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wm 首頁
繪圖畫廊
設計藝廊
攝影相簿
▶️ 留言板
最愛收藏
分類標籤
.*(ॐ)宇宙的聲音 *.(wm) 的個人留言板

💬 撰寫新留言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 975  下一頁→ (第630頁, 共975頁)
來自 主題
#15007

.*(ॐ)宇宙的聲音 *.(WM)

淨空法師談 -「法身」是「虛空世界,悉我自心」。

2012-06-23 22:22 回應留言 💬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rnFQ6dnkUo
「報身」是「般若智慧現前」。「應化身」是「大德大能」

「法身」是「虛空世界,悉我自心」。「報身」是「般若智慧現前」。「應化身」是「大德大能」
三身圓顯』。「三身」,第一是法身。「法身」是什麼?就是「虛空世界,悉我自心」。

到那個時候你肯定了,因為你看清楚了,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
如同我們一般人作夢,在夢中­忽然覺得我在作夢,整個夢境都是我自性變現的。
夢境是妄,能現的心是真,所現的相是妄,全真即妄,全妄即真,真妄不二,真妄一如。

如果你從夢境裡頭醒悟過來,我們現前虛空­世界不就是如此嗎?
這是一悟一切悟,可是諸位要曉得,一迷一切迷。

「報身」是什麼?報身是智慧,般若智慧現前,對於虛空法界、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這叫報身。

「應化身­」,我們今天這個身體是應身,佛有應身,我們也有應身,不同的是什麼?

我們的應身是六道裡善惡果報感應,
佛菩薩的應身是應眾生所感而現身。

所以你才曉得諸佛菩薩現身是「依­他起」,這個「他」,當然最根本的他是自性,

另外一個他就是眾生之感。

眾生有感,如果沒有自性佛不能現身,有自性沒有感,佛也不現身,

所以佛菩薩現身,感是兩個,自性跟眾­生之感。


我們現身也是兩個,也不能離開自性,離開自性怎麼會有身?這不可能,這是根源;
但是我們雖有自性,如果沒有善惡業報也不能現身。

所以我們的身是業報應身,諸佛菩薩­是眾生之感而應身,他自己的業報已經消除,業障消盡了。

http://www.amtb.tw/14/14-14-02.xml
影片來源:地藏經玄義1998_12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



下午 10:18 2012/6/23

#15006

.*(ॐ)宇宙的聲音 *.(WM)

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 阿彌陀佛

2012-06-23 21:26 回應留言 💬 | |


淨空法師 報恩講堂 普賢大士之德 (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
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4&web_rel_index=67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探討《無量壽經》

第二章,佛給我們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淨宗的學人,也就是修淨土的人,一定要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不但佛在經上這樣告訴我們,同樣在阿彌陀佛自己敘說的四十八願裡頭也說得很清楚,《無量壽經》上
講「普賢行、普賢之德」,重複很多句,不只是一句,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普賢行的世
界。普賢行是什麼?是全部的《華嚴經》,「十大願王」是《華嚴經》的總結,全經到最後把它歸納成
十個綱領,十願整個一展開就是全部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佛在《華嚴》上
說,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夠圓成佛道,換句話說,要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一定要修普賢行。我們要問為什
麼?因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我們自己心性發揮到究竟圓滿之處,成佛就是這麼一回事情,就是我們心性
發揮到最圓滿,那就叫成佛。

普賢行是稱性的行為,換句話說,就是自己心性的全體,一絲毫沒有欠缺,這叫普賢行。

  普賢行不是一般人都能修的,什麼人能修?《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修的
。法身大士,換句話說,已經證得法身的人。

換句話說,已經明心見性的人才能修。沒有明心見性,心性是什麼都不曉得,
從哪裡學起?所以普賢行誰能修?這絕對不是普通人,一定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
法身,他才有能力,否則的話,不是他的境界他無從修起。


可是淨宗很特別,這就是很難叫人相信,
一心一意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普賢行,這真是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念這句阿彌陀佛算不算普賢行?

不算,為什麼不算?

