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繪圖設計 工作閒聊 比賽活動 美術討論 標籤 圖片
.*(ॐ)宇宙的聲音 *.(wm) 的個人留言板
.*(ॐ)宇宙的聲音 *.(wm) 的個人留言板
💬 撰寫新留言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 975  下一頁→ (第890頁, 共975頁) #11586
.*(ॐ)宇宙的聲音 *.(WM)

加拿大‧最近去過印度‧第3人感染超級細菌

2010-08-22 21:20 回應留言 💬 | |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72811?tid=2
國際 2010-08-22 16:45
(加拿大‧安大略)加拿大安大略省衛生部門官員證實,一名最近去過印度的病人被證實感染了“超級細菌”。

據知,這是該省發現首例“超級細菌”感染者,也是加拿大發現的第3例“超級細菌”感染者。前兩例患者分別在卑斯省和阿爾伯塔省被發現。

【世華‧國際】電腦符號大解構:“藍牙”是10世紀丹麥國王的外號!?

安大略省衛生部門發言人弗雷澤說,“超級細菌”目前尚未對該省公眾健康構成風險,唯一已知的風險因素是,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接受過醫療護理。

據知,源於南亞、幾乎能打敗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細菌”目前主要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地蔓延,一位比利時男子較早前在巴基斯坦感染了這種“超級細菌”後身亡。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關注,敦促各國採取措施,對抗耐藥性細菌,減少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機會。

星洲日報/國際‧2010.08.22

#11585
.*(ॐ)宇宙的聲音 *.(WM)

什麼是海洋弧菌?

2010-08-22 21:15 回應留言 💬 | |


http://www.vvschool.com/why/why_a197.html

英文學名為Vibriovulnificus,又稱創傷弧菌。生存於河海交界之處,海洋弧菌大多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的海洋地區,它與霍亂弧菌是屬於同一類的病菌,所需的溫度是攝氏20度左右。

  感染海洋弧菌的途徑有兩種。

  一、生食含有海洋弧菌的海鮮,如生蠔、生魚片等。

 症狀:潛伏期大約是12小時至4天左右,會發生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發燒或是打冷顫,然後就是下肢皮膚會感覺疼痛,接著就是紅疹、水泡的發生和潰爛,最嚴重的狀況就是休克,甚至是死亡。

  二、從皮膚直接感染,如傷口接觸到受污染的海水或海鮮等。

 症狀:在12小時之內,皮膚開始發生紅、腫、水泡現象,最後成為壞死性筋膜炎,處理方式是將潰爛部份挖掉,甚至是將其切除、截肢。

  要殺死食物上海洋弧菌的不二法門就是少吃生冷食物,盡量將食物煮熟,海洋弧菌與霍亂弧菌一樣,只要高溫煮熟,就會消失殆盡。

#11584
.*(ॐ)宇宙的聲音 *.(WM)

大腸桿菌0157感染

2010-08-22 21:14 回應留言 💬 | |


http://www.kmu.edu.tw/~kmcj/data/8709/4071.htm

傳染病內科 陳彥旭主治醫師

 大腸桿菌是臨床上相當常見且重要之菌株,它是腸內正常之菌種但亦可侵入人體之各組織而造成相當多樣化之感染,如:急性腸胃炎、泌尿道感染、腦膜炎、肺炎等。大腸桿菌根據其菌體抗原及鞭毛抗原之不同又可分許多不同菌株,其對人體之致病機轉與所造成疾病之嚴重性亦不同,包括毒素形成與菌體直接侵入等。其中O157:H7於日本造成相當嚴重大流行且數人死亡後,漸為國人所熟悉,以下跟大家簡介此細菌之感染。

 早在西元一九八二年時,美國發生一起由未煮熟之牛肉漢堡引起相當嚴重的急性出血性腸胃炎大流行,事後經微生物學家之追蹤研究,發現是由一種少見之細菌所造成,並命名為大腸桿菌O157:H7。從此之後,許多國家亦陸續發生相當多次由此菌株引起之急性腸胃炎大流行,因此引起科學家的廣泛注意與深入研究,而對此菌有了相當之認識。

 在自然界中,牛是此菌之主要帶原者,所以大部分之大流行都和牛製品相關,包括:消毒不完全之牛奶、未煮熟之牛肉、受此類食物污染之器械等。當人體食進受污染之食物後,若身體免疫機轉無法清除此菌時,即會於人體內滋生,並產生一些特殊之毒素(如:Shiga-like toxin, SLT),這些毒素即為造成人體疾病之最主要因子。

