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 293 下一頁→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0/5/197d0.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全國安寧療護畫作巡迴展 虎尾若瑟醫院登場[/center]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十日電)
全國安寧療護繪畫比賽作品巡迴展,明天起至十二月三十日,在虎尾若瑟醫院藝文走廊展出,透過藝術創作與美感體驗,推廣安寧療護尊重生命理念,潛移默化推動生命教育。
若瑟醫院今天指出,全球安寧醫護界尊崇的桑德絲女士(Cicely Saunders)於2005年七月十四日逝世,為紀念這位英國皇家封為爵士且身兼護理師、社工師、醫師的安寧超人,醫師許禮安2006年發起籌辦全國安寧療護繪畫比賽,由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主辦,並邀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合辦。
若瑟醫院表示,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明年將舉辦第四屆全國安寧療護繪畫比賽,二月公告比賽辦法,五月底截止收件,七月十四日頒獎,分為醫護組、藝術祖、社會組,現在開始去學繪畫還來得及參加比賽,歡迎各界踴躍參加,並歡迎到若瑟醫院參觀展覽。
明天十二時三十分至一時三十分,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許禮安,在若瑟醫院專題演講「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談安寧療護的醫療倫理」,歡迎聽講。
(2008-11-11 02:07) |
|
[center] 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60889&CityId=7[/center]
[center] #a52a2a">「2008苗栗陶藝獎」暨「苗栗縣97年度社區編織工藝競賽」頒獎典禮改至12/13舉行[/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2008陶藝獎(社會組)第一名作品。
(圖/苗栗縣政府提供)[/center]
為了發揚與推展陶藝文化,鼓勵陶瓷藝術創作技能,並培養學生陶瓷藝術與美學創作力,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擴大辦理「2008苗栗陶藝獎」,除了苗栗縣縣民更廣邀全國陶藝創作者一同來參與這場活動。「2008苗栗陶藝獎」社會組與學生組頒獎典禮將與「苗栗縣97年社區編織工藝競賽」一同於2008年 12月13日晚上7時,在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中正堂舉行。
「2008苗栗陶藝獎」學生組共有國小低年級組78位、國小高年級組 110位、國中組32位、高中職組4位,共計224位同學參賽,並於97年6月28、29日於苗栗縣陶瓷博物館現場創作,評審委員對於今年國小低年級組及國小高年級組的作品評價很高,認為比去年的創作主題更多元、小朋友的觀察力也更敏銳。
社會組競賽中,共有77件作品參賽,經過97年 9月5日的作品照片初審,選出31件作品通知繳交原件參加複審,由於參賽作品獲得評審委員高度的肯定,進入複審之31件作品皆為本屆「2008苗栗陶藝獎」之入選作品,並在其中選出11件作品,另送2件參考作品進入決審。進入決審的11件作品競爭非常激烈,評審委員第一階段先選出第三名以上作品,再採評分制,最後有兩件作品得到同分,評審委員討論後記名投票,經過三階段的評審才產生得獎名單。
社會組得獎作品獲得評審委員的高度肯定,不論是創意或技術上都呈現讓人驚艷的作品,得獎者有從事陶藝創作多年的陶藝家,也有藝術學院畢業的陶藝新秀,國際文化觀光局亦希冀透過陶藝競賽的舉辦為所有喜愛陶藝創作的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也樂見這樣良性競賽的陶藝競賽為苗栗縣的陶藝文化帶來的交流跟提升。(圖/苗栗縣政府提供)
