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piauling(滄瀳飄零)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 681  下一頁→

[center]http://news.pchome.com.tw/travel/suntravel/20110322/index-13007804804411154015.html[/center]


[center][/h1]北美館《輕觸大地:格蘭‧穆卡特建築展》 [/h1][/center]

太陽網 吳貴華


[center][img]http://news.pchome.com.tw/newsdata/travel/suntravel/20110322/13007804804411154015_m.jpg [/img][/center]
台北市立美術館自2011.03.19起至2011.06.12止,在北美館地下樓D區展出
《輕觸大地:格蘭‧穆卡特建築展》。

格蘭.穆卡特為200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亦為至今唯一獲該獎殊榮的澳洲建築師。他以重視生態、尊重大自然氣候與土地環境、以及人類永續共存之主張,在當代建築師中獨樹一格,他的成名不是來自單獨建築案件,而是他整體的作品呈現。展名「輕觸大地」(Touch the Earth Lightly)原為澳洲原住民諺語,意指對大自然的崇敬。這四字亦充份表達格蘭‧穆卡特(1936-)的建築設計哲學,如「符合經濟效益」、「環保」、「不破壞自然景觀」等。《輕觸大地:格蘭.穆卡特建築展》透過穆卡特極為重視的手繪稿之圖片與12組建案的攝影作品,結合策展團隊為展覽特別製作的建築模型4組、由建築師親自口述所拍攝的紀錄片等,全面呈現其建築特色與理念。本展於2008年在日本東京以建築與設計為主的間畫廊(Gallery Ma)展出之後,由澳洲建築學會承辦在澳洲各地巡展,包括雪梨、坎培拉、布里斯班等地,此次在北美館的展出是繼東京之後,首度於澳洲以外的地區呈現,內容部分並增加穆卡特最新作品「清真寺」與「蛋白石及化石博物館」的彩色手繪稿圖片。本展策展人林賽.強斯頓於展覽開幕當天3月19日(週六)下午3點將進行國際藝術演講會,以「格蘭.穆卡特:輕觸大地」為題,聚焦穆卡特代表性作品,傳達其重視環境與自然共生的建築理念,歡迎各界踴躍參加。詳情洽官網www.tfam.museum。(2011-03-27 19:43)

[center]http://n.yam.com/ttn/garden/201103/20110319682793.html[/center]


[center][h1]輕觸大地 格蘭‧穆卡特建築展[/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大台灣旅遊網╱石靜怡

格蘭.穆卡特為200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亦為至今唯一獲該獎殊榮的澳洲建築師。他以重視生態、尊重大自然氣候與土地環境、以及人類永續共存之主張,在當代建築師中獨樹一格,他的成名不是來自單獨建築案件,而是他整體的作品呈現。


展名「輕觸大地」(Touch the Earth Lightly)原為澳洲原住民諺語,意指對大自然的崇敬。這四字亦充份表達格蘭‧穆卡特(1936-)的建築設計哲學,如「符合經濟效益」、「環保」、「不破壞自然景觀」等。《輕觸大地:格蘭.穆卡特建築展》透過穆卡特極為重視的手繪稿之圖片與12組建案的攝影作品,結合策展團隊為展覽特別製作的建築模型4組、由建築師親自口述所拍攝的紀錄片等,全面呈現其建築特色與理念。


本展於2008年在日本東京以建築與設計為主的間畫廊(Gallery Ma)展出之後,由澳洲建築學會承辦在澳洲各地巡展,包括雪梨、坎培拉、布里斯班等地,此次在北美館的展出是繼東京之後,首度於澳洲以外的地區呈現,內容部分並增加穆卡特最新作品?清真寺?與?蛋白石及化石博物館?的彩色手繪稿圖片。本展展期於北美館地下樓D區從3月19日至6月12日止,歡迎各界踴躍參加。(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2011-03-27 19:38)

[center]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31900051.html[/center]


[center][h1]綠建築先驅 穆卡特「輕觸大地」展[/h1][/center]


2011-03-19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不需要室內空調,居家室內就能享受到夏天在樹下乘涼、冬天有陽光灑落的愜意情趣,這樣的房子不知是多少人渴望的夢想。二○○二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澳洲建築師格蘭.穆卡特,大多利用環保建材,設計出與自然環境融合一體的建築物,可說是當代「綠建築」先鋒。

 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輕觸大地:格蘭.穆卡特建築展」當中,以攝影和手稿輸出等圖文及四組模型,介紹穆卡特一九七○年代至今的十二組建案設計。

 穆卡特是當今國際知名度最高的澳洲建築師,也是建築界的「怪咖」,不同於名建築師講究排場,七十五歲的他至今還是「一人辦公室」,沒有員工和秘書,在數位時代依舊堅持手繪設計施工圖,一律拒絕任何國外的設計邀約,也因此穆卡特的建案都在澳洲,且以小型私人住宅為主。

 「輕觸大地」取自澳洲原住民諺語,意指對大自然的崇敬,對穆卡特追求「符合經濟效益」、「環保」、「不破壞自然景觀」等建築哲學,是相當貼切的形容。他設計的建物除了講究美感,還得兼具與環境、景觀、氣候的融合,透過百葉窗、防蟲網紗等材料,調節室內外溫濕度,保持空氣順暢,也讓光影在建物產生美妙的流動感,「瑪麗.肖特住宅」、「辛普森—李住宅」和「麥格尼住宅(濱吉角)」等均為代表作。

 一九七五年完成的瑪麗.肖特住宅是穆卡特第一件充分表現個人建築語言的作品。兩棟長形木造平房連結,一棟是臥室、另一當起居室,穿透性的外牆透過百葉窗的調整,操控空氣流通和光線熱能,為顧及當地高降雨量更採取離地挑高的設計,屋頂則以澳洲常見的波浪狀鐵板為材料。

 北美館館長吳光庭表示,「穆卡特的建築主張,是強調以真實的『人』為主體」,並盡量減低對機械的依賴以及對環境的負擔。(2011-03-27 19:32)

[h1]輕觸大地:格蘭‧穆卡特建築展[/h1]

官方網站:
http://www.tfam.museum/TFAM_Exhibition/exhibitionDetail.aspx?PMN=1&ExhibitionId=402&PMId=402

展覽地點地點:臺北市10461中山北路三段181號,北美館地下樓D區

[圖]

展覽期期 :2011/03/19 - 2011/06/12


展覽資訊

簡介

200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格蘭‧穆卡特在當代建築師中,以重視生態、細部工法、人本思想獨樹一格。自1960年開業以來一直維持一人工作的形式,且堅持以手工繪圖。穆卡特主張建築本身要能和大自然對話,強調生態的永續發展。


