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 293 下一頁→
|
[center] http://www.nownews.com/2008/11/16/329-2366394.htm[/center]
[center] #a52a2a">桃縣╱藝術治療戰勝病魔 署立桃醫辦許瑞月師生聯展[/center]
醫院不再是冰冷無趣,署立桃園醫院即日起一連2個月,在門診中心2樓藝文走廊展出「許瑞月師生聯展」,展出由國畫老師許瑞月所教導南區老人大學、平鎮市民大學、中壢市婦幼學苑、長青學苑以及許老師的精采作品共40幅,題材豐富、畫風成熟。展出畫作中,以現年81歲的阿媽呂鳳珠的作品具特色,多幅國畫、仕女圖、山水畫都栩栩如生,可看性頗高,歡迎有興趣畫作欣賞民眾前往參觀。
署立醫院社服室主任黃齡慧指出,署立醫院門診中心在民國95年成立後,院長為提供病患除看病就診外,也能欣賞能陶冶性情的畫作,因此特別規劃藝文走廊,分別邀請縣內畫作傑出的畫家前來展出。每檔期為2個月,藉以帶動美化環境,為就診病患或住院病患,提供舒暢身心的空間環境。
上午,許瑞月師生聯展茶會,由副院長王正譚主持,除感謝所有參加畫展的指導老師及作畫人外,也逐一欣賞各有特色的畫作,對於81歲呂鳳珠的多幅畫作更是讚不絕口。指導老師許瑞月表示,學畫能讓個人個性做很大改變,自己以前就是很暴躁,學習作畫後,心境就平靜下來,有病患就因專注作畫而忘卻病痛,而達到藝術治療的功能。署立桃園醫院能提供如此好的展蘭場地非常難得,也讓醫院不再那麼冰冷。
一度被宣布是罹患乳癌末期的魏金蘭,罹患乳癌6年,復發2次,經歷29次化療、25次電療,但卻未因此受挫反而愈挫愈勇,勇於面對外,也學習一些自己沒學過的才藝,讓身心更健康。魏金蘭說,現在醫學進步,癌症就像感冒,勇於面對外與醫師配合,不隨便用偏方,而延誤黃金治療時間。偶然機會中,認識許瑞月老師,並經由向她學畫,讓自己轉移病痛焦點,沒想到學習成果奇佳進而學國畫,讓原本大而化之個性的她,在畫畫世界盡情發揮,讓生活更加豐富充實。
(2008-11-19 00:32)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6/51/19jxk.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南韓足畫家吳順伊 雙腳彩繪人生[/center]
南韓足畫家吳順伊博士,三歲那年的火車鐵軌意外,在當時失去了雙手。不過她從來不會因為殘疾而放棄自己,從六歲開始用腳拿起畫筆作畫,更因此激發了她的熱情。
「足畫家 吳順伊博士」(差不多五六歲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了,我跟另外的朋友不一樣,差不多五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用腳生活。)
到了求學階段,南韓教育當局希望殘疾人士集中於特教機構上課,但吳博士的姊姊為她排除眾議,一定要讓她去上正常人的學校上課,在爭取了一年後終於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足畫家 吳順伊博士」(那時後家中的人反對,特別是我的姊姊。姊姊覺得我的想法和其他的方面都正常,可以去一般的學校,跟正常人一起學習,也一定沒有問題。)
吳博士後來到台灣學中文、之後到中國美術學院攻讀博士,她的畫風具有傳統技巧與現代思維,韓國四季分明、大地多樣的色彩也感染了她的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她勉勵大家,在荒蕪的石頭上,也能開出燦爛的花朵。
公民記者 吳學禹 南韓天安市報導
(2008-11-19 00:31) |
|