(2008-11-11 02:06)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0/5/1978g.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國際級藝術家朱為白「問雲思空展 」 11/3日-30日舉行[/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圖說:朱為白-問雲思空[/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1110 15:51:34台北)
每一下鼓聲都與內心深處的吶喊相應,清唱嗓音帶著七分滄桑、兩分超越,顯示還在雲腳苦行中歷練,邊走,邊學著理解、書寫、詮釋生命。不同於一般畫展揭幕形式,八十多高齡的國際級藝術家朱為白「問雲思空」展,以魔幻影音風格開場。
雄厚強韌的鼓聲帶出翻飛光影,穿插不同風格旅行音樂,從城市出走到心靈、生命探索之旅,將安靜深邃的藝術圖騰轉化為一段段生活故事。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讓人忽然憶起某個重要時刻,得到一點精神啟發,或者,進入一種單純耽美的感動。
感於朱為白不為大病擊倒的藝術熱情,天使美術館(www.acdp.com.tw)創辦人賴小姐親自為他策畫此次開幕茶會:特製透明掛畫器具,將雜色干擾減到最低,保持原創純淨色彩感動。發動天使團隊扮演花天使,致贈三層歡慶蛋糕,為藝術家祝福,熱鬧別出心裁。融合牆面展示與動態活動、傳統呈現與數位影音等層面,「問雲思空」以萬鈞之姿讓人印象深刻。
展出日期:2008年11月3日-30日,聯絡電話:02-2701-5229,地點:台北市信義路三段41號。
(2008-11-11 02:03)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0/5/196y8.html[/center]
[center] #a52a2a">樹德科大台灣意象文化商品商機無限[/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圖說:洪綉怡的釋迦造型拖鞋[/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1110 13:50:33高雄)
由樹德科大生活產品設計系林群超、陳俊東與劉念德等三位老師指導的「台灣意象文創商品設計成果展」,昨日全體三年級同學在校園發表150餘件創意十足的文化商品。
產設計系學生發揮敏銳的觀察力及獨特的想像力,融入許多地方的意象設計成生活用品,如雙心石滬容器、澎湖菜瓜鞋拔、宋江陣符碼文具、台東釋迦造型拖鞋與牧場風光餐具組、台灣熊蟬燈飾、排灣紋飾茶器、劍獅筆架、山水植栽器、石磨調味罐、古亭衣架、百花圖騰吊物架等,不僅展現了創意,也為文化產業提昇經濟產值能量,相關優秀作品將長期陳列於系上藝文櫥窗,讓蒞校廠商與學生觀摩欣賞,俾有機會進行產學合作與技術移轉。
三位指導老師進一步指出,以「台灣意象」做為該系「進階工業設計」課程的單元演練,目的是希望學生的作品,除了強調科技與現代化設計,也能引導學生對台灣意象深入觀察,訓練學生對在地文化內涵的重視、對本土的關懷,並以創新的思維賦予傳統文化永續的生命力。
(2008-11-11 02:01)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0/5/196uq.html[/center]
[center] #a52a2a">持守傳統 突破現代 劉國正與蕭達憶童顏畫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圖說:劉國正-上學去系列[/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1110 13:26:07台北)
同樣一張天真無邪的臉,其實藏有無限複雜情緒!藝術家劉國正、蕭達憶投入兒童教育多年,將這種複雜轉化為創作內涵。或引入現代藝術拼貼的手法,或採用極其寫實的傳統油畫,由「藝」論「教」,在教改風波紛紜的今日,或不失為一種新的思考態度。
展出地點:天使美術館(www.acdp.com.tw或www.wretch.cc/blog/artblog),台北市信義路三段41號。展出日期:2008 年11月4日-30日。電話:02-27015229。(免費入場,歡迎轉貼~~)
(2008-11-11 02:00)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0/1/196sm.html[/center]