本展透過穆卡特的手繪稿、建築模型、照片、動畫、紀錄片、文字敘述等媒介,介紹穆卡特的建築特色及工作理念。本展展出重點為其私人住宅建案,包括鮑伊德藝術中心、辛普森-李住宅、瑪麗‧肖特住宅及麥格尼住宅等。
------------------------------->>>>>>原文出自非池中藝術網
指導贊助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澳洲建築學會Architecture Foundation Australia
協辦單位: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Australian Commerce and Industry Office
策展人:林賽.強斯頓Lindsay Johnston(建築師、澳洲建築學會召集人、前澳洲新堡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格蘭.穆卡特為200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亦為至今唯一獲該獎殊榮的澳洲建築師。他以重視生態、尊重大自然氣候與土地環境、以及人類永續共存之主張,在當代建築師中獨樹一格,他的成名不是來自單獨建築案件,而是他整體的作品呈現。展名「輕觸大地」(Touch the Earth Lightly)原為澳洲原住民諺語,意指對大自然的崇敬。這四字亦充份表達格蘭‧穆卡特(1936-)的建築設計哲學,如「符合經濟效益」、「環保」、「不破壞自然景觀」等。《輕觸大地:格蘭.穆卡特建築展》透過穆卡特極為重視的手繪稿之圖片與12組建案的攝影作品,結合策展團隊為展覽特別製作的建築模型4組、由建築師親自口述所拍攝的紀錄片等,全面呈現其建築特色與理念。本展於2008年在日本東京以建築與設計為主的間畫廊(Gallery Ma)展出之後,由澳洲建築學會承辦在澳洲各地巡展,包括雪梨、坎培拉、布里斯班等地,此次在北美館的展出是繼東京之後,首度於澳洲以外的地區呈現,內容部分並增加穆卡特最新作品「清真寺」與「蛋白石及化石博物館」的彩色手繪稿圖片。本展策展人林賽.強斯頓於展覽開幕當天3月19日(週六)下午3點將進行國際藝術演講會,以「格蘭.穆卡特:輕觸大地」為題,聚焦穆卡特代表性作品,傳達其重視環境與自然共生的建築理念,歡迎各界踴躍參加。詳情洽官網www.tfam.museum。
穆卡特1936年生於倫敦,父母來自澳洲,他的童年在新幾內亞渡過,1941年隨家人移居雪梨,1961年畢業於雪梨技術學院(現為新南威爾斯大學)。芬蘭建築師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和德裔美籍建築師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對穆卡特具相當程度的影響啟發;同時在早期遊歷美國欣賞知名建築師作品,感到崇敬之意,卻擔憂這些建築物可能無法適應環境冷熱交替之變化,尤其當他了解這些房屋是依賴室內空調機器才得以供人居住。因此穆卡特自1969年起執業至今,致力於設計具美學的建物,也必須兼具與該地區、景觀和氣候相融的住宅房舍,他所追求的建築根植於澳洲文化及其多元的氣候和地形。多年來他投注許多心力在教學上,於世界各地知名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近年來穆卡特將重點歸回在澳洲國內教學,現任教於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分部,也在澳洲建築學會每年舉辦的「穆卡特國際建築大師講堂」授課。
穆卡特的工作室沒有員工,也沒有祕書,大多獨立作業,必要時才與其他建築師合作,極其低調地進行他對「單獨實踐」(Singular practice)的堅持。未免受盛名之累,至今一律拒絕任何國外的設計邀約,因此,穆卡特至今所承接的建案都位處於澳洲,且以小型私人住宅為主。而他對手工繪稿價值的重視,在電腦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仍堅持以手繪設計施工圖。他曾說過:「建築不是靠創造,而是靠發現;繪圖是發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而手在心智領會之前,就先找到了探索發現的解答」。穆卡特生活中不用手機只靠傳真機與對外聯繫,他的生活實踐、人性思考與設計作品結合為一,如北美館館長吳光庭所述:「穆卡特的建築主張是強調以真實的「人」為主體」,盡量減低對機械的依賴、對環境的負擔。
為讓觀者更了解藝術家的專業堅持,展覽透過安東尼.布勞威爾(Anthony Browell)的攝影作品呈現穆卡特的建築設計,搭配穆卡特的手繪稿。透過這些手繪稿,觀眾可以瞭解他是如何發揮創意以及他的工作方式。現場兩間放映室播放的是知名紀錄片製作人凱瑟琳.杭特(Catherine Hunter)及布魯斯.安格里斯(Bruce Inglis)所拍攝的紀錄片,由穆卡特親自口述他對於土地、氣候、建材選用與對建築、美學的概念想法,同時片中可觀賞他幾件經典建案,從不同角度、內外景的結構影像。另一間播放的則是澳洲新堡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建築學院為本次在北美館的展覽,特別製作的穆卡特建案電腦數位動畫。
如同穆卡特自述,許多客戶來找他之前已先知道結果為何,當然也滿足了他們的預期。冬天能捕捉陽光、夏天能免除日曬,有效解決不同季節通風和採光的需求,如結合固定的木百葉窗、防蟲網紗、及可調整的百葉窗,形成三層的薄膜系統。不僅調節溫濕度與空氣順暢,所產生的光影流動效果也是其建築的一大特色。此外,在他的建物中常見的波紋狀鋼槽,可有效收集儲存雨水以做為私人住家使用,又有對抗林間野火之急用之便。
展覽呈現多件穆卡特知名的小型住宅案,如瑪麗.肖特住宅(Marie Short House)、辛普森-李住宅(Simpson-Lee House)、及麥格尼住宅(濱吉角)(Magney House, Bingie Point)等。其中1974-75年完成的瑪麗.肖特住宅堪稱穆卡特第一件充分表現其個人建築語言的實踐作品。設計圖為兩棟幾乎完全一樣的長型木造平房建築,以反對稱、錯開的開放形式構成,一棟是臥室、另一棟是起居室;建案土地上原有一棵高大的桑樹,農莊主人希望這幢房舍能滿足在夏天時要像坐在桑樹下般涼爽、多天時要像作在桑樹下般陽光透過葉間散落下來的溫暖;因此在空間面向取朝北向,他設計了具穿透性的外牆,透過調整百葉窗便可操控空氣流通、光線熱能與兼顧私密性。因該處位於降雨量高的坎普西、新南威爾斯區,該宅採離地挑高的設計,以應其位處海岸潮濕環境的條件限制,並大量採用輕量級的低熱能建材,屋頂則使用澳洲常見的波浪狀鐵板材料,彎曲的金屬波浪疊成雙層屋頂,形成水平的通風狹縫,在視覺效果上,抽像的屋頂設計強化了視住宅如同一個飄浮平台的構想。
1988-1993年的辛普森-李住宅被視為藝術家建築演進的重要作品。業主要求住宅需備「不具宗教色彩的修道院特質」,在約束的堅持下,結果更精煉完美。簡單耐用的建材、拋光的水泥地坪、上漆的磚工構造、鋼結構、及金屬浪板外部建材構成基本的抽象元素,起居空間與外景的距離落差,得以遠眺前方的山谷景色,而成為一個新的漂浮平台。以直線移動型的動線連結兩件建築物,一是車庫兼工作室、一是主要的起居空間,兩者間隔一片如同平台般的戶外水池,沿著水池的架設平板木橋,木橋經其中一玻璃門廳延伸進入屋內,將此兩端抽象的景觀融入在住宅建築的範圍中。在拉門的尺寸配合以及玻璃落地窗都可完全隱藏起來的設計,此建物與所處的地理景觀之結合,室內空間如同一方開放的簷廊。
1996-99年所進行的鮑伊德藝術中心(Arthur and Yvonne Boyd Art Centre),為與其妻子溫蒂.勒文(Wendy Lewin)和建築師瑞吉.拉爾克(Reg Lark)所合作,是穆卡特少見的公共建築作品之一,此案被2002年普立茲克獎主席視為是穆卡特的重量級代表作。此中心做為提供藝術家及學生使用的研習場所,包括附設廚房的多用途會議廳以及住宿空間。該土地座落於尤加利樹林與農場之間,建築師用匡景的手法,強調兩側不同的自然景觀,且入口庭院可眺望美麗的河景。同樣的線形配置將住宿房間沿開放式走道排列,每間住房的大小,精確的依照床的尺寸而設計,每張床鋪有各自不同的窗景,窗戶則設計可選擇向外推開或是調整為紗窗通風之用。群集與重複的住宿房間位在建築物東向立面,使原本的居家設備有了公共空間的規模,賦與每張床(住宿者)象徵性的存在意義。
穆卡特因應不同的環境與氣候條件來設計住宅。他說:「建築具相當程度的規範包括結構、空間、光線,也同時包含生活方式,同時必須創造出美感」,對於材料的使用,他自詡用更負責任的態度使用建材,是否耗損能源、是否能回收利用都需時常警惕在心。本展在回顧穆卡特的建築理念的同時,希望激發觀眾思考自己所生存的環境與對環境的責任感,多聽多看,用感受了解發現周遭的原生大地。



