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piauling(滄瀳飄零)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 681  下一頁→

[center]http://n.yam.com/msn/international/20131015/20131016821267.html[/center]


[center][h1]花東縱谷 洪美玲的「尋道」心路[/h1][/center]

民生@報/陳小凌-2013年10月15日 下午23:33


[圖]

圖說:畫家洪美玲將花東縱谷融入〈尋道〉作品。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在花蓮求學成長的畫家洪美玲,念念不忘潛藏心底記憶的花東縱谷,與東海岸蜿蜒的山景,她將心之嚮往寄予繪畫,尋道於山川水澗之中,今天在北美館揭幕的《尋道》個展,盡數這位畫家的藝術心路歷程。


從1983年創作〈尋道1號〉至2013年〈尋道131號〉,總共131件油彩畫作,每件作品以編號方式命名,是記錄著藝術家追尋夢想的旅程,也象徵她生命裡的每段樂章。從藝專到赴美舊金山藝術學院進修,洪美玲採用西方立體畫派風格,運用色彩飽和的方塊及符號描繪出如夢境般的風景,以平塗方式將顏料一層層薄塗在畫布上,所尋之「道」、所繪之「道」,是山水、更是心境,其中最揮之不去的是對花蓮生長地的眷念之情。



1984年作品〈尋道15號〉即是對於蘇花公路的記憶,洪美玲曾目睹花蓮開山鑿路的險峻工程,她將氣勢磅礡的山岩峭壁,以及太平洋的湛綠海水躍然於畫布之上,同時也用繪畫傳達這條蘇花公路所曾經乘載的遊子夢想與鄉愁。


1986年洪美玲學成歸國,卻無法尋得工作,讓她遭遇人生最困頓與迷惘時刻,這樣的心境表現在她同年繪畫作品〈尋道23號〉,這幅以紅、粉紅色系為底的畫作,乍看雖是洋溢幸福熱情的色彩,但細看畫面裡頭卻是堆砌著錯綜險峻的山岩,滿佈陷阱的龜裂路面、下塌的窟窿及大大小小的落石散落四處,越往裡看越感覺其中的危難與驚險。


今年73歲的洪美玲,30年的藝術創作,畫風隨心境而轉變,但不變的是每一幅「尋道」所繪的一條持續延伸的道路,訴說著創作者的心路歷程,「我以為人生是一個尋尋覓覓追尋夢想的旅程,我的每一幅作品就是這尋夢旅程中的一小站。它有如生命交響曲中的每一個樂章,因此我以編號的方式來命名我的每一幅作品。我將繼續我尋道的旅程,直到生命的終結。」展期至11月24日。(2013-10-16 15:58)

[center]http://n.yam.com/msn/international/20131015/20131016821267.html[/center]


[center][h1]花東縱谷 洪美玲的「尋道」心路[/h1][/center]

民生@報/陳小凌-2013年10月15日 下午23:33


[圖]

圖說:畫家洪美玲將花東縱谷融入〈尋道〉作品。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在花蓮求學成長的畫家洪美玲,念念不忘潛藏心底記憶的花東縱谷,與東海岸蜿蜒的山景,她將心之嚮往寄予繪畫,尋道於山川水澗之中,今天在北美館揭幕的《尋道》個展,盡數這位畫家的藝術心路歷程。


從1983年創作〈尋道1號〉至2013年〈尋道131號〉,總共131件油彩畫作,每件作品以編號方式命名,是記錄著藝術家追尋夢想的旅程,也象徵她生命裡的每段樂章。從藝專到赴美舊金山藝術學院進修,洪美玲採用西方立體畫派風格,運用色彩飽和的方塊及符號描繪出如夢境般的風景,以平塗方式將顏料一層層薄塗在畫布上,所尋之「道」、所繪之「道」,是山水、更是心境,其中最揮之不去的是對花蓮生長地的眷念之情。



1984年作品〈尋道15號〉即是對於蘇花公路的記憶,洪美玲曾目睹花蓮開山鑿路的險峻工程,她將氣勢磅礡的山岩峭壁,以及太平洋的湛綠海水躍然於畫布之上,同時也用繪畫傳達這條蘇花公路所曾經乘載的遊子夢想與鄉愁。


1986年洪美玲學成歸國,卻無法尋得工作,讓她遭遇人生最困頓與迷惘時刻,這樣的心境表現在她同年繪畫作品〈尋道23號〉,這幅以紅、粉紅色系為底的畫作,乍看雖是洋溢幸福熱情的色彩,但細看畫面裡頭卻是堆砌著錯綜險峻的山岩,滿佈陷阱的龜裂路面、下塌的窟窿及大大小小的落石散落四處,越往裡看越感覺其中的危難與驚險。


今年73歲的洪美玲,30年的藝術創作,畫風隨心境而轉變,但不變的是每一幅「尋道」所繪的一條持續延伸的道路,訴說著創作者的心路歷程,「我以為人生是一個尋尋覓覓追尋夢想的旅程,我的每一幅作品就是這尋夢旅程中的一小站。它有如生命交響曲中的每一個樂章,因此我以編號的方式來命名我的每一幅作品。我將繼續我尋道的旅程,直到生命的終結。」展期至11月24日。(2013-10-16 15:58)

[center]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490944[/center]


[center][h1]北美館《尋道─洪美玲個展》記者會[/h1][/center]
http://www.cdnews.com.tw 2013-10-11 16:54:22

《尋道─洪美玲個展》
Looking For Tao – Hong Mei-Ling Solo Exhibition

時間 2013年10月15日(週二)下午二時
地點 北美館地下樓展場E區
出席者 北美館館長黃海鳴、藝術家洪美玲

洪美玲,1940年出生於台灣花蓮,自花蓮師範學校畢業後即進入國小執教十多年,於1977年進入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修習西畫,起初只是抱持著進修的想法,卻從此激起她對繪畫的熱忱,畢業後毅然決然放棄穩定的教職工作,遠赴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攻讀繪畫。

初到美國時,在異地文化的衝擊之下,洪美玲在台灣的所學,面臨到嚴峻的挑戰與質疑,迫使她不斷地自我解構其繪畫技法,創作思惟一再抽絲剝繭,且在當時美國後期抽象表現主義的引領下,逐漸站穩腳步,《尋道》系列也由此而生。洪美玲藝術的尋道旅程已走過30個年頭,從1983年創作〈尋道1號〉至2013年〈尋道131號〉,總共131件油彩畫作,每件作品以編號方式命名,是記錄著藝術家追尋夢想的旅程,也象徵她生命裡的每段樂章。

《尋道—洪美玲個展》為北美館101年度申請展獲選展覽,將展出30多幅尋道系列畫作,每幅畫面都繪著一條持續延伸的山路,藉著色彩明暗的變化以及層層堆疊的視覺效果,引領觀者順著步道走進藝術家的內心思緒,當中有如柳暗花明般的驚奇、或獨處的靜謐、頓失方向時的失意與落寞,亦有瞭然於心的平靜,在在訴說著創作者的心路歷程,反映其人生信仰與抉擇―尋道之旅仍在進行,並將不斷持續下去。

