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421/6533866.html[/center]
[center][h1]抽象畫蓄勢待發或成收藏黑馬[/h1][/center]
羊城晚報訊 記者許悅報導:“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的舉行,讓國人經受了一次抽象藝術的洗禮,也為抽象藝術投資開辟了道路。在即將舉行的2012春拍中,趙無極的7件作品將在中國嘉德上拍。但從目前國內拍賣市場反饋來的信息看,中國的抽象畫市場還基本處於一種蓄勢待發的狀態,趙無極、朱德群的作品價格穩中有升,成交率極高,吳冠中的抽象水墨畫也受到市場的追捧。
藏家林先生就是油畫的忠實擁躉,每年都會去香港佳士得淘寶。按照他的分析:“目前稱霸中國拍賣市場的是中國書畫,因為對應的藏家隊伍年紀多在50歲上下,但隨著第二梯隊藏家的成熟,這部分三四十歲的藏家,不少人偏好油畫,相信將來的油畫板塊與中國畫板塊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羊城晚報記者也了解到,在去年廣州藝博會上,單筆成交價格最高的作品,就是法國藝術家伯恩的抽象畫《秋日芬芳》,售出380萬元。不僅如此,藝博會上油畫作品成為最大贏家,大約占總成交的70%,國畫銷售成交僅占30%,油畫在廣東的受歡迎程度,讓不少人都大吃一惊。
但在目前,油畫中最先領漲的是寫實繪畫板塊。短短兩年時間,中國油畫市場的名家油畫價格就翻了好几倍,而抽象油畫卻一直波瀾不興。與此相對照的是,趙無極、朱德群等抽象畫大師的作品,卻在海外拍賣市場屢屢拍出天價。如趙無極的抽象畫《構圖第八號》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2624.56萬元人民幣,而朱德群的抽象畫《紅雨村,白云舍》也拍出了2588萬元人民幣的高價。
台灣著名收藏家王定乾表示:“中國藝術市場正迎來板塊輪動時代,之前市場關注較低的藝術品類別未來有可能相繼得到資金的關注。”顯然,在國際藝術品投資市場上占據重要一席的抽象藝術,正是這樣一個“潛力股”。
對話
抽象畫家何堅宁:
畫家應該引領市場
羊城晚報訊 記者許悅報導:受欣賞人群所限,抽象畫大師總是牆內開花牆外香。以廣州本土畫家何堅宁為例,他的畫雖然也在國內的拍賣會上創出高價,但知名度卻局限在南方市場。而作品一放在海外,卻擁有市場號召力,並且備受法國當代藝術評論家杰拉德﹒古西格拉的推崇,認為他的手法介于德﹒庫宁的痛苦狂熱和眼鏡蛇畫派的北方表現主義之間。為何會有如此現象?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專門采訪了何堅宁。
羊城晚報記者:為什么妳的畫在海外非常受歡迎?
何堅宁:畫家應該引領市場,而不是迎合市場。畫家應該以美學、智慧啟發藏家,不能市場要什么就畫什么,投其所好就完了。所以我一直希望把畫賣給懂畫的人,但現在懂我的畫的,還是老外居多。我覺得欣賞藝術品,感覺第一,眼睛第二。
羊城晚報記者:聽說最近妳又有作品在法國的大型拍賣會上拍,同場的還有達利、艾斯特凡﹒桑多菲、趙無極、朱德全這些大師的作品。妳的畫風有沒有受到他們的影響?
何堅宁:同行里沒有偶像。沒讀美院之前,我的畫就已經像法國印象派作品了,當時哪有什么機會接触畢加索、達利。後來到廣州美院求學,一看這些人的作品,跟我畫的也差不多嘛!哈哈,太狂妄了太狂妄了。
畫家印象
他是個“玩家”
何堅宁語速很慢,卻時不時蹦出一句讓妳一愣的話,聽似玩笑,細細一嚼卻讓人回味。如果一定要找個詞作為他的人物標籤,“玩家”可能比“畫家”更能體現他的人生態度。
他對生命的熱愛,從藝術一直延伸到生活。尤其對於音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發燒友。每天早上8點半,他都會雷打不動地跳上公共汽車,到陶街去淘黑膠唱片。几百塊錢一張的黑膠,他經常一掃就是十几二十張。第一次走進他畫室的人,除了震撼還是震撼,整整一面的音樂牆,塞著1萬多張黑膠唱片,基本都是古典音樂。還有地上9大套音響,將偌大一個畫室擠得衹剩下一個小小的會客角落。“CD的聲音是冷漠的,它在音樂的長河中衹能起到記錄的作用,但是黑膠,給人的卻是一種溫暖的感覺。”何堅宁說。
最近,他又迷上了電影,但僅限於膠片老電影,一收又是50多部了。
他几乎不用工作,每年賣上兩三張畫,就能滿足他對這些“奢侈品”的追求。養了6衹鳥,種了不少蘭花,還是NBA的超級粉絲,而且,還炒股,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夜深人靜時一頭栽入色彩的世界中。“我每天的時間,都是在玩中度過的。畫抽象畫的畫家在中國,能過上這種生活,我自己都覺得是個奇蹟。”
采訪當天,他又淘了16張黑膠唱片,為了趕9點半的約會,他難得地打了一次的,放在平時,他淘完碟總會去坐公共汽車,也不看是哪一路車,直接跳上去,開到哪裡就是哪裡,“反正我耗得起”。
突然想起前段時間爆紅的梁朝偉“生活鴿子體”,套在何堅宁身上就是───聽何堅宁說,他每天淘完黑膠碟,會跳上一部公共汽車,隨便趕上哪趟就是哪趟,比如去到沿江路,獨自看時光流轉,不發一語,過後回到畫室,當沒事發生過,點上沉香,泡上好茶,繼續沉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突然覺得,這TM才叫生活。羊城晚報記者 許悅
本版攝影 許悅
(2012-04-25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