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208/11722373.html[/center]
[center][h1]李孝萱:都市水墨[/h1][/center]
北京新浪網 (2014-02-08 01:36)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編者按
針對當前的藝術市場,當代水墨也許成為下一個引爆市場的熱點。但水墨藝術家水平參差不齊,作品質量優劣不一。“水墨人物風雲榜”選擇一批具有骨幹作用的當代水墨藝術家進行系列報導,從介紹他們的作品、藝術道路、市場等方面,反映當前水墨的面貌以及市場的表現,讓大家把眼光聚焦到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上。
⊙實習生 陳曉紅 ○編輯 陳羽
最近幾年,水墨畫趨向多元,水墨市場也熱鬧非凡,出現多種新水墨。其中,傾向於表現主義的水墨最有成績,李孝萱即是其中之一。
都市水墨 百態人生
李孝萱的作品人稱“都市水墨”,折射百態人生。其畫面嘈雜、喧囂、悠閑、幽默,更有詭譎而具哲理意味者。1995年,李孝萱創作了《大轎車》,畫面描繪了百餘人擁擠在一輛公車上,透過車窗,看到滿滿的人頭,五官變形,而正中間卻坐著一位衣著時髦的女郎,周圍略顯空蕩,人物採用小寫意運筆,敷以淡土黃色,汽車偶用大寫意渲染。畫面透過都市交通的擁擠,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再現了現代都市空間的狹小,以及都市人的時髦陌生、緊張、焦慮諸種生命相。
對比中外美術史,不難發現表現個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表現生命的痛苦,傳統中國畫並不提倡。如此崇尚個人情感是從西方傳過來的,那就是西方宗教中的“原罪”,西方人痛苦的時候會找一種東西去慰藉。對此李孝萱表示:“我們的文化背景在承擔這種文化的時候一定要傳承下來,在這個模式上繼續行走下去。他不主張個人的情緒個人的痛苦都滲透進去。所以我們在傳統里是文化精神的承擔,不是個人精神的承擔,也不是人類本身的性情,心理、精神的承擔。所以要對中國畫的發展有作用,如果說進入當代我們就必須和這個掛鉤,才叫當代。”
1978年,他考入的天津美院首屆本科。他的畢業創作《唐山大地震》,給他帶來了人生的轉機。1984年,著名藝術批評家郎紹君的老同學陳冬至將李孝萱畢業創作《唐山大地震》的照片拿給他看,“能這樣畫現代城市的國畫家沒有第二個人。”西方美術史上俄國畫家布留洛夫的《龐貝城的末日》,法國畫家席里柯的《梅杜薩之筏》都是描繪災難的,它們都是世界名作,表明畫災難也能出大畫家,大作品。“李孝萱能夠真實地描繪災難、描繪人的求生渴望和對災難的抗爭,是對虛假藝術的大膽突破。”深受震撼的郎紹君感慨道。他將李孝萱從天津塘沽圖書館調到天津美院任教。
同年,李孝萱第一次攜作品《鹽灘上的人》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獲得了藝術界極高的評價。從那時起,李氏畫風便風靡東南亞及日韓等國。1980年代,以都市水墨為題材的畫家幾乎沒有。1993年,李孝萱入選第一屆“批評家提名展”。此後,他的作品逐漸產生影響。他的都市水墨畫作,頻繁地出現在亞洲各國和地區,以及澳大利亞、法國等著名畫展上。形象誇張而怪誕,這是他用心靈折射出的城市景觀,郎紹君稱之為“城市心象”。“城市心象”源於藝術家經歷唐山大地震後對世界的感受,也源於他對現代都市的心理把握。
世紀之交,他創作的《股票、股票……》則描繪股市的熱鬧景象。1996年是我國實施第九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這次轉變其根本意義在於: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這幅作於1999年的《股票、股票……》生動的刻畫出當時控股人、炒股人、失敗者以及他們的忙碌、興奮或絕望。整體只採用了黑白灰的色調,人物密集,表情各異,甚至有飄在股票交易所熒光屏上的股民形象,想像奇妙,場面龐大。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的都市生態,在這幅巨制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現。“畫面上木然的臉相,大小不一的手臂,殘缺的身形……人有動物的模樣,動物有人樣的表情,貓似山羊,女人活像壯漢。他關注個性,但並不賞玩個人感情,他關注個人生活當中的一些東西,也比較關注社會,比如他畫的《股票、股票……》、《大轎車》等,都具有鮮明的批判指向。”美術評論家郎紹君的一席話,生動形象地概括了水墨畫家李孝萱的獨特畫風。
“當代水墨”沒有既定程式
批評家呂澎曾這樣評價李孝萱:“他可能算是第一個將現代都市生活引進水墨領域的畫家。上世紀80年代後期,當他用寫意的方式來表現都市景觀的畫面出現在水墨畫壇,便立即引起了批評家的關注。他吸取了麥綏萊勒及德國表現主義木刻的某些處理手法,將現代都市中的人的焦慮、驚恐、荒誕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90年代其風格日趨穩定,成為水墨畫壇一個具有建樹性的畫家。”
對此,李孝萱理解為:“這不是簡單幾句話說清楚的。大學時候,老師告訴我們要提倡自我,更多的老師對傳統都不太認識,對自我也很迷茫,那個時候,自我在很多情況下是嚇唬人的,容易讓人懷疑。這個自我是慢慢積累形成的自我,不是一下子探索的自我,我們在探索中要乾什麼,我們是為了得到肯定。但是這種肯定如果沒有底氣支撐就肯定不了。所以當代水墨沒有標準,沒有像古人那樣一套既定的程式。”
新時期以來,畫家逐漸獲得了個人選擇與創造的自由,都市景物和人群開始映入他們的視野,但一般中年畫家不可能迅速改變他們熟悉的農村或山水花鳥題材,開拓城市水墨新局面的歷史使命落到了一代年輕畫家肩上。他們是朱新建、李孝萱、王彥萍、黃一翰、李津、劉慶和、鄒建平等等。隨著歷史的變遷他們的畫風與現代都市結緣,成為以都市文化為基本內容的現代文明的一個獨特景觀。李孝萱都市水墨對繪畫樣式和語言的探索,值得註意的在於他有扎實的造型能力和寫實功底,又對傳統繪畫尤其筆墨方法下過相當功夫,能輕鬆地把表現主義的誇張變形,超現實主義 的幻想和傳統的筆墨方法融為一體。在郎紹君為李孝萱寫《從寫實到荒誕》一書中,著重結合時代背景和李孝萱的個性,解讀這些作品,也指出它們在現代美術史上的價值。
作品行情出現三波漲勢
據雅昌網數據顯示,李孝萱作品自2004年有作品上拍到2013年秋拍結束,總上拍作品數量為159件,成交率為89.3%,總成交額逾2420萬元,均價達到每平方尺3.0709萬元。
值得註意的是,這9年中李孝萱市場出現3次上漲行情,分別是2004年到2006年秋拍,2009年秋拍,以及2012年到2013年的暴漲。在其拍賣前10位的作品中,有6件是2013年拍出的,這樣的行情正是得益於近年來當代水墨熱的緣故。2013年12月22日李孝萱作品《2013年題·人》以201.6萬元成交,2013年6月30日《都市人物》以123.2萬元成交,2012年12月16日《山的這邊和那邊》以105.8萬元成交。
可見,李孝萱已經成為當代水墨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其未來動向令人關注。
(2014-02-13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