[center] #a52a2a">推動文化創意產業 宜蘭成立文創中心[/center]
[center][圖][/center]
為協助民間藝文產業找出自我特色、提昇競爭力,宜蘭縣政府邀集縣內對文創產業具熱情及理想的藝文人士共同成立「文化創意中心」,希望以「價值再造、夢想起飛」的理念,整合公部門與民間藝文產業相關資源,共同開展宜蘭文創產業。(賴沁沁報導)
宜蘭縣政府結合縣內藝術創作者、生產業者、社區營造工作者,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藝文創作區,成立「宜蘭縣文化創意中心」,宜蘭縣文化局長呂春山指出,經濟不景氣希望幫社區、產業、觀光工廠找出創意特色產品,謀生路。
宜蘭縣文創中心目前已成立宜蘭文創館與文創工坊,展售縣內社區、產業與個人創作的產品,並邀請藝術工作者進駐工坊,提供現場教學與DIY體驗活動,一步步建構宜蘭的文創產業。
(2008-11-11 01:57)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0/63/196sf.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台灣當代陶藝特展 西班牙展出深獲好評[/center]
「疆域的凝視-空間的流動與建構記述」台灣當代陶藝特展,即日起到12月14號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台北展示中心舉行,台灣工藝研究所表示,該項展覽今年5月曾受邀到西班牙亞拉岡當代國際陶藝博覽會展出,受到西班牙陶藝藝評人和陶藝雜誌的好評,共有包括國內王幸玉及姚克洪等13位陶藝家32件作品,藉著陶藝來表現各個世代面對空間、自然與生命銜接的細微觀察,歡迎民眾踴躍前往欣賞。
(2008-11-11 01:56) |
|
[center] 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60874[/center]
[center] #a52a2a">不作「穿著Prada的惡魔」 反思自我身體意義[/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流變.幻影.心靈胎衣」是藝術家希望讓觀賞者啟發身體與衣服兩者之間的精神性對話。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center]
還記得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中美麗的女主角原本對時尚抱著種種不以為然的態度,但後來因身處在時尚產業中工作,每天接觸大量的流行元素,因此最後也接受了設計師朋友的建議,從減肥瘦身開始,一步步的走進名牌世界中,從此徹頭徹尾的改變了自己,成為一穿著時髦亮麗的女孩嗎?其實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因為在現實社會裡生活中的我們,每天都接受著大量的流行時尚資訊,更不自覺的跟著一股股的流行趨勢走,似乎從來也不曾多想些什麼。
畢業於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具服裝設計背景的藝術家李增豪,長期觀察時尚工業的運作策略,認為看似多元開放的世界,其實正被無所不在的消費主義所規格化。此次透過朱銘美術館以「身體/時尚!?」為主題之徵件入選,首次在美術館展出他於2006年發展至今,所包含的錄像投影、影像輸出、服裝設計、現場裝置等六組作品,企圖引領觀者反思主流審美價值體系中「時髦」身體裡所暗藏的商業邏輯與策略,並讓身體從這樣的社會規範與價值體系裡解放。
走進朱銘美術館的第二展覽室第一眼就會見到李增豪此次現地創作之「時髦的身體」作品,以白漆抹去各類時尚雜誌上的文字訊息,以突顯主流媒體中所有身體圖像共有的具體特徵-女人身體的纖細、皮膚的光滑及男人身體的健狀、精實。在現場中央則擺放著一台縫紉機,在縫紉機的平車縫針下,嵌有一個反覆做著仰臥起坐的男人影像,藉此似乎提醒著我們,時尚工業不但大量製造出規格化的流行服飾,也形塑了現代人的身體輪廓。
