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繪圖設計 工作閒聊 比賽活動 美術討論 標籤 圖片
.*(ॐ)宇宙的聲音 *.(wm) 的個人留言板
.*(ॐ)宇宙的聲音 *.(wm) 的個人留言板
💬 撰寫新留言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 975  下一頁→ (第627頁, 共975頁) #15037
.*(ॐ)宇宙的聲音 *.(WM)

以心印心

2012-06-27 11:49 回應留言 💬 | |


達摩清淨禪 (如來清淨禪)
明心見性的心證+法身(元神)修煉的實證=佛法修煉圓滿正果



達摩祖師曰:“禪即是道。”禪是實相妙法,是無為法,是先天大道。

道本無言,言說是妄。修道是屬於師道,以心印心。自參自悟自皈依,皈依你的自性,

這叫以心印心,無印之印。“炸破虛空消息路,我登彼岸不用舟。”



凡是有修有證,不論世間法出世間法,也不論顯教密教哪一宗派,皆是有為法,
(生滅法)煮沙豈能成飯?



存指則失真月,執教則失真心。用法而不為法所用,無為中的有為,稱性作用,一切自在。

只要一效法就是“有為法”了。萬法本閑,唯人自鬧。



我們在娑婆世界“了生死”,這是禪宗。

出離生死名出家,

不受後有名得道。



離開自性一切教法都有污染。

有字經(為假)
是度世人之法,不是度大乘的。
因為眾生心有染垢,所以歡喜聽染污法。


無字經為真。
如果離開自性講說教義,那就叫“相說”,是迷惑於自性的表現。


假傳萬卷經,真傳一句話。一切都是如來,就在當下。


不得一法,號曰 傳心。 一法不立,無法不容。入一心門,因果交徹。

只言見性,不言其他。佛法是真心的流露,玄機默默不須尋。莫將閑學解,埋沒祖師心。



道不可辨,沒有修行的體證,辯言就是戲弄。

“海闊須從高處看”,本源不窮,戲論不滅,在愚頑者面前,真理就是邪見。

蟬不知雪,夏蟲不免疑冰。什麼是這世界上沒有的東西?



達摩 正法脈,如來清淨禪,離一切諸相,直徹心本源。

祖師禪 的精髓,是一套來自宇宙螺旋場的高能量體系,激活三脈七輪,是大密宗。



教不足以論禪,理不足以成功。實相佛法在三藏十二部的文字裡是找不到的。禪,極則事也。



一個禪定高手懂得從 意念 當中提取 覺力,念念覺持,到了 空性 的境界後,沒有任何的二元對立。
學禪宗的人悟道後,如果不懂意生身,是沒有用的。
真悟了以後,必得意生身方能證果。真正的意生身,是菩提道的成果,法報化三身成就。
(隨樂的佛就是意生身)聚則成形,散則為光。



著相眾生 離相佛。分別取相 空是色, 對境無心 色即空。
去掉兩端,中間一斬,不有不無 方真如。



禪宗只講當下,親證自性,打開本來。 和光同塵,自家做主,行起解絕。






六祖以後的禪屬教了,後世的“五家七派”,無非自碎家珍。
“公案一出便有事,祖師心血白費了……祖師話頭何需參,方便善巧變死詞。
”大乘的悲哀就是把方便當究竟。



參話頭,萬病一方,三關之說,禪門倒卻,閉關、打七,糞著佛頭。
今日學人,“盲者妄言藍天白雲”之屬也,宗門與禪定已不可分。
“禪宗者,乃佛之心宗,而以與禪定混為一談,其謬誤豈止毫釐千裡之差。”



真正的坐禪:



心念不起方為 坐, 自性 不動才是 禪。



真正的禪定:



外不著相為 禪, 內不動心 為 定。





返聞自性, 外 不受塵境所纏,內 不受心念所轉。



真正的閉關:


都攝六根,外息諸緣,內 置心一處。



達摩祖師曰:“凡是練 四禪八定 的全是 旁門左道。”


“淨極光通達, 寂 照 含 虛 空”,這是 達摩宗的禪定,動態中見功夫。


一朝風月,萬古長風。




禪宗之證悟本性者,即證 心物一元 之 本 體 也。主客體的分離來源於心理錯覺。

禪涵盡一切,同時也泯絕一切。畢竟空,一空空到底,甚至最後成佛也是空,由空才能成佛。

勝義有,一切皆是有,就連空也是有。(這個道理是有的,不是空的。)



沒開悟的眾生有來有去,妄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是無形無相,一切不受,佛無落腳之處。


“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 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

”了無所得,知“不可得”,不正是“得”了嗎?



