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接納和承認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舊首頁更新」彙總 + 「舊駐站畫家」討論區匯總

| 1頁, 共1
人氣點閱:3210 發表人
接納和承認 2004-06-04 19:55
/ / /

接納和承認
-------------------------------------------------------------------

有位網友面對這樣的問題,說是在和某君相處中,某君管得他太多。網友唯有不表示自己的意見下,疏遠對方。

雖然,我不太清楚實際情況,不過,和人相處之道,我想,還是可以給網友點粗淺意見的。

就網友而言,網友不滿對方管得太多,如情況真是如此,那對方便過於自以為是。

然而,假如本來網友已經覺得對方有這方面的傾向,不管是否確實,而網友仍然願意和對方交往,至少,網友要承認,網友是準備容忍對方這方面的傾向的。

在朋友交往,單是容忍不夠的,而且要容納。

請別設定標準叫別人的行動合乎自己的準則。請給對方有一個自我的權利。
(即使對方有點病態的不正常,也無妨。)

別要求,對方完全乎合自己的喜好,以及對方的行動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請讓對方在網友的身邊輕鬆自在。
能接受任性自以為是的人,往往是帶動他向上的最大動力。

人際關系存在著很多道理上的灰色地帶,不是事事只求對與錯的。

假如是因為人人對那位朋友不接婦的緣故,讓他對自己失去信心而討厭自己,那麼,那位人極有可能隨著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低落,而逃避眾人

,這個結果便太殺風景了。

基本上,網友可以疏遠對方,但在他面對,請表現網友真心接納他。

無論,對方是否真的有上述傾向,網友已經做得很好,就只差我所說的地方。

假如,網友願意和對方有進一步交往,那麼,網友須要做的,是承認。

承認比容納更深一層,容納是消極的做法。我們容納對方的缺點,與短處,伸出友誼之手接受他,只算消極的做法。倘若是積極的做法,就是

找到對方的長處,而不光是停頓在接受忍耐對方的缺點。

當然,這是網友真心的願意和對方進一步發展,不是受別人影響的,勸說的,才對那位朋友有幫助。

若要仔細找的話,必定能找到對方的優、缺點來承認他,批評他。

例如,網友覺得,對方管得你太多吧,可能在他的想法上,或者動機裡,是不自覺地過份關心你的幸福與否!在他以為在幫助你的時候,他不會為了網友的回報而小題大作。然而,當他感覺到,他對網友的幫助而不感瀲,往往是會深深傷害他的內心。

當然,網友也無法在反感的情況下,表示這種感謝,那麼,請網友先承認他,在深交的情況下,才提出網友善意的見解,以及表明網友的立場。
感覺: 壓力太大

同文發表於
http://www.bloghk.com/blog.php?id=66224
ArSHAN



繪圖畫廊設計藝廊
攝影相簿留言板
最愛收藏分類標籤
暱稱: ArSHAN
註冊: 2003-10-01
發表: 24
來自: HK
V幣: 270
蛻變 2004-06-05 22:15
/ / /

接上的網友回應:
『>>>其實我和那位所謂自以為是的朋友相交已多年,由小學到現在,說實話,我和她自從中二時起已變得逐漸疏遠,為的不是她管得太嚴,而是她那吝嗇、自私的性格...
>>>我清楚明白你所說的道理,現在的我當面對著她的時候,的磪是會用心去對待,可是,卻已經無法像從前的那樣了,總是有著距離,其實我知道她已改變了很多,在人際關係上,她已沒有那麼內向,但她卻不發覺自己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此...
>>>我也很希望她能自覺到自己的缺失,可惜結果也只是空歡喜一場,以為她變成熟了,可是卻沒有,其實最大的源頭並不是她本人,而是源於她父母那思想教導......
>>>你能幫助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嗎?』

在目前情況下,由於環境因素沒有改變,你們的那位朋友,假如真的是如你們所說的,有傾向吝嗇和自私的性格,而且是受家庭教育影響的,那麼,那位朋友便沒有機會,因為環境、同際、親人的影響下,自覺地作出個性上的改變。

