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wm 首頁
繪圖畫廊
設計藝廊
攝影相簿
▶️ 留言板
最愛收藏
分類標籤
.*(ॐ)宇宙的聲音 *.(wm) 的個人留言板

💬 撰寫新留言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 975  下一頁→ (第631頁, 共975頁)
來自 主題
#14996

.*(ॐ)宇宙的聲音 *.(WM)

法身體性

2012-06-21 18:18 回應留言 💬 | |


http://cbs.ntu.edu.tw/dict/dfb/data/%25E6%25B3%2595%25E8%25BA%25AB%25E9%25AB%2594%25E6%2580%25A7.html
 (術語)論法身之體性諸家不同,先言小乘。小乘理性不論,只以戒定慧解脫知見之五分功德為法身,
稱為五分法身。次言大乘諸家。

三論宗以實相為法身,實相者空理,真空無相,是法身之體性,真空無相,故現其無邊之身相也。

維摩經方便品曰:「佛身即法身。」同註:「肇曰:經云:法身者虛空身也,

無生而無不生,無形而無不形。」往生論註曰:「實相無相,故真智無知也。無為法身者,法性身也。

法性寂滅,故法身無相也。無相故能無不相,是故相好莊嚴即法身也。」

勝鬘寶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實相真如法也。」

(雖謂為實相,然與台宗之實相異,雖謂為真如,然與法相之真如異,僅為空理之異名也)。

法苑義林章七本曰:「法身空理,報身空智,利物所現,名變化身。清辨等師皆有此義。」


法相宗於法身立二種:一為三身總具之法身,一為三身中之法身。

總相之法身,以清淨法界之真如與大圓鏡智等之有為無為五法為法身,別相之法身,

唯以無為之真如為法身。如前所言:華嚴天台等之一乘宗於法身立該攝分相二門,

又於分相門之三身中以所證之理為法身,能證之智為報身,與法相宗同,

然其理非如三論家空理之實相,非如法相宗凝然真常之真如,乃總該萬有之一真法界也。

華嚴以三千諸法為圓融之諸法實相。


天台 又 非如法相 謂 法身之 理無為,報身之 智有為,有為無為性相各別,
乃謂真如法隨緣而現萬德之智相,

則理智本來不二,又法性之體,自具能照之智用,則理智本為一體,故理智皆法爾也,
無作也,無為常住也,姑依能照所照能緣所緣之義相,而分法報之二身耳。



止觀五曰:「常境無相,常智無相。(中略)智境冥一,而言境智,故名無作也。」


真言宗以六大為法身,六大者,地水火風空識 也,此六者,皆事法也,

故法身具本來色相,有宛然之 人格 如 顯教之 報佛化佛。

辨惑指南三曰:「密教法身為地水火風六大,此六皆事法,故具本來色相,出言語,能說法。

(中略)此法身有二種,

六大常恒無礙涉入,無可差別之狀,

表前五大, 名自性身, 是理法身也(胎藏界之大日法身)。

表第六識大,名自受用身,是智法身也(金剛界之大日法身)。」


下午 06:11 2012/6/21

#14995

.*(ॐ)宇宙的聲音 *.(WM)

巴夏 Bashar 談第三、四、五維度, 有意識的選擇未來生和過去生

2012-06-20 18:46 回應留言 💬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o0i4HfOKU0
#14994

.*(ॐ)宇宙的聲音 *.(WM)

覺醒字幕組:通往自由能源之路 - 核子工程師M.T. Keshe

2012-06-19 20:02 回應留言 💬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Ud3kg1e1tg
#14993

.*(ॐ)宇宙的聲音 *.(WM)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2012-06-19 14:22 回應留言 💬 | |


起心動念
http://victorwn.pixnet.net/blog/post/32914243-%E8%B5%B7%E5%BF%83%E5%8B%95%E5%BF%B5
煩惱分為見思煩惱(執著)、塵沙煩惱(分別)、無明煩惱(妄想)


