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piauling(滄瀳飄零)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 681  下一頁→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4/8/2y4pg.html[/center]


[center][h1]【一步一腳印】廢紙箱!宅藝術家 走一條沒人走的路[/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4 22:46 謝向榮

台中這家傳統雜貨店,最近因為門口施工塵土飛揚,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


顧客:「一包七星的。」陳文華:「好,210,謝謝。」

客人前腳一走,45歲的老闆陳文華,立刻離開櫃檯,投入自己的小天地,對他來說,雖然在同一個空間,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陳文華:「是我哥哥發現的,為什麼叫我做什麼東西都做得出來,那時候就開始,我就沒辦法坐在那邊玩電動了,還是看店,就是要做東西。」

雖然拙於言詞表達,不過陳文華有一雙巧手,可以讓雜貨店裡不要的廢紙箱,變成另一種值得保存的工藝品,當年改變他的契機,是為了幫姪女做舞台道具。姪女同學:「哈哈,阿伯你就這樣上節目,這樣比較好看,就說上面也是我的作品。」

對於小女生的作弄,好脾氣的舅舅不以為意,因為這生平第一件作品,改變了自己。陳文華:「原來我姐姐是跟人家借那個畫一隻青蛙的,綁在頭上,就是我在旁邊看嘛,我感覺不好看,又不夠立體,所以我自己想說,我看看能不能弄那個紙箱,做一隻青蛙出來。」

本來只要青蛙面具,結果這廢紙箱做成的立體道具,讓教英文、負責舞台劇的陳家大姐,從此發現弟弟看店跟打電動以外的專長。陳文華大姐陳宜家:「我要負責其他的編導,還有那些彩排,已經夠多了,這些事情我想,他可以幫我處理一點,圖片非常的簡單,但是他卻把它做得這麼的精細,我們每個人都目瞪口呆,都瞠目結舌,完全不知道說,他怎麼那麼厲害。」

身為英文老師的大姐,還引用了女神卡卡的歌詞,來形容這個大智若愚的弟弟。陳宜家:「他就是這樣,我天生如此那種感覺,他就是天生註定說,他有那種自己的天馬行空的源源不斷的創意就出來了,你想像不出來說,會做這些東西,他都可以做得到。」

結果陳文華越做越有興趣,雖然作品開始累積,但早期他的自我要求,其實並不高。陳文華:「自己想說,要怎麼一個東西做出來而已,沒有想說要做得精細還,是做得漂亮,就沒有,就是很粗糙的去給它做起來,像這個會動,這個頭也是會動,這個頭很難動,因為它有很多羽毛在這邊,所以就很難動,怕羽毛會斷掉。」

另外本來會刻意上色的作品,後來為了呼應環保風,也改為紙箱的原始風貌,希望創作層次能夠更進步。陳文華:「走上藝術的話,就是不可以用,不能用油漆,還是那個顏料來擦,就是你要用,我已經說是用紙箱做的,我就要用紙箱,它原有的去做東西出來,所以我每天都在想說要怎麼樣做。」

所幸家中4個姊妹哥哥,都是陳文華的支柱跟後盾,時常金援,給予幫忙,不然他每件創作都是非賣品,雜貨店生意又不好,常會入不敷出。陳文華:「不會考慮到錢的事情,因為這個已經就是我的主業,已經不是雜貨店了,所以我這個一定要繼續做,因為這個東西沒人做,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我一定要繼續做下去。」

在沒有後顧之憂及哥哥大力協助,利用網路宣傳下,讓廢紙箱藝術逐漸為人所知,不過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得靠陳文華持續不斷的精進作品,才能獲邀展出。陳文華:「我擺一個姿勢擺這樣子,我不動給我拍,我叫我哥哥4個角都給我拍,像那個臉他的五官,我就放了一個鏡子在我前面,我用一用再看一下,我看我自己。」

這天,陳文華從台中到高雄的展場,專程為參觀者導覽解說。訪客:「這樣做起來要很久哦。」陳文華:「對、做了1年7個月。」訪客:「哇!自己唷,還是有助手這樣?」陳文華:「只有我一個人做。」訪客:「想靠這個賺錢嗎?還是只是興趣。」陳文華:「因為我們是開雜貨店,越縮越小了,都是放這些東西,以後自己可以開展覽館,所以沒有在賣,都一直做就是完全不賣,就是純粹展覽,對、所以要不斷的做東西 每天都要做。」

這座紫禁城是他花了超過一年半才完成的大型作品,而罕見的創作方式,也為他贏得了掌聲。策展人翁妃伶:「他是一位完全沒有受過美術教育,或是正統教育的一個素人,那他是憑著就是對一個,可能一個東西的喜好,然後執著,然後他是從各個不同的一個,比較基礎的一些小東西開始是做鑽研,然後到他做出一個這麼,就是讓大家看到會很驚奇的一個紫禁城,那這個細節我們到現場去看的時候,是非常感動的,他是用他的生命在創作。」

也有網站上的粉絲,在看過栩栩如生的紙箱藝術品,可以做成包括了建築物動植物跟食物等等,對陳文華更加推崇。黃秀秀:「應該是很少人會細心到說做得這麼仔細,而且是一個大男人,真的很不簡單,我覺得他本身是無師自通,這一點就值得鼓勵,然後再者,我認為他真的是一個國寶級的。」

對於這樣的讚美,雖然陳文華覺得不敢當,不過開心是一定會有的情緒。陳文華:「我的心情當然很高興,因為從來沒有學過什麼藝術可以做這個那麼大,很多人都做不出來的東西。」

