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14/131/23tyh.html[/center]
[center][h1]原夢系列2:拼貼未來的瓦歷斯‧拉拜[/h1][/center]
[center][圖][/center]
【記者陳威任專題報導】身上有著原漢血液、受過本土及西方教育、大學讀物理但是出國卻學應用藝術,這樣的人生歷程,讓瓦歷斯‧拉拜(吳鼎武)有更多元的思維。目前任教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的他,精擅電腦繪圖設計的視覺呈現,創作動機是希望社會重視原住民文化的逐漸凋零。
原漢背景的火花
瓦歷斯‧拉拜說,過去曾用過吳鼎武‧瓦歷斯這個稱謂,其實是將自己的原漢名字並列而來的。從這個特殊的名字組合,就可以看出擁有2分之1原住民血緣的他,除了認同母親的原住民文化之外,同時也尊重外省人父親的觀感。
父親是籍貫江蘇省江陰縣的外省人,母親是南投縣春陽部落賽德克‧道澤族的原住民,這樣一種原漢結合下的生活,讓瓦歷斯‧拉拜有不同的生活經驗與生命態度。
「寒暑假回到部落時,外公如果要去打獵設陷阱,不會找我和哥哥,在他的心裡面,我們這種孩子已經不像原住民了。」瓦歷斯‧拉拜說,在都市也可能會面臨主流族群相同的異樣眼光。
「其實就連我的父親也是抱持著漢民族的優越角度,去看待母親的原住民文化。」瓦歷斯‧拉拜說,曾經擔任過中學校長、教育部督學、縣議員及黨工職務的父親,是標準漢人傳統社會下的成功文人身影,家中的相處情況其實就是大社會的縮影,父親對母親帶有文化歧視,母親卻也認同父親漢文化的優越性,認為原住民確實需要學他族文化的長處。
瓦歷斯‧拉拜說,父親認為唸藝術設計專業不太容易找到工作,所以當年在選填大學志願卡時,除去文藝相關科系外,從第一志願開始排,一百多個志願全填了,由分數來決定自己大學要念什麼,最後進入文化大學物理系就讀。
大學畢業以後,瓦歷斯‧拉拜到雜誌社擔任科學編輯,便開始對美術設計產生興趣,最後決定到美國攻讀電腦繪圖設計碩士。學成歸國後,先到動畫公司工作一陣子,便選擇到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任教,也開始投入數位藝術創作及視覺設計創作的內容。
瓦歷斯‧拉拜說,開始以原住民作為創作元素,是因為看到外公、小舅舅及自己的哥哥陸續過世後,在山上原本用來種菜的田,變成了他們的墓地,發現到這個土地會是自己將來要去的地方,感覺到自己和土地以及原住民族群的關係,對於母親的賽德克原住民認同,更甚於父親的外省人認同。
隱形計畫提供反思
瓦歷斯‧拉拜創作一系列的「隱形計畫」,從2001年開始至今,已經發展出10個系列作品。他表示,「隱形計畫」是將全球各地原住民的臉孔,透過數位影像合成技術進行移植及組合,藉以拼湊出混合多種原住民族風貌的影像,提供一種回歸自然、真相的反思。
「過了一百年、一千年後,原住民還會不會存在?或許會在地球的某個角落,但是大方向來看,原住民族群的消失會是一種趨勢。」瓦歷斯‧拉拜說,「隱形計畫」是在談族群有一天可能會消失隱形,用藝術創作把未來的情況提前呈現,告訴世界保存及維護原住民族文化的迫切性。
「能力不差、腦袋不差,就是少了資源和機會。」對於台灣原住民如何發展數位藝術,瓦歷斯‧拉拜說,最重要的還是教育,所以這幾年他選擇帶著學生直接進部落教學。
瓦歷斯‧拉拜說,教育和閱讀是人才發展的必要條件,一般原鄉的圖書館都設在沒人要去的鄉公所,少數慈善團體的行動閱讀又不可能長時間停留部落,所以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成立部落圖書館。
原民創作者多觀摩
此外,瓦歷斯‧拉拜也希望能將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送到國外的藝術村觀摩,他認為受到刺激才能夠進步,因此提出「熊貓計畫」的構想。
「如果能夠培育出國際知名的原住民創作者,自然會吸引更多的目光,就像大家到動物園看熊貓一樣,難道不會順便看看其他獅子、老虎嗎?」但是除了培育計畫不足外,以原民會近年來推廣的駐村藝術家計畫為例,瓦歷斯‧拉拜認為展覽地點及方式值得檢討。
「創作者的作品本來就是要賣的,為什麼不一開始就以精品賣場做為展場呢?」瓦歷斯‧拉拜認為,應該直接把原住民工藝師的作品呈現在IKEA或生活居家賣場中,讓創作者直接面對面接受現場考驗,並且觀摩精品賣場的佈置及光線。
「原住民的創作不需要堅持守或不守,外來的元素不斷進來,傳統元素是最好的養分,但是不要死抱著祖先大腿。」瓦歷斯‧拉拜說,沒有人可以完全承接祖先的一切,創作者應該自許成為當代的原住民。
(2010-04-16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