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kingcarart(金車文藝中心)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展覽日期:2018-05-05~2018-07-01
參展藝術家:顏群
開幕時間:2018/05/05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來到顏群位於板橋的工作室空間,映入眼簾的是他近期創作的作品,作品裡柔和的毛巾與細緻的表現方式相當吸引人,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欣賞,陽光的灑入照亮了整個空間,不論作品還是用具都擺放整齊,表現出創作者對於作品以及創作的重視。
從小喜歡塗鴉的顏群,進入五專就讀後開始學習基本素描、水彩,在學習的道路上他決定插大,進入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這樣的契機讓他確定自己擅長的媒材,繼續進入師大美術系碩士班,朝著自己的藝術之路邁進。學習的歷程當中他接觸多樣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油畫對他來說是相對較能仔細刻畫、堆疊的媒材,能呈現出他想表現的細膩度與真實感。
生活中的靈感
對於一般人來說日常生活中的例行事物看似平淡無奇,相反的善於觀察的創作者顏群,卻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創作的起點。浴室是每個人都會使用的場域,掛架上的每條毛巾,或是個人用品都不會刻意標示屬於誰。他說:「家中每位成員都有使用毛巾的習慣,浴室當中每條毛巾都有自己的專屬位置。」當他觀察毛巾橫向的擺放著,排列起來似乎是一張全家福的合照,在沒有任何人的規定下,每條被使用過的毛巾,都會回到自己的專屬位置,排列上自然的有了默契。「毛巾」,是屬於私人的清潔用品,與身上的衣服等不同,它沒有向外的展示功能,在私有的範圍裡間接透露出使用者的人格線索。

關於創作
創作者顏群以毛巾為創作主軸,系列作品從2015開始發展至今,從一開始以幾近全黑的背景,凸顯畫面中主體的毛巾,營造出一種劇場式的效果,將毛巾的人性殘留特質誇張化,以擬人的方式創造出爬行、扭曲、拉扯等動態,畫面中的毛巾們藉由創作者賦予的狀態,透露出隱密的故事性讓觀者有更進一步的想像空間;近期來他開始將作品帶入更多色彩,背景以不同淡色系襯托出明亮的毛巾們,更將原先外顯的擬人敘事方式削減、甚至抽離,創作者希望把創作語彙中的人性、擬人特質導向於一種次要、可以被聯想的方式呈現。以寫實的方式描繪不同質料、花紋,畫面中同色系的毛巾組成不同的狀態,透過光影的變化讓畫面更加生動。
另一種觀看方式
畫面中所見的主角,開始以堆放、聚散……等排列形式進行敘事,透過「擬態」的手法將「山」的型態元素帶入作品;以地理形狀來觀看山,可以當作一個突出於地面的形狀個體。更深入探究山,除了地勢隆起的特徵外,山的構成包含眾多元素,有花草、樹木、岩石、土壤等組成,因此可以被視為眾多物質所組合聚集的聚合物。創作者顏群依照如此歸類的想法,把毛巾與其日常既定形象距離拉遠,讓我們所見的日常物件「超現實化」。透過物件的聚集、堆放、擬態等畫面樣貌,將毛巾與毛巾「分類」陳列,作品以概括敘述命名,如:都白白的、都藍藍的,每件作品分別探討了許多不同的觀點,包含分類系統、集體意識、個體差異、群體差異……等,看似平淡的畫面背後,隱含著創作者不斷思考與剖析的議題。
  生活中的經驗讓創作者不斷的延續思考不同議題,從身邊的微小事物的放大,分別梳理不同脈絡,將它呈現在觀者的面前,觀者可以透過畫面給予的提問,進而思考,這對創作者與觀者來說都是相當好的互動方式,讓繪畫作品不再只擁有欣賞的層面,更加深了思想的延續。(2018-04-22 11:55)

展覽日期:2018-05-05~2018-07-01
參展藝術家:李宜亞
開幕時間:2018/05/05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從過去照像寫實的繪畫方式,到今天以自己獨有的創作媒材與技法呈現,創作者李宜亞不斷的思考如何表現,才能達到自己內心所想訴說的事,他將透過本次的展覽讓家看到不一樣的創作。
家,是創作的起點
成長過程的點滴,對創作者李宜亞的作品有相當大的影響,從小在父親的傢俱工廠長大,每天看著父親親手繪製設計圖稿與製作傢俱,當時最常接出觸到的藝術資訊,則是父親訂購的傢俱、室內設計雜誌。他的父親除了工作之外,也相當喜愛攝影,在李宜亞國中時,他收到父親贈送的一台傻瓜相機,從那時開始著迷小小取景框所連結的世界。過去的相機沒有現在強大的功能性,早期的底片傻瓜相機,閃光燈都是強制性發射,因此在剛接觸的那對時間,對於攝影的美感都建立在正面與慘白的光才是現實的樣貌。高中開始受正規的美術教育,才理解攝影真正的原理與精髓,對他來說藝術創作的美感,是透過自身的家庭所建立的美學觀,在繪畫學習的道路上,影響最深莫過於手工製作,雖然他沒有走與父親相同的道路,但保有一顆享受「繪畫的過程」大於最後的結果的心,正是藝術相當重要的真諦。
繪畫的呈現方式
李宜亞談到,他自己是相當滿念舊的人,所以經常會將照片洗出來或輸出影像,他總是覺得一張實體的照片,比電腦中的影像來得踏實。創作上的靈感多來自於照片,照片可能是自己拍攝,也可能在網路或者家庭相簿無意間翻閱到,最能吸引他目光注意的照片,不是內容多麼的壯麗,反到是一些攝影上的小缺失,舉凡曝光過度、模糊、漏光,又或者一張被翻拍的照片,對他來說那樣的畫面更有味道呢!
過去他習慣以油畫表現,久而久之慣性影響創作上的熱誠,因此2014~2015年這段時間李宜亞畫了許多素描、蠟筆、色鉛筆的作品,從這些媒材找到對於繪畫上的想法,作品形式上延續以往「閃燈式繪畫」的風格前進,不同以往的是在媒材上以自製的油畫塊(以油彩顏料混融蜜蠟而成的)進行表現,過程中以手拿取油畫塊直覺式的手法,企圖讓素描的直覺性表現在畫面,一連串描繪、抹除、再描繪、再抹除的繪畫技術,企圖更接近影像,又時而依靠手繪生產繪畫的痕跡。作品中光的質地成為每件畫作的重點,更試著讓觀眾重新玩味繪畫技巧與照片之間的模糊地帶。
關於本次展覽
他描述著:「想像自己的視點化成一台相機,一個漂浮在空中的相機,在空間裡不斷地移動,在那裡感覺到騷動不安。我時而近拍、時而晀望,思考這些事物的含義,在閃光的瞬間我將這些事物攝取起來,獲得生命的鱗片,也同時粉碎一切真實的光。」
    作品取材自他們家後山的嘉穗公園,曝光後的景色切片,同時也召喚他自身的意志與心念,因此在作品中出現的樹根、公園椅、階梯,將由限定的人工光,重新描繪一幅新的風景畫。他將本展覽命名為「視點」,探討如何以繪畫的方式再現影像,並圍繞著繪畫與攝影的關係、黑暗與人工光的對白。較以往作品不同,透過光的混淆、景深的縮減,讓繪畫中的 「白」打開畫面,並藉由繪畫的再製、曝光的照片,建立閃燈當下的存在意義。

  對於創作者李宜亞來說,每一件作品都扮演著下一次事件的連結性,他所在意的是繪畫中的提問,而提問本身又回到創作過程中的技巧,技巧即代表自身思考的過程,這中間不可控制的因素或許才是作品當中真正的主題,歡迎大家來探討與了解創作者李宜亞帶給大家不同視點的述說方式。(2018-04-22 11:54)

趙雅卉陶器創作展
展覽日期:2018-03-03~2018-04-29
參展藝術家:趙雅卉
開幕時間:2018/03/03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展覽資訊:
趙雅卉-陶器創作展
展期:2018/03/03–04/29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

------------------------------------------------

裊裊 水墨概念茶器設計


活潑開朗的創作者趙雅卉,講述著個人創作時,眼中透著一股迷人又閃爍的氛圍,她將生活裡對事物的觀察與體驗,藉著陶藝作品娓娓道來。

時間淬煉後的結晶

從小創作者趙雅卉學習許多藝術相關課程,素描、水彩、速寫、書法、花樣滑冰、小提琴、踢踏舞等,大學四年,開始接觸陶藝創作、玻璃燒製、金工鑲崁、版畫製作、篆刻、平面設計,醉心於陶藝創作,是因為陶土對她來說有相當大可以發揮的空間,相較於平面繪畫,她覺得立體作品少了一點距離感,剛接觸陶藝製作時,面臨過許多不為人知的挫折,看著別人一出手就能完成基本步驟,自己表現卻不如預期。學長姐們傳授經驗告訴她,時間將會帶著妳成長,不要心急一步一步慢慢練習,現在她發現這句話的重要,不斷的練習與自己摸索改進,開始越做越順手,讓作品能呈現出最美的一面。透過雙手在揑製陶土的過程中就像是與自己交流,而當捏塑完成要將作品放入窯燒製,又是另一種不可預測的過程,作品在窯裡面受到溫度、天氣與擺放點等因素,都會造成作品有不同的改變,創作過程都會得到意外的驚喜。 許多陶藝創作者都有自己喜歡創作的類型,創作者趙雅卉特別喜歡茶器創作。選擇茶器源自於她喜歡把玩任何物件,茶壺承載著華人的文化脈絡也存在許多文人雅士的精神,不論在茶器的表現及使用上,可因不同的人、事、物,傳達出作品的身分;茶葉的多變更蘊含古人的智慧。製作茶壺除了造型外,最重要的是考慮每一只壺的出水與斷水,因此她的每一件作品都需要經過好多代的試用與修正,直到作品達到完美,通常做完一組作品也需要花上不少時間。

