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piauling(滄瀳飄零)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681  下一頁→

[center]http://news.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62082[/center]


[center][h1]泰中書畫院林廣峰書畫展將登場[/h1][/center]

--------------------------------------------------------------------------------

[圖]

林廣峰-西湖凌霄
「泰中書畫院林廣峰書畫展」,將於4月3號到4月7號在國父紀念館3樓逸仙藝廊展出。林廣峰是一個典型長期僑居他國的華僑畫家,在技法上融合了水墨技法與東南亞水彩、水粉畫的特點,展覽由駐泰國代表處與國父紀念館共同主辦,展出近70件林廣峰書畫作品,歡迎參觀。(2014-04-02 15:50)

翅膀很特別ˊˇˋ
感覺像是寶石一樣(2014-04-02 15:50)

人物很生動~
細節也很細緻
翅膀背光和羽毛疏密層次很美(2014-04-02 15:49)

題材很超現實
背景下方的城市
漸淡處理卻不鬆散(2014-04-02 15:48)

袖子的部分有點怪異ˊˇˋ
人物很柔和
加油(2014-04-02 15:46)

[center]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401/12111107.html[/center]


[center][h1]谷文達在佛山嶺南天地元吉黃公祠重振孝道[/h1][/center]
北京新浪網 (2014-04-01 08:50)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2014年3月2日,佛山嶺南天地攜手著名國際當代藝術家谷文達聯合舉行一個新公共藝術項目《孝道》藝術創作發佈會。本次舉行公共藝術地點是位於佛山嶺南天地的元吉黃公祠。結合二月初二龍抬頭的好日子,嶺南天地為市民提供免費剪髮服務,收集佛山市民的頭髮,並正式啟動“孝道”藝術裝置項目。本次活動收集的頭髮將在谷的《孝道》頭髮裝置中使用,從而使當地佛山居民——實際上是他們祖先的DNA——將成為本次藝術裝置的組成部分。

  據介紹,本次嶺南天地藝術裝置《孝道》由約20公斤人類頭髮做成。藝術家試圖通過使用人類的頭髮,曉之重新建立孝道的物理和身體的起源。作品最終將在嶺南天地元吉黃公祠展示。元吉黃公祠屬於異地重建項目,新落成的元吉黃公祠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味原貌煥發新顏。本次特邀谷文達利用頭髮創作成新的藝術品,都同樣寓意煥發新生命,重註新活力。

  谷文達出生於1955年,在中國美術學院學習傳統中國山水畫藝術。他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受到中國藝術圈關注,並開創了中國觀念水墨藝術的新階段。從那時起,他在藝術創作中開始用人類身體的部分作為材料以歌頌生命的起源。談到“孝道”頭髮裝置的創作靈感,谷文達認為“孝道”代表了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在《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人發體現了人們從祖先那裡繼承的非常的DNA。所以用頭髮做這件藝術品,不僅彰顯我們的傳承和血脈源淵,更重要的是可以表達我們對祖輩的尊敬。

  談到本次公共藝術的初衷,中國新天地佛山嶺南天地總經理鄒鬱表示:“嶺南天地的特質是一個有很深文化底蘊的文物古建群。我們運用現代手法,重造祖廟東華裡片區具有典型嶺南風格的珍貴歷史建築,保留原有文化特色,亦註入現代商業原素。我們致力於將嶺南天地打造成整個佛山的國際級的文化藝術中心。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很多藝術家共同努力,我們會盡我們全力來做這項工作的。以本次活動為起點,融入當代文化藝術並呼籲大家參與,本次公共參與的藝術日將來能夠變成一個我們國家的一個公共參與的文化日。”

  談到藝術裝置《孝道》作品最終去向,鄒鬱和谷文達都表示:“5月11日我們會在元吉?公祠發佈和展示作品。這個作品的源泉在於佛山的市民,所以屬於當地的,是屬於這兒的。作品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展示,但最終的永久收藏展示的地點就是現在的元吉黃公祠。”

  (原標題:谷文達在佛山嶺南天地元吉黃公祠重振孝道)(2014-04-02 15:45)

[center]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30000706-260115[/center]

[center][h1]周蘇音國畫展 墨彩渲染現代感[/h1][/center]
稍後再讀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4年03月30日 04:10


[圖]


周蘇音的畫作《紅楓》。(中華世紀文教發展協會提供)






旅居加拿大的華裔青年畫家周蘇音,現於國立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推出個展「周蘇音國畫展」,涵蓋工筆、寫意、潑墨、潑彩、現代創作與書法,展現這位28歲年輕女畫家的豐厚實力。

「周蘇音國畫展」由中華世紀文教發展協會主辦。周蘇音從4歲開始跟隨陳穆之學習中國文人大寫意花鳥畫。終日與水墨相伴,對中國畫的筆墨基本技巧掌握、繪畫構圖的章法、色彩變化的理解、水墨意境的表現,與篆刻的學問,都有嚴格正規的訓練,其畫作呈現的氣魄格局,很難讓人相信出自嬌小女子之手。

2004年,周蘇音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系深造,融合東、西方藝術境界。2003年周蘇音在上海美術館、2009年在聯合國總部、2010年在新加坡藝術館舉行個展,這次首度來台北舉辦畫展,展至4月1日。

這次展出近60幅作品,是周蘇音過去15年創作精華,有工筆畫的玉蘭、牡丹、山茶,也有兼具寫意的雞冠、木樨、葡萄、紫藤、荷花、菊花等小品,還有潑彩紫藤、荷花、紅楓、花卉長卷等大幅作品。另有石鼓文書法,和以現代藝術表現手法完成的「大音希聲」、「道法自然」、「霹靂淩空」等系列穿插其中(2014-04-02 15:44)

[center]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44689.aspx#.UzkKr2f5OUk[/center]


[center][h1]大江大海故里情––素人老兵畫家郝向晴的生命紀實展 [/h1][/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40325 18:11:15)近年來,樸素藝術的推動與發展逐漸受到了臺灣藝壇的重視,文化部所屬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推廣現代藝術活動,深入認知畫家郝向晴先生的藝術創作過程與主題內涵皆頗具時代意義與特色,特別規劃「大江大海故里情–素人老兵畫家郝向晴的生命紀實展」。此次展覽作品係從郝先生十多年來的創作中擇精展出60件,透過「天倫系列」、「家國系列」、「人間系列」的系列規劃,呈顯出畫家的生命歷程、創作觀以及他多年努力的成果。

在現代藝術活動中,素人畫家的地位與價值逐漸受到肯定與重視。他們憑著自己的原創,畫出心中所見所想,印證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箴言。所謂「素人藝術家」係指未經過正規學院藝術訓練的藝術創作者,他們依據自己的生活環境或生命經驗之積累,作品頗具個人特色,由於這些作品表現多半較為樸拙、生硬、技巧不純熟,而具有風格樸素的美感特質,因而又被稱為「樸素藝術」(Naive Art)。兩岸藝壇中,隨著時代風氣的開放與多元,亦時有出色的農民畫家與素人畫家出現。

郝向晴先生,1930年出生於江蘇曹甸鎮,18歲違母命從軍,擔任軍醫勤務、衛生行政等工作,曾任陸軍八三衛生群指揮官、三軍衛材供應處處長、陸軍醫院院長……等職。郝先生認為人生舞台是沒有「退休」二字,65歲自公職退休後開始學畫,由於歷經戰亂動盪與親人離散,郝氏的畫作中透露出他對故鄉、親人的無限思念及豐富的人生閱歷,繪畫題材多為其生平「所經」、「所聞」、「所感」,藉由畫筆畫出他所經歷的苦難――中國大江大海,述說著他所遭遇的生離死別、顛沛流離,呈現了命運交織的悲與喜,更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片段及某些族群共同的經歷與記憶。

郝先生藉由繪畫抒發內心的記憶與情感,經過十多年的自我摸索、嘗試與探究,終於累積出許多色彩鮮明、饒富拙趣的作品。他的作品深刻地描寫社會歷史、生命經驗和個人生命歷程,實為一部榮民世代的生活紀實。在畫作中他運用了大量的象徵、隱喻手法,企圖藉由各種物件表達隱藏在事物底層的現象與意涵。其畫作樸實真摯,帶有濃厚的超現實主義色彩,風格自由且獨特,不受傳統學院法則的規範與束縛。

「大江大海故里情–素人老兵畫家郝向晴的生命紀實展」自2014年3月28日起至5月4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四樓展出,並於3月28日下午14:30時舉行之開幕典禮暨記者會,該館期待藉由展覽的詮釋,透過畫作呈現其一生的歲月經歷及生命軌跡,認知這位素人軍旅畫家所經歷的成長過程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情感思念,庶幾亦為時代留下一份記錄。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44689.aspx(2014-03-31 14:28)

[center]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9000919-260115[/center]


[center][h1]思母學畫肖像 老兵故里情[/h1][/center]
稍後再讀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4年03月29日 04:10


[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大江大海故里情:素人老兵畫家郝向晴的生命紀實展」(史博館提供)




