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293 下一頁→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9/5/1snsl.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台灣客家風情畫-中華民國跨世紀油畫研究會全國會員聯展[/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1009 13:47:08)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即日起至11月1日在桃園縣客家文化館A1及T1特展室舉辦「台灣客家風情畫-中華民國跨世紀油畫研究會全國會員聯展」,邀請近40位藝術家,展出近80幅描繪台灣客家風情、人文景象的作品,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中華民國跨世紀油畫研究會,是一個新穎的藝術團體,成員近40人,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精英,包括藝術家、企業界、媒體文化界人士、設計師、藝術教育工作者…等。
論及會員專業學術歷練,超過半數以上藝術家擁有藝術創作碩、博士學歷,而會員的個人展出經歷,成員間成熟完整的閱歷幾乎都辦過四、五次以上個展、數十次聯展,甚至好幾位藝術家擔任全國性展覽的評審工作。
此次應邀參展的藝術家有:許國寬、馮秀銀、羅桂蘭、范姜明華、蔡益助、羅翊芸、陳皎從、陳坤地、黃飛、林福全、黎振華、王金蓮、歐美、林志鵬、劉家均、蔡榮鏜、桑忠翔、劉鳳娥、鄧仁川、王平、王高賓、任穀雨、沙彥居、張維榮、黃惠謙、賀恩壹、陳一帆、程伶芳、曾己議、顏國榮、紀紫英、李鎮安、許宜家、陳奕淇、蔡禮湄、蕭妙修、謝萬鋐、羅淑芬…等人。
本次受桃園縣政府文化局邀請,辦理「台灣客家風情畫」展覽,展出描繪台灣客家風情、人文景象的作品近80餘幅。印象裡,晒穀場上排列整齊的稻穀、田間荷鋤老農、牧童、鷺鷥、低頭茹食的水牛、菜園間翩翩飛舞的彩蝶…是我們心中典型的客家農村景象。然而,隨著時光遷移,農業結構的改變,取而代之的是轉型的觀光農業,或者是休耕轉種的「綠肥」,以往繁忙熱鬧的客家農村景象不再復見。
文化局長陳學聖表示,本次展覽重心即是呈現客家文化跨越世紀,橫空衍生的風情,改變您曾經聽到、看到、以及感受到的方式,提供豐富的油畫藝術饗宴,竭誠地邀請您深入探索從未感受過的油畫藝術,透過作品的呈現與欣賞,體驗畫中的客家文化內涵。
※ 展期:98/10/1(五)-98/11/1(日)※展出時間:週二至週日9:30-17:00※展出地點:桃園縣客家文化館A1及T1特展室※茶會時間:98/10/11(日)上午10:00※客文館地址:桃園縣龍潭鄉中正路三林段500號※客文館電話:03-4096682
聯絡人:桃園縣政府文化局-視覺藝術科王吉章
(2009-10-10 22:49)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9/5/1snc3.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八八救災義展 『郎靜山攝影展』[/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1009 10:54:15)
學學文創志業將於10/12(一)推出「八八救災義展—郎靜山攝影展」,展出「集錦攝影」創始人,有「亞洲攝影之父」之稱的已逝之一代宗師郎靜山的四十件攝影作品。其集錦攝影法曾贏得『影中有畫,畫中有影』。
已逝之一代宗師郎靜山獻身藝術逾百年,是華人現代藝術史上的傳奇人物。他以自身所具備的深厚國畫造詣與修養,將傳統國畫融入作品的影像中,紀實與繪影,補捉了東方文化中特有的氣韻生動與拙樸雅趣。郎靜山的先父郎錦堂為清朝武官,曾任兩淮總督、左營參將,立下赫赫戰功及治水之功。八八風災之後,重建之路漫長。「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與「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特別合作策劃了「八八救災義展」,期盼以收藏郎靜山大師的限量作品,邀請更多社會有心人士共同募款挹注未來災區重建與藝術療傷的工作,所有收入半數將全部捐助「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長期兒童陪讀計劃,其他半數提供「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做為未來遺作整理、出版、巡迴展覽之用。