|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6/5/19jiz.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司徒強紐約畫展 隱喻玫瑰是寄不出的情書[/center]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六日專電)
旅居紐約的華裔藝術家司徒強最近在蘇荷區畫廊展出十二幅以玫瑰為隱喻的作品,它們從厚重深層背景迸出的嬌顏,猶如裝置在畫面上的鮮花,「假作真時真亦假」,作品讓觀畫者有無比的想像空間。
司徒強說,這些作品都是他「寄不出的情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失效,所以只能還原為藝術品」。觀畫者看到的是亂真的花,其實更深沈的韻味是藏在襯托出這些精華的深層背景,因為厚重的層次是藝術家用畫筆反映出內心深處重重的焦慮、挫敗和傷痕。
在畫廊可看司徒強的作品,更難得的是聽藝術家講故事。他提到希臘神話裡皮各馬利翁雕塑出心目中完美女人加拉蒂亞,並愛上這個塑像。愛神維納斯被藝術家的真摰與執著感動,讓雕像有了生命。
帶有頑童氣質的司徒強笑著用英文說:「You mustbelieve!(你必須相信)」
司徒強的作品常被形容是「逼真的寫實」。真真假假之間,藝術家說,作品呈現的真是「想像中的理想,有很多自己的意見在裡面。」在理想裡看到的真,可能比現實裡的真還更真。
藝術的追求,對於司徒強而言,就是「我相信我要的相信,我愛我要的愛。」司徒強說,對人、對家園、對理想、對宗教的愛,都能承受所有的挫敗、毀滅與絕望。
他說:「這份挫敗的愛情,比打敗它的還偉大久遠,這是我們最深沈的需索」,作品是藝術家凝聚所有的釋放。
十二幅壓克力顏料及混合媒材的「情書」是司徒強過去五年的創作。在他的蘇荷工作室兼居所看到他作畫的畫筆與噴槍、沖洗照片的暗房及多種媒材,以及簡單的生活模式,創作就是他生活的重心。
一九七零年代就來美國深造的司徒強,出生在廣東、成長在香港、大學時代在台北的師範大學美術系,創造風格的建立是在旅居西方的歲月。曾經在紐約、香港及台北舉辦個展,也曾應邀在台灣的大學任駐校藝術家,司徒強說,他是一個文化的中國人,卻最習慣在紐約生活。
他說,紐約有豐富的文化環境,也讓人能在很熱鬧的地方隱居起來,藝術創作需要孤寂的思考自己的存在。
(2008-11-19 00:24)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6/4/19itb.html[/center]
[center] #a52a2a">打造藝術殿堂 鞠躬盡瘁半輩子[/center]
「我希望大家來祖師廟不只是來祈福拜拜,同時也是因為這間廟真輝煌、真美麗。」李梅樹次子李景光引述父親這段話,說明父親下半生歲月投入重建祖師廟原由,透過雕塑藝術殿堂,結合了熱愛鄉土、人民、與藝術創作理念。
三峽祖師廟供奉清水祖師公,是先民泉州安溪人守護神,因地震及戰亂兩次毀損。迄台灣光復,李梅樹主持第三次重建,後半生無怨無悔投入,被認為媲美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高第偉大作品「神聖家族教堂」,祖師廟因而博得「東方藝術殿堂」美譽。
日據時代,李梅樹受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啟蒙,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習畫,學成歸國為服務桑梓投入地方政治事務。戰後曾擔任三峽代理街長、三峽鎮代會主席,繼而選上首屆台北縣議員,但藝術創作終究是其終身志業。
李梅樹到藝專任教時,發現只能做頭像、胸像等小作品,就向教育部爭取建立雕塑科,多位畢業學生並被李梅樹的執著感動,包括方建明、黃源龍等,畢業後也投入祖師廟重建工作。
