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 293 下一頁→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30/5/16tli.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嘉南藥理科技大學10月2日起展出「屋頂上的藝術家—陳三火剪黏藝術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陳三火黏貼藝術展[/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0930 15:17:16嘉義)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將於97年10月2日至12月31日,假該校嘉南文化藝術館展出「屋頂上的藝術家—陳三火剪黏藝術展」,本項展覽由嘉南文化藝術中心主辦,台灣工藝之家陳三火剪黏工作室展品提供,內容包括四面見光立體式與單面見光傳統式剪黏創作約60件藝術品,並策劃剪黏藝術歷史研究展示,包括剪黏發展歷史與源流、傳統剪黏之製作材料演變與工具研究、剪黏與泥塑施作程序與技法、廟宇剪黏題材特色與意義,展覽除藝術性並具教育性,歡迎民眾蒞臨參觀。
嘉南文化藝術中心與本校資訊管理系合作將本次展覽之剪黏藝術品數位化,結合本校數位內容研究室資源,提供學生實習機會,以最簡易的器材與製作技巧,製作出令人滿意的數位化成品,10月2日(星期四)上午11:00開幕茶會中將呈現藝術品3D環物影片與數位化成品,落實博物館典藏數位化之理念。
配合本次展覽本中心亦將於10月7日(星期二)及10月8日(星期三)下午03:20起舉辦二次「剪黏藝術教學研習」與「剪黏藝術藝術創作」活動,邀請陳三火老師及工作室成員,到校指導師生剪黏藝術品製作,以獨創的環保概念剪黏作品,將生活隨處可得的物品變成鮮活靈動、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屋頂上的藝術家—陳三火剪黏大師陳三火,外號「火師」,修建過一百多間廟宇,專研於寺廟的剪黏藝術,取材於各種廢棄酒瓶、陶罐、花瓶等,這些材料經過他的巧手,化腐朽為神奇,剪黏出各種神祇與人像。
陳三火從17歲起就跟著哥哥--國寶級剪黏大師李世逸學剪黏,跑遍了全台灣大小廟宇,常以寺廟為家。他說,大哥的教導很嚴格,學習時非常的辛苦,但是卻很扎實,「當初對兄長的要求也是很不以為然,現在很感激大哥的教導。」當年從學徒、出師、到創業各個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他表示,自己能成功主要是很聽話,教什麼做什麼,常請教別人,虛心接受人家的建議。
自立門戶之後,某一次陳三火在豐原慈濟宮工作時,看到廟方棄置的碎花瓶,便順手拿來當作創作材料,結果在他的巧手巧思之下,完成了一尊「達摩尊者」,這個意外的成果也變成陳三火獨特、創意、環保的作品風格。
自從他開始用自然破碎的素材創作之後,他的家人、周遭朋友都會自動提供家中的廢棄酒瓶、碗盤、瓷器供他創作,「只要想到環保,就想到火師。」不管是怎麼破碎的素材,只要加上他自創的「自然摔碎找尋元件」的技法,一件件獨一無二、生動活潑的剪黏創作就這樣誕生了。他的創意,也使得這樣原本以壁飾、較為平面人物為主的傳統技藝,變成了一種動作也更具勁道、靈活的立體作品。
台灣近年來傳統工藝匠師運用了既有的傳統工藝技術資源與人力為依恃,以在地的歷史、文化、自然為核心吸引其他外力,也逐漸發展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掘工藝的新生命,透過共同參與工藝傳承,蘊釀形成在地文化特色,工藝精神因之得以發揚,讓民眾重新認識工作倫理之價值,樹立文化公民的榜樣。
剪黏的歷史源流日治大正元年(西元1912)唐山師傅「台灣泉派剪黏老師祖柯訓」帶領其弟「台灣泉派剪黏前輩柯仁來」及其大弟子「台灣泉派剪黏師祖洪坤福」來台灣,首次參加北港朝天宮大修,主持剪黏與淋燙工程。
柯訓為近百年以來,台灣泉派交趾陶與剪黏的啟蒙大師,其傳授洪坤福等交趾陶與剪黏技藝,洪坤福又授徒多人。剪黏藝界早有盛傳「南何北洪」令譽,當時指的就是南派大師「何金龍」與北派大師「洪坤福」。
柯訓在台灣工作約二年,工作完畢後即返回原籍,洪坤福及柯仁來則繼續留在台灣承包廟宇工程,從台北-保安宮、孔子廟、艋舺 龍山寺、到員林 媽祖廟、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朴子-配天宮、嘉義-地藏王廟、台南-普濟殿,甚至屏東-三山國王廟也都留下了台灣泉派剪黏匠師們的真跡手藝。
台灣地區近五十年來較活躍的匠師,多為洪坤福門人或受其深刻影響的藝匠,手藝盡得其真傳有「五虎將」美譽則為:「陳天乞、張添發、姚自來、陳專友、江清露」等火師同門大輩。
火師的「師父李世逸」在民國四十八年(1959)初中畢業後,就師承於「師公陳專友」,學作廟宇剪黏,退伍後又跟隨「師叔公江清露」四處工作,經歷了三十五年的「功夫歲月」,走遍全國各地廟宇不可勝數。
這時台灣傳統寺廟剪黏工藝,所使用的外皮鑲嵌材料,正逐漸從最早期廢棄的白色粗碗與青色厚香爐,轉換為日本製單色薄珈啡杯後,再轉變到匠師與台灣玻璃工廠合作開發,吹製成型的專用彩色玻璃球之「玻璃剪黏」或稱「玻璃剪仔」。這是一個剪黏創新的年代!