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並不容易,像四合院開天窗的想法,就是希望參觀者,能夠看到他的細心。陳文華:「有椅子、桌子、農具、床,還有那個化妝台也有,裡面沒有做東西的話,就好像是空空的空房子,你沒有做東西也沒有看頭,呵呵人家來看,沒有什麼東西,他也不看了。」

雖然創作者很細心講究,不過有時參觀民眾或工作人員粗心大意的話,很容易就傷到費心完成的作品,讓陳文華非常心疼,好心情也瞬間凍結。陳文華:「這個頭,龍頭不見了,每一個都有這樣子啊,每一個你看兩邊都有這個,我們在找屍體,看找得到趕快救它,有沒有被掃掉了啊,地上掃掉了吧。」

雖然這座「紙」禁城的保險金很高,但陳文華哥哥還是希望,可以現場修補。陳文華:「你去看看有沒有一個箱子好不好,紙箱喔,我們馬上把它剪出來,把它放上去,你怎麼剪哪,那個我沒辦法剪啦,那是用雕刻刀用的,沒辦法。」

只好趕緊搭高鐵打道回府,再做一個龍頭,不過常常這樣兩地奔波,讓陳文華的創作路,其實也受到不小的影響。陳文華:「常常跑到那邊去,是擔心我自己的作品被傷害到,是很累啦,這個被我創作的時候,好像人在這邊,心在那一邊,所以在做東西的時候,不會在這邊,也不會很專心。」

陳文華擔心作品,而他自己憨厚又有點宅的個性,則是讓相依為命的手足,也免不了為他擔心。陳文華哥哥陳源森:「你今天要我們兄弟姊妹花再多錢來支持他,我們也肯,但他不肯,他只是說,他說他沒有錢的時候,他就當然會跟我講,欸,這個月很難過,然後就,我們就知道什麼事啦,哈哈。」

不過哥哥也強調,他們也不是無限制的金錢供應,這位藝術家弟弟 還是要付出代價的。陳源森:「我們很坦白講,不是無限的,因為他太厲害了,他會修電器、會修水電、會修汽車、會修摩托車,我們輪胎破了,破胎了他都會,當然就是他了,哈哈。」記者:「他也說你們給他找了很多的麻煩。」哥哥陳源森:「對,他說我們是麻煩製造者,哈哈。」

在很多藝術家窮困潦倒,或者是孤獨寂寞的時候,陳文華很慶幸有兄弟姊妹的陪伴,長遠目標就是能成立自己的展覽館,近期則希望有更多人認識他的作品。陳文華:「我是要靠靠展覽啊,靠展覽的話,假如他有收門票的話,就會有收入,假如沒有門票,就沒有收入。」

陳文華:「這個好像這就是那個長期投資一樣,就是拚命做東西,那以後你假如有了東西的話就會開始回收了啊。」 對於別的藝術家靠創作賺錢,陳文華的廢紙箱藝術通通都是非賣品,不過他依舊怡然自得,安貧樂道。(2011-09-07 18:39)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4/5/2y4ey.html[/center]

[center][h1]陳逢顯巧手米雕 豬哥亮現形[/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4 18:44
(中央社記者蔡沛琪新北市4日電)藝人豬哥亮魅力無窮,毫芒雕刻家陳逢顯以30個工作天,巧手在米粒上畫出豬哥亮,搭配「豬ㄟ再度復出」等豬式語錄,把豬哥亮刻畫得唯妙唯肖。


陳逢顯費時30個工作天,創作出2款豬哥亮米雕。他透過高倍數放大鏡,將豬哥亮全身畫像刻畫在長0.5公分、寬0.3公分的米粒上,豬哥亮招牌的馬桶蓋頭、西裝短褲一樣不少,表情生動自然。


米粒上還寫了「台灣國寶豬哥亮 浪子回頭金不換」、「豬ㄟ再度復出 多謝大家支持」等文字,巧妙融入豬哥亮「出國深造」的心境,趣味橫生。


陳逢顯今天受訪時說,因為豬哥亮屬於擁有輝煌歷史的台灣本土巨星,加上他的妻子是豬哥亮的粉絲,因此決定創作豬哥亮米雕。適逢明年是龍年,他下一個目標是要雕出最小的龍。


陳逢顯曾任職於中央銀行所屬的中央印製廠,負責雕刻印鈔鋼版,因緣際會下,接觸到雕刻鋼版用的特殊工具。在朝九晚五的公務員生活外,他利用閒暇之餘,30餘年來沉思創作微雕。


除了白米外,陳逢顯挑戰過石頭、木頭、竹子、黃金、陶土等各式材質。他說,把白米當成畫布的難處在於,要有深厚的素描及書法基礎,才能在方寸之間刻畫人物神韻,而且下筆不能失誤,否則又得從頭來過。


陳逢顯說,因此下筆時需沉穩,拿捏適當筆觸,雖然米雕是毫釐芥子,但也能表現出美的韻味及藝術深奧的道理。


陳逢顯的米雕作品自10日到18日將在台北第一屆米食大賞展出,屆時民眾到台北市花博公園爭艷館,將能一睹他的作品,包括豬哥亮、行天宮、碧潭風景、阿里山神木等米雕作品。1000904(2011-09-07 18:38)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4/4/2y3kv.html[/center]