李梅樹對祖師廟重建鞠躬盡瘁,三個兒子最能體會父親的大公無私。三子李景文更是深刻,因他小時候只知道父親威肅寡言,直到長大後,透過父親作品、行誼,才明白父親雖對子女教育要求嚴格,嚴父外表下蘊涵的是無限愛心與鐵漢柔情。
李景光有相同感受,他就讀成大電機系時,父親捎了封家書,期許他「保重身體、養神功課切不可怠。亦不可附和雷同輕舉妄動。為父母只求孩子的成功......。」這是李景光生平第一次接獲父親家書,信中望子成龍的殷殷企盼,迄今仍叫他感念不已。
三兄弟指出,父親生前常告誡子女「吃自己米,做眾人的事。」李景文有感而發表示:「父親經由畫作及祖師廟雕刻、建築所散發出來的能量,不自覺鞭策我們必須誠實自己的理念,而不盲目屈服從眾。」
(2008-11-19 00:24)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16/today-north5-2.htm[/center]
[center] #a52a2a">比三義資深 樹林頭社區 再造新風華[/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新竹市文史工作者溫文龍說,樹林頭地區不少木雕師傅融合日式及漢式建築的木雕工法
像三通五瓜就是很典型的木造樑柱的技法。
(記者洪美秀攝)[/center]
記者洪美秀/專題報導
新竹市樹林頭境福宮一帶,50多年前曾是木雕產業據點,甚至比苗栗三義木雕業更早,且出了許多知名的木雕師,像佛像雕刻師傅葉佳讓,還有沈培澤等人,高齡83歲的老木雕師傅謝松村至今仍照樣在工作,他做的木雕家具甚至揚名美、日。
新竹市樹林頭文化發展協會這幾年致力於尋找社區原鄉特色,文史工作者溫文龍說,他所住的境福街,童年時期曾有200多名木雕師傅進進出出,每天都聞得到濃濃的木頭香,有些師傅擅長家具,有的擅長佛像木雕,還有廟宇師傅等,但隨著木雕產業沒落及外移,僅剩下謝松村老師傅還繼續堅守木雕業。
最近協會邀請社區裡的木雕師傅在文化局演藝廳1樓藝坊舉行原鄉活泉木雕特展,現場有西洋雕刻、日式雕刻、融合漢式雕刻及自創作品,40多件作品見證了境福街的木雕產業史,另邀請木雕大師回鄉教授木雕技法,不少社區小孩拿起木頭雕刻、上色,讓式微的木雕業有了新風貌。
溫文龍說,早在民國30年,苗栗三義還沒有木雕時,樹林頭社區謝松村先生即創立台灣藝術雕刻木器廠,僱用200多名木雕師傅製作各式木頭用具,供應大量外銷訂單。但因木雕屬量產性產品,囿於台灣天然資源及勞力限制,無法抵擋外來的廉價競爭,在國際上的市場佔有率逐漸衰退,許多店家接踵轉行,昔日風光場景,已不復在。
身為境福街木雕產業的見證者,溫文龍說,新竹市的木雕師傅像沈培澤、曾進財、曾福明、蔡揚吉及宋雲章等人各有特色,有的擅長佛像,有的擅長廟宇修繕,有的對木工家具一把罩,他正努力為這些木雕師傅留下影像等紀錄,希望保留住境福街的木雕產業歷史,為家鄉盡一分心力。
(2008-11-19 00:22)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16/today-north5.htm[/center]
[center] #a52a2a">謝松村 看盡風城木雕興衰[/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老師傅謝松村說這種小矮桌是日本人的最愛
因為日本人習慣跪著坐,他的工廠曾經一個月就要外銷一貨櫃。
(記者洪美秀攝)[/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新竹市樹林頭地區資深老木雕師傅謝松村光靠這幅「耶穌的最後晚餐」木雕板
就紅了20幾年,很多美國牧師神父及美國人都會要求他趕工要帶回美國。
(記者洪美秀攝)[/center]
記者洪美秀/專訪
高齡83歲的風城木雕老師傅謝松村,至今工作不懈,談起境福街的木雕產業歷史,眼神炯炯發亮,可以天南地北講3天3夜。
