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leox123456(leox)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 293  下一頁→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6/today-south3-2.htm[/center]
[center]#a52a2a">班長胡淑涵 計畫成立工作室[/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班長胡淑涵認真學習,獲得班級第一名的好成績。
(記者王秀亭攝)
[/center]

記者王秀亭/專訪

鸞山社區傳統服飾創作班班長胡淑涵以優秀成績拿下班內第一名,企圖心旺盛的她計劃與幾名同好再自掏腰包進一步學習,盼未來能在社區裡成立工作室,做出濃濃鸞山風格的原住民手工藝作品。

「要把原住民的美送給大家。」曾短暫學過傳統刺繡、編織的鸞山社區婦女胡淑涵,因為勞委會在社區開班,再度重溫原住民的傳統編織、刺繡,並學會衣服製作,結業典禮上的帽子作品,繡出了鸞山的梅子與壯觀榕樹,美麗圖樣引人注目。

胡淑涵說,雖有編織、刺繡技術,但自多年前受訓過後即未再精進,此次在指導老師嚴格要求下,每天不停的學習、練習,時常遇到製作瓶頸,不時要拆線重來,一度有放棄的念頭閃過腦際,看到其他學員認真模樣,心想自己也辦得到,立即拉回現實,不斷向老師請益,繼續克服面臨的難題。

胡淑涵表示,看著老師要求的一件背心與一頂帽子終於完工,其中花了許多心力與苦力,當下心情只有興奮二字形容。

胡淑涵說,有了成功經驗,計劃與4、5名好友合力出資,再找老師進一步學習,將朝合開社區工作室方向努力,透過手工藝作品,將鸞山社區的美介紹給大家。
(2008-08-26 16:25)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6/today-south3.htm[/center]
[center]#a52a2a">鸞山傳統服飾班 學員「繡」創意[/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鸞山社區傳統服飾創作班學員穿戴上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心血結晶。
(記者王秀亭攝)
[/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許多學員都沒有縫紉、刺繡經驗,經過一個半月的學習,自信展出努力成果。
(記者王秀亭攝)
[/center]

〔記者王秀亭/延平報導〕

鸞山社區為讓部落居民學習一技之長,創造就業機會,由勞委會補助的傳統服飾創意班,昨天結業典禮上,學員們「繡」出自己的創意,將原住民傳統編織、刺繡加入部落元素,在帽子作品上繡出部落特有的景色、風貌,令人驚豔。

鸞山社區發展協會經勞委會經費補助,7月16日起開辦傳統服飾創作班,30名學員展開為期一個半月,共計240小時的職業訓練,學員年齡層從16歲到65歲,其中不乏男性學員,古英賞、王金標、胡文生3人為習得一技之長,跟著部落婦女一起從剪裁、基礎縫紉開始學習。

鸞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光明表示,有穩定工作及收入是許多社區居民的共識,與其金錢補助,不如給大家一支釣竿,教會使用方法後,趕快去釣魚,於是職業訓練從傳統文化著手。

指導老師每週一到週五上午8時起至5時,進行「魔鬼式」訓練,讓從未有縫紉經驗的學員,從不會到做出自己的作品,在團體氣氛帶動下,個個學習力旺盛,要做出一件傳統背心服飾外,每位學員還要發揮想像力,利用刺繡及串珠,在帽子上織出心中的鸞山。

邱光明說,有名古姓學員原有飲酒習慣,每天傍晚不喝到酒醉不回家,上課後生活有所寄託,為了做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不僅減少喝酒,也做出令老師稱讚的作品,是學員中改變最大的。
(2008-08-26 16:24)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6/today-art7.htm[/center]
[center]#a52a2a">嘉義郵政歷史文物展[/center]


記者丁偉杰╱嘉市報導

嘉義郵局為慶祝成立一百二十週年,舉辦徵集「嘉義地區郵政歷史文檔暨珍貴照片」活動,共收到熱愛集郵的民眾及郵局退休人員一百多件蒐藏,即日起在嘉義玉山郵局營業廳展出。

此次徵集內容,包括嘉義縣市郵局自1888年成立迄今,有關郵局的文物,例如舊建築、郵件「收、封、運、投」的設備、工具、戳模、信件以及工作、活動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文檔或照片。活動截止時,共徵集到三百多件,並從中篩選出一百多件,公開展出。