展覽時間:2009.10. 12 (一)~12.06 (日)地點: XUE XUE GALLERY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207號 學學大樓三樓
學學文創志業:www.xuexue.tw/
更多新聞請上lifeshow神燈優惠網:www.lifeshow.com.tw
(2009-10-10 22:49)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9/today-south4.htm[/center]
[center] #a52a2a">自然素材搞創意 大人小孩超愛[/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小朋友開心拿著剛做好的蝌蚪。
(記者王秀亭攝)[/center]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
會游泳的種子與會飛行的種子結合,竟變成水裡鑽的小蝌蚪!鹿野自然素材創作者廖正忠發揮巧思,利用銀葉板根與桃花心木種子的形狀特色,用熱融膠一黏,蝌蚪形狀立現,成為大人、小孩都愛的創意DIY活動。
「兩相結合是一場意外!」發想者廖正忠表示,有次帶著小朋友在自家農場進行生態試驗時,拿著銀葉板根的種子講解,看見池裡的蝌蚪游來游去,突然聯想到桃花心木的種子,課程結束後,拿起兩種樹木的種子一湊,就是隻小蝌蚪。
廖正忠說,大自然很奇妙,兩不相干的種子意外結合,而桃花心木種子尾端易斷,不少小朋友DIY後,苦惱斷尾缺點,但蝌蚪斷尾時,也是轉成青蛙的關鍵,都是解說生態時的最佳材料,也為自己的自然素材創作再添新意。
自然素材創作者廖正忠近年來從事社區營造,並且利用漂流木、蝸牛、樟樹等在地動植物進行創作,許多作品都可以在鹿野鄉內覓得蹤影。
(2009-10-10 22:40)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9/today-south7.htm[/center]
[center] #a52a2a">永川大轎老師傅 薪傳子孫[/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榮獲薪傳獎的王永川(左)與洪子淵祖孫,共同為延續傳統工藝努力。
(記者洪瑞琴攝)
[/center]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大陸木雕品充斥市場,台灣木雕神轎業榮景不再,榮獲資深青商總會第15屆薪傅獎的「永川大轎」老師傅王永川依然堅持「真料真功夫就不怕中國搶」,原本學機械的外孫洪子淵也轉行木工,接承傳統工藝。
王永川說,不管科技、機器多發達,純手工打造出來的神轎較耐用,僅管大陸木雕品充斥市場,只要真材實料、雕工精緻細膩,不怕競爭。
從挑選木材、處理木塊、雕刻到組合,他都不嫌麻煩,小心翼翼完成每個細節;王永川說,一分錢一分貨,打造最好神轎,就不能為了節省成本購買次等木材,一定要選購上等材。
位於神農街的永川大轎百年老店,如同府城傳統工藝象徵,王永川自小跟父親王西海習木作,已經78歲的他,最大希望傳統工藝後繼有人,任何人只要有心來學,他都樂意傾囊相授。
目前大兒子、女婿之外,「4代目」洪子淵也投入這行5年多,受到阿公、老爸嚴教,不比別人輕鬆。洪子淵說,有時想「偷溜」下,會被盯緊那裡還沒做好,不能隨便亂跑,他真正摸索體會「作轎就是專注精神」。
全盛時期有1、20位師傅,當時人數多到「3日2斗米」,妻女每天忙著做大鍋飯給師傅們吃,4、50年下來,仍留下來的「最後1個師傅」,就是他的女婿,近水樓台好姻緣,也承繼川伯的精湛工藝,成為「神轎家族」美談。
(2009-10-10 22:23)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9/4/1smhc.html[/center]
