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30700324.html[/center]
[center][h1]「莫內花園」特展 漫畫到繪畫 莫內一生追求光與色彩[/h1][/center]
2011-03-07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提到印象派畫家,莫內(左圖,摘自網路)應該是多數人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名字吧!印象派一詞也就是從莫內的作品名稱而來。莫內窮盡一生之力探索光和色彩之間的關係,他堅持藝術家應當走出工作室,用眼睛觀察這個世界,直到過世之前依然持續這樣的理念,創作不綴。
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環球策展與環球印象聯合主辦的「莫內花園」特展,三十二件展品包括莫內著名的河畔風景、花園一隅及水景《睡蓮》系列等膾炙人口的系列代表作,展場瀰漫優雅且靜謐的氣氛。
莫內生於一八四○年,一九二六年過世,生前就已是頗富盛名,青少年時期曾是居住地哈佛港地區小有名氣的諷刺漫畫家。
莫內幼年就已展露繪畫的興趣與天份,學校上課時,他在課本邊空白處畫上花邊裝飾,或是在筆記本上塗滿異想天開的圖案,甚至頑皮地把授課老師的臉扭曲變形。
莫內自述年少時代相當自由,「我天生桀傲不遜,即使還在幼年時期,就不服管教。」「我一直視學校為監獄,向來都沒法定下心來過學校生活,就算一天四個鐘頭也不成,因為校外陽光那般燦爛,大海如此美麗,在清新空氣中沿著岩頂奔跑或在水中嬉戲有多舒暢快意。」
莫內十五歲時以諷刺漫畫出名,甚至有不少求畫者,讓他得以藉此賺得零用錢,這筆小存款日後成為莫內前往巴黎學油畫的第一桶金。
從諷刺漫畫家變身藝術家,首先歸功於風景畫家布丹,他帶領莫內走出戶外寫生,「長時間下來,我的眼界漸漸開闊,懂得了大自然,也學會了熱愛大自然。」
莫內的父親經營雜貨鋪,原本寄望兒子繼承家業,沒想到莫內一頭栽入繪畫創作。緊接著莫內認識英國風景畫家戎金,在他指導下進步神速,兩幅畫作入選法國官方沙龍,媒體爭相報導,名氣傳回家鄉後,家人才同意莫內從事繪畫工作。
然而,莫內和畫家友人雷諾瓦、希斯萊等人沒有繼續服膺官方沙龍的品味,他們著迷於捕捉大自然瞬間即逝的印象,踏遍巴黎市區、城郊、阿特讓港等地寫生,透過色彩表現光的律動。
一八七四年,莫內、塞尚、竇加、雷諾瓦等三十位藝術家自組畫展,記者勒華發表一篇極盡嘲諷的評論,他批評莫內的作品《日出.印象》:「這幅畫呈現什麼?《日出.印象》。印象,我就知道!我也是這樣想,因為它真是令我印象深刻,這裡面一定有印象…手法是多麼地自由自在啊!還在草稿狀態的壁紙都比這幅海景來得完整!」
因為這篇嘲諷的評論,當時人們便以印象派稱呼這群藝術家;印象派因莫內的作品得名,此後莫內的名字也幾乎和「印象派」畫上等號。
(2011-03-07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