展出內容包括記載郵局組織變遷的「實寄封」、第一張阿里山明信片、嘉義郵局中山路噴水池第一代大樓、嘉義郵局文化路第二代大樓、嘉義郵局中興路第三代大樓照片、以及舊郵票或信封。這些展出的歷史文檔、照片,將由嘉義郵局負責複製、翻拍或放大,以供日後公開展示或編印成冊,保存地方文化資產。展期至9月15日止。
(2008-08-26 16:14)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6/today-north13.htm[/center]
[center]#a52a2a">葉民正,心經寫成蓮花座[/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葉民正自創的手法,可以把心經抄錄成蓮花座,既是書法作品、也是畫作。
(記者羅正明攝)
[/center]

〔記者羅正明/中壢報導〕

中壢市前市民代表葉民正自創新的書法寫法,他用這個寫法將心經、大悲咒抄在一起,並且結合圖案,因而呈現出朵朵蓮花,既是書法又是畫作。有趣的是,只要不淨身,書寫過程就會出錯,百試不爽,冥冥之中似乎有宗教的力量在督促。

60歲的葉民正,30年前擔任市民代表時,有感於選民索取喜幛、輓聯數量龐大,他開始嘗試自己書寫,一寫就上癮,從此成了最大嗜好。

30年下來他也開過多次書法個展,這幾年他融入繪畫的技巧,自創書法新寫法,閒暇時還研究經書,兩者結合後成他的特色。

葉民正說,心經有260個字、大悲咒有415個字,拿來寫成蓮花座的圖案,或是傳統摺扇的半弧形圖案都很適合,寫成之後遠看就像畫作,趨前一看,就能看出每一個圖案都是由書法字組合而成,內容都是經文。

他說,自從改用心經、大悲咒寫蓮花座後,說也奇怪,只要不淨身,過程中一定會寫錯,但只要虔誠向佛,寫來也特別順暢,一幅作品不久就能完成,似乎有宗教的力量在背後監督,十分神奇。
(2008-08-26 16:13)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6/today-art8.htm[/center]
[center]#a52a2a">拿告.拿里虹創作生命的出口[/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生命的出口》是她首件大型裝置藝術作品。
(記者張存薇攝)
[/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拿告.拿里虹與母親感情極好。
(記者張存薇攝)
[/center]

記者張存薇/專訪

阿美族馬蘭部落藝術家拿告.拿里虹以針線舞弄人生,她喜愛毛線、麻繩的觸感,從頭學織布,再發揮創意製成各種杯墊、提包等「小手作」。現在她更首度挑戰大型裝置藝術品《生命的出口》,該作目前在台東糖廠展出,以火山爆發象徵東糖從閒置中新生。

拿告.拿里虹原本在台北從事服務業,六、七年前回鄉調養身體後,才發現「如果快樂不與媽媽分享,在外再成功也是種遺憾」,因此決定留在家鄉不走了。後來她到東區職訓中心向卑南族老師孫菊花學習原住民傳統織布、十字繡,才發現自己體內深愛針線的細胞蠢蠢欲動,因此開始試做一些手作品。

慢慢地,這些作品獲得朋友的喜愛,她也展開擺攤生涯,編織亦成為她生活的重心。她表示,自己總是來不及打草稿,靈感就已自然湧現。早期原住民手工藝品常常內在粗糙、不夠精緻,然而現代人重視質感,因此她也十分強調作品的內在。

拿告.拿里虹說,大型纖維裝置藝術更能落實她對手編、線材的想法,花了兩個月時間,她完成《生命的出口》,以糖廠廢材、竹子、毛線等材料,營造出「火山爆發」,展現蟄伏而出的生命力量。
(2008-08-26 16:12)

[center]http://www.nownews.com/2008/08/26/329-2325472.htm[/center]
[center]#a52a2a">投縣/全國唯一竹雕竹編化工藝 茶農劉榮森創作獲好評
[/center]


記者林凌霄/鹿谷報導

南投縣鹿谷茶農劉榮森,創新全國唯一「竹雕竹編化」的手路,展現竹雕另類之美,其作品參加工藝大賽迭獲大獎。劉榮森25日表示,一道道深深淺淺的溝痕,再現先民竹編的生活美質,也散發出現代竹雕的特質,讓他浸淫於竹雕創作中。

