒的作品仍有強烈的宗教感,就連自畫像都讓人感覺像是在描繪耶穌基督,但南方的卡拉瓦喬(他也是開啟後來的巴洛克繪畫的先行者)卻可以將耶穌塑造成玩世不恭的模樣,人的精神逐漸崛起,後期的威尼斯畫派不論是在筆觸還是構圖上都越來越放鬆輕快,與前期達文西時期作品的一絲不苟相比、肅穆度與宗教性非常不同,威尼斯畫派有許多將神仙題材人間化的作品出現,例如描寫飲酒作樂的酒神,不論是在相貌或動作上都更為接近人類。

從異教題材到巴洛克年代,文藝復興的改變與影響
而在教會權力仍然強大的時代,佛羅倫斯畫派畫家波堤切利的作品〈維納斯的誕生〉以希臘的古典神話為題材,這說明了文藝復興向希臘學習的精神,也宣示這個新時代已經完全到來,維納斯屬於希臘的神祉,在此之前繪畫作品上少有這樣的異教題材。另外還有像是法國畫家普桑其實是身在巴洛克年代,但卻仍然嚮往文藝復興,作品中可以看見古典的構圖以及結構,但比起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畫面中還是多了許多動態以及戲劇感,而跟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比較起來卻又可以感受到他的壓抑,在當時,畫家普桑尚未受到普遍的重視,是被後世的人們發覺後才又重新認識的一位重要畫家。

文藝復興對於現代與當代的美術影響
文藝復興的改變與影響不只是巴洛克時期,而是影響至今,在看過達文西的原作後,倪又安深刻瞭解到達文西對於後世的重要性,像是目前的美術教學體系觀察方式就是文藝復興所留給我們的,不論是三點透式或者是空氣遠近法則,這些都是文藝復興時的人所建立的概念,也是目前美學教育的基礎,從達文西開始,畫家是以一個人的雙眼來觀察世界,中古時期的畫家沒有遠近觀念,就算遙遠的山坡上有一位聖徒,聖徒的位置雖然很遠,但因為是很重要的人物所以畫家會將聖徒放大,但文藝復興的畫家已經建立了一個人在固定的位置看世界的概念,畫家知道山坡上有聖徒,但因為太遙遠而不會呈現在畫面上,其他像是寫生觀念,以及描繪石膏像等,都是推崇文藝復興的標準美。(2016-06-29 12:53)

生長環境的滋潤

  隱身在捷運明德站附近的小巷弄,藝術家張玉穎的工作室就在一棟老舊公寓的頂樓。工作室和住家相距大約5分鐘車程,「靜謐」給了玉穎一個更好進行創作的空間,也因為頂樓的特性,彷如身處空中花園,隨意眺望,或休息、或深呼吸,都是暫時充電的好方法。

  靦腆的笑容,與玉穎害羞的個性不謀而合;瘦瘦小小的她,帶領我們走進創作的小房間,窗明几淨且一塵不染,若干瓣乾燥花及小巧可愛的作品點綴了書桌,角落的陶瓶中插著些許芒草,靜謐祥和的氣氛,最適合創作了,我想。

  畢業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研究所的玉穎,在高中時便可看出未來成為藝術家的潛能,課本上的塗鴉彷彿預言著玉穎的未來,在高中課本中,畫出了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藍圖。

  玉穎的父母對於子女教育非常民主開明,且有所規劃。很多人會覺得藝術家這條路艱辛難行,多半阻力是源自於親人的反對,但玉穎的阿姨是位名書畫家、舅舅曾是獨立接案的設計師、姊姊則是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均是在這方面有所成就的社會人士,更增添了玉穎在藝術創作上的無所畏懼。阿姨對於玉穎的創作非常的支持鼓勵,也曾對玉穎的媽媽說:「玉穎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希望支持她讀上研究所」。玉穎的阿姨對玉穎藝術的啟蒙及影響力可謂非常深遠。

  細說創作主軸

  玉穎偶爾會覺得,人與人的相處似乎隔著一層摸不清又看不透的膜,模模糊糊的臆測摸索,並且往往游離於虛假與真實之間,面對不確定的恐懼感,是那麼讓人躊躇卻步,但卻又不足以完全地掩蓋過那點不斷溢增的探求欲望,人在渴望著汲取溫暖和安定的同時,也捉緊了矛盾。