[center] #a52a2a">78歲得薪傳獎 王永川 嘆神轎技藝將失傳[/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center]
七十八歲本土匠師王永川(見圖,黃文博攝)
中國時報【黃文博/台南報導】
「溫柔細心的對待木頭,堅持傳統手工的做法」,是七十八歲本土匠師王永川鑽研神轎一甲子的精神,好口碑讓台南地區九成以上的廟宇,都使用過他製作的產品,他獲得第十五屆薪傳獎,昨天接受表揚時,只感嘆這項技藝恐將失傳。
在台南市從事神轎雕刻的王永川,國小畢業後,就跟隨父親王西海學習小木作,再學習佛櫥、佛架,民國五十六年成立「永川大轎」,專門研發神轎製作,幾乎囊括廟裡面的所有木雕,包括主事牌、佛椅、雕窗花、神轎等。
人稱「川伯仔」的王永川,眼力巧、講究真材實料,木料都台灣生產的樟木,沒有混用外國貨,而且所有產品全部依照古法接榫、黏合,接合的楣角更是講究,不但受到全國各地廟宇的高度肯定,連國外都有訂單。
位於台南市神農街的「永川大轎」,古厝瀰漫濃烈的木頭香,這裡不但記載著王永川的歷史,也紀錄屬於台灣手工藝之巧,更見證台灣藝術的傳統美,「川伯仔」一直到七十八歲高齡,才獲得薪傳獎,府城許多工藝界人士都為他抱不平。
王永川昨天獲台南市政府表揚,他說自己口才不好,不會講話,強調「做工作很打拚!」感歎已經很多年沒收徒弟了,如果不是廿多年前收了十位弟子,現在都還在府城從事這一行的話,恐怕這項工藝就要失傳了。他很怕這項工藝失傳,因此呼籲年輕人,如有心要學習神轎製作,他願意將一身技術毫不保留相傳,只要「溫柔細心的對待木頭,堅持傳統手工的做法」,就能很快成為一位神轎名匠。
(2009-10-10 22:09)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9/128/1smbi.html[/center]
[center] #a52a2a">薪傳獎 府城王永川獲肯定[/center]
由中華民國資深青商總會,主辦「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第十五屆薪傳獎得獎名單出爐,在台南市從事神轎雕刻,桃李滿天下的「永川大轎」匠師王永川,以精湛手藝,以及傳承用心,獲得評審委員一致肯定,榮獲這項在文化工藝界被視為最高榮譽獎項。昨(八)日上午在市府召開記者會,市長許添財、得獎者王永川、資深青商總會會長蕭武田、主任委員連丁貴、府城傳統藝術協會理事長施弘毅、文化觀光處長劉怡蘋蒞臨現場。
中華民國資深青商總會會長蕭武田表示,王永川大師在府城算是國寶級的大師,他的作品經過委員的認同下榮獲薪傳獎,在全球三大洲有四位,包括歐洲、亞洲、南美洲都有得獎者,台灣共有九位得獎,今年共計有十三位,每位參加都是經過評審委員公平公正下產生。
王永川表示自己今年已經七十八歲,希望鼓勵年輕人也能從事文化藝術雕刻,避免這項技藝凋零,他強調只要有心想學的絕對會傾全力將畢生的技藝傳授,會中他也指出自己比較不會說話,但在製作雕刻品絕對是很認真。
中華民國資深青商總會為發揚傳統文化,對全世界華人在中華文化、藝術、地方戲劇、戲曲、民俗工藝、綜合技藝、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有傑出表現者,給予崇高的獎勵與表揚,藉此宣揚傳統藝術並激勵承先啟後之精神,使中華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2009-10-10 22:06)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9/128/1smb9.html[/center]
[center] #a52a2a">泰雅生活館聲光饗宴巡迴展[/center]
由行政院原民會指導的「大館帶小館十二巡迴展」,獲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四大博物館的響應支持,秉持「大館帶小館」的精神,全力輔導全國廿七座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營運、策展等人才培育工作,二年來已獲致顯著成果與進步,也革除地方文化館是「蚊子館」的印象。
為豐富原住民地方文化館展出內容,由行政院原民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宜蘭縣大同鄉公所共同舉辦的「聲光饗宴」巡迴特展,以寓教於樂方式傳播科學知識,自昨(八)日起於大同鄉泰雅生活館展出一個月。