補捉動人的身影

創作的過程中,趙雅卉不斷蒐集茶壺的資料做為參考,本次的創作她以鳥類為主題,每種鳥類設計出一款器型。鳥類與茶壺結合的靈感,發生在某一天獨自在校園行走時,望見樹梢上嬉鬧著的兩隻台灣藍鵲,頓時她看了入迷,眼中出現了鳥與茶壺的疊影,發現這對鳥兒,彷彿茶藝表演者手中握著在砌茶的茶壺,自在悠遊在喝茶者與砌茶者之間。想著能在繁華的城市,看到如此景象心中激動不已,希望能將如此雀躍的感動,透過茶器傳達給更多的人,不僅賦與觀者的視覺享受,更能營造出有情境的氣氛。
現代與傳統的交融
完整的一組茶器,宛如一幅氣韻非凡的水墨畫,整體需流暢自然,所以在茶器的創作中須特別注意整體的色彩運用與留白。這次創作除了使用瓷土外,也使用黃陶製作茶壺,不過往往鮮豔的色彩會被黃陶的原始色影響,因此創作者趙雅卉改變方式,將瓷漿包覆住完成的黃陶茶壺,讓鮮豔的色彩可以顯現的更美麗。她所使用的上色方法,是中國傳統技法釉下彩,釉下彩為瓷器的一種主要裝飾工藝,20世紀40年代以前,景德鎮又稱釉下彩為「裡繪」。 要先用色料在成型的坯胎上直接描繪紋飾,再外罩無色透明釉或青釉,最後入窯經高溫一次燒成。
生活因分享更美好
創作者趙雅卉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的每件作品,貼心的她在製作茶壺的過程中,時常猜想著,未來每只壺的擁有者使用當下的心情,希望能讓他們用起來心情更好,因此誕生這些獨樹一格的茶壺。她將自己對生活的體驗、美的想法帶入作品,讓每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進入大家的生活,這種方式對她來說,是一種有互動有溫度的方式。茶壺或許只是個媒介,傳達出一種新生活體驗,讓生活質感更有深度,也讓人能在繁忙的生活裡得到片刻的休息。本次展覽除了精心設計的茶壺外,也會為每組作品設計茶盤,營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希望作品不僅兼具實用性,更可以帶給觀眾更多視覺上的饗宴,想了解更多創作者趙雅卉的作品,不妨到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走走,或許你將遇見生命中獨一無二的那只茶壺。(2018-02-22 16:36)

李洸駙水彩創作展
展覽日期:2018-03-03~2018-04-29
參展藝術家:李洸駙
開幕時間:2018/03/03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展覽資訊:
李洸駙-水彩創作展
展期:2018/03/03–04/29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
----------------------------------------
水彩渲染斑斕風景

透過畫筆記錄旅行中動人美好的每分每秒

與許多喜愛繪畫的孩子一樣,創作者李洸駙從小就喜歡繪畫,對美術抱持著相當大的興趣,因此在高中時選擇就讀復興商工,讓他整日徜徉在藝術的殿堂裡,一路也從大學的美術系順利畢業。就讀美術系時,他接觸許多不同媒材創作,讓他在藝術到路上有許多的選擇,然而因位高中時受到班導師林志金先生的影響,當時啟發的興趣¬¬—水彩,一直是他最喜歡的媒材,這樣強烈想以水彩創作的心,促使他大學畢業後重新跟簡忠威老師學習素描、水彩,幾年的時間從不間斷直到今天。

百變的創作媒材
臺灣的美術發展史上,水彩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抹滅的地位,是種難以駕馭的奇妙繪畫媒介,極具趣味性、挑戰性、不可預測性。水彩,是以水為媒介調和顏料作畫的表現方式,表現方式可以輕柔、厚重,端看創作者想以何種方式呈現。談到水彩範疇,可以推展到古代埃及人的畫卷,波斯人富有異國情調的細密畫,歐洲中世紀聖經手抄本的插圖。古代的傳統洛陽東郊顧人殘墓中布質畫幔的遺跡,更早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時代阿爾塔米拉和拉思考(Altamira & Lascauxl)的洞穴壁畫。雖然許多古代人類用顏料、樹脂調和水,作為記載他們的生活瑣事,傳述他們社會文明的工具,但是,隨著時光的荏苒,知識的累積,歷經18、19世紀歐洲水彩畫的興起;尤其是英國多位水彩畫家們努力所創立的豐碩成就,從此,水彩畫漸近完美,直至19世紀末,水彩畫已經發展出完整的獨自體系。

旅行中的美麗景致
熱愛旅遊的創作者李洸駙,談到旅遊他說他不喜歡蜻蜓點水的遊玩方式,他認為如果要旅遊必定要在那個地方待上一個月以上,唯有如此才能靜下心好好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曾在澳洲生活三個多月,也在日本京都生活一個多月,隨身攜帶相機的李洸駙,每個地點都記錄了數千張的照片,彷彿是要將當眼中看見的美好景像,滴水不露的待回台灣與每個人分享。回到台灣他仔細將這些照片整理層不疼檔案,成為他創作靈感的資料庫,每當需要開始創作時他便打開電腦,看著一張張的照片,人就像回到當時一樣,似乎聞到當地空氣味道。他也提到雖然是以曾經去過的景點作為創作靈感,但是在不同階段觀看同張照片,總會觀察到過去不曾發現的地方,創作出的作品也有了更新穎的視角。

關於創作
李洸駙的創作題材主要是以風景為主,畫面中著重於整體光、影與構圖的表現。累積大量的創作作品,本次展覽將聚焦於他過去一年的旅行記錄,對於創作者李洸駙來說,水彩迷人的地方在於,不論修改多少次都能處於完美的狀態,他時常完成作品後再重新審視,每次的審視與修改,都讓作品更趨於他內心中完美的境界。這次展覽的作品當中,他想與大家分享的一件作品,是名為〈同志社大學前〉的這件作品,該校座落於古色古香的京都府京都市,是日本國內著名的私立大學。站在校園內望向外面,街道上的人寥寥無幾,乾淨且安靜的街道上,微風徐徐親撫著臉頰,空氣中的分子讓此地的味道獨具一格,他說那是京都特有的味道。作品中光與影的變化,讓人猜想或許是下午的時間,學生們都還在上課,才能捕捉到這僅有一、兩人的街道景致吧。


集結一整年的創作作品,透過本次的展覽,創作者李洸駙希望能把他曾經去過的美麗景色呈現給觀眾,期望每個人在看見他作品時,能回味當時曾經去過的美好;對於沒去過的觀賞者,他更希望能藉由作品帶出讓人想前往旅遊的衝動。旅行給予創作者李洸駙的體驗,不僅讓生活更完美,更重要的是沉浸在當下的每一刻。(2018-02-22 16:35)

展覽訊息:
陳傑強 蔡譯緯 簡義棋【油畫創作聯展】
展期:2017/12/29-2018/04/29
時間:0900-1700(除夕休館)
服務電話:039-229000 #8501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員山館(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透過「人」與「物」之組合、「記憶」與「生活」之串連,使作品與觀者產生共鳴,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陳傑強《玩具》系列以生活經驗累積的符號作為開端,經由鄉愁的情緒,強烈反射於作品中,不僅是對童年的緬懷,亦是對故鄉來不及感受的點滴,以濃烈奔放的筆觸重新加以詮釋。蔡譯緯採取寫實的風格來創作,將生活中的體悟,藉由「穢土轉生」探索省思自我,並輔以道具及動漫角色等自創人物精細描繪,傳達予觀者。簡義棋創作靈感源於自身生活,由於喜愛種植花草及蒐集古物,因此將兩者巧妙的結合,以畫筆賦予溫度,營造出更多的趣味感。

→思鄉之感喚醒赤子之心←
  陳傑強出生於馬來西亞,18歲離鄉背井來台灣求學,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更獲得第一名畢業之殊榮。《玩具》系列是他對過去的整理,也是一種想改變而無法回去的撕裂情緒,透過不斷繪畫的抒發來消耗情緒的張力,帶領觀者重返童年餘留的記憶及經驗,拼湊難以回首的影像及物件,拾起大家心中的赤子之心。
陳傑強認為創作時孤獨是必要的,不論生活再繁忙,每天都會持續將生活的感觸記錄描繪下來,把自己置入創作的情境內,就如同一個香水師在生活裡將記憶收藏在氣味裡面,身為一位藝術家,當然不會揮霍分毫時間,更懂得善用時間將生活的自身感受融入創作中,然而,創作過程中,令傑強感到有趣的是在繪畫時,想起過去生活的某個畫面,透過手繪的速度及動作,那些餘留的人事物、走過的時間,漸漸在作品中若隱若現。
對於陳傑強而言,最大的瓶頸是對生活麻木,對生命失去熱情,儘管如此,透過生活斷斷續續的遇見、選擇、面對、承擔、再出發等心境的轉換,再加上基督教的宗教信仰洗滌心靈,對於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他懷抱著感恩的心,感激曾經幫助過他且不吝於鼓勵他的人,讓他可以無憂的創作。

→從仿真與失真中探索自我←
  蔡譯緯從小的嗜好即是繪畫,啟蒙恩師──陳哲老師,開放而非僵化的理念深深影響了他,使他在創作時保有更大空間得以發揮。高中時期,最常接觸的媒材是水彩與炭筆,擅於明暗亮度的表現手法,因此,對於西方繪畫系統的媒材較為熟悉。然而,由於油畫慢乾特性,藝術家能有寬裕的時間緩衝、堆疊描繪、構思,因此現階段蔡譯緯主要以油畫作為創作媒材,利於寫實風格的呈現及繪製。
此次展出作品以「穢土轉生術」為主軸,隱喻著人生困窘的狀態,試圖從中脫身,所以將那些流動的灰色物質加以提煉,希望可以從中獲取養分,再生出新的能量,滋養出爭艷芬芳的花朵。「穢土轉生術」源自於火影忍者漫畫裡的一招忍術名,可以召喚各種角色,施展其能力。個性內向的蔡譯緯,以自己的臉孔結合傳統「福、祿、壽」之面相,佐以鋼鐵人、蝙蝠俠、千眼等動漫人物,藉由不同的角色扮演,渴望召喚異能者附身,背後卻是隱含著對美好事物的投射以及自我解嘲,自我觀照同時也檢視自己的缺失,探索自我並尋找真實的自己。
蔡譯緯採照相寫實風格繪畫,仿真的技法,模仿卻又失真,看似合理,其實它真正想表達的是照相寫實的技術與人為移植的誤差之間,存在著他所不能及的無力感,儘管人生中存在著許多不完美,但仍然要以幽默的方式去看待生命,面對人生中各個關卡,這才「轉生」所要傳達給觀者的意涵。

