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leox123456(leox)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 293  下一頁→

[center]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63444&Day=7[/center]
[center]#a52a2a">牛轉人生‧頑皮心事-李宛玲皮雕創作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圖/彰化縣文化局提供)[/center]

彰化縣文化局12月16日至12月28日,於文化局二樓文物陳列室,舉辦「牛轉人生‧頑皮心事-李宛玲皮雕創作展」。展出80件李宛玲皮雕作品,歡迎喜愛皮雕藝術的鄉親,踴躍蒞臨參觀。

  皮雕藝術家李宛玲,雖然婚姻歷經波折,但在皮雕世界中自創一片天空。現年45歲的她,靠著皮雕藝術創作,為自己找到了猶如牛皮般的生命韌性。她曾一度快撐不下去,幸好在醫師及朋友的指引下,成為虔誠的教徒,為破碎的心靈,找到避風的港彎。

  回想起小時候,連生八個女娃兒的母親,為了圓一個傳宗接代的香火夢,繼續生下第九個孩子,但卻再一次失望,而那女娃兒,就是李宛玲。從此,她便像小草一般的堅毅。當父母為一大家子的生活忙的焦頭爛額時,李宛玲得幫忙打理家事,縫補父母親及姐姐們的衣服,甚至還學會鋸竹子,用竹條編織籃子,就這樣注定了日後她靠著手藝過生活的因緣。

  李宛玲用雙手敲打出皮革的力與美,賦予皮雕新生命,有別於工廠制式的工藝品,在有限的皮革厚度中顯現出立體感。一般人對皮雕的印象,大都局限於皮包、皮帶而已。她透過各種巧思,利用皮的可塑性、延展性,把雕刻的花朵、鳥類及昆蟲,運用在抬燈、壁畫、椅子、靠墊、鑰匙盒、面紙盒及糖果盤上,作為兼具實用與美感的居家生活用品,營造成另一種貴氣優雅的生活品味。
(2008-12-26 23:47)

[center]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63438[/center]
[center]#a52a2a">視覺饗宴 視界攝影社社員聯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攝影/江柏樟)[/center]

彰化縣文化局12月16日至12月30日,於文化局一樓大廳,舉辦「視界攝影社社員聯展」。展出攝影作品80幅,歡迎喜好攝影藝術的朋友踴躍蒞臨參觀。

  12年前,一群熱愛攝影的社會人士,因攝影結識而開啟了成立視界攝影研究社的初衷。在彰化攝影學會前任理事長曾錦松的熱心領導之下,使每位社員對傳統攝影紮下深厚的根基。近年來數位影像成為主流,又得到攝影大師楊武雄的傾囊相授,大大的提昇社員的素質與涵養。

  12年來,這群社員為了要捕捉攝影的題材,因此對於事物的觀察力,甚至在畫面的布局,都有不同的看法與詮釋的角度。在鏡頭裡,運用各種巧思,讓有形的圖像注入攝影師的情感,傳達出社員們對於人文、景觀、山川水秀、日月星辰、四季變化的關懷,留下更豐富的紀錄。

  由視界攝影研究社社員們,利用平常閒暇之時,到國內外各地所搜尋的最新作品,總計有80幅,包含運動、人體、宗教、人文、動植物、自然生態等,令人目不暇給,讓愛好攝影藝術的民眾,有觀摩作品的好機會。

  今年視界攝影社,又特別力邀員林社區大學攝影班指導老師江村雄,以及國際攝影名家蔡孟興大師,提供精采作品參展,希望在這個紛擾世界裡,可以緩一緩我們繁忙的腳步,讓思緒沉澱下來,轉換「視界」,好好感受物換星移,四季變化,換個心情,重新出發。(攝影/江柏樟)
(2008-12-26 23:45)

[center]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63270&Day=7[/center]
[center]#a52a2a">第七屆彩墨新人賞聯展 彩墨新人的後人文情結[/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圖/台中市文化局提供)[/center]

為發掘更多更具潛力的年青藝術家,塑造台中市文化藝術特色,辦理「彩墨新人賞」徵選和聯展,由台中市文化局主辦,欣中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及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協辦,新人賞作品於即日起至2008年12月25日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三)盛大展出。

  彩墨新人賞,是依循90年代興起的彩墨國際化理念而推出的藝術創作獎,前6屆競賽已培養出75位優秀彩墨新人藝術家,他們不但繼續從事藝術創作,也表現突出的在國內外舉辦個展或得到美展大獎,有的被畫廊經紀,也有被美術館收藏作品,展現了彩墨新人的實力與影響力。

  今年第七屆彩墨新人賞,共有12所大學(台師大、北藝大、台藝大、台北教大、中國文大、華梵大學、中教大、嘉大、南大、南科大、高師大和屏教大)44位大學生和碩士生出品參賽。