參禪到底是什麼?什麼也是,什麼也不是,它超越是與不是。

了了靈知,知而不覺。 莫行心處路,莫教幻識誤明月。



你問什麼,都能依經書給出答案,那只是 領悟 而已,不是 開悟。

所謂又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是多了一層所知障而已。
看懂了公案和佛經的表面意思,那只是在學習佛文學而已。
修行過程,最怕的就是所知障,廣學多聞,神識轉昏,你成了“知”的奴隸了。
經典 只是啟示,實法 不在其中。



佛為心之名,心為佛之實。眾生之心佛,度佛心之眾生。
三界一切諸法,無非是心、意、識的現量,不識本心,修法無益。

分別取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一切分別皆分別自心。



紅埃飛碧海,白浪湧青岑。因起自心中,果不生異處。

真理向前跨半步就是謬誤,法由心生,自性自度,法爾如是,活在當下,千了百當。

勸君莫更添蛇足,坦坦覺路作迷途。




真理其實很簡單,尋找真理的過程往往是艱辛復雜的。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大愛的真理是宇宙魂。
隨緣不變,惡為善用,攝心為戒,萬般隨緣不染心。
道法自然,不留無住不著相。
命運就是業的道理,行人莫與路為仇。
佛法是生活,道場在人心,生活中學會“零”,無為而無所不為。



佛法不離世間覺,人道圓滿,天道自成,離群索居是消極的小乘修行,獨陽不生,孤陰不長,
不在烈火中毀滅,就在烈火中重生。



天雨廣大,不潤無根之草;佛法無邊,難度無緣之人。



“身心既如幻,能知亦是幻,將幻還除幻,幻幻何窮盡。”



“先天妙道本無言,舉口才開屬後天。學者紛然成異見,不窮父母未生前。”



與人有法還同妄,執我無心總是痴



心法雙忘猶隔妄,色空不二尚余塵。



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也是邪。



痴人說夢何窮盡,夢是夢中造作,覺是覺境都無。



“陳言豈盡真如理,開卷倘留一笑緣。”



“本來天下多笑柄,靜觀大道演自然。”



上午 11:25 2012/6/27

南無阿彌陀佛

有我,就有業障;無我,業障就沒落腳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UCt_1IOLv0


上午 11:08 2012/6/27

#15036
.*(ॐ)宇宙的聲音 *.(WM)

法身體用之真諦

2012-06-27 11:20 回應留言 💬 | |


請法師開示水與波的關係,去體會法身體用之真諦。 - 佛學問答
fawang.hihosting.hinet.net/qanda/Q7/q7-34.htm

約佛之三身(梵語trayah kayah)而言,法身即是體,報化為用;依體起用即是法身 ...
離體無用,離用無體,體用不二也;離法身即無報化身,離報化身即無法身,法身與報 ...


全文

請法師開示水與波的關係,去體會法身體用之真諦。


水與波之關係,乃佛陀與聖僧常比喻之法則。

體者,指諸法之體性與作用。
體即是體性,不變之真理實相,無有分別;
用即是作用,差別現象之具體表現。
  
頓悟要門論云:『淨者,本體也;名者,用也。
從本體起用,
從用歸本體,
體用不二,本非殊。』

  
約佛之三身(梵語trayah kayah)而言,法身即是體,報化為用;

依體起用即是法身變化報身化身而度生,
不作用之時作用歸體,即是沒有度生之際,報化身回歸法身;

當作用之時體在用中,即是度生變現報化身時,法身在報化身中;