→植物與古物迸出新生命←
  有人喜新厭舊,有人推陳出新,也有人視老舊的物件為寶。簡義棋是老物件的收藏家,那些原本被視為無用之物都成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藝術家只要覺得不錯的老物件,像是古老熨斗、銅壺、古典留聲機等,都會被納入收藏,觀賞時的靈機一動,都可能變成創作的元素之一。然而,因為蒐集古物的嗜好,亦加深了與家人之間的感情。
簡義棋在畫布的製作上從不假手他人,為了確保畫面完美的呈現,深入研究油畫基底材料學,自製畫框、挑選胚布、煮製畫用油,可想而知,他對於作品的堅持有一定的要求,也讓他實現了完美的願望。創作時,較特別的是他會先以電腦排版,確認繪畫的的位置、質感後,才轉而繪於畫布上,十分理性的創作方式,手繪的溫度帶入感性,理性與感性兼具,使作品穿透出細膩完整的觸感。
  簡義棋創作靈感全來自於喜歡蒐集古物與種植花草,善於將植物與古物結合,賦予老物件生命,再加上植物本身擁有的生命力,有機與無機的搭配,細膩的描繪植物的伸展之姿,亦賦予整幅作品旺盛的生命力,此外,突兀的色塊營造出三維與二維空間的錯覺,使作品充滿生動活潑的趣味感。藝術家簡義棋希冀能讓曾經擁有這些物件的觀者,觀賞作品的同時,能產生連結,並一同回味過去美好的時光。(2017-12-15 15:36)

展覽資訊:
張立欣-油畫創作展
展期:2018/01/06 –02/25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

畫筆下觸動人心的台灣之美
台灣是她的家、她的根,畫下的每一筆,是對這片土地的珍惜與感動。
說話慢條斯理,清細聲音伴著甜美笑容,交談中散發一股正面能量,她就是第九屆金車青年油畫獎人物組首獎得獎者¬——張立欣。
張立欣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藝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父親的影響張立欣也進入台灣師範大學就讀,對她來說父親就如同她的學長。畫畫是她的興趣,喜歡塗鴉、喜歡翻畫冊、喜歡看展覽,國中參加學生美展比賽,美術之於她,只是個興趣,生活中的裝飾。高中時期,她參觀了夏卡爾的展覽後,心裡受到很大的衝擊,這個衝擊將她撞進了美術大門,她從基礎工開始學起,大學四年的訓練,有素描、水彩與油畫等,最後她選擇在油畫這塊土地上耕耘。

旅遊遇見寶島迥異的面貌
台灣是根,提供她繪畫的養分。都市長大的張立欣,十分喜愛戶外與大自然,父親是個綠手指,後院裡種滿各種花卉、果樹,儼然是都市裡的一方綠洲。對於台灣的天然景觀,她一直認為並不遜於外國,甚至優於外國,她認為:當你漫步森林,或踅步於小徑旁邊的池塘時,不妨停下腳步,凝神細看,光線變動下變幻的景物,會有意想不到的美。
家人是張立欣最大的支柱,一家人感情很融洽,時常一同出外踏青,她更樂於跟家人分享生活中的一切。熱愛大自然的她,一有空閒便規劃台灣秘境之旅,旅途中,她以相機記錄,這種實拍方式累積了繪畫養分,使她的創作呈現了真實性。

大自然是創作元素
張立欣創作以寫實技巧為主,本次展覽分為人物系列與大自然系列兩個主軸。大自然系列是以3種元素構成——樹、石頭、花卉;台灣是一個四周環海的海島,土地雖小,美景卻無處不在,內部崇山峻嶺,蒼松翠柏,四周驚濤拍石。她發現台灣各地石頭都擁有不同的紋理,尤其是被侵蝕、風化後的海岸石頭,更受她的喜愛。
準備個展花費她一年的時間,每件作品都是來自大自然的觸動。石頭觀察與繪畫時,張立欣的心情會呈現特別平靜的狀態。畫特定局部的景物是她的風格,認為局部比大場景更深入人心。繪畫裡呈現大自然原有的面貌為基調,繪畫過程中,她會不斷反思,在作品中加入少許自己的主觀顏色。
一幅作品完成的過程中總有創作者的內心故事,張立欣有時情緒波動,讓內心與自然的景點產生共鳴,例如她藉由枯萎的茶花花瓣來詮釋人生的際遇,花瓣由白變成深咖啡不就是人的寫照,由此紀錄創作者的的記憶與感受,因此讓作品跟自身情緒產生更多的連結。

此次的展覽,張立欣分享了她最喜歡的祕境——八斗子漁港附近的潮間帶,那裡簡直是巨大石頭的故鄉。作品會取名為十月的原因,是由於每年十月前後石頭上便開始佈滿許多綠色海藻,大晴天的艷陽下,海藻更顯的翠綠,沿海的風浪大,海水面因波浪產生許多美麗的小氣泡,退潮時則可看出石頭的巨大雄偉,這片風景帶給她相當舒服與平靜的感受。那兒少了人潮,只有捕魚、拔海草的當地人,還有退潮後被困在岩石縫的小魚、螃蟹、寄居蟹等,呈現出台灣純樸風景的另一種面貌。(2017-12-10 15:36)

展覽資訊:
姜晴心-膠彩創作展
展期:2018/01/06 –02/25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

浪浪不流浪
牠們不髒、牠們很可愛。或許,因緣際會下你將會愛上牠。
寵物,是人類的好夥伴,在家中佔有一席之地的牠們,可愛又討喜的模樣,總是會讓主人招架不住。然而,是否曾經發現,每當電影或電視劇中出現的寵物,那段期間便有許多人開始飼養,流行過後則默默的出現了一些無家可歸的寵物。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的權益,民間團體與政府開始提倡動物結育與街貓結育計劃(TNR),並持續推廣以領養代替購買,減少台灣這片土地的流浪動物。

緣分使我們靠近
對於貓咪,姜晴心有相當多的心得,可堪稱是為貓咪達人,談到家裡的每個寶貝,便滔滔不絕細數牠們多變的性格與可愛的地方。身為家中唯一的孩子,她與家人同住,家中三代同堂的環境,讓家人與家人之間關係更緊密,卻少了可以轉移的出口。然而因緣際會下在大二時期開始養貓,牠可愛的樣貌讓家人紛紛將重心放在貓咪身上,也許是因為家中有養貓的原故,過了三個月門外則又出現了另一隻小貓,不願讓貓咪在外流浪,便被收編成為家中的一分子。兩隻貓咪,為家中帶來了相當好的氣氛,現在家中則有四隻貓咪。這四隻貓咪,每隻都擁有不同的故事,以不同的方式來到她們家中,在多年的相處、觀察下成了她畫筆下的主角。
千姿百態的幸福
姜晴心認為當為貓咪取下名字之後,與牠們之間有著無形的契約,牠們不再只是貓咪而是家人。家人,代表家裡的人;家,是保護的地方、生活的地方,對於貓咪,更是一輩子的所在,是讓牠們感到安全、放鬆的避風港。在她每件作品中,透過觀察家裡每隻貓咪的個性與狀態,以拍照的方式記錄下睡著或最放鬆的姿態。過去在新竹念書時,她試著把家中的貓咪帶到新竹陪伴,觀察到貓咪與她單獨相處時,顯得格外放鬆,睡覺的姿勢更是千奇百怪,對照在家裡膽小的模樣,好似變了性格。
媒材的選擇
眾多繪畫媒材當中,姜晴心選擇膠彩作為創作的媒材,醉心於膠彩的姜晴心,為了增進自己繪畫上的技巧,不辭辛勞前往東海大學參加暑期舉辦的膠彩創作營,這個契機讓她確立自己喜歡的媒材,以膠彩當中絹本方式來呈現。 膠彩是使用動物皮骨熬成的動物膠作為顏料溶劑,顏色來源是各種礦石精磨成粉或塵土的萃取,當顏料混入動物膠後,膠將每一粒礦石色分子忠實呈現,與油畫、水彩相較,膠彩畫是唯一所見顏色完全不失真的媒材。膠彩乾燥後,光線能透過礦石細微間隙反射,讓底層顏料襯托上層的顏料,顏料堆疊層次越多,色彩表現越豐富、立體。「絹」,可以讓作品以輕柔的方式凸顯視覺效果,也許是因為個性使然,讓她能有耐心的慢慢堆疊出每件作品。

本次展覽的作品中,<普羅>是她的第一位毛孩家人,雖然現在已經不在身邊,但是對她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畫中普羅徜徉在七彩的宇宙中,彷彿是主人對牠的祝福與感謝,因為普羅開啟了姜晴心的養貓之路,更讓她學習到許多不同的事物。<虎牙&普啾>則是一對感情相當要好的兄弟,幸運的成為一家人,兩個總是喜歡相互擁抱入睡,看著如此安祥放鬆的神情,讓觀看的人心中不免也暖和不少。

領養或是自己帶回來的流浪貓咪,對於姜晴心是相當珍貴的緣份,有些貓咪個性緊張,有些則相當親人,她總是在想這些貓咪如果都能擁有好的主人,那該有多好。雖然許多人喜歡有品種的貓咪,但是她希望透過本次展覽,讓更多人看到與了解牠們的可愛,並不會因為血統是否純正而消失。看著牠們毫無防備的睡姿,是生活中的一種幸福,這樣的幸福很平凡,卻意義非凡。(2017-12-10 15:35)

展覽日期:2017-11-04~2017-12-31
參展藝術家:第十屆金車青年油畫獎得獎作品展
開幕時間:106/11/04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第10屆金車青年油畫獎 得獎作品展
展期:2016/11/04 – 2017/12/31
頒獎典禮:2016/11/04 (六) 14:3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