因為我們是亂心念,我們是多心念,我們不是一心念。

一心念就是普賢行,我們今天念頭沒有專一。所以念佛人常說一心稱念,


《無量壽經》上講「一向專念」,一向是一心、一個方向,專念是修普賢行,
這不要明心見性也修了普賢行,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所謂是難信之法,
它難信就在此地。

(節錄自04-06-01 普賢大士之德)


下午 09:22 2012/6/23

#15004

.*(ॐ)宇宙的聲音 *.(WM)

法身慧命

2012-06-23 18:21 回應留言 💬 | |


淨空法師:發願求生淨土,你的智慧不在十地菩薩之下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3/27160.html


疏鈔雲,故知念佛,菩薩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念佛。
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可見淨土法門,正契菩薩之機。

這也是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裡面所說的。父母是生育我們這個身體的,所以在此地,用念佛來比喻,
念佛能生法身。我們肉身得之於父母,我們法身慧命從哪裡得來呢?從念佛。
當然大乘佛法裡面有許許多多的法門,這些法門,目的都能夠生法身。可是這無量法門,
確實有難易的差別。有很多法門修學困難,不容易成就。

下午 06:19 2012/6/23

宇宙及萬事萬物的真相—真空妙有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1/107861.html
一、宇宙的本性及真相
千百劫以來,修行人都在尋找真理,探求宇宙真相。

佛家講“見性成佛”。性又是什麼?沒有人能夠真正說清楚,而且越說得多,比喻、描述得越詳細,反而離它越遠。只有真正明心見性的人才能證悟到它的存在。

性有許多代名詞,如:真我、本來面目、道、真如、本性、實相般若、菩提、如來、如來藏、法身、涅槃等。縱然用上百個代名詞來表達也不夠准確,只能說接近它,相似它。正可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宇宙的本性只是一種存在,雖存在,但又無形無相、無聲無息、無作無為、如如不動。萬事萬物中都有它的存在。但你看到或感知到的只是萬事萬物的表相,你卻感知不到,更看不到性的存在。說它是空無,它連空無也無,故謂之“真空”。一個連空無也無的“東西”(它什麼東西也不是,此處只是方便講),當然沒有分別,清淨無念,無作無為,只是如如不動。



見性即是功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Sutra_Selection2/selections_02_32.htm
你若有功夫,就可以見性。

◎節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功德是屬於法身一方面,不是修福就是功德。
所以六祖大師才說:「什麼是功呢?你見性就是功。」
見什麼性呢?見你本來自性,本有的光明妙性是功。你若有功夫,就可以見性。


【中台世界】 六祖壇經疑問品
www.ctworld.org/turn/sutra/015.htm


六祖大師為令韋刺史更加了解福德與功德的道理,所以再進一步說明:「見性是功, 平等是德。」
見性的「見」表示契悟,是指契悟到自己的本心本性,契悟到自己的佛性。

下午 06:02 2012/6/23

#15003

.*(ॐ)宇宙的聲音 *.(WM)

宇宙及萬事萬物的真相—真空妙有

2012-06-23 18:02 回應留言 💬 | |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1/107861.html

下午 06:02 2012/6/23

#15000

.*(ॐ)宇宙的聲音 *.(WM)

為何阿羅漢『證』的法身不圓滿?

2012-06-22 02:49 回應留言 💬 |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2040102675
開題問得很正確,重點在《證》一字。
眾生的法身都是圓滿的,從無增減。問題在《證》得多少?
佛是【福、慧】兩足尊;阿羅漢在【慧】證得圓滿,但在【福(利他)】證得不圓滿。
所以, 佛 喝責 阿羅漢 為 【自了漢】。




淨空法師法語:法身是真我,法身不生不滅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6/61225.html
 

1 佛法裡面告訴我們,法身是光明的,光明遍照法界。法身是無始無終,法身是體,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法身沒有生滅,所以叫“常”。我們肉身有生有滅,法身是真我,法身不生不滅。

2 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眾生從哪裡來的?世間一切法從什麼地方變現出來的?從法身變現出來的。能變的這個體,我們就叫它做法身,一切法都離不開它。

3 法身,跟諸位說是共同的,不是某一個人專有的。經上說得很明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相同的。我們跟佛是不是共同一法身?當然!法身是平等的,法身是大家都相同的。

4 佛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法身遍一切處”,法身是一切萬法的理體,當然是遍一切處的,佛證得了。