剪黏的演變過程什麼是剪黏?「剪黏」又名「剪花」,始創於明代萬曆年間(約西元1600)的廣東潮州、汕頭地區,由於潮州自古就是嶺南重要的陶瓷產地,擁有許多毀損、廢棄的陶瓷破片,而被當地泥水匠師利用發展成剪黏工藝來美化建築,潮州人俗稱它為「聚饒」「貼饒」或「扣饒」,後來隨著「唐山移民」的「落番」或「渡台」被帶至東南亞與台灣,為明清以來之中國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廣東人稱之為「嵌瓷」。
「剪」「黏」的藝術,技法上,剪黏與西洋的「馬賽克」工藝相當接近。馬賽克(MOSAIC)原意為鑲嵌細工,「鑲」是把一種物質崁在別種物質中間或上面。「嵌」是填補縫隙,這種填補和置放的過程就是鑲崁。
「剪黏」則是將各式各樣的陶瓷片,裁剪成不同需要的形狀,逐次嵌黏在已有雛形(粗胚)的泥灰表面上,來構成完整的圖樣裝飾。
「剪黏」的作法,是以造型繪畫為基礎,用鐵絲為骨,灰泥為肉,塑出人物、鳥獸及花草造型,再以鉗子剪下碗片或彩瓷修飾後成為其外皮鑲嵌其上,完成後就是台灣傳統寺廟中屋脊、簷下照壁的建築裝飾藝術品。一般認為是結合泥塑、陶瓷剪裁、鑲嵌、陶藝、彩繪等具有高度技術性、綜合性,流傳於閩南、客家等族群與地方間的「傳統工藝美術」。
「剪黏」的表現手法,具有平嵌、浮嵌和圓(立體)嵌等,題材以吉祥如意、福祿壽喜和花鳥蟲魚人物故事為主要內容。「傳統寺廟工藝」受到台灣特殊的地域差異與人文歷史背景的影響,衍生出在地的特色,尤其在建築裝飾角色,因配合「唐山」移民心理與生活的需要,無論外型,或由點、線、面構成的形式,及對大小、位置、次序等的安排組合,在在彰顯了宗教信仰的祈福教化、趨吉避凶,及傳統美學的表現。洽詢電話: (06)266-9760 / 266-2517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 陳如萍
(2008-10-02 21:03)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30/5/16toe.html[/center]
[center] #a52a2a">李轂摩書畫近作展 中市文化局登場[/center]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三十日電)
國內知名書畫家李轂摩目前正在台中市文化局舉辦書畫近作展,展出五十多件書畫作品,李轂摩今天在展出記者會中指出,作畫的題材很多,俯拾皆是,只是要有經驗去營造氣氛,兩週前,副總統蕭萬長曾去他家中,他還建議藝術產業從縣市政府做起,以照顧未成名的年輕畫家。
李轂摩應台中市文化局邀請,目前在文化中心大墩藝廊舉行書畫、彩瓷近作展,展出五十多件作品,展期到十月九日止。原本安排於二十八日舉辦開幕式,並邀請副總統蕭萬長出席,沒想到薔蜜颱風來攪局,打亂了原先的安排。
1941 年生於南投草屯的李轂摩,作品受許多政治人物收藏,而且創作主題多元,李轂摩說,作畫的題材很多,俯拾皆是,只是要有經驗去營造氣氛,專長水墨畫、書法、彩瓷陶刻等藝術的李轂摩覺得,畫畫比書法更容易,可以線條、色彩表現,好壞不易辨,而書法很簡潔,表現難度更高。
李轂摩認為創作的技巧是圖裡有字、字中有圖、有意境,例如水墨畫就是要營造意境,他覺得,畫作就是要給人看,就要畫人看得懂的、喜歡看的,但如果自己不認真打拼、沒有實力,就算有人牽成,最後也沒辦法成就。
經濟不景氣是否也影響藝術創作者的生活,李轂摩說,對他而言,簡單生活能過就好,一切順其自然,但他卻很擔憂未成名的年輕畫家。
李轂摩表示,兩週前,副總統蕭萬長曾到他家中,他當面向蕭副總統提出建議,藝術產業應由縣市政府做起、中央輔導,以南投為例,藝術創作者散居全縣各地,作品大多拿到台北寄賣,如果能成立一座藝術館,提供藝術創作者集中在此創作、展示,方便民眾購買藝術品,藝術創作者才能生活下去。
(2008-10-02 21:02)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30/63/16th0.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南迴社區深度文化之旅 感受排灣族藝術天份[/center]
臺東縣政府文化暨觀光處藝文推廣科將於10月18、19號辦理最後二梯次的社區深度文化之旅~「與山海共舞‧發現台東最美/陶然南迴‧發現桃花源」活動,沒參加過任何深度之旅的民眾,請把握這最後的機會喔。
南迴公路蜿蜒曲折,依山傍海,原住民排灣族部落置身其中,與生俱來的藝術天份,無論在雕刻、繪畫、刺繡、各類飾品上都有很高的技藝,走進社區即可感受到藝術的氛圍,活動報名從10月2號起到10月15號止,請洽該處藝文推廣科089-350382,或上該處網站重要公告區查詢。
(2008-10-02 21:00) |
|
[center] 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59109[/center]
[center] #a52a2a">2008北海岸陶藝家聯展 10月週末免費參觀[/center]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謝燕豪/台北縣報導】
台北縣三芝鄉依山傍水,不論是登山遊憩或是海邊戲水都非常方便,除了美麗的山海景色之外,如此的好地理和好風光吸引了眾多的藝文工作者定居於此。像是陶藝家孫超、王修功等早在十多年前便選擇此地從事陶藝創作,後來陸陸續續吸引了許多陶藝家來到三芝,使得當地個人陶藝工作室密度頗高,讓三芝儼然形成一個陶藝聚落。
