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29/131/2xpj7.html[/center]
[center][h1]探索玉石奧秘 周述蓉領學生訪古蹟[/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8/29 00:07 呂苡榕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一開始只是陰錯陽差進入玉料的世界,沒想到一晃就是近20年。」在文山社大任教7年的周述蓉,開設的「古玉課」不但吸引許多學生前往聽講,更引領學生發現文山區十五份遺址,將課堂知識實際運用在生活上。即將結束課程赴美進修,臨別前,周述蓉在文山社大講座安排了最後一場演講,分享她一腳踩入玉料考古的世界,以及科學考古的重要性。
原本身處商業界的周述蓉,究竟如何成為台灣玉料考古的重要學者?周述蓉回憶,「當初我朋友想要去南非投資鑽石礦,所以邀我去念寶石鑑定,沒想到就這樣一頭栽進去。」
1993年周述蓉前往國外唸了寶石鑑定班,之後回到台灣,又和故宮古玉權威那志良學習古玉鑑定,這中間和老師一起出國參訪,增廣見聞。1998年那志良身體漸弱,要求周述蓉接班。「當時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能耐,但看著老師這麼虛弱,又不好拒絕,只能硬著頭皮答應。」
雖然已經答應老師,但周述蓉心裡還是很惶恐。「說來也是緣分,我去關渡宮求籤,希望神明告訴我該怎麼做,沒想到抽到了上上籤。」周述蓉說,當時她下定決心給自己10年時間,如果沒作出一番成就,就退出古玉研究的領域。
之後周述蓉考上台大地質系,同時更加深入的研究「科技考古」,周述蓉表示,透過科技考古的方式,可以以非破壞性方式研究古玉內的礦物成分。「每個地方的礦脈都有不同成分,就像古玉的DNA,透過科學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這些東西從哪裡來,並推敲出它輾轉流傳的路徑。」
曾前往中國安徽凌家灘遺址考察的周述蓉,透過科學方式,也在出土玉器中發現硬度高達9的「矽化碳」。由於矽化碳並非自然物質,換句話說,這些5千年前出現在中國的矽化碳,可能是歷史中最早出現的合成材料。「當時的人們透過這種高硬度的合成材料,製作成琢玉工具,所以才有這麼多精細雕刻的玉器出土。」
「玉器不只有收藏的價值,背後的文化意涵更是挖掘不完的寶藏。」也因為這麼多引人入勝的內容,讓周述蓉在文山社大的課程,一開就是7年,且不少學生一聽再聽,甚至發現了文山區十五份遺址,寫出學術研究、拍成紀錄片。而發現遺址的學生鄭景隆,也成為文山社大開辦10年,第一個拿到學位的學生。
文山社大也陸續開辦許多相關課程,例如「文山學」,除了邀請專家學者講客,同時也培養當地導覽解說員,讓更多人認識文山區。
面對這麼多認真的學生,周述蓉也不敢輕忽:「每一年我都得換新教材、認真準備,7年的社大生涯,讓我覺得很充實,心裡很滿足。」即將離開社大,許多上過課的老學生都到場聆聽周述蓉最後一場演講,分享彼此在課堂上的收穫。
(2011-08-31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