六道凡夫斷見惑,證小乘須陀洹或大乘初信位菩薩;再斷思惑,證小乘阿羅漢或大乘七信位菩薩;
再斷分別,證大乘八~十信位菩薩;再破一品無明,證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出十法界(六粗相),
入一真法界(三細相)。

法身大士有41位階,此時修行用不得意,稱無功用道或無用功行,只能等時間過去,
習氣慢慢淡了,到最後無明完全沒了(破生相無明),大概要三大阿僧祇劫,就成究竟圓滿佛(妙覺)。
破了生相無明,三細相沒有了,叫常寂光土或大光明藏。

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http://victorwn.pixnet.net/blog/post/32914245
這是禪宗的一句名言。又永嘉禪師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當你明心見性後,就曉得中道第一義諦「空、假、中」為真心之「體、相、用」,相是假相、幻相,亦即六祖所說:「本來無一物」
(按:與自性相應名第一義;與自性不相應名第二義、第三義……)
迷的時候,把六道、十法界都當作真的,覺了以後就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因緣所生,都是夢幻泡影,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只是相似的相續相。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是指緣生法,緣聚而生,緣散而滅。
連一真法界,諸佛的報身這些相也是虛妄,不能執著,這些相也要離,才有能力破得了生相無明,成就圓滿佛果。破了生相無明後,根身世界都沒有了,所以說「大地無寸土」,「覺後空空無大千」。
就修行而言,離相不是不要這些相,因為性相一如,沒有相也就沒有性了。而是接觸這些相,但不起分別、執著,所謂即一切相,離一切法是也。



下午 02:19 2012/6/19

#14992

.*(ॐ)宇宙的聲音 *.(WM)

兩種生死

2012-06-19 14:16 回應留言 💬 | |


-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0A7F2WxyP4
生死有兩種,一種是分段生死,像我們這個身體到這個世間來,來投胎,到離開這個世間這是一段,
一段一段的生死。

另外一種叫變易生死,它跟這個性質不一樣,譬如我們現在在凡­夫,我們真修、真幹,真把身見、
邊見放下,我們小乘就是須陀洹,大乘我們就是初信位的菩薩,這叫變易生死。我們在凡夫這個身死了,
小小聖我們生了,我們升級,我們生到那裡­去了。

就好像學校念書,念一年級,升到二年級,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二年級死了,三年級生了,
這種叫變易。為什麼叫變易生死?你要吃苦頭,你得好好用功念一年,你才能­提升。
你修行也修得很苦,沒有這個苦行你提不上去,這個苦行叫變易生死,取這個意思。

兩種生死都斷了,這是涅槃,小乘證得阿羅漢,在小乘裡面修行圓滿了,小乘的變易生死圓­滿了,
但是他迴小向大,大乘變易生死再來。

直接在大乘呢?那我們知道,小乘的阿羅漢相當於大乘十信裡面的第七信,斷證的功夫跟七信菩薩相等,
就是見思煩惱統統斷了,六道輪­迴沒有了。小乘三果,阿那含都沒有出六道,阿羅漢才出六道;
*****
在《華嚴經》裡面,
六信菩薩沒有出六道輪迴,
七信出了,七信才超出。

七、八、九、十,我們就很清楚,兩個一對照­就知道,七信位是阿羅漢,八信位是辟支佛,
九信位是菩薩,十信位是佛,就是十法界的四聖法界。
再向上去,這才離開十法界,初住菩薩,十法界沒有了,他提升到實報莊嚴土。
實­報莊嚴土裡面,修行沒有修行的形相,叫無功用道,因為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就沒有形相
,他是無始無明習氣自自然然的消失。需要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你說無始無明習氣­多難斷!

這個東西斷掉之後就回歸自性,就是科學家講宇宙不見了,回歸自性;他們說不見了,我們曉得,
不是不見了,回歸自性。

下午 02:11 2012/6/19

净空老法師:一真法界?習氣自沒?無功用道?回歸自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91yMhdjpHk

實報莊嚴土裡面,修行沒有修行的形相,叫無功用道,因
為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就 沒有形相,

他是無始無明習氣自自然然的消失。需要多長時間?