5 我們要問了,佛怎麼證得的?這一點很要緊,證得法身就叫成佛。分證叫菩薩;圓證就叫佛;迷失了法身,這叫凡夫。

6 法身既然遍一切處,我們之所以不能證得,就是我們的心量太小了。我們的心量不能夠平等地遍一切處,我們在一切事物裡面起分別、起執著,於是遍一切處的清淨法身就不能證得了。

7 我們淨土法門修行的綱領是平等、清淨、慈悲。平等是理,清淨是自受用,他受用是慈悲——清淨、平等、慈悲是一而三,三而一。

8 清淨、平等、慈悲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是我們自己法身理體,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念出來,我們的成就跟諸佛菩薩平等。

 
道西法師:到底應該念南無阿彌陀佛還是阿彌陀佛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6/61230.html
上午 02:39 2012/6/22

#14999

.*(ॐ)宇宙的聲音 *.(WM)

色身生活與法身生活

2012-06-21 20:20 回應留言 💬 | |


http://book.bfnn.org/books2/1628.htm
斌宗法師講述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二日於法源寺

節文...

「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法身生活是什麼?


色身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當然要依賴物質的衣食住來生活,然而法身是無形無相的理智之體,
卻用不著這些東西。究竟什麼是法身的生活呢?簡單來說就是佛法。然而佛法中最重要的綱領要算
戒、定、慧三無漏學,尤其是為佛教修學人唯一不可缺的條件,那末戒定慧就是法身的衣食住了,
這戒定慧三字為法身生活上最緊要而不可缺一的三要素。這法身生活也可以叫做心靈生活,是以道
德和真理是心靈的生活。


「親證真如」(法身)——它的境界是不可思議,

俱足「常樂我淨」四德,不生不滅(常),解脫自在(我),寂滅永安(樂),絕諸垢染(淨),
這就是法身生活得到的一種最高度的殊勝妙樂之境界。

10、追求法身生活的方法

然欲達到上面所說的那種勝妙安樂的境界,我敢斬釘截鐵地說;非向法身生活上追求絕對不可能的。
追求的方法是:一心向佛法中的三學去進取,勤修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向攝心的戒學精進
而禁止一切惡念,心常清淨,自然地不做壞事,那有什麼煩惱痛苦,或受任何苦報呢?解脫自在就是由
這裏得來的。即向靜慮的定學精進,能夠遠離一切顛倒妄想,自然獲得清安寂靜之樂。向破惑的慧學精
進,能夠得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依一切智斷見思惑,依道種智斷塵沙惑,依一切種智斷無明惑
,三惑的煩惱既然完全滅掉,那麼三德的法身自然顯現,由此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這就是證著法身了
!大家能夠如是依法受持精進不退,保證您們有一日準會得到安身立命的。



大家今生有緣,能夠遇到佛法,切莫錯過機會,當依法奉行,切實地去精修戒定慧的三無漏學,
來培養這人人本有的法身慧命,不要乖乖地讓它餓死,方不愧為佛的弟子。或者諸位能夠一心念
佛修行,也就是修持三無漏學了。因為一心念佛則不起惡念而能三業清淨就是戒,一心念佛不起
妄想散亂就是定,一心念佛正念昭彰信願堅固就是慧。

下午 07:43 2012/6/21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述記(五十一)
http://www.minlun.org.tw/old/416/t416/t416-4-5.htm

── 第十二講表 六度萬行(之七)
●雪廬老人編表 ●思飛講述‧彙整


  ●相似即佛

上來圓觀五番增進,圓慧深明,粗垢(見思、塵沙)任運先落,圓中妙理相似得見,故名「相似即佛」,即圓「十信」位。此十信名與別教同,而義則大異,以下諸位皆然。
初信任運先斷見惑,二信至七信任運斷思惑盡,證位不退,與別教七住齊,而復大勝(解行功用不可同日而語故)。八信至十信,任運斷界外塵沙惑,行四百由旬,證行不退,與別十向齊。
此十信位,又名「鐵輪位」,又名「六根清淨位」。以六根清淨互用故,能遍照大千世界內外上下,其中一切眾生行業因緣果報生處,乃至遍見聞十法界事。其神通道力,難思難議,故此位為圓教正入假位。
南嶽慧思大師(智者之師)示居此位。