  選出新人奬6人:任家儀(台北師院)、李孟芳(台師大)、蕭佩華(台師大)、徐祖寬(中教大)、徐偉軒(台師大)、林績宇(中教大)。佳作奬6人:黃書容(台師大)、陳文立(台師大)、林晏霆(高師大)、張簡禾鈺(台師大)、劉馨文(台北藝大)、羅鳴凱(台南大學)。入選獎14人:薛杏如、邱燕君、吳長蓉、呂佩娟、張益昇、賴勇達、鄭惠芬、蘇于喬、吳嵐欣、邵育仙、林威丞、楊健邦、鍾旻家、張映嫻。

  從他們的作品來分析,除了畫幅巨大 (有達到五聯屏)、創意新穎外,也透露了不少值得探討的訊息,那就是作品中展露出來的「後現代人文情結」,這種情結可從作品風格與傾向中解析出來:

  第一、人文關懷取代文人筆墨-傳統文人畫是一種制約式藝術,講究筆墨構架,其思想的僵化與貴族化,無法在當代藝術中被認同。當代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已從人文關懷、社會脈動與政治批判中切入,加上色彩的多元使用,形成具有人本思想的人文藝術,完全貼近當代生活與藝術脈動。

  第二、主題定格摒除空泛內容-年輕藝術家的創作,不論從單一的意象或雙軌的意象切入,不論從人物、靜物、景觀、符碼或圖象入手,大都環繞在同一主軸的意念上去描繪,而不在描繪空泛的山水、花鳥或走獸,因此,主題深入明確,自我風格明顯。

  第三、複合媒材鋪陳巨幅畫面-不論以紙、布或影像紙材創作,都能隨著材質不同採取實驗性或自創性的手法來處理,因此,不管墨水、壓克力、油彩、膠彩或水彩,也不管用勾繪、拼貼、版拓或輸出,巨幅的畫面大多能在複合媒材的驅用下,展現藝術的純粹性和獨創性。

  第四、嚴謹佈局牽引唯美視覺-彩墨新人作品,也許受制於東方媒材的特殊性,不論人物、場景或圖騰,其佈局大多呈現出嚴謹又完整,色調則表現出唯美的意境,尤其後現代追求的懷舊與溫馨,也顯現在作品的佈局上,為彩墨藝術提供不同的觀點和面相。

  每年彩墨新人輩出,好像有一股生生不息的當代力量正在引燃,期望年輕藝術家共同努力,將彩墨藝術推展成台灣最具特色的藝術新品種,並在國際藝壇上發光發熱。 

「第七屆彩墨新人賞聯展」
展期:97年12月13日~12月25日 9:00~21:00(週一休館)
展場:台中市文化中心 大墩藝廊(三〉
(2008-12-26 23:44)

[center]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63208&Day=7[/center]
[center]#a52a2a">織夢成真、數字與美學的結合 廖敏秀生活應用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圖/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提供)[/center]

現代織男織女的美夢,廖秀敏讓織夢成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在春節期間推出編織作家廖敏秀的〝梭織與織品生活應用展〞,展期自2008年12月18日起至 2009年2月8日,地點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編織館,歡迎喜愛梭織及羊毛氈民眾,如果希望更了解織布技巧,欣賞走秀、嘗試DIY織布體驗、羊毛氈密集教學、梭織密集教學,走入文化中心一同打開編織夢想。

  輔仁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廖敏秀老師,因緣際會接觸到手工織布,實驗將線材、色彩、數學、美學轉換成〝美麗的手工織布〞後,開始不務正業的投入梭織行列,大膽以外行人身分成立「幅新手織工坊」,並陸續到紐西蘭、美國、法國進修,也引進各種織機、線材、專書、梭織技藝、羊毛氈技藝等,大力在原住民社區、學校、工藝研究所等地推動梭織教育15年,帶起國內動手〝玩梭織作佈置〞的風氣。

  廖敏秀老師帶領第一期羊毛氈證書班學員,展示其羊毛氈的時尚實用作品,更呼應羊毛氈的獨特性-"不用織的布"與織布的關係。文化中心將於2009年1月 11日安排織夢成真走秀、毛海DIY圍巾織布體驗,1月13、14日進行羊毛氈密集教學、2月7、8日則有梭織密集教學,有興趣參與的民眾可洽文化中心。

  布從那裡來嗎?針織與梭織有什麼的不同?陳列在展覽館的紡紗機、織布機可以利用不同技巧織出各種生活用品?我能織出獨一無二的衣服?不需裁剪就能織作出罩衫?什麼又是〝織的羊毛氈〞呢?以上Q & A,在縣立文化中心編織館舉辦的「織夢成真-梭織與織品生活應用展」現場有詳盡圖文解說紡紗織布的過程,更有真實的手工紡紗機、織布機等,並放置各類線材,參觀民眾可動手玩「織布接龍」遊戲,歡迎學校老師安排戶外教學。

  廖敏秀老師認為梭織創意的迷人之處就是織作者可以從選擇線材、配色、圖案開始設計創作,這種獨一無二的織品絕對非大量生產的紡織品可以比擬的。不僅是一種培養美學、陶冶性情與增進邏輯思考的休閒嗜好,織作者更可將其作品織作成各種生活用品、藝術品,更是布料設計師的創作靈感來源!