4年前由谷源滔、江有庭、唐國樑等熱心人士,選擇每年十月,配合三芝茭白筍節活動,自費印製宣傳簡介,發起陶藝聯展活動,由於眾人的堅持及努力,三芝陶藝目前在圈內,已佔有相當的地位。為了服務更多愛好陶藝的朋友,今年擴大邀請參展範圍,包含了八里、淡水、三芝、石門等地,共有18處「藝術工作室」的23位藝術家參加,訂名為「北海岸藝術家家遊」活動,並由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等單位協辦。
為了讓民眾了解藝術工作者的創作理念,這次活動也開放民眾親自前往參展的藝術家「個人藝術工作室」參觀,時間為10月份的各週末假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免費參觀。有興趣民眾,可先至淡水捷運站旅服中心或淡水古蹟博物館索取簡介資料,選定參訪路線後,電話預約參觀時間及地點
本活動參展者名單包括有羅展鵬、黃沛涵、洗宜財、陳文祥、麥克楊、葉金城、鞏文宜、柯有政、劉怡雯、蔡綉凰、吳仲宗、吳尚欣、谷源滔、林哲賢、唐國樑、張永生、許志萍、陳九駱、曾俊豪、黃菁華、鄭順仁、許俊翔、楊成傑等23位藝術家。
(2008-10-02 20:58)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30/5/16t83.html[/center]
[center] #a52a2a">雲科大舉辦「半畝心田」林金田的油畫印記巡迴展[/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0930 11:41:44雲林)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副館長林金田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之邀請,將於97年9月30日至10月 23日假該校藝術中心舉辦「半畝心田-林金田的油畫印記巡迴展」,並於10 月9日(星期四)11時舉行開幕茶會,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林金田自2001年美國杜克大學專案進修回國後,一頭栽進繪畫創作園地,經由不斷努力,已舉辦過6次個展,2004年曾遠赴美國展出,2005年至全省作巡迴展,也應邀參加西班牙雙年展,除每年都有佳績迭傳外,2006年第11屆大墩美展,獲得油畫組第一名,南美獎第三名,2007年中央機關美展獲油畫類第二名、國防部青溪新文藝獎榮獲第一名(金環獎)等藝術大獎。
林金田生長於純樸農村,自幼常隨父親林枝木先生過著「逐吊橋而居」的生活,走遍全省各地,看盡山川百嶽,也飽嘗人生酸甜苦辣,出社會後擔任公職,歷經民政、財政、建設、社會、計畫、觀光、新聞、文化等職務,可說閱歷豐富,也因此增添其比一般人更多創作的人文素材。林副館長近兩年繪畫技巧上更臻成熟,他在繪畫想法上也有了改變,對景物的描寫開始忽略細節,加重「捨棄法」的應用,這種以「寫實 」作基底樣貌,卻更努力去發揮「表現」主義內蕴,使他的油畫呈現了更多的韻律感。
林副館長在水彩畫上的表現,可謂成熟洗鍊,完整度夠,意境也很高雅,其主題都在表現台灣農村與山林秀水,以超逸的情懷,觀察世情物態,「抒懷清雅,寧靜淡逸」,令觀賞者的心得到恬適與休憩。
林副館長現任台灣法國藝術沙龍學會副祕書長,其秉於愛鄉愛土,與對藝文的熱愛,積極推動藝術下鄉、藝術走入校園、關懷原民族群、輔導仁愛之家幼童藝文創作;並以立足台灣走向國際,將台灣藝術之美推向國際舞台,是一位公務界傑出的畫家。
(2008-10-02 20:57)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30/today-art7.htm[/center]
[center] #a52a2a">以字為畫 陳宏田創特色書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陳宏田作品〈頓悟〉極具禪意。
(記者黃博郎攝)[/center]
記者黃博郎/台南報導
曾任南紡主祕、台南市書法學會理事長的書法家陳宏田,自創「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的創意書法,他透過巧妙構圖,將書、畫融為一體。
陳宏田曾受書法家李賜端啟蒙,走的是傳統書畫路線。直到有一回臨摹溥心畬的畫作,朱玖瑩為其題字時寫道:「溥老師有此圖,此作甚似之。」暗示陳宏田畫功雖好,仍是臨摹之作,應力求突破。
陳宏田自此開始融入創意,最大特色是以字為畫,除了結合書法和國畫,近年來還加入抽象畫,並在作品中展現生活哲學。例如其最新作品〈頓悟〉,即將「頓」和「悟」的豎心旁,寫成一面氣勢磅礡的山壁,還大膽將紙揉皺、刷出山壁的層次感;「悟」字的「吾」則畫成象徵自我的人像,在山壁前沉思,極具禪意。
(2008-10-02 20:42)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30/today-art1-2.htm[/center]
[center] #a52a2a">台灣當代藝術連線 用心可嘉[/center]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台灣當代藝術連線去年剛成軍時,很多傳統畫廊抱持觀望態度,也有不少畫廊雖很有興趣,但特質不符,主因並非該連線有什麼了不起的門檻,而是他們希望加入的畫廊,本身對台灣當代藝術有長久耕耘的打算,且有自己經紀的台灣當代藝家,計畫性地栽培與推廣。