●分證即佛

分破根本無明,分證三德秘藏,已能分身百界,八相作佛,故名「分證即佛」。即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
初住名「發心住」,斷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一心三觀任運現前,成一心三智。行五百由旬,初居實報無障礙淨土,亦復分證常寂光淨土。證念不退無功用道,現身百界,八相作佛,與別教初地齊。
次從二住至十住,各斷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與別教十地齊。
次入初行,更斷一品無明,與別教等覺齊。次入二行,更斷一品無明,與別教妙覺齊。故別教雖稱妙覺,只是圓教第二行耳(別妙覺實為圓妙覺所示現,如前已說)。
次從三行,乃至十地、等覺,各斷一品無明,增一分三德。三行以後,所有智斷,別教之人,不知名字。

●究竟即佛

妙覺極果,斷四十二品無明,永盡究竟;三德秘藏徹底開顯,故法身(佛性理體)、般若(智慧)、解脫(福德),究竟圓滿;居上上品常寂光淨土,亦名上上品實報無障礙淨土;最上最勝,無有過者,故名「究竟即佛」。
四教雖皆有佛果,然前三教佛皆為方便示現,惟此圓教佛果方為真正佛果。學佛之人,誓成無上佛道,於此真正佛果,不可不知者也。
又須知佛有三身:一、法身── 指所證理性,即以法性理體為身。二、報身── 又分二種,一是「自受用報身」,指能證功德智慧,即以無盡智德為身;此報身與法身冥合,能所不二,理智一如,惟佛自受用,他人莫能知也。另一是「他受用報身」,乃佛為地上菩薩(別初地、圓初住以上之法身大士)所示現者,量同塵剎(身量等同微塵數剎土之大),相好剎塵(相好莊嚴有剎土微塵數之多,不只三十二相而已),亦可名為「勝應身」。三、應化身── 佛為地前菩薩及三乘凡聖所示現者,又可分為:帶劣勝應身(如同四禪色究竟天之三界最高大身)、劣應身(如同人間丈六八尺之身)隨類化身(化現九界之身)等。
然此三身非一非異,實乃一而三、三而一者也。

◎根性如何自審

或問:上來備述三乘四教之教法、觀法、行位等,然則,吾人根性所屬,如何自審耶?答:昔佛在世,躬親說法,神通自在,化儀難思;四教四機,於五時中,宜聞者令聞,不宜聞者令不聞,無不契理契機,當座得益。佛滅度後,各種教乘,結集流傳,後人聞誦一代時教,未遇具眼明師(開法眼道種智者),誠不知自己根性畢竟何屬?然可從二方面自審之:
一者從淨土法門自審:夫淨土法門為大乘法門,佛於小乘會上,不說他方佛土事,以其根器未熟,說亦不信故;待其大根成熟,方於大乘會上說之耳。故經論云「小乘無他土之說,大乘有剎海(無邊剎土)之談」。今人若聞淨土法門而能信受者,即知其為大乘(別圓)根性也。
二者從佛性義理自審:佛為藏通人只說真諦空理,為別圓人方說中諦佛性理。今人若聞佛性妙理而能信解者,即知其為別圓大根也。然則,是別?是圓?則視其能解「但中(隔別三諦)」或「圓中(圓融三諦)」,而知其近於別根或圓根也。
以上五乘通途法門已別別說畢,下表則說淨土特別法門。(完)



下午 07:58 2012/6/21


63.
何謂『三德』?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qanda/Q2/q2-63.htm
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是名三德 。
法身德 :佛常住不生不滅的法性身無不周遍。

般若德:佛的智慧無量無邊,了知人生宇宙的實相,無所障礙。

解脫德:佛所證得的最勝妙法,能夠化度一切眾生而自在無礙。

三德亦有三種:即是智德、恩德、斷德是也,何謂三德呢?敘述如下:

智德:佛的智慧深廣,無所不知,無所不見,號稱一切智人。

恩德:佛的慈悲廣大,誓度一切眾生,無偏無失,三界(梵語trayo dhatavah)六道眾生,有緣者莫不蒙度。

斷德:佛將一切的煩惱斷除,清淨無為,解脫自在。

下午 08:02 2012/6/21

*****
三身
http://baike.baidu.com/view/678262.htm
三身
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清愚)三身,佛學術語,梵語 trikāyāh 的意譯,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
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梵dharmakāya ),智法之聚集稱為報身
(梵sambhogakāya ),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梵nirmāṇakāya )。