  此次展覽,除了介紹最新的梭織織紋與羊毛氈的應用外,也展示許多生活實用作品,包括傢飾生活用品,帶起大家對動手〝玩佈置〞的興趣;其次則為衣物飾品,例如冬夏梭織服飾包包系列等,讓喜愛裝扮自己或製作服裝配飾的朋友們,實現親手設計獨一無二織紋衣物的美夢。(圖/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提供)
(2008-12-26 23:39)

[center]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63202&Day=7[/center]
[center]#a52a2a">北美館25週年館慶 走路的臉譜也來了[/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吳炫三一系列巨型雕塑品最重達18公噸,展出作品結合士林官邸綠草如茵的自然景觀。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center]

台北市立美術館為慶祝25週年館慶,將於12月20、21日兩天推出一系列活動,包括「圖騰與傳說—我們都是一家人:2008吳炫三巨型雕塑展」、「鼓舞藝術表演團」、「陳明章與淡水走唱團」、「浪漫爵士樂」等音樂活動、以及適合親子共享的「藝猶未盡集章」活動。

  國內重要藝術競賽「台北美術獎」頒獎典禮,亦將於12月20日當天盛大揭幕。除一系列動態活動及展覽外,北美館同時出版《北美館不只是個美術館》專書、《1983-2008台北市立美術館閱覽》與《二十五週年典藏圖錄總覽》,與民眾共同分享北美館生日喜悅的同時,於25歲的時間點上觀照美術館的過去,展望未來。

  今年12月20日館慶適逢週六夜間開館,北美館特別推出全日免門票參觀,自早上9時30分至晚上8時30分均可免費自由入場。為配合週六夜間開館,當晚推出「樂夜饗宴:25週年館慶音樂之夜」,邀請知名歌手陳明章與淡水走唱團演出於北美館前廣場演出,期待以歌手溫暖的樂風及表演型態,打破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的藩籬,再度喚起人們心中深藏的愛心。另外將於21日週日午後,安排爵士長笛與后進爵士三重奏演奏爵士樂,聆賞一系列的爵士名曲。

  25週年館慶一方面以多樣性活動形式呈現,並推出大型戶外展覽「圖騰與傳說—我們都是一家人:2008吳炫三巨型雕塑展」,邀請藝術家吳炫三先生展出創作十多年來,由平面轉為立體創作的巨大雕塑作品,共計60件作品,屆時多件巨型雕塑品不僅將於北美館廣場展出,並且將展覽場延伸至中山北路四段的士林官邸。

  吳炫三一系列巨型雕塑品最重達18公噸,主題源自中國象形文字和原始部落圖騰,大量運用龍紋、雲紋傳統符號,展出作品結合士林官邸綠草如茵的自然景觀,為民眾假日出遊最佳選擇。為連接北美館與士林官邸公園展覽場,特於20及21日二天自早上 10:30至下午5:00推出免費專車,每半小時發出一班車,接送民眾往來北美館與士林官邸公園兩個展區,車上並有專人負責導覽,使民眾享受一趟中山北路藝術之旅。20日館慶當天下午4時,並將邀請藝術家吳炫三先生親自導覽,讓觀眾「跟著藝術家看作品」。(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08-12-26 23:37)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25/4/1brw3.html[/center]
[center]#a52a2a">藝術家在Room19 藉玩樂釀酒紓壓[/center]




每天都會面臨生活的壓力,也會經歷生命喜怒哀樂的種種,至於如何釋放、排解這些壓力,每人法寶各有不同。現正在關渡美術館舉辦的「Room19」展覽,十九位/組國內外的藝術家,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房間」裡,想像、創造出個人回應這個紛亂世界的方式,有人以玩樂來紓解,也有人沈浸在微小世界的觀察,或是逃避到網路、電視等媒體建立的虛擬世界中尋求慰藉。

「Room19」展覽由藝術家吳達坤策畫,他說,「Room19」會讓人聯想到台北的人氣夜店「Room18」,夜店是年輕人找樂子、紓解壓力的處所。不過這裡看到的是當代藝術家在「房間」的許多花樣,有的輕鬆有趣、有的無厘頭,有的則強調視覺感官的效果。

像是台灣藝術團隊「乒乓」,在《建造你自己的酒宴》系列裡私釀柳丁啤酒。日本年輕藝術家田中功起的錄像作品《單人房》,影片裡的房間是他在紐約駐村時的工作室,他紓解在異鄉孤獨心情的方式,是以捲筒衛生紙丟擲大型立燈的金屬底盤,當成敲樂器似的,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自娛。

台灣藝術家邱昭財的互動裝置《1/2》,則是一座仿造彈珠台的造型,觀眾可以藉著打彈珠、讓彈珠落下之後撞及鐵板,發出鐵琴般的清脆聲音。王琬瑜的黑白攝影《Wednesday Party》則紀錄與好友在夜店活動的熱鬧情況。

(2008-12-26 23:30)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25/4/1brw2.html[/center]
[center]#a52a2a">華山視覺展 馬拉桑大戰馬拉桑[/center]