  靠近是一種距離上的變化,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心靈交集所因應而生的某種溫度變化,隨著距離的拉近,我們開始感受自己以外世界的溫度。而人們彼此間總是存在著距離與隔閡,有時候,這樣的一種界線限制,讓我們很難以直接、純然的方式交流彼此,有時候卻也因為這樣的一種界線,讓我們能夠遠離險惡的種種。透過創作,玉穎欲描繪傳遞的是一種心靈溫度的變幻,一種渴求,一些安逸的寄託,觀察著社會的轉變,思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舉止、表情、氛圍…,玉穎希望能夠透過一些意象或抽象時空的擬構,來詮釋一種心靈的寧靜之境。
求學時期的經歷

  面對獨自一人的空間,玉穎回想,或許那時離開台北隻身來到台南讀書,最初學會的便是享受獨自一人的寧靜,一種自由平靜不受拘束的狀態,如同沉浸於創作繪畫那種自得其樂的自在,有時藉由色彩的縮減,維持在一個和緩的調子裡打轉,一如學習著調節現實生活中鬆懈與緊繃的節奏。

  創作系列中,以鳥為主體展開,羽翼沒有了翱翔天際的意象,刻意忽略足部的描寫,整個畫面營造的是一種靜的氛圍。敘述著追憶過往至今的成長歷程,普通的家庭,普通的生活,在沒有太大的波折且安逸舒適的環境下長大,卻隨時有種會被淹沒在社會人海中,如同一個小透明的存在。為此,在潛意識裡將自由與駐足限制在一個平靜安穩的表面下,小心翼翼的構築,並蜷縮在看似舒適的範圍圈內,舔舐、捉摸、囈想、顧盼。或許刻意遺忘了羽翼翔空時的絢麗,在意識層面下恐懼著凌空與墜落。

展出畫作特色

  仔細觀察玉穎的作品,將發現,些許畫作因水而將畫面區隔成「水面上」、「水面下」兩種狀態,玉穎解釋這就像是一件事情的一體兩面,而她也透過顏料將自己對於事情的看法描繪出來。在其它作品裡,也充滿了許多大自然的生物,例如鳥類、花草植物等。大自然對人類來說,是一種餽贈、是一種恩典,從它們的姿態可以發現很多哲理,而鳥類也可視為是玉穎的自我投射,若隱若現的的藏身其中,也十分像極了自己的個性,不想要特別的突出。

  有時候在從家裡前往工作室的途中,瞥到路上大雨過後的花花草草,感受到它們生命力的旺盛,因而入畫,也是玉穎對於大自然細膩的觀察所使然。

  每個時期的畫作,因心境不同,所呈現出的顏色基調也自然不同。以大學時期的藍色系來說,當時玉穎對於未來思考較多,甚至思考藝術創作應暫時擱下,直接進入職場工作;而研究所時期則是暗色系,對於畢業後的前景也極為憂心,呈現焦慮的狀態;而現在的作品較為繽紛,是為彩色系,玉穎放下過去幾年的煩惱和擔憂,如實的反映在畫作中。

平日的興趣及嗜好

  平日裡喜歡做些手工藝品,連轉蛋機、紙花…等對玉穎來說都不是難事,現在也在朋友開設的金工工作室幫忙,興趣也能作為工作選擇之一,對玉穎來說,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

  詢問到玉穎平日裡的其它嗜好,她笑著回答說:「只要有必需品,應該可以幾個月都不出門」。但真實的狀況是,待一幅作品完成後,她會故意不理那件作品,沉澱一下,與三五好友出門,看看展覽,了解現在的藝術圈脈動。

-------------------------------------------------------------------
張玉穎-繪畫展【潛行夢境】
展期:2016/07/02 – 08/28
開幕:2016/07/02 (六) 14:0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教育基金會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2016-06-23 15:36)

展名:【孵畫日記】少遊島繪社 第4號 藝術創作聯展
展期:2016/06/02 –2016/08/30
時間:全年無休(09:00-17: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員山館 (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
紀錄日子的方式有很多,有人透過文字、有人透過音樂,而在這則有一群喜愛藝術創作的年輕人們,選擇用創作來記錄下生活的記憶片段,不論是主觀情緒或客觀呈述,都能透過一件件作品,為曾經開心、悲傷或感動過的歲月留下痕跡,這就是少遊島繪社-孵畫日記構成的開始。

