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19/4/2yyei.html
[center][h1]「藝」起動起來 廢墟變良居 藝術改造社區 池農深走訪美16城市[/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9/19 05:30 江家華/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江家華/台北報導】
旅美藝術家池農深拍攝紀錄片《葉蕾蕾傳奇》,記錄台灣藝術家葉蕾蕾以十六年的時間將已成廢墟的費城北部黑人社區變成有壁畫、雕塑等公共藝術聞名的宜居社區,並於二○○三年獲美國福特基金會頒發「改變世界的領袖獎」。看到這股用藝術改造環境的力量,啟發池農深進一步走訪美國其他十六座城鎮,包括澤西市、孟都西娜、米爾谷等,紀錄當地以藝術改造社區的案例,寫下《嚮往之城──慢食者與藝術家的十六座城市再生運動》這本書。
池農深當初為台灣雜誌寫專欄,取材葉蕾蕾,還拍攝廿三分鐘《葉蕾蕾傳奇》,獲第五十一屆哥倫布國際電影電視節銅牌獎,許多美國各級學校希望將這部紀錄片拿來做為輔助教材。
「我其實更好奇,當葉蕾蕾離開後,那個社區會變成什麼樣子?」池農深去年造訪費城,葉蕾蕾已經離開社區,她卻見到更多來自其他城市來的藝術家及義工,到費城接續葉蕾蕾的工作,她從這裡看到不一樣的美國精神。
池農深畢業於柏林藝術大學美術系,曾於歐洲生活多年,後遷移至紐約定居。她在全美各地擔任駐村藝術家,也因此造訪費城了解葉蕾蕾的故事,而後她發現這類案例遍佈其他城市。
他與居民、藝術家訪談,完整描繪出十六座美國城市的藝術生活基調,從東部寫往西部。池農深說,其實十九世紀中期開始,美國經濟走上坡時,房價居高不下,許多藝術家便前往三、四線城市,讓許多鳥不生蛋的地方,成了一座座藝術花園。
她以自己初到美國第一間工作室所在的澤西市菸草工廠為例,當時澤西市工廠只有不到六十位居民,每個人都以紐約的工作來維持創作。後來形成一個族群,組成藝術團體。一九九五年,政府文化部門和市民代表通過草案,將菸草工廠和倉房劃為藝術家區,之後餐館咖啡屋聚集,藝術家人數也加大規模。
她書中也有園藝種植家、環保人士等生活藝術家改造環境的例子。池農深表示,原本幾近荒廢的加州小鎮孟都西娜,現今每年音樂節可吸引上萬人。而荒廢的舊金山小鎮米爾谷發展出米爾谷電影節,曾讓導演李安在此嶄露頭角。
(2011-09-21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