透過不同視角來探尋台灣土地的風景與人物

金車青年油畫獎為鼓勵藝術家創作,提供給青年藝術家展現舞台,自2008年以來,舉辦金車青年油畫獎,本屆徵件主題為台灣風景畫,邀請各界喜愛油畫創作的青年朋友熱情投搞,以油畫作為媒材,繪出心中的台灣印象。本屆油畫獎的參賽者分別以全台各地景點以及生活之中的人物,表現出台灣風景與人文。每件作品皆獨具特色,獎項人數分別為風景組首獎1名、特優2名,人物組:特優2名,包含優選共14位得獎者。

第十屆金車青年油畫獎風景組首獎得主施金宏,以作品《這城市龍井》,描述台中大肚山上眺望的景色,寧靜的山上看著熱鬧的城市,每棟房子的風貌有所不同,代表了每個人對家的定義不同,彷彿看見了大家為了生活與夢想在城市某處各自奮鬥著。為了他自己的理想,令他更加充沛而努力;為了建立他自己的家庭,讓孩子們有舒適的歸屬而辛勞,像是看見自己人生的縮影,提醒自己並不孤單,還有許多人如同他一般在這城市找尋自己的意義,為了那目標不懈的前進。

風景組特優得獎者為:李汶芯《老梅綠石槽海岸》,她以各種方式留下那片海,為的只是從小到大的那段家人們與海的回憶,希望能將它保留在家人的心中。成定瑜《真愛重現》是位於阿里山姐妹潭內的「永結同心」,兩株老檜木的樹頭與根很巧妙的連成一個大心形,是許多情侶合影留念的地方。人物組特優得獎者為:蕭博文《街頭戲偶師》以街頭戲偶師透過不同的傀儡及配合各種曲風的舞蹈,舞動的是觀眾及最貼切的生活。吳宏德《海上淘金》述說著野生鰻苗順著黑潮洄游到東部溪流的季節,漁民們為了養家餬口,維持生計,用生命去搏浪。

優選14位得獎者,取景自台灣各地風情,從台灣最南端的墾丁、奇美博物館、烏來內洞森林遊樂區、宜蘭龜山島等,以及生活中的人物角色,不論是最至親的家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亦或是街上的長輩等,每件作品皆代表作者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熱愛以及對於周遭人文的關懷。眾多優美景緻有哪些您曾經去過?有哪些作品傳達出您心中的台灣文化?邀請大家前來參觀得獎作品展,一同尋找您心目中那片最動人的台灣風景。(2017-10-20 17:54)

簡義棋油畫創作展

展覽日期:2017-09-02~2017-10-29
參展藝術家:簡義棋
開幕時間:106/09/02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靦腆的笑容,帶點紳士般的風格,或許是個性使然,對於生活或作品都有一定的規範,多一點少一分都不行,只能呈現出他眼中那完美的100分。

老物件收藏家
許多人總說,喜歡畫靜物的藝術家多少都會有收藏的嗜好,創作者簡義棋也是如此。他喜歡收藏老物件,求學時期開始會去跳蚤市場挖寶,有時會以相當便宜的價錢得到一些相當不錯的老物件,他沒有特定的收藏項目,只要看對眼都會被納入收藏,從古老熨斗、手工銅壺、銅燈到古典留聲機等,這些被原主人是為無用之物,都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把這些物件整理好擺放著觀賞,當發現適合放進作品中時便拿出來使用。他獨特的嗜好也影響他的父親開始留意古物件,當看到不錯的物件會馬上通知他,詢問是否喜歡,這樣的方式也加深了他與家人之間的情感。

完美地創作方式
對於創作有他一定的堅持,不論是在繪畫、或是使用的用具上,他為了確保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品質,畫布製作都不假他人之手,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摸索,不斷從前人的成果與自我失敗中得到經驗。深入鑽研油畫基底材料學,著手自己製作畫布是為了能更加了解創作,確保材料優劣與控制畫面質感呈現,更符合他的創作表現。繪畫的過程中,為了自己製作的畫框,從最基本了解不同基底材特性開始,到挑選胚布、煮製畫用油等,不斷嘗試只為了有好品質。他雖然知道從基底材開始製作,似乎會花比其他創作者加倍創作的時間,為了讓作品更佳符合他的創作理想,他願意花這額外的心力來製作。對於顏料色彩他也有相當的堅持,雖然不是從製作顏料開始,不過他會將所需的色彩,調出多種色表,大面積的繪畫後,在不同光線下觀看呈現的色彩,達到完美後才將顏色填到畫布上。

理性中的那份感性
現實生活無法達到的完美,簡義棋透過繪畫實現了他對完美的願望,每當完成一件作品讓他心靈更充足,抽象空間與寫實物件穿插創造出多樣趣味,作品中雖然些許偏向設計的氛圍,但人為操作下的作品,比起機器印刷多了一些溫度在裡面,他相當喜歡這種感覺。習慣與一般人不同,對每件事一絲不苟的他,會先上電腦後製排版,達到他對畫面位置的確定後,才會轉移到畫布上,相當理性的創作手法,不採取機器輸出,以手繪完全轉移到畫面上,在理性中,創作過程手繪的部分則是那分感性。但他認為整體作品,更是希望觀者透過畫中的物件,將自身情感投入畫面中,不一定要跟創作者的想法一樣,反而讓作品更豐富。創作者簡義棋創作靈感、動機,全都來自於喜歡蒐集古物與種植花草,這些物件對他來說能讓他感受到一種獨有的、溫度,他把這些古物與自己的植物系列結合。人造,人賦予了物件生命力,植物,本身所存在的生命力,兩者的生命力呈現後,反而讓畫面的感性,大於他前面那些理性的手法。這些生命的過程與痕跡,從老師傅手中敲打出來到被使用後累積出來的歲月之痕,反而比現在大量生產的東西更有味道與生命力,這也是他畫中感性的部分。

再現生活樣貌
創作對於簡義棋來說,幾乎是不能與生活分開,他靈感都源自於自身生活,每一刻的觀察與體會,以畫筆一點一滴呈現出來。作品凝視系列中,利用平面式的元素,刻意在畫面中製造出三維與二維之間的錯覺,同時以有機體與無機體平面的呼應,加上細膩描繪出植物生動的姿態,使畫面之間的互動更活化與生動。另一方面,在觀賞作品的同時,畫布中突兀的色塊,是創作者想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趣味感,平面色塊是為了想抽離一般靜物的空間,不希望外來空間影響到畫中的靜物。

回想現今生活中,越是垂手可得的物件,越常被人們所忽視,創作者簡義棋將 這些老物件,作為自身創作的一部分,以植栽結合他愛物惜物的那份心,重新賦予老物有更多的生命力,更將它們充滿歲月身影藉由畫面,讓曾經擁有過這些物件的觀眾,與作品有更多的情感連結,跳脫出單純欣賞作品的框架,讓觀者延續過去記憶,譜出更多不為人知的內心故事。(2017-08-24 18:24)

黃靜萱木雕創作展

展覽日期:2017-09-02~2017-10-29
參展藝術家:黃靜萱
開幕時間:106/09/02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她,安靜,卻有一顆赤子之心。
創作者黃靜萱,作品人物就好像是她的分身,透過一刀一刀刻鑿木頭開啟了與作品的對話,每件作品中的人物豐富的表情傳遞著喜、怒、哀、樂。
青山滌心靈
童年,爸爸總會騎車帶著她到山體會大自然的美好,當時年紀還小,總覺得戶外一點都不有趣,處處綠意盎然卻讓雙眼不知在哪停留。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山對現在的她而言,不論是山腳或山腰,乃至山頂,心境因海拔高度的提升而放鬆自在,寬曠無盡的遠望,使她心緒暫時獲得解放。

物盡其用的獨特創作
多數創作者會選擇平面創作,她卻選擇了立體創作。她偶爾會在紙上畫草稿,但她更愛木頭給予的觸感。在木雕創作路上,黃靜萱會嘗試不同方式創作,木頭是基底,她嘗試使用木屑、樹皮這些被丟棄的等素材來呈現。此次展出的作品,有部分選擇以樹皮來創作,許多創作者幾乎都是把樹皮捨棄不用。黃靜萱在運用樹皮製作作品前,必定把它們仔細處理乾淨,因為樹皮裡多少會有蟲住在裡面,為了不讓作品受蟲的影響,清理樹皮這道手續是不可少的。因為比起沒有樹皮的木頭來說,樹皮表面的紋路肌理,能讓人貼近大自然的原貌,因此她決定讓「它」成為作品的一個特色之一。
創作之心不滅
六年學習木雕創作的日子,吉田敦老師對黃靜萱來說無非是最重要的貴人,
對於創作,老師總是給予相當大的空間讓學生去發展,一點都不干擾他們對創作的思想與表現方式,希望學生能去找尋自己的風格,教學上僅會在造型、技術給與相當多的建議及實際的示範,有時圖文並茂簡單易懂,實際示範完全盡心不含糊敷衍,久之也因此影響到黃靜萱對自己的創作,抱持同儕間互相合作,創作態度更負責與堅持的精神,即使再忙,環境空間再貧乏都要不怠慢鬆懈的堅持創作。
畢業後黃靜萱來到三義的工作室持續創作,除了本身的工作室創作之外,她也參加三義木雕薪傳營,不斷的增進自我,讓她的作品更趨成熟,也讓她克服許多技術上的疑問。

大自然是她的心靈導師
黃靜萱的作品裡,有許多大自然的元素,「山」往高處移動雖可以讓眼界、思想放的更遠,但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寒冷與無奈,回到平地雖視覺變得較狹隘難受,但卻又溫暖;在我所創作的山中,是象徵著如父親般堅實又能小小逃避,讓心能重新出發的存在。 「雲」如同在看漫畫時,腳色在腦中思考的話語會出現在雲框中,也如同在我的創作上,那些未脫口的思緒,禁錮在雲中,也環繞山拖制創作中人物的行動。 「樹皮」即是樹木的最外層,也同於比擬我心中的邊疆角落,將不被自身所接納的事物都推至於此。
木雕是一種減法雕塑,在有計劃地使用各類刀具削減下,心中所預想的成品模樣也漸漸清晰可見。這過程,當刀子一刀一刀落下,就像是把她自身的負面情緒帶離, 一件作品的完整,必然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漫長的創作也是她療癒自身的另一種方式,像是一場經過衝突、不適,最後達到和解的儀式。