本次特展主要以「聲」與「光」的遊戲為主,展出內容有「偏光畫」、「瑩光畫」、「編鐘」、「殺菌光烘碗機」、「互動跑步機」、「四方連積木」、「龍洗盆」等多項關於聲音與光影的科學式互動展品,讓原鄉地區與縣內的教師、國中小學生,不用老遠到台中也可接觸到科博館精緻、有趣、益智的展品。
此次特展泰雅生活館特別加入原住民樂舞表演常見的傳統「木琴」及「竹筒琴」相互呼應展出,歡迎不同族群、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觀。
(2009-10-10 22:03)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8/17/1sm5d.html[/center]
[center] #a52a2a">花縣/100件國際級石雕作品 讓人們走進石光隧道[/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center]
為了讓民眾回顧歷屆國際石雕藝術季的一點一滴,並了解石雕藝術季的發展過程,今年國際石雕藝術季中,特別規劃「石光隧道1995-2007」大展,展出歷屆石雕大師的作品,透過互動遊戲,深入淺出的以圖文對照解說花蓮石雕藝術的發展,引領快速走入1995-2007的石光隧道。 石雕藝術季,自1995年位於最美麗的太平洋左岸—花蓮鹽寮的戶外創作公開賽,1997年開啟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序曲—「花蓮石頭在唱歌」,攜手走過1999年「雕塑春天」、2001年「磊舞山海」、2003年「石雕雙城會」、2005年「點石成金」、2007年「踏石築夢」等,創造石雕藝術奇蹟、讓人刮目相看。
而且,兩年一次的活動已累積豐厚的實力,也為花蓮觀光產業、文化藝術帶來不容忽視的經濟效益。 花蓮以具有豐富的大理石、蛇紋石等資源為傲,創造了石材王國;而在大山大海的自然環境下,也培育了一群石雕藝術創作者,他們用生命、感情投入在石雕創作裡,讓一個個石頭從平凡無奇成為一件件令人驚艷的藝術創作品。
(圖/父母與小朋友參加石光隧道遊戲,寓教於樂。陳嶙攝) 石雕藝術的興起,帶動民間創造藝術的風氣,更讓這片美麗的淨土成為藝術家創造的搖籃及天堂。
8屆15年的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到2009年已累積100件國際級石雕作品,他們分別設置於花東兩縣大山大水之中,為台灣留下珍貴的藝術文化資產,增添花東縱谷與東海岸美麗景致與人文風情、成功的打造花蓮成為國際石雕藝術重鎮,更連結了近100位國際友人的動人故事。
花蓮縣文化局局長吳淑姿表示、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曾獲文建會「2005年福爾摩沙藝術節」全國評比為最優縣市,亦為民調到花蓮必看的三大節目之一;花蓮縣責無旁貸負起傳承石雕藝術創作推廣的使命,讓石雕藝術成為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櫥窗,也希望藉著今年已累計有上百件國際性石雕作品的重要里程碑之際,邀請國內外好朋友一起來見證並參與雕塑花蓮印象這歷史性的一刻。
在「石光隧道1995-2007」展覽美術館會場中,吸引遊客甚至親子們一起觀賞,更透過導覽人員的解說,大家研究及討論,遊客覺得石雕藝術季一路走來真是相當豐富。
(2009-10-10 22:01)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9/5/1sop9.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德和平革命20年 鹽水蜂炮裝置藝術將同歡[/center]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9日專電)
德國東部來比錫今晚將盛大紀念20年前導致東德共黨政權垮台的和平示威。曾多次訪台的藝術家梅爾,將在現場放映紀錄鹽水蜂炮的錄像裝置,與世界各地藝術家同慶歷史的這一天。
1989年10月9日是中東歐局勢的轉捩點,無視天安門事件的陰影和東德共黨武力鎮壓的威脅,來比錫(Leipzig)的7萬名市民手持蠟燭上街,東德軍警不敢開槍,示威最後以和平收場,「來比錫的奇蹟」從此寫下歷史光榮的一頁。