個性的變化,很大程度是受成長過程中,環境變化而發生的。而要那位朋友達到可以改變個性的時候,應該在她出來社會工作,接觸不同的人事,需求自我謀生時,才會發生了。

對一位朋友的好懷,希望他得到改變,並不是幾年間的事情。我們的家人對我們的影響,是從小建立和開始的。因為親密的關係,我們對家人的教育,常常都不自覺地接受了。那麼,你們可以想像到,甚麼程度的影響力,才能令那位朋友自覺地作出改變和適應了。

關於吝嗇和自私這方面的問題,主要因素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你們說,那位朋友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那麼,以成長過程而言,那位朋友的價值觀是接近父母那套成年人的價值觀。

也許,你們難以明白,成年人的價值觀,和你們的價值觀,何以有那麼大的差距,但我可以用客觀的事實,指出這是必然的現象。

例如說,以前我買一部新電腦,在效能和價格比中,效能主要放在系統處理電玩,繪圖軟體,多媒體應用之上,這些合乎經濟效益,我便很滿意了。而現在,我買一部新電腦,效能的重點,則在乎我個人的負擔能力。我有多少資本,便要有多少回報。我不願為多一點的效能作多餘的浪費。

又例如,交朋友,以前交朋友,我不在乎對方是怎麼樣的,總之大家一起可以開心的,說話思考有共嗚的,便可以交上了。但現在,交朋友我便須要考慮附帶的消費開支問題了。

沒有深交的朋友,我會避免無謂應酬。

現在我的交際應酬往往是有目的的。

香港並不是開放式的社會,同時也感染了西方風氣和思想。在這樣複雜社會裏,要成功地處理人際關係,就需要一點技巧。

社交生活的目的﹕
1) 通過群體可以掌握最新的資訊。
2) 增添學習機會。
3) 增進朋友關係。
4) 自我製造機會。
5) 充實精神生活。
6) 擴大生活圈子。

通過交際提升及鞏固自己的人際關係。

然而,同時,我也會覺得社交活動是一種負擔,這種想法有以下的因素:
1) 性格關係,不喜歡與他人為伍。
2) 自視過高,不屑(不願)與他人為伍。
3) 自卑身世,不敢與他人為伍。
4) 自以為看透世情,不願參與社交活動。
5) 怕浪費時間,金錢。(別人結婚擺酒,要做人情,個個朋友也來個人情,我的收入可吃不消了。別人不清楚我的經濟狀況,我又不能怪對方的熱情。)
6) 愛靜、不喜合群。
7) 覺得群體生活無聊。
8) 曾經被人利用,有不愉快的經驗。(唉,借錢,一起娛樂消費的問題 …@@)
9) 怕招惹是非。(如小圈子,排擠別人等。)
10) 不懂應酬,不夠圓滑,怕接觸陌生人。(至少,我口才真的不怎麼樣,比寫文章更差。)
11) 不知參加那類團體才適合自己。

我會把自己的人際關係大約分為四種:
4種社交﹕親友聚會,草根階層凡聚會,知識分子社交活動,八卦無聊的聚會

親友聚會﹕

先分出他們的知識水平與財富
平輩、同輩,如他們的知識水平與財富不相上下,可以隨便些,消費時採AA制
聚會中忌是非,和對某親人作出評論。不要談及丈夫或妻子、兒女優勝之處。不要提及未婚親友的婚事。避免展示財富或首飾。避免作任何申訴。
與長輩聚會,應盡量表現出被動,以示對長輩的專重,少說自己,多做聽眾。忌對較窮困或知識水平較低的長輩表現出瞧不起的態度。避免挑撥離間。避免指責長輩的子女或提高自己。
與晚輩的聚會,則要表現自己的民主態度,適合時宜,減少代溝,給他們以一定的方便。

與草根階層的社交活動

是一種目前最普遍、最盛行的社團活動,有社區組織、組織、街坊會、機構聯會活動等。
禮貌地聽從組織領導的指示,在有需要發表個人意見時,亦要遵從社團的所謂「遊戲規則」。盡量不搞小圈子。凡事集體行動。不作不適當的個人表現。適當時應發揮個人長處,但切忌過份炫耀,鋒芒畢露。該說的說,該做的做。在服裝及個人打扮上不作過分突出的表現,不要表現出不適當的豪氣。