兩位專門打造流行音樂明星的設計者攜手合作,這回包裝的不再是伍佰或張惠妹,而是機器人與原住民。設計師李明道與攝影師林炳存在台北華山創意園區舉行影像對話展「機器人大戰原住民」,結合3D影像與攝影作品,大玩視覺創意。電影《海角七號》的馬拉桑、糯米團主唱馬念先特別客串演出,分飾機器人與原住民兩個角色。

李明道與林炳存合作多年,曾一同為許多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專輯進行視覺設計。兩人這次決定端出私房作品,聯手出擊。李明道推出當初為孩子量身打造的3D影像機器人系列作品,林炳存則端出與藝人大玩扮裝遊戲的原住民風格私房攝影。

人稱Akibo的李明道,曾為台灣流行音樂創作進行設計,像陳昇、伍佰、羅大佑、阿妹等大牌藝人的作品都是由他操刀,他同時也跨足數位藝術創作。幾年前李明道的兩個孩子在加拿大溫哥華念書,為解分隔兩地的相思之苦,他特別製作一系列機器人的故事,以鮮明而生動的影像作為和孩子溝通的橋樑。

李明道的機器人有一種可愛風,結合本土及科幻,以華麗的色彩及繁複的元素呈現溫馨的未來世界。李明道表示,這些機器人有些是他的朋友、有些是寵物,有些則來自他的生活經驗,他用機器人來隱喻他的感受,讓孩子了解爸爸在想什麼。這些機器人從那個時期開始變成他創作的重要圖像語言。

林炳存身兼攝影師及MV導演,他曾在美國、日本等地舉辦多次攝影個展。李炳存憑著與藝人私下的交情,與藝人們大玩扮裝遊戲。林炳存不斷找來他的藝人、模特兒朋友,將他們一一改造成原住民,而且做上癮了,至今欲罷不能。包括伍佰、張惠妹、范曉萱、張震嶽等人,在他的鏡頭下展現強烈的視覺與扮裝風格。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特別邀請兩人共同的好朋友馬念先來客串演出,一人分飾機器人與原住民兩個角色。展覽在台北華山創意園區進行,持續展出至十二月廿八日。

(2008-12-26 23:29)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25/today-art10.htm[/center]
[center]#a52a2a">府城人物畫會成立 擴增台南藝文版圖[/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以人物畫愛好者成軍的「府城人物畫會」,在美術團體中獨樹一格。
(記者洪瑞琴攝)
[/center]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台南市又新增一文化團體「府城人物畫會」,獨樹一格地致力推廣人物畫。會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專業畫家、漫畫家,也有退休教師,創會會長蘇奕榮本身就是個「商人畫家」,經商之餘還熱愛繪畫。會員中也有不少藝文創作者,包含周奕民、佘明娟、潘靜竹、鄭宏章、吳金原等人。

蘇奕榮表示,其實南台灣模特兒繪畫風氣很盛,許多畫室都聘請模特兒,無論是著衣、裸體寫生都有。一群愛好人物畫的畫家更時常聚會交流,包括資深藝術家林智信也對人物畫深有研究,因此大家倡議發起畫會,希望更有團體參與感。

蘇奕榮說,人物畫需要高度繪畫技巧,色彩明暗度、肌膚紋理及神情傳達,最是考驗功力,這樣的挑戰也讓人著迷。

蘇奕榮經營紙業,也是個蒐藏家,他曾跟林智信習畫,後來又向知名畫家沈哲哉拜師,奠定深厚基礎,因工作中斷繪畫兩年多後,重拾畫筆,創作力依然旺盛。他期盼畫會成立後能扮演橋樑角色,除了會員們平常的交流切磋外,也能帶動人體美學藝術風氣。
(2008-12-26 23:28)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25/today-art2.htm[/center]
[center]#a52a2a">作品賤價賠償 藝術家遭不公平對待[/center]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雲門今年的一把大火燒出政府的全面關注,相較下熔為草山行館灰燼的年輕藝術家作品,似乎就沒那麼幸運,董心如與許敏雄在多次爭取未果後,顯得灰心,要不要循法律途逕求償?他們的意願似乎傾向於趕快重新開始,不要一直陷於求償無門的痛苦中。

倒是在協商會議時,藝術家吳少英曾主張,「這樣的事情將來若再發生,就會依照這次的模式處理,影響很大。文化局是否能以官方的身分要求私人畫廊強制為藝術品保險?」

「發文要求」可說是官方最「擅長」的事,對於已受害的藝術家,北市文化局未能讓他們感受獲得有力的協助,不過倒是對於文化局管轄或委外的美術館做了一項較為進步的規定。

去年火災後一個月內,文化局就針對展場內舉辦展覽藝術品保險事宜,發文給相關單位要求:所有主、合辦展覽都得辦理藝術品綜合保險;各館非自辦展覽的藝術品保險應納入場地使用管理規範。

若以北美館為例,一般藝術家的邀請展(若是申請展,藝術家應自付的保險責任較多),館方都會針對藝術品進行「牆對牆保險」,即由藝術家工作室把作品取出開始,運送、入展場布展、展出期間,到運送回藝術家手裡,全程都在保險範圍。