[center][h1]青花的消失與重生[/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4 05:30 楊舒媚/調查採訪
中國時報【楊舒媚/調查採訪】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妳眼帶笑意。」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主唱的《青花瓷》紅遍兩岸,因為這首歌,不少民眾前往鶯歌陶瓷博物館詢問「青花瓷是什麼?」青花在台灣,除了由名「瓷」變成名「詞」,更已發展出自有風格的「台灣青花瓷」,其中轉化,有一段曲折。


楊莉莉在鶯歌小鎮工作室裡畫青花,同一時間,她的青花蝴蝶正透過銀行廣告在台北市大馬路飛舞。除了銀行,大型化妝品牌、航空公司、國宴也用她的青花,連青花發源地中國大陸的電視台,都以「台灣青花」「青花皇后」之名,邀她談青花,鶯歌陶瓷博物館也說,「楊莉莉已是台灣青花代表。」


台灣青花走出自己的燦然,其實,因時代周折、政權轉移,它差點被抹去身影。鶯歌陶瓷博物館助理研究員蘇世德說,清康熙至嘉慶年間,大陸東南沿海移民入台灣,此時青花被當成家當,大量走水路入台,「但一八九五年後,日本治台,來自大陸的青花就少了。」該館典藏展示組組長莊秀玲表示,「這個時候,日本引進日製青花,不過量不多。」


因統治者轉移 曾一度斷絕


統治者改變讓台灣青花注入了東洋技術,一九四五年日本因二戰敗戰退出台灣,蘇世德指出,接管的國民政府開始禁日本瓷,「一九四六年的進口數字是『○』」。連日本青花也沒了,青花遂在台灣斷絕。直到一九四七年,才慢慢恢復從大陸進口青花,但蘇世德說,「沒多久,一九四九年大陸就淪陷,兩岸對峙後,青花又斷了」。


當時,青花用在鍋碗瓢盆上,是生活必需品,蘇世德表示,「鶯歌本來只有廿座窯,一夕間又多了廿座,因為斷絕外源後,台灣人自己燒起青花。」


這期間台灣技術不斷改良進化,莊秀玲指,期間一群因大陸淪陷來台的藝術家,為青花注入中國畫法;到了一九六五年,故宮開放參觀,世人見識珍寶後,動了收藏之念;而後一九六七年,政治上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前因後果交乘影響,鶯歌成了世界仿古瓷的出產地,七○、八○年代,鶯歌是全台灣擁有賓士車最密集的地方。」


然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後,鶯歌榮景不再。直到二○○三年,拍賣網站ebay「唐先生打破蟠龍花瓶」廣告讓鶯歌仿古瓷又紅一次,不過並未持久。台灣青花那時奄奄一息,為了生存,大部分陶瓷業者,「蟠龍花瓶」紅就做蟠龍花瓶,市場要牡丹就繪牡丹,此時,楊莉莉卻走著另一條路。


絕境中放手搏 做出代表作


十九歲喪父後,台灣仿瓷鼎盛時,楊莉莉在以仿瓷出名的中華陶瓷廠做女工,每天畫幾十個杯罐瓷盤,讓她累積了掌握瓷器與畫工的底子。因不想一輩子當女工,她辭職去拜師學畫,不料,突遭離婚衝擊。


楊莉莉不諱言,她的「台灣青花」,是在「人陷於絕境時,因什麼都沒了,就不在乎市場了」的狀況下創造出來的。那時她只畫自己想畫的東西,以自己的胖兒子為雛型,設計出代表作胖娃娃;人家畫牡丹,她勾勒玫瑰;別人為「唐先生」風潮做蟠龍花瓶,對廟會著迷的她,已著墨現今流行的三太子,「沒想到市場卻接受了。」


別於仿古瓷的清麗、秀逸、盛大、威儀,楊莉莉的青花,融合傳統、本土與現代,圖案圓滿、線條豐潤、色澤沉靜,莊秀玲說,「一看就知道那是她的作品。」


莊秀玲分析,楊莉莉的青花之所以重要,還在於她曾研發出一種獨特的青花釉料。楊莉莉則表示,她試出的這種藍,是「接近明朝永樂年青花」的靛藍,能讓當時只做得出「還原燒」的台灣青花,燒出顏色更多變的「氧化燒」,使產品有突破性變化。


研發獨特釉料 開創新江山


大陸劇「青花」裡,趙雅芝和斯琴高娃為「青花日月樽」的秘笈鬥得家破人亡,但研發出祕料的楊莉莉創出其品牌,卻是因為意外。她把「秘方」交給大廠用時,因當時該顏色不是主流,「人家不敢用,怕上錯釉料,在盒子上註明『楊莉莉青花」』。」之後「楊莉莉青花」紅了,那靛藍才紅了起來。她笑,「哪裡知道,我的品牌其實是人家誤打誤撞幫我取的。」


在鶯歌走出另一段生命,也因為跟著鶯歌陶瓷翻騰起落,楊莉莉漸次摸索出自己認知的一套生存法則。她鼓勵當地人學青花,因「學一門功夫可以當副業,我也可以幫自己培養接訂單的班底。」她找既有成品,在上面畫上她的青花,就搖身變成「楊莉莉青花」。


她說,「鶯歌現成品到處都是,這些工廠都快活不下去了,要讓留在本土的陶瓷廠有生意賺。」此外,楊莉莉也不光讓自己是「藝術家」。她把作品分兩種,一是親自畫的,高單價、量少、質精;另一種是轉印畫,量多、授權、便宜,以此讓「台灣青花」保留質感又創造市場。