南投縣鹿谷鄉竹豐村青年劉榮森,今年42歲,自幼與竹、茶為伍,就讀竹山高中美工科時,就曾榮獲全國美展學生組第3名。畢業後傳承長輩茶業,放棄美工專攻茶苗開發眅售,近3年來才利用農閒,重拾刻刀創作。

劉榮森指出,921後社區轉型發展觀光產業,竹編藝品成為村民討生活的主要副業,而竹編與竹雕有其相關性與特色,如何結合兩者的優點和手路,展現不同格調的竹藝之美,引發他嚐試研究的興趣。

劉榮森表示,藝術審美觀強調突破與創新,竹編是透過基本編織技法、巧插靈編,可使竹編花樣萬千,教人賞心悅目,若將它應用在竹雕上,同樣可以將竹編「壓二」、「挑二」的手法,藉由竹雕師有力緊握著刀柄的手,將竹篾整齊有致的絞路,「刻烙」在光滑的竹面上。

竹面上一衝一挫的韻律,除了可造作素面竹編花紋,或搭配自然山水花鳥造型,其創作成品更是台灣罕見的另類竹雕竹編工藝。94年起,連績獲得南投縣竹藝大賽兩次入選、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應邀多次參展。

劉榮森表示,竹雕創作的歷程相當艱辛,從設計、選材砍竹、施工到成品,一件作品往往需花上一個月。有時靈感一來甚至廢寢忘食,但完成作品時,細細品賞它散發出來的韻味,就換來成功豐收的喜悅,因此讓他樂此不疲,也讓不少茶農來買茶苗,兼賞特異的竹雕功夫。
(2008-08-26 16:08)

[center]http://www.nownews.com/2008/08/26/91-2325378.htm[/center]
[center]#a52a2a">2012年倫敦奧運場館 臺灣建築師游邑主導設計[/center]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

奧運落幕,中華隊雖然只拿下4銅,但台灣人以及台灣人的作品都有出現在國際舞台上。不僅有台灣學生參與奧運志願服務、奧運閉幕時英國歌手里歐娜 (Leona Lewis)身上穿的秀服是台灣女留學生設計,連2012年奧運主場設計師群也有台灣人的身影。參與設計倫敦場館的是前行政院長游錫堃的姪子─游邑,他也是該設計團隊中唯一的台灣人

講到倫敦奧運場館,游邑侃侃而談,「場館將以輕結構設計,到時候會有活動式的屋頂,就像一朵呼吸的花一樣可以改變造型。」這座「倫敦碗」將會有八個台北小巨蛋的大小,就算倫敦奧運結束,也能變成「最遼闊的都市花園」。當年文化大學建築系還未畢業就拿到建築師執照的他,讓台灣以另一種形式在奧運上發光發亮。

相較於北京奧運的華麗,倫敦奧運將以「綠色奧運」為主題,展現簡約的一面,預估只需花費北京奧運一半的金額便可辦成。倫敦也趁機將道路翻新,並增加基礎建設,並使用可拆除的座位,讓未來其他地方也能使用多餘的座位,所有的行動都是為了讓倫敦奧運的附加價值能持續50年。

然而安全也是倫敦奧運的重點,英國在2005年取得2012奧運主辦資格的第二天,倫敦就遭到恐怖攻擊,造成52人死亡的慘劇。前往參訪北京奧運的英國奧委會也表示,北京的安全保護措施讓他們印象深刻,但最讓英國奧委會頭痛的應該是,在看過中國的表現後,要如何展現出有倫敦特色的開幕晚會?
(2008-08-26 16:07)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825/90/14s8c.html[/center]
[center]#a52a2a">國際藝博會 台灣新秀嶄露頭角[/center]




台灣藝術新秀不斷崛起,也常在國際間嶄露頭角,為獎勵我國青年藝術創作,文建會在第一屆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中,特別從108位年輕藝術家,遴選出8位新銳藝術創作者作品,進入新人推薦專區,藉此鼓勵和培植,更多的年輕藝術家,讓他們持續向國際創作舞台邁進。