目錄

概述簡釋
禪宗六祖慧能解釋三身
古籍記載《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十地經論》
《金光明經》
《解深密經》
《宗鏡錄》
概述 簡釋
禪宗六祖慧能解釋三身
古籍記載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十地經論》
《金光明經》
《解深密經》
《宗鏡錄》
展開編輯本段概述
簡釋
  又作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法佛、報佛、應佛;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佛、報佛、化佛;法佛、報佛、應化佛;真身、報身、應身;自性身、滿資用身、化身;自性身、應身、化身;法身、應身、化身;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食身、化身;法身佛、受用身佛、化身佛;正法佛、修成佛、應化佛;佛所見身、菩薩所見身、二乘凡夫所見身。
禪宗六祖慧能解釋三身
  (1)清淨法身佛,謂吾人之身即是如來法身,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淨,並能生出一切諸法。   (2)圓滿報身佛,謂自性所生之般若之光若能滌除一切情感欲望,則如一輪明日高懸於萬裡晴空之中,光芒萬丈,圓滿無缺。   (3)自性化身佛,謂吾人若能堅信自性之力勝於一切化身佛,則此心向惡,便入地獄,若起毒害之心,便變為龍蛇;若此心向善,便生智慧,若起慈悲之心便變為菩薩。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二、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八、《佛地經論》卷七、《觀經玄義分傳通記》卷六]
編輯本段古籍記載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卷三載,化身佛有化身、父母生身、隨世間身、生身、假名身等五名稱;應身佛有應身、受用身、報身、智慧佛、功德佛、法性生身等六稱;法身佛有法身、自性身、真實身、如如佛、法佛等五稱。另《金光明最勝王經玄樞》卷四謂,前述之化身五名外,加上釋迦身、二乘凡夫所見身、應身、變化身,共為九名;應身六名加上舍那身、菩薩所見身,共為八名;法身五名加上佛所見身、毗盧遮那,共為七名。各經論所舉三身之名稱與解釋不盡同。
《十地經論》
  等諸經所說之三身,即:   (1) 法身,為證顯實相真如之理體,無二無別,常住湛然,稱為法身。   (2) 報身,酬報因行功德而顯現相好莊嚴之身。   (3) 應身,順應所化眾生之機性而顯現之身。
《金光明經》
  所說之三身,即:法身(梵 dharmakāya )、應身(梵sambhogakāya )、化身(梵nirmāṇakāya )。依合部《金光明經》卷一之三身分別品載,如來昔在因地修行中,為一切眾生修種種法至修行滿,因修行力故,得自在而能隨應眾生現種種身,稱為化身。又諸佛如來為令諸菩薩得通達,並體得生死涅盤一味,以為無邊佛法而作本,故示現此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背圓光之身,稱為應身。為滅除一切諸煩惱等障而具足一切之諸善法故,唯有如如智,稱為法身。前二種身為‘假名有’,第三身為‘真有’,乃為前二身而作本故。又依《金光明經》言,法報之兩佛是其真身,為化眾生而示現佛身,相好具足、威光殊勝,稱為應身。佛隨眾生現種種形,或人、或天、或龍、或鬼,如同世之色像,稱為化身。此三身以真身為本,依真起應,依應起化,如依煩惱起業行,依業受報。慧遠之《觀無量壽經義疏》卷末(大三七·一八三下):‘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謂法與報。二者應身,八相現成。三者化身,隨機現起。’即依此《金光明經》之意而言。
《解深密經》
  卷五所說之三身,即法身、解脫身、化身。其中化身指八相示現之身;解脫身指五分法身;法身指於諸地波羅蜜多,善修出離轉依成滿之妙果。蓋五分法身,聲聞獨覺亦可得之,故單就此身而言,二乘與如來無異。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三(大三一·二四九中):‘二乘道究竟果,名解脫知見。二乘解脫知見中無三身,菩薩解脫知見中有三身差別。何以故?二乘不能滅智障,無一切智故,不得圓滿清淨法身,無大慈悲,不行利益他事故,無應化兩身。’故知二乘之解脫身,無法身及應、化等身。
《宗鏡錄》
  卷八十九載,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稱為三佛身,此即法、報、化三身:   (1)自性身,諸佛如來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又稱法身。   (2)受用身,又分二種:   (a)自受用身,諸如來修習無量福慧,起無邊真實功德,恆自受用廣大法樂。   (b)他受用身,諸如來由平等智示現微妙淨功德身,居純淨土,為住十地菩薩眾顯現大神通,轉正法輪。   (3)變化身,諸如來以不思議神力,變現無量,隨類化身,居淨穢土,為未登地諸菩薩眾及二乘等,稱其機宜,現通說法。同書並舉出轉三心可得三身之說,即:轉根本心(第八識)可得法身,轉依本心(第七識)可得報身,轉起事心(第六識)可得化身。