同時,李增豪還創作了一系列以「身體」為視覺主軸的影像。從對自我存在的探索出發,人體在其影像創作中經由拆解以及重組的手法,呈顯藝術家開展一種涉及個人生命經驗和感官覺醒的心靈探索旅程。相信來到美術館的民眾們,在觀看過作品後也會有一番不同的省思。更多關於展覽以及活動的資訊可至朱銘美術館網站查詢。(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2008-11-11 01:55) |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0/5/1966o.html[/center]
[center] #a52a2a">陳張莉液態樹脂創作紐約展出 意境迷人[/center]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九日專電)旅居紐約的藝術創作者陳張莉最新嘗試的雕塑裝置,以黑、白、灰顏料混合在液態樹脂中,以倒模方式層層鋪疊出的巨型雕塑,懸掛在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廳,讓觀者從不同的光線與角度欣賞作品呈現的流動印象,意境迷人。 紐約經文處目前正展出陳張莉二零零八年的最新創作。多年來以平面繪畫創作為主的陳張莉,嘗試探索各種媒材及形式的可能性,除了利用科技電腦進行動態影像作品之外,更實際走入三度空間的立體雕塑裝置。
國際藝評人羅伯特.摩根稱許陳張莉新作的特色:「組合的畫面把傳統觀賞中國山水的方法賦予重新定義。」他認為,這些作品掌握了中國水墨的氣韻生動,同時也融入了西方繪畫,尤其是紐約一九四零到一九五零年代先鋒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
「自在流意」系列另一項深深吸引觀眾的作品,是呈現在巨型燈箱上的一方方樹脂作品。每一個透光的方塊都是具有層次感的流動風景,結合在一起的連綿印象,猶如大自然的知性之旅。
陳張莉是在政治大學畢業二十年後才來到紐約,進入普拉特學院攻讀藝術碩士。她表示,中年才開始真正走向藝術創作的道路,雖然起頭比一般藝術家晚很多,對於藝術創作的狂熱與好奇心,讓她不畏嘗試不同風格及各種媒材的可能性,也樹立了個人特質。
十幾年來,她曾應邀參加多項展覽。二零零五年在台北市伊通公園展出的「物象再現--黃山經驗」是利用西方抽象表現技法以壓克力顏料將傳統中國山水潑墨化的形式轉換成抽象寫意的畫作。二零零六年在台中靜宜大學藝術中心展出的「穿梭黑白之間」,除了黃山系列,並加入了錄影作品的展出。
她表示,由十月中旬到十一月十五日在紐約經文處展出的作品是她對於流動的探索。創作過程反映出她的創作哲學--大自然事實上處於不斷變化的流動狀態,每一個瞬間都是永恆,沒有一個相同的時刻。
(2008-11-11 01:50)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0/4/195s4.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國際錄像藝術展 看12種「居無定所」[/center]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現代人產生「居無定所」的感受呢?台北鳳甲美術館的「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呈現十二位國內外藝術家的錄像作品,反映出政治、戰爭、經濟等因素影響下,人們的「居所」受到干擾、毀損、流動等不穩定狀態。藝術家們探討的主題包括了移民議題、網路世界的空間概念、弱勢族群的人道關懷、家族和土地的追尋等。
「居無定所?」這項展覽是由胡朝聖和陳永賢兩人擔任策展工作。十二位藝術家中,包括袁廣鳴、陳愷璜和高俊宏等三位台灣藝術家。參展的國外藝術家如肯亞與德國藝術家組合姆萬姬羅與胡特(Ingrid MwangiRobert Hutter)、和英國藝術家吉布森(Beatrice Gibson),都是二○○七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參展藝術家。另外此次參加台北雙年展的中國藝術家劉偉也在受邀名單中。
劉偉的《無望的土地》,七、八分鐘的時間裡記錄了在北京市郊區的垃圾掩埋廠。一堆人圍在垃圾堆周圍找尋生存機會,和北京現在繁榮似錦的市容形成強烈對比。另外,印尼藝術家巴揚(Wimo Ambala Bayang)的《再忍耐》,一分多鐘的時間呈現印尼發生大海嘯之際,建築坍塌的殘破景象。他在海嘯發生、逃難之際,隨手拿著攝影機拍下當時的場景。一開始觀眾會先看到立正的建築物,等到鏡頭逐漸拉遠,才會發現原來「立正」的建築是藝術家把攝影機倒拿著拍攝的結果。