跳脫傳統陶藝的材質和顏色,將陶藝物件並列在展示牆上,透過拼貼藝術方式呈現,作者朱芳毅,不僅今年獲得國際陶藝雙年的首獎,更在今年國際藝術博覽會中,獲選新人推薦。

既抽象又豐富的線條,利用刺繡縫線的方式,呈現女性細緻的想像,年輕的藝術家張恩慈,藉由童話故事的靈感,探討成人世代的兩性關係。 

透過不同的形式和媒材運用,八位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用自己的方式,深刻展現成熟的思維,首屆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中,文建會特別開闢新人推薦專區,希望讓極具潛力的藝術新秀作品,也能夠有機會躍上國際藝術平台,與各國藝術菁英相互交流,激發出藝術創作的火花。

(2008-08-26 16:00)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825/5/14s8g.html[/center]
[center]#a52a2a">鼓勵新秀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設新人特區[/center]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二十五日電)

「2008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八月二十九日至九月二日在台北世貿中心展覽大樓 (世貿一館)舉行;為鼓勵新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特別規劃「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推廣我國青年藝術家展出作品。

文建會從參與甄選的一百零八位年輕藝術家,評選出黃沛瀅、何孟娟、賴珮瑜、朱芳毅、張恩慈、賴易志、吳耿禎、邱建仁八位脫穎而出,營造年輕藝術工作者一個show才華的平台。

文建會表示,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共同主辦的「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已屆四年,歷年來參展畫廊、產值及參觀人數逐年遽增,去年交易產值即達新台幣四億五千萬元,成功將台灣藝術產業推向國際,成為重要的國際藝術交易平台。

文建會指出,今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擴大舉辦,展場面積比去年大一倍,參展畫廊包括國內畫廊六十三家與國際畫廊四十八家,共一百一十一家,可謂盛況空前。此外今年更首度與上海及首爾藝術博覽會聯盟,相信必成為亞太地區的藝壇盛事。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展出的作品不論在形式或媒材的運用上各不相同,例如賴易志與賴珮瑜抽離了攝影對象的某些特質,而改變了畫面的色調。

部份作品則是回應繪畫傳統,例如邱建仁和張恩慈展現出跨越繪畫和影像的界線的企圖。朱芳毅則將陶磁物件並列在展示牆上,有「拼貼藝術」的聯想。

黃沛瑩的作品則以瓦楞紙為主要創作媒材,透過反覆的層疊而結合如同雕塑的形式。另外,吳耿禎的剪紙藝術脫胎自中國的剪紙窗花,以木板的拼合詮釋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何孟娟則用數位影像展示「自畫像」等,各自展現出創意與時代的面貌。
(2008-08-26 15:05)

[center]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57751[/center]
[center]#a52a2a">大象藝術空間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大象藝術空間館將於世貿一館經典展區A62,展出兩岸藝術界的菁英作品。 
(圖/大象藝術空間提供)
[/center]

 大象藝術空間館成立於2007年11月,在台中聞名的金融大道、自然科學博物館旁寧靜的一隅。大象想做的正是努力成為台中這塊越趨國際化的有形世界,最至真至誠的心靈無形場域。

  「大象」的緣起,是負責人鍾經新女士在為新畫廊定調時,與藝術界前輩論藝中產生的。老子在言明「道」之至高至極境界時,提及「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之說。大象無形之意可理解成自然之大象是無形之形,大象是天象,亦可屬於心靈的世界,只有用至真至誠的心靈才能體察,故而無形世界中存有理解有形世界的真知。

  而此次大象藝術空間館將於世貿一館經典展區A62,展出兩岸藝術界的菁英,包括李錫奇、阿卜極、周長江、倪再沁、張羽、張培成、梁全威、靳埭強、劉子建、劉自明、魏青吉。希望藉由持續的展覽規劃,增進兩岸當代藝術的拓展與推廣,期待與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分享更多元的藝術形式與作品。 (圖/大象藝術空間提供)
(2008-08-26 14:52)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825/5/14rkr.html[/center]
[center]#a52a2a">雲科大舉辦「李淑萍相遇攝影展」暨「李慶泉創作心路典藏展」[/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0825 14:00:22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97年8月26日(星期二)14時在該校藝術中心舉辦「李淑萍相遇攝影展」暨「李慶泉創作心路典藏展」開幕茶會,該項展覽至9月25日止,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相遇攝影展」作者李淑萍攝影家,畢業於德國哥廷根大學藝術史暨社會學研究所,作者表示相遇有很多形式,攝影也是其中的一種形式,攝影師與他的對象物的相遇,那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相遇,端視攝影師的眼睛。作者遇見基特曼以後,對攝影作品以及對攝影的態度有不同的看法,其透過鏡頭觀照生活大千世界。

