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古城風貌 Ancient Kunming City 1899年
百年前熙攘的一條路(1899年):A road hustling and bustling a century old ago
圖中的白塔(現已毀)位於雲南府城東2里處,是當時拓東路上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圖右的建築是古真武祠,為舊“漢營”,相傳是諸葛孔明南征時屯軍之所,唐代建拓東城,因此祠內有諸葛亮石刻像。從照片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當時主要街道的路況和兩旁的集市貿易情景,是極有代表性的老昆明風情圖。方蘇雅選擇塔洞內有人、路中有牛車的時機拍照,是為了留下尺寸上的參照。這也是他慣常的做法之一。
11213.jpg
昆明北城門(1899年):
The north city wall of Kunming
城建於明代,城上之樓叫望京樓,京就是指帝都北京。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城樓(包括內城門)雖然朝北,城郭的門卻朝東,代表的是龜掉(擺)尾之形。此外,當時的北門外一片荒野,是昆明的墳堆集中地,因此按照堪輿家的設計不僅將城?造得格外堅實以抵擋鬼氣,還在城樓上塑有道教神像驅凶避邪。
11214.jpg
盤龍江畔的昆明城?(1899年):
The city wall on the bank of the Panlong River
遠處的金馬山影表明這是昆明小東門一帶的城?,這里地勢較低且緊依盤龍江曆史上多次肆虐沿岸的一條河,也是昆明最重要的水道。據老昆明回憶,它漲水時“坐在城?上就能洗腳”。於是治理它就成了曆代統治者的重要課目。受它的影響,古昆明城池的形狀建得並不方正,東邊略偏。
11215.jpg
至今尤存的東西寺塔
East and West Temple Pagodas which still exist
1900年 昆明
“城南雙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明初史謹在詩句中描寫的這種景色,今天在昆明城仍能見到,只是東寺塔(圖右)已不是史謹看見的那座南詔舊物,位置也更偏東,出了東寺街。
11216.jpg
省垣第一名勝——圓通寺
Yuantong Temple, the frist historical site in the provincial capital
1898年 昆明
圓通勝境坊前的貧民:
Poor people in front of Yuantongshengjing arch
照片上的“圓通勝境”四字相傳為明末黔國公沐天波所書,但並無具體史料佐證。方蘇雅攝影,很少單照景物,而這張照片中那對相互抱緊的父子與高大牌坊之間的對比,不但令畫面生動,也給整副照片賦予了更為豐富的曆史與人文內涵。
11218.jpg
令人詫異的護法巨龍:
Surprising dragons protecting the law
照片中的兩根10米高的盤龍巨柱位於圓通寺大雄寶殿的正廳,這種代表皇帝的符號出現在寺廟中實屬罕見,對之的解釋也說法不一。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這一現象應該與由於“靖難之變”逃到昆明的明建文帝朱允有關。相傳建文帝到昆明后即在武定獅山正續寺出家為僧,法名應文,不久昇任該寺住持。但為了避免明成祖派人跟蹤,應文大師甘作一名游僧,行跡不定。圓通寺曆史悠久,又是昆明城區最大古剎,應文曾在這里久居是完全可能的。否則以一外省寺廟而建如此巨大的兩條巨龍,法、理上都不太可能。
11219.jpg
海源寺百年遺影
A photo of Haiyuan Temple taken a century ago
1900年 昆明
青山古寺,靜謐安詳,這是百年前海源寺給人的印象。據說從前殿內還有玉蘭花一大株,根粗將近一人合抱,開花時滿樹皆白,香盈殿庭;寺前還有戲台,每年正月十五的廟會都有數千人前往游樂。如今這一切都已盛況不在:照片中背后的青山已成為採石場,寺內一切均破敗不堪,且將房屋租借給民工貯藏炸葯。嗚呼!如此古寺,真的是在“火山”上面險情萬狀地苟延,隨時都有“性命”之憂。
112110.jpg
劫波曆盡存金殿
Bronze Hall built after a catastrophe
1901年 昆明
全國最大的銅殿:
Bronze Hall, the biggest in China
照片中馳名海內外的昆明金殿因其堅固而熬過了戰火、地震乃至“文革”,留存至今。它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純銅鑄殿。
鎮殿之寶:
The treasure housed in the Brozne Hall
很難想象照片中的兩個男子能使用他們手中的武器,他們的衣著表明他們都是方蘇雅的差官。可能根本就沒有人能佩帶左邊的七星寶劍,但傳說右邊的大關刀是吳三桂用過的,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吳三桂62歲時起兵反清,誓師后“上馬馳騁於軍較場者三匝,就馬上舉戈而揮者三”,舉起揮舞的,或許就是這把大刀。
112111.jpg
總督、巡撫的排場
Extravagence of the governor and the governor-general
1902—1903年 昆明
只能留下背影(1902年,昆明):
Only the backs are visible
這是在昆明東南郊菊花村舉行的迎接雲貴總督進城儀式。籠 罩在圖片上方的這把洋布傘在當時的昆明已經意味著很高的地位和身份。那時一般男子出門,天晴戴一頂細篾帽,天雨則戴一油篾帽,撐油紙傘的已是極為講究之人。當然,真正有排場還是圖中坐在馬上的雲貴總督和雲南巡撫,他們都是一品,從一品或正二品的朝廷命官,而方蘇雅以法國駐雲南府領事身份獲得的官品是從二品,按規定在迎接更高官位的人時不得正面抬頭觀望,因而方蘇雅也只能在照片中給尊貴的雲貴總督留下一個背影。
112112.jpg
昆明眾生百態
Various carriages of peiple of all trades
1896年—1903年
背栗炭的青年(1899年 昆明):
Youngsters carrying chestnit charcoal
栗炭是老昆明常用之燃料,舊時很多地方都有專賣店。圖中這兄弟倆即以送碳、燒碳為業。他們是方蘇雅照片中最健壯的中國人之一,這可以從他們富有雕塑感的體型以及背上高壘的栗碳上看出。方蘇雅比較感興趣的可能是他們背筐下的支撐柱,今天的我們則更為照片所呈現出的純朴之美及力量感而動容。
1121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