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12/4/23pi1.html[/center]
[center][h1]生態教育 余遠猛執丹青 細繪彩鷸14載[/h1][/center]
中國時報【郭石城/專訪】
余遠猛,一個高中退休物理老師,化身生態藝術畫家,十四年來全年無休,穿梭農田記錄彩鷸足跡,傾聽雋永情歌、細看調情戲水,五千多個日子不曾間斷;如今農田蓋起豪宅,彩鷸棲地一塊塊的消失,余遠猛見證土地變遷歲月,透過畫筆關懷生態創作,盼喚起世人體悟生命歸真。
「你看那一畦田,前年還有八隻彩鷸棲息,如今田中央蓋起豪華農舍,彩鷸已消失無蹤……。」一頭栽進藝術創作的余遠猛,傾心力鑽研生態教育,把每天觀察彩鷸變遷資料,灌注進繪畫創作中,「我願下輩子化為一隻鳥,飛出生命的自由與高傲!」
提起彩鷸,余遠猛如數家珍:「牠是很奇特的水鳥,屬彩鷸科,一妻多夫制,全世界只有兩種,台灣擁有的一種已列入保育類,休耕農田濕地是他們命脈,農民戲稱彩鷸為『土礱鉤仔』,與秧雞科的水鳥生活在一起,宜蘭縣因為濕地多,是全台彩鷸棲息地最多地方。」
生涯小革命 退休研究野鳥生態
師大物理系畢業,余遠猛在宜蘭高中任教時,曾公費留學佛羅里達州理工學院攻讀環境科學一年,如今搖身一變生態畫家,自許「生涯小革命、生命大轉變」,每天激盪靈感,把昔日科學理性探索,融入生態藝術創作。
余遠猛的人生大轉彎,是由東海大學環境科學教授陳炳煌引領,與宜蘭高中林燦鋒與林泰彬老師,一起參加台北鳥會宜蘭秋季水鳥調查活動。以前宜蘭縣還沒有鳥會,台北鳥會活動中,赫然發現彩鷸最大棲息地是自己家鄉蘭陽溪畔水田,觸發他全心投入台灣野鳥生態田野調查工作。
十二年前年屆五十,依物理教學資歷,大可繼續任教,余遠猛卻選擇退休,挪出更多時間研究野鳥生態,憑著天份與努力,化身生態藝術畫家,以畫作呈現對田野生命的觀察。妻子感受生命創作熱忱,對其抉擇完全支持。
余遠猛父親余聲榮曾任羅東警分局副分局長,一手書法好字,所寫《李陵答蘇軾書》在警界出了名。余遠猛遺傳父親藝術細胞,從小就展現書法、繪畫天分,小六書法獲特優獎,初高中隨意塗鴉之作,常獲師長讚賞表揚。
繪畫有天分 用心觀察棲地變化
升大學時考量家境,余遠猛選擇師大物理系,畢業即從事物理教學,雖沒受過正統繪畫訓練,繪畫從來不是件困難的事。另一半常消遣:「你就是欠栽培,不然早就是大畫家……。」
余遠猛當年教物理是出了名的活用,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學會使用羅盤觀天象,他以身作則購買昂貴的天文攝影器材,觀測記錄天象變化。這一身觀測記錄天文功夫,如今全部運用在觀察生態濕地與彩鷸棲息變化情形。
用畫筆代言 體會農民心酸無奈
「如果不是加入鳥會,以前還不了解家鄉鳥類生態如此豐富。」一九八三年,余遠猛於《自然》雜誌發表《一隻鳥仔哮啾啾》,之後又發表《蘭陽溪雁鴨保護區的現況與未來》、《彩鷸生命之歌》,激發宜蘭有心之士關懷生命教育,宜蘭鳥會也開始從事「新年鳥類」等學術性調查。
賞鳥過程中,余遠猛與農民接觸,才了解農民內心想法,「你們收入高,才有閒情逸致買高貴器材賞鳥……。」余遠猛持續與農民溝通、教育,慢慢地農民才知道他們不是都會區賞鳥族,而是真正關心家鄉生態,尤其他十四年不間斷觀察彩鷸,感動許多農民主動配合,稻田中的鳥只驅趕,不再設網捕捉獵殺。
如今余遠猛與農民互動熱烈,更能體會農民心酸與無奈,為求生計不得不賣掉農田,導致消失的一畦畦良田,都蓋起豪宅。「彩鷸都是利用休耕地築巢,如今棲地變豪宅,我只能不斷地追蹤、記錄,再透過一幅幅生命創作,告訴世人生態變化的嚴重性。」
良田變豪宅 生態滅失無聲無息
除了彩繪生命創作,余遠猛還計畫在彩鷸棲息地設置GPS,觀察記錄每一畦農地消失後,彩鷸所受影響及濕地變化情形。累積五千多個日子記錄,余遠猛感嘆彩鷸不敵豪宅,小生命只能無聲無息的滅失。
從教鞭改執畫筆已十二年,余遠猛深深體會生態藝術創作是漫長坎坷路。今年五月中旬,他將把長年第一線觀察,以生命的啟發、關懷、救贖、觀悟為依歸,轉化成《生命的星空─自由與美麗》畫作,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展出,期待影響更多人關懷生態、政府也能重新省思農地政策。
(2010-04-14 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