18歲違母命從軍,翌年跟隨國民政府來台,郝向晴在台灣落地生根,65歲公職退休後,郝向晴沒去遊山玩水,反而開始學畫,從未接受美術訓練的他,一筆一筆畫出生命的故事,被稱為「素人老兵畫家」,現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大江大海故里情:素人老兵畫家郝向晴的生命紀實展」。

退休後畫畫當使命

「65歲前我是公務員,就像在鐵軌上行走,不能違規,退休後『軌道』不屬於我了,我像蝴蝶一樣破繭而出,而畫畫是最自主、最自由的一件事了」,即使面對心律不整的病痛,郝向晴依然沒放棄畫筆,「不畫圖也是會痛與老朽,那我就繼續。畫畫是我的使命!」

郝向晴1930年出生江蘇曹甸鎮,年少時遇上日本侵華,18歲瞞著母親從軍,來台後曾任陸軍八三衛生群指揮官、三軍衛材供應處處長、陸軍醫院院長等職務,65歲退休後開始畫圖。經歷戰亂動盪、親人離散,郝向晴的畫作滿是對親人的思念、苦難戰亂的記憶以及對人世的透徹。

畫紙見苦難戰亂史

這次個展精選10多年來的畫作約60幅,分為「天倫」、「家國」、「人間」3系列。郝向晴說學畫的目的是想重現母親容顏。年少離家帶了父母親的相片,「人在、照片在」,19歲離鄉後天人永隔,相片是思親唯一的出口。郝向晴花了4年才畫完《母親》肖像,「母親在我心裡有著神聖的形象,我邊畫邊淚流,終於把母親畫出來了。」

郝向晴也畫了《渡江》、《南京大屠殺》等中國苦難歷史的片段,《渡江》畫中湍急河流上漂浮著難民、死屍和燒毀的船隻等,境況慘烈。這是郝向晴的憲兵大哥當年的逃生記憶。他說日軍進攻南京時,軍方下令銷燬江上所有渡船,大批難民只能用門板、大木桶等漂浮渡江,溺死無數。與龍應台在《大江大海》書中引用她時任南京憲兵連長的父親所言:「和幾位士兵扛大木頭、放在水裡,用手做槳,慢慢往對岸浦口划過去」的經歷符合。

動物比喻緊密家人

郝向晴認為,軍人保護人民,也捍衛傳統文化,他在《天職》中以羊、狗玩偶象徵人民,戎裝披在象徵傳統文化的明式太師椅上。他的畫中常見羊、馬、狗等動物,除了象徵意涵,在《自傳》裡(見圖,史博館提供)也比喻緊密的家人(2014-03-31 14:27)

[h1]大江大海故里情――素人老兵畫家郝向晴的生命紀實 [/h1]



官網:
http://www.nmh.gov.tw/zh-tw/Exhibition/Content.aspx?Para=0|22|747&unkey=20

展出地點:
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展覽期期:2013/06/08~2013/09/25


展覽資訊


大江大海故里情――素人老兵畫家郝向晴的生命紀實
......................................................................
日期: 2014/03/28~2014/05/04
......................................................................
展覽
地點: 四樓401展廳
......................................................................
開放
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8:00
......................................................................
票價: 全票30元,半票、學生票15元
......................................................................
主辦
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展覽簡介

所謂「素人藝術家」係指未經過正規學院藝術訓練的藝術創作者,他們依據自己的生活環境或生命經驗之積累,作品頗具個人特色,由於這些作品表現多半較為樸拙、生硬、技巧不純熟,而具有風格樸素的美感特質,因而又被稱為「樸素藝術」(Naive Art)。兩岸藝壇中,隨著時代風氣的開放與多元,亦時有出色的農民畫家與素人畫家出現。

郝向晴先生,1930年出生於江蘇曹甸鎮,18歲違母命從軍,擔任軍醫勤務、衛生行政等工作,曾任陸軍八三衛生群指揮官、三軍衛材供應處處長、陸軍醫院院長……等職。郝先生認為人生舞台是沒有「退休」二字,故65歲自公職退休後開始學畫,由於歷經戰亂動盪與親人離散,郝氏的畫作中透露出他對故鄉、親人的無限思念及豐富的人生閱歷,繪畫題材多為其生平「所經」、「所聞」、「所感」,郝先生藉由畫筆畫出他所經歷的苦難――中國大江大海,述說著他所遭遇的生離死別、顛沛流離,他的畫作不僅呈現了這些政治難民命運交織的悲與喜,更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片段及某些族群共同的經歷與記憶。

郝氏藉由繪畫抒發內心的記憶與情感,經過十多年的自我摸索、嘗試與探究,終於累積出許多色彩鮮明、饒富拙趣的作品。他的作品深刻地描寫社會歷史、生命經驗和個人生命歷程,實為一部榮民世代的生活紀實。在畫作中他運用了大量的象徵、隱喻手法,企圖藉由各種物件表達隱藏在事物底層的現象與意涵。郝氏的畫作樸實真摯,作品帶有濃厚的超現實主義色彩,風格自由且獨特,不受傳統學院法則的規範與束縛。 在現代藝術活動中,素人畫家的地位與價值逐漸受到肯定與重視。他們憑著自己的原創,畫出心中所見所想,印證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箴言。近年來,樸素藝術的推動與發展逐漸受到了台灣藝壇的重視,本館在深入認知畫家的藝術創作過程與主題內涵皆頗具時代意義與特色,乃特邀郝向晴先生於本館舉辦個展。

此次展覽作品係從其十多年來的創作中擇精展出,透過「天倫系列」、「家國系列」、「人間系列」的系列規劃,展示出作者的生命歷程、創作觀以及他多年努力的成果。本館期待藉由展覽的詮釋,透過畫作呈現其一生的歲月經歷及生命軌跡,認知這位素人軍旅畫家所經歷的成長過程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情感思念,庶幾亦為時代留下一份記錄。


導覽資訊

定時導覽:12:00、16:00、19:00

參觀須知

開放時間: 每週一、二9:00-18:00;每週三至週日9:00-21:00

交通資訊

http://www.taipeitravel.net/frontsite/tw/intro/activityListAction.do?method=doFindActivityById&menuId=2010104&activityId=7114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南海路49號,TEL:02-2361-0270

捷運
●於「中正紀念堂」站下車,由1、2號出口往海南路方向至本館。
●於「小南門」站下車,由3號出口往植物園方向至本館。
聯營公車
●「中正二分局(民眾活動中心)」站:0東、3、243、248、262、304、706。
●「南昌路」站:3、5、38、204、227、235、241、244、295、630、662、663。
●「植物園」站:242、543、624、907、和平幹線、藍28。
●「建國中學」站:1、204、532、630。
● 羅斯福路各線路公車-於「南門市場」站下車亦可。
自行開車路線
●自北而來:請由中山北路直下中山南路,接羅斯福路,於南海路口右轉,直行即達本館。
●自南而來:請由水源快速道路直行至中華路、南海路口,右轉直行至本館。
●自東而來:請於仁愛路左轉林森南路車行地下道,穿越羅斯福路,即達南海路本館。
●自西而來:請由和平西路或中華路左轉南海路;或由愛國西路經重慶南路右轉南海路至本館。
停車場
1. 博物館前南海路有路邊付費停車位。
2. 南海路右轉和平西路,植物園旁路邊付費停車位。
3. 臺灣民主紀念館地下停車場。(2014-03-31 14:26)

【喚‧魅 Magical Limbo】藝術家簡介 About the Artist

吳天章


1956年生於台灣彰化,1980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


80年代時,以充滿新本土意象的平面繪畫系列崛起藝壇,作品談論「政治、歷史」等主題,被譽為台灣藝壇「解嚴」的第一人。90年代,改以攝影複合媒材為媒介, 開啟充滿台灣文化風味的「台客美學」系列攝影創作。2000年初,蓬勃發展的電腦攝影修圖及合成技術也成為他研究與創作的工具,透過肢體設計和準確度的要求,以「安排式攝影」製作出許多驚聳有力且膾炙人口的影像作品。2010年後又再度挑戰自己,踏入動態影像領域,以「一鏡到底」、「抽格」、「快速攝影」 等的拍攝手法,以及展出現場的互動與機關設置,呈現詭異的視覺觀影氛圍,也開闢了結合動態影像和空間劇場概念的一條創作新路線。


Wu Tienchang


Born in Changhua, Taiwan in 1956, Wu Tienchang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in 1980.


In the 1980s, Wu launched his artistic career with his neo-localist paintings. His works touched upon “politics and history,” and he was hailed as the first artist to “abolish martial law” in Taiwan. In the 1990s, he used mixed media photography to create a series of photographs incorporating “Tai-ke aesthetics.” In early 2000, he employed computer-aided editing and designing into his works. Through choreography and precision, Wu’s “staged photography” produced many impressive and phenomenal images. Since 2010, Wu has challenged himself with video works. He uses techniques such as “long take,” “skip framing,” and “high speed photography” along with onsite interactive devices to present a peculiar visual atmosphere, introducing his new style of combining videos and concepts of theatrical space.(2014-03-31 14:21)

[h1] 喚‧魅─吳天章個展 Magical Limbo [/h1]

[圖]


[圖]

官網:
http://www.mocataipei.org.tw/blog/post/29908922


展出地點:■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展出日期:2014/03/29-05/04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 喚‧魅─吳天章個展

Exhibition | Magical Limbo – Solo Exhibition of Wu Tien Chang

展覽時間 Date | 2014/03/29-05/04

展覽地點 Venue | MOCA Studio

門票 Admission | 免費,Free

貼心小叮嚀 Note | 本展適合闔家觀賞 This exhibition is for general public.


