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150936.shtml[/center]
[center][h1]完全現代的文化遺產––相遇董陽孜[/h1][/center]
【聯合報╱王健育、杜茗霓(法國,Dominique Magny-Roux】
2012.06.11 03:54 am
[center][圖][/center]
董陽孜在依靠自己的領域來創造一種新穎的、完全現代的藝術話語。我們相信,我們的後輩一定會進一步延續和豐富這種被賦予新意的文化遺產……
中國書法也在同西方人展開對話
董陽孜書法作品〈任所適〉。
圖/誠品提供
同董陽孜老師的相遇,如同進入到一種令人眩目的充滿活力的綿延生命中一樣。初次見面,她個子不高,笑容可掬,十分健談。面對這樣一位台灣著名的書法大師,她異乎尋常的力量和激情會使你精神大振,甚至有點手忙腳亂!她對自己的任務永遠有源源不竭的力量,整個人完全投入到自己的藝術當中:她的任務就是為失去中國根基聯繫的台灣人,無論是年輕的還是老一輩人,重新找回對書法和文化的興趣。從這一點上說,她真正體現了這一時代的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即為社會敲響警鐘,昭現社會斷層和游離的警戒線。
與董老師相遇是在2011,僅有一年的時間;然而,她的作品,我們卻是在二十五年前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就發現了。在那個時候,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同樣的魅力吸引了我們:那是一小幅60cmx60cm的書法作品複印件,它顛覆了力量與平衡,同傳統書法的任何一個古典形式都不相符合。在這幅作品面前,我們著迷了,也深深地被震撼了。它的每個字不是整齊地被安放在正規的格子裡,而是自由地占據整個篇幅,呈不對稱排列,形成空與滿的對比,表現出一種特殊的力量,體現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依屬和我們同宇宙間循環力量的聯繫。
隨後,我們試圖更好地了解書法和她的作品。她的每一幅作品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使我們感到有必要分享這獨特的經驗,讓我們周圍的人發現並了解她的作品,讓法國乃至於歐洲的人認識這位傑出的藝術家。
從總體上說,中國書法在西方鮮為人知,董陽孜的作品,更是如此,這一點並不奇怪。其實,西方的觀眾通常都不具備必要的知識來欣賞這種藝術,因為這種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精髓,需要具備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而且,在西方藝術中找不到類似的藝術。除了文化差別,還存在一個語言的差別:書法是對中國漢字一種物質化的有形體現,如果不懂得這種文字的話,就不可能完全掌握這種藝術的真諦。就這一點來說,我們慢慢會發現,這也許是一種假象,因為書法同時也是形體運動的藝術,這也是值得欣賞的一點。人們更容易產生這樣的誤解,即在拉丁文化中,書法僅僅被當作是裝飾性藝術,一種留有美的痕跡的藝術,它的職能純粹是用於裝飾。
然而今天創造了很多條件允許那些好奇的開放的西方愛好者們可以有機會欣賞中國書法。事實上,中國書法也在不斷變化,開始探索新的道路,同西方人展開對話。另外,西方人對毛筆藝術的看法由於20世紀抽象藝術的發展而有所轉變。不懂漢字這一事實賦予他們一種超乎中國人的優勢:因為無法解讀字的含義,他可以不受任何字義約束,而能夠自由地感受、欣賞毛筆的運勢。
正是這種視覺上的自由成為我們得以真正觀賞一幅作品的出發點:即從「美學」經驗的特性出發,發現世界的視野、體現宇宙精神的一種表現。書法成為一個物質化的可視空間,一種穿越天、地、人,宇宙之間的量與氣。
這種表現手法在我們全球化的世界中尤為重要,中國文化表現得也越來越明顯:所以應該超越表面的關係,深入到構成這種文化的相異性,同時也反應了其深層普遍性的事物中心去。幾十年來,中國對西方藝術的認識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為了建立一種真正的相遇,現在是我們要沿著同樣的道路去認識中國書法,因為它是中國藝術的精華,是中國文化中其他所有藝術的首要基準。
這是一次創始性的遊歷,為此我們展開了多種進程,重要的不是行程這個詞,而是進展路程本身。這次旅行是從作品展現開始:董陽孜的作品就在我們面前,供我們觀賞,讓我們從視覺上融浸於作品中,聆聽著她在我們身上產生的感覺。
擴展並完成毛筆的意義和作用
我們希望在這次旅程中,在董陽孜的陪同下,這種「經驗」能夠打動觀眾,也許他會有所期望,期望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以更加熟悉的方式,走向完全不同的文化,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重新找回人類的某些普遍意義。
中國書法歷史是在嚴格規定下,個人表現的充分解放和尋找新的解決方法的瞬間靈動之間,建立一種永久平衡的歷史。這些新的創作一直為實踐提供豐富的元素,重新對實踐加以定義,並為美學的思考打開新的思路。因此,傳統通過新模式的不斷沉澱積累得以建立並不斷豐富起來。董陽孜的作品正充分表現了這個過程:在尊重書法傳統的同時,她摒棄了書法表現的界線,擴大了它的範圍,從各個方向挖掘開發書法藝術各個元素的表現可能性,直至將它們推向極限。
董陽孜的作品打破了書法和繪畫的界線,表現了一種無限豐富的強度和相互性。書法的筆觸動作,在轉化成純粹的水墨畫的同時,本身就達到完美的境地。這也是藝術愛好者把她的作品「簡單地」當作「抽象藝術」來欣賞的原因。然而,這種藝術方法表現的遠遠不只是力量和火,即字與義的世界。因為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字是首要的,它擴展並完成毛筆的意義和作用。字產生動作,字先於動作,發掘漢字的象形表現的可能性使動作變得崇高偉大,字是對這個動作的延續。最後,是字完成了動作,因為,正是在深刻挖掘詞意的同時,毛筆的舞動才能夠完整,以全部的力量融入過去歷史遺產和現代世界當中。
她以文化為中心創作藝術
董陽孜的作品不可避免地碰觸中國書法藝術在現代藝術中的地位問題。
董陽孜在藝術創作中會將整個身體完全沉浸在毛筆上,從她的創作方法中散發出一種「本能」的力量,這些都會讓我們把她同美國抽象繪畫奠基人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藝術創作相聯繫。關於杰克遜‧波洛克,美國20世紀後期著名的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曾這樣說過:「波洛克使藝術走出了「文化圈」,將它帶到一個自發性的新帝國。」實際上,波洛克那時在尋找從文化的歷史圈中解脫出來,也就是說,擺脫他的歐洲文化根源,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即在尋找自己身分表現的同時,表現了正在誕生的美洲文明。
對董陽孜來說,這同樣也是文化問題,但是,卻是另一種性質的文化問題:她不是要創造中國文化,而是要傳遞和保留中國文化,使其免遭毀滅的命運。所以要深刻領會中國文化的含義。這一點同波洛克不同,用格林伯格的話說,就是,她以文化為中心創作藝術,通過將書法引向一個自發性的新帝國來豐富文化。
所以,董陽孜在依靠自己的領域來創造一種新穎的、完全現代的藝術話語。我們相信,我們的後輩一定會進一步延續和豐富這種被賦予新意的文化遺產。
●「獨樂──董陽孜新作展」
6月12日於誠品信義店6F展演廳展至 6月17日。
【2012/06/11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完全現代的文化遺產––相遇董陽孜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ixzz1xdIrrb10">http://udn.com/NEWS/READING/X5/7150936.shtml
#ixzz1xdIrrb10
Power By udn.com
(2012-06-13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