下午 08:14 2012/6/21

五分法身
http://cbs.ntu.edu.tw/link/cxy/cxy01303.html
以五種的功德法,成就佛身,叫做五分法身。

一、戒法身,謂如來三業,離一切的過失。
二、定法身,謂如來真心寂滅,離一切的妄念。
三、慧法身,謂如來真智圓明,通達諸法的性相。
四、解脫法身,謂如來的身心,解脫一切的繫縛。
五、解脫知見法身,謂如來具有了知自己實已解脫的智慧。



下午 08:16 2012/6/21

#14998

.*(ॐ)宇宙的聲音 *.(WM)

螞蟻問蜈蚣

2012-06-21 19:40 回應留言 💬 | |


http://www.amitofo3.net/books/b106.html

  有一天,螞蟻遇見蜈蚣,就很好奇的問:「蜈蚣先生、蜈蚣先生,您的腳那麼多隻,請問您怎麼知道哪隻腳,何時該提起,何時該放下,從旁看去就如同波浪一般,一波接著一波,綿延不絕,煞是壯觀」。

 

  這時,蜈蚣想了想,就回答說:「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耶」。當蜈蚣開始想要去控制每隻腳的動作,赫然發現,它已經變得無法走路,寸步難行。 蜈蚣愈想愈是不會走路。最後只能跌跌撞撞爬回蜈蚣窩,當它爬回蜈蚣窩遇到另一隻蜈蚣時,就提醒這隻蜈蚣說:「以後如果有螞蟻問你如何走路這個問題,千萬千萬不要去想它」。

 

★心得 ... michael

 

  很重要的一個小故事。念佛、持咒、拜佛、打坐、運動、工作、百八佛事、一切行住坐臥,亦復如是,不要去想。不坐坐。不念念。佛號咒語,自性流出,不念自念不持自持。拜佛打坐,本自具足,不拜自拜,不坐自坐,完全自動化。勿作意,勿以意識心控制,愈作意控制、愈跌跌撞撞累死自己。文殊云:能禮所禮性空寂。同理。能念所念性空寂。能持所持性空寂。能坐所坐性空寂。能行所行性空寂。能為所為性空寂。能動所動性空寂。以此類推。本能自性,本自具足,無所不能。故:萬法皆佛,萬法皆定。無不是佛,無不是定。那迦常在定,無有不定時。無入定出定。真能念佛者,是名深妙禪。憶佛念佛三昧淨。原來彌陀念彌陀。寶王三昧。入佛境界。反之:萬法不佛則傷。

 

  楞嚴經:歇即菩提。金剛經:無人我眾生壽者。六祖壇經:有我罪則生,亡功福無比。偈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維摩詰經:直心是道場。覺明妙行菩薩: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不思善,不思惡。動念即乖。無心道人。越放鬆越有力量。



下午 07:40 2012/6/21

#14997

.*(ॐ)宇宙的聲音 *.(WM)

萬佛城金剛菩提海Vajra Bodhi Sea

2012-06-21 19:34 回應留言 💬 | |


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242/vbs242p004c.htm
所以禪宗修行主要的就是斷念頭,所謂:「打得念頭死,許你法身活。」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斷念斷業 方證法身