青花從古代傳世至今,由一地走向世界,靠的是承續歷史、融合多元,進而誘發新文明的特性。楊莉莉以三十年時間專注於青花,並和台灣其他如方文山在內的創作者,以生命力和創意,說出青花的另一篇章──台灣青花。(2011-09-07 18:33)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4/78/2y3eu.html[/center]

[center][h1]台灣首場原創漫畫交流 人潮湧 人妻日記吸睛[/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4 04:11
〔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台灣原創近年人氣高漲,「COMIC NOVA原創作品交流展」昨在台北登場,不但參與社團比預期中多出逾一倍,僅一天的展售會吸引近四千人次進場,作品相當多元,漫畫、插畫、輕小說、遊戲都有,趣味描繪漫畫家妻子生活的「人妻日記」更是吸睛。


台灣同人誌展售會場有愈來愈多原創社團擺攤,作品也受重視,開拓動漫祭籌備委員會決定舉辦首場強調「原創Only」的交流會,「意外的是,原本只規劃八十個攤位,但報名件數卻遠超過預期,還得臨時更換場地。」


昨天場內擠進一百九十個攤位進駐,籌備委員會公關邱小良樂觀說:「看來明年可以繼續辦!」


漫畫家背後的故事也很吸睛,其中「人妻日記」搞笑描述身為漫畫家妻子的逗趣故事,包括幫老公想盡拖稿理由、忍耐老公不夠浪漫等,由小孟負責書寫人妻生活、捲貓執筆畫畫,有讀者邊看邊笑。


以「台客列傳」創話題的漫畫家MW也展售舊作「我的編輯會吸血」,讓讀者一窺漫畫家背後的心酸史。(2011-09-07 18:32)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4/2y57n.html[/center]

[center][h1]光之藝廊 幫身障者圓藝術夢[/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05:30 盧金足/台中報導
中國時報【盧金足/台中報導】


台中市畫廊、藝廊林立,眾多藝廊中,有個提供身心障礙朋友揮灑藝術天分的舞台─光之藝廊。光之藝廊的夢想逐漸獲得認同,台中市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最近就號召全台一百多名藝術大師提供創作,義賣所得將捐給光之藝廊。


兩年前,從小罹患肌肉萎縮症的邱俊瑋因為不畏罕見疾病「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纏身,身體逐漸萎縮,被同學取了「蚯蚓」綽號,但他勇敢的生命鬥志活出「蚯蚓勇士」精彩的生命,創作《仰角四十五度》、《上帝看見我的微笑》等書,在廿歲生日時出版。


邱俊瑋媽媽陳翠華捐出兒子創作義賣所得,推動「光之藝廊」,想讓其他身障孩子有發表作品的空間,也使更多人認識身障者的藝術才華。也藉此鼓勵擁有藝術天賦的他們,掙脫身體障礙及社會文化束縛,獲得心靈思想自由,實現夢想藍圖。


擔任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的陳翠華說,許多團體提供生活物質、照護、教育關注和資源,但身心障礙者常因生理和經濟挫折,處於弱勢族群的定位。


不希望身障者自我認同受到衝擊,才華潛能被低估和忽略,陳翠華和兒子邱俊瑋為身障者當成搭橋和點燈者的角色,要發揮藝術能量,讓身心障礙者,獲得面對生命的勇氣與力量。


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推動「光之藝廊」,年度大事是舉辦身障者作品徵件提供獎金,還能媒合身心障礙藝術與藝術市場、文化創意產業,建立身心障礙者的經濟自主,找尋生命的出口和價值。(2011-09-07 18:31)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4/2y53s.html[/center]

[center][h1]靜物與風景 尉任之對自己提問[/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05:30 林欣誼/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從華格納的音樂、導演荷索到艾略特的詩,從孟克的畫、柏格曼的電影到喬治亞異鄉朋友,《室內靜物.窗外風景》以沉靜動人的文筆,悠遊在各藝術領域,這是尉任之(見圖,林欣誼攝)的第一本書,卻展現了豐富的學養與沉穩的理路。三十四歲、身材高大的尉任之說:「這是一部提問之書,詰問的對象是自己。」


尉任之旅法十二年,目前是巴黎第一大學電影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另一個身分為畫家,曾在台北及歐洲辦展覽,他的父親是前輩作家尉天驄,母親是聲樂家孫桂芝。他回憶從小家裡作家、畫家、音樂家雲集,爸媽給他完全自由,「自由給人的養分是很難形容的。」


尉任之聽古典樂長大,閱讀廣,愛電影,從小展現繪畫天賦,但他未拜師學藝。考上東海美術系後,受不了沉悶環境蹺課,被退學後赴法留學,依然看畫、看舞、窩電影院,所以他展現的博學對他來說稀鬆平常。他說:「現在是跨領域時代,這些對我來說像同一碗飯,只是加不同的調味料。」


他說,「巴黎就像個大學校,頭兩年陶醉在吸收當中,反而創作主體消失,曾以為自己再也不畫畫。現在我確定我會畫到老,每天至少畫一個半小時,就像運動一樣。」


尉任之提筆寫作則是偶然,四年前出版前輩初安民邀他在雜誌寫專欄,讓他想寫什麼便寫什麼。歷經修改與新添,集結為《室內靜物.窗外風景》,漫談藝術、創作,並融合時事與遊記,文筆節制內斂,展現知性魅力。


他說,他喜歡北歐冷洌的風格,寫作也不斷往乾淨、簡單去,但也苦笑一開始寫很困難,「後來我把每一篇都當作寫給朋友的長信,才找到說話的口吻。」他已在法國結婚、定居,下一部書已經在進行,繪畫正起步,也在規畫幾年後執導演筒拍電影。(2011-09-07 18:30)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78/2y52g.html[/center]