開放時間
花博期間:2011.3.5−4.25,週一至週日 9:00−22:00
正常營運:2011.4.26−6.5,週一休館,週二至週日 9:30−17:30,週六 9:30−20:30

免費參觀(2011-03-27 19:31)

[center]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3/6230946.shtml[/center]


[center][h1]藝文推手台灣金 挺大清盛世展 [/h1][/center]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2011.03.24 04:24 am


台灣銀行持續推動關懷社會與公益傳愛活動,董事長張秀蓮22日率領同仁一同觀賞「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張秀蓮表示,「文化國力」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台灣金控以「國家級領導金控」為目標,除追求本身壯大外,也希望透過藝文活動提升台灣的軟實力。

該項文物展,共計展出瀋陽故宮精選124件(組)珍藏,張秀蓮表示,台灣銀行作為參與此展覽的合作夥伴,等於是為文化傳承盡一分心力。

國家級金控 做公益送愛心

「一如台灣金控與台灣銀行陪伴台灣經濟成長,在每一個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協助許多企業和一般民眾共同成長。」張秀蓮於致詞時指出,一直以來,聯合報籌辦各類展覽、表演活動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算是台灣社會藝文圈的重要推手。

本次與歷史博物館共同引進世界文化遺產「瀋陽故宮」的重要文物,讓社會大眾能了解中國近代大清帝國的歷史文化,實屬不易。

今年正逢民國100年的重要時刻,也適逢全球經濟大變革的關鍵時刻,台灣金控以「國家級領導金控」為目標,扮演金融橋樑的主導力量,支援政府財金政策,穩定整個金融市場秩序,扶植產業升級發展,厚植國家經濟實力,希望能以集團性的力量,發揮資源整合的力量,引領台灣金融業前進國際金融舞台。

張秀蓮表示,台灣金控此次成為大清盛世特展的「唯一金融合作夥伴」,也希望藉由參與藝文展覽來提升社會民眾的心靈富足,期望藉由從一個盛世帝國中看見每個民族社會發展的軌跡,從中吸取一些經驗,如此,才能也在這建國百年歷史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角色,貢獻一己之力,回饋於社會。

瀋陽故宮文物展不僅對於中華文化傳承與兩岸文化交流有正面意義,更有助於兩岸博物館界對歷史文物的重新解讀及論述,相信社會大眾亦能從這項展覽中獲得啟發,呼應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新氣象,別具歷史意義。


精選文物展 看見歷史軌跡


唐太宗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張秀蓮也認為,歷史是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文化遺產,這次展覽期間適逢農曆春節及學生寒假期間,透過這些文物,參觀的民眾除可欣賞清代皇宮藝術品的精采與珍貴,也可更進一步從文物中的人、事、時、地、物瞭解大清王朝壯麗輝煌的歷史,以古鑑今。

台灣銀行一向秉持「誠信、關懷、效率、穩健」的經營理念,除積極追求卓越績效外,也以實際行動時時體現企業社會責任。

此次,張秀蓮表示,透過邀請志工朋友共同參觀展覽,除感謝他們一直以來以實際行動,默默獻出愛心,也期望透過這次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活動,達到拋磚引玉,讓社會各界更願意對弱勢族群付出更多的關懷、讓人間處處有溫暖。

【2011/03/2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2011-03-27 19:15)

[center]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3/6236998.shtml[/center]


[center][h1]史博館館長引用讚僧詩 「順治確有出家意」 [/h1][/center]

【聯合報╱台北訊】 2011.03.27 03:20 am


[center][圖][/center]

史博館館長張譽騰講解大清順治皇帝的戲劇人生。
記者高智洋/攝影
國人所熟知的清宮十大疑案,其中兩件與清世祖順治皇帝有關;正在史博館展出的「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展出了順治的畫像與他幼年所用過的弓。史博館館長張譽騰昨天也以「順治皇帝的戲劇人生—少年天子癡情君」為題,解析這位六歲登基、廿四歲早逝的皇帝傳奇一生。

三月十五日出生的順治,有雙魚座浪漫特質;曾違逆母意、兩度廢后,直到遇見董鄂妃。關於他「是否出家」的疑案,張譽騰引順治所寫「讚僧詩」:「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證明確有出家念頭。

另一清宮疑案,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后是否下嫁多爾袞?張譽騰以兩人「年紀相當、環境許可、政治需要」三理由,大膽推論孝莊與多爾袞確有可能發展婚姻關係。

張譽騰並以莎劇「哈姆雷特」形容順治與多爾袞之間的關係。張譽騰指出,順治面對叔父的專權與母親的強勢,到底誰才是皇帝?雖然順治沒有殺多爾袞,卻也上演「王子復仇記」,在多爾袞過世後,立刻宣布「十大罪狀」,抄了他的家。

●「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即日起至五月一日在史博館展出,四月二至四日舉辦「藝童玩耍趣」活動,詳見官網qing.ishow.gmg.tw。(2011-03-27 19:14)

[center]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3/6235112.shtml[/center]

[center][1]看大清盛世展 曾志朗連聲讚 [/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聯合報╱台北訊】 2011.03.26 03:18 am [/center]


[center]曾志朗(右二)、洪蘭(右一)、陳敏薰(後排右一)等,昨天到國立歷史博物館參觀大清展,對展出的大清文物都仔細觀賞。
記者高智洋/攝影 [/center]

「好漂亮!」、「真水!」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洪蘭夫婦與義大皇家酒店董事長陳敏薰等人,昨天參觀「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對乾隆皇帝所穿的大閱甲冑及皇帝御用綿甲做工的精緻與貴氣,連聲稱讚,並說「學服裝設計的人,都應該來看」。

曾志朗27年前曾去過瀋陽故宮,當時文物尚未整理好,給他的印象是「有些凌亂」。相距多年,在台灣終於有機會好好欣賞,曾志朗說,文物展是提升人類創造力與文明最好的學習機會,每一朝代都有新的技術、新的作為,可對後人有所啟發。

洪蘭不改學者本色,對龍椅上擱手的「迎手」的材質,以及后妃朝褂上的鈕扣為何不見了等細節,均一一詢問導覽老師;並對龍袍上「十二章紋」的說明,湊上前仔細端詳。

對宗教與藝術有深入研究的北藝大教授林保堯,也帶著研究所學生來看展。林保堯認為,由於甲午戰敗、割讓台灣,民眾對清朝的印象,多停留在「滿清腐敗」上,缺乏持平、正觀地來看待清史。