展覽簡介


【喚‧魅─吳天章個展】是吳天章不斷推衍自我藝術生涯的又一次公開展示;早在80年代後期,他以充滿新本土意象的平面繪畫系列崛起藝壇,2000年初他毫不戀棧、重起爐灶似 的快速轉進到數位平面影像這個新興的創作領域,從中完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之後他又再度挑戰自我,開闢了目前結合「動態影像」和空間劇場概念的一條創 作新路線。


本次當代藝術館的【喚‧魅─吳天章個展】,充分展現了吳天章偏好拼裝/複合兩極對立事物/意象的藝術思維和創作特質。以作品的生產為例,他一面訴諸原始的手 工和勞動的精神,自行設計生產演出所需的服裝和道具,另一面卻又精心結合了新科技的「電控液晶玻璃」素材和機械投影技術,蓄意將展出現場營造出一種魔幻劇 場的聲光氛圍和視覺體驗。再以本展所有動態影像作品的拍攝為例,他以極低限的態度運用數位影像媒材,放棄採用時下相當方便的電腦編修及後製軟體,而堅持了 現場演出、一鏡到底的攝製手法,雖然因此增加了創作的難度,並降低了讓作品更完整無瑕的機率,但也因此,我們看到這些作品在利用數位科技的同時,其實隱藏 了反思與審視當代科技文明的一道人文機制。


在容裝著流動的畫框裡,人的死生夢醒,皆以失重的贗品華麗成像。


─劉佳旻


就創作意念而言,吳天章長期關注普存於台灣生活環境中,藉由「假假的視覺」而呈現的集體潛意識,以及充斥於社會文化中的一種「僞造」性格;在實作上,他刻意 將真/假、虛/實以及生/死等相對立的題材和概念同時擺置於臨界點上,並透過虛實交替的「光學魔術」和「道具特技」,創造出詭異驚悚的動態視覺風格,同時 演繹一場狡黠的辯證美學。「魔術」的本質就是假,卻讓觀者無法否認他所看到的真實;「特技」剛好顛倒,一切都是真功夫的,但因讓人捏把冷汗而寧願其中有假。吳天章的作品和展覽呈現,有意在這視覺的錯亂和知覺的動念之間著墨,召喚隱存在於吾人心靈意識中,對這種不可名狀之魅力的一種期待!

歷史的真實往往被隱藏,以一種「偽裝」的樣貌續存且被看見,長久處於殖民與被殖民的歷史幽魂拉鋸,塑造了台灣的一種掠奪心態、失序社會和集體焦慮。身為一個 從歷史與文化批判意識起家的創作者,吳天章秉持著「去菁英」的姿態,極力跳脫「議題式」的創作窠臼,而回歸到社會美學層面的觀照,將台灣「聳、俗」的常民 文化及生命信仰符碼,轉譯為具當代性的視覺元素,以黑色幽默的氣質,和「返璞」的精神來召喚一種無法「歸真」的歷史記憶、以及仍然斷裂中的主體認同,希望 以此重新連結台灣的土地倫理和人文情感。

Magical Limbo – Solo Exhibition of Wu Tienchang is yet another public demonstration of Wu Tienchang’s continuous effort at expanding his own artistic horizons. The late 80s saw his rise in the Taiwanese art scene with paintings of neo-localist imagery; at the beginning of 2000, seemingly without a backward glance, he shifted to the burgeoning medium of digital imaging, and created prominent artworks. Since then, he has once again challenged himself, developing a new creative path by integrating moving image and theatrical space.


The exhibition at MOCA, Taipei showcases Wu’s penchant for the artistic through-line/creative style of remixing and juxtaposing material and images. Take the production of his artworks as an example: on the one hand, the artist singlehandedly designed and created the costumes and props needed for the performances, adhering to the tradition of handmade craftsmanship and pre-technological labor; on the other hand, he also incorporated such new technologies as liquid crystal glass and mechanical projection into the pieces in order to foster a sense of fantastical theatricality in the audience’s audio-visual experience. Another example can be seen in the filming process of all the video content in the exhibition. Wu took a minimalistic approach in the use of digital imaging media, discarding commonly used conveniences such as computerized editing and postproduction programs in favor of live performances and one-take recordings. As the creative process became more difficult, the chances for completeness and perfection in the end product were low. The approach highlighted the fact that while incorporating digital technology, the artworks also conceal a cultural mechanism with which to examine the modern tech-heavy civilization.


In the frames filled with fluidity, life, death, dream and lucidity are all luxuriously pictured as weightless counterfeits.

Chia-min Liu


In terms of general creative impetus, Wu’s long-term focus is on the Taiwanese collective subconscious as presented through “fake-y visuals,” as well as a certain counterfeit-prone mentality common in Taiwanese culture. Applied to his works, the artist deliberately places such opposing subjects and concepts as real/fake, illusion/reality and life/death at their tipping point, and creates a bizarre and chilling visual style through optical magic tricks and prop-based acrobatics. The result is a demonstration of contrasting discourses in sly artistic debate. Artificiality is at the core of magic tricks, but viewers usually cannot easily deny the reality they see; acrobatics is the exact opposite, because while the performance is built out of real training and work, the tremendous perceived risk often makes viewers hope for some unseen falsity. Wu’s works and overall presentation deliberately tap into the space between the visual confusion and cognitive dissonance, conjuring the viewer’s own hidden craving for this kind of unknowable charm.

The realness of history is often hidden, only seen and existing as a kind of disguise. The Taiwanese, long caught in a tug-of-war between the haunted histories of the colonial and the post-colonial, has developed a predatorial instinct, a chaotic society and a collective anxiety. As an artist whose roots are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ritique, here Wu takes a non-elitist stance and strives to bypass the pitfalls of issue-oriented art. Instead, he returns to socio-aesthetic observations and reflections, translating the lowbrow Taiwanese popular culture and religious codes into contemporary visual elements. With a dark sense of humor and the spirit of “going back to basics”, the artist summons an unreconstructable historical memory and an as-yet crumbling identity, hoping thus to reconnect with the cultural feelings and land ethics of Taiwan.(2014-03-31 14:20)

[h1] 歷史改「皂」:申美璟跨國聯展計劃 [/h1]

[圖]


[圖]

官網:
http://www.mocataipei.org.tw/blog/post/29492282

展出地點:■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展出日期:2013/12/14-2014/11/30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 歷史改「皂」:申美璟跨國聯展計劃


Exhibition | 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

展覽時間 Date | 2013/12/14-2014/11/30

展覽地點 Venue | 當代館戶外廣場 MOCA Plaza


門票 Admission | 免費,Free

策展人 Curator | Kyung An

展覽簡介

策展論述 Curatorial Statement

歷史改「皂」:申美璟跨國聯展計劃

台北,首爾,倫敦

文/ Kyung An


2012 年起,長期旅居於倫敦的韓裔藝術家申美璟(Meekyoung Shin)啓動名為【歷史改「皂」:跨國聯展計劃】的公共藝術計畫。此作以肥皂材料重現18世紀英國坎伯蘭公爵的騎馬雕像,此雕像曾於1770年樹立在倫敦卡文迪什廣場的底座上,後因政治因素於1868年而遭到移除。坎伯蘭公爵其實就是威廉.奧古斯都王子,即英國喬治二世最寵愛的三子,曾在1746年的卡洛登戰役一戰成名,因糜平了查理斯王子企圖廢除漢諾威王室的政變,而在25歲時成為戰爭英雄。但也因此次戰役中肆無忌憚的燒殺擄掠行徑,而使得這位戰爭英 雄同時被貫上「屠殺者」的惡名。

【歷史改「皂」:跨國聯展計劃】(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的創作靈感來自山弗.列文森(Sanford Levinson)1998年發表的「石體記憶」(Written in Stone)一書,書中深入研究人類在變遷社會中建造紀念碑的歷史傳統。申美璟藉此計劃,有意營造紀念碑做為特定的歷史文物,被置放在當代不同文化場域中的對話機制,及人們主動閱讀所賦予的新意義。她是144年來,第一位利用卡文迪什廣場(Cavendish Square)上空白的雕像底座來展出個人作品的藝術家。她用肥皂重建的坎伯蘭公爵騎馬雕像,此作自2012年首展以來,因風光雨雪的交互作用而日漸消蝕龜裂,甚至斷肢;申美璟透過此一雕像明顯可見的形質變化,對紀念碑雕像及歷史論述在人類文明中所象徵的恆常性和永久價值,提出一種質疑或表達一種反諷的態度。

2013年7月,這個展出計畫從倫敦延伸到首爾的國立現代美術館,接著於同年12月,串聯至台北當代藝術館的戶外空間,除了為當代藝術的跨國聯展模式開啓了歷史新頁,也體現了申美璟藉由跨國聯展,使特定歷史文 物產生不同「轉譯」效應的意圖。台灣和其他地區民眾在觀賞、閱讀和詮釋此雕像之同時,也會不禁提問:一座因表彰戰爭英雄而樹立的英國雕像,於百年後被後人移除,現卻又被韓國藝術家以藝術手法重現,並裝置於近一萬多公里外的台北當代藝術館廣場展出,人們究竟會如何看待或評價這件創作?除了此作引發的現場對話 和回應,民眾也能透過本作的官網, 去觀察比較同一雕像在倫敦、首爾和台北這三個城市空間中展出的多元情境,和不同的變化狀態。這個從公共空間串聯到網路世界,從當下連結到歷史和未來的跨國展出計畫,不僅顛覆了紀念碑足以對抗時空轉換的歷史文明信念,也點出了當代文化體制及消費系統中,各種「紀念」符號和意義的製造,已日漸影響了人們感官和認同。

本文更長篇幅詳見於2013年出版的 《申美璟》一書 (Anomie Publishing, London.)