中國藝術家陳秋林的《別賦》和台灣藝術家高俊宏的《三種住在時間的方式》,都和過去的時間做對話。陳秋林在北京工作,當她回到老家四川,發現拆掉很多老建築。她拍下被拆的建築,自己裝扮成《霸王別姬》的京劇角兒,兩種影像穿插。高俊宏則是套著一座「房子」外觀的道具,在隆嶺古道、桶後越嶺古道行走。以此和歷史進行對話。
(2008-11-11 01:49)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10/today-education1.htm[/center]
[center] #a52a2a">陶藝大師打赤腳 表演手擠坯[/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國寶級陶藝大師陳金成打赤腳示範傳統手擠坯
在其一面後退旋轉中,手中的甕也逐漸推擠成型。
(記者歐素美攝)[/center]
〔記者歐素美/清水報導〕
台中縣港區藝術中心舉辦手腳圓舞曲—陶瓷成型手擠坯技藝傳習作品展,9日開幕式中邀請傳統陶藝大師曾樹枝及陳金成現場表演即將失傳的手擠坯功力,兩人手腳並用,一面旋轉一面拍打推擠完成陶甕作品,民眾紛紛報以熱烈掌聲。
陳金成說穿鞋不會做
有趣的是,國寶級的國家民族工藝獎陶藝大師陳金成,一輩子打赤腳,就算2006年到總統府表演供外賓觀賞,依舊是赤腳大仙一個,昨卻因港區藝術中心禁止民眾穿拖鞋或赤腳進場,特地去買了一雙嶄新的布鞋穿到現場,結果上台表演時,還是忍不住將外衣及鞋子脫了下來,他笑說:「穿鞋不會做啦。」
手擠坯傳習班辦展覽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為延續手擠坯技藝,3年前成立手擠坯技藝傳習班,以1年培養20人為目標,聘請陳金成、曾樹枝、陳明堂等陶藝界名師指導教學,以保留傳統製陶技術。
參與學員利用8個月共350小時學習,課程從設計理念、產品設計、打樣、修正、製作成型、色彩計畫、燒成到築柴窯等,其中不少人是持續進階學習,師生共創作37件手擠坯陶藝作品,即日起在港區藝術中心展出至12月14日止。
目前就讀長榮大學視覺系陶藝組的學員郭瑋婷表示,手擠坯技藝傳習班採一對一教學,每位「師仔」皆毫不保留,藉由大師的經驗加強學員學習,獲益良多。
(2008-11-11 00:01) |
|
[center] http://210.58.102.66/2008/11/10/329-2362968.htm[/center]
[center] #a52a2a">竹市/坤泰盃寫生賽得獎作品展 充滿童趣及學子創造力[/center]
坤泰文教基金會第15屆坤泰盃寫生比賽得獎作品展,9日起至30日止於文化局演藝廳一樓展出,50多件菁英組作品呈現孩子們的想像創意塗鴉,9日開幕典禮中,董事長朱坤勉勵小朋友再接再厲,將來成為偉大藝術家。
以興辦並贊助教育文化公益事業為出發的「財團法人坤泰文教基金會」,結合了救國團等熱心社會公益團體,9日上午舉行第15屆「坤泰盃寫生比賽」得獎作品頒獎典禮,共計有300多位小朋友在父母、家人的陪同下前往領獎,讓文化局演藝廳整各展場擠滿了人潮,現場溫馨熱鬧。
基金會董事長朱坤塗表示,坤泰文教基金會未帶動新竹地區藝文文化,每年舉辦「坤泰盃書法比賽」、「坤泰盃作文比賽」、「坤泰盃兒童圍棋賽」、「坤泰盃兒童心算比賽」、及「坤泰盃寫生比賽」等多項藝文活動,歷年來廣獲各界迴響。今年共計有1500多人報名參加,338人得獎,成績一屆比一屆更好。
今年坤泰盃寫生比賽,縣市分別選在新竹市公二公園及新竹縣文化局寫生,風景優美富地方特色,包括幼稚園組、國小低、中、高年組、及高中組等5組,每組各選出菁英獎1名,另設有特優獎、優等獎、佳作獎及入選等獎項,本次以展出菁英獎及特優獎得主50多件作品為主,內容多元豐富,件件充滿童趣及學子們的創造力。
各組菁英獎名單:幼稚園組詹亦仙/延平幼稚園、國小低年級組陳采嫻/廖芳靖、中年級組許珈碩/信勢國小、高年級組蔡佳純/東園國小、國中組鍾婷羽/三民國中。
(2008-11-10 23:58) |
|
[center] http://www.nownews.com/2008/11/10/122-2362779.htm[/center]
[center] #a52a2a">竹市/稅務局藝文走廊 展出劉木林水彩畫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劉木林暨稅務局同仁水彩畫聯展,在稅務局B2藝文走廊展出。
(記者季從茂攝)[/center]
「畫畫好好玩-劉木林暨稅務局同仁水彩畫聯展」於新竹市稅務局B2藝文走廊展出至12月30日,稅務局邀請市民朋友,一起來分享繪畫的樂趣。
