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114/5/1uyrs.html[/center]
[center][h1]傳統現代激盪六家藝術火花台灣好樣青年故事系列(9)[/h1][/center]
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14日電
新竹竹北六家的中興社區發展協會推動「FINEART CARE專案」,致力於歷史古蹟建築修復再利用、生態人文等課題,嘗試建構六家的客家文化藍圖,牽引來自全世界的客人。
離開繁華都會,64年次的陳米山把建築師事務所搬到竹北六家一隅,門前寧靜的古厝彷彿時光靜止,但鄰近的高鐵卻帶來最強烈的速度感。
徘徊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從台北返鄉的陳米山,以年輕人的思維帶領大專學生,結合在地文史工作者,藉由FINEART CARE專案,希望在生活裡激盪藝術的火花。
從小在六家附近長大的陳米山,是FINEART CARE專案的發想者。從小,他對六家的回憶是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然而,隨著高鐵的開發,地貌急遽轉變。六家正站在新舊交替的十字路口。
陳米山的事務所設在六家一處古厝前,這是六家在開發過程中被保存的幾棟歷史建物之一。「在古厝前喝碗紅豆湯,比到大飯店還過癮!」,面對這個在大樓叢林裡的小小綠洲,陳米山很珍惜。他說,招待德國客戶時,對方對於這個兼具現代與古樸的地方驚呼連連,「看似local,卻可以做全世界的生意。」
在思考能為六家做點什麼後,陳米山與中興社區發展協會合作FINEART CARE專案,以古蹟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生態人文等課題,透過藝術創作、數位相機、文學筆耕、文史資料彙整以及深入書寫等方式,嘗試建構六家的客家文化藍圖,盼藉此牽引來自全世界的客人。
談起六家的轉變,中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彭政平說,「一切改變得太快了!」六家中興里原本是單純的客家農村,高鐵的開發帶來龐大商機,而與竹市僅隔一條橋的絕佳地理位置,更讓這裡湧入大批竹科新住戶。為保存傳統人文,社區居民意識到,「若不及時爭取,這些傳統文化很快就會流失了。」
除建築的保存,新瓦屋花鼓隊也是六家的文化特色。新瓦屋花鼓協會總幹事林保煙是新瓦屋聚落的後代,因為祖先牌位就在這裡,為了燒香拜拜或巡視環境,他幾乎每天都要到新瓦屋3趟。
林保煙說,從前聽長輩講述林家歷史,總是興趣缺缺,但投入社區工作後,帶著大家介紹自家歷史,「真有一種引以為傲的感覺。」
「從前在六家,鄰里間總是噓寒問暖,但如今,也只能跟車子打招呼了!」林保煙感慨,隨著社區的開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變淡了。為了讓大家有機會環顧、凝視自己的故鄉,FINEART CARE活動推出徵文、繪畫與攝影比賽,希望藉由文字與影像,重新找回大人小孩對六家的關懷。
透過徵文比賽,小朋友開始思考自己家鄉的獨特之處,東海國小學生田勗對新舊交替感受頗深。他說,「我的家鄉是個無與倫比的地方,有美麗的自然景觀,有水圳,還有200多年歷史的新瓦屋、問禮堂,還有最新科技的高鐵站,新和舊都有,真是個特別的好地方。」
六家國小學生張貽渝則很喜歡新瓦屋的荷花池。她說,「荷花池好漂亮,雖然是小了一點,不過可以觀察生態,很棒喔!」對她而言,新瓦屋是難得一見的老房子,「不像現在的房子都是鋼筋水泥,老房子有很多是泥土做的,而且屋頂有許多雕刻,現在都沒有。」
六家的轉變不僅老住戶感受深刻,不少外地來的竹科新住民、或是移居外地者,也紛紛抒發對六家的情感。搬到竹北已經8年的胡遠智指出,「時代在進步,六家在改變。僅管現代化的建築與建設,逐漸改變這個地區的外貌;但是,這個傳統客家庄的人情味,依舊濃厚地存在。」
另外,從台南搬到新竹、娶新埔客家老婆的林育民則表示,「對我這外地來的人而言,六家代表的意義是很特別的,它是有別於閩南人的客家村落,那濃濃的客家氣息,會讓你感覺似乎來到另一個國度,但如果那天只剩下高樓大廈林立,那就和一般城市一樣,完全沒特色可言。」
陳米山的妻子賴元惠曾在美國求學生活多年,她說,透過孩子的眼光重新看待熟悉的六家,會有不同的發現。在FINEART CARE專案舉辦的繪畫活動中,「相較高年級的畫作,愈是低年級愈豐富、愈有創造力。」
擺盪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六家有它迷人的風采。多年前,中興社區發展協會的居民為了維護人文傳統,推動社區營造。去年,陳米山與賴元惠被六家新舊交替的獨特魅力吸引,離開都市回到家鄉。
兩種不同背景的相互合作,為當地居民激盪出更多生活的藝術火花。專案雖已告一段落,但文化傳承卻仍在持續,而互相激盪點燃的文化種子,還在不斷成長。
(2009-11-14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