北美館定於10月15日(週二)下午二時舉辦展覽記者會,會中將邀請藝術家洪美玲為各界分享其30多年的藝術歷程。敬邀媒體蒞場指導。(2013-10-16 15:09)

[center]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490944[/center]


[center][h1]北美館《尋道─洪美玲個展》記者會[/h1][/center]

http://www.cdnews.com.tw 2013-10-11 16:54:22

《尋道─洪美玲個展》
Looking For Tao – Hong Mei-Ling Solo Exhibition

時間 2013年10月15日(週二)下午二時
地點 北美館地下樓展場E區
出席者 北美館館長黃海鳴、藝術家洪美玲

洪美玲,1940年出生於台灣花蓮,自花蓮師範學校畢業後即進入國小執教十多年,於1977年進入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修習西畫,起初只是抱持著進修的想法,卻從此激起她對繪畫的熱忱,畢業後毅然決然放棄穩定的教職工作,遠赴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攻讀繪畫。

初到美國時,在異地文化的衝擊之下,洪美玲在台灣的所學,面臨到嚴峻的挑戰與質疑,迫使她不斷地自我解構其繪畫技法,創作思惟一再抽絲剝繭,且在當時美國後期抽象表現主義的引領下,逐漸站穩腳步,《尋道》系列也由此而生。洪美玲藝術的尋道旅程已走過30個年頭,從1983年創作〈尋道1號〉至2013年〈尋道131號〉,總共131件油彩畫作,每件作品以編號方式命名,是記錄著藝術家追尋夢想的旅程,也象徵她生命裡的每段樂章。

《尋道—洪美玲個展》為北美館101年度申請展獲選展覽,將展出30多幅尋道系列畫作,每幅畫面都繪著一條持續延伸的山路,藉著色彩明暗的變化以及層層堆疊的視覺效果,引領觀者順著步道走進藝術家的內心思緒,當中有如柳暗花明般的驚奇、或獨處的靜謐、頓失方向時的失意與落寞,亦有瞭然於心的平靜,在在訴說著創作者的心路歷程,反映其人生信仰與抉擇―尋道之旅仍在進行,並將不斷持續下去。

北美館定於10月15日(週二)下午二時舉辦展覽記者會,會中將邀請藝術家洪美玲為各界分享其30多年的藝術歷程。敬邀媒體蒞場指導。(2013-10-16 15:08)

[center]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490944[/center]


[center][h1]北美館《尋道─洪美玲個展》記者會[/h1][/center]
http://www.cdnews.com.tw 2013-10-11 16:54:22

《尋道─洪美玲個展》
Looking For Tao – Hong Mei-Ling Solo Exhibition

時間 2013年10月15日(週二)下午二時
地點 北美館地下樓展場E區
出席者 北美館館長黃海鳴、藝術家洪美玲

洪美玲,1940年出生於台灣花蓮,自花蓮師範學校畢業後即進入國小執教十多年,於1977年進入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修習西畫,起初只是抱持著進修的想法,卻從此激起她對繪畫的熱忱,畢業後毅然決然放棄穩定的教職工作,遠赴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攻讀繪畫。

初到美國時,在異地文化的衝擊之下,洪美玲在台灣的所學,面臨到嚴峻的挑戰與質疑,迫使她不斷地自我解構其繪畫技法,創作思惟一再抽絲剝繭,且在當時美國後期抽象表現主義的引領下,逐漸站穩腳步,《尋道》系列也由此而生。洪美玲藝術的尋道旅程已走過30個年頭,從1983年創作〈尋道1號〉至2013年〈尋道131號〉,總共131件油彩畫作,每件作品以編號方式命名,是記錄著藝術家追尋夢想的旅程,也象徵她生命裡的每段樂章。

《尋道—洪美玲個展》為北美館101年度申請展獲選展覽,將展出30多幅尋道系列畫作,每幅畫面都繪著一條持續延伸的山路,藉著色彩明暗的變化以及層層堆疊的視覺效果,引領觀者順著步道走進藝術家的內心思緒,當中有如柳暗花明般的驚奇、或獨處的靜謐、頓失方向時的失意與落寞,亦有瞭然於心的平靜,在在訴說著創作者的心路歷程,反映其人生信仰與抉擇―尋道之旅仍在進行,並將不斷持續下去。

北美館定於10月15日(週二)下午二時舉辦展覽記者會,會中將邀請藝術家洪美玲為各界分享其30多年的藝術歷程。敬邀媒體蒞場指導。(2013-10-16 15:08)

[h1]尋道–洪美玲個展[/h1]


官方網站:

http://www.tfam.museum/TFAM_Exhibition/exhibitionDetail.aspx?PMN=1&ExhibitionId=455&PMId=455


展覽地點地點:臺北市10461中山北路三段181號,地下樓E區

[center][圖][/center]

展覽期期 :2013/10/12 - 2013/11/24

展覽簡介
洪美玲生於1940年,花蓮師範學校畢業後即進入國校執教,當了十幾年的小學老師,於1977年進入國立藝專修習西畫,起初只抱持著進修的想法,沒想到從此激起了她對繪畫的熱忱,畢業後毅然決然放棄穩定的教職工作,遠赴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攻讀繪畫。

初到美國時,洪美玲在台所學的具象繪畫技法與思維,面臨到嚴峻的挑戰與質疑,異地文化的強烈衝擊迫使洪美玲不斷自我解構、抽絲剝繭,並在當時美國後期抽象表現主義的引領下,逐漸站穩腳步,<尋道>系列也由此而生。

從1983年創作<尋道1號>至2013年<尋道131號>,洪美玲的尋道旅程整整走了三十個年頭,記錄了一位女性藝術家追尋夢想的旅程,畫面之中有柳暗花明的驚奇、獨處的靜謐、頓失方向時的失意與落寞,亦有瞭然於心的平靜,訴說著創作者的心路歷程。


購票資訊

*本館除地下一樓展區為免票參觀,其餘一至三樓展覽皆為購票入場。

*週六17:00~20:30免費入場。

全票30
十八歲以上之一般民眾。

優待票15
十八歲以上在校學生及國外學生。

軍警人員。
持教育或文化機構義(志)工證者。

團體票
依票面價格給予七折優待
團體人數二十人以上。

免費入場
未滿十八歲之民眾。
身心障礙者及其監護人或必要之陪伴者一人。
退休(役)軍公教人員。
持有本市低收入戶證明者。
六十五歲以上民眾。
帶團參觀並持有交通部觀光局核發之導遊證者。
持有國際博物館學會(ICOM)、美國博物館學會(AAM)或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會員證者。
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
本市公私立各級學校或大專院校美術相關科系之校外教學或學術交流,向本館申請預約並經核准者。
本市各區民眾組團十人以上,經由區公所向本館申請預約並經核准者。
各級政府機關(構)或藝文相關團體舉辦美術相關活動,向本館申請預約並經核准者。
於本館佈(卸)展期間、館慶活動、美術節、國際博物館日或其他與美術活動相關之特殊節日,本館得公告免票參觀。(2013-10-16 14:12)

[center]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3101100321.html[/center]


[center][h1]文化看板-I.DIE.WANT 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h1][/center]