體即是用,用即是體 (梵語svabhava),即是法身即報化身,報化身即法身;
離體無用,離用無體,體用不二也; 離法身即無報化身,離報化身即無法身,

法身與報化身不是為二,

是一體三面,三面一體,不異不一。法身體用關係微妙如是也。
  
水喻為體,波喻為用;體用不二,喻為水波不二之道,
離水無波,離波無水,因水成波,波即是水,

如是巧妙譬喻, 形容法身體用之妙,
確實不增亦不減。是故佛陀常以水波作弘法巧妙之喻。


----------------------
請法師開示水與波的關係,去體會法身體用之真諦。 - 佛學問答
fawang.hihosting.hinet.net/qanda/Q7/q7-34.htm

約佛之三身(梵語trayah kayah)而言,法身即是體,報化為用;依體起用即是法身 ...
離體無用,離用無體,體用不二也;離法身即無報化身,離報化身即無法身,法身與報 ...


全文

請法師開示水與波的關係,去體會法身體用之真諦。


水與波之關係,乃佛陀與聖僧常比喻之法則。

體者,指諸法之體性與作用。
體即是體性,不變之真理實相,無有分別;
用即是作用,差別現象之具體表現。
  
頓悟要門論云:『淨者,本體也;名者,用也。
從本體起用,
從用歸本體,
體用不二,本非殊。』

  
約佛之三身(梵語trayah kayah)而言,法身即是體,報化為用;

依體起用即是法身變化報身化身而度生,
不作用之時作用歸體,即是沒有度生之際,報化身回歸法身;

當作用之時體在用中,即是度生變現報化身時,法身在報化身中;

體即是用,用即是體 (梵語svabhava),即是法身即報化身,報化身即法身;
離體無用,離用無體,體用不二也; 離法身即無報化身,離報化身即無法身,

法身與報化身不是為二,

是一體三面,三面一體,不異不一。法身體用關係微妙如是也。
  
水喻為體,波喻為用;體用不二,喻為水波不二之道,
離水無波,離波無水,因水成波,波即是水,

如是巧妙譬喻, 形容法身體用之妙,
確實不增亦不減。是故佛陀常以水波作弘法巧妙之喻。


----------------------

聚柔

聚水一為柔
秋意也無憂
波生施漣漪
詩足化成愁

藍情絕愛 1997~2012 Blue Love Break Lover.*.

上午 11:09 2012/6/27
上午 11:09 2012/6/27

#15035
.*(ॐ)宇宙的聲音 *.(WM)

淨空法師:命中沒有福慧,好事!

2012-06-27 00:59 回應留言 💬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lJODKmkymg

上午 12:58 2012/6/27

#15034
.*(ॐ)宇宙的聲音 *.(WM)

鬼附体 经文威力何在?

2012-06-27 00:50 回應留言 💬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6eZAzmev-0

上午 12:48 2012/6/27

#15033
.*(ॐ)宇宙的聲音 *.(WM)

翼神世音

2012-06-27 00:32 回應留言 💬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e9yI1f6Kzw

上午 12:31 2012/6/27

#15032
.*(ॐ)宇宙的聲音 *.(WM)

超神宗 zero

2012-06-26 19:24 回應留言 💬 | |


神通廣大並不代表是得道聖人
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safe/safe3/safe_m3_3.htm
節文...
唐朝延載元年(西元六九四年),京城來了一個女人,自稱是聖菩薩,此人為求名聞利養,顯現各種神異,尤其具有他心通, 可知道對方心事,一時之間轟動了京城。消息傳到武則天耳中, 女皇便召見她,且試驗其各種神通皆有靈驗,因此便請這位聖
菩薩住在宮中接受供養。此時亦有一位大安大師來到京城, 武則天也恭迎他入宮問道,並令那位自稱聖菩薩的神通者,與 大安大師見面,武則天更親自介紹她的神通事蹟給大安大師知曉。

