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4/8/2y4pg.html[/center]
[center][h1]【一步一腳印】廢紙箱!宅藝術家 走一條沒人走的路[/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04 22:46 謝向榮
台中這家傳統雜貨店,最近因為門口施工塵土飛揚,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
顧客:「一包七星的。」陳文華:「好,210,謝謝。」
客人前腳一走,45歲的老闆陳文華,立刻離開櫃檯,投入自己的小天地,對他來說,雖然在同一個空間,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陳文華:「是我哥哥發現的,為什麼叫我做什麼東西都做得出來,那時候就開始,我就沒辦法坐在那邊玩電動了,還是看店,就是要做東西。」
雖然拙於言詞表達,不過陳文華有一雙巧手,可以讓雜貨店裡不要的廢紙箱,變成另一種值得保存的工藝品,當年改變他的契機,是為了幫姪女做舞台道具。姪女同學:「哈哈,阿伯你就這樣上節目,這樣比較好看,就說上面也是我的作品。」
對於小女生的作弄,好脾氣的舅舅不以為意,因為這生平第一件作品,改變了自己。陳文華:「原來我姐姐是跟人家借那個畫一隻青蛙的,綁在頭上,就是我在旁邊看嘛,我感覺不好看,又不夠立體,所以我自己想說,我看看能不能弄那個紙箱,做一隻青蛙出來。」
本來只要青蛙面具,結果這廢紙箱做成的立體道具,讓教英文、負責舞台劇的陳家大姐,從此發現弟弟看店跟打電動以外的專長。陳文華大姐陳宜家:「我要負責其他的編導,還有那些彩排,已經夠多了,這些事情我想,他可以幫我處理一點,圖片非常的簡單,但是他卻把它做得這麼的精細,我們每個人都目瞪口呆,都瞠目結舌,完全不知道說,他怎麼那麼厲害。」
身為英文老師的大姐,還引用了女神卡卡的歌詞,來形容這個大智若愚的弟弟。陳宜家:「他就是這樣,我天生如此那種感覺,他就是天生註定說,他有那種自己的天馬行空的源源不斷的創意就出來了,你想像不出來說,會做這些東西,他都可以做得到。」
結果陳文華越做越有興趣,雖然作品開始累積,但早期他的自我要求,其實並不高。陳文華:「自己想說,要怎麼一個東西做出來而已,沒有想說要做得精細還,是做得漂亮,就沒有,就是很粗糙的去給它做起來,像這個會動,這個頭也是會動,這個頭很難動,因為它有很多羽毛在這邊,所以就很難動,怕羽毛會斷掉。」
另外本來會刻意上色的作品,後來為了呼應環保風,也改為紙箱的原始風貌,希望創作層次能夠更進步。陳文華:「走上藝術的話,就是不可以用,不能用油漆,還是那個顏料來擦,就是你要用,我已經說是用紙箱做的,我就要用紙箱,它原有的去做東西出來,所以我每天都在想說要怎麼樣做。」
所幸家中4個姊妹哥哥,都是陳文華的支柱跟後盾,時常金援,給予幫忙,不然他每件創作都是非賣品,雜貨店生意又不好,常會入不敷出。陳文華:「不會考慮到錢的事情,因為這個已經就是我的主業,已經不是雜貨店了,所以我這個一定要繼續做,因為這個東西沒人做,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我一定要繼續做下去。」
在沒有後顧之憂及哥哥大力協助,利用網路宣傳下,讓廢紙箱藝術逐漸為人所知,不過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得靠陳文華持續不斷的精進作品,才能獲邀展出。陳文華:「我擺一個姿勢擺這樣子,我不動給我拍,我叫我哥哥4個角都給我拍,像那個臉他的五官,我就放了一個鏡子在我前面,我用一用再看一下,我看我自己。」