問題是,保險金額怎麼訂?原則上,藝術家可針對作品行情報價,館方若認為無過分浮報或無異議,便可轉報保險公司。投保後,一旦發生意外,理賠又可分兩大原則,其一是作品若可修復,實務上可依修復價格賠償。另一是作品全毀,就依「當時保險標的金額或市場價格,二者取較低者」。

佛光大學當初「三點二折」的計算邏輯,可說是「事前不保險,事後亂殺價」的卸責行為,而文化局以「三點二折」為基礎自行決定的分攤賠償行為,無異是官方以總金額五十幾萬元的公帑,坐實了藝術展覽主辦單位對藝術家不公平的傷害。
(2008-12-26 23:27)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25/today-art1.htm[/center]
[center]#a52a2a">草山行館後續賠償引爭議 藝術家申訴無效[/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草山行館焚毀至今已超過一年,但賠償問題仍無共識。(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center]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草山行館於去年4月7日被燒毀,當時在行館中展出的四位藝術家作品也全數付之一炬。

歷經一年多的協商理賠事宜,最後定調:主管機關北市文化局主張由文化局與代管單位佛光大學,依藝術家作品定價的三點二折各分攤50%。但結果是,藝術家認為三點二折的賠償法不合理;佛光大學則認為分攤50%是文化局單方面決定,他們不認同。文化局則把所謂

50%的賠償金匯給藝術家,並表示已仁至義盡。

據了解,三點二折的鑑價結果是由佛光大學參考「台北市立美術館美術品典藏審議委員會設置及審議要點」之機制及委員名單,由該校召開「草山行館藝術品焚燬諮詢委員會」訂出的理賠底價。

該委員會指出,依市場運作機制,畫作會以定價八折售出,藝術家再與畫廊分帳,通常是五五分,所以藝術家實得約為定價的四成,扣稅後,藝術家實得應僅約三成,據說那批現在查無可考的「委員們」一致認為應以藝術家提出之定價的三點二折談理賠。

四位藝術家在協商會議上,針對鑑價的不合理提出強烈反駁,但結果並未被佛光大學採納。北市文化局未協助藝術家提出抗議,或對佛光大學有進一步要求,反而於去年8月9日行文給佛光大學,大意是文化局決議與佛光各分攤50%理賠金,請佛光大學「自行接洽四位藝術家辦理」。

對於北市文化局片面的決議,藝術家董心如與許敏雄都各自寄發存證信函表達異議,但至今所得到的結果依舊是三方無共識,甚至主管單位與代管單位互推責任,佛光大學至今承辦人多已更換,接手者則表示,在縱火者未抓到之前佛光大學不會進行理賠,而對於北市文化局的主張,則不予置評。

聲稱積極協商並已賠了16%金額的文化局則表示,就專業程序來講,四位藝術家本該在展前要求館方(佛光大學)保險,或館方應強制要求藝術家投保,但顯然雙方默許在未投保狀況下展出,「其實雙方都有錯。」而文化局已就主管機關道義責任裁量!

至此,藝術家是不是得自認倒楣呢?看似如此!
(2008-12-26 23:25)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25/today-north20.htm[/center]
[center]#a52a2a">龍潭媳婦赴阿,客家藝品作陪[/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龍潭鄉中興村關懷據點志工為即將遠赴阿根廷龍潭媳婦蔡慧玲製作具客家特色的手工藝品。
(記者沈繼昌攝)
[/center]

〔記者沈繼昌/龍潭報導〕

在新聞局任職的龍潭鄉中興村婦女蔡慧玲,下月將赴阿根廷負責台阿文化交流工作,村內老人關懷據點志工以客家花布製作客家娃娃、帶路雞等手工藝品做嫁妝,讓她在異鄉睹物思情。

村長彭石松說,上週獲悉蔡慧玲希望帶具有客家特色物品赴阿後,志工們找來客家花布老師謝麗雲指導,志工們忙了一週準備。

謝麗雲以客家花布為材料,教導志工製作客家花布娃娃、帶路雞、提籃、繡球、客家包包等,依據客家習俗製作的帶路雞,希望讓蔡慧玲一去4年能一路順風、暢意,志工們都很努力學習。

志工王秀圓、涂鍾琴說,蔡慧玲是中興村民,也是龍潭媳婦,此次遠赴阿根廷猶如龍潭媳婦遠嫁阿根廷,製作具有客家特色的手工藝品,讓蔡慧玲在異鄉能睹物思情,多餘未帶走的藝品將義賣籌募關懷據點基金,作為照顧村內老人經費。
(2008-12-26 23:23)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25/today-art8.htm[/center]
[center]#a52a2a">陳輝東大力推動 南美會設立會館[/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陳輝東(右)與潘元石都秉持奉獻精神耕耘南美會。
(記者洪瑞琴攝)
[/center]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成立超過半世紀的台南美術研究會(簡稱南美會),本身就是部台灣美術史,但一直苦無會館可蒐藏、保留文化史料,在畫家陳輝東努力奔走下,獲得奇美文化基金會支持,成為國內第一個擁有會館的美術團體,並更名改制,邁向新的里程碑。南美會於民國41年成立,由郭柏川等台灣前輩畫家發起,是國內歷史最久的畫會之一;陳輝東於兩年前接下南美會理事長後,不斷思考如何讓這個老字號藝術團體拓展新格局。陳輝東表示,南美會累積五十六年的藝術傳承,形成豐富珍貴的文化資產,如何讓前輩們努力耕耘的文化史料保留下來,是會員們最大的期望,幸而在大家的協助下終能如願完成。