與知識份子的社交活動
忌談個人成就。別誇說個人得失。

八卦無聊的聚會

少參加為妙,當中作聽眾。

你們可以看到,雖然,不是人人也如我這般做法,我的做法也不是全對的,在我的交際上,牽涉的成人價值觀,可以說,是和你們的有莫大的差別。主要的是,要憧得分配時間和財務:要生活正常,心理正常,生理正常,財務正常。不作無為應酬,可赴約可不赴約的約會不去,可交可不交的朋友不交,可做可不做的事不做。不考慮夜生活(工作要通宵開 OT,去拚命,要輕鬆一下,如去唱 K,另計 ^^ )。沒有不良嗜好(如賭博,沉迷於聲色娛樂),不吸煙,喝點點酒(偶然知己共聚才喝)。習慣睡得好(不是工作太累,而是根本無雜念)。

好了,說回那位朋友吧,否則,就有點離題了。

那位朋友和你們,也漸漸成長了,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我在那位朋友和你們的階段時,我會不屑做小孩子,但又不知怎樣做成年人。我會想獨立處理自己的事,但又不知如何入手。

那時候,我正處於身份危機之中。那時的我十分敏感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對批評格外難於接受。在看到或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時,有時會自卑,害羞和退縮,而有時又會以自大式的行為或言語,去遮掩自卑的心理,以侵犯別人去掩飾自己的懦弱。

那時候,我傾向於反抗權威,不喜歡父母師長的教導和主張,以為自己可以創出一條新路 – 比父母更好的路。然而,在友儕之間,我又經常搬出父母的那一套,來顯示自己的成熟,以及與眾不同。整日浸在自我陶醉之中。

依你們的說法,那位朋友似乎在經歷和我以前差不多的境況。而你們,看來是比他的情況好一點的。

其實,在這由小孩步向成年人的漫長時間裡,我們最渴望取得別人的認同,我們喜歡建立友儕關系,和其他年齡相近的人聯群結黨,互相模仿,爭相認同,使自己有歸屬感。這是成長的必然過程。

我們會,不論是男生或是女生,穿載類似的服飾,講類似的話,刻意培養類似的品味,甚至連髮型,書包,娛樂方式也相類似。這些便會逐步演變成日後固定的嗜好。

很可能,你們說的那位朋友,極想爭取友儕的支持和認同,然而又因為本身的環境不同,成長教育的差異,就處於渴望與人認同的心理,和爭取獨立、成熟、找尋自我的心理,自困在對立和矛盾之中。

我希望的是,那位朋友,不要心甘情願地,出賣自己的自由、自主和仍在建立的個性,去換取大家短暫的讚許和接納。

你們可以,嘗試找出那位朋友的優點,例如,他繪畫很好,口才和作文很好,便謙虛地向仔請教,請求他的幫助和交流意見。

要找一些對彼此有幫助的話題,來營造和諧的氣氛。假如那位朋友是運動健將,而你們是懶得多運動的,不論你們怎麼稱讚他,大家也無法建立合適的溝通橋樑。

你們應該讓他多接觸你們,讓雙方坦白地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或對對方的看法說出來。因為,你們和他已經長期交往了,應該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礎,來表達彼此的關心。

這時,說的人要誠懇、客觀、婉轉、就事論事:聽的人,最好是要謙虛、反省,當然,對方是不一定做到的。

不要讓坦誠的分享,變成意氣之爭,或語無倫次的謾罵。坦誠的分享,不單助於彼此的了解和彼此接納,往往會在誤會隔膜消除後,使大家,以及你們之間的友誼更進一步。

嘗試找出你們和他彼此渴望得到的東西,甚至難以言喻的共同理想和目標。在你們接納和欣賞那位朋友時,應該會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這些共同的地方,往往是各人潛在理想的特性表現。

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以為父母、世界、一切都是為他存在的,所以一不如意便大發脾氣。在成長之初,沒人能避免這種傾向。所以,你們應該開放你們的空間,耐心期待仔主動的接觸。