大安大師就問那位神通女人:[聽聞妳有神通,且擅長他心通, 妳知道我的心現在在那裡嗎?]女人即時答道;[你的心現在在 塔頭相輪的鈴中。]稍待一會又問她說:[我的心在那裡呢?] 其又答道;[你的心在兜率陀天內院,聽彌勒菩薩說法。]等一下 大安大師又問她說;[我的心現在在那裡?]她又答道:[現在在 非想非非想處天中。]三次都被答對,武則天非常高興,並讚嘆 她真是一位聖菩薩。

過了一會兒,大安大師又再問她:[我的心此刻在那裡?] 這位自稱是聖菩薩的女人,竟毫無所知而答不出來。大安大師 厲聲呵斥她說;[妳還敢自稱是聖菩薩!我的心安置在阿羅漢地, 妳就已無法知道了,如果在菩薩地,或者在諸佛地,妳又如何能 知道呢?]這位自稱是聖菩薩的女人,終於在大安大師的銳言下現出原形﹁野狐精,倉皇慚愧而去。


無漏智證通:又稱「漏盡通」,漏謂煩惱。
漏盡通是由能徹底修習四聖諦的道理,
而斷除一切的煩惱,永離生死輪迴。


5.五神通非修行重點,唯有「漏盡通」才相應於解脫道。

《雜阿含經》卷十六中,記敘有一次佛在禪定中以天耳聽見諸比丘們在食堂議論各人的前世,述說前世做什麼職業、經歷了那些事件、有什麼特殊才能等,佛就從禪定中出來來到食堂,告誡諸比丘談論宿命、過去世的事是沒有用的,是「非饒益法」,也不是清淨的梵行,更不是智慧、覺悟的行為,是「不向涅槃」的,唯有依四聖諦修行才是「正智正覺、正向涅槃」的。[13] 由此可知宿命通是不相應於解脫道的,屬於「教誡神通」的四聖諦等,才是佛教所強調的。(2-110a)

又《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八中記述有一赤馬天子問佛陀他可否以他的神足飛越世界的邊緣,而到達無生老病死愁憂苦惱的涅槃?佛陀告訴他,再迅捷的神足飛行也無法飛越生老病死的世界,唯有「乘聖八品之徑路,然後乃得盡生死邊際」。(2-756a)

《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三中,亦記述有四個修得五神通的外道梵志;四人知道自己壽命將盡,伺命使者將來抓他們,於是他們一人躲在空中,一人入海,一人躲在山腹,一人鑽入地底,但都同時死了。佛陀談及此事告訴諸比丘欲得免死,唯有修行四法: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一切法無我、滅盡為涅槃。(2-668b)

由這三則敘述,可以看出佛教一再提醒五神通是不能得到解脫的,不是修行比丘所應追求的,比丘所應追求的是:

世尊告曰:戒德具足,心遊道法,意在四諦,欲至涅槃,此是比丘之所求也。

比丘所應遵循的是戒、定、慧的三學次第,由戒開始,心意所應專注在道法並非在定中求神通,而是由定開慧,修習四諦、十二因緣、八正道等解脫法門,而至涅槃。

究竟依四諦等解脫法門,要解脫什麼才能達到涅槃呢?要解空、悟空,修行「第一空義經」,了解「第一最空之法」,[14] 也就是要了解十二因緣法性空的道理。所以《增壹阿含經》卷二十八中記載一則事例,當佛從三十三天回到人間時,變成轉輪王形象的優缽華色女尼,非常興奮地告訴佛:「佛啊!我是最先迎接您見到您的弟子。」但佛陀告訴她:「真正第一個見到我的是須菩提啊!(當時須菩提仍在他住的山中縫補衣服,並沒來迎接佛陀)因為須菩提已領悟了我所說的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的真諦。」佛並說偈曰:

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此名禮佛義。(2-708a)

悟入空性,就能達到涅槃境地。涅槃境地的風光又如何呢?除了是「無生老病死憂悲愁苦」的境地,
佛陀還肯定地說:「涅槃者極為快樂。」[15]

下午 07:14 2012/6/26


漏盡通(又稱漏盡明),
觀察十二緣起,遍知四聖諦,看清身心的實相,因而完全滅苦而成佛:
以漏盡通遍知四聖諦,完全滅苦而成佛:「菩薩復作是念:『一切有情,由彼欲漏、有漏、無明漏,輪轉苦海如何得免?』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 - 佛法與內觀 - 佛教禪修的密契經驗
http://www.insights.org.tw/xoops/modules/articles/article.php?id=132
節文...