陳輝東說,為了永續經營會館,並符合社團登記規定,正式改制更名為「社團法人台灣南美會」,成為全國性社團,更創下國內藝術團體有自己會館的先例,但也是承接更多社會文化責任的開始。陳輝東完成階段性任務功成身退,交棒給新任理事長潘元石;潘元石是知名版畫家,曾任奇美博物館館長,擁有豐富的藝術行政經驗與人脈。

潘元石表示,為承接前輩們的奉獻精神,將強化內部凝聚力以推動台灣文化,並結合文化團體催生南市美術館。而南美會會館除展出會員作品外,也將外借為小型展覽、藝術交流、演講與教學的場所,未來並將進行史料蒐集與整理,為台灣藝術文化盡心力。
(2008-12-26 23:22)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24/5/1brn0.html[/center]
[center]#a52a2a">台灣畫作上海展出 海角七號成宣傳重點[/center]
[center][圖][/center]


「美麗寶島. 我的家園」兩岸畫家聯展,24日在上海美術館揭幕,台灣畫家江明賢介紹自己作品「恆春古城」時強調,這就是台灣賣座電影「海角七號」拍攝地點。中央社記者郭玫蘭上海傳真 97年12月24日
(2008-12-26 00:15)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24/51/1brmb.html[/center]
[center]#a52a2a">藝術家彩繪假牛身 充滿生命活力[/center]




有把自己當作牛肉麵在煮的牛,還有這頭挑戰雜耍特技的牛,花了好幾個月,上百位藝術家發揮創意,各自打造出自己心中理想的藝術牛。有人忙著在牛身上彩繪,也有藝術家找來了本土的花草,要讓他的牛隻,充滿綠色生命力。

這項奔牛節源自於國外的公共藝術活動,主辦單位邀請藝術家在玻璃纖維做成的牛隻身上、發揮創意,完成之後,這些牛將被擺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裡,讓藝術融入生活中。

五顏六色的牛群、看起來相當有趣,有的帶著老花眼鏡在看書,有的則是還長了翅膀,服裝設計師林國基,更是用一朵朵嬌豔的牡丹花,打造出這頭時尚牛,還動用了數萬顆水鑽、鑲在牛頭上,讓整頭牛看起來是bling bling,肯定是牛群中,造價最高的一頭。

就連知名港星劉德華,也共襄盛舉、製作了一頭藝術牛,這項奔牛節活動、將從這個週末一直延續到元宵節,希望以藝術,為來年「牛」轉乾坤。

記者蘇玲瑤、莊志成 台北報導

(2008-12-26 00:14)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24/5/1brfz.html[/center]
[center]#a52a2a">台灣等三島畫家聯展今在上海美術館開幕[/center]


(中央社記者郭玫蘭上海24日電)

一項名為「美麗寶島. 我的家園」三島聯展,今天上午在上海美術館揭幕,包括台灣、上海、海南三地的畫家約80人,展出了他們的作品93幅,台灣作品當中很多都是首度在上海展出。

  這次展出的作品以油畫與水墨畫為主,其中台灣、上海崇明島、海南島的藝術家作品各31幅。

  出席開幕式的有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黨委書記陳燮君、海南省文協藝術界聯合會副主任鄧子芳、上海市政府台辦副主任趙雅君、上海市合作交流辦公室副主任吳雅龍、上海崇明縣副縣長褚已琳、上海市政府駐海南辦事處主任周晉。

  鄧子芳首先致詞說,台灣、海南、上海崇明島三島有著共同語言、景觀和海洋文化,三島的藝術家也有著相同的藝術視角與藝術語言,藝術家們之間的相互溝通,有利於三地的發展,可進一步探討在中華傳統文化下,藝術發展中找到共識,促進三地的繁榮發展。

  台灣畫家江明賢接著致詞說,兩岸文化藝術交流20年了,從過去的一些限制,到今天可說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他個人現在到北京、上海參展,感覺就像是去台中、高雄,過去種種的困難,現已不復存在。

他說,尤其最近兩岸實現平日包機直航,早上來上海,晚上可回台灣,有什麼活動可以隨時到大陸,不像以前要繞經香港,這是一個時代潮流。

  江明賢說,兩岸藝術文化交流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經費問題,過去因為政治因素,台灣方面不鼓勵兩岸文化交流,台灣藝術家到大陸可以有落地招待,大陸畫家到台灣則多半無法享有同等待遇。