林保堯說,台灣民主已臻成熟,可以客觀地來看大清「興起」,補上歷史知識空白、不平衡部分。林保堯對能完整地看到「孝莊文皇后玉寶」的印章與外盒,大感震撼。

他雖「閱寶無數」,卻是第一次看到宮廷用來裝玉璽的盒子,都如此金碧輝煌,可以窺知孝莊皇后所享有的尊榮與權力。

●「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即日起至5月1日在歷史博物館展出,4月2日至4日舉辦「童玩節」活動,憑票根參加,可享竹蜻蜓、捏麵人等傳統童玩DIY樂趣。更多資訊詳見官網http://qing.ishow.gmg.tw。(2011-03-27 18:58)

[center]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3/6220949.shtml[/center]


[center][h1]珠寶設計師王月要 大清展找新靈感 [/h1][/center]

【經濟日報╱記者黃仁謙/台北報導】 2011.03.19 03:33 am


喜歡從「老東西」裡尋找「新靈感」的知名珠寶設計師王月要,昨(18)日參觀「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王月要拿自己設計的配飾,和「莊妃坐像圖」中孝莊皇后身上的珠寶比一比,古今相互輝映。

由於王月要在兩岸大城市都開設有專賣店,她每個月都要去瀋陽一次,自然也去瀋陽故宮參觀過。王月要說,瀋陽故宮展出的文物都沒有這次歷史博物館的多,原來「寶貝」都來台灣了。

王月要經常接觸古玉、翡翠、珊瑚、碧璽等珍貴寶石,看到展出的「珍珠朝珠」,她馬上就說,「中間大顆的是貓眼石」;設計精美的「迦南香手念珠」,綴有粉紅色的碧璽,王月要以專家口吻說,「明、清時代的碧璽,都是粉紅色的,來自於阿富汗;現在的碧璽多是紅色,產地是巴西。」

除了設計珠寶,也從事旗袍設計的王月要,對顏色鮮麗、做工精緻的后妃服飾特別感興趣。

王月要說,這些衣服上所繡的龍鳳、壽字、雲紋等,都是她經常運用在設計上的圖案,可說是她創作的「根」。

「大清盛世展」展出124組件珍貴清宮文物,具體呈現努爾哈赤、皇太極、孝莊皇后、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六皇一后」的輝煌盛世。本周日(20日)下午2時在史博館戶外廣場有一場「八旗武藝誰與爭鋒」活動,以分組競賽闖關方式進行,決賽前五名可獲得門票、禮券等獎品。

●「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即日起至5月1日在歷史博物館展出,周一不休館,更多資訊詳見官網http://qing.ishow.gmg.tw。(2011-03-27 18:54)

[center]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32400479.html[/center]


[center][h1]《睡蓮池》 天價般的光采[/h1][/center]

2011-03-24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二○○八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莫內一幅一九一九年的《睡蓮池》,以四○九○萬英鎊(新台幣約二四億五六○○百萬)天價拍出,刷新莫內的拍賣世界紀錄。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莫內花園」特展中有另一幅《睡蓮池》,與當年創下天價的畫作年代相同,構圖也極為相近。

 莫內一甲子的創作生涯中,留給世人兩千多幅油畫及五百多件素描。莫內生前就已享負盛名,求畫者多,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作品在市場上也以穩定的行情攀升。尤其到了一九八○年代晚期,印象派繪畫價格呈現巨幅成長,莫內熱潮也持續加溫。

 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陸潔民表示,過去莫內作品在拍賣市場上,成交金額大多在新台幣十一億、十二億左右。二○○八年佳士得拍出的這幅《睡蓮池》,刷新莫內畫作拍賣的世界紀錄。

 這幅《睡蓮池》一九七一年曾現身紐約拍場,美國印第安那州收藏家米勒夫婦以三二萬美元成交價拍回。二○○四年米勒夫婦過世,二○○八年家屬委託拍賣公司拍賣。相隔卅七年,這幅畫的身價是當年的二五○倍。

 這幅《睡蓮池》創下天價,外界也不意外。莫內窮盡後半生,不斷觀察捕捉不同光線水影和天氣狀態下的睡蓮,展現出多樣色彩情趣與風情,因此光是傳世的睡蓮畫作就多達二五○幅。陸潔民表示,莫內作品拍賣紀錄的前五名,就有四幅是「睡蓮」系列。

 而這次在北美館展出的另一件《睡蓮池》,現在是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的珍藏,同樣完成於一九一九年。這一年莫內完成的睡蓮池畫作並附上簽名者,共有四幅,來台展出的是其中之一。這幅畫雖然描繪睡蓮池上漂浮的蓮花與蓮葉,但仍能看出莫內的重點,其實放在光線撒落在池面上波光粼粼的光影效果。

 有趣的是,若將這兩幅《睡蓮池》對照比較,可見到這兩幅畫中左側蓮葉田田、紅色點綴出的花朵等手法,非常相似。不過北美館展出的這幅《睡蓮池》,原作長二○○公分、寬一三○公分,後來經過裁減,變成長一二○公分、寬一三○公分的現況。

 展場:台北市立美術館一樓

 展期:2011.03.05-2011.06.05(2011-03-27 18:41)

[center]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231096.shtml[/center]


[center][h1]莫內花園特展/「睡蓮池」滿溢靈魂能量 [/h1][/center]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2011.03.24 04:24 am

[center][圖][/center]


[center]拍賣名家陸潔民(右)昨天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解說莫內作品。
記者陳再興/攝影[/center]

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內的畫作向來是眾人矚目焦點,其中一幅最有名的畫「睡蓮池」更在二○○八年的倫敦拍賣會上,以近四千一百萬英鎊(台幣近廿五億)賣出,打破莫內畫作的拍賣紀錄。

北美館正在展出的「莫內花園」特展,正好有幅同時期的「睡蓮池」,無論是景象和構圖都極為類似,畫作尺寸則剛好小了一半,藝文界人士則戲稱兩幅根本是「雙胞胎」。

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陸潔民表示,以天價售出的「睡蓮池」是莫內一九一九年的作品,同年共有四幅睡蓮系列作品,其中一幅現在就在北美館展出。陸潔民強調,兩幅作品極為類似,同樣可以看到概念化的睡蓮,與水波粼粼的景象。

陸潔民提醒,民眾參觀時,不妨站遠一點欣賞,靜心下來感受莫內畫作的靈魂能量,許多近看好像無意義的筆觸,實際上卻表達了池塘邊朦朧的水氣,以及晃動的光影,如果條件許可,最好是站在七公尺以外靜靜欣賞畫作裡瞬息萬變的色彩與層次變化。

陸潔民表示,一生追逐著光、影、色彩的莫內,晚年因為白內障讓他的筆觸更為放鬆,大而化之的粗獷線條勾勒成的一幅幅睡蓮,不僅成為莫內一生的代表作,也給抽象派藝術家新的啟發。