2013-10-11 01:36 中國時報 【本報訊】
《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以台語諧音「愛台灣」,透露藝術家的創作動機與生活態度。吳政璋長期觀察台灣社會環境變遷,以攝影手法將一個「沒有臉的人」置入高速公路旁的廣告看板、寫滿聯絡電話的塗鴉牆、漁塭稻田、海濱鄉野,或觀光商業與大自然的共存的景像中,讓作品因經濟開發、文化變遷候所形成的特殊地景,流露出超現實的荒謬感。展覽日期為10月12日至11月24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2013-10-16 14:09)

[center]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3101100321.html[/center]


[center][h1]文化看板-I.DIE.WANT 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h1][/center]

2013-10-11 01:36 中國時報 【本報訊】
《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以台語諧音「愛台灣」,透露藝術家的創作動機與生活態度。吳政璋長期觀察台灣社會環境變遷,以攝影手法將一個「沒有臉的人」置入高速公路旁的廣告看板、寫滿聯絡電話的塗鴉牆、漁塭稻田、海濱鄉野,或觀光商業與大自然的共存的景像中,讓作品因經濟開發、文化變遷候所形成的特殊地景,流露出超現實的荒謬感。展覽日期為10月12日至11月24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2013-10-16 14:09)

[center][url]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009/10819329.html[/url][/center]

[center][h1]台灣/北美館《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h1][/center]
中央日報 (2013-10-09 17:26)

[圖]

藝術家吳政璋個照


蘇松濤/報導

 展覽日期: 2013年10月12日-11月24日
 展覽地點: 北美館地下樓F區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30至17:30,週六夜間延長開放至20:30

 吳政璋,1965年出生於屏東,目前工作及生活於台中。具攝影實務與教學等經歷,他自2007年起發展至今的台灣「美景」攝影系列,是他長期觀察台灣社會環境變遷的藝術創作,他跑遍各地拍攝如高速公路旁的廣告看板、寫滿聯絡電話的塗鴉牆、漁塭稻田、海濱鄉野,或是觀光商業與大自然的共存景像等,這些看似真實紀錄的台灣「美景」,但藝術家卻以其獨具風格的自拍方式,將自己以一個沒有臉的人置入各項場景,使這些因為社會經濟開發、政治與文化變遷等,所累積形成的特殊地景或城市鄉村面貌,流露出另一種超現實的詭異與荒謬感受。

 《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為北美館101年度申請展獲選展覽,英文標題想表達這社會因為欲望索求、形成人文或環境現狀的破壞,同時也取台語諧音「愛台灣」,透露藝術家的創作動機與生活態度。展覽展出吳政璋33件攝影作品,從第一件以學校為背景拍攝的台灣「美景」作,到2013年赴台東杉原灣、貢寮、墾丁及烏來等地拍攝的新作,同時展覽也將播放錄像版本的台灣「美景」,剪輯18件台灣「美景」攝影作品的拍攝過程,30分鐘的影片將觀眾帶入各個不同的拍攝現場,更深刻營造現實環境與非現實的矛盾情緒。本展覽將於10月12日於北美館地下樓F區展出至11月24日。

 吳政璋創作台灣「美景」攝影系列,最初源起於藝術家對人生自我的反思及轉折,是他對於其所處環境的個人體驗與意見表達,他巧妙運用攝影的光線、時間與感光材料,大景深尺幅地完整捕捉台灣城市與鄉村風景,同時也忠實呈現各個場景中的「台灣特質」,這些特質在典型認知中的「美」與「不美」之間存在一種矛盾的荒謬感,提供觀者反思身處環境的現實觀照。同時,藝術家獨特的自拍模式,將自己置身於各項「美景」之中,再不斷地使用瞬間強光在人物的臉部「累積」與「破壞」,過度曝光的結果形成畫面中一個又一個反覆出現的沒有臉的人,人物容貌的「盲目」與「失明」也暗示了該所處的「美景」,因長時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所累積造成的環境危機,但生活在其中的我們卻只能「視而不見」。

 台灣「美景」攝影系列自發表以來,曾獲邀展出於新加坡、香港、大陸、美國、俄羅斯等地的國際攝影節,也多次獲獎如第12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創作獎、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The Power of Self藝術獎評審大獎以及2009台北美術獎優選等。

 藝術家簡歷:
 吳政璋,1965年生於台灣屏東,2000年畢業於美國賽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現職為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歷任商業週刊、台灣日報、兄弟職棒雜誌攝影記者,以及台塑企業南亞工設處專職攝影師。作品曾獲頒2012第12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創作獎、2011中國麗水攝影節大獎、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The Power of Self藝術獎評審大獎、2009台北美術獎優選、2006高雄獎攝影類優選、2006第四屆桃源創作獎優選及2005屏東獎首獎等。

 2009年起公開發表台灣「美景」系列,曾獲邀展出於2012新加坡國際攝影節、2012香港藝博會、2011美國聖安東尼奧市國際攝影節、2011中國麗水國際攝影節、2010中國第二屆大理國際影會、2010俄羅斯第三屆新西伯利亞國際當代攝影節,以及2010台灣美術雙年展等,並獲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及文化部藝術銀行典藏。
【中央網路報】(2013-10-16 14:08)

[center][url]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009/10819329.html[/url][/center]

[center][h1]台灣/北美館《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h1][/center]
中央日報 (2013-10-09 17:26)

[圖]

藝術家吳政璋個照


蘇松濤/報導

 展覽日期: 2013年10月12日-11月24日
 展覽地點: 北美館地下樓F區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30至17:30,週六夜間延長開放至20:30

 吳政璋,1965年出生於屏東,目前工作及生活於台中。具攝影實務與教學等經歷,他自2007年起發展至今的台灣「美景」攝影系列,是他長期觀察台灣社會環境變遷的藝術創作,他跑遍各地拍攝如高速公路旁的廣告看板、寫滿聯絡電話的塗鴉牆、漁塭稻田、海濱鄉野,或是觀光商業與大自然的共存景像等,這些看似真實紀錄的台灣「美景」,但藝術家卻以其獨具風格的自拍方式,將自己以一個沒有臉的人置入各項場景,使這些因為社會經濟開發、政治與文化變遷等,所累積形成的特殊地景或城市鄉村面貌,流露出另一種超現實的詭異與荒謬感受。

 《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為北美館101年度申請展獲選展覽,英文標題想表達這社會因為欲望索求、形成人文或環境現狀的破壞,同時也取台語諧音「愛台灣」,透露藝術家的創作動機與生活態度。展覽展出吳政璋33件攝影作品,從第一件以學校為背景拍攝的台灣「美景」作,到2013年赴台東杉原灣、貢寮、墾丁及烏來等地拍攝的新作,同時展覽也將播放錄像版本的台灣「美景」,剪輯18件台灣「美景」攝影作品的拍攝過程,30分鐘的影片將觀眾帶入各個不同的拍攝現場,更深刻營造現實環境與非現實的矛盾情緒。本展覽將於10月12日於北美館地下樓F區展出至11月24日。