東德共黨的統治威信因而大受打擊,情勢急轉直下,間接促成1個月後柏林圍牆倒下和中東歐變天。
為了慶祝這寫下歷史的一天,來比錫今天將舉行名為「和平革命與歐洲一統20週年」的盛大紀念活動,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等德國政要都將出席,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晚間也將在全城30多處透過燈光和錄像的藝術裝置,表揚當年來比錫市民追求自由的道德勇氣。
現年49歲的來比錫藝術家梅爾(Maix Mayer),今年元宵節全副武裝,身著消防隊衣親自到台南體驗鹽水蜂炮的威力,對他來說,蜂炮現場繽紛的色彩和震耳欲聾的爆竹聲,可同時感受到慶典的狂熱和如同真實戰爭的慘烈。
20年前的今天也和其他市民一道走上街頭的梅爾說,投射在銀幕上的蜂炮錄像,本身即是充滿詩意的煙火,彷彿築入腦內的多媒體城牆,不斷向四周放射,他希望透過這件錄像裝置,反思腦海對來比錫大遊行的記憶,與後人描述和歷史照片交錯重疊的過程。
目前在來比錫版畫與圖書學院擔任客座教授的梅爾,擅長透過攝影和錄像探討城市空間和建築的關係,曾多次訪問台灣,今年年初才在台北歌德學院舉行過個展,並在德國、荷蘭、希臘、法國等地展出。
獲獎無數的梅爾,兩年前拍攝了22分鐘影片「棲息地」(habitat),結合東德水泥建築和三芝飛碟屋,日前才拿到法國克勒蒙費宏(Clermont-Ferrand)國際錄像裝置節的第二獎。
梅爾說,未來不僅想深入研究鹽水蜂炮的歷史,對台灣公共和私人空間的混淆也感到好奇,因此計劃明年元宵節前後再度到台灣工作。
(2009-10-10 21:59)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10/8/1soyz.html[/center]
[center] #a52a2a">經典「老」東西 展出多種經典好物[/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center]
晚間有一場特別的藝術展覽,要大家仔細欣賞「老東西」!展出攝影師的經典作品之外,還有各種名牌經典的事物,讓觀眾在觀賞之後,可以感受到有些美感經驗,是用錢根本買不到的,而且時間久了,還是一樣不會退流行。
展覽的現場,有老的真空管音響、70年代的經典球鞋,另外像是名牌LV或是Burberry風衣、雷朋眼鏡,這些不斷推陳出新的名牌,也是用最初的設計元素來加以變化。
另外,包括家具,還有陳年老酒或是腳踏車,很多參觀者都是到了現場一看,才慢慢地想起來,這些美好的「老」東西,其實早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009-10-10 21:58)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8/5/1sm2z.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創新水墨藝術展 北美館10日開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center]
(中央社記者梁瑜珊、吳素柔台北 8日電)
台北市立美術館將於10日起展出「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策展人劉永仁今天說,透過展覽將提供兩岸水墨藝術家對話與交流,並開創水墨創作多元發展的可能性。
對於一般人提到水墨畫,第一印象就是山水鳥花的景像,劉永仁認為,透過這次展覽,除了探究水墨藝術的演變過程,也提供一個平台讓觀眾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賞,發現原來看似傳統的水墨畫,也可以很現代。
這是北美館第二次舉辦水墨聯展,但北美館館長謝小韞憂心地說,水墨畫擁有 2、3000年的歷史,卻也因此成為包袱,無法跨越傳統的制約。
「黑黑的墨汁是所有華人身上流的共同血液。」謝小韞坦承,如何將傳統媒材結合當代文化,做為一個現代美術館,壓力很大。她認為,利用北美館現代美術館的空間,引起各界反思,也鼓勵藝術家重視水墨創作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自10日起至明年1月17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3樓展出,將有27人參展,包括12名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共展出80件作品。