Kyung An為【歷史改「皂」:申美璟跨國聯展計劃】(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的策展人及申美璟工作室的專案負責人。




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

London, Seoul, Taipei

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 (2012- ongoing) is an international public art project by the London-based Korean artist, Meekyoung Shin. The artwork re-creates in soap the original equestrian statue of the Duke of Cumberland that sat on a plinth in the square from 1770 and removed in 1868 for politically motivated reasons. Prince William Augustus, Duke of Cumberland, was the third and favourite son of King George II, and the Duke became a war hero at the young age of twenty-five when he prevented Bonnie Prince Charles’s and the Jacobites’ attempt to depose the House of Hanover at the historic Battle of Culloden on 16th April 1746. The victory was met with jubilant celebrations in England but the military hero soon earned the nickname, the ‘Butcher,’ for his unscrupulous orders of executions and plunder. Borrowing from Sanford Levinson’s study on the tradition of public monument building in changing societies, Written in Stone (1998), 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 reconsiders the monument as a sit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negotiations, and the mutable meanings we attach to them. The project had made use of the Cavendish Square plinth for the first time in 144 years. During the course of its installation spanning across a year, the sculpture has eroded, affected by rain and snow, challenging notions of permanence we attach to such monuments and consequently, to historical narratives.

The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of the project to Taipei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followed by the successful opening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Korea in July earlier this year adds a new and exciting dimension to the project. It encapsulates Meekyoung Shin’s ongoing concern with the notion of ‘translation,’ a process that questions the understanding of object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pecificity when they are re-or dislocated temporally and geographically. As the new audience in Taiwan and beyond participate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sculpture, we can ask: what does it mean when a statue that was originally erected to celebrate a one-time war hero over a hundred years ago as a personal tribute by an individual, brought down a century later, is now resurrected as a work of art by an emigrant artis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a museum dedicated to contemporary art five thousand miles away? As the project continues to expand, each leg of the project can be accessed live by the public, who become witnesses of the sculpture’s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project’s website. The appropriation of 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 by each new territory – on- and offline, present and future – challenges the assumption that monuments are static in both place and time. Shin’s de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strategies of commemoration is a compelling reminder of the complex sets of codes at work, determined by the traditions and conventions of a given society or culture, upon which our perception and engagement so heavily rely.

By Kyung An

A longer version of this text appears in ‘Meekyoung Shin’ (Anomie Publishing, London, 2013).

Kyung An is the curator of 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 and Special Projects Manager at Meekyoung Shin Studio.




藝術家簡介 About the Artist

申美璟

1967 年生於南韓,於國立首爾大學取得藝術創作學位,並於1995年遷居倫敦,獲得倫敦大學史雷藝術學院藝術創作碩士學位,個展及聯展經驗豐富,曾在倫敦的 Haunch of Venison藝廊(2010)及倫敦的韓國文化中心(2013)舉行個展。作品曾被許多美術館收藏,包括美國德州休斯頓美術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更 獲得今年韓國藝術獎的提名(2013)。

她以創作「轉譯系 列」作品(2004-)聞名,探討有文化特定性的物品被遷移到其他地域時所產生的再詮釋及解讀可能性。她最具特色公共藝術計畫為「盥洗系列」的雕像,由公 共廁所裡供人使用的肥皂雕刻而成,最後在畫廊中展出這些被侵蝕的雕像。申美璟2012於倫敦展開的【歷史改「皂」: 跨國聯展計劃】(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最近串聯至韓國首爾及台北。

Meekyoung Shin

b. 1967, South Korea


Lives and works in Seoul and London

Meekyoung Shin was born in South Korea and completed her BFA and MFA at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In 1995, she moved to London to obtain her MFA at the Slade School of Ar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and has since held solo exhibitions internationally including Haunch of Venison, London (2010) and the Korean Cultural Centre UK, London (2013). She has participated in numerous group shows and her works are found in collec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in Houston and the National Museum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Korea. Most recently, Shin was nominated for the Korean Artist Prize 2013.

Shin is renowned for her expansive Translation Series (2004-onging) that probe the mis- and re-translations that often emerge when objects of certain cultural specificity are dislocated. Her most iconic public art project has been the Toilet Series, installations of sculptures created out of soap in public bathrooms for use, which are subsequently exhibited in the gallery context in their eroded form. In 2012, Shin conceived of 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 in London, an on-going public sculpture project which has since expanded to Seoul and Taipei.



個展經歷 / Solo Exhibitions and Projects

2013 Unfixed: A solo exhibition by Meekyoung Shin

倫敦韓國文化中心,倫敦 / Korean Cultural Centre UK, London

2013 Translation: The Epic Archive

2013 韓國藝術家獎,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

2013 Korea Artist Priz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Korea, Gwacheon

2012 In between Translation

MOT/Arts,台北 / MOT/Arts, Taipei

2012 Written in Soap: A Plinth Project

卡文迪什廣場,倫敦 / Cavendish Square, London

2011 Translation

Art Club 1563,首爾 / Art Club 1563, Seoul

2011 Translation

Haunch of Venison藝廊,倫敦 / Haunch of Venison Gallery, London

獲獎經歷 / Awards

2012 藝文贊助計劃,英國藝術協會 / GFA, Art Council England

2012 韓國藝術協會贊助 / Korean Art Council Fund, ARKO

2001 第五屆BHAK藝廊傑出青年藝術家,首爾 / The 5th Galerie BHAK Contest of Young & Remarkable Artist, Galerie BAHK, Seoul

藝術家展出及獲獎經驗豐富,請上計劃官網閱讀詳細資訊

Meekyoung Shin has held many exhibitions and won various award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see the following link:

http://www.writteninsoap.com/Meekyoung-Shin_CV.pdf(2014-03-31 11:24)

[h1]木頭夢想家實木玩具/文具設計競賽[/h1]

【活動緣起】
陳天信老先生早期以木業起家,家人秉持著陳老先生「取之於林,用之於林」的理念特設立了陳天信文教基金會,基金會除提供大專森林科系優秀學生獎助學金,期望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更希望台灣的木材產業可以生生不息,永續經營成長,並且在國際上受到肯定。
隨著台灣經濟發展與全球的環保意識抬頭,林業在台灣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都不停地改變,台灣林業從早期的開採外銷、手工藝雕刻,到現在進口再生林木材做為綠建材與發展觀光產業,走環保、永續發展的道路。木材加工產業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產業漸漸外移,使得台灣的木材加工製造逐漸萎縮,為了將木材加工的根留台灣,因此基金會特別舉辦木質產品的創意設計競賽,希望運用台灣的軟實力,將設計導入木材加工製造業,使台灣的木材加工產業可以在設計上獲得全球的青睞。
基金會希望藉由國內的設計競賽,讓設計人發揮所長,用設計的力量讓更多人接觸原木器具,進而了解原木器具的優點,並藉此推廣正確的林業開發觀念,特別選擇文(玩)具作為競賽主題,也祈望將來可將比賽擴展為國際性的競賽,讓這份理念可以向下扎根,讓台灣的林業永續發展,生生不息,邁向國際大道。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陳天信文教基金會
執行單位:林班道商圈
樹德科技大學 生活產品設計系
協辦單位:孫海文化基金會
振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活動簡介】
一、競賽宗旨
藉由本競賽,提供設計人發揮所長,設計原木文玩具或文具,運用設計的力量推廣木材優點與正確的林業觀念,導入車埕意象,提昇國人對車埕這個早期的木業之地有更深入的印象。
競賽規劃將得獎作品媒合由振昌興業有限公司進行量產,並協助得獎者與生產製作業之間建立溝通平台。量產的作品將於林班道商圈銷售,銷售之部分所得,一部分,將提供作為基金會,日後辦理同類型競賽之經費,希望可將此競賽納為年度的常規活動,並將參賽對象闊及全球,邁向國際。
二、競賽說明
作品設計的功能設定為文具或玩具,融入車埕林班道商圈之意象為佳,且產品必須可大量生產與行銷的創新作品。
  作品主要材料需由木材(實木)構成(木材重量需佔產品50%以上),亦可結合其他材料,以天然、環保、低汙染的材質為佳,材料選擇將納入評分標準。成品的尺寸單邊不得超過1公尺(如具有收納或變形的功能,以最小的尺寸為準)。
三、報名日期
即日起至2014年5月16日止,以郵戳為憑。
四、參賽資格與對象
1. 不限性別、年齡、國籍(外籍人士需具合法居留文件)等,均可以個人身或團隊(每隊最多4人)報名參加本競賽。每人報名參賽的作品件數不可超過兩件。
2. 參賽作品需具原創性,無仿冒或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者。
3. 參賽作品未曾獲得國內外其他設計相關競賽或獎項。
五、競賽日期
1. 初賽收件截止日期2014年5月16日止。(交件日期以郵戳為憑)
一律採用通訊報名,報名日期為2014年5月16日止,報名時請附上報名表(如附件1)及A3(42cm×29.5 cm)裱板一張。
(團體出賽每一位參賽者均須附報名表,並選一人做為聯絡人)