巧手創造多樣人物
〈頓時居所〉系列中有一不斷出現的虛構角色,被她統稱為王子。王子是擬人化的生物,從正面看時,具有半飛鼠半禽類的特徵,從背面看,則具有恐龍般的背脊與尾巴;紮著長長的辮子,面容無畏中又隱含一絲的膽怯。〈頓時居所〉作品中敘述著,長期對自身感到厭惡排斥的我,樹皮中的小王子也如同是自身的化身,總感到有無形的壓力一直伴隨著他,令他感到疲憊,所以他只能不斷的移動,企圖找到一個不會令他感到不適的境地能夠久居,時至至今他要來然還在尋找著。〈雲裡霧裡哪裡〉系列思緒的釋放與整理的過程,跟隨著我心境改變,造型上也一直有有些微的變化。

藝術創作無形中引領了黃靜萱改變、相信、了解,開始創作後,她與人的連結變得更頻繁緊密,自我創作過程中,不斷的與自身對話,與現實暫時抽離,讓她意識到許多過去沒思考到的地方,這些衝擊或許帶給她多少的失落或悲傷,但是她知道,換個地方繼續探險,離開熟悉的環境,學習接觸新的經驗,才能有新的故事能與人分享,並填補這些失落。(2017-08-24 18:23)

2017第二屆金車小說創作課程 簡章

一、活動目的:金車文教基金會2017年舉辦第二屆小說創作課程,特別邀請到多位暢銷小說家、以及文學出版總編輯,透過此課程的舉辦,邀請對小說創作有興趣的朋友與老師面對面接觸,共同走入文學的世界,感受文學裡的社會變遷與人文關懷。藉由舉辦此類課程,引導對文學有興趣的社會大眾,對小說寫作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

二、活動簡介:
舉辦為期兩天的寫作課程。兩天共計六堂課程,講師將分享,帶領學員認識及了解小說寫作技巧。
三、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
四、活動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四樓教室(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4樓)
五、活動時間:2017/10/14(六) 09:40-17:20、10/15(日) 09:40-17:20
六、課程表:  


八、師資簡介
(1) 宇文正
現任聯合報副刊主編。著有小說集《貓的年代》、《台北下雪了》、《幽室裡的愛情》《在月光下飛翔》等。
(2) 尾 巴Misa
著有多本小說,《閣樓裡的仙杜瑞拉》、《說了愛之後》、《今天,還愛我嗎?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等,現為popo原創作家。
(3) 凌明玉
著有小說、親子散文、繪本、少年傳記故事,〈愛情烏托邦〉獲中央日報小小說獎佳作,〈複印〉獲中央日報小說首獎。
(4) 童偉格
為台灣「新鄉土」的代表作家。著有短篇小說集《王考》,長篇小說《無傷時代》,舞台劇本《小事》。
(5) 陳蕙慧
現任群星文化、青空文化出版顧問、IC之 音「經典也青春」節目主持人。曾任商周出版、麥田出版、獨步文化、青馬文化總經理兼總編輯,時報出版總編輯。
(6)郭強生
2010年推出小說作品《夜行之子》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2012年出版長篇小說《惑鄉之人》,榮獲第37屆金鼎獎。作品多次入選「年度散文選」與「年度小說選」,同時主編《九十九年年度小說》、《作家與海》台灣海洋書寫文集等。協助成立華文世界第一間「文學創作研究所」,培育台灣新銳作家。

九、活動對象:年齡及身分不限,凡喜愛小說的讀者、創作者、編輯、評論家…等等,皆歡迎報名參加。預計招收80名學員。

十、報名費用:800元,不接受單堂或單日報名。

報名須知:
報名截止日期:2017/09/30(六)
報名網址: http://www.kingcarart.org.tw/?opt=activity&cate=3&id=279(2017-08-02 15:46)

故事的力量:相信自己是天才
一篇動人心懸的故事可以永久流傳。你,或許會忘記偉人的事蹟,可是當故事觸動你的內心深處時,就能久存腦海,這就是故事的力量。


從編劇到小說家

二十幾年都在理工的環境打滾的許榮哲,因緣際會下進入台視編劇班,編劇班的老師認真的對他說:「你是編劇界的天才。」因為一位老師的鼓勵,將他從理工帶進了編劇的領域。他談到自己在某部分是受吳念真導演相當程度的影響,喜歡他的風趣談吐。關於戲劇,許榮哲認為編劇猶如中繼投手,而導演呢?則是先發投手,一齣戲拍攝主題的決定者,金主呢?則是掌握這部片開拍與否的終結者。不過小說則不是如此,你既是先發,也是扮演著中繼跟終結者的角色,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裡。有段時間也在純文學雜誌― ―聯合文學工作,他帶領許多學生進入小說的世界,讓大家能了解原來小說也可以如此有趣。


小說家的小說課

小說課這系列書籍的誕生,或許在他教授課程時,就已埋下伏筆。他寫小說,也在耕莘文學營隊開辦課程,因此國語日報採訪團隊就幫他開了一個講述如何寫小說的專欄,名稱是「一個人的文藝營」,一個紙上營隊。兩年後,將專欄集結成第一本書,這本書很受歡迎,到目前為止已經十七刷了,也帶動坊間寫作書籍的出版。許榮哲前兩部小說課的書籍,以小說與文學脈絡來分析,純粹在文本上解釋,透過自己喜歡的東西,聯想關於這樣東西的邏輯,盡量採取異於他人的觀點切入。最新一部的小說課──電影課,這本書較前幾本難書寫,前面幾本小說課, 100字以內就能介紹故事,在電影課則無法以如此簡短的字數描述。對許榮哲來說,作家與編劇的身分轉換並不困難,他知道如何抓住故事的核心,這是他的專長,因為他擁有強烈的故事與戲劇感,他使用戲劇的格式做小說文字的轉換,對他而言,這就像個一項技術,熟練後就能順利達成。


教與學都是很好的方式

在許榮哲的學習脈絡裡面,沒有一個完整的組織與規則,他只知道如何去執行,不會規則化、步驟化,但是站在一個教學者的立場來說,這是行不通的,於是他試著將學習規則化與步驟化,朋友總說他很會教,他卻認為自己只是懂得如何拆解原理罷了。許榮哲認為拆解的過程很有趣,當拆解完後可以讓學習者容易學習,自己在這過程也會不斷的成長,反而有額外的收穫。有一次到台積電演講,原先找了一位影評人去教如何說故事,但是那位影評人認為說故事沒有公式,只能自己去體會與感受,但許榮哲則持相反的論點,一開始他告訴學生,說故事是有公式,除了介紹公式外,也教大家如何使用公式。最後會告訴他們使用公式是三流的說故事者,因為凡公式必是三流,那為什麼要學?如果一小時內你能從完全不會到變成三流這就不能否定公式的價值,它是讓不入流的人變成三流的捷徑,從三流到二流到一流需要更多機運,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興趣的極大化

許榮哲的座右銘是「相信自己是天才比真的是天才更重要」,真的天才是無法幫助自己,相反的,相信自己是天才,相信久了會給自己動力與渲染力,相信自己是天才創造好的循環。其實興趣是天才的表徵,天才有時候難以界定,但是當對一件事情有強大的熱情與興趣,這可能就是天才的預兆。興趣引燃的天才,會無止盡的去吸取更多對自己有幫助的養份。許榮哲說自己有一部分的能力來自於自信,在理工受了二十幾年的訓練,看到有興趣的事物都會想拆解,即使別人拆解過,他也會以不同方式進行再次拆解,讓他有許多獨到見解。
他非常認同蘋果賈伯斯的話:「說故事的人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說故事的人決定故事的觀點,切入的角度,以及什麼是值得注意與看待的價值。」說故事的人擁有詮釋權,而這樣的詮釋權可以抵達到任何地方。

故事力量可以做任何事情,故事無所不在,你我身邊就存在著許多故事。


【金車文學講堂】
講師:許榮哲
講題: 故事的力量:相信自己是天才
日期:2017/8/12(六)14:00-16: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2017-06-28 17:57)

陳睿淵膠彩創作展

展覽日期:2017-07-01~2017-08-27
參展藝術家:陳睿淵
開幕時間:2017/07/01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日常風景的無限空想

陳睿淵自高中畢業後,便離開家鄉隻身來到台灣,這一待就是七年。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窺見在他眼中的台灣樣貌,以及他是如何以不同的視點,藉由繪畫詮釋風景。

像家又不是家的地方
他是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的華僑,家鄉的生活習慣,其實與台灣相去不遠。他在中學時期就讀華文中學,當時父母期望他往理科發展,而他卻很快就發現,自己對數學興趣缺缺。在高中畢業後,喜愛畫畫的他選擇就讀美術,也恰好與討厭的數學斷絕了往來。至於是如何來到台灣,一是華文中學跟台灣聯繫相當緊密,二來文化相近、經濟壓力相對較低。台灣有不少東南亞僑生,對他來說,這裡彷彿是馬來西亞延伸出來的舞台。進入藝術學院就讀,他與台灣學生一樣,都必須透過檢定考試。對於陳睿淵的決定,家人秉持開放支持的態度,讓他在這裡可以盡情揮發揮,於是一待就是七年多。

最熟悉的線條的交會

陳睿淵從小經常在爸爸的的建築事務所進出,在辦公室中,建築藍圖隨處可見。或許是自小耳濡目染,當他謄寫作品上的建築物線稿時,猶如是在製作藍圖。它,好像是種暗號,總是在他的意識中輕聲呼喚,因為它是生命中熟悉的記憶。這片土地的建物,與他成長地區有著不一樣的風貌,而選擇以景物為題材,起初只是覺得這個題材能承載相對較多的事物。就以他待最久的地方台中來說吧!每日眼睛所見的景致經常是灰濛濛、密密麻麻的,這樣的景致如影隨形地烙印在他在台中生活中。他對這景色並無好感,從不適應到日復一日的麻木。為了表現這種景象,他利用模糊的手法,就像在模擬一個人偶爾發呆的時候,眼睛自動將繁瑣的細節除去。模糊的手法正好可以將這些狀態呈現於畫面中,讓作品輸出他眼中所見的一切。

