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點閱:1421 |
發表人 |
陳睿淵-膠彩創作展 2017-06-23 17:47 |
/ / /
|
|
陳睿淵膠彩創作展
展覽日期:2017-07-01~2017-08-27
參展藝術家:陳睿淵
開幕時間:2017/07/01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日常風景的無限空想
陳睿淵自高中畢業後,便離開家鄉隻身來到台灣,這一待就是七年。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窺見在他眼中的台灣樣貌,以及他是如何以不同的視點,藉由繪畫詮釋風景。
像家又不是家的地方
他是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的華僑,家鄉的生活習慣,其實與台灣相去不遠。他在中學時期就讀華文中學,當時父母期望他往理科發展,而他卻很快就發現,自己對數學興趣缺缺。在高中畢業後,喜愛畫畫的他選擇就讀美術,也恰好與討厭的數學斷絕了往來。至於是如何來到台灣,一是華文中學跟台灣聯繫相當緊密,二來文化相近、經濟壓力相對較低。台灣有不少東南亞僑生,對他來說,這裡彷彿是馬來西亞延伸出來的舞台。進入藝術學院就讀,他與台灣學生一樣,都必須透過檢定考試。對於陳睿淵的決定,家人秉持開放支持的態度,讓他在這裡可以盡情揮發揮,於是一待就是七年多。
最熟悉的線條的交會
陳睿淵從小經常在爸爸的的建築事務所進出,在辦公室中,建築藍圖隨處可見。或許是自小耳濡目染,當他謄寫作品上的建築物線稿時,猶如是在製作藍圖。它,好像是種暗號,總是在他的意識中輕聲呼喚,因為它是生命中熟悉的記憶。這片土地的建物,與他成長地區有著不一樣的風貌,而選擇以景物為題材,起初只是覺得這個題材能承載相對較多的事物。就以他待最久的地方台中來說吧!每日眼睛所見的景致經常是灰濛濛、密密麻麻的,這樣的景致如影隨形地烙印在他在台中生活中。他對這景色並無好感,從不適應到日復一日的麻木。為了表現這種景象,他利用模糊的手法,就像在模擬一個人偶爾發呆的時候,眼睛自動將繁瑣的細節除去。模糊的手法正好可以將這些狀態呈現於畫面中,讓作品輸出他眼中所見的一切。
媒材展現不同的繪畫方式
膠彩,在許多文化中輾轉流傳,其中一支經由日本落腳台灣。膠彩顧名思義是以動物膠作為接著劑,再混合天然礦物等製成的色料,與水調和後,以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形式。它的可變性極高,亦能結合許多不同的素材,創作出多元的可能性。陳睿淵從未聽聞這項媒材,來台學習後才發現,原來除了油畫外,還有這樣迷人的創作方式。起初,難免會覺得膠彩的前置工序相當麻煩,也不認為有多麼特別。但在課堂中,看著助教熬煮膠液,那些晶瑩剔透的玻璃罐內緩緩冒起的水氣,很奇異地吸引了他的目光。誤打誤撞便開啟學習膠彩的路,而這一走也過了數年。
筆下的另一種風景
陳睿淵畫中的風景,不是風和日麗的景致,更多是對人造景物的著墨。他的風景題材跨越自然與人造,作品的根基則來自每日生活所經驗的實際景物,而城市建築的反覆堆疊最讓他感受深刻。對那些不斷重複的樓房樣式,他採取眼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來建構畫面。系列作品《蜃景》取意自海市蜃樓,如同海市蜃樓總是映射自真實景物一樣,他所繪畫的奇幻景色都是實際存在的景物。在將現實轉換建構成虛幻的景的過程中,他藉著對景物的凝望,模擬看得出神時,在眼中產生的模糊視線,以此來重構虛幻的景色。這可以說是他內心的另一種反動,是他與現實之間存在著的呼應,也呈現了異於他人的觀看結果。作品中所見的景物,多是生活中反覆經歷過,才開始記錄的契機。有趣的是,由礦物、泥土、及水干顏料的微小粒子構成的作品,似乎就像籠罩在灰塵中的都市景象一樣,讓人看不真切。
對陳睿淵來說,半記述性的創作模式,擁有許多層面的意義。這次他展出的作品,以在台灣的日子中,所經歷的不同景致為題材。除了過去在台中念書的高樓大廈、南下北上所見,都是他創作的取材對象,透過把實與幻不斷的融匯,使作品擁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陳睿淵:在模糊不清的景色中看見另一種內在心中的美。
展覽資訊:
陳睿淵-膠彩創作展
展期:2017/07/01 –08/27
開幕:2017/07/01 (六) 14:3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 http://kingcarart.org.tw |
|
kingcarart
繪圖畫廊 設計藝廊 攝影相簿 留言板 最愛收藏 分類標籤
暱稱: 金車文藝中心 註冊: 2016-03-30 發表: 95
V幣: 1204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