少遊島繪社由近31位青年藝術創作者組成,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生長環境與追求藝術的歷程,而對於藝術相同的熱情與期盼讓他們相聚,期望能透過彼此的想法一以藝術為生活留下些不同的體驗,在成立將近四年的時間,他們嘗試了許多可能性,包含主題性聯展、公共藝術、公益義賣活動…等,在各自為自我創作努力之外,一同以自己的方式關懷社會,走進人群,同時巡迴藝術最單純的原始初衷。

「孵畫日記」此計畫源於現代人喜愛於年度交接時進行歡慶倒數活動,年輕人更喜歡透過狂歡表達對舊時光的感謝與新時代的期盼,於是少遊島繪社決定在2015年的最後一個月裡,用每日一幅的創作來作為倒數日子的印記,本來就來自四面八方的創作者,選擇用不同的風格、媒材來表現最能展示自我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每個青年藝術家獨特的思維以及想法,在同樣的時間與空間,同時發生著截然不同的事件與意識,當這些作品同時存在時便可讓人發現其中的趣味性,同個當下,面對相同的處境,每個人所接收到的訊息點相異,而敏銳的觀察力一向是成為稱職優秀的創作者所需擁有的條件與天賦,觀者可經由這些不同的觀察立場,構化出立體而豐富的時間流向,這也是藝術能為當代環境所留下的永恆禮物。

創作是孤單而寂寞的一趟旅程,藝術創作者的日子是用點點滴滴的創作所組成的,2015最後的31天當中,這群青年們用每日一件小作品與彼此溝通、交流,在心中給予彼此陪伴的溫暖與鼓勵,就像等待蛻變般,寫著屬於自己的「孵畫日記」。(2016-05-13 10:03)

展覽資訊:
展名:徐兆甫 -【喝一杯「發光二極體」】彩墨展
展期:2016/06/02 –2016/08/30
時間:全年無休(09:00-17: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員山館 (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
畫畫,是讓自小超頑皮的藝術家徐兆甫唯一可以靜心從事的才藝,畫畫更是如呼吸般自然,業已陪伴徐兆甫二十年的必備生活要素,若說陽光、空氣、水是生命三元素,那麼畫畫便是這串反應式的催化劑,有了它更添生命豐富。其中,最為吸引徐兆甫的是對於著色抱持著一種憧憬,參加了無數場的著色比賽,發現自己對於重複性顏色與工整感感到十分愉悅。2014年徐兆甫前往日本就讀語言學校,特別喜愛日本工筆畫─浮世繪,課餘時總是流連於各大美術館、藝廊,從此觀察日本使用的特殊紙張、用色斑斕的印花(明顯地影響了後來的配色方式)。

出生九零後,徐兆甫觀察到大街小巷充斥著各種”不純粹”現象,現代化社會外部資訊呈現爆炸狀態,所有資訊未經過濾便來到我們的食衣住行中,但卻總是聽老一輩回憶舊時代的美好與純粹,種種現象引發兆甫思考起時代間的差異及社會變動劇烈的反思。

早期創作中,”重複性”即為徐兆甫創作的重要主軸,曾以瑪麗蓮夢露的重複頭像作為創作,但畢竟此手法已是安迪沃荷的象徵之一,於是徐兆甫決心要發展一個屬於”徐兆甫的專屬語彙”,便以花朵圖案、工筆畫形式重複描寫,類似”曼陀羅”的方式蓄意安排畫面的對稱與重複。藉由不斷地尋找與實驗,兆甫於日本汽機車烤漆廠挖掘到令他大開眼界的素材─金屬顏料,但烤漆顏料需用”熱”方能上色,偏偏工筆畫的底材是絹框,無法耐熱,最後,徐兆甫運用無酸樹脂加以壓克力膠混合 達成理想中的附著效果。

徐兆甫特別喜歡在燈光稍暗的空間裡創作,傾心於黑暗中閃爍點點光芒的迷離感,並試著將水墨平面作品詮釋出一種”類二極體大量閃爍酒吧”的空間感,再將此轉移至展覽空間裡,原因無他,只因徐兆甫是個愛酒人士,酒是除了創作外唯二能讓他眼中散發光芒的事情,從此處便不難理解為何會有營造酒吧空間的想法。以實驗方法透過作品感染場域,再以場域感染作品,交互作用下迸發出精彩的化學火花。