 此菌感染後之潛伏期約為二至八天,之後會先產生發燒、腹痛、反胃、嘔吐、頭痛、無血性腹瀉等;過一至二天後,一些病患會轉變成出血性腹瀉、腹部壓痛;幸運的話,約再經四至十天可痊癒。至於最嚴重之合併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通常發生於腹瀉開始後一至二星期內,此乃毒素經吸收後,破壞血管內皮細胞所致;會導致溶血性貧血、少尿、水腫、抽筋、出血,甚至轉成急性腎衰竭,而需接受透析治療。此菌之感染在小於十歲的小孩或老人有90%會發生典型之症狀,甚至有10%病人會發生溶血性尿毒症候群;5%病人會有合併症,包括:胰臟炎、膽結石、膽囊炎、盲腸炎、腸穿孔、腸套疊、心臟病變、呼吸衰竭等;但成人的感染症狀較輕,不一定有血便,甚至沒有症狀。幸好,目前尚未發現有患者成為長期之帶原者,來傳播此病。

 此病之診斷必須靠臨床糞便檢體之細菌培養與鑑定,首先需分離出大腸桿菌後,再使用特殊之培養基來區分出此特殊菌種,另外需再使用抗血清來確定此血清型O157:H7。有些學者建議更需進一步確定其SLT毒素之產生與否,才是一完整之鑑定。但此過程相當繁複且價錢昂貴,所以國內大部份之實驗室並未列入常規之檢驗步驟,因此可能會忽略一些潛在病例之存在。

 關於此感染症之治療,由於大部分病患之症狀輕微,所以給予支持性治療即可,包括:靜脈輸液、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對於腹痛之病患,可考慮給予少量止痛劑。此外禁止使用止瀉之藥物,以免減緩腸子蠕動,而延長毒素滯留腸內之時間,增加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等併發症發生之機會。至於是否給予抗生素治療目前尚無定論,有些研究發現給予後反而加重病情。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接下來談談此菌種感染之預防,此菌之來源常和牛肉、牛奶及它所接觸之食物有關,幸虧此菌在攝氏75度、一分鐘下即可殺死,所以熟食仍是預防之不二法門。此外,亦要謹慎處理接觸過生食之器械,如:切肉板、刀子等,以免污染已煮熟之食物及手。由於此菌之傳染力頗強,所以便後與餐前之洗手、病患糞便之處理、病患接觸過物品之消毒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方法。

#11583
.*(ॐ)宇宙的聲音 *.(WM)

美回收3.8億隻染菌雞蛋2010-08-19 07:18:00

2010-08-22 21:09 回應留言 💬 | |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32/1/1/1825816/1.html

美國一家大型雞蛋商回收3.8億隻可能受沙門氏菌污染的雞蛋,至今有數百人不適,回收規模還可能擴大。

這家雞蛋供應商名為「萊特郡雞蛋」(Wright County Egg )。暫未知有沒有輸往本港。

美國衛生官員指,周三有數以百宗沙門氏菌感染病例,美國食物與藥品管理局展開調查後,發現和該公司出品的雞蛋有直接關係。

回收範圍包括華人聚集的加州在內的8個州,而且回收範圍還可能擴大。當局表示,消費者可選擇回收,又或者直接將蛋丟掉。

(美聯社、美國廣播公司)

#11582
.*(ॐ)宇宙的聲音 *.(WM)

研究:洗手不擦乾 手菌數反增8成4

2010-08-22 21:03 回應留言 💬 | |


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157092

洗手後如果沒有擦乾,可能會越洗越髒!振興醫院研究團隊臨床實驗發現,洗手後如果沒有把手擦乾,手上細菌數竟然比洗手前增加八成四,但如果有擦乾,細菌數就會減少一半,醫師說,主要原因是自來水、香皂或洗手乳都含有細菌,因此建議,洗完手後一定雙手擦乾,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殺菌效果。

上完廁所到洗手台洗手,但是很多人為了省麻煩,都沒有用拋棄式紙巾把手擦乾。

根據國外文獻研究指出,洗手後不擦乾、無法發揮殺菌效果,為了證實這項說法,振興醫院研究團隊進行臨床實驗,結果發現用自來水洗手後,如果沒擦乾,細菌數竟然比洗手前增加84%;但如果用紙巾擦過,細菌數比洗手前減少一半。