實報莊嚴土就是這樣的,你別去管它,時間到了自然就沒有了,叫無功用道。
你可用 不得力,一用力你不就妄想分別又起來了嗎?這不能用力,自然它 ...
自然它­就沒有了­。所以佛把這個無明習氣也分做四十一個等級,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多少時間才沒有?佛說三個阿僧祇劫,自然就沒有。所以習氣沒有了,那叫妙覺位,從等覺再上去,
­妙覺位。妙­覺位不住實報土,那個一真法界不住了,他到哪裡去?回歸自性,自性是常寂光,

他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才圓滿得到遍法界虛空界。這個法身菩薩得到,但是還不圓­滿,
到妙覺圓滿了,回歸自性。


下午 02:06 2012/6/19

#14991

.*(ॐ)宇宙的聲音 *.(WM)

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

2012-06-19 14:02 回應留言 💬 | |


净空老法师:無功用道,有感隨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nwuCyoJ6yA
無功用道,此處用不得力。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這個境界裡頭的­人都是­不起心、不動念,
起心動念就到十法界去了,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住在那個地方。時間那麼長,你要不要去?
好像去了什麼事情都沒得幹,好像非常寂寞。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你說他在那裡幹什麼?
他在那裡就等,慢慢讓無明習氣斷盡,他就回歸自性,就進入常寂光,那才叫究竟圓滿,
就是《華嚴經》上妙覺位,妙覺位是常寂光。可是­諸位同學要­知道,你在那個地方不寂寞,
一點都不寂寞,為什麼?雖然不起心、不動念,他有感隨通。遍法界虛空界的眾生跟你有緣的有多少人,
這些有緣人已經成就,修行證果已­經成就,都在­實報土。所以你到實報土,
你就遇到無量劫來跟你有緣的、認識的、有關係的人,他們修行證果在那邊,你會遇到很多很多。
還有很多很多還沒有修行的,還在六道,­還在四聖法界的­,那個人我想數量不少,
不會少過實報土的人,那些人等你幫忙,他有感,你就應。就是像釋迦牟尼佛、
這些菩薩應化在我們世間一樣,常常來,他來不是業報身了­,他是什麼?乘願­再來。


下午 01:51 2012/6/19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妙雲集上編之六『攝大乘論講記』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15/yinshun15-19.html
第六章 彼修差別
第一節 建立十地 如是已說彼入因果,彼修差別云何可見?由菩薩十地。何等為十?
一、極喜地,二、離垢地,三、發光地,四、焰慧地,五、極難勝地,六、現前地,七、遠行地,
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如是諸地安立為十,云何可見?為欲對治十種無明所治障故。
所以者何?以於十相所知法界,有十無明所治障住。云何十相所知法界?謂初地中由遍行義
;第二地中由最勝義;第三地中由勝流義;第四地中由無攝受義;第五地中由相續無差別義;
第六地中由無雜染清淨義;第七地中由種種法無差別義;第八地中由不增不減義,
相自在依止義,土自在依止義;第九地中由智自在依止義;第十地中由業自在依止義,
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自在依止義。

節文...

(8)「八地中」所得的「不增不減」法界相,從遠離『無相作行無明』所顯。
第七地雖然無相行,但還是有功用行,這無相有功用,障礙了八地的無功用道。
菩薩在悟入第八地的時候,離有功用相,證得無生法忍,通達諸法的不增不減,
得二種自在依止,能任運的現起身相及國土。

八地菩薩得如幻三昧,觀一切法無礙,隨心所欲現的即能顯現,叫「相自在依止」。
能觀諸世界,隨心所欲變的何種國土即能變現,叫「土自在依止」。
這兩者,也是八地所證入法界的義相。


(四)「熾盛修」,修習無功用行,念念增勝,不因得無功用道而停滯,故名熾盛修。


凡是地上「菩薩」,不論在那一「地中」,都要「修」習「奢摩他」(止)與「毘缽舍那」(觀)二門。
這止觀是怎樣修得的呢?「由五相修」:
(一)「集總修」,集所有的大乘教法,作總相觀察,一法如此,法法如此。
這可通於有相修及無相修的兩種,但現在約有相修說,所以又說第
(二)「無相修」。於離名相的一真法界性中,觀察一切法皆不可得,名無相修。
但無相修或者還有功用,所以說第
(三)「無功用修」。不加作意,不由功 [P402] 用,能任運的止觀雙運,無功用修。