北美館「莫內花園」特展裡一共展出了三十二幅畫作,其中有十七幅睡蓮,也吸引不少藝術學者來參觀,其中國內知名藝術史學者邱建一日前特別帶著學生來北美館參觀。

邱建一表示,這次展出的莫內作品,恰好可以觀察到莫內的創作過程,尤其是許多未完成的作品,可以看到莫內的構圖、著色方式,相當特別。

北美館表示,「莫內花園」將展至六月五日,詳情可參北美館網站,網址為http://www.tfam.museum/。(2011-03-27 18:40)

[center]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228772.shtml[/center]

[center][h1]看莫內 小小「莫內」興奮 [/h1][/center]

【聯合報╱本報訊】 2011.03.23 03:22 am



高雄仁惠幼稚園師生昨天北上參觀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莫內花園」特展,小朋友還帶著自己的畫作與大師比一比。
記者周永受/攝影
高雄仁惠幼稚園十多位小朋友,昨天至台北市立美術館欣賞莫內花園特展。小朋友帶著自己以睡蓮、日本橋為主題的畫作,欣賞莫內的原作,形成「小小莫內看莫內」的有趣景象。小朋友說,比起睡蓮,更喜歡莫內的日本橋作品。

指導小朋友畫畫的仁惠幼稚園老師張宜娟表示,去年開始帶著中班的小朋友到戶外觀察莫內最愛的睡蓮池,模擬莫內的日本橋、睡蓮等作品。最近得知台北市立美術館正舉行莫內花園特展,於是帶孩子們前來參觀。

十多位六歲的小朋友們拿著自己以睡蓮、日本橋為主題的畫作,欣賞莫內的原作,形成「小小莫內看莫內」的有趣景象。

畫睡蓮的黃章閔說,比起自己的睡蓮,更喜歡莫內爺爺的畫作,「顏色比較漂亮」。畫日本橋的黃冠錦則開心地說,「莫內的作品很好看,但我的也很好看」。

孩子們仿原作,趣味橫生。像六歲的張瑜庭因為不喜歡曬太陽,筆下的日本橋也呈現陰天的色調。張瑜庭的媽媽說,覺得女兒畫得很好,要裱框掛在客廳裡;女兒從小就喜歡畫畫,未來若女兒想專攻畫畫,會全力支持。

比起莫內最有名的睡蓮,小朋友們表示,更喜歡日本橋系列。張宜娟解釋,睡蓮的概念較抽象,小朋友們可能還無法理解,「但他們知道莫內最後因為白內障幾乎失明,色彩都是想像出來的,對日本橋畫中的用色就很感興趣」。

張宜娟表示,自己非科班出身,比起繪畫技巧、結構等,更喜歡利用多元素材與孩子們一起「玩」畫畫。「小朋友手較沒力氣,我會教他們利用海綿、竹籤與棉花棒等,做出有各式質感的畫作」。(2011-03-27 18:38)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7/4/2o6nj.html[/center]


[center][h1]「從那天起,只想畫它」 精靈睡蓮 迷倒莫內30年[/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3/17 03:12 吳垠慧/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喜愛大自然的莫內一八八三年在吉維尼這個鄉村落腳後,決定在住家附近的田地打造他的夢想花園。一八九三年他開始在吉維尼花園培植睡蓮,約從一八九七年開始,他逐漸讓睡蓮入畫。這種富有異國情調的水生植物,吸引了莫內後半生近三十年的時光,以睡蓮為創作的對象,此後他幾乎不再畫睡蓮以外的主題。


睡蓮的法文原意,指的是自然界的女精靈,她們有少女般的青春美貌且富有靈性,經常出沒在山林河海中。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莫內花園」特展,三十二件展品當中「睡蓮」系列占了十七件。莫內呈現睡蓮池的清晨到黑夜,四季的變換、池水的波動及池畔垂柳、水岸上的花草和水面下藻叢交織的情景。「睡蓮」系列展現的是莫內陶醉在吉維尼花園的深刻體驗。


莫內最早在花園裡栽植睡蓮時,並沒想到要以此為創作題材。他曾說:「當初種它們只是為樂趣,並沒想畫它們。因為你不可能在一天之內被一處風景給迷倒……突然之間,我體會到這片池塘的魅力……我抓起了畫板。從那天起,我幾乎再也沒畫過其他的東西。」


莫內一手打造的睡蓮池,除了睡蓮,沿著池塘邊緣還栽植不少植物,以模糊池塘與陸面的邊界線,能讓沼澤植物可以自然生長,像是萬壽菊、慈姑和百子蓮等。百子蓮屬於園藝觀賞用植物,適合盆裁作為室內觀賞,或作為庭園造景和花徑的點綴植物,成熟之後,以結籽眾多得名。到了花季,頂端會開出十朵至三十朵不等的藍、紫色小花,相當搶眼。


「莫內花園」展品中,可見莫內單獨以百子蓮為主角畫下《百子蓮》等畫作,也有睡蓮和白子蓮的搭配,如《睡蓮和百子蓮》等。一九一四年至一七年間完成的《睡蓮和百子蓮》,現為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藏。百子蓮細長的莖桿佔據畫布右側空間,綻放蓬發的淡紫色花朵彷若衝上天際,「平躺」在池水上的睡蓮,和百子蓮形成構圖上的層次與視覺變化效果,朦朧的水氣加上晃動的光影,令人彷如置身在夢境裡。


展場:台北市立美術館一樓


展期:2011.03.05-2011.06.05(2011-03-27 18:23)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23/4/2oina.html[/center]

[center][h1]親見莫內爺爺真跡 童呼:好漂亮[/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3/23 03:12 本報訊
中國時報【本報訊】


「莫內好厲害,可以畫出這麼大幅的畫!」「莫內應該很有錢,因為他有好多園丁、廚師,還有那麼美麗的花園。」十三位來自高雄市仁惠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昨日在老師張宜娟和家長們帶領下,第一次來到台北市立美術館。他們參觀「莫內花園」特展,還帶來上課時畫的莫內仿作。這群「小小莫內」親眼看到莫內爺爺的真跡之後,直呼「好漂亮」。


北美館現正舉辦的「莫內花園」,吸引許多觀眾親炙印象派大師畫作,不少學生團體也藉此機會進行戶外教學。仁惠幼稚園特地從高雄北上,師生與家長與小朋友一行數十人難掩興奮之情。學生張瑜庭的母親表示,「平常也會去高雄市立美術館參觀,但是像莫內這樣大畫家的展覽只有台北才有。」


這群「小小莫內」年紀雖小,但是在老師張宜娟的教導下,對「莫內爺爺」並不陌生。張宜娟將西方藝術大師的介紹帶入課程已有五年。二○○六年夏天張宜娟帶學生去美國佛州遊學,與當地幼稚園老師聊天後,得知他們每個學期安排的美術課程,都會為孩子介紹一位藝術家,「當時我心想,這樣有深度的藝術課程真的很棒。」


回到台灣之後,張宜娟馬上蒐集介紹藝術家的相關繪本,發現台灣市面上這類書籍還真不少。「幼稚園的閱讀本來就以繪本為主,我以說故事的方式來介紹這些藝術家,小朋友聽了很喜歡,回家也會和家人分享。」之後,梵谷、莫內、孟克等西方藝術大師便陸續出現在課程中。