把希望寄託於「台灣當代藝術家」,說來容易,卻需要更多理想性,以新苑為例,轉型三年,把年輕藝術家作品推到「可賣」、「好賣」,可說是一步一腳印,新苑老闆張學孔,也是台灣當代藝術連線的發起人,他說,還好以前經營傳統畫廊還留一些老本,經得起每年虧個兩、三百萬元,「現在愈虧愈少了。」似乎意味著要靠這些藝術家賺錢是指日可待的;也是由傳統轉型的朝代老闆劉忠河拍拍張學孔的肩膀說,「我也是受他鼓勵。」
進軍當代藝術或可算是一種主流,愈來愈多傳統畫廊有此覺醒,但跨出第一步多半靠勇氣與摸索,有些人對台灣當代藝術家信心不夠,轉而操作已成名的亞洲其他國家藝術家作品以保本。也因此,台灣當代藝術連線這種扎根台灣藝術家的精神,更值得鼓勵。
(2008-10-02 20:40)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30/today-art2.htm[/center]
[center] #a52a2a">剖白內心劇場 城市.影像.透視特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洪政任作品〈憂鬱場域〉(圖左),透顯出居民面對遷村時,心中產生的矛盾及衝突。
(記者楊菁菁攝)[/center]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高雄美術館市民畫廊即日起推出「城市.影像.透視──在現實與想像之間」特展,共計六個系列、一百多張豐富影像,透過鏡頭,將人的內心對周遭發生事件所產生的情感反應,在空間中如劇場般地鋪陳開來。
該展由楊順發策展,並與另外四位藝術家梁國雄、黃麗珍、洪政任、蕭忠和共同展出。黃麗珍記錄「安養院」中,一般人最不願意去正視但卻終將面對的生命現實;梁國雄在作品〈真實與虛擬的微妙情感〉中扮裝怪異,模仿卡通、漫畫人物的行為。
蕭忠和在異鄉居所中,拍著室內各個角落的圖象,以「綺夢」與「我們曾在」為主題,即使處在自由國度,但內心還是被鄉愁狠狠地牽絆;長年住在小港鳳鼻頭的洪政任,面對紅毛港近四百年的聚落,在社會變遷中被迫遷村的過程,內心充滿不解與矛盾,而在作品〈憂鬱場域〉中進行揉碎、拼湊、看似模糊、晃動不安的影像重組。
楊順發的「家之游移狀態」系列,則像枕邊故事般靜默滲入夢中的畫境,主題張力吸引我們陷入佇足、長考,隨即而來的是失神之後的失落。展期至10月5日止。
(2008-10-02 20:39)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30/today-art1.htm[/center]
[center] #a52a2a">德國科隆藝展 看見MADE IN TAIWAN[/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新苑藝術今年將在ART.FAIR 21展出陳文棋的靜態影像作品。
(台灣當代藝術連線/提供)[/center]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雖然亞洲當代藝術目前有聚焦於亞洲市場的趨勢,始終堅持著要向歐美發聲的台灣當代藝術連線,還是於今天整裝出發,準備展開今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三場海外參展行程,第一站就是將於10月3日開幕的德國科隆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ART.FAIR 21)。
ART.FAIR 21對國人來說或許陌生,這個始辦於2003年的博覽會,與同期進行的科隆藝術博覽會(Art Cologne)恰成強烈對比。
Art Cologne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博覽會,規模僅次於瑞士巴塞爾。也由於Art Cologne的久且大,讓很多年輕藝術家有被拒於門外之憾,因此,五年前,當Art Cologne在與科隆大教堂一橋之隔、內裝華美的會議中心舉行時,同樣在市區的一個古廠房擴建的會展場地出現了「ART FAIR」,有人說ART FAIR是要向Art Cologne嗆聲,而他們的目標是要讓藝術更容易買得起。
就是要「Enjoy Contemporary Art」!五年後,ART FAIR由一個邊緣的衛星藝術博覽會成為獨當一面的ART.FAIR 21,潔淨挑高的空間提供當代藝術更自由伸展的場域。
去年成軍的台灣當代藝術連線有新苑及也趣參加過該博覽會,今年則有朝代與德鴻跟進,四家畫廊以連線共同報名,獲主辦單位列於同一展區的善意回應,於是,他們乾脆把展區聯合命名為「MADE IN TAIWAN」,主打優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作品。尚未開展,當地媒體就於報導中直接以「MADE IN TAIWAN」介紹了台灣參展內容及特色。
四家畫廊也以各自簽約經紀的藝術家為主打,包括王雅慧、陳美岑、姚瑞中、蘇孟鴻、陳永賢、陳文棋(新苑藝術);華建強、曾雍甯、謝牧岐、羅展鵬(也趣藝廊);邱銍偉、賴佩瑜、張騰遠(朝代藝廊);王蔘、王為河(德鴻畫廊)。
ART.FAIR 21展期為10月3日至5日,緊接著新苑藝術還將於10月24日參加法國巴黎的DIVA art fair,及12月3日在美國邁阿密的Pulse Miami。