愛酒的徐兆甫與金車集團旗下的產品─威士忌一拍即合,故特於金車文藝中心員山館(位於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酒廠裡)展出,酒香與藝術的結合實乃人生一大美事啊!(2016-05-13 10:00)

展覽資訊:
展名:彭靖婷─【荒謬小劇場】油畫展
展期:2016/06/02 –2016/08/30
時間:全年無休(09:00-17: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員山館 (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
模仿,是彭靖婷繪畫的起點,而華麗美型、眼神總是冒出各種刺眼閃光的少女漫畫可說是靖婷最愛的摹本。因為這股對於繪畫的執著,國中時順利地進入了美術班就讀,但後來升學時,卻沒有繼續美術這條路,遂轉往普通高中就讀,但於此期間並未削減對於美術的喜愛,經常擔任班級的學藝股長、美術小老師等,希冀藉此拉近與藝術的距離。

在最難支撐的時刻,總能看清自己的最愛。就讀第三類組後,念書這件事令她感到日益疲乏,高三時終於下定決心非美術系不讀,經過老師推薦,順利地考進了師大美術系。已有藝術底子的靖婷在師大最大的收穫是開闊了對於藝術的認知,更在此遇見了”當代藝術”,並深深地影響了現在的創作,其中當代設計風格中的平面性色塊特別吸引她,引發靖婷進一步思考:「如果把平面性的人體和立體的物件放在一起,會不會激盪出一些衝突和趣味?」。靖婷特別喜歡漫畫人物臉上的紅暈,覺得十分可愛又滑稽,營造了視覺上的衝突感!更在蒐集創作素材時發掘出自己原來一直很喜歡搞笑的事物,便開始透過漫畫、臉書蒐集各種古怪神情,將其轉化為創作元素,使其作品呈現出令人會心一笑的搞怪風格。

靖婷在二維平面圖上建構出對於現代社會年輕人的觀察,套上既誇張又詼諧的面貌。明明是描繪現實,卻予人一種玩笑、荒謬的觀感。畫作中十分引人入勝的亮點─畫中人物靈動表情,不論是向上瞪的滑稽感,或是帶著嘲諷意味的訕笑,事實上並沒有要涉及嚴肅話題,只是單純地想抽離於現實世界之外,活在一個只有”自己”的夾層裡舒服度日,雖然現實世界與這個舒服夾層互視彼此為荒謬的存在,但這世代本是”荒謬的世代”,是個就算看見”兩隻老虎”裡沒有耳朵與沒有尾巴的老虎也不覺奇怪的世界,荒謬事件玩笑般地層出不窮,畫裡的主人翁乾脆關起了對外天線,只注視與自身相關的事物。此系列作品給予現代人一個喘口氣的出口,總是壓抑地活在社會期待的既有框架下,靖婷特意藉由荒謬的內心劇場,配以畫外音式的喃喃自語,為大眾上演一齣僅供自娛自樂的獨腳戲碼。[/img](2016-05-12 16:31)

揮灑生命的詩篇  黃武芃展現自我

  黃武芃,現為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資優美術班學員,展覽經驗豐富,作品也廣為國內外美術單位典藏。生於台中的他,因為母親從事貿易工作,而跟隨著母親於國外奔波,直到上小學才固定在台北唸書。對於國高中體制學習無法適應,就讀大安高工時,獲支持實行「在校自學方案」。學校曾協助舉辦油畫個展,而展現其美術天賦,在校師生們亦為之驚豔。於今,悠遊於台師大中自選文學與藝術課程,並共修英﹑法﹑日三門語言,不斷的學習並精進自我。

  藝術家黃武芃從小喜好閱讀文學作品,從國中開始對漢文學產生極大興趣,並希望從漢文學延伸出一種帶有其特色的創作方法。創作古詩詞作品,從五言至七言絕句到破除格律書寫賦文,並融合日本文學及西洋文學等,開創屬於全新視野的新詩文作品。而我們也可以時常見到詩在武芃的畫中出現。(2016-04-29 12:31)

前往頁面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