除了介紹畫家故事,張宜娟還讓小朋友利用各種素材進行仿作。這次前來參觀「莫內花園」,小朋友也帶來他們各自的莫內仿作。有人模仿日本橋,有人模仿睡蓮系列,其中日本橋系列最受到小朋友喜愛。六歲的張瑜庭就是畫日本橋,她先以海綿沾綠色與黃色打底,表現綠意盎然的花園氣氛,再用蠟筆勾勒出日本橋,再以水彩點出漂浮在池面上的朵朵睡蓮,維妙維肖。


陳姵溱則用手指沾顏料表現她的日本橋,她指著自己畫作裡的黃色解釋,「老師說莫內喜歡看陽光,黃色點點就是陽光。」她還說,因為莫內的眼睛不好,「所以他用想的在畫圖。」


章閔以莫內一九一七年的《睡蓮》作範本,「睡蓮好漂亮」。章閔說,幼稚園也有蓮花池,「我們有去蓮花池看蓮花。」他除了使用海綿沾顏料作為池水、蠟筆勾出睡蓮的輪廓,還以牙籤刮出睡蓮莖幹的部分。


莫內花園特展


展場:台北市立美術館一樓


展期:2011.03.05-2011.06.05(2011-03-27 18:05)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21/4/2oe7b.html[/center]



[center][h1]莫內花園 睡蓮從具象到抽象[/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3/21 03:04 吳垠慧/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自一八九三年定居在吉維尼後,莫內不斷整建他的花園。他主要以日本式的庭園造景作為花園設計參考,吉維尼花園內培植的花草樹木,日後也輪番成為莫內一幅幅畫作的主角。其中,莫內關注最久的主題莫過於睡蓮,他曾自述當自己被睡蓮池風景迷倒的那一天開始,「幾乎再也沒畫過其他的東西。」


莫內的睡蓮池從一八九三年起培養水上花種,自然也包括睡蓮。一八九七年起他嘗試畫睡蓮,沒想到成了他此後後半生將近三十年的靈感來源,尤其莫內晚年甚少離開吉維尼,有更多時間觀察家中庭園的景物。他常站在池邊觀察水面的波光漣漪,畫下睡蓮池的晨昏與四季的變換,水上朦朧的光影與岸下交纏的藻叢,並從一開始的具象逐漸演變成晚期形體模糊、簡化的抽象繪畫。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莫內花園」特展,展場就從睡蓮系列開始,引領觀眾進入莫內花園的世界。展出三十二幅畫作中,光是以睡蓮為主題的作品就有十七幅,可以看到睡蓮系列從創作初期到晚期的風格演變。


創作初期的作品如一八九七年完成的《夜色中的睡蓮》,畫面上可明確辨識出睡蓮的形象,兩朵白蓮花優雅地浮在深色水面上,瀰漫著靜謐宜人的氛圍。一九○○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期間,莫內初期的睡蓮系列首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並在杜蘭胡畫廊推出「水景系列.睡蓮」個展。第二階段的睡蓮創作約在一九○四年至○八年間,這些作品的池塘面積明顯比初期的大,整個畫面都是池水,看不到池畔陸面,睡蓮的花形也簡化成白色和黃色的點觸。


例如展出中有幅一九○七年完成的《睡蓮》,畫面上只見池塘水面,除了有睡蓮漂浮其上,還可看到岸上垂柳倒影,呈現景物與光影交疊的趣味。從這幅畫可看出具體描繪景物的形象,已經不是莫內關心的焦點,他的興趣是在觀察睡蓮池水波光影,也不難理解到了晚期,莫內會發展出抽象繪畫版本的睡蓮作品。然而,這幅一九○七年所做《睡蓮》在當時已經頗富革命性,據說當年展出時,工作人員一度把畫作上下給掛反了。


「莫內花園」以一幅一九一七年至一九年的《睡蓮》作為展覽開場,這幅巨作長三公尺、寬一公尺。不同於外界印象中意象優美沉靜的睡蓮系列,莫內以素描般的抽象線條表現睡蓮池的光影,順著水流由左至右的蜿蜒波浪,以淡紫、紅、橘和藍色漣漪表現水紋顫動,以及在微風中彎曲的水草、睡蓮等植物。在這幅畫中,莫內已不著重事物形體,而著重於光影與色彩的抽象表現,堪稱是莫內晚期風格的代表。(2011-03-27 18:02)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21/4/2oe7c.html[/center]

[center][h1]巴黎橘園兩幅睡蓮 莫內最後傳世巨作[/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3/21 03:04 吳垠慧/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巴黎橘園美術館珍藏的兩件巨幅畫作《睡蓮:雲彩》和《睡蓮:綠色倒影》,可說是莫內「睡蓮」系列創作的顛峰。兩幅畫作都是高兩公尺、長一百公尺,展示在橘園美術館的弧形牆面上。創作當時莫內已高齡七十八,在視力不佳的情況之下,依然全力以赴,努力完成最後的傳世巨作。


直到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莫內病逝,他仍期待生命最後一刻,能在巴黎創造一處「供人安靜冥想……繁花錦簇的水族館。」


其實,在莫內一九一八年創作這兩幅傳世巨作之前,他才經歷過人生最痛苦的打擊。一九一一年妻子艾莉絲過世,三年後長子尚不幸病逝,同年次子米歇爾被徵召上戰場。短短幾年接連失去摯親,莫內同時還飽受白內障之苦,多重的打擊幾度讓他意志消沉,對繪畫意興闌珊。


所幸媳婦布蘭雪悉心照顧生活起居,加上好友、前法國總理克里蒙梭的支持和鼓舞,促使莫內和法國政府簽約,政府將羅浮宮附屬的橘園整修成美術館,莫內則捐贈巨幅的睡蓮畫作給國家典藏,這才讓莫內打起精神,構思專為橘園空間繪製的睡蓮裝飾畫。


創作這兩幅巨作對視力不好的八十老人來說,著實是辛苦的事,莫內幾度銷毀不滿意的作品。一九二三年,莫內接受眼睛手術遏阻視力退化,但主要看到的還是黃色。開刀後持續創作。一九二六年莫內幾近失明,加上肺癌急速惡化,同年十二月病逝吉維尼家中,留給後人一幅幅豐富又繽紛的「莫內花園」。(2011-03-27 18:02)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22/4/2ogav.html[/center]

[center][h1]莫內花園特展 睡蓮池畔 光影互動的瞬間[/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3/22 03:17 吳垠慧/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莫內自一八九七年開始以他在吉維尼花園培植的睡蓮作為繪畫主題,這一畫就是三十年,是莫內最具代表性的系列。莫內初期創作描繪的睡蓮,大多還能看出這些水生植物的具體形象,這批初期作品於一九○○年首次展出。一九○四年後,莫內進入第二階段的睡蓮系列,此時創作的焦點在研究池畔植物與水波光影間的互動關係。


莫內經常在睡蓮池畔寫生,回到畫室之後憑藉著觀察和速寫的印象,展現在大畫布上。莫內對日本文化甚為喜愛,由他一手打造的吉維尼花園,便大量參考日本庭園的景觀設計,舉凡睡蓮池、日本橋、柳樹等,都呈現日本禪意氛圍。不過,一八九三年莫內栽植睡蓮之初,並沒有想到日後會以此入畫,成為他後半輩子最重要的創作主題。