「創作心路典藏展」作者李慶泉藝術家,1973年生於台北,2001年畢業於美國舊金山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藝術研究所碩士(MFA),2003年就讀於英國De Montfort University藝術與設計博士班(PhD),曾於台南長榮大學任教,其畢生精勤創作,作品在世界各國獲邀展出,可惜英才早逝,2007年其家屬捐贈李君油畫作品36件,提供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典藏,雲科大除追贈李君「藝術之光」榮譽獎牌褒揚外,特舉辦「李慶泉創作心路典藏展」作紀念。李君生前所創作「內視景觀系列」,突破以往平面矩形的繪畫形式,使用幾何 (三角形、正方形)載體,畫面包括自畫像;扭曲變形的面貌或肢體;紅、黃、藍三原色的色塊以及鏡面等幾何圖面,其積極嘗試跨出二度空間的立體造型,試圖敞開一扇門窗,讓觀賞者體會其對生命的關懷。

(2008-08-26 14:40)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825/45/14sgz.html[/center]
[center]#a52a2a">荷蘭瓦肯柏國際街畫節[/center]
[center][圖][/center]


德國街畫家沃西克二十四日在荷蘭瓦肯柏舉行的第一屆國際街畫節作畫。歐新社九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2008-08-26 14:36)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5/today-art4.htm[/center]
[center]#a52a2a">首屆關渡雙年展 邀藝術家做夢[/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韓國藝術家鄭然斗在現地創作的台灣人的夢,包含了一位檳榔西施想重溫國小純真生活的夢想。
(關渡美術館/提供)
[/center]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雖然沒搭上亞洲各大城市雙年展的開幕期程,北藝大關渡美術館首次策畫推出的雙年展,也將於9月下旬登場。

這個名為「夢——2008關渡雙年展」的藝術展,「夢」的主題,是以亞洲不同國度藝術家的「夢」做為串連基點,連結出多元的、關於夢的藝術實踐,同時拋出藝術家對所處環境的「潛在」提問。

與一般城市雙年展由策展人主導的模式不太相同,由關美館邀請國內策展人、學者等成立雙年展諮詢委員會,由委員們列推薦名單,再透過各國藝術家尋找各自的策展人及藝評家。此次委員會成員包括王嘉驥、石瑞仁、江衍疇、胡永芬、胡朝聖、張正仁、蘇瑤華、曲德益等。

參展藝術家則包含慣以裝扮童話夢境裡白雪公主的台灣年輕藝術家何孟娟、走鉛筆的台灣行為藝術家石晉華、中國新藝術潮流玩世主義繪畫代表人物方力鈞、以奔跑傳播理念的越南行動藝術家阮淳初芝、有如經營夢工廠的南韓新媒體藝術家鄭然斗、集合流行文化的日本超現實立體裝置藝術家碧悠畢露、印度新媒體藝術家 Shilpa、印尼以觀念創作雕塑的翰迪懷兒曼、泰國結合環境與錄像裝置的彭塔維沙卡等。

展出形式定調為十位亞洲藝術家的solos展,強調個人藝術創作的延續性與完整性,並企圖聯結十國藝術家建構、交集,並置出亞洲當代藝術在各國的即時面貌與創作時態,透過藝術家、策展人、藝術評論、藝術空間展覽機制,在地域、民族、信仰、語言等差異的文化價值體系裡,於亞洲交集出一個當代藝術面貌。也看當代藝術家如何「做」出他們的夢。

首屆關渡雙年展將自9月26日展出至11月30日。

(2008-08-26 13:03)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5/today-art11.htm[/center]
[center]#a52a2a">3D透視花園 躍入高雄兒美館[/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高雄兒美館中庭的3D透視畫作〈花園〉。
(記者楊菁菁攝)
[/center]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近來在高雄兒童美術館,常有小朋友坐在中庭周圍的椅子上,觀看藝術家林建佑、鄭濬哲畫圖,發出許多奇怪的問題:「叔叔,這張畫怎麼怪怪的?」「畫裡的葉子為什麼東倒西歪?」這幅剛完成的立體3D透視畫作〈花園〉,無論從那個角度觀賞,在〈花園〉週遭的人似乎快要掉入花園之中,這就是透視畫作的巧妙。