(2009-10-10 21:57)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8/17/1slu0.html[/center]
[center] #a52a2a">中縣/大甲鎮石雕藝術家張妙齡在故鄉開展 獲熱烈回響[/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center]
大甲鎮石雕藝術家張妙齡,八日獲邀在大甲鎮公所藝廊展覽繪畫及石雕藝術作品,吸引眾多人士參觀。鎮長蔡信豐表示,張女士熱衷地方觀光文化事業,長期搜尋地方古蹟為遊客、學生導覽,且精心雕刻石材作品、繪畫為大甲推動文化,讓地方有非凡的受益,默默耕耘,受到肯定及尊敬。
石雕藝術家張妙齡繪畫、石雕展,鎮長蔡信豐、順天國小、大甲高中校長、老師、大甲中央獅子會、家長會及順天國小畫班學生近百人到場觀禮,蔡鎮長致詞表示,張妙齡熱衷地方文化,搜尋地方宗教、古厝事蹟極有成就,在文昌宮、鎮瀾宮或貞孝碑坊等宗教殿堂或古蹟都可見她為遊客、學生導灠,介紹歷史文化極為深入,暑期小朋友團體做導覽時,因說得精彩,小朋友都聽得鴉雀無聲,她的熱心極受尊敬,尤對打造文化大甲更具建樹。
張妙齡除有精湛的繪畫工夫之外,石雕更具藝術,多年來受邀在圖書館放置作品做長期展示,吸引不少雅士前往參觀。這次蔡鎮長在道卡斯展示季中,再邀請張妙齡到鎮公所大樓藝廊展示石雕等精作,希望藉此增強大甲文化素質。
會中張妙齡介紹玉米石雕作品,表示這是她第一件作品,必須慢慢的雕刻,把米粒凸顯,不但專注細心又費時,完成後有著栩栩如生之感,對她的雕刻,有著鼓勵作用。
(2009-10-10 21:54)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8/5/1sli8.html[/center]
[center] #a52a2a">乾隆寶座破中國傢具世拍紀錄 約3.5億台幣[/center]
(中央社台北8日電)
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今天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秋季拍賣會,估價2000萬至3000萬港元的乾隆御製「水波雲龍」寶座,以8578萬港元成交 (約合台幣3億5000多萬元),打破中國傢具世界拍賣紀錄。
據新華社報導,這件寶座選用上乘珍貴紫檀木精心雕琢而成,文理細緻緊密,光澤古樸,圖紋莊嚴,遊龍栩栩如生,應當是出自清宮造辦處的能工巧匠之手。
這個寶座長140.5公分,是迄今拍賣場上所見最大的紫檀寶座之一。
蘇富比中國藝術部國際主管仇國仕表示,這個寶座是皇權象徵,引起世界各地資深收藏家高度關注,堪稱歷年最上乘御製傢具。
(2009-10-10 21:52)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8/63/1slbm.html[/center]
[center] #a52a2a">松園別館林介文裝置藝術展[/center]
「Bubu的衣櫃—習慣」是塞德克族藝術家林介文,在松園的裝置藝術展主題,也是她省視現代環境所發生的災難,並透視部落傳統智慧,所激發出的創作靈感,進而轉化成裝置藝術的表現語彙。展場中,無數老Bubu織出的美麗織布一圈圈地擺放在地上;而穿插在這些織布間的,則是由許多廢棄寶特瓶空罐相連而成的「寶特瓶織布」,兩者形成強烈對比;藝術家藉此表現,希望讓觀眾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特質,進而去思考在我們快速變遷的生活中,有什麼事物是珍貴卻已漸漸流失了?
以前的人習慣早睡、不浪費、辛苦工作、珍惜;而現在的人,習慣上網聊天、享受、丟棄,不重視近在眼前的問題。林介文希望透過創作藝術,能讓人們更關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即日起至10月26日,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松園參觀!
