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因緣果報

美術繪圖發表:奇幻插畫,言情插畫,兒童繪本,線上繪圖,水彩水墨油畫素描版畫
1頁, 共1
發表人 人氣點閱:1900

0511.jpg
0511.jpg




虎約小霸王?
虎約小霸王?
瘋狂兔女郎?
瘋狂兔女郎?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0518
0518
WM



繪圖畫廊設計藝廊
攝影相簿留言板
最愛收藏分類標籤
暱稱: .*(ॐ)宇宙的聲音 *.
註冊: 2004-05-21
發表: 4770
來自: 星天上君
V幣: 278278
@ 1F
因緣果報 2011-05-12 19:54
/ / /

😱

目前各有線電視公司均將公用頻道安排在第 3 頻道
公用頻道 ( CH3 ) 簡介 :

  一、 什麼是「媒體近用權」?

     (1)1984 年「聯合國人權宣言」即指出:不分性別、種族、國籍、年齡,全人類均應當享有的「傳播權」

      包括「知的權利」與「媒體近用權」。知的權利指人們有「不受限制、充分獲得資訊」的權利,媒體

      近用權則強調你我有權透過媒體表達不同的主張;也就是報社、電台、電視台等媒體機構應開放版面
    
      或時段,讓有需要發聲的社會大眾可以撰寫內容或製作節目,藉由媒體機構協助出版與播送。

     (2) 「媒體近用權」就是「依據公平的原則,讓每一個人與多元的社會團體,有機會在報紙、電視、廣播

       上發表自己對於公共議題的想法」。

  二、 我國有設置「公用頻道」嗎?

     (1) 為落實媒體近用權,我國有線廣播電視法第 25 條第 2 款規定,有線電視公司(俗稱第 4 台)應免費

       提供一個以上之公用頻道,供當地民眾、團體、學校及政府機關播送公益性、藝文性、社教性等節目。

     (2) 目前各有線電視公司均有設置公用頻道。

  三、 公用頻道在第幾頻道?

     (1)目前各有線電視公司均將公用頻道安排在第 3 頻道。     

  四、 公用頻道有什麼功能?

     (1) 促進多元文化發展:多元意見與文化,可經由電視媒體對外廣為宣播,而且可以豐富並保存地方文化。

     (2) 提升媒體教育與使用權:提供民眾、團體學習與接近及主動使用電視媒體的機會。

     (3) 加強社區意識:社區民眾可經由公用頻道得知社區消息,社區意識可經由此一溝通管道提升與凝聚。

     (4) 增進公共服務:提供全國性電視頻道所缺乏的社區公益性、藝文性及社教性節目與訊息。



上午 09:35 2011/5/13
________________
人於前八識之染著,若不入於第九識之真如本識上,確仍無法脫離輪迴,因而在彰顯佛性本質上,定要能入於第九之「菴摩羅識」內,方是正確也。

【靜中養心,動中制心,鬧中煉心,行中驗心】。
南無阿彌陀佛
WM



繪圖畫廊設計藝廊
攝影相簿留言板
最愛收藏分類標籤
暱稱: .*(ॐ)宇宙的聲音 *.
註冊: 2004-05-21
發表: 4770
來自: 星天上君
V幣: 278278
@ 2F
Re: 因緣果報 2011-05-13 09:28
/ / /

梵行 持戒 茹素 念佛 😊

第十五章 勸修憶佛法門
http://www.inlotus.org/Bigtrue/true15.htm
(節文)
憶佛不論是憶念佛之名號、佛之功德、佛之法身或佛之慈悲、智慧……等,皆可契入。而憶佛念佛的方法,人人均可學會;在日常生活裡,俯首可拾。請問何人不會「想念」父母、長輩或子女或男女朋友?尤其在別離或熱戀之時,以同樣的心念去憶想佛、菩薩即是;觀無量壽佛經云:凡有憶想者,必得成就,只因缺乏知見,未深入體會或被舊有之觀念、知見所囿限,以致信心不足,不敢勇於承受。李炳南老居士曾開示:「憶佛是心時時刻刻想著佛,這個力量很大,我本人正往這個路上走…這是實在話。」(詳情請自查閱「明倫月刊」)。