〈花園〉規格10x15公尺,從入口處角度觀看,天空和植物被一旁的石頭包圍,畫面產生凹陷感,表現出層次,平面的中庭就會產生空間深度。

兒美館表示,利用中庭廣場讓藝術家去表現奇幻透視畫,這樣的透視畫在歐美相當流行,創作地點也多半利用大馬路、操場、大樓中庭等空間,例如在馬路中間畫上強震後天崩地裂的情景、大水池、地心怪物等,透過視覺障礙,感覺上就是立體的3D畫面,與來往行人形成強烈穿透的互動,視覺上遠遠一看似乎人就要掉入水池,或快被怪物抓住了。

(2008-08-26 13:01)

[center]http://travel.libertytimes.com.tw/happy/17279[/center]
[center]#a52a2a">2008台灣國展 莊雅琴獲首獎[/center]
[center][圖][/center]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2008台灣國展」油畫比賽昨日進入複決選並舉行畫評會,前三名得主分別為:首獎莊雅琴〈源〉、二獎李芬蘭〈迎曦〉、三獎伍紹煒〈寧靜〉。評審並說明評分標準,除畫作展現台灣精神外,構圖、色彩及感覺都列入評分,首獎可獲三十萬元獎金及價值二十萬元的獎品。
該比賽決選評審團由七位國內畫家、學者組成,聘請陳銀輝擔任畫評會主席,吳永欽擔任召集人,其他五位委員為張炳堂、王守英、林曼麗、吳隆榮、詹浮雲,評分宗旨以台灣「人、事、物、景」為創作主題,今年共收到624件國內外作品參賽,初審選出159件作品進入複審,台北的自由畫家莊雅琴榮獲首獎,其畫作〈源〉以原住民圖騰和色塊,呈現台灣本土文化根源。
為展現該展的公平、公正與公開,台灣國展學習日本,首創油畫公開畫評會,由評審說明畫作入選前三名的原因,而評審們對於前三名作品喜好也不盡相同,展現藝術家率真的一面。


(2008-08-26 12:56)

[center]http://travel.libertytimes.com.tw/happy/17270[/center]
[center]#a52a2a">黃鉅太 畫出土地生命力
[/center]
[center][圖][/center]



記者阮怡瑜/員林報導

油畫家黃鉅太即日起在彰化員林演藝廳推出「泰雅紋面.客家圖騰」畫展,透過色彩豔麗的人物畫,讓民眾感受那份孕育自台灣土地的生命力。此為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推出的全國巡迴展,已在國父紀念館、花蓮縣、台南縣及嘉義市等地展出,員林演藝廳是第五站。
出生於苗栗縣的黃鉅太,在此次展出中,以畫筆記錄泰雅族的故事與紋面文化;畫展另一個主題是「客家圖騰」,黃鉅太以藍衫、針鋤、花布、桐花為圖騰,呈現在客庄土地上,客家人的強韌。展期至9月7日止。
(2008-08-26 12:47)

[center]http://travel.libertytimes.com.tw/happy/17276[/center]
[center]#a52a2a">林順雄水彩留白 詮釋自然意境
[/center]
[center][圖][/center]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一種沉默而巨大的凝視,這是藝術家對大自然的觀照,山川水色一片蓬勃生機,而形諸畫面卻一片祥和,一如胸中能容得丘壑的修養,寧靜中彷彿還聽得幽微的動人樂音!
向以動物畫廣受歡迎的林順雄,在山水風景的表現上毫不遜色,文人氣息濃厚的林順雄,以水彩渲描出水墨文人畫充滿想像空間的意境,無論是動物的神情或風景的深度,總是耐得住看畫的人細細咀嚼,滋味無限。
即將於週末登場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可看到林順雄大型的水彩畫作品,包括橫幅近2.5公尺的〈源〉,及180公分寬的〈潺湲〉,都表現出畫家對於看似無聲的大自然其實深藏無現能量的詮釋。林順雄以「留白」的手法處理畫面的「水花」與「水流」,讓人看見他過人的認真與執著的態度。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8月29日至9月2日,在台北世貿展出。
(2008-08-26 11:25)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5/today-art7.htm[/center]
[center]#a52a2a">林洸沂 嘉義燒交趾陶個展[/center]