醫師說,因為自來水中可能含有大腸桿菌等細菌,再加上香皂等清潔用品長期暴露在空氣中,也會產生細菌,因此醫師建議,洗完手後,一定要用乾紙巾把雙手擦乾,也順便把細菌帶走,盡量不要用烘乾或自然陰乾方式,這樣才能避免手部在濕熱環境中更容易滋生細菌,越洗越髒。
記者賴淑敏徐啟峰台北報導

#11581
.*(ॐ)宇宙的聲音 *.(WM)

微生物造型的毛絨玩具

2010-08-22 20:57 回應留言 💬 | |


http://simplythebest.ycool.com/post.1992101.html

書蟲,又稱之為木虱。它的學名很好聽,謂曰: “西洋衣魚”。此蟲一生只存活於書中,以紙張和書中的微生物

為食,終生不喝水。

潰瘍菌,哈哈,還長頭發呢。

傳說中的埃博拉病毒,致死率50%—70%。像是一條那個什麼~~

食肉菌,這麼可怕的球菌居然長得這麼可愛。

下午 08:53 2010/8/22

#11579
.*(ॐ)宇宙的聲音 *.(WM)

壞死性筋膜炎

2010-08-22 15:19 回應留言 💬 | |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5%9D%8F%E6%AD%BB%E6%80%A7%E7%AD%8B%E8%86%9C%E7%82%8E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維基百科的內容只供參考,並不能視作醫療意見。任何健康問題應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
壞死性筋膜炎
Necrotizing fasciitis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受壞死性筋膜炎影響的左腿皮膚發紅,有明顯的細胞壞死現象。
ICD-10 M72.6
ICD-9 728.86
MedlinePlus 001443
eMedicine emerg/332 derm/743
MeSH D019115

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又稱「食肉細菌感染」,是一種由細菌入侵皮下組織和筋膜引起的急性壞死性軟組織感染。這種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少見,每年美國大約有1000-1500個病例,但發病急,進展較快,破壞力強,病死率較高,並會造成嚴重的殘疾。臨床表現為沿深淺筋膜播散的感染,在累及血管內形成血栓,引起相應皮下組織、皮膚和筋膜的壞死。可發生在全身各個部位,以四肢為多見,尤其是下肢;其次是會陰、頸部、面部、腹壁和背臀部等。嚴重時受感染部位的內部組織完全暴露在體外,壞死部分形成凹陷,就像被吃過一樣,十分恐怖。

壞死性筋膜炎分為兩型,Ⅰ型為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包括革蘭陽性的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梭菌、創傷弧菌、脆弱擬桿菌和厭氧菌等;Ⅱ型多由β-溶血性鏈球菌所致,常伴有休克及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極高。近年來發現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一株變種——對多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壞死性筋膜炎有增多的趨勢。[1]

其他名稱:醫院內壞疽、化膿性筋膜炎、「食肉細菌」感染、「食肉菌」感染、急性感染性壞疽、溶血性鏈球菌壞疽、皮下組織淺深靜脈的進行性壞疽。

目錄 [隱藏]
1 癥狀
2 發病機制
3 治療
4 感染該病的名人
5 參見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

[編輯] 癥狀
壞死性筋膜炎多為急性發作,但也有少數以慢性型態出現。局部癥狀類似於一般組織感染,常因發病較輕且隱匿,得不到病人注意,使感染在24小時內波及整個全身。早期癥狀為皮膚紅腫、發熱、變硬,腫脹呈紫紅色片狀,邊界不清,且伴有強烈疼痛感。病人可伴有流感癥狀,包括發熱、寒戰、腹瀉、嘔吐、四肢無力、心動過速及肌肉酸痛。此時皮下組織已經壞死,因淋巴通路已被迅速破壞,故少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這一階段一般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有些會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如蜂窩組織炎。

當病灶部位的感覺神經被破壞後,則早期感染局部的劇烈疼痛可被麻木或麻痹所替代,疼痛緩解,患部出現麻木感。該病病情進入中期時,感染局部變得更加鮮紅,皮膚顏色逐漸發紫、發黑,由於血管栓塞和營養血管被破壞而導致的含血性液體水皰和大皰逐漸增多,疼痛和腫脹加劇,全身癥狀變得嚴重。到了病情三期或終末期,表現變為持續高熱,白細胞明顯升高,全身有明顯的毒血症,低血壓、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中毒性休克、反應遲鈍或意識喪失、酸中毒和多器官衰竭(如腎)。血管硬阻的結果導致皮膚出現乾性壞疽和表皮分離,出現四周繞以紅暈的壞死黑色焦痂,類似於三度燒傷。當中毒癥狀逐漸加重時,多數病人終因敗血症或休克而死亡。