[center][h1]不用1根釘 榫卯工藝展吸睛[/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04:21

〔自由時報記者劉婉君/麻豆報導〕「魯班為師.魯班為名」台南.家具產業博物館榫卯工藝展,昨起至十二月十一日在總爺藝文中心廠長宿舍展出,作品與古蹟建築相呼應,均採榫卯銜接,不用鐵釘,傳承傳統木工技藝。


台南.家具產業博物館「魯班學苑」執行長黃俊傑等十六名工藝師生,在總爺藝文中心展出五十一組、八十七件作品,其中,一體成型的弧型椅頭,是師生們嘗試火烤加熱、電流等多種方法後,花費一年時間才找到訣竅,大幅提升產品價值,細緻的作品,讓參觀民眾忍不住湊近仔細欣賞。


台南.家具產業博物館長江文義說,展出的作品均運用傳統榫卯技術,與廠長宿舍的建築手法一致,將木頭鑿切成精密的榫頭,一凸一凹形式,將兩支木頭完美結合,不用螺絲或鐵釘,就能牢固扎實結合,是傳統家具中極具代表性的製作技法,盼能讓傳統工藝技術扎根,先有工藝基礎,再談設計。


黃俊傑展出的作品中,「玉喜功圓」以母親的名字命名,表現媽媽的一生,可窺見他對已逝母親的思念;「摯愛」則是表達對太太吳依璇的愛意,也為作品增添浪漫。


配合展覽,十月一日在總爺藝文中心還有「檜筷樂樂—筷子DIY」體驗活動;台南.家具產業博物館「魯班學苑」秋季班也將於十七日開課。黃俊傑說,只要對傳統木工工藝有心者,均可報名參加,洽詢電話:06-2661193。(2011-09-07 18:29)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78/2y510.html[/center]


[center][h1]周美華色彩遊蹤 畫出詩意篇篇[/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04:21

從業餘走向專業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從學校課餘的娛情之作,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專注投入,周美華在退休後的第2年,為自己的繪畫創作交出第一份成績單。曾與周美華是同事、現在師大美術系執西畫之牛耳的畫家蘇憲法說,周美華雖然是英文老師,但投入繪畫10年來的成果不輸美術科班出身的人,「作品已有專業畫家的水準」!


對此評價,周美華謙稱「是蘇老師太客氣」,倒是另一位名畫家楊興生,也把周美華努力求精進的軌跡看得清清楚楚,直說可以試著把腳步放慢一點。所謂「腳步放慢」,指的是技法上的求新與試驗,對於現階段的周美華來說,藉由生涯第一次個展,正好可以做個有系統的回顧與耙梳,她說,把10年來的作品一一整理檢視之後,在心裡逐漸形成一些想法,也更明白以後該怎麼作。


雖然過去10年的學習,對周美華來說多是業餘學習的性質,但退休後的這2年,周美華投入繪畫的時間與精神都不輸專業畫家,因此,在質與量上都有驚人的成長。對此,蘇憲法給予的評價頗高,他認為,周美華的作品在顏色的配置上掌握得很好,人物動態的拿捏頗為自然,形體虛實之間表現也極佳,氣氛的營造恰到好處。


周美華把自己轉變的歷程約略區分為2個階段,其一是2004至2009年,以寫實為基調,題材多以台灣山城漁港風情為主;其二是從2010年迄今,遊歷歐洲,對愛琴海的島國與東歐的山城留下深刻印象,有了新素材與靈感,同時試著化繁為簡的色塊統合和光影對比,甚至大膽嘗試以不同色調處理同一場景,展現不同的情境與氛圍。以此為架構的周美華個展「旅人詩情」,即日起至9月25日,在金車文藝中心展出。(2011-09-07 18:28)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78/2y51d.html[/center]


[center][h1]許錫國素人玩竹雕 件件驚奇[/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04:21

〔自由時報記者陳信仁/鹿谷報導〕南投縣鹿谷鄉八十歲鄉民許錫國擅長竹雕創作,尤其是運用形狀千奇百怪的竹根,在其精心雕塑下,成為一件件令人驚奇的作品,如今已累積三百多件地雕創作,曾多次受邀展出,獲得極高的評價。


竹藝師傅許錫國住在竹林滿佈的鹿谷鄉小半天地區,雖非藝術科班出身,但喜愛藝術創作且眼光獨到的特質,讓他自幼跟隨長輩砍竹挖筍時,常在竹林中挖出奇型孟宗竹筍或竹根,如獲至寶的收藏。


許錫國深感奇特竹根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魔力打造的寶物,取名為「地雕」,由於對地雕藝術的熱愛,晚年從農事退休後更專心創作,數十年來創作三百餘件竹雕作品,三合院住家的客廳宛如藝文展覽館,滿屋天然竹雕,有大如人抱,有小如指掌,教人驚嘆連連。


許錫國的兒子許哲槐也投入竹藝地雕行列,父子期待能成立地雕博物館,讓外界一起欣賞竹子渾然天成之美。(2011-09-07 18:27)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78/2y52r.html[/center]


[center][h1]手藝糕超 金紙變環保蛋糕[/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04:21

〔自由時報記者何宗翰/竹南報導〕有業者研發出「金紙蛋糕」,外表就像金紙,上頭印有福祿壽,但實際上卻是以蛋黃、芒果醬做成的蛋糕,拜完即可食用;苗栗縣竹南鎮民俗專家張益銘則是利用製作紙錢所剩的竹紙泡水加工,再用紙黏土手捏玫瑰花裝飾,做成幾可亂真的蛋糕,希望廢竹紙能夠再利用,當作小學生勞作的材料,同時教導他們惜福愛物的觀念。