 吳政璋創作台灣「美景」攝影系列,最初源起於藝術家對人生自我的反思及轉折,是他對於其所處環境的個人體驗與意見表達,他巧妙運用攝影的光線、時間與感光材料,大景深尺幅地完整捕捉台灣城市與鄉村風景,同時也忠實呈現各個場景中的「台灣特質」,這些特質在典型認知中的「美」與「不美」之間存在一種矛盾的荒謬感,提供觀者反思身處環境的現實觀照。同時,藝術家獨特的自拍模式,將自己置身於各項「美景」之中,再不斷地使用瞬間強光在人物的臉部「累積」與「破壞」,過度曝光的結果形成畫面中一個又一個反覆出現的沒有臉的人,人物容貌的「盲目」與「失明」也暗示了該所處的「美景」,因長時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所累積造成的環境危機,但生活在其中的我們卻只能「視而不見」。

 台灣「美景」攝影系列自發表以來,曾獲邀展出於新加坡、香港、大陸、美國、俄羅斯等地的國際攝影節,也多次獲獎如第12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創作獎、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The Power of Self藝術獎評審大獎以及2009台北美術獎優選等。

 藝術家簡歷:
 吳政璋,1965年生於台灣屏東,2000年畢業於美國賽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現職為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歷任商業週刊、台灣日報、兄弟職棒雜誌攝影記者,以及台塑企業南亞工設處專職攝影師。作品曾獲頒2012第12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創作獎、2011中國麗水攝影節大獎、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The Power of Self藝術獎評審大獎、2009台北美術獎優選、2006高雄獎攝影類優選、2006第四屆桃源創作獎優選及2005屏東獎首獎等。

 2009年起公開發表台灣「美景」系列,曾獲邀展出於2012新加坡國際攝影節、2012香港藝博會、2011美國聖安東尼奧市國際攝影節、2011中國麗水國際攝影節、2010中國第二屆大理國際影會、2010俄羅斯第三屆新西伯利亞國際當代攝影節,以及2010台灣美術雙年展等,並獲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及文化部藝術銀行典藏。
【中央網路報】(2013-10-16 14:08)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488209

[center][h1]台灣/北美館《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h1][/center]
http://www.cdnews.com.tw 2013-10-09 17:26:35






[圖]

藝術家吳政璋個照



[圖]



台西 Taihsi 2009




[圖]


廣告看板 Billboards 2011




[圖]


台東杉原灣 Taitung Shanyuan Bay 2013

蘇松濤/報導

 展覽日期: 2013年10月12日-11月24日
 展覽地點: 北美館地下樓F區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30至17:30,週六夜間延長開放至20:30

 吳政璋,1965年出生於屏東,目前工作及生活於台中。具攝影實務與教學等經歷,他自2007年起發展至今的台灣「美景」攝影系列,是他長期觀察台灣社會環境變遷的藝術創作,他跑遍各地拍攝如高速公路旁的廣告看板、寫滿聯絡電話的塗鴉牆、漁塭稻田、海濱鄉野,或是觀光商業與大自然的共存景像等,這些看似真實紀錄的台灣「美景」,但藝術家卻以其獨具風格的自拍方式,將自己以一個沒有臉的人置入各項場景,使這些因為社會經濟開發、政治與文化變遷等,所累積形成的特殊地景或城市鄉村面貌,流露出另一種超現實的詭異與荒謬感受。

 《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為北美館101年度申請展獲選展覽,英文標題想表達這社會因為欲望索求、形成人文或環境現狀的破壞,同時也取台語諧音「愛台灣」,透露藝術家的創作動機與生活態度。展覽展出吳政璋33件攝影作品,從第一件以學校為背景拍攝的台灣「美景」作,到2013年赴台東杉原灣、貢寮、墾丁及烏來等地拍攝的新作,同時展覽也將播放錄像版本的台灣「美景」,剪輯18件台灣「美景」攝影作品的拍攝過程,30分鐘的影片將觀眾帶入各個不同的拍攝現場,更深刻營造現實環境與非現實的矛盾情緒。本展覽將於10月12日於北美館地下樓F區展出至11月24日。

 吳政璋創作台灣「美景」攝影系列,最初源起於藝術家對人生自我的反思及轉折,是他對於其所處環境的個人體驗與意見表達,他巧妙運用攝影的光線、時間與感光材料,大景深尺幅地完整捕捉台灣城市與鄉村風景,同時也忠實呈現各個場景中的「台灣特質」,這些特質在典型認知中的「美」與「不美」之間存在一種矛盾的荒謬感,提供觀者反思身處環境的現實觀照。同時,藝術家獨特的自拍模式,將自己置身於各項「美景」之中,再不斷地使用瞬間強光在人物的臉部「累積」與「破壞」,過度曝光的結果形成畫面中一個又一個反覆出現的沒有臉的人,人物容貌的「盲目」與「失明」也暗示了該所處的「美景」,因長時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所累積造成的環境危機,但生活在其中的我們卻只能「視而不見」。

 台灣「美景」攝影系列自發表以來,曾獲邀展出於新加坡、香港、大陸、美國、俄羅斯等地的國際攝影節,也多次獲獎如第12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創作獎、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The Power of Self藝術獎評審大獎以及2009台北美術獎優選等。

 藝術家簡歷:
 吳政璋,1965年生於台灣屏東,2000年畢業於美國賽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現職為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歷任商業週刊、台灣日報、兄弟職棒雜誌攝影記者,以及台塑企業南亞工設處專職攝影師。作品曾獲頒2012第12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創作獎、2011中國麗水攝影節大獎、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The Power of Self藝術獎評審大獎、2009台北美術獎優選、2006高雄獎攝影類優選、2006第四屆桃源創作獎優選及2005屏東獎首獎等。

 2009年起公開發表台灣「美景」系列,曾獲邀展出於2012新加坡國際攝影節、2012香港藝博會、2011美國聖安東尼奧市國際攝影節、2011中國麗水國際攝影節、2010中國第二屆大理國際影會、2010俄羅斯第三屆新西伯利亞國際當代攝影節,以及2010台灣美術雙年展等,並獲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及文化部藝術銀行典藏。

【中央網路報】(2013-10-16 14:07)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488209

[center][h1]台灣/北美館《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h1][/center]
http://www.cdnews.com.tw 2013-10-09 17:26:35






[圖]

藝術家吳政璋個照



[圖]



台西 Taihsi 2009




[圖]


廣告看板 Billboards 2011




[圖]


台東杉原灣 Taitung Shanyuan Bay 2013

蘇松濤/報導

 展覽日期: 2013年10月12日-11月24日
 展覽地點: 北美館地下樓F區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30至17:30,週六夜間延長開放至20:30

 吳政璋,1965年出生於屏東,目前工作及生活於台中。具攝影實務與教學等經歷,他自2007年起發展至今的台灣「美景」攝影系列,是他長期觀察台灣社會環境變遷的藝術創作,他跑遍各地拍攝如高速公路旁的廣告看板、寫滿聯絡電話的塗鴉牆、漁塭稻田、海濱鄉野,或是觀光商業與大自然的共存景像等,這些看似真實紀錄的台灣「美景」,但藝術家卻以其獨具風格的自拍方式,將自己以一個沒有臉的人置入各項場景,使這些因為社會經濟開發、政治與文化變遷等,所累積形成的特殊地景或城市鄉村面貌,流露出另一種超現實的詭異與荒謬感受。