郵寄繳交至
82445 高雄市燕巢區橫山路59號
樹德科技大學 生活產品設計系 陳合進 老師收
裱板正面需有以下內容:
作品名稱與設計說明。
立體圖(如組合圖、透視圖等)具體表達產品外觀之圖面或成品照片。
三視圖、尺寸圖等可完整表達產品比例、大小之圖面。
裱板上之說明及圖示均不可出現設計者之姓名、暱名或其他不必要的註記。

2. 公告初賽結果日期2014年5月31日。
3. 決賽日期2014年7月12日。
六、競賽地點與方式
初賽:
主辦單位聘請相關的專家學者進行書面審查,入圍作品將於2014年5月31日公佈於陳天信文教網站上( http://ctsfoundation.wordpress.com),並以書面郵寄通知。
初選入圍者補助材料費1000元。(材料費於2014年7月12日決賽日發放現金)

決賽:
初賽入圍作品須將設計之作品做成一比一之實品,於2014年7月5日前,以貨運寄送或親送至:
55345南投縣水里鄉車埕村民權101-5號
林班道商圈 木頭夢想家實木玩具/文具設計競賽 收

聯絡電話:049-2775976 分機 22 郭先生

於2014年7月12日,主辦單位聘請產、學界之專家及相關業者於林班道商圈舉行現場評選,當日下午公佈評選結果及頒獎。

【評審標準】

1. 創新性(20%):包括設計理念、造形、用途、材料與技術之創新等。
2. 功能性(30%):包括使用目的之適當實用功能與使用便利性等。
3. 美感性(20%):包括造形、工藝文化、意象特色之表現等。
4. 市場性(30%):包括量產的可能性、經濟性及符合消費者之需求等。

【競賽獎勵】

經評審選出優秀作品,頒發獎金與獎狀以玆鼓勵,獎勵方式如下:
第一名(一件) 獎金 新台幣伍萬元及獎狀乙紙。
第二名(一件) 獎金 新台幣貮萬元及獎狀乙紙。
第三名(一件) 獎金 新台幣捌仟元及獎狀乙紙。
佳作(四件)    獎金 新台幣參仟元及獎狀乙紙。
人氣賞(一件) 獎金 新台幣壹萬元整及獎狀乙紙。
入選獎(三十件) 獎金 壹仟元禮券及獎狀乙紙。
七、公關宣傳與行銷:
入選作品將於南投車埕林班道商圈舉辦展覽,現場將由參觀者投票選出人氣賞。
決審作品及圖像應無償配合主辦單位辦理相關的推廣活動,並配合媒體報導等事宜。
八、報名方式與流程
詳細活動辦法及報名資料表格可至陳天信文教基金會網站下載
http://ctsfoundation.wordpress.com
初賽
 (一)請備齊以下文件:
1. 報名表一份
如附件1,請確實填寫,資料不實或不足主辦單位得取消報名資格。
2. 設計圖稿(含電子檔與A3尺寸裱版):
黑白彩色不拘,以平面圖、立體圖或三視圖等方式,具體、完整地表達產品外觀、比例、大小,視產品特性與功能可增減圖稿數量。
圖稿不限繪圖方式與工具,唯需符合本辦法規定之標準及傳送方式,手繪稿轉電子檔請注意解析度,避免影響評分。
3. 設計理念(含電子檔與A4尺寸紙本輸出):
如附件2,請以正體中文簡述,請勿超過500字。
4. 電腦光碟
將上述三項電子檔燒錄光碟,與上述三項紙本資料一同寄送(光碟恕不退回)。
 (二)初賽報名流程:
1. 請將以下資料備妥:
□設計圖稿(需黏貼於A3黑色裱版)
□報名表(附件1)
□創作理念(附件2)
□電腦光碟(含設計圖稿與附件1、附件2之電子檔)
資料請於2014年5月16日前(郵戳為憑)郵寄繳交至
82445 高雄市燕巢區橫山路59號
樹德科技大學 生活產品設計系 陳合進 老師收
2. 主辦單位收到報名資料,確認資料合乎規定後,會以Email通知,信件主旨為「木頭夢想家實木玩具/文具設計競賽,報名成功」。
報名者如於送件七日後仍未收到Email通知,請儘速洽詢主辦單位聯絡人。如需補件也將 以Email通知,敬請留意。
3. 初選結果將於2014年5月31日,公佈於網站並以e-mail方式通知。
由主辦單位就報名書面資料進行資格審查,未符規定者喪失比賽資格。
評審委員得視需要,要求參賽者提供進一步說明資料。
入選作品將公佈於網站,並郵寄書面,參加決賽(預計5月31日發函通知結果)。
最多取三十件作品進入決賽。

決賽
(一)請備齊作品與以下文件
1. 光碟兩份,內容均包含:
作品名稱與簡短的設計理念,文字不宜超過200字,檔案請儲存純文字檔案。
作品圖文說明,A3尺寸裱版,解析度300dpi以上。
2. 入選作品:
製作初賽所設計之作品,尺寸為1:1實際大小。
特殊零件如無法於決賽前完成,可用示意圖呈現。
(二)決賽流程:
主辦單位會以掛號信件發函通知初賽通過之選手,欲參加決賽之選手請於2014年6月10 日前(以郵戳為憑),以掛號郵寄繳交「附件3 .決賽參賽同意書」、「附件4.智慧財產 權聲明書」。(如為團體出賽,每一位參賽者均須繳交文件)
參賽者須於2014年7月5日將完成之作品,郵寄或親自帶至參賽現場。(入圍者模型完成 品,若於送件過程中毀損致使無法參賽,主辦單位恕不延長收件時間或另行評選。)
決賽評審委員將由主辦單位遴聘專業人士擔任,於2014年7月12日林班道商圈舉行現場 評選,當日下午公佈評選結果及頒獎。
(人氣賞除外,人氣賞將於展覽結束後一週頒發)

【注意事項】
1. 主辦單位收到參賽者報名資料後,將隨即以e-mail或電話進行確認,寄件報名者若於送件後一週內未收到確認通知,請儘速電洽主辦單位(0960-558800:陳先生)查證。
2. 裱板上之說明及圖示均不可出現設計者之姓名、暱名或其他不必要的註記,未依規定者將取消參賽資格,初審資料主辦單位將不退還,請自行備份留存。
3. 競賽作品經發現或檢舉違反智慧財產權,查證屬實,除取消競賽資格及追回獎金外,如有任何糾紛或爭議,其法律責任由競賽者自行負責。
4. 基於宣傳需要,主辦單位對於入選作品擁有自由免費攝影、報導、展出及在其它媒體、刊登報導作品之權利。
5. 以不改變原創精神為原則,主辦單位(陳天信文教基金會)對於得獎作品有短期代理保管決定權、展示表演推廣權。
6. 數人共同創作,應共同受領該項獎金,其依相關稅法規定繳交稅金。
7. 參賽作品完成之著作,其著作財產權於著作完成時,屬參賽者所有。
8. 參賽作品之設計,應由參加者自行申請取得相關之著作權或專利權之保障。如於參賽或展覽期間遭受他人仿冒,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及賠償責任。
9. 決選作品之智慧財產權為創作者所有,惟需授權主辦單位為無償永久使用,主辦單位並有優先開發為正式商品販售之權利。利潤分配與細節請參考「附件4.智慧財產權聲明書」
10. 參賽者無條件同意所有得獎、入選作品於本競賽結束後由主辦單位保存以作為未來展覽及宣傳使用,恕不退件。
11. 參賽者應尊重評審委員會公開、公平之決定,對評審結果不得異議。
12. 未達評審標準,主辦單位與評審委員會得為「獎項從缺」之評斷。
13. 凡寄件報名者,即視為同意並遵守本次競賽之各項規定及注意事項。
14. 上述規定本活動主辦單位有權對內容及相關辦法進行變更,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得隨 時增訂之。