60 多年前,謝松村就開設台灣藝術雕刻木器廠,他14歲開始學木工,擅長家具及花雕,工廠曾有200多名師傅趕工做各種木製家具,甚至有國外人士指名要他做的家具,像老祖母的八角床和矮櫃、神桌及廳椅和老房子的花雕裝飾品等,從他保留的老照片就可看到當時師傅聚集拍照的興盛情景。
而他所雕的「耶穌的最後晚餐」木雕作品,更紅了20年,他回憶說,30幾年前,有個牧師拿著這幅畫的照片給他看,問他能否雕出來,他二話不說,幾天後完成交給牧師時,這個牧師感動不已,爾後,他陸陸續續雕此作品,有大有小,很多美國人回國時就帶這幅木雕作品回去,他不諱言這幅作品讓他賺不少錢,與基督教結緣更是他意想不到的事。
而他擅長的日式矮茶桌和嫁妝櫃更是搶手,幾乎日本人來台看過後就會下單,原因是他採用台灣檜木,且是一體成形,耐用且堅固,他記得1個月就要外銷一貨櫃的家具到日本,師傅每天趕工的熱鬧景象,對照現今冷清斑駁的工廠,謝松村也忍不住感嘆木雕產業的衰落。
木雕產業雖已衰落,謝松村仍期許有興趣的年輕人來學木工,他絕對不藏私的傾囊相授,讓木雕工藝繼續在新竹傳承下去。
(2008-11-19 00:20) |
|
[center] 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61218&CityId=9[/center]
[center] #a52a2a">二十屆藝術薪火相傳 曹鶯膠彩畫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圖/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提供)[/center]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自2008年11月14日即日起至12月7日止,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二樓畫廊暨台中縣政府一樓中庭展示區展出「第二十屆藝術薪火相傳」曹鶯膠彩畫展,在膠彩畫的藝術世界中逐漸嶄露頭角的曹鶯老師,今年獲得2008年第71屆台陽美展膠彩畫銅牌獎(膠彩畫從無人獲得金、銀牌)、與第13屆大墩美展第一名,更獲得藝術薪火相傳第二十屆台中縣美術家接力展的殊榮,堪稱膠彩畫的女先鋒,這次53件作品於文化中心展出。
曹鶯老師表示,她先是跟隨水墨畫家程雪亞老師、黃才松老師習水墨十多年,偶與膠彩畫會畫家一同出遊,覺得他們都很隨和,也重新認識膠彩畫,徵得膠彩畫家簡錦清老師破格收為女弟子,用毅力習畫十年,2005年從台中縣萬豐國小退休的原因就是因為考上了東海美術研究所,於是開始做起了「畫家夢」。
她將一生最精華的年代奉獻在台中縣萬豐國小執教,退休之前開始為自己做生涯規劃,幾經嘗試歌唱、彈琴、運動都會因技術不佳擔心吵到人,或找不到同伴而困擾,最後發現繪畫既不吵人又不須同伴也可慢慢完成,真是好的活動。女兒是留法的音樂家、女婿是師大第一屆美術研究所博士生,可說有所淵源。
在孩子成長後,家事也不再太勞累,申請退休後考上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就讀,希望真正充實藝術專業修養,雖然年紀已長卻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決心,學習熱誠並不亞於年輕人。更為鞭策自己,努力參加國內各大型比賽,獲得省展多次入選、台陽美展七次優選及銅牌獎、大墩美展三次優選後於今年終於榮獲第一名。
本次展出主題之一為「鄉土詩情系列」是多年來走訪國內外之足跡,及懷念過往歲月中曾經有過之情景,以鄉土寫實的技法,畫面呈現厚塗的筆觸和朦朧的點狀肌理,表現出鄉土與宗教的神秘氛圍,兼有使用貼箔技法的肌理變化,來統合整張畫面。