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莫內花園」裡,一共展出三十二幅畫作,其中睡蓮畫作就有十七幅,從創作初期到晚期的睡蓮一併呈現,觀眾可比較出睡蓮系列的風格演變。其中一幅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收藏的《睡蓮》,是莫內一九一四年至一七年間的作品。在這幅畫中,睡蓮叢分別被擺放在左下與右上兩個角落,橫越兩叢睡蓮之間的一抹綠,像是水面下糾結交纏的藻叢,又像是池畔柳枝的倒影,是莫內第二階段睡蓮系列的最佳範例。


在這幅《睡蓮》中,莫內將注意力集中在池塘表面星羅棋布的睡蓮叢,眼下所見的每一個畫面都如同視覺的瞬間。取景的角度影響畫面所表現出來的意涵,這幅畫看不到睡蓮池的邊界,覺得睡蓮好似漂浮在既明亮又黯淡的一片無垠中,右下角高高的水草簇擁在睡蓮周邊,藉由水草莖幹增添畫面的律動感,也讓布滿水草的池面充滿詩意。


睡蓮池畔千變萬化的景致,讓莫內深為著迷,他細膩地玩弄顏料的紋理,使得畫作中綻放的兩團睡蓮彼此相呼應。莫內大玩多重色調變化遊戲,像是藍色的陰影和黃色的光,橙色的花朵和翠綠的睡葉,在寒色調性的色彩中,以鮮明的對比色增添畫面的豐富性。水面植物的輕微擺動,睡蓮在畫面上蛻變成波浪,消失在回波中。水面不再反映出帶有雲彩的天空,也不再顯現水面上包括水草、波紋等任何細節,只以單純的色彩來作表現。


莫內花園


展場:台北市立美術館一樓


展期:2011.03.05-2011.06.05(2011-03-27 17:50)

[h1]2011全國環保創意船設計大賽[/h1]


活動網站:
http://www.ngc.com.tw/


一、 活動單位

主辦:國家地理頻道、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贊助:海洋拉娜

二、 活動目的

塑膠製品是海洋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些無法自然分解的塑膠聚合物,已為海洋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為防治海洋污染,保護海洋環境,維護海洋生態,本活動旨在喚醒並呼籲民眾正視資源回收與再利用之環保行動,並鼓勵民眾改變資源消耗的方式與習慣,並以創意賦予資源利用之新生命。

三、參加對象

(一) 校園組:全國國中、高中(職)、大專院校
(二) 社會組:一般社會大眾

四、設計主題說明

以回收或可再利用之材料(如保特瓶或其他),運用環保創意設計與組裝成一艘船,船長介於1~1.5公尺,可於平靜水面飄浮,不會翻覆。可不加裝動力引擎。

五、徵選程序
(一) 初選
1. 繳交參賽資料,包括:
? 設計圖(彩色列印更佳)。
? 申請書。
? 切結書。
(相關表格請至國家地理頻道活動官網www.natgeotv.com下載)
2. 送件方式:參賽者請於2011年4月20日前將上述資料郵寄至:
106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45號9樓,請註明「國家地理頻道
2011全國環保創意船設計大賽 評選小組」收。
3. 初選名單預計於四月下旬於活動網站上公佈。

(二) 決選
1. 進入初選名單者,請依設計圖完成主辦單位規定尺寸之1:1比例之環
保創意船,並於決賽當天將作品攜帶至評選現場。

2. 請於2011年6月1日前將所完成之作品電子檔(檔案格式:JPG,
檔案大小請壓縮至5MB以下)以電子郵件先行寄給主辦單位做為參
賽作品建檔資料備查。(寄件信箱:carol.lin@wie.emocm.com)

3. 決賽時間:2011年6月8日(星期三)下午二點

4. 決賽地點:大佳河濱公園

六、評選標準

(一)主題 (包括環保創意及完整性) (60%)

(二)結構 (包括船體設計、強度及穩定度) (20%)

(三)表現技巧(20%)

七、獎勵辦法

本活動將自學校組及社會組各選出前三名及佳作各二名之得獎作品,得獎者及指導老師(若有指導老師)並另行頒發獎狀乙紙。獎金如下:
? 第一名 NT$30,000
? 第二名 NT$20,000
? 第三名 NT10,000
? 佳 作 NT$5,000

八、權責

(一)得獎作品之版權歸得獎者所有,然為符合本活動海洋教育推廣之用,
主辦單位擁有後續相關展示、宣導品印製與運用於相關活動等權利。

(二)得獎作品之設計理念或創意如有侵害第三人合法權益時,應由得獎作
品之參選人自行負責處理並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九、其他

(一)所有參賽設計圖、作品電子檔照片恕不退件。得獎作品則於展覽活動
結束後由得獎者自行領回,若沒有於規定時間內領回者視同放棄。
(二)得獎者獲贈之獎金須依照本國稅法扣除稅額。
(三)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之。

十、活動聯絡人

林孟璇(電話:02-27520808分機6822 Email: carol.lin@wie.emocm.com)(2011-03-27 17:47)

[h1]2011新竹美展徵件[/h1]


活動網站:
http://www.hcccb.gov.tw/chinese/01news/news_a02.asp?bull_id=4794

一、計畫目標︰
為倡導新竹縣市藝文風氣,促進地方文化藝術健全發展,鼓勵藝術工作者研究、創作,以提昇藝術創作
水準,落實藝術與生活結合之理念。
二、辦理單位︰
(一)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二)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新竹縣政府
(三) 承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三、實施方式︰
分邀請與徵選作品,作品共分7類,由新竹縣市每年輪流辦理。
(一)邀請作品︰由主辦單位就下列原則邀請之,接受邀請者不得就該類再參加比賽。
1 .本屆美展評審委員。
2 .曾獲近3屆新竹美展首獎得主者,列為邀請對象,但以邀請3次為限。
(二)徵選作品:
1 .凡出生或現設籍、居住、就學、就業於新竹縣、市之藝術創作者皆可參賽。
2 .以本人最近3年內未曾參加任何公辦美展之作品為限,每人參加乙類,每類以乙件為限。
3 .歷屆新竹美展首獎得主參賽同類別者免初審,但仍需於1 0 0年5月3 1日(星期二)至6月2日(星期四)內送
達送件表(含相片)及參賽作品。
4 .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取消參賽資格:
( 1 )作品完成逾3年以上者。
( 2 )作品曾參加國內外各種競賽經發表者。
( 3 )實體作品與初審相片原標示尺寸不合者。
( 4 )未依規定送件者。
( 5 )參賽者如有抄襲、重作及冒名頂替之情形,或違反簡章有關規定者,除自負法律責任外,承辦
單位得逕取消其參賽資格,並限3年內不得參賽。

**
(1)收件日期:
100年5月31日(星期二)至6 2日(星期四)送達承辦單位,若作品以郵寄方式寄至
本局不予收件,並不負保管責任。
(2)收件時間:9:00-11:30、13:00-16:30
(3)收件地點:依類別分別送承辦單位
(4)收件方式:參賽者應填具報名表件並檢送4×6相片3張【參賽作品1張、參考作品2張】
、同時繳交參賽作品及參展資格證明文件。