大乘起信論曰:「無明業相,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不覺即無明,心動就是最初剛剛起來一個小念頭,它是由無明而來;雖然微細,但作用卻大,能在我們第八阿賴耶識中留下一個種子,這個種子將來遇緣起現行,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這一個小念頭就叫作業。

由業招果酬報方休

凡是人所作的事,所說的言語,以及心裏所思維的一切,都叫作業,稱為身口意三業。業是以思心為體,思是五遍行之一,就是意志,即造作身口意三業的原動力。吾人一切由心所為的動作及行為,無不由此推動出來。它能令心取正邪等因緣造出善惡之業,有業必感受果報。人生為酬業而來,故受業的支配。

所謂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意義深長。佛是覺,眾生不覺。佛心是如如不動;眾生心則生滅不停,所以眾生流轉生死,苦不可言。這個苦指三苦、八苦、以及無量諸苦而言。古人說:「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說明人生的真相,由於一念不覺而發展到生老病死,永無了期。

唯去妄心方得真如

再深入研究,我們的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之體,真就是真如本性是不動的,妄即無明,無明不守本分,忽然一動生出一個細微的念頭,所謂心動,其實不是心動,而是無明在動。這一動非同小可,即引起接連不斷的大波浪。大乘起信論心生滅門中說:「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賴耶識」。換句話說,不生不滅是指如來藏說,即真如本性。生滅是妄心,妄心屬有漏剎那生滅的虛妄雜染法,也就是無明,此即第八阿賴耶識的詳細解說。

我們活在世上,不能像植物人一樣,身口意總要有所活動。在凡夫方面若任由意志自由活動,必然隨其心中之煩惱依舊走貪瞋癡的老路子。生死浮沉,永無解脫之日。學佛就是要控制意志,清淨三業,身禮佛、口念佛、心想佛,三業清淨為入道之階。

人之有貪瞋癡煩惱,係為人的妄念一起只認得一切法之相,而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且相相不一,因誤認相為真實的,見到善惡好醜高低不平之象,就起了分別執著之心,引起愛憎取捨,因之造出善惡不同之業。這種由自己所造之業會成為將來自己的指揮官,令自己作不了主,如同一個小猴子被人牽著走,一生行為,始終逃不出業力的範圍。縱然死了,還不算完,今生所造的業又須帶到來生受報。一般人善少惡多,所以受報也是苦多樂少。這是輪迴的真相,要想擺脫,只有學出世法,斷妄歸真,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地藏經曰:「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這段經文指出了業力的影響如此之大,且必須承受果報,而無代替之方。所以我們一言一行,均須謹慎,以免自作自受,無可逃避。

離念證性才可成佛

人生受業力挾制,解放之法,唯有在最初「依不覺故心動」上想辦法。心能不動,念頭就沒有了,但是若想心不動,實不容易。我們平常的念頭沒有一時停過,妄想紛飛而不覺得。例如夜裏睡不著時,若干年前的人我是非湧現心頭。這時候要使心不動,什麼都不想,且維持一分鐘,實在不容易。所以禪宗修行主要的就是斷念頭,所謂:「打得念頭死,許你法身活。」「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應知念頭就是業識,欲證性體,非斷念不可。斷念就是斷無明,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念頭是虛妄的,當處起,當處滅,剎那不停,最壞的是前念剛剛滅,後念跟著又來了。所以修行人在前念已滅後念未起的時候,保持心中清淨,這一念清淨心,時間雖短,卻是淨念相繼之根源,與如來心心相印,是了不起的工夫。

因此,學佛就是要離念證性。無論在家出家,一切拜佛、拜懺、念經、念咒、印經、造像、燒香、磕頭、打坐、閱藏等功德,只是助行,唯有斷念才是正行。也唯有如此,才能斬斷業障,趨向佛智與清淨法身。


「金剛菩提海,什麼叫金剛?什麼叫菩提海?金剛是不會壞的,菩提海是個覺海。覺海,這是個譬喻,譬喻像一個海,其實比海更大,比海更深,這種覺性是沒有邊際的,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現在人人都是修行這個金剛法,修行這個不壞的法,把我們心也變成金剛那麼光明,把我們的心修得像金剛那麼堅固,把我們這個身修得好像金剛那樣不壞。」
下午 07:34 2012/6/21

💬 撰寫新留言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 975  下一頁→ (第630頁, 共9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