壞死性筋膜炎的併發症有貧血、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

該病易患因素有:糖尿病、腎病、肥胖、外周血管疾病、免疫低下、營養不良、年邁、靜脈吸毒等。其他包括酗酒、吸煙、高血壓、AIDS、肝腎功能異常、慢性阻塞性肺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慢性皮膚潰瘍等。此外,皮膚擦傷、燙傷、刺傷、動物或昆蟲咬傷、皮下注射胰島素或靜脈吸毒、水痘等,均可誘發該病,手術如剖宮產、子宮切除術、小切口輸卵管切除術、腹腔鏡、不全流產常常是腹壁壞死性筋膜炎的誘因。[2]

[編輯] 發病機制
壞死性筋膜炎是需氧性和厭氧性細菌協同作用的結果。在全身或局部組織出現免疫損害後,多種細菌侵入皮下組織和筋膜,需氧菌先消耗組織中的氧氣,使氧還電勢降低,體系還原性增強。同時細菌分泌的酶將組織中的過氧化氫分解,創造出適宜厭氧菌生存繁殖的少氧環境。細菌感染沿着筋膜組織迅速廣泛地潛行蔓延,引起感染組織廣泛性地炎症充血、水腫,繼而皮膚和皮下的小血管網發生炎性栓塞,組織營養障礙導致皮膚缺血性坑道樣壞死甚至發生環行壞死。鏡檢可見血管壁有明顯的炎性表現,真皮層深部和筋膜中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受累筋膜內血管有纖維性栓塞,動靜脈壁出現纖維素性壞死,革蘭染色可在破壞的筋膜和真皮中發現病原菌肌肉無損害的表現。[3]

[編輯] 治療
壞死性筋膜炎的治療關鍵是早期診斷和徹底手術清創,迅速切除壞死組織,同時對腫脹組織給予多次廣泛切開達深筋膜並充分敞開引流,必要時進行多次擴創。創面用雙氧水紗布濕敷,以阻止厭氧菌繁殖,同時聯合應用大劑量敏感抗生素。其他治療方法包括糾正休克及多器官損傷、抗凝劑、免疫球蛋白、高壓氧、營養支持療法、傷口修復以及擇期行植皮術等。

[編輯] 感染該病的名人
大衛·沃爾頓(David Walton),英國經濟學家,2006年6月21日在患上該病內24小時內死亡,時年43歲。[4]
Lucien Bouchard,加拿大魁北克省前省長,1994年12月任職聯邦反對黨魁人政團領袖期間感染該病,並因此失去一條腿。[5]
埃里克·阿林·康奈爾,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04年感染該病,因此失去左臂。[6]
Melvin Franklin,美國黑人樂隊The Temptations成員,雖然在感染該病後診斷及時,但Franklin仍於1995年死於此病的併發症,時年52歲。
揚·彼得·巴爾克嫩德,荷蘭現任首相,2004年疑似感染該病(足部),在住院數周後完全康復。[7]
Alan Coren,英國作家和諷刺家,由於昆蟲叮咬導致的敗血症而染上該病。[8]
Alexandru Marin,美國實驗粒子物理學家,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波士頓大學教授,2005年11月在感染該病兩周後死亡,時年60歲。[9]

#11578
.*(ॐ)宇宙的聲音 *.(WM)

食肉菌感染的預防

2010-08-22 15:15 回應留言 💬 | |


http://www.epochtimes.com/b5/8/6/29/n2172427.htm

作者﹕

打印機版


--------------------------------------------------------------------------------


前年6月,43歲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戴維. 沃爾頓,因感染「食肉菌」而突然去世, 這種細菌在入侵沃爾頓

身體後不到24小時便奪去了他的生命。為他治療的沃倫.多爾蒂醫生至今仍心有餘悸,「細菌就在我們面前擴

散,從他的大腿一直蔓延到胸腔和肩頭。」醫生眼睜睜地看著沃爾頓全身被細菌侵蝕卻無可奈何。

另據報導,香港一名女性日前吃生蝦、生魚片,出現發燒及發冷、左臂腫瘀潰爛等症狀,經手術切除壞死肌肉

才保住性命。經醫生化驗後證實,她感染可致命的創傷弧菌(俗稱食肉菌),而且不是一般透過傷口感染,而

是「進食體內」後感染。

駭人的食肉菌

這種能使皮膚凝固的食肉菌,醫學上稱為「壞死性筋膜炎」。食肉菌包括化膿鏈球菌,會引發一系列不同程度

的疾病,從輕度皮膚感染到致命疾患鬥爭型性病例是從喉嚨或者皮膚感染,接著蔓延到深層皮膚組織。引致病

者於十二至二十四小時內死亡。約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患者會致命。即使僥倖存活者,也多半需要截肢來防

