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點閱:1588 |
發表人 |
顏貽成個展|古人文 Ancient Humanities 2016-12-23 23:37 |
/ / /
|
|
顏貽成個展|古人文 Ancient Humanities
官網: https://www.seeart.space/exhibit-yecheng
展覽期間:2016.12.21(三)~ 2017.02.25(六)
開幕:2016.12.24(六)
座談會:2017.01.07(六)
策展論述 :
顏貽成的作品總是使繪畫的存在很清冽的區隔於當代藝術氛圍中,作品中依稀可辨識的線條與形體的交錯層疊,
讓人在感知與認知的經驗中,找尋那一種游離在不同美學體系下可能交疊的美學經驗,或說是探索一個超越繪畫本身的自我存在與價值認同。
我們透過作品可以很直觀地看到一些屬於“東方”的一些筆調與圖像,一些屬於自然景象的”寫意“描繪,
當正在找尋這些所謂的東方的語彙線索中,也很微妙的讓人陷入了西方繪畫體系裡的表現主義式的抽象內容,
在這樣不由自主游離的觀看經驗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內容與許多我們台灣抽象藝術前輩的那種”中西融合“概念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顏貽成關注的已不是那種純粹形式主義式的挪用與並置,而是一種從他的生活態度以及在東方文化的深刻對話中,
所體悟到的自然美學; 在數十年持續的實踐過程裡,形成一種屬於他獨特的生命觀。
在這次『古人文』的系列作品,一反過去多為大尺吋的油畫三聯幅。而是以約莫50號左右的為主要尺寸,
也從之前層次厚重的油畫堆疊漸漸轉變為較為清麗透明的技法與設色。
除了作者一貫對東方的”異趣“有著強烈探索的企圖心,這次作品中,有著更自由的筆觸與動態,
也漸漸屏除了傳統油畫『光影』與『色層』的美學語彙,精煉後呈現更薄的質地並指涉到中國書畫的形體與線條,
特別的是這系列作品可以明顯看到在中國書畫美學裡的留白以及時間感!
在這樣滿佈的層層交錯下轉化出另外一種新的語彙,並非沒有存在,只是透過在不同時間點地線條覆蓋,
巧妙轉化成為另一種畫面的留白與身體姿態涉入的時間軸線。在畫面可視與不可視的線條與顏色的交疊下,
呈現出與傳統東方哲學中那種“師法自然“內涵中所沒有的一種“主體性”,那個轉向強調主體與自然存在的對話關係。
這樣的對話關係既不是西方哲學裡的”自然主義“(那種繼承唯物主義和實用主義式的知識積累與思辨內涵),
也非我們傳統所見的較為語意式的那種”天人合一“的東方情懷。
另外,我們也看到作品畫面的一種裝飾性。這種裝飾性並非形式上的裝飾,而是一種人類原生狀態下的一種”自然慾望”,
透過略帶笨拙的筆觸線條以及看似重複的相似花草抽象圖像的構圖,看似隨機,
其實帶出屬於顏貽成獨特的美學養成訓練以及對於文人系統、藝術思想與精神的體現;
形式與其主體之間以信念、品味、態度相繫的實踐關係。透過繪畫性的操作,
在畫面空間與時間上,遊玩所謂不可見的,一系列錯置和流動的抽象造型語彙。
繪畫,在這個當下作藝術創作的表現形式,或許沒有辦法如同觀念藝術以來那樣對藝術內容與形式不斷地挑戰與翻新,
而在現代主義之後的當代進程,看待藝術的方式也或許無法用單一的角度或內容去論述。但對生活在當下社會的每一個個體來說,
藝術除了社會性的積極涉入外,是否還有一種屬於藝術家存有的美學價值與日俱稀有的東方人文質地?
身在當代藝術不斷演進的洪流中,是否曾經回頭仔細端詳,這些屬於我門文化中細膩的美學品位:
種花、茶藝、電影、書法、崑劇等欣賞,在現代生活裡日漸消逝的“傳統”中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藝術對話,
並展開一個在每個時代對藝術家以及鑒賞者都必須有效的提問:藝術究竟是什麼?
我想,在顏貽成的繪畫裡,我看到了他對藝術的提問, 在當前這個絢麗多元的時空環境裡,難能可貴的持續堅持他對生命的體驗與看法。
這或許是一種保守文人的堅持,或許在當下的時空裡異常的八股。
但這樣的『古人文』,或許是全球化與後現代的亂世中,屬於我們最清晰也最有重量的美學觀,
教導著我們如何回看我們專有的文化與內在質地。對顏貽成來說,藝術非關“主義”,因為這就是他的“自然”。 |
|
July
繪圖畫廊 設計藝廊 攝影相簿 留言板 最愛收藏 分類標籤
暱稱: 鎖骨 註冊: 2008-08-31 發表: 1837 來自: Taiwan
V幣: 13388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