媒材展現不同的繪畫方式

膠彩,在許多文化中輾轉流傳,其中一支經由日本落腳台灣。膠彩顧名思義是以動物膠作為接著劑,再混合天然礦物等製成的色料,與水調和後,以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形式。它的可變性極高,亦能結合許多不同的素材,創作出多元的可能性。陳睿淵從未聽聞這項媒材,來台學習後才發現,原來除了油畫外,還有這樣迷人的創作方式。起初,難免會覺得膠彩的前置工序相當麻煩,也不認為有多麼特別。但在課堂中,看著助教熬煮膠液,那些晶瑩剔透的玻璃罐內緩緩冒起的水氣,很奇異地吸引了他的目光。誤打誤撞便開啟學習膠彩的路,而這一走也過了數年。

筆下的另一種風景

陳睿淵畫中的風景,不是風和日麗的景致,更多是對人造景物的著墨。他的風景題材跨越自然與人造,作品的根基則來自每日生活所經驗的實際景物,而城市建築的反覆堆疊最讓他感受深刻。對那些不斷重複的樓房樣式,他採取眼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來建構畫面。系列作品《蜃景》取意自海市蜃樓,如同海市蜃樓總是映射自真實景物一樣,他所繪畫的奇幻景色都是實際存在的景物。在將現實轉換建構成虛幻的景的過程中,他藉著對景物的凝望,模擬看得出神時,在眼中產生的模糊視線,以此來重構虛幻的景色。這可以說是他內心的另一種反動,是他與現實之間存在著的呼應,也呈現了異於他人的觀看結果。作品中所見的景物,多是生活中反覆經歷過,才開始記錄的契機。有趣的是,由礦物、泥土、及水干顏料的微小粒子構成的作品,似乎就像籠罩在灰塵中的都市景象一樣,讓人看不真切。

對陳睿淵來說,半記述性的創作模式,擁有許多層面的意義。這次他展出的作品,以在台灣的日子中,所經歷的不同景致為題材。除了過去在台中念書的高樓大廈、南下北上所見,都是他創作的取材對象,透過把實與幻不斷的融匯,使作品擁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陳睿淵:在模糊不清的景色中看見另一種內在心中的美。

展覽資訊:
陳睿淵-膠彩創作展
展期:2017/07/01 –08/27
開幕:2017/07/01 (六) 14:3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2017-06-23 17:47)

余昇叡油畫創作展

展覽日期:2017-07-01~2017-08-27
參展藝術家:余昇叡
開幕時間:2017/07/01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棋語發光的內在心境

余昇叡是位新手爸爸,更是位認真的創作者。
對於余昇叡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華麗又細緻,在細緻中又可以讀到故事,創作者似乎是意圖藉由圖象述說著什麼訊息。

從小立志當畫家
出生於基隆的余昇叡,在家排行老么,上面有四位姐姐,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因此,母親對他懷抱著很大的期望。他回想起小時候,最喜歡畫龍,從國小開始,對於每件美術作業都是以認真的態度完成,心裡懷抱著有朝一日能成為藝術家的夢想。他除了去畫室學基本功力外,正好鄰居有人考上美術班,提供他許多美術考試的資訊,裨益良多。為了達成讀美術班的心願,他自己偷偷報名測驗,那時,獨自一人搭公車去考試,其實媽媽都看得一清二處,卻也假裝不知情。他當時想法很單純,就是進入美術班就可以遠離學科壓力,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在美術班的術科課程裡,他可以享受展現實力的快樂,而學科課程卻是讓他備嚐艱辛。

屬於自己的繪畫符號
漁船上的集魚燈,是最屬於他的符號。他將現實帶入作品中,符號的轉變過程與故事演變成畫中的日記,將生活中的正面能量與負面能量以畫作呈現出來,讓作品充滿意義。余昇叡謙虛的說著,自己非常幸運有人願意欣賞他的作品,讓他能持續耕耘下去,不需要擔心自身經濟狀況。作品《淬火》,畫面是日本武士刀鍛敲後放入水中的動作,對他來說,日本武士刀鍛敲後放入水中時間點,好像有許多不同的事件一直打擊著他一般,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功。然而,淬火不一定可以將鐵淬煉成劍,就像他當時的狀態一樣,無法確定會持續撐住或倒下。
坐在畫布面前慢慢的刻畫出畫面中的細節,這樣的狀態其實對余昇叡來說,是一件相當療癒的方式,他淡淡的描述自己是一位比較壓抑的創作人,冷靜的描繪精細的物件能讓他內心更為平靜。

作品投射自己生活的感受
當得知父親得到肺癌的消息時,對得獎無數的他來說,內心並沒有得獎的喜悅,只有哀傷。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與姐姐們的年齡差距又甚大,許多事情都必須由他一肩扛起,當時他的事業剛在起步,除了要照顧小孩外,還要處理許多生活瑣事,余昇叡透過畫布將生活的事情隱喻在畫面中,作品中的《懷錶》,記錄當下凝結的時間狀態,作品中白皇后象徵自己的另一半,在後面默默支持著蠟燭多頭燒的他,除了這些物件外,畫面中發光的燈泡與沒發光的燈泡,也象徵著希望的出現。
余昇叡對自己作品有不同的敘述,作品寫實、華麗、彩度低,畫面中的景致都是他精心陳設,透過畫面將內心赤裸的呈現。期望未來有人對自己作品有興趣時,可以藉由這些線索了解作品,解開創作者在畫面當中埋伏的背後寓意。讓人了解原來他的故事,不只擁有華麗的外表,而能真正了解他繪畫的生命故事,就算靜物是很冰冷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其溫度存在。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畫靜物的人都有蒐藏的癖好,余昇叡也是如此,他擁有靜物櫃,出去旅遊,看見屬於自己符號的物件,總會不惜成本蒐藏入資料庫。大學時期,第一次學到油畫,對他來說,油畫存在著歷史厚度,作品保存也能保存比較久,他選擇挑戰這個媒材,當繪畫越有經驗後,更喜歡這個媒材。大學老師帶他學習基礎,為了精益求精他開始自學、問學長姐、看油畫材料學,慢慢嘗試,釘木框、繃畫布樣樣不假他人之手,當下常滿身汗又被蚊子咬,當完成繁複的前置作業看到相當滿意的成果時,讓他了解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的道理。

余昇叡-華麗的世界是他內心深處的不同故事。
----------------------------------------------------
展覽資訊:
余昇叡-油畫創作展
展期:2017/07/01 –08/27
開幕:2017/07/01 (六) 14:3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2017-06-23 17:45)

【旅途中的美好時刻】繪畫聯展
展期:2017/06/30-08/29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員山館(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會議中心)

旅行的回憶、生活中的平凡事物接連著豐富感情,徜若能再將其轉化為畫面,透過溫暖的筆觸傳遞給每一位觀者,將便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邀您一同欣賞旅途中的美好時刻。

✓逆光的人生寫照-游文志
在旅程中每到一個地方就會邊走邊看,並依照不同的景來選擇油畫或水彩創作,在作品中注重的是色彩與筆觸而非細節,特別的是作品時常出現逆光的題材,彷彿像是在逆境中不斷前進,而對逆光相當著迷的游文志,也會刻意拍出逆光的照片研究光線的資料,希望呈現出來更好的效果,透過逆光的色彩變化著墨這些東西。


✓回憶舊時代的單純美好-許蒂文
曾幾何時我們因為網路的發達而忘卻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放學後走過婆婆媽媽買菜的吵雜菜市場,走著回到依著媽祖廟而聚集的社區,老婆婆正在點香祈求著今年的秋收,與坐在樹下乘涼聊天的叔叔伯伯們打過招呼,回家放下書包和幾個鄰居小孩到附近探險…。那時候的快樂很簡單,伴隨著一點點悠閒和濃濃的人情味,許蒂文希望藉著創作帶領大家回味那個單純的年代。(2017-05-06 13:37)

從小到大繪畫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存於卜馨賢的生活當中,但因教育體制的規範,不知不覺畫圖似乎已成為一種形式,一年又一年,基本功早已被訓練得紮實,但對於繪畫的熱情卻逐漸磨盡,除了傳統的繪畫外,在創作表現方面似乎開始停滯不前。這種疲憊與無力感使她在短短一個月內決定暫停台灣的學業,嘗試尋找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而這一時的衝動便帶領了馨賢踏上十年的異國旅程。
繪畫,原來不是這樣
她回憶著當初會選擇義大利,正因當地保有許多美學與文化的素質,加上選擇學習服裝的學校位於現代與古典兼容的米蘭市,更大大的刺激了觀看的視野。三年過後因學歷認可問題的緣故,經過深思熟慮後馨賢決定重新回到繪畫領域進修。在藝術學院中,她發現了與過往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在這裡教授不會因為你的技巧高超而讓你通過課程,而是看中你的創造力與思考。記得當時入學講座中,教授就告訴所有的學生:到這裡不要想來學習基本功力,我們要的是想法、創造新事物的勇氣與能力。
拋開過往從零開始
四年的藝術學院生活中,前兩年是不斷的自我探索,一方面重新找回作畫的手感,一方面也開始思考自己創作的方向。她提起當年帶來震撼的第一堂繪畫課,教授提供所有學生一張約一面牆大小的紙,並且給了一個主題"綠洲",在沒有額外提示的狀況下就請他們開始作畫。卜馨賢一直思考,這是真的要我們畫"綠洲"嗎?轉頭看見其他同學們開始在紙上塗抹,好像也沒有真的在描繪所謂的"綠洲"。課程尾聲時教授便解釋了綠洲並非只能是字面上的意思,它可以是人生中的"綠洲",是希望、期待,抑或僅是幻影的呈現。這種另類的思考轉化,不僅需要突破語言上的隔閡才能嘗試理解,更要將過去的思考模式放下,才能產生出不同面向的想法。
當時米蘭的生活不如台灣便利,網路資訊與交通相對不發達。很長一段時間住宿的地方與學校都沒有網路,與台灣家人和朋友都需要以信件聯繫,所有的資訊都必須自己去摸索,生活上大小事也都一手包辦,少有人可以尋求幫助。這些經歷都使卜馨賢變得更加獨立自主,也開始懂得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東西方碰撞的火花
身為一個東方學生,卜馨賢的作品中總會加入些許中國元素。在東方文化下成長的她,將這股流於血液中的傳統帶入作品,又以西方的媒材去表現,兩種風格合併之後產生出別有趣味的新鮮感,畫面所傳達出的語彙也更為豐富。在義大利,不論是一開始的服裝學院或是後進入的藝術學院,他們都相當鼓勵學生自己去蒐集資訊與文獻,他們認為在爬梳歷史脈絡或分析產業狀況中,都能更激盪學生的自主思考,這部分對她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更是義大利在這些年中所帶給她的精華。
心,是繪畫的源頭
在藝術學院的學習中,卜馨賢的畫風開始有了新的樣貌,就是嘗試著將內心的想法藉由意象的方式傳達,畫面使用了許多肌理作為層次的展現,但卻發現光有肌理雖能豐富畫面但也常呈現呆版而沒有更深入的內容。經過反覆的摸索,漸漸有了明確的方向:她的每件作品細看下,都會發現畫中藏了一些可辨別的場景--湖面上的引導燈、一張椅子,或是一小片森林,各種元素不只是獨立的存在,而是在同一片空間中彼此形成連結。更使用長卷畫作的啟發,體現出具有時間性的特徵,讓觀賞者所依序見到的,並非單一時刻的整體風光,而是隨著視線流動體會不同時間的景象,使情緒得以像煙霧流動、瀰漫其中。她提到Edward Hopper 曾說過:「創作者就是作品本身,而作品不是平白無故誕生的。」而她正在用作品說故事,每一片視野,每一件元素都是代表著不同階段與經驗的歷程。卜馨賢所畫的風景不是純粹的風景,他們是記憶的編織,是內心感受的呈現與宣洩。