(2009-10-10 21:41) |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8/5/1skx4.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南縣十二婆姐演藝展 30藝術家秀創意[/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center]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8日電)
台南縣麻豆鎮擁有百年歷史的十二婆姐陣頭,地方文史人士今年邀請30名藝術家進行主題創作展,並於11月 8日安排11個各式陣頭表演,希望讓這項傳統文化更精緻、國際化。
麻豆十二婆姐文化深耕工作室計畫主持人李俊賢今天表示,根據現存最早的相片考據,麻豆鎮保安宮的十二婆姐陣可追溯至民國15年,但在麻豆耆老們的記憶中存在時間更久,保宮安保存的十二婆姐陣頭錦旗應有百年歷史。
李俊賢說,相傳十二婆姐的師父是在民間信仰中專門守護婦孺、被稱為「臨水夫人」、「順天聖母」的陳靖姑,十二婆姐陣的遶境被認為有庇母佑子、辟邪鎮煞、吉祥如意3大功用。
他表示,去年起,地方開始籌辦「麻豆十二婆姐演藝」活動,以展演活動向外界介紹這項頗富盛名並饒富趣味的民俗藝陣,獲得不錯的迴響,今年擴大舉辦,邀請30 名國內各地藝術家,以十二婆姐為主題創作面具、版畫、銅雕、陶藝、紙塑、繪畫及數位作品,10月10日起至11月15日在總爺藝文中心展出。
另外,李俊賢說,11月 8日安排的陣頭表演中,除了傳統的十二婆姐陣頭外,還有新營市的十二婆姐反串陣、創意十二婆姐陣、辟邪劍陣及十鼓擊樂團的十二婆姐鼓陣等演出,希望讓大家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欣賞這項擁有百年歷史的民俗活動。
(2009-10-10 21:19)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8/63/1skvp.html[/center]
[center] #a52a2a">香烙洄瀾-品咖啡‧看臺灣-劉曉燈個展10/8[/center]
以阿里山、澎湖及綠島為主題的「香烙洄瀾-品咖啡‧看臺灣:劉曉燈個展」,從十月八日起在臺灣咖啡館花蓮慈濟店展出。此外,劉曉燈決定義賣畫作,善款全數捐贈給慈濟基金會「慈濟莫拉克賑災專案」。畫家的愛心感染了臺灣咖啡館董事長張萊恩,十月份將替每位來店消費的顧客,提撥每筆消費金額的1%捐贈慈濟基金會,共同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劉曉燈表示,台灣是他的故鄉,但近年來景色及人文快速轉變、逐漸消失,他相當不捨,因而每一次旅行,他都有計畫性用畫筆記錄一切,未來,憑弔臺灣土地之美,除了記憶,也只能透過影像及圖畫,而出自劉曉燈之手的畫作,每一幅作品除了記錄歷史外,更顯得彌足珍貴。
臺灣咖啡館董事長張萊恩指出,在咖啡館裡舉辦畫展是一項創舉,未來,臺灣咖啡館除提供藝術家一個表演展出的平台外,更將繼續策畫各項藝術活動,於全國的十個分店巡迴展覽。
劉曉燈從美術教職退休後,十多年來走遍臺灣各地,一個畫架、一支筆,一杯咖啡成了他的標準配備。其作品充滿自然與寫實的畫風,勾勒在地豐富的人文風采;擅長使用紅、黃等色系,使作品呈現自然明亮的氣息,而堪稱咖啡達人的劉曉燈,總是先喝一口咖啡再作畫。
(2009-10-10 21:18) |
|
[center]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8/17/1skfy.html[/center]
[center] #a52a2a">國寶工藝上網賣 《臥虎藏龍》青冥劍兄弟作七星劍搶頭采[/center]
導演李安為電影新作品《胡士托風波》登台造勢,引來一票粉絲媒體追捧,舊作《臥虎藏龍》戲中青冥劍打造人、國寶級打鐵師郭常喜的作品「七星劍」首度在購物網站刊登,即以35,000元成交,為目前最高紀錄。
來自「台灣工藝之家」的20位國家認證工藝家,即日起進駐PChome商店街「手作館」,提供陶藝、玻璃、石雕等11類、812件作品販售,總值超過2100萬元,以提升品牌能見度。
除了搶先在平台成交的「七星劍」之外,其餘人氣商品還包括陳一中紙雕館紙雕、名信片、書籤等產品,以及太麻里陳媽媽原藝的手工刺繡包等。