主題之二為「倚窗逐夢系列」,為碩士論文之主題創作,感受女性畫家在作畫之時,常受家庭或事業的牽絆,無法全心全意去發揮,其中所受的侷限,卻又沒有太多的勇氣去突破,故畫者藉由門窗的形式變化,由具象進入抽象,以「窗」代表生命中的一個出口、強烈壓力下的一個通孔,以及藉窗在玻璃反光映照下之光影幻化之移情作用,以紓解創作者內心壓抑之情感。以「窗」象徵受侷限的個體,引發移情作用,影射人生的無奈,一個在磨難中成長的個體,生命會顯得更加真實、更強韌也更有意義。
(2008-11-19 00:18)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5/8/19ih2.html[/center]
[center] #a52a2a">「淒涼哀傷」 雙年展作品氣氛詭譎[/center]
[center][圖][/center]
最近搭捷運經由忠孝新生站的乘客,恐怕不難發現,在軌道上方的廣告牆有10幅交錯的影像作品,每張看起來多少都有陰鬱、昏暗的味道,營造出奇特氣氛,但上面沒寫主題,到底是什麼廣告?引人好奇,原來是今年台北雙年展的作品,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保險廣告,甚至有家長說怕會嚇到小孩。
等捷運,歪著頭仔細瞧,就是說不上哪裡怪怪的,這軌道上方的奇特圖像,到底是什麼來頭?捷運乘客:「醫療看護的感覺,應該是保險吧?」捷運乘客:「好像就一個人生病死了,沒有家人陪在旁邊,似乎是僕人在陪,所以感覺好像蠻淒涼的。」捷運乘客:「顏色沒有很漂亮啊。」記者:「會嚇到小朋友嗎?」捷運乘客:「我感覺會啦。」有沒有這麼詭異,光從畫面來看,不只南丁格爾在昏暗陰鬱的房間照顧病患,還有這張像神奇的魔術師,把兩個小朋友唬得一愣一愣,看起來有點怪的廣告燈箱,其實是台北雙年展的作品。台北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張芳薇:「這就表示觀眾對作品是有感覺,我們可以進一步利用作品,跟觀眾溝通,就是讓藝術能夠更貼近生活。」說是想表達「外傭」和家庭的關係,要提供超人般的服務,光影的表現,是要反應主角複雜的心境。
主辦單位說,突破藝術場域的概念,不是要讓人霧煞煞,而是跨出去,更自由,但這一幅幅不設限的影像作品,是給看的人驚喜或驚嚇,恐怕是感受不一。
(2008-11-19 00:16) |
|
|
[center] http://www.nownews.com/2008/11/15/329-2365639.htm[/center]
[center] #a52a2a">彰縣/認識鹿港之美 影像募集收件12月20日截止[/center]
你印象中的鹿港呈現什麼樣的風貌?鏡頭下的鹿港,都有拍攝者的感動在其中,鹿港鎮公所為呈現鹿港風貌之美,舉辦鹿港影像畫冊照片募集活動,並將製作專題網站與電子書,讓更多人透過照片認識鹿港之美,募集活動至12月20日截止。洽詢黃小姐,電話:04-7772006轉123。
鹿港影像畫冊募集活動,收件日期延至12月20日,特選獎乙名,獎金5000元;銀獎乙名,獎金4000元;銅獎乙名,獎金3000元;優選15名,獎金各500元;入選20名,各獲獎品乙份,同時,凡參者加有機會抽到立德會館的住宿卷。
鹿港的美,四季與晨昏都有屬於鹿港特有的美學特質,更展現在建築、工藝、宗教、生活、地方產業與美食小吃上,鏡頭下的鹿港令人陶醉。照片凡與鹿港社會生活、人文歷史、宗教活動、地方產業、建築景觀等相關者皆可,並請述說照片涵義,不分組;黑白、彩色不拘,但作品不得格放、裝裱、疊片、電腦合成或連拍。
有意參加者請於12月20日前,以掛號將作品原件(或影像檔案),寄至鹿港鎮民權路168號建設觀光課收,信封上請註明「鹿港影像畫冊照片募集活動」,亦可以上班時間親自送至建設觀光課。於12月25日評選,隔天在www.lukang.gov.tw鹿港鎮公所全球資訊網上公布。
(2008-11-19 00:13) |
|