 《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為北美館101年度申請展獲選展覽,英文標題想表達這社會因為欲望索求、形成人文或環境現狀的破壞,同時也取台語諧音「愛台灣」,透露藝術家的創作動機與生活態度。展覽展出吳政璋33件攝影作品,從第一件以學校為背景拍攝的台灣「美景」作,到2013年赴台東杉原灣、貢寮、墾丁及烏來等地拍攝的新作,同時展覽也將播放錄像版本的台灣「美景」,剪輯18件台灣「美景」攝影作品的拍攝過程,30分鐘的影片將觀眾帶入各個不同的拍攝現場,更深刻營造現實環境與非現實的矛盾情緒。本展覽將於10月12日於北美館地下樓F區展出至11月24日。

 吳政璋創作台灣「美景」攝影系列,最初源起於藝術家對人生自我的反思及轉折,是他對於其所處環境的個人體驗與意見表達,他巧妙運用攝影的光線、時間與感光材料,大景深尺幅地完整捕捉台灣城市與鄉村風景,同時也忠實呈現各個場景中的「台灣特質」,這些特質在典型認知中的「美」與「不美」之間存在一種矛盾的荒謬感,提供觀者反思身處環境的現實觀照。同時,藝術家獨特的自拍模式,將自己置身於各項「美景」之中,再不斷地使用瞬間強光在人物的臉部「累積」與「破壞」,過度曝光的結果形成畫面中一個又一個反覆出現的沒有臉的人,人物容貌的「盲目」與「失明」也暗示了該所處的「美景」,因長時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所累積造成的環境危機,但生活在其中的我們卻只能「視而不見」。

 台灣「美景」攝影系列自發表以來,曾獲邀展出於新加坡、香港、大陸、美國、俄羅斯等地的國際攝影節,也多次獲獎如第12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創作獎、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The Power of Self藝術獎評審大獎以及2009台北美術獎優選等。

 藝術家簡歷:
 吳政璋,1965年生於台灣屏東,2000年畢業於美國賽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現職為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歷任商業週刊、台灣日報、兄弟職棒雜誌攝影記者,以及台塑企業南亞工設處專職攝影師。作品曾獲頒2012第12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創作獎、2011中國麗水攝影節大獎、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The Power of Self藝術獎評審大獎、2009台北美術獎優選、2006高雄獎攝影類優選、2006第四屆桃源創作獎優選及2005屏東獎首獎等。

 2009年起公開發表台灣「美景」系列,曾獲邀展出於2012新加坡國際攝影節、2012香港藝博會、2011美國聖安東尼奧市國際攝影節、2011中國麗水國際攝影節、2010中國第二屆大理國際影會、2010俄羅斯第三屆新西伯利亞國際當代攝影節,以及2010台灣美術雙年展等,並獲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及文化部藝術銀行典藏。

【中央網路報】(2013-10-16 14:07)

[h1]I‧DIE‧WANT—台灣「美景」吳政璋個展 [/h1]
官方網站:

http://www.tfam.museum/TFAM_Exhibition/exhibitionDetail.aspx?PMN=1&ExhibitionId=454&PMId=454


展覽地點地點:臺北市10461中山北路三段181號,地下樓F區

[center][圖][/center]

展覽期期 :2013/10/12 - 2013/11/24

展覽簡介

I‧DIE‧WANT-台灣「美景」系列是吳政璋對身處環境表達個人的觀察、體驗及意見,透過「攝影」在光、時間、感光材料的巧妙運用下,照片中這些具有「台灣特質」的場景在「美」與「不美」之間呈現一種荒謬的矛盾感受,提供觀者一連串的內在思辯與掙扎。

另一方面,吳政璋置身於「美景」中,使用瞬間強光在臉部「累積」與「破壞」,造成人臉的「盲目」與「失明」,暗示了長時間以來因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所累積造成的環境危機,生活在其中的我們只能「視而不見」。

本系列影像就像吳政璋所用的英文標題 — I‧DIE‧WANT,呈現台灣因為各種原因的介入、破壞與過度欲求造成台灣環境的部分現狀,雖然有某種程度的失望與悲觀,但也帶著反省與期許,透露出「愛‧台‧灣」的創作動機與態度。
購票資訊

*本館除地下一樓展區為免票參觀,其餘一至三樓展覽皆為購票入場。

*週六17:00~20:30免費入場。

全票30
十八歲以上之一般民眾。

優待票15
十八歲以上在校學生及國外學生。

軍警人員。
持教育或文化機構義(志)工證者。

團體票
依票面價格給予七折優待
團體人數二十人以上。

免費入場
未滿十八歲之民眾。
身心障礙者及其監護人或必要之陪伴者一人。
退休(役)軍公教人員。
持有本市低收入戶證明者。
六十五歲以上民眾。
帶團參觀並持有交通部觀光局核發之導遊證者。
持有國際博物館學會(ICOM)、美國博物館學會(AAM)或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會員證者。
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
本市公私立各級學校或大專院校美術相關科系之校外教學或學術交流,向本館申請預約並經核准者。
本市各區民眾組團十人以上,經由區公所向本館申請預約並經核准者。
各級政府機關(構)或藝文相關團體舉辦美術相關活動,向本館申請預約並經核准者。
於本館佈(卸)展期間、館慶活動、美術節、國際博物館日或其他與美術活動相關之特殊節日,本館得公告免票參觀。(2013-10-16 14:07)

[center]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8220307.shtml[/center]


[center][h1]桃縣美術比賽 南北區3177作品參賽[/h1][/center]

【聯合報╱記者鄭國樑╱即時報導】


2013.10.12 04:24 pm



桃園縣年度生美術比賽今天在八德國中 (北區)、中壢國中 (南區)舉行,教育局表示,今年參賽作品作數創下近年新高,北區1583件、南區1594件,2區共計3177件的作品要角逐晉級全國賽。

教育局指出,美術比賽依各校所在區域分南、北區進行,各校先行校內評選後,遴選出的作品可以參加縣賽。比賽組別分為國小、國中及高中 (職)組,競賽項目有繪畫、西畫、水墨畫、平面設計、版畫、書法及漫畫7大類別。

南、北區各類組選出前3名、6件作品,每類組6件作品將代表桃園縣,參加11月由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主辦的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得獎作品將展開全國巡迴展覽。(2013-10-16 14:00)

[center]http://n.yam.com/ttn/society/20131013/20131013815007.html[/center]


[center][h1]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來自國外藝術家創作展[/h1][/center]

大台灣旅遊網/蔡聰挺-2013年10月13日 上午10:07

[圖]

  新竹市文化局玻璃工藝博物館2013年12月29日前展出「小品品大-陳淑芳玻璃藝術創作展」暨「傳統與轉變-萊恩史道伯玻璃創作展」,分別在第一特展室及第二特室展出精彩創作,歡迎對玻璃藝術喜好的民眾,前往參觀。


  新竹市長許明財表示,文化薪傳在於肩負社會教育的任務與責任,除積極策劃各項活動外,也鼓勵藝術創作者朝更多元、多面向的領域發展,與世界接軌。此次特別邀請新加坡知名的玻璃創作藝術家陳淑芳老師及來自美國藝術家萊恩史道伯,共展出近80件創作。人文與藝術是國際文化交流最好的方式,透過展覽不只賞析藝術家精彩創作,更可看到創作者對作品的堅持與創作熱情。


