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05/58/2ssip.html[/center]
[center][h1]威尼斯雙年展 台灣素人變明星[/h1][/center]
更新日期:2011/06/05 16:27 陳怡君
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台灣館」2日晚舉辦開幕酒會,台北市副市長陳威仁、威尼斯市議員甘帕(Cesare Campa)、駐義大利副代表胡扶中等多位貴賓出席,場面盛大熱鬧。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今年主題為「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許多社會中的「小人物」---回收垃圾業者、外籍船工、糖廠退休老人搖身成為製造聲音影像的主角,許多外國觀眾還誤以為他們是專業歌手、演員。
旅美藝術家王虹凱創作的「咱的工作進行曲」,錄製雲林虎尾糖廠退休員工回到工廠勞動的聲音,藉由回顧這個台灣歷史上典型的殖民工業,訴說難以用言語鋪陳的感性記憶。
王虹凱表示,歐洲沒有用甘蔗製糖,很多西方觀眾對台灣糖廠畫面很好奇,尤其台灣展場本身就是古蹟,她把台灣歷史影像直接投射在威尼斯歷史悠久的牆壁上,不透過任何帶有框框的螢幕播放,呈現直接走進歷史場景的時空交錯感。
成立一人獨立品牌「indi-indi」的蘇育賢創作「那些沒什麼的聲音」,將平常不受注意的社會低階小人物聲音錄成CD,例如「塑膠人」專輯找來回收業者敲打各類塑膠製品,每塊專輯還附贈一個回收場撿來的小物件;「臭髒鬼樂團」專輯則錄製外籍漁工自彈自唱,譜出離鄉背井討海人的心聲。蘇育賢在現場以「自由樂捐」方式販售專輯,意外獲得盛大迴響,試展前兩天就收入400歐元(約新台幣1萬7,000元)。
蘇育賢表示,他的創作靈感是希望顛覆既定印象,例如大家聽到回收業者,就直覺是社會低階,但回收阿伯侃談各種塑膠材質時猶如專家,他從回收場撿來的「垃圾」,經過清洗包裝成專輯贈品,也蛻變為很多參觀者消費時挑揀的「商品」,他認為這就是藝術值得玩味之處。
配合作品,今年台灣館展場還規劃「聲音酒吧」,裝潢走走復古風,都是從台灣老飯店跟卡拉OK挖出淘汰品再利用;現場提供啤酒飲料、音樂耳機,讓參觀者可坐在吧檯、沙發自在休憩。
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展至11月27日,台灣館位在聖馬可廣場旁的「普里奇歐尼宮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
(2011-06-08 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