[center] http://www.nownews.com/2008/11/15/329-2365530.htm[/center]
[center] #a52a2a">中市/身心障礙者藝術巔峰創作展 文英館展出[/center]
台中市文英館現正展出台中市身心障礙者服務協會及中華身心障礙者職業技藝協會主辦之「身心障礙者藝術巔峰創作聯展」,展出至十九日。
中華身心障礙者職業技藝協會於民國86年成立,理事長陳土金因出生六個月時得到小兒麻痺,從小便以爬行的方式就學並學習各式中國繪畫、研究民間藝術,因為有國畫基礎而進入藝品工廠當學徒;有一次日本客戶到工廠來,急著找人畫領帶,當時負責的師傅不在,找到陳土金上場,結果日本人十分激賞,向他老闆重金借人,請他到日本工作,於是他便隻身赴日。在日本待了幾年,但卻因公司惡性倒閉讓他連買機票回台灣的錢都沒著落,心念一轉,將自己的國畫技巧呈現在團扇上,便在公園裡叫買了起來,也籌措到回國的盤纏;在他回國自立門戶,並繼續到各處學畫,也因為「殘而不廢的精神」與「精湛畫藝」,屢屢受到政府部門的邀請;唯一用藝術、用文化,成為台灣第一位沒有腳也能將世界二十幾國走透透的國民親善大使。
「身心障礙者藝術巔峰創作聯展」為身心障礙藝術創作者爭取更多元的機會,本屆參展者包含臺灣12位優秀的身心障礙藝術家:王碧玲、李一鳴、洪啟堯、崔純綾、張永銘、許志洋、陳文傑、陳土金、曾啟雄、葉莉玉、葉錦蓉、詹周源,以及新加坡的蘇有仁先生,展出作品包含油畫、水墨、書法、亂針繪繡、陶藝等。歡迎大家共同來欣賞這些動人的藝術創作,支持鼓勵這群身心挑戰者。
(2008-11-19 00:12) |
|
[center] http://www.nownews.com/2008/11/15/329-2365585.htm[/center]
[center] #a52a2a">中縣/石岡農會舊穀倉彩繪 雞隻栩栩如生
[/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油畫家梁培政帶領他的學生們,將石岡鄉農會舊農倉圍牆彩繪出一隻隻栩栩如生的雞。
(記者黃玿琮攝)[/center]
石岡鄉萬安社區最近進行社區營造,商請知名油畫家梁培政和他的學生們為舊農倉的圍牆彩繪,畫出一隻隻栩栩如生的雞隻。前鄉立圖書館長呂坤樹見了戲稱,原來他以前在圖書館庭院養的雞,失蹤多年後又重現了。
圖書館養的雞不見了,原來都「跑到」農會舊穀倉的圍牆壁上?石岡鄉立圖書館前館長呂坤樹14日下午到舊穀倉,看到穀倉圍牆壁上畫有一群雞,覺得好面熟,後來發現是由油畫家梁培政與學生,將他曾經飼養,已經「失蹤」多年的日本矮雞栩栩如生的重現在牆壁上。
呂坤樹指出,石岡鄉立圖書館曾經獲贈一批日本矮雞,飼養在館前寬闊的廣場上,任其自在悠游覓食。到圖書館借書、讀書的小朋友,最喜歡在廣場上和雞追逐嬉戲,看母雞孵蛋,甚至撿拾雞蛋。由於雞隻走到哪裡就拉屎在那裡,為避免影響圖書館庭院的觀瞻,最後決定將雞全部清除,自此那群日本矮雞就消失了蹤影。
石岡鄉萬安社區最近進行社區營造,請來知名油畫家梁培政和他的學生們前來彩繪農倉圍牆,學生中有許多都是圖書館的常客。其中,湯惠婉帶來她所拍攝的圖書館飼養的矮雞(迷你雞)照片做範本,決定讓這群矮雞「復活」,於是用彩筆把牠畫到了古農倉的圍牆內壁上。
由於畫得栩栩如生,萬安村居民詹圍國笑說,要抓幾隻下來進補,可見逼真的程度。呂坤樹看到覺得眼熟,梁培政告訴他說「這就是你以前養在圖書館的雞」,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圖書館不見的雞都跑到這裡來了。
(2008-11-19 00:11) |
|
|
|
|
|
|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 29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