  新竹市文化局長林榮洲表示,陳淑芳老師曾於英國渥爾安普屯大學深造,目前任教於新加坡藝術學院,二十年來從事玻璃藝術創作與推廣,作品曾展示於米德蘭平原藝術中心(伯明翰,英國)、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美術畫廊和藝術學院等,更於2005年創建了愛美利山企業,專門讓藝術家交流的平台。作品結合熔合、彩繪、鑄造等技法,陳老師表示,她比較喜歡將圖案彩繪在玻璃中心,而不是在作品表面上,而鑄造所用的砂模比較特殊,要能在作品完成前可重復使用,最後再經過研磨打光的過程。運用簡單但熟練的手法來實現理想,透過玻璃元素,展現全新的藝術思維,讓您更深入了解玻璃藝術之美。


  來自美國的玻璃藝術家萊恩史道伯(Ryan Staub),展出一系列令人驚豔的玻璃高腳杯。萊恩史道伯自大學畢業後,才開始熱衷於玻璃藝術,15年持續研究與學習高腳杯的藝術,其探索過程足跡更踏遍亞洲、美洲、歐洲各大洲,在北歐的瑞典及挪威,與接受傳統訓練的吹製玻璃工匠共同合作。在義大利威尼斯,曾在李維奧‧瑟古索(Livio Serena) 等多位偉大高腳玻璃器皿大師下進行研究,也讓他吸收多國玻璃藝術創作精隨,因此有著獨到的見解。展場中的大圖所呈現的作品,約1.3米長,運送不易沒來台展出,需要10人的工作團隊在1.5小時左右完成。最後還要3-4小時的冷作時間。


  據國內玻璃創作藝術家黃老師表示,萊恩史道伯展出的高腳杯技法在國內比較少人玩,需要技巧性較高,她曾看過他更複雜的作品,現在欣賞不一樣的技法,是一次不錯的機會。(攝影/蔡聰挺)(2013-10-16 14:00)

[center]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495820[/center]

[center][h1]台灣/故宮文物將赴日 曾借展美法德[/h1][/center]
http://www.cdnews.com.tw 2013-10-15 21:38:30

李漢揚/整理

 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2014年將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過去故宮文物曾借展到美國、德國、法國等地。

 中央社15日報導,日本2011年通過「海外美術品等公開促進法案」,讓故宮文物赴日本展出成行,預計要在2014年將故宮文物借展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明天雙方將在故宮舉行文物交流簽約儀式,也將公布借展的展品。

 這次簽約儀式不僅見證台日的友好關係,也將公布雙方未來的展覽規劃,其中包含2014年6月至11月故宮文物赴日展「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及2016年10月在故宮南院展出的日方回饋展,故宮指出,這將是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過去故宮文物也多次借展到國外,包括1961年以「中國古藝術品展覽」,赴美國華府國家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狄揚紀念博物館巡迴展覽;1991年以「1492年之際:探險時代的藝術」,赴美國華府國家藝廊;1998年以「帝國的回憶」展覽,赴法國巴黎大皇宮美術館展出。

 2003年以「天子之寶」展覽,赴德國柏林舊博物館、波昂聯邦藝術展覽館展出;2008年以「物華天寶」展覽,赴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展出。(2013-10-16 13:58)

[center]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2492834[/center]


[center][h1]兩岸/兩岸書畫名作珠聯璧合 昆台聯合畫院揭開面紗[/h1][/center]
http://www.cdnews.com.tw 2013-10-13 17:53:34

陳恆光/整理

 13日,彙聚兩岸當代名家作品及典藏的昆台聯合畫院正式開館。“兩岸有著共同的語言記憶,兩岸書畫同根同脈,同枝花開,各具芬芳。如今終於有了這樣一個情感交流的平台。”台灣書畫院執行院長馮儀感慨道。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昆台聯合畫院坐落於“中國第一水鄉”周莊畫家村,是一座獨棟兩層樓復古中國式臨水建築,粉牆黛瓦,清新質樸。內設展覽館、圖書室、創作室、理論研究室等,將為兩岸美術創作、展示與理論研究、交流提供平台。

 開館首展展出了台灣當代名家作品及畫院典藏作品50多件,包括歐豪年的《國魂》、莊靈的《船》、陸家衡的書法等兩岸書畫名家作品。歐豪年等兩岸書畫名家彙聚一堂,交流品鑒。隨興所至,揮墨潑毫。大陸台商和書畫愛好者手執地圖慕名趕來。

 “台灣先民多來自大陸,寄情於書畫,故鄉永不能忘”馮儀指著展出的一副山水畫《望故鄉》說,兩岸書畫合璧展出,既是展示璀璨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惠及百姓,又能推動創作,讓藝壇新秀們放眼四方,截取各家之長,自成一格,一舉多得。

 據介紹,畫院隨後還將舉辦“畫院創作年度巡展”、“畫院學術提名雙年展”、“畫院攝影提名雙年展”等一系列活動,開設詩詞、文學、書法、篆刻等專題講座,增進兩岸文化和情感交流,並將廣泛團結海內外書畫藝術及相關藝術領域德藝雙馨人才,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精粹,慰藉兩岸民眾。

 周莊地處大陸台商投資最密集地區昆山境內,近年來,兩地除經貿往來,文化交流日趨緊密,先後曾舉辦“台灣畫院昆山聯展”、“台灣水彩畫大師陳陽春昆山畫展”、“台灣書畫家郭香玲昆山書畫展”、“樂仁昆山——台灣攝影名家昆山采風交流作品展”、“情系阿里山——兩岸水墨名家聯展”等書畫、攝影展覽,以及昆台書畫家雅集、中國(昆山)海峽兩岸書畫藝術研討會、台灣書畫攝影家江南采風等活動,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先行區。

【中央網路報】(2013-10-16 13:58)

[h1]「觸覺記憶」動畫分鏡圖說徵稿大賽 [/h1]