  他說,未來這一切文化交流將會朝向常態性發展,兩岸應該有更頻繁的交流。同時他也強調,上海藝術文化展覽的硬體設備依舊不足,應該要像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地,至少有1千家以上的畫廊。

 江明賢說,在上海各區至少應該要有提供藝術家文化展覽的場地,特別是公營單位的場地明顯不足。很多台灣的畫家到大陸展覽,常常遭遇找不到場地的困境。

  陳燮君致詞時說,這93幅作品風格不同、體材廣泛,展現藝術家共同的追求,也體現出三地人們奮發有為、建設家園的風采,以及謀求發展、團結奮鬥的共同願望。

這次台灣畫家展出的30多件作品以台灣各城市的風土民情、歷史古蹟等為特色,例如有迪化街城隍廟、恆春古城、淡水碼頭、眷村、日月潭、新竹東門城、清水斷崖、太魯閣等。

這項展覽從今天起在上海展出到明年1月4日,接下來將於2月24日到3月1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展出,之後,則是於3月在崇明島展出7到10天,最後1站則是於4月在海南島展出。
(2008-12-26 00:13)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24/5/1br94.html[/center]
[center]#a52a2a">台灣優良工藝品 C-Mark掛保證[/center]


(中央社記者吳冠如、吳素柔台北24日電)

2008 台灣優良工藝品授證典禮今天舉行,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表示,獲優良工藝品標章「C-Mark」工藝品,象徵精美、創意,並可看到工藝表現特色,有助文創產業發展。

文建會指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主辦的「台灣優良工藝品評鑑」計畫,將通過評鑑的作品給予「台灣優良工藝品標章」認證,標章簡稱「C-Mark」,希望提升優良工藝品形象與台灣品牌知名度。

台灣工藝所所長林正儀表示,最後決審通過者的14件作品中,從造型創意、設計機能、材質技藝表現與時代市場性等標準,選出 3件「美質獎」、 2件「機能獎」、 2件「時尚獎」,期盼透過評鑑,把具有台灣特色的工藝品介紹給大家。

獲得「美質獎」的蘭花漆器竹杯作者陳偉毅表示,一個竹杯的完成要耗費 5個工作天,必須反覆以蒔粉描繪出立體與層次感,過程相當不容易,能得到這個獎相當開心。
(2008-12-26 00:12)

[center]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1&SubjectNo=63575[/center]
[center]#a52a2a">2008南島文化節 原味風采現創意[/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其中泰源國中的林榮清老師,以母親臉的輪廓為構想
用陶土雕塑藝術展現出原住民女性的特質與傳統文化。
(攝影/廖祐笙)
[/center]

 2008年台東南島文化節暨原住民產業博覽會,活動期間從12月20日起至12月31日,於台東市海濱公園、南京路市民廣場與台東藝文中心等地舉辦一系列的活動與展覽,其中,原住民創新服飾設計暨走秀活動,吸引了相當多的目光。

  此次活動中,也運用展會的平台設立專區,在台東縣政府藝文中心裡頭陳列多位藝術工作者的創新服飾設計與手工藝創作,充分展現台灣原住民族豐沛的藝術文化內涵。

  其中泰源國中的林榮清老師,以母親臉的輪廓為構想,用陶土雕塑藝術展現出原住民女性的特質與傳統文化,更利用石頭等素材與陶土結合做為藝術呈現,獨特的造型與色彩運用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展覽會場有三十幾位藝術家老師的作品陳列,包括皮雕、陶土藝術、棉麻織品、植物染、樹皮製品與手工繪畫明信片等多樣創意作品展現,手工的細膩與極具巧思的設計感顯示出原住民族獨特工藝特質與傳統文化特色。

  原住民產業博覽會展覽活動在台東縣政府藝文中心的展示至12月30日結束,有興趣的民眾朋友可要把握機會!(攝影/廖祐笙)
(2008-12-26 00:12)

[center]http://www.nownews.com/2008/12/24/11426-2385479.htm[/center]
[center]#a52a2a">臺北有多美 精采攝影作品搶看[/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2008臺北好精彩」攝影比賽第一名「101大樓」。
(圖/蕭慶良攝影,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center]


臺北有多美?當攝影者運用魚眼鏡頭、超廣角鏡頭或望遠鏡頭取景時,臺北就會出現不同於我們平常雙眼所見的獨特魅力。為了徵選臺北之美,臺北市政府於10月間推出「2008臺北好精彩」攝影比賽,1個多月的活動期間總計徵得4715件作品,並選出前3名與20名佳作等等合計103件優選作品。

透過這些照片,可以看見不同於我們平常雙眼所見的臺北之美。例如第一名由蕭慶良以「101大樓」為主題拍攝的作品,作者以魚眼鏡頭的延展變形特性,把101拍攝得宛如位於地球正中央,凸顯了101大樓的地位,因此獲得評審一致好評。

第二名由郭立人以「穿越時空的臺北」,運用黃昏時的湛藍天色與華燈初上,選在信義區透過迴廊與101大樓,構築了專屬臺北的歷史時空印象,被評審評為「同時涵括豐富的人文素養,是用心觀照光與影的精品傑作。」