(2008-10-02 20:37)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30/today-art8.htm[/center]
[center] #a52a2a">府城活動中心藝術季 郭宗正應邀辦畫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畫家郭宗正(前排左)引領台南市長許添財(前排右)參觀作品。
(記者洪瑞琴攝)[/center]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院長畫家」郭宗正應「府城活動中心藝術季」之邀,舉辦個人畫展,昨日上午在南區灣裡聯合里活動中心揭幕,雖是颱風天,仍吸引許多愛好藝術者前往參觀。畫展由台南市長許添財、南市民政處長戴鳳隆等多位佳賓共同開幕;郭宗正也充當導覽員介紹作品,除有以府城孔廟、公園為背景的作品,亦有國外遊景。
平時醫療忙碌的郭宗正認為,畫畫是他紓解壓力的方法,每畫一張,壓力便少了一點,所以他希望把美的事物分享出去,更盼望病友參觀畫展後,對他們的身心有所助益。該展將展至10月3日,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5時,現場也將有專員導覽。
(2008-10-02 20:36) |
|
[center] http://www.nownews.com.tw/2008/09/30/11468-2342602.htm[/center]
[center] #a52a2a">南市/郭宗正水彩畫個展 許添財剪綵[/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郭宗正院長水彩畫個展 市長許添財剪綵[/center]
「2008府城活動中心藝術季」郭宗正水彩畫展,29日上午11時在南區灣裡聯合里活動中心隆重揭幕,雖是颱風下雨天,但吸引無數愛好藝術的地方各界前往參觀,大家風雨中所展現的熱情,讓郭宗正好感動。
台南市長許添財、民政處長戴鳳隆、區長劉啟崇、市議員葉俊良、蔡淑惠、邱莉莉、灣裡地區里長黃高能、杜枝文、林順忠、林茂發、蔡炎樹、謝智忠及郭宗正共同剪綵後,並由郭宗正主持開幕茶會,將他的作品介紹給與會的貴賓。
郭宗正展出的作品除以府城孔廟、公園為背景的作品外,大多數以國外美景為主的,這項畫展將展至10月3日,每天上午10時展至下午5時,現場有專員導覽。
許添財對多才多藝的郭宗正除專長醫術外,熱心社會公益及藝文方面的涵養,令他相當敬佩,而醫院內員工也在藝術家醫師郭國銓、郭宗正父子的薰陶下,個個都很有氣質。
行醫之餘熱愛繪畫的郭宗正院長強調,自幼受到父母親的影響最為深遠,在父親引介好友沈哲哉老師調教下,以及媽媽陪同參加各種繪畫比賽,從小學到國中參加繪畫比賽共得50多個獎,讓他產生很大的興趣,所以非常感恩雙親,這次展出的作品,將選出部分作品作為明年月曆的題材,未來印製完成後將會贈給與會的貴賓,感謝大家風雨中前來參觀。
郭綜合醫院在灣裡設有門診部,平時請院內醫護精英為地方民眾的健康把關,而當地各界的熱情讓院方很感動,所以這次應邀展出,郭宗正認為是他人生難得的機會。
郭宗正認為,畫畫是他紓解壓力的方法,因為醫生工作可以說是「血淋淋」的,每畫一張,壓力少了一點,所以他希望把美的事物分享出去,更深盼病友參觀畫展,也能對他們身心有所助益。
郭宗正於2000年接任院長後,對曾到過醫院生產、住院的病友深表關懷,並自2001年起,以自己的畫作製成月曆,希望與病友分享,由於病友及各界反應良好,喜愛繪畫的該院總裁郭國銓也提供月曆的素材,共襄盛舉;因此父子倆1人1年輪流以自己的作品印月曆,成為「定制」,並樂在其間。
(2008-10-02 20:35) |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29/5/16s2u.html[/center]
[center] #a52a2a">波蘭哥佐夫威科波斯基舉行科技台灣攝影展[/center]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二十九日專電)
波蘭西部人口三十萬的城市哥佐夫威科波斯基,即日起在哥市市立文化中心舉行科技台灣攝影展。鄰近德國邊界的哥市也是台商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設廠生產平面液晶顯示器的所在地。
台灣駐波蘭代表劉宜民二十七日在科技台灣攝影展開幕式上致詞表示,自從冠捷去年宣佈在哥市設廠以來,波蘭民眾就開始對遠方的台灣感到興趣,因此台灣駐波蘭代表處才決定與市立文化中心合辦台灣科技照片展。
他說,台灣面積約為波蘭的十分之一,人口卻是波蘭的三分之二,也是世界上最重視環保的國家之一,人民享有民主自由。
他還說,十月一日起,造訪台灣的波蘭民眾可獲得三十天免簽證的優惠,希望這些照片讓波蘭友人對台灣有初步的印象。
這次科技台灣攝影展的全名為「連結台灣、運籌全球」,一共展出五十多張照片,全都由行政院新聞局提供。
(2008-09-30 13:28)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29/8/16ry5.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台灣陶瓷精品 打響國際知名度[/center]
[center][圖][/center]