交友中,學耐心的等待,是很重要的。不要揠苗助長,不經栽培的友誼,看似十分合意,但多數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侵蝕。老人家之間的友誼,幾乎都是他們用了一生的時間,經歷經大小風波誤會,才能栽培成功的。

你們應該要接受那位朋友的「獨特」,讓他不怕把他的「獨特」拿出來,讓他在和你們交往時,勇於流露自己的個性,因此願意坦承地和你們分享他自己的見解。

你們要盡可能避免小圈子。小圈子在謀生的環境裡,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問題,一般上司也不喜歡,雖然難以避免,下屬小圈子的問題。如求學時期,便起了建立小圈子的習慣,出來社會工作,將會面對不太順暢的際遇。

之前,我也說了,「由小孩步向成年人的漫長時間裡,我們最渴望取得別人的認同,我們喜歡建立友儕關系,和其他年齡相近的人聯群結黨,互相模仿,爭相認同,使自己有歸屬感。」在這階段,我們會排斥與我們不同的人,最討厭別人否定我們,不喜歡別人對我們扣帽子,或對我們存有偏見各誤解。

這是正常的,但當我們活在狹隘的小圈子裡,卻也容易否定別人,給叮人扣帽子,誤解和對別人存有偏見。小圈子一但形成,不但局限了交友的範圍,也會使我們的視野和思想愈來愈封閉,使我們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難於作理性的選擇。

這裡強調「我們」的意思,是包括,我,那位朋友,和你們。因為我們彼此也在成長中。

要打破小圈子的困鎖,之前說的接納,承認,欣賞,坦誠表達意見還不夠。

溝通和聆聽

溝通是朋友間起碼的要求。「一對一」更是增進友誼的好方法。我們必須找尋機會,花點時間,去單獨和人溝通、交往。

在「一對一」的的溝通,才容易建立互相信任的氣氛,我們才敢表達心事,彼此分享互相的思想、情感、需要和願望。我們要的不是「一言堂」,只有聽份兒,或是要對方沉默地聽我們的話。

在「一對一」的溝通中,了解情緒應佔首位。真正的溝通,建基在聆聽各易地而處的「同感」上。

我們不止肯聆聽對方的傾訴,對他們的遭遇也感同身受。

在真正的溝通或分享中,我們不批評、不責備、也不教訓。我們把對方各對方的話,放在第一位;我們願意把對方的言語,當作是一條進入他靈魂和內心深處的通道,感受他感受的一切!

同感,共鳴,或感同身受,不等於贊成或同意。我們可以不同意朋友的所作所為,但我們卻必須「明白」他為什麼這樣做,了解他目前的處境和心情。

唯有基於真正的了解,我們才能予朋友以恰到好處的鼓勵或勤練;唯有深感獲得接納,我們的朋友才會有更大的勇氣和信心去做得更好。

「了解情緒」也要求我們在朋友急需時,不待他開口,便能迅速而且樂於施以援手。

朋友,就是一個永遠和你站在一起的人。

也許,大家會覺得我的說話不著邊際,而且十分冗長 ( 成四千多字,我也要認太過長氣婆媽了 ^^ ),雜亂,但我只能想到甚麼認為對你們有用的,便說出來,純是一點的參考罷了。

這裡,有很多是我以前在學校社工給予我輔導下,後成為朋友的親身體驗。從前,我在人格和個性上,有不少缺憾,當時學校舉辦了社工的輔導小組,本以為我參加小組,會學習如何去幫助別人的。呵呵,結果是給人輔導起來了 ~~@@

我很慶幸,當時有機會接受輔導,並且融入輔導小組的關懷裡。雖然,現在離開校園,人人也各散東西,沒有聯絡了,但我相信,小組的成員,直至以後,都會深深記著那段難忘的時光!

同文發表於
http://www.bloghk.com/blog.php?id=66707
ArSHAN



繪圖畫廊設計藝廊
攝影相簿留言板
最愛收藏分類標籤
暱稱: ArSHAN
註冊: 2003-10-01
發表: 24
來自: HK
V幣: 270





2001 ~ 2007 Archived News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