文建會指出,「台灣工藝之家」開設網路商店計畫,希望能結合網路開店平台無遠弗屆的特色,突破工藝品展售空間及時間上的限制,拓展銷售觸角,讓廣大的網路消費族群,透過網路即可欣賞、購買到政府認證工藝家的優良商品,為台灣的文創產業開創更寬廣的行銷通路。
台灣工藝所所長林登讚說,希望上網銷售第一年的成績就可以為台灣工藝業帶來增加至少新台幣1億的營收,讓台灣的工藝家可以專心持續創作。
(2009-10-10 21:17)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8/today-north17.htm[/center]
[center] #a52a2a">持久耐看 食雕成居家裝飾品[/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你可以近一點看,這栩栩如生的花,可是用芋頭做成的哦。(記者廖雪茹攝)[/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阿美族主廚汪東卿現藝,發揮創意天分,利用南瓜等食材示範雕刻。
(記者廖雪茹攝)[/center]
〔記者廖雪茹/新豐報導〕
食雕除了在餐廳上桌,也難得搬進藝文空間,甚至變成居家裝飾品。明新科技大學藝文中心「山海共舞」聯展,昨邀請阿美族主廚汪東卿獻藝,發揮創意天分,利用南瓜等食材雕刻美麗的花,透過特殊處理讓食雕保存持久。
明新科大藝文中心昨天有一場「山海共舞」茶會,食雕師傅汪東卿與「芸采織城」工作坊的美珍、那門、春燕和麗美等原住民藝師,先帶著學生跳舞暖場,再導覽解說各族群的手工藝特色,讓學生上了一堂原住民美學課程。
明新科大展出汪東卿的食雕
台東市阿美族汪東卿從小就喜愛美食,退伍後進入台北環亞飯店當學徒,學做上海菜。在台北累積10多年的經驗後,一度返鄉開店,86年因緣來到新竹縣,目前是竹北新疆麵食館的主廚。
他說,為講求視覺效果,廚師會設計排盤為美食增色;但一般食雕很容易腐壞,頂多保存一週。為克服這個障礙,他先將芋頭雕刻好,放入防腐劑浸泡,讓它自然風乾之後,再上透明漆。
昨天他也現場示範,用南瓜、紅蘿蔔等食材創作。
藝文中心主任范嘉莉說,展出內容包括食雕、針織包、藤包、琉璃串珠飾品、皮繩手環,以及在電影《海角七號》裡別具寓意的琉璃珠項鍊等約40餘件作品。電話:5593142#3652。
(2009-10-10 21:02) |
|
[center]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8/today-north17-2.htm[/center]
[center] #a52a2a">驚艷!捷克摩瑟水晶璀璨展出[/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捷克水晶藝術大師賀魯貝克,昨天現場秀他的雕刻功力。
(記者陳維仁攝)[/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 標價388萬元的「愛神」水晶雕刻鉅作,讓這3個女生看得目瞪口呆。
(記者陳維仁攝)[/center]
〔記者陳維仁/竹市報導〕
有捷克國寶美譽的「摩瑟水晶」,昨起應邀在「台灣玻璃之鄉」—新竹舉辦特展,希望與新竹的玻璃工藝家、水晶藝術愛好者來一場璀璨盛會,而消費能力一流的新竹人也果真不漏氣,第一天就有顧客訂走約500萬元的藝術精品。
2009 摩瑟水晶「永恆傳說」特展,昨天在新竹SOGO百貨13樓文化會館舉辦開幕,總計上億元的水晶精品展期到12日,其中單價最高的屬捷克大師賀魯貝克「愛神」水晶雕刻鉅作,這一座以知名油畫「抗拒愛神的少女」為藍圖的水晶創作標價388萬元。有40年雕刻經驗的賀魯貝克,也同行來台當場展現他的功力。
在地主人副市長陳全桂本身就是玻璃工藝名師,他力邀主辦單位國裕企業,邀請賀魯貝克等捷克一流工藝大師參加明年舉行的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參訪全台唯一的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讓台、捷藝術交流更為密切。
創設超過150年的捷克「摩瑟水晶」,被譽為全球五大玻璃藝術家族之一。主辦單位看準新竹驚人的消費潛力,全台4場巡展就選定新竹舉辦一場。
(2009-10-10 21:00) |
|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29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