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石像
STONE STATUE OF SAKYAMUNI
約公元七世紀 7TH CENTURY
高32厘米HEIGHT 32CM
收藏單位:布達拉宮管理處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釋迦牟尼立於方形台座上,左手施無畏印,右手施願印。身披通肩式袈裟,薄紗透體,透過袈裟,豐美健壯的男性人體依稀可見,屬於典型的印度笈多風格的造像。垂低的眼簾帶著沉思冥想的神情,嘴角浮現出一絲自然,溫雅而恬美的微笑,造像深沉雅健、氣度雍容。兩側的菩薩豐乳細腰,身體呈現「三屈式」,比例較小,與釋迦牟尼像形成視覺效果上的對比,也是笈多造像的常用手法。
文殊菩薩鎏金銅像
舟形背光,邊緣刻齒形火焰紋,頂部雕小傘蓋。頭光為花形,蓮花座下有多層折角的方台,造像具有11世紀東北印度的造像風格。文殊菩薩髮髻高聳,右手上舉手持利劍,左手於胸前握經卷。身體呈「三屈式」,豐乳細腰,裸上身,系短裙,短裙上鏨刻小花朵。嘴角浮現一絲微笑。是一件藝術水準很高的造像。。藏傳佛教造像藝術廣取博收,,外來的造像成為藏傳佛教供奉體系中有機的組成部分許多寺廟中都有有外來風格的造像
六臂觀音鎏金銅像
高32厘米
六臂觀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之一。六臂分別作轉法輪印,與願印,持念珠和戟等,觀音半跏趺坐在圓柱形蓮花座上,示現莊嚴自在之相,下有束腰長方台,背光飾火焰,造型別緻精細。六臂觀音造形在西藏造像中很少見到,常見的觀音有四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和千手千眼觀音,這尊造像可能是克什米爾工匠的作品。
鎏金銅菩薩像
菩薩呈現的是忿怒相,齜牙咧嘴,怒目圓睜,面相兇惡。梳火焰狀高髻,裸上身,系短裙,短裙上有陰刻的旋草紋圖案。這種圖案在14世紀西藏造像中經常可以看到。菩薩的胸前及腰間均披戴簡單的裝飾物。身上掛著用人頭做成的環狀飾物。身上掛著用人頭做成的環狀飾。左腳踏在外道身上,右腿彎曲,足尖靠在左右腿腿肚。左手腕前伸,掌上托以嘎巴拉碗,右手上舉持金剛杵。
四臂貢布鎏金銅像
這尊護法神像為坐姿,兩腳呈安樂坐,坐在外道妖魔身上。蓮花座造型別緻。頭戴五骷髏冠,三眼呈圓睜,表情憤怒,鬚髮豎立。前兩手分別持嘎巴拉碗和鉞刀,後兩手向左右伸展。脖子上以蛇為項鏈,裸上身,系短裙,短裙上有陰刻的旋草紋圖案。週身掛一串人頭。風格獨特,法相莊嚴,鑄造工藝精湛,是約12世紀至13世紀西藏本地工藝的佳作之一。
十一面千手觀音是藏傳佛教中常見的造像題材。十一面分為五層排列,主尊面容慈祥,裸上身,掛瓔 珞,下著裙,立於束腰仰覆蓮台上,裙上刻有精緻的花紋。有八隻主臂,中間兩臂雙手合十,其餘結不同的手印,持各種法器。身後的千手千眼呈扇形,組合成多重正圓形的身光。造像形體不大,但工藝精湛,各個細節都很清晰,是難得的造像藝太精品。
大威德金剛是格魯派主修的密宗主尊。藏傳佛教認為他是無量壽佛呈現的忿怒身,因為他能伏惡護善,所以被稱為「大威德」。大威德金剛有九個頭、三十四隻手、十六條腿、正面是一人牛頭。三十四隻手中分別拿鈴、杵、刀、劍、箭、弓、瓶、索子、鉤、戟、傘等法器,表現本尊的智慧、勇猛、精進、威力無比。十六條腿分別踩十六種象徵了天王和明妃的動物。這座壇城設計成八瓣蓮花狀,構思巧妙,技藝精湛,座上有「大名永樂年施」款,是永樂時期由宮廷製作,賜與西藏的傑作。
吉祥天母藏語稱為「班丹拉姆」,是藏傳佛教各派都能供奉的女護法神,在西藏非常受尊崇。這尊吉祥天母頭髮成火焰形,頭戴五骷髏冠,面龐消瘦,大眼圓睜,形象猙獰。四隻手分別持劍、戟、嘎巴拉碗等法器,胸前裝飾複雜的瓔珞,脖子上掛著用人頭和蛇身做成的項鏈。舒相坐在騾背上,騾子背部繫著人皮,腹部長著一隻眼,踏行在血海之中。底座刻有「大明永樂年施」款。
空行母是密宗中代表智慧與力量,能夠在空中自由飛翔的女神。空行母最初是由麥洛扎瓦,洛追扎傳給薩迦貢嘎寧布,後來從薩迦鎏傳於全藏的。佛教徒認為只要真心實意地供奉空行母,誦讀其經,並一心一意地刻苦修行,就會到達空行母的佛土境界。這些空行母弓步立姿,頸掛骷髏項鏈,左手高舉嘎巴拉碗,右手向下持鋮刀,足踏兩個外道妖魔,姿態優美。