  事實上契入之方法很簡單,先可從「憶念佛」、「想念佛」、「看住念佛之心念」、「感覺佛在心中」、「惦念佛」等不同方式契入。茲舉下列十則學習實例恭請參學,只要「鍥而不捨」自然可以學會,敬請安心學習;法味無窮,更待您的實修親證:

(一)劉師姊:初學常憶念佛,一時無法契入,似懂非懂,後來在桌上寫「阿彌陀佛」四字弘名,以手遮住文字,心想手下是什麼?心裡清楚,而不用語言文字去唸它、讀它,就是心裡清楚的保持著,在語言文字未出來前,用心「看」著它,而看住的時間愈長,漸能一念相續,後來張師兄等也以此方法學入。

 

(二) 許師兄:初學常憶念佛不知如何下手,後來找到一張喜歡的「阿彌陀佛」法相,面對佛像,細心去體會、感覺;感覺佛和顏悅色,慈悲微笑,睜三分眼,反念自性,如如不動;隨即學佛之慈悲微笑,睜三分眼,反觀自心,不起分別妄念(即看住意根),發現佛在心中。後又想「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不必另外有形像存在,就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嘛!於是終日以歡喜心憶佛念佛。佛歡喜,自己歡喜,大家歡歡喜喜。後來有李師兄、羅老師等……也以此方法學入,李師兄發現在市場買菜時,憶佛之念也在;羅老師也發現,不論行、住、坐、臥或上課時,憶佛之念仍在。

 

(三)周師姊:剛學時以歡喜心憶佛、想佛,尚覺不夠實在,難道這樣就是憶佛念佛了嗎?某日,其小女兒在家玩耍腳部受傷,師姐上班時,一直擔心女兒不知怎麼樣?突然「我想女兒之心是如此的迫切,可是,奇怪!又沒唸女兒的名字,也沒想女兒的形像,喔!原來憶佛念佛就是如此直接、分明、確實」。從此信心大增,終日歡喜憶念佛,確如經上所言:如母憶子;「惦念」著子女一般。

 

(四)楊醫師:初學常憶念佛,不知如何契入。突覺:既然「憶佛念佛」,佛法身一定無形無像,於是想無形無像的阿彌陀佛在虛空中,心想著它,而不用語言文字去念它。耶!佛在嘛!的確終日在,不僅在虛空中,也在自心中。

 

(五)楊太太:初學常憶念佛,不知要領何在?只知不用語言、文字去想它。但如何想?忽憶及以前約會時,回家後不是還意猶未盡的想著他嗎?當時,的確也沒有念他的名字,也不一定想到他的樣子,就是「心」去自然的想著他;以此種心來憶佛念佛不就是了嗎?就是感覺它在著!

 

(六)邱師姊:初學常憶念佛,不知如何憶念?後來兒子出國深造,師姐淚灑機場。後數日,終日思念兒子,突然一念相應「我想兒子想到痛哭流涕,不思茶飯,奇怪!我怎麼也沒唸兒子的名字,也幾乎很少想到兒子的形象?唉呀!以此心情來念佛就是憶佛念佛嘛!」終於契入,雀躍不已!以憶佛念佛替代思念兒子之情,並將功德迴向國外的兒子,憶佛念佛感覺真好,真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七)潘小妹:參加中壢永平寺常憶念佛共修,不知何謂憶佛念佛?請教某師兄,師兄說:「請你現在想媽媽,媽媽在心中嗎?」小妹妹答:「媽媽在心中,可是有形像」。師兄說:「形像如照片,它是你媽媽嗎?」小妹妹答:「當然不是,那只是影像,我媽媽會吃飯、會做事,形像不會呀!」師兄說「既然形像不是媽媽,不要管它,只要想媽媽即可」,小妹妹又答:「媽媽的形像不見了,可是我還在想媽媽呀!」師兄說:「對啦!把想媽媽的心,換成想『阿彌陀佛』就是啦!」小妹妹好高興的坐下,真是如子「憶」母。其實,想佛時如有形像出現,不去管它,反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要專心憶佛想佛就是;形像日久自然消失了,不必擔心。

 