千變萬化的大自然景象吸引了她的目光,以不同心情看待風景時,似乎讓卜馨賢有更多不同的感觸,透過時間的累積,景色不斷的變化,沒有人工刻意的雕飾,就如同她的創作生活有不同的歷程,慢慢累積後塑造成形。每當創作遇到瓶頸,她都會遠離一切都市的喧囂,獨自走入大自然,藉由自然滌淨心靈,而後就能在藝術的國度裡安然的繼續向前行。
卜馨賢:透過大自然給的感觸創造內心最深層的世界。(2017-04-21 12:44)

「馬」與「拉鍊」是陳佑朋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帶領我們進入他的生活,「它」敘述著他的故事。

從小就喜歡拿筆塗鴉的陳佑朋,母親總誇他手靈巧、立體感佳,從此建立他對藝術的興趣。高中三年,他確定了一件事,就是畫畫已進入他的生命,他真的喜歡,畫著畫著,畫出興趣,每日一點一滴的累積作品,繪畫的功力也日臻純熟。繪畫,紓解生活的壓力,使其將作品更完美的呈現於展覽上。

「馬」與「鍊」
學生時期為了參加美展,主題總是讓他想破頭,想了許久突然靈光一閃,不如將馬帶進作品中。「馬」是小時候與父母的回憶,雖然當時騎的只是匹迷你馬,卻是美麗的記憶。當時媽媽告訴他的星座是半人半馬的射手座,就詢問他要不要試試騎馬,當時很害怕,但是媽媽安撫他說騎上去就會變人馬座唷,讓當時的他覺得似乎有點道理,也就被說服了。騎馬時,覺得馬很可愛,心情卻是忐忑不安;站在一旁觀看馬時,覺得牠們既大又美。
除了馬,在他的繪畫中也出現「拉鍊」,「拉鍊」對他對生活最後最深刻的體認。他發現自己對聲音相當敏感,每天早上一醒來,舉凡衣服、外套、包包……等都有拉鍊,拉了拉鍊都發出刷-刷-刷-的聲音,這個聲音一直出現他身邊,於是就把「它」成為創作題材的一部分。拉鍊是他的出發點,述說每段生活的不同故事,拉鍊對他來說也能代表著開始的意思,只要一聽到就會聯想到該開始了、該出發了。
生活與創作缺一不可
分段式睡眠是他現在的生活型態,每天補滿八小時,剩下的大部份時間就分給畫畫、上班與自己喜愛的事。大量的創作讓他每個月固定都會到美術社去報到,在繪畫的過程中他會以攝影的方式記錄這個過程,喜歡接觸多樣性的媒材,覺得每樣都有不同的趣味,電腦就是他的老師,不知道如何使用電腦繪圖軟體就去youtube找教學影片,一步一步自己摸索,遇到比較複雜的媒材會請教專業老師。除了靜態的活動,他對於動態的活動也很熱愛,國、高中曾是田徑隊的陳佑朋,養成喜愛慢跑的習慣,跑步不僅可以讓他心情放鬆,也讓自己有體力長時間的繪畫,偶爾會與朋友組個小樂團彈彈bass,沒有極限的嚐試了許多事物,讓他的生活相當充實。
創作方式井然有序,
他藉由畫面來寫日記,在〈第一個出口〉這件作品,訴說著他當兵時候的茫然。陳佑朋身邊總戴著一本專屬的本子隨手記下想法,因有豐富的草稿,因而累積許多資料,他會將這些資料分門別類。除此之外,他也有蒐集資料的習慣,從國中開始,每當看見報章雜誌中的漂亮圖片,便將它們剪下蒐集,有一次還剪了爸媽的書,讓爸媽相當生氣。陳佑朋提到自己雖然喜歡水彩透透的感覺,最終選擇油畫創作的原因是油畫可以畫30-50號,這是他最滿意的大小,水彩大張不好控制,大張的顏色有水漬總會讓她渾身不對勁,他喜歡很平的繪畫方式,畫油畫時,可以用油畫筆將畫面慢慢縫合均勻,不留下任何筆觸。他喜歡利用霧面凡尼斯來處理作品畫面,但是為了達到心目中的完美,他特地買了一台空壓機將凡尼斯用噴的方式讓作品到達完美。每一件作品需要花他兩個月的時間,他喜歡繪畫的手感,故常駐足在自己的作品面前,如果看起來不滿意就會持續修改作品。
最完美的呈現
這次展覽中的作品,每幅都花費許多時間完成,唯有如此,才會展現令他最滿意的作品來。他的工作室就是他的房間,麻雀雖小但是五臟俱全,井然有序的擺滿作品、用具,以及所有蒐集的資料。陳佑朋除了床以外的空間都拿來利用,有時作品累積太多他就自嘲說自己的房間根本是「家圖四壁」啊!不過他認為放在房間的好處是,在休息時可以欣賞畫,在欣賞自己作品同時,也會思考下一步要從哪裡著手,看到有不滿意的地方就可以馬上修改,也是挺方便的方式呢!
陳佑朋:將生活中的體驗,把他以畫面的形式呈現出來。(2017-04-21 12:43)

[h1]2018 金車美展徵件[/h1]

活動宗旨:開放2018金車美展徵件之展覽申請,期透過徵展發掘臺灣青年藝術新勢力,並進行展前專業訓練課程,賦予展出者於展覽策劃執行當中必備知識能與概念;金車美展屬非商業性質藝術創作型展出空間,旨推廣青年創作,繼而有更多發展空間與機會。

申請條件:年滿20歲至40歲之藝術創作者

媒材項目:

A.平面類 ( 油畫、水彩、水墨、膠彩、壓克力、版畫…及其它平面類創作 )

B. 立體類 ( 木雕、金工、石雕、紙雕、陶藝、裝置、織品…及其它立體類創作 )

C. 其他藝術相關創作

申請年限:2018年度展覽(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

展出方式:以個展方式為限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由主辦單位分配展出空間)

申請時程:A. 繳交書面審核資料
時間:2017年7月1日 – 7月31日
1. 資料:a.申請表 b. 展覽規定事項表 c. 作品圖檔(或作品集)
( 作品圖檔至少8張以上,至少輸出6 x 4以上或為A4尺寸,並將以上資料燒成電子檔光碟)
2. 填妥上述資料於時間內寄至金車文藝中心
B. 官網第一階段通過名單公佈
時間:2017年8月10日
C. 展前訓練課程
時間:2017年 8月19日 南京館13:30-18:00,8月20日承德館13:30-18:00
※安排業界相關講師進行授課
※申請者需完成兩天課程訓練,無法完成者視同放棄展出機會
D. 繳交制式展覽企劃案乙份(展前訓練課程結束後寄發)
時間:2017年8月27日 前繳交,郵寄、親送皆可
E.
審面談
時間:2017年9月1日 – 9月20日 進行個別安排
※請申請者攜相關資料與原作至少一件至金車文藝中心進行面談
F. 2017年展覽名單公佈
時間:2017年9月30日

申請地址: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洽詢專線:(02)2562-8629

2018金車美展 申請表
姓名Name

職業Occupation

填表日期Date
年 月 日
連絡住址
Address for correspondence

聯絡電話:
手機電話:
永久住址
Nationality

E-Mail:
出生 /
西元年月日
Date of Birth

性別
Sex

身分證字號
ID Card Number

作者近照浮貼處
Photo (Attach a recent photo of the applicant with his/her name printed on the back.)
最高學歷 Highest Degree


參 展 或 得 獎 經 歷 Previous Exhibitions or Awards (list 3)

西元年份
(Year)











展出資料Data of submission work
創作簡述Description:
展出主題Title:

創作媒材Material:

作品價格price:

理想檔期順位
(1檔2個月,單月初開展,雙月底結束)
A. 月 日至 月 日


B. 月 日至 月 日

展出作品清單及說明:
申請人簽章(未簽不予受理):

