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12/128/1ym22.html[/center]
[center][h1]《社論》文化在身邊 創意待努力[/h1][/center]
一位文化界人士自大陸返國,講述參觀山西碑林的經歷,他站在碑林前輕聲念著碑上的文字,不知不覺的身旁竟然站滿了大陸遊客,安靜聽著他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碑文,不時可聞發出讚嘆的聲息,他嚇了一跳,驚訝的望著同行大陸遊客們的奇特行為,其中有一位有點慚愧的向他解釋:「我們不認識這些字。」這位文化界人士表示,如今在國際上甚至在中國大陸,認識中文正體字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驕傲。
日前立法院三讀通過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這個被認為可以發展台灣軟實力的法律,從二○○二年開始歷經七任文建會主委,終於可能於今年六月開始施行,而且有兩百億的資金可投入文創投資,似乎台灣的競爭力又增加了力量。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在草案中的總說明指出,我國豐厚多元之文化積累及數十年來民主政治之發展經驗,適足提供一孕育文化創意之自由開放環境,從文化創意產業出發,可望在過去的經濟奇蹟、民主奇蹟之後,再創文化奇蹟。這個說法聽來動人,但是文化的養成並不是經濟或政治活動有可能立即見效,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累積與醞釀,優良歷史文化需要維護及發揚光大,要創造文化不是易事,沒有速成的可能也難有奇蹟。
兩岸開放,二○○五年五月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北京清華大學大禮堂演講,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代表學校贈送一個卷軸給宋楚瑜,他當場打開卷軸,宣讀由八九高齡著名書法家張仃寫的一首詩,可是只念完第一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之後,就接不下去了,因為後面的字顧校長不認識;此事雖是兩岸交流的一個插曲,但是很明顯的,以文字為例,中華文化的精髓不在大陸,也不在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而是在我們的身邊│台灣。
馬英九總統最近已指示政務委員曾志朗推動申請「正體漢字」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他表示,語文決定文化,文化決定民族,必須保存世界上最優美、歷史最悠久的文字。
文字是中華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自從中共文化大革命後,大陸失去的何止是文字而已,其他相關的文化在中共當政後也逐漸消失,而台灣才真正保有中華文化的正統,即使如此,如果不加以刻意維護,也很可能在國際潮流中流失;在中共文化大革命時期,台灣為了保存中華文化,曾推動過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一九七六年行政院前院長孫運璿指示為促進漢學研究,指示教育部加強對國內外漢學研究人士服務,列為施政重點之一,後來國家圖書館成立「漢學研究中心」,但是並未有積極作為。
「文創法」的精神應在文化,可是一般卻把重點置於「創意」,就有長遠歷史的中華文化而言,能夠留住既有的文化已非易事,以大陸為例,今年才慶祝建國六十年,可是就在中共執政這短短的數十年之內,有數千年歷史的文字文化就眼看著消失,目前即使是中國的知識份子,閱讀半世紀前世界通用的正體字內容,也成了「文盲」。
文化的開展的確需要創意,但是開創新文化豈是靠一則法案就能竟其功;文創法的三讀對文建會而言是重要的激勵與成就,但是文建會對現有文化的維護有重任,文建會能自經濟部手中接下文創法,是否能再由教育部手中接掌「漢學研究中心」,促成台灣成為國際漢學中心的任務。
(2010-01-13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