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902/10553526.html[/center]
[center][h1]崔如琢:指墨江山[/h1][/center]
北京新浪網 (2013-09-02 02:41)
分享|
◎對於有著千年發展歷程的中國畫來說,崔如琢是一個革新者。他的指墨技法承上啟下,在當代水墨畫的變革中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曾多次被國家領導人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等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從拍賣市場的成績看,崔如琢的作品位於書畫市場的頂端。從2010開始,崔如琢連續三年登上胡潤藝術榜。胡潤藝術排行榜數據顯示,2010年崔如琢總成交額2874萬元人民幣,位居中國當代在世藝術家第15位。2012年,以3.3億元的總成交額位列第五。
⊙記者 唐子韜 ○編輯 陳羽
對於有著千年發展歷程的中國畫來說,崔如琢是一個革新者。他的指墨技法承上啟下,在當代水墨畫的變革中獨樹一幟。崔如琢的水墨畫,承載著歷史,也預示著未來。在中國畫傳統脈絡中,自成體系。
指墨,並非簡單地從毛筆到手畫的材質工具變化,而是中國畫水墨氣韻流動的變化。去除了毛筆這一工具介質,崔如琢將藝術家之手與墨、宣紙的接觸運化更加生動的展現出來。
他鄉遇伯樂
崔如琢1944年生於北京,自幼習字、學畫,書法承襲碑派書法家鄭誦先,為李苦禪先生入室弟子。他早年師法石濤、八大山人、陳洪綬、吳昌碩、傅抱石等歷代大師。早期臨摹作品,成熟老到、樸實厚重,超出同齡人的修養境界。18歲時,他曾繪製巨幅《墨梅圖》,受到李苦禪先生的題詞鼓勵:「筆墨氣勢頗正確,從此努力可矣。」
1981年,崔如琢遠赴美國,開始了異鄉的闖蕩。旅美期間曾一度生活困頓,但他耐住寂寞,潛心繪畫。終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結識了一位台灣來的女士,這位女士看中了他的作品,並以2000美元的「大價錢」買下他四幅畫。後來,他才得知,這位女士是張大千和黃君璧的學生。她買下作品后拿回台灣給張大千看,張大千說道:「筆墨不錯、畫家在60歲左右、可以收藏。」大師的評論,從此成就了時年37歲的崔如琢。
後來,這位張大千和黃君璧的女學生訂了崔如琢100張畫作,並介紹了許多高端客戶給他。從此,崔如琢的作品開始在北美主流社會嶄露頭角,並逐漸站穩腳跟。三十幾年來,崔如琢的畫作先後被裡根、基辛格、宋美齡、李光耀、貝聿銘等中外名人收藏,也被人民大會堂及國外幾十所博物館、美術館所廣泛收藏。
在內地,崔如琢的作品曾多次被國家領導人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等收藏了他的作品。
指墨傳承
儘管多年來,崔如琢一直專註于傳統水墨畫筆墨結構的現代性探索。但他認為,筆墨的拓展研究一定要建立在紮實基本功之上。
崔如琢的指墨作品,並非單純的工具材質上的創新,而是對傳統筆墨形式的一次解構、重組。在筆墨技法上,延展出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現方式。他的「指墨畫」實際上是指、掌並用,而他對宣紙與墨色的質感和機理的把握能力,讓這樣的繪畫方式能夠撐起大尺幅創作。他的許多八尺大幅作品,就是這種控制力的展示。整個畫面的結構、章法、布局和氣勢酣暢淋漓,非常有特色。而單純的指墨小幅作品,也別有情趣,指畫暈染,再加以毛筆勾勒,表現出靈動秀氣的一面。
指畫又稱「指頭畫」,最早出現於盛唐時期,據唐代張顏遠所著《歷代名畫記》記載,張?「以手摸素絹」,被視為指畫出現的最早端倪。后清代高其佩將指畫發展成獨立畫法,堪稱這一畫派鼻祖。現代大師潘天壽也對指畫有繼承和發展,成為這一畫法的代表。
崔如琢師法潘天壽的指畫技法,並逐漸發展開拓了自己的技法。據崔如琢介紹,他創作的指墨作品,有時候需要手指、手掌、手臂、拳頭,甚至一些自己發明的工具輔助作畫。
近代以來,儘管李苦禪、潘天壽、傅抱石等大師都曾有過指墨創作,但指畫畢竟是冷門。而崔如琢的創作振興了指墨畫法,體現了一位繼承者和開拓者的價值。
傳統的延展
崔如琢的大寫意花鳥,出於傳統,而具有當代氣息。他的寫意師法現代水墨大師潘天壽、李苦禪而又有自己的技巧與風格的變化,形成獨特的面目特點。
崔如琢的水墨寫意,兼承章草筆意入畫,注重骨法用筆。筆法恣意靈動、大巧若拙。他兼擅山水、花鳥,尤其山水作品為評論家津津樂道。其中山水作品中以三大系列為最:雲霧山水系列、雪景山水系列和全景山水系列。
他的霧靄雲煙的山水作品,從構圖、筆法、意境,頗具古代文人的詩意氣息,又有當代人的哲思氛圍。
著名學者、詩人、文藝評論家柯文輝評論道:「他的山水畫朴茂鬱勃,大氣氛沉穩堅實。山、水、樹石、同類異類間的對話注重潛台詞。有傳統味,不雷同古哲;具現當代意識,先鋒理念,仍為標準國貨,與西人有差別。不趕時髦,不涉甜俗,杜絕粉飾。」
當代大寫意,在筆墨修養上最為難得。臨摹,是從傳統中提高鑒賞力、修鍊筆墨的根本基礎。唯有如此,才能懂得筆墨。崔如琢在研習傳統上下過很大工夫,一方面得益於筆墨修行,另一方面得益於對古代書畫的收藏和閱讀。
品藏古今
在書畫界,崔如琢的另一個身份是鑒藏家。今年5月,「崔如琢指墨書畫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幕。同期展出的崔如琢收藏《石濤羅漢百開冊頁》吸引了眾多觀眾。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旅美期間,崔如琢先後收藏了從宋元到明清、近現代繪畫大師的數百件精品。其中包括明代大寫意畫家徐渭(號青藤)、陳淳(號白陽山),明清四僧(八大山人、石濤、髡殘、弘仁)、八怪、新羅、虛谷、趙之謙、吳昌碩,以及近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直到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李苦禪等等歷代藝術大師的書畫珍品。
在清華美院展出的這件《石濤羅漢百開冊頁》(又稱《石濤大士百頁羅漢圖冊》),曾是敬亭山廣教寺供奉收藏,如今幾經波折成為崔如琢收藏中的精品。
崔如琢曾說,自己最初收藏四僧的作品,純粹出於學習的目的。從歷史名家入手學習中國傳統繪畫,讓他越學越愛。如今,這些珍藏已經成為他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與收藏珍品的近距離接觸,是這位鑒藏畫家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刻苦閱讀,反覆揣摩研習,成為他藝術創作功底深厚的根源。
(2013-09-04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