[center][圖][/center]
[center]「2008臺北好精彩」攝影比賽第二名「穿越時空的臺北」。
郭立人攝影,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center]

第三名由李慧敏「迎風看海芋」獲得,作者透過廣角鏡頭的變形、放大了海芋主題,也呈現了陽明山山色之美。


[center][圖][/center]
[center]「2008臺北好精彩」攝影比賽第三名「迎風看海芋」。
李慧敏攝影,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center]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表示,這次「2008臺北好精彩」攝影比賽的作品,將於12月23日開始於101大樓五樓的藝文長廊中展出,歡迎民眾前往觀賞,欣賞不同鏡頭與取景下的臺北,看見不同角度的臺北之美。相關資訊可逕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8514,觀光傳播局網
(2008-12-26 00:09)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24/4/1bppl.html[/center]
[center]#a52a2a">郭英聲鏡下「記憶」 孤寂破碎[/center]




空無一人的黑白畫面,強烈的孤寂感宛如破碎的湧浪,湧入觀者的心。攝影家郭英聲的「記憶中的風景」個展完整呈現他一九八○年代至九○年代期間創作的兩個系列:「記憶中的風景」與「隱藏的記憶溫度」。郭英聲本以為這批底片已經遺失,卻意外尋回,於是決定重新整理發表。

「攝影是我視覺的回憶與眼睛的經驗。」郭英聲今年五十八歲,廿五歲前往法國旅居多年,在巴黎從事商業攝影並創作。「當時去美國是比較方便的,但席德進、許常惠幾位好朋友覺得巴黎比較適合我。」郭英聲說,「我非常喜愛印象派音樂、存在主義文學,也相當迷戀法國新浪潮電影,像高達、楚浮、布列松等人。」

其實,對郭英聲來說,去巴黎還有一個更富情感的理由─去踏尋母親曾在那裡駐足的痕跡。郭英聲的母親、音樂學者申學庸一九五○年代去歐洲進修音樂,郭英聲則在東京由保姆照顧。母親從巴黎寄給他的黑白照片明信片中,其中一張就是巴黎,巴黎印象從此深植在腦海,成了名副其實「記憶中的風景」。

「我走過了母親五十年前曾走過的道路,也許五十年後,我的孩子也同樣會經過這樣的風景。不知道那時候的他們,會想些什麼。」

一九八○年代至九○年代,他常開車四處在歐洲飛馳,記錄不經意見到的瞬間。奇特的是,他鏡頭下的風景空無一人,蕭索、疏離到令人產生窒息感。

「我當時經歷時空和情感的錯亂,只有透過影像創作那種沉靜與狀態,作為抒發的窗口。」

在「隱藏的記憶溫度」系列中,當時正處於情感波折的他,清晨在諾曼地小鎮開車。一片雪花飄下,落在擋風玻璃上,郭英聲很快拍下這個畫面。「當時腦子冒出很多怪異的想法,覺得自己好像進到吸血鬼的城市,我可能會連車帶人消失在這裡等。」這張照片也成了服裝設計師陳季敏去年在台北小巨蛋時尚發表會的舞台背景。

回頭看這些老照片,他以「感慨萬千」四字形容自己的心情。「就像旅行過的皮箱破舊不堪,記憶好似古董櫃的每個抽屜都放了一些東西,重新打開後,發覺過去記憶像是被分割的片段。」

「記憶中的風景」展覽目前在台南加力畫廊舉行。

(2008-12-26 00:01)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24/today-taipei6.htm[/center]
[center]#a52a2a">海洋作品展 立體造形「藝」起來[/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深美國小的作品海岸山城是我家。
(記者翁聿煌攝)
[/center]

〔記者翁聿煌/基隆報導〕

基隆市國小推動海洋教育,舉辦海洋意象立體造形教學暨作品展,小朋友的多媒材立體造型雕塑展現令人驚艷的創意和發想,教育處課程督學王麗蓉說,每件小朋友的創作都是難得一見的傑作。

教育處今年與陽明海洋文化基金會合作,27日要在陽明海洋文化館舉行2008環保創意「藝」起來─海洋意象立體造形教學暨作品徵選頒獎典禮,獲獎的作品也將陳列在文化館中展示。

學童創作 評審稱讚

教育處課程督學王麗蓉說,每件小朋友的創作都是難得一見的傑作,這次的評選並沒有以名次論高下,而是以「最佳主題創意造形獎」、「最佳環保媒材運用獎」、「最佳教學歷程撰寫獎」和「最佳合作學習及說明獎」,鼓勵指導老師和製作學生的用心。

海岸山城是我家驚艷

小朋友的創作令評審們眼晴為之一亮,獲得「最佳主題創意造形獎」的深美國小「海岸山城是我家」,把基隆市多山倚海的美麗風貌,形塑成一座美麗的城堡,令人悠然神往的可愛家鄉。

堵南國小的「航海王」,在巨輪乘風破浪的豪氣中,展現基隆子弟冒險犯難的英勇企圖,也期待著滿載而歸的豐收季節。
(2008-12-26 00:00)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 29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