在佛教的觀點下,有無數的眾生生存於三界(註一)內,由於「無明」而於三界內輪迴受苦。
為了脫離三界的束縛,就要修習寂止(禪定)和內觀(智慧)的禪修方法,而在禪修的過程中
就會有密契的經驗,最後生起「明」(正念和智慧)和解脫。

D後夜證得漏盡通

依據《破僧事》的記載,釋尊於後夜(03:00-06:00)最後證得(f)漏盡通(又稱漏盡明),
觀察十二緣起,遍知四聖諦,看清身心的實相,因而完全滅苦而成佛:

「菩薩復作是念:『一切有情,由彼欲漏、有漏、無明漏,輪轉苦海如何得免?』
復更念云:『唯證無漏智通能斷此事。』菩薩爾時為是義故,菩提樹下於夜分中,常以相應修習成熟,
專心於覺分法中而住,發心為證無漏智通。

即於苦諦如實了知,集、滅、道諦亦復如是,證斯道已。
於欲漏、有漏、無明漏,心得解脫。

既得解脫,證諸漏盡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不受後有』,即證菩提。」

此處釋尊以漏盡通遍知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滅除了欲漏、有漏、無明漏而成佛,
這是釋尊於後夜獲得的第三明(漏盡明),屬於出世間的密契體驗。

................
下午 07:14 2012/6/26


【四聖諦】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DIC/01692.htm
  又名四真諦,或四諦法,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苦諦是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苦是現實宇宙人生的真相;
  集諦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說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樣來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於凡夫自身的愚痴無明,和貪欲瞋恚等煩惱的掀動,而去造作種種的不善業,結果才會招集種種的痛苦;
  滅諦是說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歸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住、安樂、寂靜的境界;
  道諦是說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種,主要是指修習八正道。此四聖諦括盡了世出世間的兩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滅是果,是悟界的因果。茲列表說明如下:
 
     
    ┌苦 諦(迷的果,即苦果)┐
  四 │集 諦(迷的因,即苦因)┘──世間的因果
  聖─┤
  諦 │滅 諦(悟的果,即樂果)┐
    └道 諦(悟的因,即樂因)┘──出世間的因果


下午 07:01 2012/6/26

#15031
.*(ॐ)宇宙的聲音 *.(WM)

超神宗

2012-06-26 17:19 回應留言 💬 | |


宣化上人講漏盡通—斷淫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6/61859.html
節文.....
無論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

天上的魔和鬼神,都有五種的神通。什麼五種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但沒有漏盡通;如果他得到漏盡通,他也就不會來擾亂你了。
因為他沒有得到漏盡通,所以他就還想做壞人,還想做惡人,來破壞你。可見這個漏盡不容易得的。

什麼叫漏盡?我再給你們講真了一點,就是你一天無論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
。你沒有把這個念頭斷了,那就沒有得到漏盡。

再給你們說深一層,我現在要給你們講真了!若不講真了,好像蓋著蓋兒搖,搖到幾時,
你們也不知道這裡邊是什麼?講真了,就是若你那個精不走了,那就漏盡了;
你的精若走了,那就漏了。現在我把天地的秘密都告訴你們,你能精不遺失,那你就沒有漏了。

你不單精不走,你連那個念頭、那個心都沒有了──微細微細的那個念頭,
好像要有淫欲心的念頭都沒有了,那是漏盡了。現在明白了嗎?天魔為什麼沒有漏盡?
他就有這個淫欲心,鬼神也有淫欲心。

塵勞是什麼?我告訴你們,就是這個淫欲;淫欲就是塵勞,塵勞就是淫欲,他就貪戀這個東西。
所以他也不願意叫你放下,叫你也要貪戀。他說:「我們兩個是好朋友,我沒有放下這個東西呢,
你就想要跑了,要把這個東西捨了?不可以的!」所以他就來了。
干什麼呢?摧裂其處,他捨不得你離開這個世界。

--------------------------------------------


淫根不斷,難有大成



一直以來,都在思考氣息的問題。

而看了諸多的高僧大德的言論,一直找不到解決方法。

很多人天天在講念佛,為何卻做不到念佛三昧,一心不亂呢?

