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866858[/center]
[center][h1]<無聲的樂章>創作計畫發表: 董陽孜X陳綺貞X姚仁祿[/h1][/center]
歌手陳綺貞作品即日起於北美館展出 建築師姚仁祿五月接續譜出無聲的樂章
http://www.cdnews.com.tw 2012-04-03 16:31:34
[center][圖][/center]
[center]無聲的樂章三位創作者合照[/center]
[center][img]
http://www.cdnews.com.tw/upload/201204/3/101866861.jpg[/img][/center]
[center]陳綺貞與其作品--無聲的樂章[/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姚仁祿_無聲的樂章_示意圖 [/center]
江浪/報導
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策畫的台灣當代藝術主題展《台灣當代.玩古喻今》刻正於北美館一樓展出,展覽呈現23位台灣當代藝術家、共150件含書畫、油彩、版畫、動畫、數位輸出與複合媒材等作品,參展藝術家之一董陽孜以<無聲的樂章>創作計畫(TONG Yang-tze, Silent Music)參與展出。董陽孜基於當代書法藝術在跨領域的交流與對話之可能性,邀請另外兩位不同領域創作者以此計畫概念於展覽期間接力展出。
作品首先由藝術家董陽孜揭開序曲(2月18日至4月1日),接續為第二階段歌手陳綺貞(即日起至5月6日),與第三階段建築師姚仁祿(5月8日至6月10日)。他們各自從董陽孜的100件「點墨系列」中,依其個人所感受的音樂性,選出其中作品(24件以內)重新組合拼接,譜出一段獨具個人特色的<無聲的樂章>。
北美館特別在第二階段的展出首日(4月3日),舉辦創作計畫發表會,邀請三位藝術家共同出席分享與當代書法藝術的跨領域合作,由藝術家董陽孜闡敘創作計畫源起;歌手陳綺貞以「輕,靈」為主題,以14件「點墨系列」表達一種女性獨特的靈氣和敏銳,以及對於音樂在時間與空間之間所呈現流動特質;建築師姚仁祿以也「矛盾的在音樂裡追求…」為題預告其第三階段的作品理念。
<無聲的樂章>系列作品與創作計畫起源於董陽孜有感於書寫行書、草書時的情感投入,在輕重疾徐的運筆過程中,所留下飛白、濃淡等不同的筆跡,與音樂流動的節奏、韻律性相通,因此在2011年時,將過去自2003到2010年間創作其它大字作品時,所收集的130件不捨丟棄的「點畫」與「使轉」部分字形作品中,選出100件加以裝裱,並命名為<無聲的樂章>系列作品。董陽孜書寫下的「無聲之樂」無意於比附任何流派的音樂創作,而在回歸天地自然之根本虛實關係的行為中,讓筆墨與空白的表現作為主角,進行節奏與韻律的演出。一紙紙虛實的表演,或長或短的組列,都在邀請觀者變成聽眾,共同體悟可與天籟相通的心弦樂音。樂音雖無聲,音響卻在各處揚起。
<無聲的樂章>展出於《台灣當代.玩古喻今》展覽,該展為北美館所策畫大型台灣當代藝術主題展,呈現自1990年代以來,台灣當代藝術家從在地的歷史文化脈絡及個人的生命經驗中,挪用過去已存在的經典作品或傳統典故的視覺風格、主題或象徵符號等,經過解構、聚合、重組等再創造的過程後,再造新作。不僅思考「過去」在「當代」的意義與可能性,同時也藉以表達個人生活感懷、對藝術本質的反思、對在地歷史文化與社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大眾流行文化等諸多看法。展覽展出時間至6月10日。
<無聲的樂章>創作計畫: 董陽孜X陳綺貞X姚仁祿作品創作自述
第一階段: 董陽孜<無聲的樂章>創作自述
一點一畫皆天籟
