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28/58/2a20w.html[/center]
[center][h1]百年印象 風華流轉/建國百年系列報導:科技之父李國鼎[/h1][/center]
更新日期:2010/07/28 14:36 韓啟賢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有「台灣經濟推手」、「科技之父」美譽的已故總統府前資政李國鼎,對台灣財政、經濟與科技發展的貢獻,直到今日仍令人感念並享受他奠下基礎所結出來的甜美果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獻給台灣的李國鼎,追求的不是個人的享受,而是如何能為國家做事。
◎台灣經濟與科技推手:李國鼎
台灣經濟奇蹟重要貢獻者之一、有「台灣經濟推手」之稱的李國鼎,出生於1910年的中國大陸南京市,1930年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考取公費留學英國劍橋大學。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李國鼎毅然返國擔任部隊防空與鋼鐵生產等工作。1948年來台後歷任台灣造船公司總經理、經濟安定委員會專任委員、美援運用委員會秘書長、經合會副主委、經濟部長與財政部長。在1975年底因公務繁重,積勞成疾,入院治療心臟一個半月,隔年辭去財政部長一職,改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1976年底行政院成立應用科技研究發展小組,由李國鼎先生擔任召集人,推動科技發展;由於李國鼎對台灣科技工業發展貢獻卓著,於1994年獲前總統李登輝頒授勳章,並博得「科技教父」稱譽。行政院長吳敦義說:『(原音)(李國鼎成立)行政院的科技顧問組,並且成立了工研院等相關機構,然後啟動台灣,朝向科技、資訊、通訊產業邁進新的世代。』
1988年退休後,李國鼎轉任總統府資政,總計服務政府公職長達半世紀之久,後於2001年過世。李國鼎從早期推動工業建設、財經建樹,到後來設立科學園區、促進國際合作,並致力推行群我倫理運動,一生致力於推動國家現代化,締造安和樂利的社會;使得台灣發展經驗不僅造福國人,更成為開發中國家追求現代化的典範。
◎享譽中外 關心偏鄉醫療
副總統蕭萬長指出,李國鼎一生大部分的精力都奉獻給台灣,史頁上必會有他的位置;還有,在過去訪問許多美國名校時,對方都會主動提起這位為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重要功臣。蕭萬長說:『(原音)每一次到學校去的時候,學校接待我的人就問起,你是來自台灣,Mr. K.T. Li(李國鼎)他現在怎麼樣?我說你怎麼會知道他?他說我們在暸解台灣經濟奇蹟的時候,他是一個最重要的功臣,所以我們一定從他的裏頭來看出台灣經濟發展的脈絡。』
而行政院長吳敦義也回憶指出,李國鼎除了在財經方面的貢獻外,其實也很關心偏鄉醫療;像他在30年前擔任南投縣長時,當時偏鄉衛生所的設備很差、很少,行政院查報時把這個情形反應上去;在當時擔任政委的李國鼎幫助下,後來得到行政院非常大的支持。
◎生活簡樸一心為國做事
李國鼎位於台北市泰安街幽靜巷中的故居,在建國百年前夕開放給民眾參觀;這棟有70多年歷史的日式平房,是李國鼎在接任財政部長後居住的地方,一住就是30年,直到他過世。
李國鼎故居的陳設非常簡樸,餐廳內幾張木椅不僅老舊,還有的用塑膠繩綑綁固定後繼續使用。李國鼎基金會執行秘書萬其超說:『(原音)坐的這些椅子都是非常便宜的椅子,這樣的椅子甚至壞了還那兩個繩子、塑膠膜包一包,他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在做為他的家居生活。』
李國鼎的兒子李永昌也表示父、母親在生活上沒有太多的物質慾望。李永昌說:『(原音)(父母親)以往在抗戰的時候生活非常的苦,到台灣初期生活也沒多好,他們有非常愛惜東西的一個精神,就沒有想到太多。』
而追隨李國鼎身邊工作近半世紀的行政院前秘書長王昭明指出,李國鼎追求的不是個人享受,而且,有人送禮來也會嚴詞拒絕,他追求的是要能為國家做事。王昭明說:『(原音)他覺得生活過得很夠了,不需要豪華感受,他沒這種慾望;他的追求就是能不能把腦筋裡想做的事情做出來,興趣在這個方面,而不在個人的享受。』
◎李國鼎奠基 台灣持續向前進
王昭明還說,李國鼎和尹仲容這幾位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很大貢獻的人,很少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與財富,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為國家社會做事情上面。而且,李國鼎與尹仲容有個共同的特點,如果肯用他,他就拼命的做事,要是不同意他,就會離開,他們不是很怕丟掉官位的人。
而行政院長吳敦義指出,李國鼎無私、有遠見、具有整合及創新能力,他的領導力與貢獻,為台灣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直到今天仍帶領台灣向前進。吳敦義說:『(原因)(李國鼎)他能夠替國家考量、並且初步奠定發展基礎。我覺得他成功的因素有4個,第一個是因為他無私、沒有私心,一心為國、一言九鼎;所以李國鼎先生他因為無私再加上以下3個特質,這3個特質非常重要,遠見,第二個就是整合,第三個是創新,因為他具有這樣的特質,所以他開啟了台灣邁向科技新的世代,使台灣有數十年的榮景,還在不斷的發展當中。』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在建國即將邁入100年之際,先賢無私無我的典範,更加令享受成果的後人景仰。
(2010-07-28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