台灣精品品牌,往往靠著在國際展覽獲得大獎受到肯定,譬如台灣自創的陶瓷精品不但得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和好萊塢明星的青睞,甚至還有外國人士訂製作為傳家之寶,短短7年內成功打入200個國家的市場,業績成長45倍。
這是郭台銘結婚,馬英九總統送的新婚賀禮,這是國際巨星艾爾頓強、芭芭拉史翠珊,新居落成選擇的餐具,看似歐洲百年經典瓷器,其實是台灣自創品牌,在國際市場急速竄紅。品牌公關陳玉瑛:「剛開始大家以為它可能是法國品牌,德國品牌,可是到最後發現是台灣品牌,都會發出哇!的讚歎聲。」
無論杯、盤、花器,業者將產品賦予功能性藝術品的文化使命,細膩得令人愛不釋手,歐洲人士更為之驚艷,特別訂製作為傳家之寶。陳玉瑛:「有位罹患癌症的英國老先生,它覺得法藍瓷可以把他的愛,永恆的留下來,希望我們,把他對妻子小孩的愛永遠的,留在那個瓷盤上。」
2002年創立就拿下紐約國際禮品展的最佳收藏首獎,如今在200個國家設立5千多個據點,業者評估今年業績可望突破2000萬美元,短短7年成長45倍。品牌設計師:「像亞塞拜然,還有沙烏地阿拉伯,這些國家其實他們都希望能代理我們的東西。」
與歐洲頂級品牌平起平坐,台灣文化創意透過經典陶瓷工藝成功的被看見。
(2008-09-30 13:26) |
|
[center]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536998.shtml[/center]
[center] #a52a2a">雙年展》無絕對價值標準 百花才能齊放[/center]
就場地而言,台北是三城中最大的,延伸的觸角也最廣。本屆台北雙年展除了北美館的主展場,還延展至建國啤酒廠、台北小巨蛋天幕、中山美術公園、捷運忠孝新生站和齊東街日式宿舍。這也是北美館館長謝小韞眼中,本屆台北雙年展「最大的突破」。
廣州三年展,除以廣東美術館為主展場,另延伸至廣東美術館時代分館,形成雙展區。唯獨上海雙年展僅以上海美術館單一展區呈現,展品連帶受限於老建築的侷促空間,是眾多專業人士一致認為的美中不足之處。
一向百無禁忌的台北雙年展,在延伸展場的過程卻意外增添一段插曲─台灣藝術家崔廣宇的錄像「十八銅人」計畫在捷運站的電漿電視播映,但因藝術家在此一作品中假想自己是武俠小說中萬物不侵的高手,不時做出撞牆、嘔吐等異於常人的行為,讓台北捷運公司頗有「異見」。幾經溝通,這件分為十個片段的錄像中仍有三段遭捷運公司否決,無法在人來人往的公共場所公開播放,也意外探測藝術創作走出美術館的「底線」。
世界各地的雙年展皆自命為「國際雙年展」,但在專業策展人眼中,雙年展的國際化程度、操作的模式甚至藝術家參展的心態均有可議之處。
北美館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張芳薇觀察指出,近年的藝術雙年展,往往「地域性大於國際化」,即連以「學術性」著稱的德國文件大展,近來其教育性、地域性也超越了國際性。這種變化其來有自,她分析,每個城市舉辦的雙年展都得面對城市的「深層結構」,牽涉的層面相當複雜,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城市,就有什麼樣的雙年展!」如:大陸在開放後,處於經濟起飛的「招錢」階段,藝術界也無可避免會呈現這個層面。
「雙年展更多的是圈內人的自娛自樂,是策展人和藝術家的舞台。」大陸藝術家鮑棟批評,雙年展的模式已經被「神話」了,乃至人們感覺參加雙年展的藝術家就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基於這樣的心態作祟,大家把雙年展看成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
張芳薇卻認為,「無法從絕對意義看雙年展」,「在巨大的全球當代藝術網絡中,舉辦雙年展的城市就如同在形構『亞洲當代藝術的地鐵圖』」張芳薇認為,被選入雙年展的藝術家,形同被編織入地鐵圖的紋理,其所呈現的「共相」自有其意義。
擺盪在學術性與大眾化、地域性與國際化之間的雙年展,如何求取平衡?如何兼顧一般觀眾與專業人士不同的價值判斷?牽涉的層面複雜又廣泛,無可避免仍是眾說紛紜,卻因沒有絕對價值標準,更顯得百花齊放。
(2008-09-30 13:24) |
|
[center]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536994.shtml[/center]
[center] #a52a2a">雙年展》紳士、江湖、批判…3城別苗頭[/center]
在三城中,上海雙年展擁有超高人氣,單是中秋節當天即湧入1萬1千餘名觀眾,平日每天也有7、8千人參觀,讓當局樂不可支;但質疑它是藝術嘉年華,將藝術娛樂化、大眾化的聲音也伴隨超人氣而來。
面對學界質疑,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表現得自信滿滿:「我們就是要嘉年華、就是要大眾化!」他認為,上海雙年展主要在行使教育功能,順應現實的需要、強調「城市文化進步的力量」是必要的。
上海雙年展總策展人張晴則認為,當代藝術教育的過程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從傳統的藝術展覽樣式向國際轉型,他有信心和雄心來執行學術,並扎根在城市的土壤上。
「上海雙年展像『紳士』,我們比較野、比較『江湖』!」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如此自評。
廣州三年展的「野」性時而遊走在禁忌的臨界點,更反思「多元文化主義」和「身分政治」的意涵,在大陸雙年展中是獨特的。