請自行連絡主辦單位
一.活動主旨: 員林的產業特色以蜜餞聞名,吃蜜餞更是大家共同的生活經
驗,我們將結合大家所繪製的動畫分鏡圖說,得獎者作品將請
專業動畫師,製作成動畫,放置於員林車站「觸覺記憶」公共
藝術QR code上,與民眾一起再次勾起小時候的記憶。
二.徵件主題: 觸覺記憶動畫分鏡圖說。
三.徵件內容: 以員林車站公共藝術設置計畫觸覺記憶當中桃、李Ⅰ、李Ⅱ、
梅、橄欖等五件半抽象「類蜜餞果核」造形的雕塑品作為發
想,將參賽者對蜜餞的經驗,以8格內動畫分鏡圖說的方式傳達
對它的創意想像,參賽者一次將設計五件作品。
四.參賽資格: 凡籍於中華民國國民皆可參加。若以團隊方式報名者,報名時
只需註明填寫一團隊代表人,主辦單位發送之通知及獎金之發
放等,均以此人為送達代收者。
五.收件時間:102年9月25日~102年10月25日(以郵戳為憑)
六.報名繳交資料:(一) 報名表(含著作權同意書)1份,詳細格式如附件1。
(二) 作品設計分鏡圖說桃、李Ⅰ、李Ⅱ、梅、橄欖各1份,
詳細格式如報名表附件2。(請自行影印表格)
七.繳交方式:請將報名表(含著作權同意書)、作品設計分鏡圖說紙本及燒錄成
光碟電子檔郵寄至彰化縣大村鄉學府路168號 大葉大學 造形藝
術學系 陸佳宜收,郵件主旨請寫上「觸覺記憶」動畫分鏡圖說
徵稿大賽參賽者○○○。
八.評審方式:主辦單位將邀請專家學者召開評選會議,評選完畢將以E-mail或
電話告知,或公佈於網路上。
九.獎項: 第一名1名-獎金新台幣15,000元
第二名1名-獎金新台幣10,000元
第三名1名-獎金新台幣5,000元
十.聯絡窗口:
E-mail:luhnsn@gmail.com
TEL:0984269699
十一.參賽注意事項:
1.參賽作品一律恕不予退件,請自行保留備份。
2.主辦單位擁有入選以上作品之所有權及著作財產權,不受時間、地域、次
數及方式之限制,包括公開展示權、重製權、出租權、編輯權、改作權、散
布權、公開上映 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播送
權、相關文宣品與衍生品發行及販售,及提供網路下載、刊登等權利,作者
並應承諾不對主辦單位及其授權之 人行使著作人格權。
3.入選以上作者授權主辦單位為研究、推廣美術等非營利目的,錄製相關影
音成果,不受時間、地域、次數及方式之限制,包括公開上映權、公開口述
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播送權、散布權、重製權等權力,作者
並應承諾不對主辦單位及其授權之人行使著作人格權。
4.凡參加本徵件活動者,即視為同意遵守本實施計畫之各項規定。如有未盡事
宜,主辦單位得修正公布。(2013-10-14 13:31)

[h1]「第三屆KYMCO設計挑戰盃」[/h1]

活動網站:
http://140.127.77.107/files/14-1000-475,r11-1.php



設計競賽活動說明
活動緣起:
KYMCO在機車設計研發不斷追求創新,自2011年起舉辦第一屆「KYMCO設計挑戰盃 KDCC (KYMCO Motorcycle Design Competition Cup)」設計競賽活動,提供了國內青年學子展現創意設計的舞台,讓想要投入機車設計產業的青年學子拓展視野的機會以及與同好交換心得及切磋技藝的平台,進而達到培養優秀的機車設計人才,為提昇台灣機車設計競爭力貢獻心力。同時,為強化參賽者之實務能力,今年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提供前三名之團隊成員(每隊至多三名),暑期專業研習課程,能接受光陽公司業師指導,此千載難逢之機會,萬不可錯過。
在此宣佈2013 KYMCO設計挑戰盃競賽正式開跑,邀您共襄盛舉!!

競賽主題:
思考未來 3-5年 科技、風格美學與趨勢演變,請以設計師精銳的眼光,發掘消費者的新生活型態與需求/欲求(need and desire),創造適合他們的二輪速克達!

設計要求與說明:
1.必須為兩輪速克達。
2.兩腳踏之平面需平坦(中間不可隆起)。
3.整體配置須包含一具燃油引擎(至少25*25*25cm3,位置不限)。
4.整體配置至少需要可放置一頂安全帽(至少25*25*15 cm3)之置物空間,位置不限。
5.輪圈尺寸10-13吋(25.5-33cm)。
6.兩輪軸距範圍110-150cm。
7.未標示之尺寸或規格可自行發揮,但須符合量產性。
8.以上說明須以1/10簡圖方式呈現於裱板上。
車體尺寸限制示意圖
參賽資格:
1. 全國高中職/大專院校相關科系所之在學學生 (以報名時身分認定,另外應屆畢業生需提供畢業證書及相關證明文件)。
2. 符合參賽資格者可跨校科系所組隊參賽。
3. 參賽者可跨隊及跨組報名。

活動時程:
報名送件截止日 2014年01月19日 (日) / (以郵戳為憑)
入圍決選公告 2014年01月26日 (日) 以前
決選模型送件與評審 2014年04月18日 (五) 以前
頒獎 2014年05月初
附註:確切時程將依照「KYMCO設計挑戰盃」比賽網站最新公佈資料為主。

競賽獎項:
第一名 獎金新台幣壹拾萬元整 名額1組
第二名 獎金新台幣五萬元整 名額1組
第三名 獎金新台幣參萬元整 名額1組
為強化參賽者之實務能力,獲得前三名團隊(每隊至多三名成員)可至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接受業師指導,進行暑期短期研習。(暑期研習時程與內容,再行公告)
佳作 獎金新台幣五千元整 名額5組
入圍 獎狀一紙 名額20組
凡入圍者,每組模型補助新台幣壹萬五千元整

附註一:依據稅法規定,得獎價值超過新台幣貳萬元以上需繳交 10%機會中獎稅。與2%二代健保費用
(入圍、前三名及佳作該隊成員皆可獲頒獎狀一紙,指導老師另可獲頒指導證明書一紙。若評審團判定初選作品達不到入選20組資格,則可減少組數;相同的,若評審團判定入選作品達不到前三名或佳作資格,則名次將從缺)

初選
參賽者在競賽專屬網站 http://140.127.77.107/files/14-1000-475,r11-1.php 報名表格式,請填妥相關參賽者資料,列印後貼於展示版背面。

作品規範:
A.參賽者須提供設計圖及設計說明。設計圖包含正側視、前後45度透視圖;設計說明如:設計構想、各零件細節表現、設計表現圖、電腦影像合成圖等。
B.上述設計圖及設計說明需表現於A2尺寸(H420mm*W594mm)展示看板內。
1. 設計圖格式如下(正側視圖、前45度視圖與後45度視圖),除設計圖外請勿增加文字在圖面上。
[圖]
2. 設計說明不限制排版,須與設計圖統一為直式排版。
3. 看板數量統一以兩張為主。
C.參賽者須將「報名表」貼附於每張展示板的背面。
D.初選入圍者須繳交設計圖的影像檔光碟 (檔案格式為jpg,解析度300dpi)。
送件截止日:2014年01月19日 (郵戳為憑)

圖面送件地點:
以郵寄或親自送件,送至「KYMCO設計挑戰盃」活動小組收
電話:(07)7172930-7801 傳真: (07)6051156
地址:高雄市824燕巢區深中路62號 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KYMCO設計挑戰盃」活動小組

評選標準:
創意 40%
美感 40%
量產可行性 20%

入圍決選公告:
(1) 2014年01月26日以前在競賽網站 http://140.127.77.107/files/14-1000-475,r11-1.php 公布入圍決選隊伍名單。
(2)「KYMCO設計挑戰盃」活動小組將寄發「模型製作費用補助暨讓渡同意書」予入圍決選隊伍,每隊補助新台幣貳萬元,入圍決選隊伍需簽署前述同意書並依指示回覆「KYMCO設計挑戰盃」活動小組;未簽署或未依指示回覆者即視為放棄資格。
(3)入圍決選之作品一律不予退件,所有權歸主辦單位所有。
-------------------------------------------------------------
決選:
活動方式:
(1)入圍決選隊伍必須親自至評選委員會說明其設計概念,概念說明時間為12分鐘。
(2)評選活動不對外公開,由評選委員會依照評選標準選出得獎作品。
(3)在決選模型送件截止日前未繳交作品視為放棄資格。
(4)提供該簡報資料之光碟片供大會存檔與使用。