記者蔡智銘/清水報導

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成立八年來首度舉辦交趾陶個展;即日起推出「林洸沂的交趾陶藝術展」,展出七十多件交趾陶作品。

早期,嘉義為交趾陶的主要產地,其產出的交趾陶,被日本人稱為「嘉義燒」;出生於交趾陶故鄉嘉義縣的林洸沂,初中時因村裡的廟宇重建,開啟他對廟宇藝術的興趣,投入林萬有門下學習寺廟建築,從剪粘、雕塑、燒陶,至今已歷經三十寒暑。林洸沂的燒陶技術雖已獨當一面,但對釉色仍不滿意,又向林添木學釉藥調配煉製技巧,林洸沂交趾陶作品的最大特色是造形與線條自然流暢,一筆一畫明確清晰。展期至10月26日止。

(2008-08-26 11:23)

[center]http://travel.libertytimes.com.tw/happy/17269[/center]
[center]#a52a2a">布袋戲偶頭典藏展
[/center]
[center][圖][/center]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

彰化縣文化局即日起在彰化市南北管音樂戲曲館,舉辦「十指乾坤百萬兵──布袋戲偶頭典藏展」,展出絕版的布袋戲偶及偶頭。
此次展出的戲偶和偶頭,皆為歷年來戲曲館蒐藏的文物;有早期戶外的野台布袋戲,也有室內演出的金光布袋戲,更有躍上電視螢光幕的霹靂戲偶,角色從家喻戶曉的史豔文、唐三藏,到更早期的一代女暴王雨中鳥、妖道等,還有陪伴四、五年級生度過童年時光的哈麥二齒、怪老子。戲偶的服飾和裁縫各有特色,說明了布袋戲隨時代更迭,由簡單樸實走向精緻細膩。展期至9月30日止。
(2008-08-26 11:22)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5/today-north2.htm[/center]
[center]#a52a2a">搓草繩機服役 珍珠社區 「金」罕見[/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將草繩從圖前兩處凹槽插入,在圖後方處就會搓成草繩,並捲成一捆。
(記者楊宜敏攝)
[/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宜蘭縣冬山鄉珍珠社區的工藝師們正在操作搓草繩機,將稻稈搓成草繩。
(記者楊宜敏攝)
[/center]

〔記者楊宜敏/冬山報導〕傳統手工搓草繩的技藝,在民國60年代以後,被搓草繩機取代,機器搓出來的草繩比較扎實、均勻,但沒多久就被大量問世的塑膠繩取而代之,這些機器只能束之高閣。宜蘭縣冬山鄉珍珠社區推廣稻草工藝,特地蒐購兩部可以各搓出細、粗兩種草繩的機器,至今仍在「服役」。

蒐購2部 推廣稻草工藝

珍珠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後進說,他今年虛歲55歲,在他印象中,念國小的時候,還經常幫家人搓草繩,搓草繩的技術不差,當時每家戶不論男女、大人小孩,多半都會搓草繩,由於搓草繩用的稻稈在農村社會隨處可得,材料不用多花錢,技術好的,還可以靠搓草繩賺點外快。

他依稀記得,上國中之後就很少手工搓草繩,因為當時就有搓草繩機問世,草繩不論手工或是機器搓,都是用兩股稻稈搓成,搓草繩機設計一端必須用人工送稻稈進到機器裡,另一端搓好的草繩就會捲成一捆,送稻稈的動作必須兩人合作,不能有所差池,否則就會停機從還沒失誤前再來一次。但搓草繩機風光沒多久,塑膠繩就大量問世,價格便宜的塑膠繩立刻取代草繩,許多機器後來都被當廢鐵賣,即使有人放在倉庫裡,也都因年久失修,無法再用了,珍珠社區當初在推廣稻草工藝時,費了一番工夫到外鄉鎮去蒐購,終於找到修復後堪用的兩部搓草繩機,可以分別搓出粗、細兩種草繩。

老機器 為社區賺鈔票

李後進說,現在要找這款搓草繩機恐怕難上加難,社區工藝師兩人合作使用搓草繩機,必須花上一個上午的時間,才能搓出一大捆價格約千元的草繩,這些草繩除被社區用來做工藝品、裝置藝術,也有人向社區預訂,沒想到這些老機器還「老當益壯」,為社區賺進不少錢。
(2008-08-26 11:19)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 29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