如果說廣州三年展「野」,那麼台北雙年展就是「狂」。本屆台北雙年展觀照眾多全球化相關議題,從台北都會的轉型、外勞處境、曖昧的國家定位、無所不在的戰爭狀態,乃至被忘卻了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提出反全球化運動論述的「世界大一同」展中展…這些創作的本質已逸出傳統視覺藝術的審美觀,取而代之的是「用視覺思考」,藝術家創作的手法或幽默逗趣或辛辣批判,目的不在提供解答,而在詰問。
(2008-09-30 13:23) |
|
[center]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537036.shtml[/center]
[center] #a52a2a">雙年展》藝術雙年展 城市人必修學分[/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荷蘭藝術家黑思維克為上海雙年展量身打造的裝置藝術「上海夢─擁有一張城市金卡」
甚受上海市民歡迎。
攝影/記者周美惠[/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廣州三年展的大陸藝術家劉大鴻的錄像裝置「馬上信仰之所」
將兵營與教堂合而為一,凸顯後殖民意象。
攝影/記者周美惠[/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藝術團體「國際錯誤分子」為台北雙年展創作的裝置「我們都是國際錯誤分子」
以kuso手法反諷恐怖分子。
圖/北美館提供[/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大陸藝術家岳敏君為上海雙年展創作的巨型雕塑「五彩龍騰」,有著岳敏君註冊商標的笑臉。
攝影/記者周美惠[/center]
你看雙年展了嗎?此刻的亞洲共有八個藝術雙年展同時登場,台北、上海、廣州甚至近乎同步開幕。藝術雙年展不僅是城市競爭的重要舞台,也彷彿成為城市人必修的藝術學分。
「美國夢=白日夢」、「女兒=養老金」、「擦鞋匠≧白領階級」…一位上海市民口中喃喃自語,仰望著前方彷如上海曬衣街景、萬國旗般高懸在上海美術館的一件件印有標語的T恤;一旁的少女、少男人手一台手機、相機,猛拍照留念。
上海 快城快客說夢想
這是第七屆上海雙年展的一景。以「快城快客」為名的雙年展,邀請荷蘭著名藝術家傑尼‧范‧黑思維克為雙年展量身打造的裝置藝術「上海夢─擁有一張城市金卡」。
她在上海地圖隨機選取一些地點,訪問在當地工作的人們有何夢想並記錄下來,其目的「不只是強調城市飛速發展中隱藏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考察發展進步的夢想是如何激發這些力量的。」這件作品顯然廣獲上海市民共鳴,不時見到大批觀眾群聚在它前面拍照、議論,形成展場亮點。
此刻的亞洲,有八個雙年展/三年展同時登場。以往習慣在十一月舉行的台北雙年展今年順勢提前在九月舉行,並與上海雙年展、廣州三年展形成「三館互動」互通有無,也形成史無前例既合作又競爭的三城關係。
藝術雙年展在百餘年前發源於義大利威尼斯,如今在世界各國百花盛開的各色雙年展,或多或少皆可見「移植」的痕跡,帶有某種程度的「後殖民」色彩,在大陸和台灣舉行的雙年展也不例外。
廣州 三年展談後殖民
也因此,今年選定「與後殖民說再見」為主題的廣州三年展格外可見其學術野心,儘管爭議「何為後殖民?如何說再見?」的批評隨之而至,但主辦廣州三年展的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說:「與後殖民說再見,不是從後殖民出走,而是『重新界定』和『再出發』」。各界的質疑,「都是可供思考的角度」。
從雙年展/三年展在亞洲發展的軌跡來觀看,它無疑已成為城市行銷的重要手段。以廣州三年展為例,廣東美術館早在一年多以前即在倫敦泰特美術館宣布此一主題,接著在香港以及北京等幾個大陸著名城市相繼舉行「流動論壇」,在學術辯證的同時,也藉由雙年展擴散城市影響力。
上海雙年展的主題「快城快客」更直接與2010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相互呼應,雙年展中有90%的作品是主辦單位委由藝術家為上海量身打造的創作,並以專區呈現上海人民廣場百年文獻展,為兩年後的上海世博會「熱身」的意味濃厚。
台北 提前開展聲勢佳
至於台北,今年首度將展期提前與亞洲各主要雙年展一致舉行的效應立即可見,過去前來參加台北雙年展的國際媒體寥寥可數,今年約有四十家國際媒體或從上海或從南韓光州、釜山雙年展,順道前來參加台北雙年展,聲勢前所未見。
做為雙年展/三年展的文宣焦點,本屆上海雙年展與廣州三年展都出現強調巨大、創紀錄的「重量級」展品。
大陸藝術家楊福東為廣州三年展創作的錄像暨裝置「青‧麒麟」,勞師動眾從山東運來四十噸重的麒麟石雕,為此還打掉廣東美術館原有的餐廳、重鋪展場地板。
展品 奇觀吸引眾目光
上海雙年展擁有名列大陸當代藝術四大天王之一─岳敏君的「五彩龍騰」也不遑多讓。他為上海雙年展量身打造的41隻長著岳敏君式招牌笑臉的巨型恐龍,這批由不鏽鋼及鑄銅製作的恐龍,最大隻的長達31米,承重超過身為古蹟的上海美術館樓地板的承重限度,為確保場地安全,館方為此特在大號恐龍腳掌下的樓層,加設柱子保固。
這類由著名藝術家創作的「奇觀式」展品,吸引了所有媒體與觀眾的目光。觀眾爭相與岳敏君的恐龍合影留念、甚至拍打恐龍想探測它的耐受度;更不乏閤家光臨的觀眾在展場中嬉戲,彷如進入藝術迪斯奈樂園。讓前往考察的北美館編審蔡雅純,發出想進行「大陸博物館觀眾的社會學研究」的感嘆。
