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18/4/24306.html[/center]
[center][h1]798藝術區 粗獷中蘊含細緻[/h1][/center]
工商時報【記者彭媁琳/北京報導】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是北京近郊798藝術園區短短10年內,發展成北京,乃至於全中國大陸現代藝術文化重鎮的寫照。目前約有400多家中外藝廊、個人工作室、創意小舖等藝術文化單位進住這原本是無線電工廠的園區。
798園區的特色,就在於粗獷的重工業廠房中,蘊含著細緻、前衛的藝術花朵,在極度不協調的畫面中,又處處藏著驚喜。
如果不是沿路設計感獨特的藝術展海報提醒,真的會以為自己就是誤闖了工業區,裸露的輸氣管線就在頭上盤旋,放眼所極盡是古老的磚造廠房,還有讓人有強烈壓迫感的大型鐵皮。
但是推開鐵門,映入眼簾的,卻是一件件前衛新穎的藝術創作。其中最受到關住的,就是那些把紅衛兵等文革時期各種元素,或是龍、黃袍等傳統中華文化的意像,拿來改造變體,成為全新的藝術品。
乍聽到798園區,一般人的好奇都是怎麼會取這個名字。798藝術區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鋼解釋說,1950年代,中國大陸與德國合作在當地設立了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並由德國派員建造具有包浩斯(Bauhaus)風格的大型廠房。後來陸續在內增加706、707、797、798等7個廠房,最後就稱為798。
廢棄工廠裡發揮創意
1980年代末期,北京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把7個7字頭的場結合成為七星集團,並淘汰落後產線,騰出了許多空廠房。剛好,1995年盧溝橋抗日紀念50周年時,要中央美術學院負責製作大型雕塑,而中央美院也計劃搬遷到郊區,尋找更大的創作空間,就這樣與798一拍即合,讓許多年輕藝術家在廢棄工廠裡發揮創意。
一開始,只是窮學生和不知名的藝術家,聚在郊區工廠埋首創作,但隨著幾件重要藝術品在國際藝術市場上受到注意之後,798就成為了藝術創作者眼中的聖地,吸引更多藝術經紀商、藝廊,和收藏家前來798尋寶。而周邊就是外國使管區,擁有一群具藝術鑑賞眼光且有龐大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更讓798能順利發展起來。
劉鋼表示,2002年到2005年,屬於自發階段,798靠著業界的名氣吸引藝術家進駐。2004年北京市政府的文化部門要推動十一五規劃時,注意到了798藝術家聚集的現象,因此提案進行保護,並在2006年成立798藝術區建設管理辦公室。
2005年底,七星集團配合北京市的798園區保護計畫,開始推動園區內的准入標準。儘管七星集團整併時,已經遷出了部分工廠,但隨之而來的洗衣廠、鐵工廠等小型工廠,讓798園區內相當紊亂。因此希望以保護、扶持、孵化、調整等方式,把與藝術無關的小工廠遷出798,讓藝術家能有更單純的空間進行創作。
同時,798管委會也開始引進美國、比利時、丹麥、台灣、日本等不同地區的藝廊,提升整體藝術管理水準。並且舉辦大型展覽和藝術節,提升798在國際藝術領域的能見度。
成功 來自許多因緣巧合
劉鋼指出,很多其他省市都來798觀摩學習,希望把798這種藝術發展模式複製到其他地方區,發展觀光產業,但卻始終無法如願。因為798的成功,是許多因緣巧合之下所形成的,除了中央美院進駐之外,周邊使館區和中產階級的鑑賞力與購買能力等等因素,才形成798今日的局面,其他地方都缺乏這些讓藝術種子發芽的土壤。
目前,798園區內約有170多家藝廊、美術館,幾乎週週輪流推出新展。沿路上,還有各種大型戶外雕塑創作可以欣賞,幾乎每家藝品店、藝廊都是免費參觀。逛得累了,還有許多風格咖啡廳可以休息,是北京重要的新興觀光景點。每年可以吸引150萬至200萬人次的觀光客,其中境外遊客量就佔了30%。而且有越來越多國際精品品牌,會選在798舉辦新品發表會party,像是Dior就砸了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辦宴會,邀請知名人士參加。連網球天王費德勒在2008年贏得北京奧運男子雙打冠軍後,也在798的瑞士館徹夜慶祝。
下次到北京,除了故宮、長城之外,也撥出一下午的時間,到798逛逛吧。
(2010-04-21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