這天,陳文華從台中到高雄的展場,專程為參觀者導覽解說。訪客:「這樣做起來要很久哦。」陳文華:「對、做了1年7個月。」訪客:「哇!自己唷,還是有助手這樣?」陳文華:「只有我一個人做。」訪客:「想靠這個賺錢嗎?還是只是興趣。」陳文華:「因為我們是開雜貨店,越縮越小了,都是放這些東西,以後自己可以開展覽館,所以沒有在賣,都一直做就是完全不賣,就是純粹展覽,對、所以要不斷的做東西 每天都要做。」
這座紫禁城是他花了超過一年半才完成的大型作品,而罕見的創作方式,也為他贏得了掌聲。策展人翁妃伶:「他是一位完全沒有受過美術教育,或是正統教育的一個素人,那他是憑著就是對一個,可能一個東西的喜好,然後執著,然後他是從各個不同的一個,比較基礎的一些小東西開始是做鑽研,然後到他做出一個這麼,就是讓大家看到會很驚奇的一個紫禁城,那這個細節我們到現場去看的時候,是非常感動的,他是用他的生命在創作。」
也有網站上的粉絲,在看過栩栩如生的紙箱藝術品,可以做成包括了建築物動植物跟食物等等,對陳文華更加推崇。黃秀秀:「應該是很少人會細心到說做得這麼仔細,而且是一個大男人,真的很不簡單,我覺得他本身是無師自通,這一點就值得鼓勵,然後再者,我認為他真的是一個國寶級的。」
對於這樣的讚美,雖然陳文華覺得不敢當,不過開心是一定會有的情緒。陳文華:「我的心情當然很高興,因為從來沒有學過什麼藝術可以做這個那麼大,很多人都做不出來的東西。」
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並不容易,像四合院開天窗的想法,就是希望參觀者,能夠看到他的細心。陳文華:「有椅子、桌子、農具、床,還有那個化妝台也有,裡面沒有做東西的話,就好像是空空的空房子,你沒有做東西也沒有看頭,呵呵人家來看,沒有什麼東西,他也不看了。」
雖然創作者很細心講究,不過有時參觀民眾或工作人員粗心大意的話,很容易就傷到費心完成的作品,讓陳文華非常心疼,好心情也瞬間凍結。陳文華:「這個頭,龍頭不見了,每一個都有這樣子啊,每一個你看兩邊都有這個,我們在找屍體,看找得到趕快救它,有沒有被掃掉了啊,地上掃掉了吧。」
雖然這座「紙」禁城的保險金很高,但陳文華哥哥還是希望,可以現場修補。陳文華:「你去看看有沒有一個箱子好不好,紙箱喔,我們馬上把它剪出來,把它放上去,你怎麼剪哪,那個我沒辦法剪啦,那是用雕刻刀用的,沒辦法。」
只好趕緊搭高鐵打道回府,再做一個龍頭,不過常常這樣兩地奔波,讓陳文華的創作路,其實也受到不小的影響。陳文華:「常常跑到那邊去,是擔心我自己的作品被傷害到,是很累啦,這個被我創作的時候,好像人在這邊,心在那一邊,所以在做東西的時候,不會在這邊,也不會很專心。」
陳文華擔心作品,而他自己憨厚又有點宅的個性,則是讓相依為命的手足,也免不了為他擔心。陳文華哥哥陳源森:「你今天要我們兄弟姊妹花再多錢來支持他,我們也肯,但他不肯,他只是說,他說他沒有錢的時候,他就當然會跟我講,欸,這個月很難過,然後就,我們就知道什麼事啦,哈哈。」
不過哥哥也強調,他們也不是無限制的金錢供應,這位藝術家弟弟 還是要付出代價的。陳源森:「我們很坦白講,不是無限的,因為他太厲害了,他會修電器、會修水電、會修汽車、會修摩托車,我們輪胎破了,破胎了他都會,當然就是他了,哈哈。」記者:「他也說你們給他找了很多的麻煩。」哥哥陳源森:「對,他說我們是麻煩製造者,哈哈。」
在很多藝術家窮困潦倒,或者是孤獨寂寞的時候,陳文華很慶幸有兄弟姊妹的陪伴,長遠目標就是能成立自己的展覽館,近期則希望有更多人認識他的作品。陳文華:「我是要靠靠展覽啊,靠展覽的話,假如他有收門票的話,就會有收入,假如沒有門票,就沒有收入。」
陳文華:「這個好像這就是那個長期投資一樣,就是拚命做東西,那以後你假如有了東西的話就會開始回收了啊。」 對於別的藝術家靠創作賺錢,陳文華的廢紙箱藝術通通都是非賣品,不過他依舊怡然自得,安貧樂道。
(2011-09-07 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