批判 落實台灣在地化
如果說,大眾化與學術性、批判性是雙年展/三年展光譜的兩極,台北雙年展對政治、社會的批判性,在上述三項大展中當可奪冠。本屆台北雙年展有16件內容直指台灣社會現況的作品,是歷屆最落實「在地化」者。
其中,土耳其藝術家布拉克‧德里爾在台北縣溪洲部落創作的「反擊計畫:行動介入小組」,犀利批判相關單位以「拯救人民脫離危險環境」等藉口掩飾房地產業的發展欲望及投機利益。
類似這樣被官方歸類為有「反政府」傾向的藝術創作,在台北雙年展非特例,但在大陸舉辦的雙年展卻是不可能展出的。
開放 盼大陸掙脫限制
「藝術需要自由」,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謝小韞觀察,現下大陸官方的禁忌讓上海雙年展、廣州三年展明顯受限,這雖是台北雙年展的利基,她期待大陸更開放,「或許藝術可以做為開放的先行指標,比政治更快向前跨一大步!」
[hr]
第六屆台北雙年展
●開幕時間:2008/9/11
●展期:2008/9/13-2009/1/4
●策展人:徐文瑞(台北/德國)、瓦希文‧寇東(Vasif Kortun,土耳其)
●展場: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啤酒廠、小巨蛋天幕、捷運忠孝新生站、齊東街日式宿舍
●內容:展出來自26個國家地區、47組/位藝術家作品,其中約有16件為現地製作。
●網址:www.taipeibiennial.org
第三屆廣州三年展
●開幕時間:2008/9/6
●展期:2008/9/6-2008/11/16
●主題:與後殖民說再見
●策展人:高士明(杭州)、薩拉馬‧哈拉吉(Sarat Maharaj,倫敦)、張頌仁(香港)
●展場:廣東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時代分館
●內容:展出來自40多國家和地區、178位藝術家新作
●網址:www.gztriennial.org
第七屆上海雙年展
●開幕時間:2008/9/8
●展期:2008/9/9-2008/11/16
●主題:快城快客
●策展人:張晴(上海)、Julian Heynen(德國)、Henk Slager(荷蘭)
●展場:上海美術館
●內容:展出來自荷蘭、以色列、美國、土耳其等國,約60位藝術家新作。
●網址:www.shanghaibiennale.com
(2008-09-30 13:20)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29/today-south9.htm[/center]
[center] #a52a2a">幫書做臉…閱讀創作 面面俱到[/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大仁科大舉辦「幫書做臉」比賽,每張面具就是一本書。
(記者侯千絹攝)[/center]
〔記者侯千絹/鹽埔報導〕您幫書做過臉嗎?屏北20幾所學校學生飆創意,400多人「幫書做臉」,古今中外名書,從木偶奇遇記到歌劇魅影,將書轉化為一張張會說話的臉,可將「追風箏的孩子」的書掛在臉上,讓人讀臉如讀書,體驗「翻臉比翻書還慢」的樂趣。
屏北地區的大學、高中職、國中及國小約30所學校去年底成立屏北地區閱讀聯盟,共同推動閱讀運動,大仁科技大學最近推出一項新點子—「幫書做臉」,號召國小到高中的學生用另類方式閱讀及創作,以閱讀感想為創作原點,設計成一張張不同的臉譜,各組第1名有2千元獎金,就連佳作都有獎品。
這項創意十足的比賽,勾起看書看膩學生的興趣,反應出奇熱烈,總共有400多件參賽,就連屏南的來義鄉也來比賽。
總裁獅子心的臉譜有棟現代建築,木偶奇遇記的臉譜少不了立體的鼻子,歌劇魅影加裝神秘紫色的網紗,台北人融入鈔票和國旗圖案,就連少年小樹之歌到愛麗絲夢遊仙境等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臉,如彩繪臉譜外,更搭配書籍內容,為書本加上假睫毛、鬍子和羽毛,將書本擬人化,充滿想像的空間。
這次作品高中組的第一名是由屏東高中的林姿婷獲得,將高超繪畫技法融入在地獄般的情節中,充滿浮世繪的風貌。
大仁科技大學表示,剛將這批書面具登錄在學校圖書館的線上藝廊,喜歡閱讀及藝術的民眾,可以進入網上藝廊欣賞面具展,既可讀書又能賞畫,一舉兩得。
(2008-09-30 13:14)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29/today-art9.htm[/center]
[center] #a52a2a">台灣印象寫實油畫協會聯展[/center]
記者吳為恭/彰化報導
由台灣印象寫實油畫協進會策畫的「仲秋之歌」油畫展,即日起在彰化建國科技大學展出二十九位會員的畫作。
此次展出的一百一十二幅油畫,呈現不同風格,其中,林映璇的〈花開富貴〉,既寫實又充滿喜氣;該協進會祕書長陳逸樺的〈赤壁〉,表現出諸葛亮氣定神閒的感覺,陳逸樺平時為製造彈簧床的黑手,十二年前才拜該協進會理事長林信維為師,開始學畫,以人物為主,其人物油畫特別寫實細膩。展期至10月25日止。
(2008-09-30 13:13) |
|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 29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