為何沒一個能念佛 “一日一夜”不間斷的呢?

為何不告訴你如何做到一心不亂呢?

因為,他們不說把最基本的最隱秘東西--斷淫。



弘揚念佛法門,自然功德無量。

越多人念佛當然越好。

所以重點都在勸人念佛上。

這個是又輕松,又有功德的事情,人人都爭著做。



而根本的東西,戒定慧。尤其是戒定,卻很少重視。

沒有“因戒生定”,就無法斷淫除睡,成就 純陽無漏之體。

是不可能達到念佛三昧的。

這個是賣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都不肯提及。



很多的名人名僧,為何就避而不談呢?

因為沒有哪個高僧肯告訴你他們的隱私,如何斷淫?

如果坦誠自己也有淫欲,也難斷淫,誰還敬重他們呢?

加上很多淨土顯宗的名僧,局限於門戶之見,覺得氣脈問題是密宗的,更是避而不談。所以連氣息虛弱問題的都少提及。



所以億萬人念佛,難得幾個能做到“念佛三昧”,如地藏菩薩一樣,念佛“一日一夜”不間斷的。

而念佛三昧的功德有多大呢?不僅連自己的母親被超度升天了,而且整個母親同個無間地獄的眾生都被超度升天了。



下午 01:46 2012/6/26

佛性與法性

http://www.ctworld.org.tw/turn/lecture/b016.htm

 佛性與法性,二者的義涵一定要分清楚。明白何為佛性?何為法性?修行就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才能成就無上菩提。

  佛性就是覺性、靈明妙覺的菩提自性,也就是儒家所說「清明在躬」,指的是清楚、明白、知善、知惡,靈知靈覺的這念心;諸位聽法的這念心就是。這念心落實了就是菩提心。

《華嚴經》云:「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下種」;
《楞嚴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知見就是指這念心。一切經論都講「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指我們的覺性,覺性就是佛性,說法不同,指的就是一個,體認菩提心對修行人來講很重要。

  法性是指一切現象界所具有的真實不變的體性,諸法的實相。佛法上講,一切眾生佛性本具,
佛性是本性本空,又講一切諸法緣起性空。佛性是空,法性也是空,但是意義不同。

有些人對於佛性空與法性空弄不清楚,其實這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曾經有一位居士到山上來,他問道:「師父,一切眾生都有佛性,
萬物也都有法性,佛法講佛性是空性,法性也是空性,既然都是空性,
那我們吃肉跟吃素菜應該沒有差別了吧?」

  為什麼他會有這種觀念呢?因為他不清楚佛性與法性的意義與差別,認為佛性空就是法性空,
既然都空,佛性就是法性,法性就是佛性;事實上不然。
我們都知道「眾生」是指有情眾生,有情眾生就是有情識、有覺性的眾生,無情指的是沒有覺性、
沒有情識的萬物,如草、木、石頭……等諸類,它們沒有覺性、沒有佛性,所以不能成佛。


 菩提心就是我們的這念覺性!能入到空性的這個覺性沒有出入、不來不去、不生不滅,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這就是《金剛經》上說的「無住生心」!
  ──這就是「正念、正定」!
  ──這就是《六祖壇經》上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


諸位聽法的這念心,清楚、明白、寂然不動,這就是菩提心。經常保持這念心的存在,
在這裏保養、持續,就稱之為「長養聖胎」,時時刻刻把這念心淨化、提升,就能成就無上道。

因為,這個清淨心、菩提心、涅槃心就是如來,如來就是指如來的知見,如如不動,了了常知,
禪宗稱之為本來面目,淨土宗稱之為常寂光,密宗稱之為大日如來、大圓滿、大威德、本尊;
名相不一,指的還是一個。