劉木林出生於1952年,曾任永生基督學院、美國文化大學商業設計系水彩講師,從事水彩藝術研究和兒童美育活動已30年。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作品曾獲第一新銳獎水彩畫類獎。
稅務局林局長惟鈞表示,劉木林老師前於該局舉辦水彩個展時,誘發同仁學習畫畫的興趣,受邀請擔任該局水彩畫研習指導老師,稅務局同仁僅就學時期接觸繪畫的基礎,在老師引領下,重拾畫筆,以輕鬆好玩的態度完成數幅作品。
(2008-11-10 23:55) |
|
[center] 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60839[/center]
[center] #a52a2a">員林鎮圖書館~楊景柏書法拓碑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圖/員林鎮公所提供)[/center]
楊景柏先生,少時嗜書得自庭訓,其父善書,幼時在側常爲磨墨牽紙,故耳濡目染,久而喜之。師範畢業後,在教學之餘,專注於翰墨,並與同道切磋習書心得,常相約參觀書法展。除勤習、參觀展覽外,亦好搜購歷代書家真、草、隸、篆、行各體碑帖。歷數十年,研賞臨池,心維手摹,雖未專精,然時日蓄積,亦薄有會心。
近十數年專習王右軍、米芾、趙孟頫之行書,草書獨鍾于右老。對右老之草書,鑽研最深,慕其蒼勁沈雄之氣,枯藤墜石之勢,觀其大作,令人精神振奮。私以爲練右老草書,可提神練氣,心泉內發,有筆掃千軍,氣壯山河之慨,亦有公孫大娘舞劍,剛柔並濟之妙。
其從事書法創作,期能博采衆家之長,師古而不泥古,既創新又不離榘矱。既藉寫字以怡情養性,又欲爲傳承國粹盡棉薄之力。爲實現弘揚國粹之志,於假日或課餘之暇,設絳授徒,學書者自小學生至高中教師、大學教授皆有,依學習者程度殊異,因材施教,在指導如何運筆外,亦教授書法理論。
經多年鑽研、練習、講學,對書學理論略有所得。書法之優劣取決於用筆、結字與章法、氣韻,所謂起於用筆,成於結字,善於章法,美於氣韻是也。在筆法方面,前賢講求「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中鋒用筆,側鋒取勢。中鋒用筆以沈穩利落,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爲尚;所謂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便是對用筆力感之形容。
2005年,楊景柏先生應山東濰坊國際碑林之邀,書寫草書千字文32幅,經評選為「中華當代兩岸第一草書」;並精雕細刻,嵌塗真金,樹立豐碑,以楊景柏之名,建立書法碑廊一處,銘載于世界名人文化村 ,濰坊國際藝術碑林。
此次楊景柏先生將該碑林之拓碑本精裱,於員林圖書館畫廊展出,展覽日期:97年11月7日至11月18日。(圖/員林鎮公所提供)
(2008-11-10 23:48)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09/4/194k5.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兩岸第一草書 楊景柏名滿杏壇[/center]
[center][圖][/center]
七十七歲的員林靜修國小退休教師楊景柏,數十年鑽研書法,三年前應對岸山東濰坊國際碑林之邀,以草書書寫「千字文」,作品不僅被樹立豐碑,在上個月落成剪綵,還被評選為「中華當代兩岸第一草書」。
碑廊落成後,對岸的主辦單位將楊景柏作品從碑上拓印下來製成拓本,寄回台灣給他收藏;老人家不藏私,將拓本裝裱後,昨日起在員林鎮立圖書館展,與藝文同好共賞。
來自蘇北的楊景柏,就讀山東台兒莊的勝利國中後來到台灣,師專畢業即任教國小;因為從小就跟著父親學書法,擔任國小教師之後,也熱心指導小學生寫書法,很早就名滿杏壇。楊景柏專注翰墨,退休之後,專習王右軍、米芾、趙孟頫之行書,並獨鍾于右任的草書,經常到對岸去參觀,以字會友。
二○○五年,楊景柏應山東濰坊國際碑林之邀,以草書寫了「千字文」共卅二幅作品,結果不僅被樹立豐碑,還將他的作品評選為「中華當代兩岸第一草書」。
濰坊國際碑林在工藝師的精雕細刻之下,上個月終於落成剪綵,楊景柏未能親臨參與盛會,主辦單位也貼心地將碑文拓印下來,將拓本寄來台灣給他。
楊景柏昨日起在員林鎮立圖書館展出這些拓本,縣內的書法名家洪文黎、陳佳聲等校長都出席一睹大師作品,盛讚他的草書既有筆掃千軍、氣壯山河之慨;也有公孫大娘舞劍,剛柔並濟之妙。
(2008-11-10 23:46) |
|