張益銘說,今年中元節時他想畫一張超大張、用來燒給好兄弟的「更衣錢」,卻找不到適當的紙,於是試著將金銀紙製造時裁邊的廢紙,泡水後用攪拌器攪碎,再等上十五天的時間完全乾燥後,做成一塊長五十四公分、寬三十七公分、厚一公分的厚金紙,在上頭作畫,因此發現竹紙的可塑性。


他說,金銀紙是人與天地神靈的溝通、奉獻之物,台灣人的生活少不了金銀紙,從正月初一到年尾有一百五十三個神明誕辰紀念日,還有每月初一、十五的「犒軍」,初二、十六的「作迓」及元宵、清明、端午等節日,都會用到,希望透過廢竹紙的回收利用,推廣竹南的竹紙藝術文化產業。(2011-09-07 18:26)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7/63/2yb6f.html[/center]


[center][h1]藝術家吳尚霖、洪琳茹開展茶會[/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7 17:27 胡美足

2011台東劇團「藝術次方in鐵道」9月7號(三)晚上7點在臺東鐵道藝術村253倉庫,將舉辦藝術家吳尚霖「城市肖像-回憶之境系列計劃:故事」錄像裝置展,以及藝術家洪琳茹「拓˙衍-記憶拼圖」故事版開幕茶會,歡迎所有熱愛藝術的您踴躍前來欣賞,與藝術家面對面交流。


吳尚霖從6月起開始進駐台東,與台東縣立寶桑國中的同學展開了一場回家計畫的影像拍攝過程,並於駐地期間與台東各行各業的市民,針對台東城市的記憶進行影像拍攝與訪談,本作品也將引領觀者看見更多台東所不為人知或是過去曾經共有的記憶。


藝術家-洪琳茹,將帶來「拓˙衍-記憶拼圖」故事版創作展覽,洪琳茹從今年5月起進駐台東至今,透過每天在台東趴趴走,尋訪著台東的風土人文以及在地景物故事圖像,並將其串連成一片片的不鏽鋼蝕刻故事版,以拓印為的概念,讓台東在地好故事能透過作品與民眾之手不斷流傳下去。


藝術家吳尚霖、洪琳茹並將於9/8(四)19:00於台東鐵道藝術村253倉庫進行藝術主打星活動,將針對本次創作進行一場深入的駐地創作座談活動,歡迎所有對本次創作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前來參與!


(2011-09-07 17:10:49 胡美足)(2011-09-07 18:22)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7/4/2y9q0.html[/center]


[center][h1]哀豔繾綣而凋零 司徒強逝世[/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7 05:30 吳垠慧/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旅美藝術家司徒強於紐約時間九月五日凌晨四時三十分,因冠狀動脈心臟病發,在紐約醫院過世,享年六十三歲。上周司徒強因心臟病發送醫開刀,住在加護病房等待第二次手術,原以為術後穩定康復中,沒料竟撒手人寰。司徒強生前人緣好,病逝消息傳回台灣,藝壇友人多表震驚,許多年輕藝術家也紛紛在臉書上回憶「強哥」的翩翩風采與相處點滴。司徒強的遺體預計本周六火化。


旅居紐約的華人藝術家來來去去,司徒強卻在那裏卅多年,他的生活只專注創作,疏於照顧身體。二○○九年回台舉辦個展「穹界之花」時,畫廊送給他健康檢查當作「禮物」。與他合作廿多年的誠品畫廊執行總監趙琍說,「當時就已檢查出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只是他外表很瘦、看不出來。」加上他菸抽得兇又長年日夜顛倒,上周突然胸悶、呼吸困難送進醫院,醫生暫時裝上血管支架,住進加護病房,等待二次手術,原以為病情穩定下來,不料卻過世。不知情的旅美藝術家陳張莉五日早上還送雞湯去醫院,院方告知司徒強於凌晨病逝的消息。


司徒強一九四八年生於廣東,兩歲時隨家人赴香港,一九六九年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不久即赴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攻讀碩士,此後就客居紐約達卅多年。


司徒強以精湛的照相寫實風格繪畫奠定地位,並運用花、電線、燈泡等物件,與繪畫結合。司徒強喜歡在作品中畫進花與玫瑰,他筆下的花雖然璀璨,卻總是懸浮在黑洞般的宇宙穹蒼間,表現出對青春、愛情、生命、理想的感傷與雋永。他曾說:「死亡是任何有情生命的必然輪迴,繁花殞落,繽紛又淒哀,臨終繾綣回首,以豔無盡悲哀,尤有熾烈執著的熱情。」


司徒強以西方現代藝術的手法,流露中國古典文學之美,並強烈傳達出他內在孤寂、渴求愛與救贖的私密世界。


趙琍說,「情癡」、「藝癡」是司徒強一生的追求與寫照。「當代藝術世界再怎樣變得天翻地覆,他仍堅持繪畫的純情,他的寫實繪畫創造幾近幻象的視覺感受。」


趙琍回憶,「他家裡冰箱冰的是他要畫的花,他每天都去同一家館子吃飯,廿年如一日,物質和名利慾望低,沒從他口中聽過怨嘆之詞。」


一頭長髮、牛仔輕裝又愛漂亮的司徒強,外表散發著年輕人般的活力,對後輩的照顧提攜更是不遺餘力,讓他在華人藝術圈擁有好人緣。「人家都會說:『有機會到紐約,記得去拜訪司徒強』。」藝術家黃彥穎在紐約駐村期間認識司徒強,「對美術系的學生來說,司徒強是教科書裡的人物,但他沒有架子,熱情又爽朗,帶我們在蘇活區散步、講歷史,約翰.藍儂住哪、安迪.沃荷去哪家餐廳。」(2011-09-07 18:21)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7/4/2y9q1.html[/center]