(四)「熾盛修」,修習無功用行,念念增勝,不因得無功用道而停滯,故名熾盛修。

(五)「無喜足修」,雖得念念增盛,但不以此為滿足,仍是著著上進,所以說是無喜足修。

  由「五修」的因,「菩薩」能「成辦五」種的「果」:
(一)「念念中銷融一切麤重依止」:
依止是阿賴耶識,粗重是煩惱所知的二障,阿賴耶識中的二障種稱為粗重所依。像上面所說,
以五種修來修習止觀二行,因它念念的增勝熾明,熏成聞思修的無漏法身種子,
就能念念中銷解鎔散二障粗重的潛力,使它不得存在,獲得轉依。
(二)「離種種想得法苑樂」:脫離種種戲論相──不但顛倒邪見的戲論要遠離,
就是佛見法見乃至涅槃見也都要遠離,這就可以得法苑之樂。法是法界,離一切戲論通達法界,
定心寂靜,而得現法樂住,名為法樂。或者法是教法,依如來教法切實修行,得到其樂無窮的法味,
所以叫法樂。苑是譬喻,得法樂,如在花苑中隨意遊賞,使人喜樂自在。
大乘莊嚴經論說這是修定的果,意義也就在此。
(三)「能正了 [P403] 知周遍無量無分限相大法光明」:修習止觀,得無礙慧,能通達諸法無有差別,
了知法界無限量,一法遍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其量周遍,其數無量,沒有分齊,沒有界限,
所謂『觸處洞明』而得無礙的大法光明。莊嚴論中把它總攝為『圓明』二字,可說言簡意盡。
(四)「順清淨分無所分別無相現行」:清淨分是出纏的真實性,因修習止觀得無分別智現證無相。
(五)「為令法身圓滿成辦能正攝受後後勝因」:菩薩修習止觀,步步上進,不生喜足,希求的唯一目的,
在使法身圓滿成辦。圓滿法身在第十地,成辦法身在佛地,前前地中的修習,能為圓成後後法身的殊勝因。
這前前攝受後後的因,到最後能夠成辦究竟的佛果。

  真諦釋把五因次第配合五果,一因成一果。莊嚴經論說:五果中的前二是修止所成辦的,
次二是修觀所成辦的,後一是雙修止觀所成辦的。實際上,地上的菩薩,每地都是定慧圓修的,
所以五果也就都是由止觀二者所成辦;莊嚴論也只是約它的偏勝而說。 [P404]



下午 01:53 2012/6/19

#14990

.*(ॐ)宇宙的聲音 *.(WM)

淨業持名四十八法

2012-06-19 11:10 回應留言 💬 | |


http://book.bfnn.org/books3/2068.htm

9、調息持名

或於氣靜心平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默觀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阿彌陀佛一聲。
方便調息,不緩不急,心息相依,隨其出入。行住坐臥,皆可行之,勿令間斷,常自密持。
攝心既久,息念兩忘,即此身心,與虛空等。持至純熟,心眼開通,三昧忽爾現前,即是唯心淨土矣。


19、老實持名

既不求名利,又不逞才能,老實修行,最為難得。祖師云:參禪中,覓個癡鈍人,不可得。

今之念佛人,正患其不癡鈍耳。

老實二字,是生西方之一直大路。何以故?老實者,不於阿彌陀佛四字外,添一毫妄想也。


上午 12:06 2012/6/19

#14989

.*(ॐ)宇宙的聲音 *.(WM)

淨業持名四十八法

2012-06-19 00:13 回應留言 💬 | |


http://book.bfnn.org/books3/2068.htm
上午 12:06 2012/6/19

💬 撰寫新留言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 975  下一頁→ (第631頁, 共9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