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n.yam.com/msn/international/20130707/20130707598460.html[/center]
[center][h1]徐冰率子弟兵來台 心有靈犀展[/h1][/center]
民生@報/陳小凌-2013年07月07日 上午01:10
[圖]
圖說:伍琳的《小千世界》是一本自己翻頁的書。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兩岸新世代年輕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各自呈現甚麼樣的面貌和實力?今天在台北誠品畫廊首先登場是知名的中國現代藝術家徐冰,帶來他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指導的七位子弟兵的作品,除以畫會友,多少也具有和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競技」的意味。
許冰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擔任副院長已有六年,從藝術家轉換角色為傳授教學,這次更擔任策展人,他說:這些年出任讓他能快速進入中國社會,深切嘹解如何運展,雖然因此「剥削」他個人創作時間,但他說自己長時期在美國創作,如今的「選擇」對他來說,也是一種體驗,讓他了解年輕一代藝術家的潛力和未來性;「我首先先進入他們的世界才能協助將他們最優秀的轉化成個人的風格;每個人都是一個個案,都是寶藏待發掘。」
他說:「和學生之間交流,真的很有意思;有時需要刺激他,有時需要聲東擊西,有時卻要把他逼入死角,有時需要像愛護蜗牛的觸角一般,千萬不能傷害他,縮回去也許就再也出不來了,有時要用《天書》的方法,用拒絕溝通來達到溝通。」
楊宏偉專攻木刻版畫有二十年,目前在中央美院念博士班,去年他已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當時展出的1085×45cm 長卷《世紀壇》,這次也來到了誠品畫廊。作品僅用單刀和小排刀刻出他心目中對世紀戰爭、地震、海嘯大自然無力抗拒的災難中的感受,刀刻痕跡透露出藝術家對極致的精神追求,「當一種技術降為零,當一種方法消滅至無的時候,藝術就產生。」對當代版畫致力開拓與探索,讓他拿起刻刀,與世隔絕,進入自己藝術天地。站在976×310cm的木刻版畫「仙境」,只用三角刀和圓口刀就刻出一份自然蒼茫又華麗的氣勢。及至今年新作「像素分析」卻是將版畫語言徹底打碎。連獲許冰讚嘆:「從傳統找出自己的精準!」
28歲今夏剛從美院畢業的伍琳的《小千世界》,是一本自己翻頁的書,即使沒有讀者翻閱,也依舊像海浪一樣講述著裡面的故事。她利用「槓桿原理」和電機設施,將寬1.2米、長90cm的書,分成四個部分,圍繞著「世界」、「大願」、「微細」、「跨越」四個主題展開,暗示了一個逐漸領悟的過程。故事平淡無奇又不可思議,遠在天邊也近在咫尺,從古至今,無處不在,因為「心,無處不在」。
許冰說從伍琳作品看不到學院的氣息,好像從沒接受西式專業美術訓練,作品中的單純、乾淨,連造形都很簡單、不招搖,卻是《小千世界》一個真實的夢境。
耿雪的《生長》是一件互動錄像作品,當觀眾在電腦中輸入名字或任何文字甚至一段話,耿雪設計的軟體系統便會生產出相對應的植物符號,由投影機投射在牆壁上。隨著打字的不斷增多,植物也越長越多,形成繽紛美麗的花花世界。
張曉雪認為當今的世界逐漸呈現出某種「皮囊化」的特徵,質地均勻,膠原質的表面,內部支撐的結構不再那麼重要了。她說,某種程度而言矽膠的屬性與這個時代是一致的,因此她以矽膠為基底,在上面刺墨作為作品。
孔希展出的兩件作品都是通過肢體的接觸而完成。《走過來,走過去》是貼在工作室地面的紙,紙上呈現他有意和無意來回走動的痕跡。人攜帶的灰塵借助壓力和濕度滲透進紙的纖維裡。時間流逝,最初近於粗暴的腳印變得越來越模糊,把「過去」最後擠壓在一個平面內,紙又恢復了細膩與平整,變的很豐富,可以細細閱讀。《金身》則是孔希貼在自己身上並敲打出的金箔。在製作中的動作體驗是極其敏感和細微,不僅靠眼睛和手,還需要配合肢體、皮膚施以適當的敲打力度和速度。最終,剝落下來的金身奪目又精細、脆弱。
朴美麗畢業於韓國首爾女子大學美術學院西洋畫系,目前正在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版畫系研讀碩士課程。為這個展覽,她帶來烤漆在鋁板上的系列作品。
生活經歷與記憶是張文超作品的重要創作來源,猶如旅行者喜歡回望自己的旅途一樣,他也喜歡回顧自己經歷過的地方和記憶中的體驗,然後尋找不同的藝術語言來表達這些體驗,因為它們直接來源於生活。他在最近製作中的一組作品中嘗試使用電子化的圖形來繪製個人經歷的斷片,當這些斷片連貫起來,可以看到他所生活的北京這座不斷變化的城市。
(2013-07-10 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