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11/4/2godb.html[/center]
[center][h1]艋舺龍山寺詩聯書法之美-笑意盈盈,拙趣處處[/h1][/center]
更新日期:2010/11/11 02:45 李欽賢
中國時報【李欽賢】
龍山寺山門,迎面是正中央的山川殿及左右兩翼的龍門、虎門,其間具有承重功能的主支架共十二柱,是謂「十一開間」,因此顯得格外寬廣橫長,令人倍覺莊嚴氣派。
三川殿連結入口龍門的外牆,面對八角竹節窗的右側,刻有「春日龍山寺拈華笑口開」、「欲知觀自在須識鏡非台」,接下來的小字體「壬戌春日魏清德撰 尾崎秀真書」等。
這首詩的上聯「拈華笑口開」,典出釋迦說法手拈鮮花,眾人皆無表情,唯有迦葉破顏微笑,表示心法有傳,禪理有人會意;下聯「須識鏡非台」,源自慧能禪師之「明鏡亦非台」,其意在對比神秀和尚的「心如明鏡台」,進一步認為心本是純淨無一物,比之心須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境界更上一層樓。
尾崎秀真書寫「笑口」,連字體都笑意盈盈。詩文最後的署款,下筆有意擺脫篆體端正規矩,極富拙趣,簽名亦素樸天真。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前兩個多月,盟軍針對艋舺大空襲,龍山寺正殿及右廊遭炸毀,三川殿倖免於難,所以這首詩碑也因而留存至今,原作是一九二二年魏清德作詩,尾崎秀真書寫,再鐫刻於八角竹節窗的右邊。
書寫者尾崎秀真以篆隸體表現他對金石學的造詣。尾崎秀真系漢學底子深厚的日本人,與台籍文士或當朝政要均有深厚的情誼和關係。比如說,他於一九○○年應後藤新平之聘來台,目的旨在協助籌辦總督府的報刊,另外也受託管理兒玉源太郎總督的「南菜園」別莊,是以家眷皆入住古亭庄的南菜園。後來出任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主筆達廿五年之久,也曾負責新聞採訪,因此與台灣文學、美術的淵源頗深。
尾崎秀真有兩子,長子秀實因參與左翼運動於一九四四年處死,次子秀樹戰後從事文學評論,對台灣殖民地文學有深入之研究。
提起詩人魏清德,他也是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記者,也是台北詩人雅集「瀛社」的社長。魏清德是艋舺仕紳,又是龍山寺的管理人之一,曾委託台灣第一位雕刻家黃土水製作釋迦出山像供奉於龍山寺,該作竟隨艋舺大空襲付諸一炬。魏清德之子魏火曜是前台大醫院院長。
龍山寺門聯留有日本人字跡,一方面是尾崎秀真的漢學背景,另方面是與魏清德為文友同好之故。
(2010-11-14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