  達到這個境界,生死就能作主了,是真正的了生死,真正的解脫、自在。這種境界,
每個人都能做到,只看我們願不願意做?這條成佛、成道的菩提涅槃之路,無始劫來,諸佛菩薩、
祖師大德無不是這樣走過來的。







佛性法性是一個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U74BNWfJh4

不變是體,見聞覺知不會變,在我們人的身上,
佛講這個東西叫自性,
或者稱為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在礦物、在植物,佛就說它作法性。

諸位要曉得,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這­經上我們看了很多,祖師大德也敘述得很多,
可是我們總有一個疑惑,法性跟自性是一個性,自性有見聞覺知,那法性有嗎?
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

如果說法性裡頭沒有見聞覺知,那­我們就可以說,法性跟自性不是一個性,不一樣。
到我們讀《華嚴經》,我們尤其是看到清涼國師的《妄盡還源觀》,看到《菩薩處胎經》
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我們明白了,法性­跟自性是一個性,它有見聞覺知。
特別明顯的,世尊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幾念、幾相、幾識耶?」彌勒菩薩的回答,
佛菩薩這一問一答是給我們聽的,教導我們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


就是物質,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 受想行識,那是一個心,那不是第二個心。


  這樁事情,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證明了,水是礦物,用科學的實驗發現到水能看,
它有見;水能聽,它有聞;水有感覺,你看我們用善意對待它,它知道,用惡意對待它,
它也知­道。通過科學實驗,善意對待它,它給我們示現的結晶非常之美;惡意對待它,
所示現的就很醜陋,你看它的反應有見聞覺知。可是見聞覺知它變質,變成受想行識,
為什麼?阿賴耶­裡頭起作用了。如果沒有阿賴耶,轉八識成四智的時候,它就是見聞覺知;
如果一念不覺,隨著八識起變化,它就是受想行識。於是我們就明白,法身菩薩,
像《華嚴經》上所講的圓­教初住以上,我們能體會到,他們接觸任何現象,精神現象也好、
物質現象也好、自然現象也好,所呈現出來的反應全是見聞覺知。為什麼?
他自己是見聞覺知,他自己已經轉識成智­,一轉一切都轉了,一切法從心想生,
他的念頭轉,所有境界全轉了。如果沒有能夠轉識成智,那你所見的一切境界全是受想行識。
就是說,在迷的狀況裡面叫受想行識,在覺的這個­狀況之下就是見聞覺知,
見聞覺知跟受想行識是一回事情,只是覺迷不一樣。我們得從這裡認識諸法實相,
對我們的修行就大有幫助,我們的修行不會走上歧途,不會再走彎路,方向­目標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這樣修行,一生當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下午 12:43 2012/6/26













見性即入光明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9CSWHy1EPo
真心是萬事萬法的本體,它是明的,光明的。真心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
說的是一樁事情。自性是光明的,所以見性之後,你看到整個宇宙是一片光明,
叫大光明藏,見性的人再­看不到黑暗,這就是真正智慧現前。真正智慧現前,
不但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通達明瞭,而且你看到遍法界虛空界是一片光明。闇
是什麼?闇是無明。無明從哪裡來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無明就現前,自性
裡頭的光明就沒有了,被黑暗遮住、障礙住。所以《大乘義章》這句話,它的
意思是真心本體明現,見性的人境界,明心見性就是這個境界,自性朗然,自性­
裡面的智慧光明完全透露出來,所以一切黑暗都沒有了,這稱之為慧。我們今天迷
失了自性,所以我們見的是什麼?唯闇無明,沒有明。我們今天看到明是什麼原因
?日、月、燈光,­把日、月、燈去掉之後就一片黑暗,你就知道那叫無明。我們的
太空,這諸位都曉得,太空是黑暗的,太空不是明亮的,是黑暗的。如果明心見性,
太空是明亮的,不是黑暗的,它不­需要日月光,日月燈光不需要,自然明亮,本來
是明亮的。我們到底是真的見性,還是沒有見性?從這個地方就明瞭,你什麼時候看
到整個宇宙是一片光明,你明心見性了;你還看到­有黑暗的,你還沒有,沒到這個
境界。這是自性般若智慧現前。