此致 財團法人金車文教基金會 金車文藝中心

展覽規定事項表
宗旨與目標
1. 金車美展以藝術推廣
2. 美學教育為宗旨,展出內容以賞心悅目、不傷害社會善良風俗為最高原則。
2. 展出者資格條件為個人藝術工作者。
3. 展出者需經由本會審核,並通過相關展前訓練與制式企劃案審核無誤後,方可通過申請,進行展覽。
4. 展期以兩個月為期,含撤佈展時間,確切展覽時程由本會擬訂,展場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11:00至晚間18:00 (國定例假日休館)。
5. 展覽品出售價提撥20%作為金車文教基金會公益活動捐贈,本會開理捐贈證明予展出者。
6. 畫作運送費用及保險由展出者自行負責。
7. 展出作品內容與本會宗旨不得有違,若有相關情事,本會保有撤銷展覽之權力。
8. 於本中心展出之參展者,可優先參加本基金會各項形式之公益回饋活動。
9. 主辦單位為金車文教基金會,策展單位為各展出空間。
10.展出者享有優先參與本會藝文相關活動之權益。

展覽執行規定
1. 展覽場地由本會視展出作品、時間進行分配。
2. 本會保有調整展期與空間之權利。
3. 佈展請務必於展前(開幕)二天內完成佈展,撤展於展期結束後二天內完成, 展出者須負責恢復展場原貌(含牆面及空間清潔)。
4. 展覽相關作品、器材之包裝、運送、保險由展出者自行負責,本中心僅提供輔助。
5. 佈展以美觀安全為原則,如因展品佈置不當導致展場毀損、民眾受傷之情事,展出者需負賠償責任。
6. 展出者於展期之週末,除不可抗之因素外,皆需到場進行導覽事宜。
7. 展出者需依照相關規定時程,提供展出相關資料。
8. 展覽名稱由本會與展出者進行討論,本會擁有最後裁示權。
9. 佈展如需借用本中心器材者,應妥善使用,並於撤展時點交歸還,如有損毀遺失,展出者需負賠償責
任。本會除提供現有之資源外,其餘設備由展出者自行負責準備。
10.自展覽審核通過起始,展覽者每月需回報作品創作進度(已提出完整展覽內容者除外),若創作進度無
法通過審核,本會保有撤消展覽之權力。
11.展覽現場為維護環境整潔,一律懇辭花籃,如仍有花籃送至現場,請藝術家自行處理,本中心恕不負責。

展覽宣傳與設計事項
1. 展出相關文宣設計(DM、雜誌廣告、海報、花絮板、說明板、網路媒體 宣傳等),一律由本中心進行製作,展出者(單位)負責提供相關資料, 本中心提供既定之宣傳經費與通路。
2. 作品名卡等雜項文宣由本中心案既定格式製作,參展者負責提供資料。
3. 展覽開幕記者會或其他活動,需經本中心研議辦理細節與流程。
4. 開幕茶點本會提供既定之數量,若不足由展出者自行與伯朗咖啡館訂購,開幕與展覽期間禁止攜帶非
金車企業所出產之外食。
5. 展出者需視情況開放工作室或創作空間,配合本會進行專訪與攝影。
6. 展出者需於開展前一周提供開幕致詞名單。

其他注意事項
1. 展覽期間申請人需遵守會場各項規則事項。
2. 展出內容如違背本中心設立宗旨、使用管理要點、蓄意攻訐他人及有 違善良風俗者,本中心有權暫停全部或部分展出。
3. 展覽之畫作圖像,須同意提供本會進行展覽相關宣傳使用權。
4. 本中心保有調整檔期與展出內容事項之權,如有未盡事項得隨時修訂。
5. 展出者若有違以上事項,本中心有權撤銷其展出。

本人無條件同意以上條約及規範,如有違,願依規定處理。

展覽者簽章:

展覽者身分證: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簽署日期:

--------------------------------------------------------------------------------------------------------(2017-03-26 12:42)

金車青年油畫獎為鼓勵藝術家創作,提供給青年藝術家展現舞台,自2008年以來,舉辦金車青年油畫獎,本屆徵件主題為台灣真實的風景與人物,邀請各界喜愛油畫創作的青年朋友熱情投搞,以油畫作為媒材,繪出心中的台灣印象,藉由風景組及人物組兩個組別,期盼以不同角度看見台灣之美。

2017金車青年油畫獎 簡章
一、目 的:為推廣新銳藝術創作,鼓勵青年藝術家創作動力,增進民眾對美學的接觸與認 識,特舉辦本項比賽。
二、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
三、執行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四、徵件主題:台灣真實的風景與人物
五、徵選作品:平面油畫一件,60-80號之間
六、參賽資格:不限國籍,20-40歲之創作者
七、徵選件數:不同組別每位參賽者限投一件
八、收件日期:2017年8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以郵戳為憑)。
九、投稿方式:參賽作品均須附上作者個人資料、作品名稱、創作概念等…(請參酌附件表1並自行列印填寫)。
繳交參賽資料,一律以郵寄投稿。
※繳件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十、投稿內容:a.參賽作品一件,60-80號
(10X8吋之照片各一張及電子檔)
b.報名表(紙本及電子檔各一份)
※資料未填妥或無法辨識者不受理
十一、比賽結果:預計於9月底公佈,頒獎時程另行通知。
十二、得獎作品:得獎作品將參與「2017金車青年油畫獎得獎作品展」,並印製成專刊。
十三、獎 項:風景組,首獎1名,總金額10萬元整及獎座乙座
人物組,首獎1名,總金額10萬元整及獎座乙座
特優每組各2名,獎金3萬元整及獎座乙座
優選每組各10名,獎金1萬元整及獎狀乙紙(2017-03-26 12:41)

身邊的小東西都擁有記憶,隨著歲月它們慢慢變成小妖怪。

堅持開啟藝術世界的大門
呂浴珊走上藝術這條路不像其他的藝術工作者般,從小就接受正規的藝術教育。在升大學的那一年,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就是進入藝術這個多采的世界。但是,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時,得到的是反對的聲音──希望她打消念頭,選擇比較有前途的科系就讀。內心卻一直有個聲音跑出來告訴她,堅持畫畫初衷。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拜託高中美術老師讓她在午休時間練習畫畫,到了報考期間,她也是偷偷的跑去報名術科考試,雖然父母不願意,還是陪著她去應試,而她也得到了進入藝術大學的這張入場券。到了選填寫志願表時,又是另一個拉鋸戰,父母仍然希望她放棄藝術相關科系,直到繳交的最後三天,終於答應讓她填美術系。當年通訊沒現今發達,她身邊也沒有相關的人可以詢問,就直覺地填了離家最近的學校 ──新竹教育大學。父母看到榜單之後也只能接受,至少未來還能當個老師,不至於找不到工作。若不是當初的堅持,呂浴珊又何嘗能徜徉藝術國度呢?
找到一生創作的熱情
大學期間,呂浴珊對於平面繪畫很不熟悉,應該說完全不會,成績不好是必然之事。直到二年級有了分組課程,有木工、玻璃……等不同創作媒材,她好開心自己可以學習到這些課程,但相較於平面繪畫,立體類媒材的使用卻多了一份危險。學習的過程中也受了很多傷,曾把指甲磨到不見,還割斷手指神經導致一年無法動彈。就算如此,受傷也無法讓阻止她對藝術的熱愛,大家的起跑點也變得更近,讓她獲的更多的成就感,更一頭栽入金工的世界。參加新一代這個藝術設計的盛會裡,她看見其他學校不同驚艷的作品,讓她發現原來一山還有一山高。準備考取研究所的一年期間,她在新竹教育大學當了一年的研究助理,在這年當中,她必須幫忙準備材料,重新學習老師教過的課程,因此讓她補足了原本不熟悉的部分,基礎工也更扎實。
互相交流激盪創作的火花
研究所時期學風自由,老師不再著眼於技巧,相對的,學校給予相當多的資源,舉辦國外藝術家工作營,在短短的5至7天的時間,呂浴珊跟著藝術家一起創作,她提到當下壓力很大,但結束後回頭看,發現自己竟能如期完成,也從中得到更多的新知識與成就感。校園裡同儕們都來自不同學校,在同好的團體中,大家擁有自己的小撇步,都會互相分享,誰說一定要照本宣科呢。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她發現一件事,就是與一畢業即開始上班,或去當老師的同學最大的差異是,她一直持續走在創作這條路上。儘管當學生無法有足夠的金錢,但是她珍惜人生當中還能有這一段不需為生活煩惱的日子,可以埋頭不斷創作的機會。呂浴珊到日本交換的那段期間,總共有5位交換生,除了她是亞洲學生外,其他都是歐美的學生,在那裡她也看了許多不同的展覽,各國的創作方式都很不一樣,對歐美的學生來說,認為任何東西都能被當成飾品,他們認為日本飲料罐很美,切下來掛在身上也能成為身體配件的一部分,跳脫了大家對飾品本身的刻板印象。
時代在進步,創作的方法走向更多元,不再侷限於書本上以及以前老師所教授的方式,與同學的互相交流下,常是能以便宜又快速的方式得到等量的結果。畢業後,沒有學校的高級設備,她開始蒐集不同製作方式,光華商場則是她近來最喜歡去挖寶的地方。

創作與生活相輔相成
「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是呂浴珊最好的寫照。對於立體作品的製作,她很少事先畫好一個完整的草圖,頂多只畫一些基本型體,在多年的創作過程中,她喜歡享受創作的過程,雖然有草圖,但是她不想受草圖侷限住,因為在創作時,往往會有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這反而讓她的作品增添了不一樣的趣味與形體。時間因創作而有價值,當呂浴珊創作時間減少,她就會渾身不對勁。
這次的展覽,她把作品聯結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每個作品代表著她所遇到的角色,她把看見的現實形體轉換成她創作的素材,以擬人的方式來呈現每件不同的作品,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她,呂浴珊。在冒險的過程中,她遇見這些角色,第一個作品則是以自己家中狗狗的雛形來製作,體現「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的理念;另一作品是由大小不同的機器人所組成的,機器人的形體類似,差別在於高、矮、胖、瘦與零件的不同,機器人有著不同的顏色,不同顏色意涵不同膚色的人種。作品述說著她的經歷與想法,呈現出有趣的思考方式,讓觀者也能栽入她一手創造出來的世界,共同踏上冒險的旅程。

展覽資訊:
---------------
呂浴珊-金工創作展
展期:2017/03/04 –04/30
開幕:2017/03/04 (六) 14:0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2017-02-09 17:10)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