(八)李師兄:初聞憶佛,不知如何下手,於是唸一句:「阿彌陀佛」,然後閉上眼睛,去感覺它在不在心中。偶發現,名號已唸過許久,怎麼「佛之感覺」還是「存在」著,並不一定要念佛名號時才在,未念時也可以「存在」。噢!難怪人家說:餘音繞樑三日。不是聲音在,而是心中「感覺」它在,繼續練習,終於由「阿彌陀佛」四字之話尾,提昇至「阿彌陀佛」四字之話頭,不必再念佛號,憶佛念佛之念,整天縈繞胸懷,感覺特別寧靜、安詳。

 

(九)○○法師:法師修習彌陀淨土法門,持名念佛有年,深知念佛往生淨土之教理,又念佛首在「心念、專精」,故平時念佛以「心中默念」為主,但如何才能契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呢?在偶爾因緣中得聞「憶佛念佛」之行門知見及修學次第,乃於持名念佛時,嘗試去想念佛,或感覺或體會佛在心中,並以此憶佛之念,早晚憶念拜佛(即一面意業中憶佛,一面身業去拜佛)各半小時以上,經不斷練習後;一日,忽於念佛時,深深覺得佛在我心中,難怪觀無量壽佛經云:「諸佛菩薩法性身,入眾生心想中」。於是嘗試捨棄名號(形像),發現憶佛之念猶在,它是一念一直延續不斷,比以往更微細、深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念浮上心頭,信心大增,順利契入淨念相繼之功夫。後有其他稱佛名號之老修行,亦以此等方法學得憶佛念佛之行門。遇有佛七或稱佛名號共修時,一面出聲念佛,一面心中憶佛,念佛更為攝心、專注,法喜泉湧。

 

(十)劉師姊:師姊白天一面工作,一面心中默念佛號,用功不懈,夜晚時往往靜坐默念佛號,直至清晨二、三點,常常發現心中除佛之名號外,並無其他妄念。後聞常憶念佛之知見,於是當默念佛號至妄念不起時,即暫時捨棄名號,反觀自心,感覺「佛了然在心中」,並於每日早晚各憶念拜佛半小時至一小時,如此反覆不斷練習,於是不藉稱佛名號而深入憶佛念佛。蓮池大師說:「…今念佛人,初則以耳識聞彼佛名,次以意識專注憶念,以專念故,總攝六根…如是六識,皆悉不行(此時已無語言、文字、名號、妄想,否則意識尚在分別),念之不已(即憶念之念綿延不斷,一念相續)…」原來是這個道理,它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功夫。

 

  以上十種實例,均是學員實修契入方法,為尊重當事人,名字未予披露,敬請自行採擇一種好好學習,並堅持非學會不可。當您學會如何去?「看」住念佛之念、?「憶念」佛、?「想念」佛、「惦念」佛、?「感覺佛在心中」後,如有妄念、妄緣產生,請不必擔心,不去管它、不理它就是,心中只要有憶念念佛即可。繼而在日常生活中,安排作下列工夫:

 

(一)每日早晚憶念拜佛一│二小時左右,每拜約五│十分鐘。

(二)早晚飯後憶念經行一│二小時,既可運動又可增強動中功夫。

(三)若時間允可,每日憶佛靜坐一│二小時,讓憶念更為深入。

(四)平常或工作中,則心時時刻刻想著佛。

 

前述(一)、(二)及(三)者之時間長短,可自行搭配調整,唯最終力求每天(整日)之憶念念佛時間合計達十六│廿四小時。至此行者即已學得憶念念佛之基本功夫,或對緣歷境憶念功夫,請賡續長年憶念拜佛、經行或靜坐,並於日常行、住、坐、臥中,鍥而不捨的練習憶念念佛,次第前進,只要信願行具足,必定確保往生極樂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上午 09:27 2011/5/13
上午 08:52 2011/5/13
________________
人於前八識之染著,若不入於第九識之真如本識上,確仍無法脫離輪迴,因而在彰顯佛性本質上,定要能入於第九之「菴摩羅識」內,方是正確也。

【靜中養心,動中制心,鬧中煉心,行中驗心】。
南無阿彌陀佛


1頁, 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