[center]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593113.shtml[/center]
[center] #a52a2a">[/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袁廣鳴作品「逝去的風景」,於首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中展出。
圖/鳳甲美術館提供[/center]
整體經濟情勢不佳,但藝術市場依舊充滿活力。近來台北藝術圈掀起多媒體藝術的浪潮,由鳳甲美術館領軍,首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昨(8)日登場,三大畫廊業者也接連推出以聲音裝置、激光裝置為主題的展覽。
台灣當代藝術相當知名的藝術團體「悍圖社」,近日有兩名創始成員舉辦個展;陸先銘在大未來畫廊展出新作,吳天章個展則在大趨勢畫廊登場。周末假期不妨抽空看展,為自己的藝術存摺加值。
台灣的多媒體藝術蓬勃發展,無論是展覽實務或藝術家創作等面向,均達國際水準。目前台灣已有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動畫影展,但卻獨漏國際錄像藝術展。為此,邱再興文教基金會特別舉辦首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昨(8)日在鳳甲美術館登場。
「居無定所?」錄像展—詮釋社會議題
此次國際錄像展主題為「居無定所?」以人類生活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居所」為出發點。策展人胡朝聖說,在資本主義深度全球化的年代,國際關係於盤根錯節的經濟組織網絡圖下,更顯脆弱。最近國際發生金融海嘯,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未來還有氣候、宗教、種族、糧食、移民、戰爭等更多問題等著我們,人人都已強烈感受:苦日子已開始。
胡朝聖說,目前正擾人的種種問題,都只是初始或過程,絕不會是終結,當工作成就或金錢收入等物質條件,因為經濟、自然或戰爭等多重外在因素而被迫結束時,「家」還能是心靈的避風港嗎?
鳳甲美術館請來多國藝術家抽絲剝繭,提出對當代人類「居無定所?」的觀察,希望從藝術家的創作之中,提供觀者思考這些當代人類所要面對的現實。
胡朝聖表示,參展藝術家所觸及的議題極為廣泛,從自我存在意義的探討、精神狀態的挖掘、網路世界下的空間概念、家族與土地記憶的追尋、社會底層與弱勢族群的關懷、城市角落的幽默奇想、天災劇變與消費主義下的城市居所樣貌、恐怖主義、移民問題等,都在其中,讓觀者能多面相思索。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林書民作品「水.串流」,目前正於陳綾蕙當代空間展出。
圖/陳綾蕙當代空間提供[/center]
林書民視覺裝置—以山水映射心靈
陳綾蕙當代空間日前也推出「山.水-林書民視覺影像裝置展」。畫廊負責人陳綾蕙說,林書民的創作經常以人的潛意識與心靈為主題。他認為,中國大陸是一個都市取代農村速度最快的國家,環境快速的改造、重建與再生,而中國山水的記憶及山水的樣貌,也不斷產生劇變。
究竟當代的山水情境為何?林書民認為,每個人看見的山水,都是自我心靈的映射,為此他創作出一連串裝置作品,連結觀者與當代山水。
例如此次展出作品之一的「水.串流」,就是使用投影機、PDA、音響、電腦、手機簡訊互動軟體所做的裝置;透過此數位裝置,觀者可以現場發送簡訊,讓思緒串流成水瀑,現代科技彷彿滾滾洪流席捲而來,也象徵著現代社會公私領域界線模糊、言語竄流在每個細小空間。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曾偉豪的聲音裝置作品,目前正在新苑藝術展出。
圖/新苑藝術提供[/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曾偉豪的聲音裝置作品,目前正在新苑藝術展出。
圖/新苑藝術提供[/center]
曾偉豪身音雜記—用聲音記錄生命
新苑藝術則推出「身音雜記:曾偉豪個展」。新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說,有些人用文字寫日記、有些人用畫作寫日記。聲音裝置藝術家曾偉豪則是用聲音,記錄自己的生命。