四、責任:
(一)承辦單位對徵展及邀請作品負保管之責,惟遇人力不可抗拒情事、作品材質脆弱、作品本身結構及裝置
不良、裝箱作品未標示開箱圖示,導致作品裝卸遭受損害者,承辦單位不負賠償之責。
(二)凡入選以上作品,應全程配合主〈承〉辦單位辦理作品展出及專輯出版等事宜,不得拒絕。
五、保險:
邀請作品:保險期限自作品收件後至作品展畢退件之日止。保額以作者報價,務請於送件表格中申明,惟
作品申報價格過高,至影響保費預算支出者,送請籌備委員會議定價格,作者不得提出異議。
徵選作品:參加審查之作品,保險期限自6月4日起作品收件後至退件截止日止,保額最高賠償金每件作品均
以新台幣貳萬元計。各類作品經決審獲入選以上獎項者,每件作品保額均以新台幣伍萬元計。
六、退件:1 0 0年1 0月1 0日(星期一)以後全部採託運退件,運費、包裝費自付,承辦單位不負安全保管之責。
七、獎勵:
竹塹獎:各類取乙名,獎金每名新台幣壹拾萬元正(含獎金與收藏費),獎狀乙只與專輯1 0冊,作品由承辦單
位分別收藏(攝影作品含原底片或高階電子檔,書法篆刻類含盒裝印石)。
優 選:各類約取4名,獎金每名新台幣壹萬元正,獎狀乙只與專輯3冊。
佳 作:各類約取6名,獎金每名新台幣伍仟元正,獎狀乙只與專輯3冊。
入 選:各類組設若干名,每名發給獎狀乙只與專輯2冊。
註:(一)作品未達評審委員認定之標準,獎額得從缺。(二)獎金內含所得稅。
八、頒獎典禮日期:1 0 0年9月2 5日(星期日)上午1 0:0 0,邀請函另送。
地點: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美術館。
九、權利:
(一)展覽作品主(承)辦單位有研究、攝影、宣傳、網頁製作、展覽、出版以及出版品販售等權利,作者
不得對主(承)辦單位行使著作人格權。
(二)參賽資格如有異議,經查證不符資格者,取消獲獎資格,如已發給獎金、獎狀時,主(承)辦單位得
追討所領獎金、獎狀。
十、美展作業時程表:請參閱簡章十一、本美展簡章可至新竹縣市文化局服務台索取,或上新竹市文化局網站w w w . h c c c b . g o v . t w、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網站w w w . h c h c c . g o v . t w。

**詳情請至官網下載簡章**(2011-03-27 17:31)

[h1]第一屆双星毛巾「頂級毛巾設計大賞」全國校園設計比賽[/h1]

活動網站:
http://www.geminitowel.com/html/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334633



活動宗旨:
双星毛巾成立30年來不斷追求卓越與創新,堅持帶給消費者更高品質的產品,並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的代工製造廠,成功將台灣毛巾帶入國際市場。
身為毛巾紡織產業的領導品牌,双星深知肩負企業社會責任,於今年,双星首次舉辦「頂級毛巾設計大賞」全國校園設計比賽,期待年輕學子透過比賽活動更加了解毛巾紡織的特點,在新一代設計師的創新思維下,為傳統紡織產業激發出更亮麗的火花!

參賽資格:
1.本設計比賽限全國公私立大專院校、研究所之設計系學生參與。
2.參賽者可以個人身分或組隊參加,每組人數以1~3人為限。參賽者每位須附可證明身份的相關文件(身分證或學生證正反面影本)。
3.參賽作品需自行創作嚴禁抄襲,限未參與過其他比賽或公開發表之作品,如參賽作品經發現屬抄襲、冒用或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者,經認定屬實將立即取消參賽資格,若已獲獎者則需追回已頒發之獎項。
4.每名參賽者提報作品最多以三件為限。

獎項內容:
首獎:獎學金50000元、毛巾禮盒組一份、獎狀乙只
二獎:獎學10000元、毛巾禮盒組一份、獎狀乙只
三獎:獎金3000元、毛巾禮盒組一份、獎狀乙只
佳作五名:各可獲得毛巾禮盒組一份 、獎狀乙只
(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予隨時修訂並公佈於活動網站)
◎詳細參賽辦法及作品規格事宜請上網至http://www.geminitowel.com/html/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334633(2011-03-27 17:14)

[h1]2011猴精采-桃城石猴雕刻徵件比賽[/h1]

活動網站:
http://www.cabcy.gov.tw/act_view.asp?ano=4837



一、活動宗旨:傳承桃城石猴藝術,鼓勵猴雕創作,培植創作人才。
二、主辦單位:嘉義市政府
三、承辦單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四、徵件內容:石猴雕刻
五、參賽資格:(一) 全國組:具中華民國國籍者。
(二) 在地組:1.設籍於嘉義縣、市半年以上者。
2.工作處所於嘉義縣、市半年以上者(需提出在職證明)。
3.曾參加嘉義市舉辦石猴研習成員或戶外創作展者。
(三)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獲獎資格、追回獎金獎狀,3年內
不得參加本項活動。
1.抄襲他人之作品經查證屬實。
2.曾於國內外展覽或比賽獲獎之作品。
3.違反本簡章之規定者。
六、作品規格及交件要項:
(一) 長寬高每邊皆不得超過70公分,重量不得超過60公斤(誤差值5%)
(二) 作品繳交不得附加各式框座。
(三) 每人僅限參與一組競賽。
七、 獎金及獎勵:
(一)全國組
第一名:獎金10萬元整及獎狀乙幀,作品由文化局典藏。
第二名:獎金3萬元整及獎狀乙幀 。
第三名:獎金2萬元整及獎狀乙幀 。
(二)在地組
第一名:獎金7萬元整及獎狀乙幀,作品由文化局典藏。
第二名:獎金2萬元整及獎狀乙幀 。
第三名:獎金1萬元整及獎狀乙幀 。
(三)全國組及在地組各取優選6名:獎金各5仟元整及獎狀乙幀 ;
佳作、入選若干名,獎狀乙幀。
(四)參賽作品水準未臻評審標準時,獎項得從缺。
(五)獎金皆包含所得稅。
(六)入選以上作品需配合本局所安排之公開展示等相關活動。
八、徵件簡章及報名表請向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服務台索取或上網站
http://www.cabcy.gov.tw/下載,洽詢電話:05-2788225轉802 。

九、收件時間及地點:
(一)收件時間:100年4月23、24日(週六、日),上午9:30~11:30,下午2:00~4:30。
(二)收件地點:嘉義市忠孝路275-1號 市立博物館側門一樓交趾陶工坊。
(三)送件時請先填妥報名表(表一)、收件/退件證明聯(表二)及作品黏貼聯(表三);作品黏貼聯請以透明膠帶黏貼於作品底座。各表件請以正楷自行填寫清楚。
十、評審方式:由本局邀請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
十一、退件:未入選退件:函文通知退件時間及地點。
入選以上作品退件:於本局辦理展覽完畢後另函通知。
憑收/退件證明於指定退件期間內辦理退件,逾期未領回者,本局不負保管之責。
十二、展出時間與地點:
(一)展期:100年6月15日(週三) 至100年8月28日(週日)。
(二) 地點:嘉義市立博物館二館石猴特展區,上午9:00~下午5:00。
十三、頒獎日期及地點:另函通知。
十四、本局對於入選以上作品,均有研究、展覽、攝影、出版等權利。
十五、本局對徵件作品負保管之責,惟遇不可抗力情事而遭致損壞者,本局不負賠償之責。
十六、凡參賽者,均視同承諾遵守本簡章之各項規定。
十七、本簡章如有未盡事宜,另行修正補充之。(2011-03-27 17:02)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 681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