金剛亥母是勝樂金剛的明妃,右手拿鋮刀,左手拿嘎巴拉碗,碗內盛滿血,獻於本尊。金剛亥母戴五骷髏冠,有三隻眼,表示能觀照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除了正面外,旁出一頭,現豬首形,代表智慧雙成。項掛五十顆人骨串成的念珠,代表佛教全部經典。她豐乳細腰,身上裝飾繁縟,兩腿姿勢特別,單足屈立,左足下踩一魔,姿態優美。
度母一面四臂,面部有三隻眼。頭戴寶冠,眉目細長,鼻樑高挺,表情秀美動人。左舒相座,姿態優雅。裸上身,豐乳細腰,裙褶為整齊的條楞狀,裙褶間裝飾四葉小花,花上鑲嵌寶石,具有鮮明的藏族造像風格。13世紀之後,西藏佛教藝術的風格漸趨一致,明代藏族造像已進入成熟期。
文殊菩薩是「文殊師利」的簡稱,意為「妙德」和妙吉祥」,是大乘佛教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薩神通廣大,濟世無窮,位居各大菩薩之首,素有「大智文殊」之尊號。在西藏密宗中,文殊形象有多種,既有寂靜相的文殊,也有忿怒相的文殊。文殊騎獅是其中最為常見的形象,獅子表示智慧的力量。這尊文殊舒相坐於獅背上的蓮花座上,右手作與願印,左手支在蓮花座上,神態安詳。身體左側出兩隻蓮枝,其中一枝置利劍
普賢菩薩頭戴五葉冠,表示他具備如來五種智慧。雙手作轉法輪印,兩隻手各拈一枝蓮花,其中右手的蓮花上置如意寶,左手的蓮花上置經卷,兩腳結跏跌坐於象背上的蓮花座上,神態安祥。普賢是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代表了德行,主一切諸佛的理德、行德,所以尊號「大行普賢」。其學得干行,而行之謹慎穩重莫過於象,故普賢騎六牙白象。
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的教令而呈現的忿怒身,佛經稱其淨菩提心之德威猛,堅固不動,故有「不動」之名。不動明王多呈童子形,表示持如來教令忠誠無二,如童僕之純真。頭戴五葉冠,弓步立姿,站於仰覆蓮台上。右手持長劍,左手持索。裸上身,佩簡單的瓔珞,脖子上掛一條長蛇。大腹圓突,雙腿粗壯有力,腳腕以蛇為飾。
觀音有多種化身,四臂觀音是藏傳佛教觀音變相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一般造型為一面四臂,一雙手在胸前合掌,上方右手持念珠,左手持蓮花,結跏趺仰覆蓮花座上。身體上髹紅漆。五葉冠上嵌滿了珠寶。在四臂觀音的手腕、臂部和腰部,同樣有嵌滿珠寶的裝飾物。觀音的面相方圓,神態慈祥,具有明顯的內地造像風格。
密宗中的菩薩像種類繁多,觀音菩薩還可以化為二十一位度母。這些度母是由觀音的眼淚變化而來的,顏色都不一樣,其中最流行的是白度母和綠度母。綠度母身為綠色,據說供奉綠度母能夠解除獅難、象難、大難、蛇難、牢獄難、賊難、非人難等八種苦難,因此俗稱「救八難度母」。這尊綠度母舒相座,左手牽一枝蓮花。旁邊有一個無量壽佛,禪定印,手中捧寶瓶,跏趺坐於盛開蓮花寶座上。
觀音有六種,十一面觀音是藏傳佛教中常見的一種。這十一面分為五層排列,第一層三面,第二層三面,第三層也是三面,第四層單面,最上一層是一個阿彌陀佛的頭像。這尊頭像就是十一面中位於第四層的忿怒明王像。頭戴骷髏冠,齜牙咧嘴,面目猙獰,髮髻外突。頭冠和耳環上鑲有綠松石。這尊頭像工藝精湛,是晚期西藏造像藝術的佳作。
勝樂金剛為格魯派修無上瑜伽密母續的本尊之首。四頭,每一個頭都有三隻眼,十二臂,兩足,弓步。主尊頭戴五葉冠,上面兩手持象皮,主臂兩手分別持金剛杵和金剛鈴,擁抱明妃金剛亥母。其餘各手分別持不同的法器。脖子上掛人首做成的項鏈,雙足奮力踩踏兩個魔鬼,威力無比。金剛亥母雙腿盤在勝樂金剛腰間,右手揮舞著鋮刀,左手拿著金剛鈴。
十一面千手觀音是藏傳佛教中常見的一種造像題材。十一面分為五層排列,最上一層的阿彌陀佛頭像,和第四層的忿怒明王頭像共有一個桃形的火焰狀頭光。主尊目光下視,臉形具有明顯的藏人特徵。裸上身,掛瓔珞,肩覆披帛,下著裙,立於束腰仰覆蓮台上。披帛在腿兩側的表現非常程式化,形成類似雲紋的藝術效果。八隻主臂中的中間兩手合十,其餘結不同的手印,持各種法器。身後的千手千眼觀音呈扇形,組成多重正圓的身光。
(2004-06-21 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