曾偉豪甫結束於美國夏洛特及南韓光州的駐村計畫。一直以來,他的創作都著重探討「聲音/空間/身體」的交互作用,他的聲音裝置作品,強調互動性,觀者在觸摸導電油墨時,由身體作為介質所產生的互動雜訊,就會發出。曾偉豪希望大家發現,除了視覺以外,還有許多等待大家去發掘的感官經驗。
張學孔進一步表示,原本是「被動」接收數位聲訊以產生聲音的「擴大機」,在曾偉豪作品中成了主角,藉著導電油墨與人體的接觸,「主動」放出雜訊,強迫觀者傾聽這在日常生活中,被急於消抹的聲音痕跡。
另一方面,「人」也不再採用全知視野來觀看這些裝置作品,而是成為媒介的一部分,經由觸摸,人與機器結合在這聲音循環中,所產生的雜訊也似乎有了生命力。
不僅聲音可做為裝置作品的素材,光線也行。A art當代空間近日推出李暉的個展,展出五件大型激光(雷射光)裝置。
為了展出激光作品,A art當代空間將百餘坪大的畫廊,漆得黑漆漆的,紅、綠、藍等顏色的激光交互閃爍,宛如置身在夜店裡;除了激光之外,還有布幔、風與煙霧等素材,由李暉調配與組合。
李暉說,可見的東西自然能傳達力量;但不可見的東西,其實也存在力量。他的作品就是希望,讓觀者去思考這一點。
(2008-11-10 23:43)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09/4/194k3.html[/center]
[center] #a52a2a">美學世家 莊世和1家3代7畫家[/center]
八十六歲畫家莊世和主張「藝術在鄉間紮根,美育深入家庭」,不僅自己一生都在作畫,連兒子、媳婦、孫兒女都被他感染,一家三代有七名畫家。莊世和經常走到哪畫到哪,真是美「畫」人生。
十五歲就赴日學畫,莊世和先後在川端畫學校及東京美術工藝學院接受現代藝術洗禮,回國後成為台灣現代藝術推手之一,曾在台北啟聰學校、省立潮州高中任教,手中畫筆不曾停過。
家人從小耳濡目染,只要睜開眼睛就看到畫。莊正國說,父親經常與他開車四處旅遊或環島,到了環境優美的地方,必定下車作畫,以油畫和水彩畫寫生,把握當時氣候、色感及主題;每次出門,最少帶回十多幅寫生作品,回到畫室後,再忠實自己的感受,將寫生作品「內化」為創作題材,再以抽象的方式呈現出畫作的內容。
媳婦陳麗容原本對作畫沒興趣,但全家出門寫生,只有她一人在旁邊打傘,看久了手也會癢,有一次拿起兒子畫筆小試身手,在公公指導下,沒想到進步神速,讓她感受到「原來作畫比打傘享受」。
孫女莊明慧從加拿大溫哥華昆特蘭大學美術系畢業,也從事美術教育及藝術創作;長孫莊儒人自和春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畢業,去年十月退伍,準備前往日本學習與美術相關的專門技術。
外孫女蕭立敏靜宜大學法律系畢業,與現在就讀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四年級的弟弟蕭立彥,經常由外公教導油畫技法與藝術觀念,畫作也都參與綠舍美展與創型美展展出。
(2008-11-10 23:37)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09/4/194i3.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吳尚霖「城市肖像」 記錄奇幻迷境[/center]
旅法青年藝術家吳尚霖將他近年在巴黎、倫敦、首爾、台北等四個城市留下的影像片段加以剪輯,以不同的觀點呈現全球化與高科技對生活環境帶來的影響。展出現場充滿動靜對比強烈的影像,也見到利用三隻手機互相拋接所拍下來的城市光影,意外形成瑰麗而奇幻的畫面。
卅歲的吳尚霖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二○○二年取得法國第戎高等藝術學院學士及碩士學位。○四年生了一場重病之後,他重新思考藝術與生命的關係。他認為身體是脆弱的,能量才是創作的核心,於是他擱下畫筆,開始尋找呈現瞬間能量釋放美感的方式。今年他受邀前往韓國當代美術館進行長達六個月的駐館藝術創作工作。
吳尚霖目前在台北國際藝術村推出的展覽「城市肖像∣迷境」,所選的城市場景,讓人幾乎分不出差別,即便是在巴黎市郊的建築物裡,也讓人有置身在台北的錯覺。
在《搖滾手機》中,他找來三隻手機讓兩位友人互相玩拋接遊戲,記錄下晃動的城市風貌,過程中數度摔壞手機,但也讓他意外發現用手機錄影的方便性與機動性。
(2008-11-10 23:35) |
|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 29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