[center][h1]文博會明登場 跨領域商機無限[/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7 05:30 邱祖胤/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邱祖胤/台北報導】


文建會主辦的第二屆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將於九月八日展開,為期四天的活動於南港展覽館舉行,預期將吸引十萬人潮,創造超過兩億元商機。今年文博會主題為「連結」,意在讓更多產業跨領域在此連結、激盪創意,總共有四五七家廠商、七五○個攤位參與,包括琉璃工坊、法藍瓷、和碩、霹靂布袋戲、掌生榖粒等品牌。有鑒於去年第一屆文博會國際廠商參與不足的缺點,今年特別邀請日本、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土耳其、義大利,以及中南美洲六國來參展交流。


文博會規畫為國際、兩岸、品牌、綠能、博物館、台灣之美、表演藝術等十個展區,其中「新綠色生活區」透過多元展示探討未來生活的願景,鄉林建設將以綠建築的概念打造未來概念屋。「台灣原生區」與全台縣市政府的觀光資源連結,展現在地民俗、文化之美。「博物館區」將故宮、歷史博物館的文物,以數位及商品方式呈現。


這次文博會特別規畫表演藝術及流行音樂產業專區,邀請高科技產業與表演團體合作。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表示,台灣在高科技擁有傲人的成績,如何在這一波文創狂潮中產生跨領域的效應,令人期待。


除了南港展區之外,包括華山文創園區、台灣師範大學、學學文創也都在文博會期間舉行各項活動,成為文博會的周邊展館,讓台北的街區特色與文創連結。(2011-09-07 18:20)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5/2y6vg.html[/center]


[center][h1]顧癌父創意設計 亞大生紅點獎[/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22:49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中5日電)亞洲大學學生在德國紅點設計競賽再傳捷報,創意商品設計學系學生的兩件作品奪得概念組紅點獎,其中楊熙設計的「行動照護箱」,是照顧癌症亡父的發想創意。


亞大創意設計學院院長賴淑玲今天表示,德國紅點設計競賽被譽為設計界奧斯卡獎,分為視傳、概念類別,競爭激烈,概念組今年有3536件作品參賽,參賽者來自49個國家;視傳組有6468件參賽,有40個國家參賽。


賴淑玲指出,參賽學生於今年6月送件,主辦單位逐類評審,視傳組在8月底公布成績,亞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兩件作品各獲最佳獎(best of the best)及紅點獎;概念組成績上週揭曉,商設系的「水環啞鈴」、「行動照護箱」作品都奪得紅點獎。


「行動照護箱」(Mobile Care)由學生楊熙、詹博至、洪崇閔設計。楊熙說,他照顧癌末父親,眼見父親接受安寧治療,一步步走向死亡,他相當煎熬與痛心,父親過世後,他決定設計方便照護醫療工具,提升照護品質。


楊熙表示,行動照護箱專為居家護理師設計,整合居家護理師訪視包與輔助工具,並系統化收納,可提高工作效率。


創作「水環啞鈴」(WaterRing)的學生傅裕仁表示,一般啞鈴只能做上半身肌肉運動,「水環啞鈴」是環狀設計,可套在手腕進行舉重擴胸運動,也可套在腳踝進行腿部與腹肌的訓練運動,與肌肉、骨骼接觸部分採用軟性橡膠,增加舒適度。


傅裕仁說,一般啞鈴使用金屬製成,而「水環啞鈴」內容物以水取代金屬,可降低汙染,不使用時可將水倒出,便於攜帶。1000905


(校方提供)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傳真 100年9月5日(2011-09-07 18:19)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79/2y69x.html[/center]


[center][h1]東勢木雕藝術節 漂流木成創作藝品[/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17:16
而風災過後的漂流木,要如何展現新的價值?台中東勢林管處舉辦國際木雕藝術節,來自國內外20位木雕藝術家,準備花一個月的時間創作,讓曾經在八八風災,被沖刷下來的漂流木,變身為大型木雕作品。


起重機拉來重重的大木材,十公尺的長度,重量將近七公噸,花了好一番功夫,大木材總算就定位,這些大型巨木外觀布滿泥沙,有的還有撞擊痕跡,不過在木雕師眼裡可是絕佳的創作素材。


電鋸轟隆作響,木雕師豪邁地開始裁切,大面積去掉表層受傷的部分,雕塑出作品粗胚,每一刀都得下得精準,有時因為木材太硬,就連電鋸也快招架不住。


大刀裁出作品雛型,藝術家已經滿頭大汗。這些木材來歷可不小,全都是在兩年前莫拉克風災時,被大水沖刷到大甲溪和高屏溪的漂流木,每一塊重達五公噸以上,直徑超過一百公分,這麼巨型的木雕素材該怎麼成為作品?木雕師心裡已經有底了。


就因為經過河床撞擊,表層全都是沙土和不規則裂紋,有的卻呈現獨特的紋理,木雕師說這些漂流木可都是高檔的一級木,像是木質細緻的牛樟,或是散發香氣的紅檜,因為質地各不相同,對木雕家也是一大考驗。