更多資訊請見活動頁面: http://ctsfoundation.wordpress.com/competition-創意競賽得獎作品區/

簡章下載: http://www.grove.com.tw/images/grove/2014WDC/a01.pdf

附件1 個人報名表: http://www.grove.com.tw/images/grove/2014WDC/b01.pdf
附件1 團體報名表: http://www.grove.com.tw/images/grove/2014WDC/b01b.pdf
附件2 創作理念: http://www.grove.com.tw/images/grove/2014WDC/b02.pdf
附件3 決賽參賽同意書: http://www.grove.com.tw/images/grove/2014WDC/b03.pdf
附件4 智慧財產權聲明書: http://www.grove.com.tw/images/grove/2014WDC/b04.pdf

活動海報: http://www.grove.com.tw/images/grove/2014WDC/poster-web.pdf(2014-03-31 10:16)

[h1]第一銀行品牌吉祥物徵選活動起跑! [/h1]


活動網站:
https://contest.bhuntr.com/tw/firstbank/howto


一、徵選背景目的

為展現第一銀行品牌精神與內涵,以更親切活潑的表現方式讓全國人民認識第一銀行,特舉辦「第一銀行品牌吉祥物徵選」,目的在融合第一銀行之經營理念、與企業識別之精神,藉由吉祥物設計傳遞第一銀行百年老店之精神象徵。本活動廣徵具創意、能代表第一銀行的吉祥物,首獎10,000元,徵件期限至2014/5/15止。邀請全國設計相關領域的國民一起來參加。 

二、主辦單位:第一商業銀行

三、承辦單位:中國科技大學

四、參加資格

具中華民國國籍並在中華民國設籍之國民,不限性別、年齡與職業,只要具創意發想之個人或團體皆可投稿參加比賽,團隊報名以三人為限。參賽件數不限,參賽者亦可同時參與其他團隊。

五、作品規格與投稿

網路報名投稿:參賽者須於獎金獵人登錄會員並填寫報名表相關資料後,上傳參賽圖檔及作品介紹說明。(點此報名)
投稿資料:圖形檔:以解析度 1600px x 1600px以內之 JPEG 檔案格式為投稿標準,並以文字闡述作品介紹(設計理念、圖形意義、色彩涵意、延伸用途如運用於馬克杯、衣服等 …等等),以500 字為上限。
投稿作品均需為原創作品,並未以任何形式發表過,也未以任何方式公開發表、出版,且不得有抄襲之情事。

六、送件日期與方式

送件日期:即日起至103年05月15日(星期四)中午12:00截止。以網路投稿日期為憑。
投稿方式:網路報名

七、設計要點

作品需為平面數位方式創作,不可使用手工繪稿。
設計作品以「吉祥物設計」為主, 可為人形、擬人、動物或其他各種可以表達第一銀行精神之形式,參賽者亦可依設計考量加入Logo於設計中,不加入亦可。
徵求之作品應凸顯第一銀行特色,兼顧簡潔、意涵表達明確、國際感等特色。
吉祥物設計需考量放大、縮小,並可用於各式材質文宣、網站等製作且能明顯識別。
吉祥物設計造形不侷限類型,亦無特殊之要求,但應符合社會和法律善良風俗習慣之要求。

八、評選方式:

由專家評選小組共同挑出8件入圍作品(前三名與佳作5組,預定2014年5月31日12:00公佈。
入圍者需於公告後1星期內繳交「視覺圖形設計竸賽作品著作權約定書(按此下載)」正本及作品原始檔電子光碟1份。
評分項目包含「主題意象表達40%」、「視覺效果及美感30%」、「應用可行性30%」
倘若評選分數經評審委員認為未達水準時,獲獎名額得以從缺或減之。

九、獎勵辦法:

第一名:1組,新台幣10,000元獎金及獎狀乙紙。
第二名:1組,新台幣5,000元獎金及獎狀乙紙。
第三名:1組,新台幣3,000元獎金及獎狀乙紙。
佳作:5組,每組各獲得新台幣1,000元獎金及獎狀乙紙。

十、注意事項:

凡參加本活動者,視同認可並接受本活動辦法之各項規定。不得以不當手段爭取獲得活動之獎項。經發現違規者,將取消其參加資格。
參賽之作品需為參賽者本人或團隊之獨立創作,且並未曾公開發表、絕無侵害他人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之情形,若有發生侵權之爭議,由參賽者自負相關之法律責任,主辦單位得取消其獲獎資格並追回已頒發之獎金, 如造成主辦單位之損害,得獎者並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主辦單位對參賽作品有權審查,投稿作品如涉及人身攻擊、謾罵、違法及有違善良風俗或任何經主辦單位評估為不適宜等情事者,主辦單位得逕自取消其參加資格,並有權進行刪除或不刊登。
獎勵內容包含著作財產權讓與費,主辦單位擁有著作財產權,並有權無償使用相關創作以應用於事件行銷與相關活動、媒體宣傳或平面出版等,但作品之姓名表示權仍屬創作者個人所有。
同一作者如得獎作品之獎金累計總額超過新台幣$20,000元(含)者,該獎勵須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扣稅。依中華民國所得稅法規定,中獎獎項價值金額超過新台幣$20,000元(含)者,需先扣繳10%之稅率;中獎獎項之價值超過新台幣1,000元未達20,000元者,無需事先扣稅,但須依中獎人身分證資料開立所得稅扣繳憑單,且需併入個人該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中獎者若不願意提供個人國民身份證或給付得獎商品之稅額,則視為得獎者自動棄權得獎資格。
主辦單位對其所收到的所有投稿作品一概不予退還,創作者應自留底稿及備份。
主辦單位對包括本辦法在內的本次徵選活動的所有文字保留最終解釋權。任何與本活動有關的未盡事宜,均由主辦單位進一步制定相關規定或進行解釋。
報名參選者,視同認同本辦法一切規定,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或任何更新,得於活動網站公告更新,不另行通知。主辦單位對於得獎作品均有授與各傳播媒體報導刊載散播之權利。
活動小組連絡方式: E-mail:wenyua26@gmail.com(2014-03-31 10:15)

[h1]「熱血沸騰」捐血動漫海報設計比賽 [/h1]


一、活動名稱:「熱血沸騰」捐血動漫海報設計比賽
二、活動時間:
1.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5月20日止。
2. 2014年6月5日公布得獎者名單。
3. 2014年6月14日「世界捐血人日」現場頒獎。
三、主辦單位:台中捐血中心
四、承辦單位: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
五、活動內容:
你有多久沒有一股熱血沸騰湧上心頭了?「讓愛蔓延,讓生命延續。」將小愛化為大愛,我們需要你!現在,只要將捐血題材與動漫人物結合,發揮己身創意,以動漫喚醒大眾對捐血的熱忱,就有機會獲得獎金哦!

六、參賽方式:
1.凡是有熱情、有興趣的民眾都可以參加。
2.參賽設計作品以動漫風格呈現,最後繳交的作品應為電子檔。
3.截稿日於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下午五點以前,以郵戳為憑,逾期不受理。請參賽者將作品製作成光碟,在封面寫上您的作品名及參賽者姓名,並且將光碟寄至408台中市霧峰區吉峰東路168號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熱血沸騰」捐血動漫海報設計比賽收。

信件內容須包含:
(1)參賽者報名表
(2)A4輸出圖檔3份
(3)作品光碟1份
(4)著作權聲明書
4.所有得獎者將於2014年6月5日在台中捐血中心網站及活動臉書公布名單,並以電子郵件通知領獎。

七、作品規格:
1.尺寸為菊對開(A2,59.4 × 42cm,直橫不限)「數位檔案」,並設定解析度為300dpi 及CMYK四色印刷模式,檔案格式請儲存為*.pdf及原始工作檔。
2.僅接受電繪稿,平面手繪稿請勿投稿。
3.不接受立體稿件,設計者如欲以立體視覺來表現創意,請翻拍為平面作品,並依規定格式儲存。
4.海報中需放置台中捐血中心名稱及Logo圖案,請設計者適度編排,相關檔案及報名表請至台中捐血中心官方網站下載( http://www.tc.blood.org.tw/Internet/Taichung/index.aspx

八、評選方式:
1.主題內容30%,設計創意性50%,構圖完整性20%
2.評審將由台中捐血中心及專業評審進行評比。

九、獎賞方式:
第一名:獎金6000元及獎狀乙張
第二名:獎金4000元及獎狀乙張
第三名:獎金2000元及獎狀乙張
佳作(5名):獎金500元及獎狀乙張

十、注意事項
1.參賽作品不得有抄襲、盜用、冒名或侵犯他人著作權之情況。
2.獲獎作品主辦單位有權使用或再製,並運用於各種製作物上,如明信片、T-shirt、海報等,進行各項非營利性質之宣傳推廣。
3.設計作品應強調陽光及正面形象,請勿呈現血腥暴力或暴露內容。
4.如有違反活動辦法或法令行為,主辦單位將取消其資格。
5.成果作品如未達標準,得由評審委員決定從缺。