作品規範:
A.參賽者須提供設計構想及說明:(同初選內容)
設計說明內容須與初選內容相符合。統一為橫式A2尺寸(420mm*594mm),看板數量統一以兩張為主。

B.展示:
參賽者須製作1:4比例立體模型,模型旁邊需擺放1/ 4人形 (可用珍珠板貼附人形圖片),比例不符合者一律予以退件,視同棄權。(不限制模型使用材料,但需能表現實際產品之質感)

決賽暨模型送件地點:
A. 2014年04月18日 上午 09: 00前將決賽作品與資料親攜至送件地點。
B. 2014年04月18日 上午 10: 00舉行決賽評審,現瑒產品展示及各組簡報發表
(確切時程將依照「KYMCO設計挑戰盃」比賽網站最新公佈資料為主。)
聯絡電話:(07)7172930-7801 陳小姐
聯絡傳真: (07)6051156

送件地點:高雄市82444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高雄師範大學
藝術學院 視覺設計學系 「KYMCO設計挑戰盃」活動小組

評選標準:
創意 25%
美感 25%
模型完成與精緻度 40%
報告表現 10%

注意事項:
1.每隊參賽學生僅限搭配一名指導老師,唯該名指導老師不限指導學生隊數。
2.參加競賽作品必須為自行創作設計之作品,未曾參加其他國內外相關設計競賽,亦未曾於其他媒體公開發表,嚴禁抄襲仿冒。
3.入圍決選隊伍之作品在競賽或展覽過程中,如發現有不符本辦法之規定或涉及仿冒、抄襲等情事者,主辦單位得隨時暫停或取消參加競賽及展覽之權利,並召集評選委員會審議處理,必要時得取消其獲獎資格,並追回已頒發之獎金、獎品與獎狀等獎勵物及模型製作費用,同時於「KYMCO設計挑戰盃」活動網站上公告之。
4.主辦單位得保留入圍決選隊伍作品之創意與設計之無償優先採用權,入圍決選隊伍須同意主辦單位不因入圍決選隊伍將其獲選作品之類似創意與設計轉讓、提供予他人或依法所取得各項智慧財產權之保護而受到拘束。若有違上述情形者,主辦單位得取消其獲獎資格,並追回已頒發之獎金、獎品與獎狀等獎勵物及模型製作費用,同時於「KYMCO設計挑戰盃」活動網站上公告之。
5.主辦單位得運用入圍決選隊伍作品之照片、幻燈片及說明文字等相關資料,作為展覽、宣傳、攝影及出版等用途,入圍決選隊伍應積極配合相關之宣傳及推廣活動。
6.參賽學生應尊重評選委員會之決議,除非能具體證明其他作品違反本辦法相關規定,不得有其他異議。
7.主辦單位得出版、公開展示及實車試作入圍決選隊伍之作品,展示時間、地點、出版媒體之形式及實車試作等事宜均由主辦單位決定,入圍決選隊伍應積極配合相關之宣傳、推廣及一切活動。
8.參賽學生須將參賽作品牢固,若因搬運、郵寄發生損壞,進而影響比賽成績,將由參賽學生自行負責。
9.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得隨時修正並於「KYMCO設計挑戰盃」活動網站上公告之。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委辦單位:中華民國設計師協會、
協辦單位: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華梵大學 工業設計系、大葉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商品設計系、東方設計學院、瘋機車雜誌社。(2013-10-14 13:27)

[h1]「夢想,在路上」夢獸彩繪 [/h1]

活動網站:
http://www.hotelday.com.tw/newt_page.php?id=13&page=1

憨吉帶路,彩繪夢想
一枝畫筆,繪出承億文旅的,實現藝術生活。

「夢想,在路上」夢獸彩繪

壹、緣由:
為活絡在地文化及藝術推廣,創造文創交流平台,
承億文旅將提供品牌吉祥物-「白日夢獸‧憨吉」,來執行此藝術夢想計畫。
創造文創風氣,實踐藝術生活,旅遊藝術化的理念。
貳、主辦單位:承億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參、徵選目的:
一、提供創意人創作機會與露出平台。
二、實踐承億文旅藝術生活化,旅遊藝術化的理念。
肆、徵選對象:
具備創意活力的創意人。
伍、徵選時間:
投稿時間:10 月 21 日至 11 月 04 日(下午五點截止收件,以郵戳為主)
入選通知:11 月 19 日至 11 月 22 日(官網/臉書/電話/信件通知)
繪製時間: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2 日(下午五點截止收件)
陸、徵選內容:
一、以承億文旅-總公司/嘉義商旅/台中鳥日子/淡水吹風 風格定位,做為主題進行彩繪,
最多不得超過兩款。
二、各館風格及定位:
1.承億文旅總公司--------------情樂、創意、美學。
2.嘉義商旅-----------------------櫻花、神木、茶山。
3.台中鳥日子--------------------自由、自在的鳥生活。
4.淡水吹風-----------------------淡水吹風的好日子。
三、 夢獸公仔尺寸/材質:高 40x23x15cm /FRP 纖維複合塑料。
四、 徵選標準:
1.創作主題、概念 30%
2.美學、創意、技法 70%
五、 內容提供:
1.「夢想,在路上」夢獸彩繪徵選作品資料(附件一)
2.夢獸正面圖(附件二)
3.夢獸背面圖(附件三)
4.「夢想,在路上」夢獸彩繪徵選表格請於( http://www.hotelday.com.tw/
承億文旅官網/文旅記事/「夢想,在路上」夢獸彩繪)下載。
郵寄至 600 嘉義市東區啟明路 136 號 企劃專員 Molly (主旨:「夢想,在路上」夢獸彩繪) 。
Mail: Molly.Ling@hotelday.com.tw 連絡電話: 05-2756911
柒、獎勵方式:成為承億文旅之友,並贈承億文旅之卡(內儲值:8000 元)。
捌、獲選名額: 徵選 20 名創意人

玖、審查方式:
公仔手繪稿經由評審通過公佈入選。由承億文旅通知領取 40cmFRP 夢獸公仔乙隻。
(電話/信件通知)
拾、權利義務:
一、權利:
1.本公司將不定期發佈文宣,讓藝術家於各文創平台露出。
2.成為承億文創平台的推薦藝術家。
二、義務:
1.入選者需於指定時間內完成。
2.所有參賽作品概不退還,並授權本公司做宣傳、推廣之利用,其利用方式包含著作權法
所規定之利用行為。
壹拾壹、圖騰版權:
凡經下列因素評估而喪失資格者,主辦單位有權禁止參加徵選。
1.圖騰風格抄襲或已授權經紀上市及未上市作品法律責任由該參賽者自負。
2.未能指定時間內完成。
更多詳細活動內容請至承億文旅官網www.hotelday.com.tw (承億文旅/記事本/文旅記事)

活動洽詢: 05-2756911 凌小姐(2013-10-14 11:28)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 681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