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16/5/225lj.html[/center]
[center][h1]國美館推出「後青春」青年藝術展[/h1][/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316 18:05:10)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為讓大眾瞭解青年藝術創作的發展與趨勢,將於3月20日至5月2日在國美館、5月28日至8月8日移師至關渡美術館,展出由國美館與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共同策劃的「後青春」青年藝術展。
為推廣以「後青春」為名的青年藝術展,國美館特別於今(16)日下午在文建會藝文空間舉行展前記者會。國美館館長黃才郎、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策展人陳浚豪、國立台灣美術館策展人林曉瑜,與參展藝術家代表邱建仁、蘇匯宇、黃沛瑩及余政達皆親臨會場,除說明此次展覽內容,也邀請大家於展覽期間前往欣賞青年藝術的世代觀點與詮釋語彙。
國美館館長黃才郎表示,「後青春」青年藝術展以國美館「青年藝術作品購藏計畫」為選件基礎,共展出53位藝術家、72件作品。他強調,此次以25至35歲的青年藝術家作品為特別取樣,是國美館打破過去多以作品特質為策展思維的新鮮作法。其中,以「後青春」為歸納的想法,不僅能看見年輕世代藝術家於青春期後何去何從,也能觀察到年輕藝術家們所關注的面向。
將自身歸納為X世代藝術家的策展人陳浚豪指出,此次展覽特別以1976年為分野的原因在於,新世代藝術家於資訊應用工具的能力強大,不僅能一人身兼數職且又能靈活掌握媒材,與學院內養成的教育有很大差別。他希望,透過不受框架的「後青春」展覽,能讓新世代藝術家的觀察角度,被充分理解。
國美館策展人林曉瑜認為,以「後青春」為歸納的展覽,能夠讓不喜歡受框架的年輕藝術家,從中提出自己的喜好並回饋與交流。同時,她也藉由策劃此次展覽,觀察到青年藝術家創作的三個特點,分別是:身分與語言的切換與操控、以小觀大的小宇宙、以拼貼實踐藝術家的想像。因此,此展展便試圖探討青年藝術家面臨是否繼續創作的抉擇難題之「前」,他們的特殊創作歷程與表現特質。
本展以「後青春」為名,以35歲以下藝術工作者之創作為主。此世代族群已結束其青春期,進入青年期的高峰,並即將迎向壯年期,在人生的旅程中正處於一個重要的中介帶。策展概念的發想,緣於此時期的青年有些即將步入社會,有些已經進入社會,但對於是否繼續堅持創作,似乎都得在35歲以前作個決定。
本次展出藝術家包含多位參展或獲獎經歷豐富的藝術家,如曾參加威尼斯美術雙年展台灣館的余政達、郭奕臣,曾入圍台新藝術獎的蘇匯宇,曾獲或甫獲台北獎的黃薇?鴃B周珠旺、陳萬仁、黃沛瀅、陶美羽等,剛獲高雄獎的王挺宇、吳其育等。另也有數位受矚目及令人期待的創作者如曾偉豪、王仲?J、邱昭財、陳敬元、華建強、邱建仁等等。展出作品形式涵括平面繪畫、版畫、雕塑、裝置、錄像、新媒體等,希望藉此呈現青年藝術家多元的創作表現。
本展將從3月20日展至5月2日在國美館展出,之後移師至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展期為5月28日至8月8日。而國美館為慶祝3月25日的美術節,亦於三月份推出「美在這裡」系列活動,「後青春」展也是該系列活動重點之一。在充滿藝術氣息的三月,國美館歡迎大家一同參加藝術活動,並從「後青春」展中引發青春的回憶,也對現今的青年藝術創作有所瞭解並產生共鳴。
圖說:「後青春」參展藝術家合影。
訊息來源:文建會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53546(2010-03-17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