十一、 聯絡方式
聯絡姓名:王詩涵
電話:0936-532088
E-mail:2014bloodnlove@gmail.com
活動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2014bloodnlove

詳情請上台中捐血中心官方網站 :
http://www.tc.blood.org.tw/Internet/Taichung/index.aspx(2014-03-31 10:13)

[h1]白日夢想-第九屆全國安寧療護繪畫比賽 [/h1]

徵件主題】 白日夢想 -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還記得小時候的夢想嗎?長大以後,忙碌的生活是否讓夢想蒙上一層灰? 在庸庸碌碌與現實功利的社會中 是否早已遺忘自己也曾有過編織夢想的熱情與勇氣? 白日充滿著陽光與希望,也意涵著無限的可能與願望 我們相信,有一些夢想從沒被遺忘; 我們相信,有一些夢想還沒被想起; 我們更相信,夢想會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 這次,我們希望給每個人一個機會,傾聽內心的聲音, 用畫筆勾勒描繪出一幅幅關於夢想的動人畫面, 獻給自己,也獻給在夢想中努力的每個生命。


【徵件辦法】
◆參賽資格
1.參加者不限國籍、年齡、身分,針對主題創作,均可報名參加。
2.唯繪畫類醫護組須於報名時需檢附工作證明、志工證書或學生證影本。(詳見報名表)

◆參賽類別、規格
繪畫類 一般組
紙材對開(91x72.5cm)畫布 平面/媒材不限
1.不收連作
2.附畫作電子檔光碟乙份

繪畫類 醫護組
尺寸不拘,但限於91x72.5cm以內之畫作 平面/媒材不限
1.不收連作
2.附畫作電子檔光碟乙份

插畫類
8開(39.3x27.2cm) 平面/媒材不限
1.五張連作
2.畫面上的文字說明須另附
3.附畫作電子檔光碟乙份

【備註】
1.可同時參與繪畫類與插畫類,但各類限投稿一件作品。
2.繪畫類與插畫類皆須檢附創作理念或故事大綱,字數300字為限。並附畫作、報名表附件電子檔光碟乙份(像素須300dpi以上,光碟封面需清楚註明姓名與作品名稱)
3.插畫類的附圖文字請另作處理,勿騰寫於畫作上。
4.以上各組作品內不得出現參賽者姓名或任何可以顯示參賽者特徵的符號、浮水印之方式,違者影響評審成績,主辦單位恕不負責。
5.凡參加作品均需著作權為參選者本人所有,如使用他人之著作物,另須檢附授權證明文件。

【獎勵辦法】
◆繪畫類
獎勵辦法:取首獎二名(一般組與醫護組各一),入選若干名、人氣獎一名。
首 獎:獎金NT$ 30,000元整,獎牌乙座。
入 選:獎金NT$ 5,000元整,獎狀乙只。
人氣獎:獎金NT$ 5,000元整,獎狀乙只。
◆插畫類
獎勵辦法:取首獎一名,入選若干名、人氣獎一名。
首 獎:獎金NT$ 30,000元整,獎牌乙座。
入 選:獎金NT$ 5,000元整,獎狀乙只。
人氣獎:獎金NT$ 5,000元整,獎狀乙只。
◎人氣獎說明:待收件截止後,將由本會成立初選委員會,選出符合本次繪畫比賽理念作品,並於本會網站上進行投票選拔,人數最多者即為得主。

【比賽時程表】
作品收件截止日期: 103年05月30日 (以郵戳為憑)
人氣獎投票 期程: 103年06月11日 12:00至06月23日 12:00
得獎名單公佈日期: 103年06月30日 (17:00前公布於本會網站)
頒獎日期 : 103年07月14日
退件日期 : 103年10月14日前(擇期另行通知)

【其他參賽注意事項】
1.活動報名表各欄資料須填寫清楚齊全,附件須列印紙本、作品原件及電子檔光碟一併寄至本會,簽名處都須作者親自簽名不可電腦簽名。
2.評審委員可視參賽作品情況,得決議部分獎項從缺。
3.依照相關法律規定,獎金超過法定額度時需自行負擔15%所得稅(外藉人士為20%)。
4.得獎者須將得獎作品原著之所有權轉讓與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並須簽訂著作權授權同意書,由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取得所有著作財產權及相關一切權利。
5.得獎作品概不退件,請自留底稿,未經錄取之作品至得獎名單公告起三個月後就由主辦單位統一處理,但可由主辦單位辦理代寄退件(貨到付款、郵費請自行負擔)或親至本會取件。
6.參選作品以未曾公開發表、出版或獲獎者為限,且不得有抄襲、翻譯、改寫之情形;如違反前述規定經證實者,得逕行取消名次,除追回獎金、獎狀外,作者另需自負法律責任。
7.主辦單位需對參選之作品善盡保管之責,但遇自然或人力不可抗拒之情事而遭致損毀者,恕不負賠償之責。
8.插畫類若為共同創作者皆須簽署同意書,獎狀分別頒發,獎金由一人代表領取。
9.得獎者請親自出席頒獎典禮,或需有委託人代領,並請自付參加頒獎典禮之交通費用。
10.本活動辦法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擁有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之權利,活動期間重要公告以主辦單位網路公布為準,如有任何疑問,請向主辦單位洽詢。

【聯絡資訊】
財團法人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電 話 :07-2235828
地 址: 800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三路1-18號
網 站: http://www.zhangqihua.com.tw/
電子郵件 :zhangqihua44@gmail.com(2014-03-31 10:12)

[h1]茶壜粉絲活動–茗香極品 盡在茶壜 吉祥人物由你來決定! [/h1]

活動網站:
報名表下載: http://www.101media.com.tw/content/KwVRHKGYJCAAvIt9rxuSBmyEklvqNs

活動背景

經營茶壜品牌的許董事長身兼飲品的原物料研發與供應角色,並從茶葉歷史、產地烘茶、品茶器具、煮茶功法、品茗鑑賞等,逐一探討研究,深深感受台灣「茶飲」市場可塑性及不可限量的潛在發展性。然而,市面眾多外帶茶飲品牌,若非著重品質的單一經營取向,則是以營利為主、著重拓展加盟;許董事長探討關於加盟與品牌、營利與品質間的問題,決定從研發者、供應者的角度再跨出,創建兼容品質、文化與永續經營特質的連鎖茶飲品牌──「茶壜」。

活動名稱

『茗香極品 盡在茶壜 吉祥人物由你來決定!』

活動對象

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年幼老婦皆可,喜歡茶壜的你、喜愛喝茶的你、喜歡設計的你通通來吧!

活動時間

吉祥物投稿 2014/3/20~4/30 (以郵戳為憑、以寄件時間為憑)
網友票選 2014/5/1~5/9 (一人僅限一票)
參予票選網友抽獎 5/12
評選作品 5/13~5/15
得獎者公布 5/16

活動說明

揉合古典與現代、傳統中追求創新的「茶壜」,運用這樣的元素風格設計出茶壜的專屬吉祥物,讓吉祥物與茶壜飲料可以完美的結合。

活動辦法

參賽者
報名方式(參賽者可自行擇其一):
1. 請填寫「報名表」,並將「作品原檔」及報名表資料備齊後,E-mail到soraya.hsu@101dr.com.tw。每次E-mail的檔案大小請控制在10M以下。E-mail後,若三天內未收到由主辦單位回覆的確認收件mail,建議致電02-27671101(週一至週五09:00~18:00)詢問確認收件。
報名表下載: http://www.101media.com.tw/content/KwVRHKGYJCAAvIt9rxuSBmyEklvqNs
2. 燒錄光碟連同報名表郵寄至 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118號10樓之1 一零一多媒體收即可。
3. 直接前往獎金獵人 我要報名官方網頁即可。

投票者
在臉書團粉絲團按讚後,即可進行投票。

作品格式
檔案格式採JPG、GIF、PNG,解析度請勿小於300dpi,原始檔請用AI檔,使用CS3到CS5.1版本,文字請建立外框或轉曲線後,再存檔為 CMYK 模式之AI檔。並附上標準色彩、尺寸、與設計理念說明。作品標題須加入參賽者名字,例:「茶壜吉祥物設計比賽-OOO」。

評分方式
創意表現與原創性:作品設計創新與設計感 20%
設計表現之完整性:作品完整度和風格一致性 20%
市場性:設計運用的可行性 30%
投票分數佔比:平台投票分數 30%

活動獎勵
參賽者 首獎:獎金8000元+茶壜兌換卷10張 (一名)
紅不讓人氣獎:獎金1000元+茶壜兌換卷5張 (一名)
另外投票者 有機會可抽獎得 茶壜兌換卷10張。(十名)