下午 01:06 2012/6/26

寂靜法師:財富的秘密【三則】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6/61860.html

【一】



收到一短信說:財富很重要啊!此為答復。

財富,其實是兩個概念:“財”是外在有形的;而“富”是內在無形的,它是一種心理狀態。

“財”可以靠掠奪,而“富”只能靠修養。

所以有“財”不一定“富”,有“富”定不會缺“財”。因為富是財的種子,富能生財。

05.7.9於四川綿竹雲霧寺




【二】

財富分兩種:一種有形一種無形。

有形叫物質地位,無形叫陰德福報。有形散則成無形(能),無形聚則成有形(質)。

生財之道就是巧妙獨到地利用物理學的“質能互變”規律,借助佛法的“緣起規律”進行轉化增長。

所以一個真正明了佛法和自然法則的人,必是無形財富的理財專家,自然也成有形財富的開發銀行。

08.2.16於長沙王府花園



【三】

有一個人拿著酒杯在水缸裡取水,因盛水太少,他便想這一定是缸裡的水太少了,如果到河裡取水的話,一定會多些。

於是他就到河裡去取水,可是所得的水依然不多。

他想,現在是秋天,一定是河水太小的緣故,如果到大海去的話,肯定會得到很多。

可是當他從大海裡取出杯子時,發現還是只得到一點點水。

我們本具的福報和智慧就像海一樣大,水一樣多,而我們之所以只得到一點點,決不是因為外在的福慧有限,而是因為我們用來盛裝福慧的心量太小,自私狹隘,猶如酒杯。

如果不擴大盛裝福慧的容器,只是不斷地更換地方、行業或擴大規模,以為這樣就可以增加財富,就如那個用酒杯取海水的人,只會贻笑大方。

2006.8.3於萬佛寺




下午 04:58 2012/6/26


淨空法師:生病的三種原因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6/61863.html

我們就這世間人來說,通常人生病不外乎三種原因,第一種原因是生理上的病痛。古人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多半是飲食不衛生。像最近幾天天氣變化,穿衣服不謹慎受了風寒,吃壞了東西,這是屬於生理上的病。這種病醫生可以治療。

第二種病叫冤業病。這種病在現在社會上,在本省、在外國我們常常遇到。他的冤家債主找到他了,這就我們俗話說有鬼,有魔鬼纏繞他,他很痛苦,這叫冤業病。這種病醫藥沒有法子,它不是屬於生理的,醫藥達不到,必須要懂得跟他調解。魔鬼找到你,總是在過去跟他有過節,與他有恩怨,他是來報怨的,來報復的。但是我們知道一個原則,就是世間沒有不能化解的冤仇。佛門裡面種種超度的佛事,都是勸導,在調解,這個調解他要接受了,他就走了。大家幾乎都知道的水忏,水忏就是解冤釋結的,就是調解的;悟達國師跟他前世的一個冤家對頭。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所有一切佛事來調解的就是屬於這類的。你傷風感冒去做什麼法事超度也沒有用處,這個要知道的。可是真的被一些冤鬼天天跟著你、追著你,搞得你身心不安寧的時候,找醫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所以要曉得病的根源在哪裡。

第三種是最麻煩的,叫業障病。這是自己或是過去生中,或是這一生當中,造作的罪業太多、太重,所感得的業障病。業障病既不是冤鬼找你,也不是生理的病,所以這種病醫生也無可奈何,超度也無濟於事,這是最麻煩的。那有沒有救?有救。用什麼方法救?消除業障,這就是佛門常講的修忏悔法,十大願王第四"忏除業障"。業障忏除,你的病就好了。要誠心誠意的去忏悔,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行,你的身體可以恢復,所以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議。



下午 05:00 2012/6/26

#15029
.*(ॐ)宇宙的聲音 *.(WM)

為什麼不放冰箱

2012-06-26 10:41 回應留言 💬 | |


女大生百萬留學基金 放保險箱被白蟻吃光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626/7150535.html
上午 10:39 2012/6/26

💬 撰寫新留言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 975  下一頁→ (第627頁, 共975頁)
© Vovo2000.com Mobile Version 小哈手機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