止食肉菌擴散。

美國2002年拍攝的恐怖片《屍骨無存》,講述的就是病人在短時間內被這種可怕細菌「吃」掉的恐怖情景。

如何預防


食肉菌與霍亂弧菌屬於同一細菌類別,它通常存在於和暖的海水。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的資料,創傷

弧菌感染是季節性的感染;超過百分之八十五的個案發生於五月至十月間。環境性因素,如和暖的鹹水,能增

加貝殼類海產內創傷弧菌的數目。

由於食肉菌通常存活在海水中,當皮膚的傷口或軟組織接觸到存在於海水或海產內的細菌或進食生或未徹底煮

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尤其是由和暖海水中捕獲的生蚝時,感染風險最高。

醫生指出,若被海產刺傷皮膚,食肉菌已可從傷口入侵,應即時以清水沖洗傷口,若本身已有傷口,更應避免

在海水中游泳。如發現被海產刺傷的傷口出現紅腫,發熱及異常痛楚,則正是食肉菌的主要症狀,需要即時求

醫。

國際醫學界把食肉菌和愛滋病、霍亂、肺結核等病一起並列為全球最應警惕的幾大疫病。這一方面是感染這類

細菌的病人通常在一天內,甚至在幾個小時內就宣告不治。另一方面是因為目前還沒有能對付食肉菌感染的有

效藥物。文/晨星◇( http://www.dajiyuan.com)

6/29/2008 9:25:44 AM


More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感染食肉菌死亡
http://www.epochweekly.com/b5/006/2560.htm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說,去年6月因病突然去世的43歲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戴維.沃爾頓,是因為感染

「食肉菌」而死亡,這種細菌在入侵沃爾頓身體後不到24小時便奪去了他的生命。醫生眼睜睜地看著沃爾頓全

身被細菌侵蝕卻無可奈何。


下午 03:08 2010/8/22

美婦女感染食肉菌內臟外露 開刀50次終病癒(圖)
http://big5.ce.cn/gate/big5/sci.ce.cn/swsm/201008/10/t20100810_21706554.shtml
中新網8月10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網站報道,美國馬利蘭州一名36歲的母親于2005年開始遭到“食肉菌”感染,(又稱壞死性肌腱筋膜炎),脾臟、膽囊、盲腸、部分胃部和腸臟被侵蝕一空,病情初期,她甚至可看見自己暴露在外的內臟。為對付食肉菌,她與病魔搏鬥了5年,估計醫療金額高達500萬美元,終於戰勝了病魔。

5年開刀50次內臟外露

據報道,這場惡夢始於2005年4月1日。當時,美國婦女威爾遜接受剖腹生產誕兒,因凝血問題接受血庫輸血,一段時間後出院,但很快便因不適再次入院,證實感染了食肉菌。

報道指出,食肉菌非常可怕,一旦遭到感染,人的皮下組織、皮膚和筋膜都會出現壞死。患有癡肥、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人,接受器官移植者和免疫力弱的人特別易受到感染。患病後,20%的感染者會死亡,有人甚至在數小時內喪命。倖存者的身體亦遭到嚴重破壞,與正常人體型相異。

威爾遜住院期間,多次接受麻醉切除壞死組織,動刀次數多達40至50次。她的病情時好時壞,要靠吃止痛藥止痛。尤其是暴露在外的內臟還被醫生用類似保鮮紙的東西包著,令她倣似科幻電影中的的機器人。

2006年12月,威爾遜的小腸被侵蝕至只剩少許,引發肝臟問題,需接受高風險的小腸移植手術。2007年12月16日,病菌擴散至她的大腸,醫生為威爾遜移植了大腸。1個月後,威爾遜逐漸恢復健康,終於可以大快朵頤,距她上一次進餐已相隔2年半。

(責任編輯:徐晶慧)


下午 03:14 2010/8/22

💬 撰寫新留言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 975  下一頁→ (第890頁, 共975頁)
© Vovo2000.com Mobile Version 小哈手機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