這些高檔漂流木屬於國家財產,在風災過後由林務局統一保管,現在成為藝術家創作的挑戰,而這些來自各國的木雕師同場較勁,一個月之後,這些漂流木就會成為迥然不同的藝術品。(2011-09-07 18:17)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63/2y66o.html[/center]

[center][h1]十月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推出文化之旅[/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16:36 吳采璋
兩年一度的「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即將於10月1日起於花蓮縣文化局園區展開,為了讓更多遊客來花蓮參觀各類精彩的國內外展覽外,花蓮縣文化局特別結合縣內文化資產點、地方文化館及風景區等,辦理文化之旅的深度旅遊活動,藉由導覽人員的介紹,讓遊客更容易瞭解花蓮的石雕及各個景點文化。


花蓮擁有許多文化資產,目前縣境就有10 處列為古蹟,35處的歷史建築,十多個地方文化館,及七十多個經輔導的社區營造點,造就了花蓮觀光立縣的重要根基。文化局特別在十月份『2011花蓮石雕藝術季』辦理文化之旅,三條路線分別為:「太魯閣綠水步道之旅」、「花東縱谷休閒農場之旅」及「東海岸海洋樂園之旅」,希望將花蓮的景致和人文介紹給民眾;詳情請上文化局網站查詢,網址WWW.HCCC.GOV.TW。報名電話03-8227121轉162廖先生


(2011-09-05 16:29:58 吳采璋)(2011-09-07 18:16)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63/2y603.html[/center]


[center][h1]南島美術獎 9/9徵件截止[/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14:58 胡美足
臺東縣政府今年創辦首屆「南島美術獎」,並以「與自然共舞」為主題,鼓勵認同南島文化的創作者,透過藝術展現南島語族尊重自然的宇宙觀,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歡迎不同族群、國籍與海內外的藝術創作者共襄盛舉!


該獎徵件媒材以油彩、壓克力顏料為主的平面作品,以畫布為基底,可運用複合媒材為輔,每人限交一幅作品,且須為3年內創作,並未曾於國內外其他公開競賽中入選與得獎。得獎作品今年12月將在臺東美術館展出。


初審書面資料收件期即日起到9月9號(五)止,郵戳為憑。親送或掛號郵寄至:950臺東市浙江路350號,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視覺藝術科收。


徵件簡章與表件電子檔,請上網搜尋「南島美術獎」關鍵字,或上臺東縣政府文化處網頁「 文化場館 > 臺東美術館 > 2011年南島美術獎簡章及送件表」下載。洽詢電話:089-341148 陳小姐。


(2011-09-05 14:47:34 胡美足)(2011-09-07 18:16)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63/2y604.html[/center]


[center][h1]余秀雄客家風情畫展 臺東展出[/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14:58 胡美足
臺東縣政府9月3號起到10月23號在客家文化園區舉辦臺灣鄉土伯「余秀雄-客家風情畫展」,將早期先民艱辛節儉耕耘點滴,展現於畫作中,期望能留存給現代或後人,藉以緬懷過往日常生活中的不斷改變之衣、食、住、行等一切事物。


身為客家子弟的余秀雄老師表示,作品內容包含先人渡海來臺、開墾至今之一系列創作,舉凡農家生活、製糖製茶、製油食品加工和傳統工業的紅磚、泥磚、紅瓦、黑瓦、玻璃、窗花等製造、交通運輸、客家民慶典等,近百幅作品,歡迎前往欣賞。


(2011-09-05 14:46:28 胡美足)(2011-09-07 18:14)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5/63/2y605.html[/center]


[center][h1]臺東美術館 開放中午參觀[/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5 14:58 胡美足
隨著一、二期館舍的完備建造,以展覽和推廣教育為重點的臺東美術館,期待提昇縣民美學素養,達成「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目標及發展優雅藝術環境,從今年9月1號起開放午間時段供民眾觀展,開放時間調整為週一休館、週二到週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歡迎民眾走近該館,享受美感的心靈沐浴。


臺東美術館以展覽為主軸的一期館舍,96年12月15號對外開放;以推廣教育為重點的二期館舍則於98年11月7號開始營運。


(2011-09-05 14:43:37 胡美足)(2011-09-07 18:13)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6/78/2y771.html[/center]


[center][h1]跳過地方溝通 公共藝術變「異數」[/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6 04:21
記者王涵平/特稿


水火同源傳說意象雕塑引風波,西拉雅風管處後知後覺,又不打算拆除改建,凸顯欠缺公共藝術素養,而心態不改,無法與地方充分溝通,未來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業務推動堪慮。


關子嶺公共藝術引發的風波並非頭一遭,當年台灣燈會在台南結束後,官員逕自決定一座燈會公共藝術在關子嶺的設置地點,一度引發地方議論,最後在地方壓力下才變更地點。


問題癥結在於公共藝術設置與公眾息息相關,放置的必要性,甚至放在何處、如何放、放多久,都有必要與地方達成共識。


水火同源的雕塑爭議也是如此,甚至因牽涉在地古老傳說,關係著世代傳承的議題,問題更為嚴肅。


事實上,水火同源龍虎鬥雕塑完成多時,地方議論許久,不滿情緒也持續蔓延,身為中央權屬的單位,西拉雅國家風管處顯然與地方疏離,未能體認問題須儘速解決的必要性。


傳說或可任人演繹,然在地居民的情感依存無法摧毀、打折,官員得審慎以對,馬虎不得。(2011-09-07 18:12)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 681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