董陽孜所謂的「樂章」雖由一百張的書寫作品構成,但是,無論哪一張書寫都讓人讀不到字,紙面上存在的實是「寫字」下的片段過程,是這個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點畫」、「使轉」形象之組合而已。
點畫與使轉本身的輕重、快慢與連續運動的變化,不僅僅讓人感到節奏與韻律,也在紙面上形成筆墨與空白之間的虛實關係。透過如此空白與筆墨的同時操作,其虛實變化便跨入了音樂的領域。點畫因為空白的協調,成了各具質感的聲音,使轉由於空白的參與,成了變化多端的曲調。
董陽孜書寫下的「無聲之樂」無意於比附任何流派的音樂創作,而在回歸天地自然之根本虛實關係的行為中,讓筆墨與空白的表現作主角,獨立地作節奏與韻律的演出。一紙紙虛實的表演,或長或短的組列,都在邀請觀者變成聽眾,共同體悟可與天籟相通的心弦樂音。樂音雖無聲,音響卻在各處揚起。
第二階段: 陳綺貞<無聲的樂章>創作自述
久仰董老師大名,曾經多次看過她的字,卻從不知道她是女性。也許是因為名字,更是因為她的書法筆觸大膽自由,雄渾有力。
但和董老師會面過後,才發覺她是一位幽默開朗,心思細膩的女性。她的人和字一樣,充滿活力和生命力,我第一眼就喜歡上這位朋友了。
這次創作的理念很簡單,我想隱藏這些字的源頭,於是挑去會讓人聯想字義的字; 我抽取出所有字裡,符合「輕,靈」的感覺,想表達一種女性獨特的靈氣和敏銳,還有閃爍與不可重來的瞬間。但是背景我選擇了正紅色,血液裡流動著誰也無法抑制的創作能量,一種旁人無法駕馭的性格,堅定又豐沛的情感,是第一次和董老師見面她所給我的感覺。
音樂是時間的流動,是線性的發生,我仍然保留畫面上線性的結構。
我認為的美是蘊藏著秩序,平衡和意想不到的變化。音樂則是一個充滿了停頓和呼吸的空間,所以我選的字不多,我希望空間本身也能創造出一種流動的視覺,讓抽象的線條自由呼吸。創作的過程其實很順暢,花了幾天想好主題是『輕,靈』,正式動手排序大概十五分鐘就完成了,跟我寫過最快的歌差不多時間。
董老師把書法,轉化成美術繪畫中的線條觀念,讓書法成為抽象畫,這樣的轉化需要寬廣的胸襟和大膽的實驗精神,一點一柰,都是藝術家用生命對藝術無盡的探索,這點讓我為之感動。
我曾在巴黎橘園美術館看到德布西的手稿,他手寫的樂譜美的不得了,這讓我想起曾經有人說,優美的音樂,由這些音符所組成的譜看起來也一定很漂亮。這次,謝謝董老師邀請,我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寬廣的創作空間。希望來看展覽的人不只看到『知其白,守其黑』的書法世界,也能聽到『狂其曲,縱其詞』的無聲樂章。
第三階段: 姚仁祿<無聲的樂章>創作自述
矛盾的在音樂裡追求...
愛因斯坦曾說:
如果,我不是物理學家,我會是音樂家。
我以音樂,思考。
我以音樂,幻想。
我的生命,是音樂....
我人生的快意,多數,從音樂來。
(“If I were not a physicist, I would probably be a musician. I often think in music. I live my daydreams in music. I see my life in terms of music. ... I get most joy in life out of music.”)
董陽孜老師,囑咐我,試試以她「無聲的樂章」連續創作為基礎,創作一件新的作品....
思考許久,試試跳入愛因斯坦的腦袋裡,想像....
我的生命樂章,
似乎跳躍,其實連續....
似乎熱鬧,其實寂靜....
似乎多彩,其實平淡....
簡單的說,我的生命,或者說,是我的藝術,在快速的變化裡,矛盾的,追求著,慢動作....
希望同時瞥見,「模糊的遙遠」與「看不見的當下」。
(2012-04-04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