活動注意

1.參賽作品不論得獎與否,恕不退件。請參賽者保留原始檔,以利得獎後主辦單位作業。
2.參賽者所填寫之個人資料,主辦單位將善盡保密之責,絕不外洩,敬請安心填寫。
3.參賽者之參賽次數並無上限;但是,每一參賽作品必須置於單獨信封及參賽報名表。
4.參賽者可繳交多件作品,但只能獲得一個獎項。
5.著作權:參賽作品著作權歸主辦單位,主辦單位不限地點、時間、次數、方式使用,並授權第三人使用。
6.參賽者作品有可能以廣告用途被印製在印刷物上。
7.作品以個人創作為限,嚴禁盜用他人作品參加徵選,違者若被原著作者發覺並提異議時,除依法追繳原領之獎勵外,凡違反著作權者之法律責任一律由參賽者自行負責,概與主辦單位無涉。
8.作品之所有權已被買斷者,請勿參加本次比賽活動,如涉有爭議,概由參賽者負責,與主辦單位無涉。
9.已公開發表之作品、曾參與其他比賽之作品、及侵犯任何第三方權利之作品不得參賽。參賽作品必須符合所參與比賽之主題,方屬合格。
10.如因主辦單位不可抗拒之事由導致獎品內容更換,優勝者同意接受主辦單位所安排之替代獎品,不得要求折現或轉換其他商品。
11.未滿18歲之得獎者,須同時附上本人與法定代理人證件,並由法定代理人代為領獎。
12.主辦單位對所有活動辦法及規則擁有最後解釋權力。(2014-03-31 10:11)

[/h1]財團法人臺東縣林坤池文教基金會LOGO設計比賽[/h1]

活動網站:
http://art.nttu.edu.tw/

一、活動緣起: 財團法人林坤池文教基金會長久以來擔任「橋樑」的角色,幫助家境清寒的同學就學,希望學生能夠不因貧窮而氣餒,從小就能立下遠大的志向,並能制定步驟逐夢踏實進而圓夢,未來自己有能力時也要回饋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及家庭,深受家境清寒學生及家長的肯定。除此之外也推展文教事業,扶助藝文活動,培育文化藝術人才,促進地方文化建設,提昇台東文化視野。 為推廣此精神,將辦理財團法人臺東縣林坤池文教基金會LOGO設計比賽活動,吸引各年齡層參與,期建立基金會的形象基礎,提升東部的文教事業,延續林坤池基金會回饋社會的精神。

二、設計概念:
以「財團法人臺東縣林坤池文教基金會」宗旨為出發點,設計此基金會形象之識別標誌(Logo),未來可應用於各項活動之宣傳物與推廣標識。
除了Logo設計以外,應規劃可應用之產品、包裝設計或週邊之視覺設計之樣版。
四、參賽資格:
凡對美術、設計有興趣,均可參加。

五、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臺東縣林坤池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娜路彎大酒店
承辦單位: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

六、比賽時程:
徵件日期:即日起至2014年6月3日下午17:30前 (逾期不予受理)
獲獎公佈:2014年6月9日 (於本活動網站公佈,並以電話通知得獎者。)
頒獎日期:2014年6月15日(詳細時間將於活動網站公告)
頒獎地點:台東市娜路彎大酒店,台東市連航路66號。
本活動網站: http://art.nttu.edu.tw/
七、獎項與獎金:
1. 第 一 名 (1名),獎金新臺幣參萬元整、獎狀乙張。
2. 優 選 (2名),各得獎金新臺幣壹萬元整、獎狀乙張。
3. 佳  作 (10名),各得獎金新臺幣參仟元整、獎狀各乙張。
4. 入  選 (若干名),各得獎金新臺幣壹仟元整、獎狀各乙張。
*經評審委員評定,如參賽作品水準不足,獎項得從缺。

八、評審方式:
1. 意念表達 30%
2. 創意及整體造型 30%
3. 應用可行性 20%
4. 美觀及配色 20%。

九、比賽辦法:
1. 參賽件數:每人參賽件數不限。
2. 收件方式:本活動採紙本掛號郵寄或親送,不以郵戳為憑。送件點為:國立國立臺東大學(知本校區)美術產業學系,地址:95092臺東市西康路二段369號(信封外請加註【參加財團法人臺東縣林坤池文教基金會LOGO設計比賽】等字樣),洽詢電話:089-318855轉5715(美術產業學系系辦)。
3. 作品規格:LOGO需為平面數位方式創作,不接受手繪稿。全彩CMYK,尺寸為A3大小,解析度300dpi以上,圖面應包含LOGO、尺標、色票、可應用之產品或包裝設計、創作說明。檔案格式為AI檔或可大型輸出之檔案格式,並另存jpg檔。
4. 繳交文件(如附件):
(1)LOGO設計稿(A3大小),圖面應包含LOGO、尺標、色票、可應用之產品或包裝設計、創作說明。
(2)報名表件及著作權授權同意書乙份(如附件1)
(3)電子檔光碟:創作圖稿請附AI、JPEG格式檔兩種,作品解析度需高於300dpi。報名表件與設計說明請附Word檔後,並與作品圖檔一同燒製成光碟。
5. 相關表單可於本活動官網( http://art.nttu.edu.tw/)下載。
十、注意事項:
1. 參賽作品均不退件。
2. 參賽作品應為未曾發表之作品,並不得抄襲、模仿、冒名或剽竊他人之作品。若經發現有上述情形者,取消其得獎資格、追繳獎金,法律責任由被檢舉者自負。
3. 參賽作品內容不得涉及暴力、色情、誹謗等一切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一經察覺,立即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獎狀、獎金外,法律責任由參賽者自行負擔。
4. 參賽者應尊重評選委員專業評議,對評審結果不得有異議,獎項由評選會議視參賽作品水準議定,必要時得以「從缺」。
5. 作品以郵件寄送者,需包裝妥當,因郵遞過程遭致作品損壞或不可抗拒災變造成之損失時,由參選者自行負責,主辦單位恕不負責。
6. 經公告得獎之作品,得獎人同意自公告得獎時起將得獎作品之著作財產權讓與「財團法人臺東縣林坤池文教基金會」,主辦單位可逕行使用於宣傳、發表、出版、佈置、展覽、刊登報章雜誌或印製書冊、專刊、海報等,不另給酬。相關權利讓與事宜依據「著作財產權授權及個人資料使用同意書」內容辦理。
7. 各獎項之獎金,依中華民國所得稅法扣繳所得稅。
8. 凡參賽即視同認可並接受本比賽辦法之各項規定,若有未盡事宜,主辦機關有權適時更改之,並請隨時注意活動網站之公告,以免影響參賽權益。
9. 本活動因故無法進行時,主辦單位有權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並保有更換獎品或獎金分配及修改計畫之權利,相關異動以主辦單位公告為主。
10. 凡報名參賽者,視為認同本簡章一切規定。本簡章如有未盡之事宜,得隨時修訂並公告之。(2014-03-31 10:10)

[h1]SP廣穎『創新產品設計大賽』 [/h1]

活動網站:
https://contest.bhuntr.com/tw/sp

參賽資格

凡對設計競賽有興趣,皆可以個人或團體參賽,參賽件數不限。
※可以個人或團隊參賽;參賽件數不限。若團體報名,僅需使用一個帳號上傳作品。

比賽主題

記憶

設計類別

可攜式記憶儲存裝置 (記憶生活的創新概念產品設計)

大賽時間表

徵件:2014.03.21 (五) ~ 05.01 (四)
初選公布:2014.05.06 (二)
決賽:2014.05.24 (六)
展覽:2014.06.04~06.06 (台北信義誠品)

評審標準

-初賽-
1.創意(40%):原創性、市場性、符合主題思維之創意說明。
2.設計表現(30%):競賽主題表現、美學、人因工程、人機介面、設計說明。
3.技術可行性(30%):未來10年內可實現與量產之技術。

-決賽-
1.創意(40%):原創性、市場性、符合主題思維之創意說明。
2.設計表現(30%):競賽主題表現、美學、人因工程、人機介面、設計說明。
3.技術可行性(20%):未來10年內可實現與量產之技術。
4.簡報表現(10%):充分表達作品設計理念之能力,及簡報呈現的技巧。

評審團:設計界權威人士

獎項

金獎:獎金NT$50,000
銀獎:獎金NT$30,000
銅獎:獎金NT$10,000
佳作6名:SP購物金 NT$2,000
網路人氣獎1名:SP購物金 NT$2,000

初選作品報名辦法與程序

2014年5月1日(四) 23:59:59以前完成上傳。
JPEG檔案 (僅限RGB格式,不可為CMYK),大小尺張寸為1386(W) x 980(H)像素。解析度為72 dpi,每張圖檔大小不得超過2MB,1張為限。說明文字數150字內,級數大小建議中文不要小於18,英文不要小於16 。
※每人參賽件數不限,但同一設計概念衍生之系列作品視為一件。

決選實體作品與資料送件:

選出10件決賽作品(評審票選9件+網路人氣1件),每件作品補助精緻模型製作費NT$8,000。於決賽當日5/24攜至SP內湖總部,每組需準備15分鐘內概念介紹簡報。
※模型補助費不需發票核銷,補助費用將於5/24於SP內湖總部以現金發放
※精緻模型製作將由SP廣穎提供合作廠商(補助上限NT$8000)。(2014-03-31 10:07)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681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