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leox123456(leox) 所有的發表文章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 293  下一頁→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2/1/1tgr8.html[/center]
[center]#a52a2a">彰化古月民俗館展出「阿公阿嬤ㄟ百保箱」
[/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center]

九九重陽節是敬老感恩的歲月,彰化市古月民俗館,為了讓這些老年長輩深切回憶青春的歲月,特別策劃「阿公阿嬤ㄟ百保箱」文物展,共計有三百五十多件瓷器、喜慶與民俗祭祀用品,歡迎陪同家中的長輩與子女一同走近懷舊的時光隧道。


(李河錫報導)


不少民眾小時候常會看到長輩們的家中或身旁,總會有幾件用不著、卻又捨不得丟的「老古董」,通常會用一個專屬盒子或角落,當成百寶箱來擺放,這些小時候的童玩、阿嬤的陪嫁品,都蘊藏著一家人悲歡歲月的記憶﹔彰化市古月民俗館,在九九重陽敬老節即將到來、充滿感恩的歲月,特別邀請「懷舊文物聯誼會」,前往策劃舉辦「阿公阿嬤ㄟ百保箱」文物展,市長溫國銘表示,其中有老夫婦珍藏結婚五十週年以及紀念五十大壽的紀念盤,還有老阿公珍藏的魚紋、蝦紋瓷盤、傳統宗教祭祀用品、針織車、梳妝台、熨斗、三吋金蓮與烘爐等三百多件珍貴文物,將與民眾來分享。


 協助策展的立委陳杰服務處執行長溫吳麗卿,則是現場示範古老針織車操作方式,並表示,沒有被針刺過就學不到好功夫,邀請鄉親朋友一起來觀賞難得一見的生活文物展,陪同長輩走近懷舊的時光隧道,培養孩子惜福愛物的美德。


(2009-10-26 05:56)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2/63/1tgkn.html[/center]
[center]#a52a2a">從現代書藝談起 李國楊老師分享書法之美[/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李國楊老師書法作品:創新[/center]

為推動生活美學運動,提昇民眾生活美學素養,國立生活美學館於10月24號(六)晚上7時30分在該館2樓視聽教室辦理藝術欣賞講座,邀請李國楊老師主講「從現代書藝談起」,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聽講。


演講中李國楊老師將發表如何把古典書法活化在現代的生活裡,同時鼓勵民眾將書法藝術融入社會及日常生活中,讓聽眾領略書法的奧秘。





(2009-10-26 05:55)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2/17/1tgj3.html[/center]
[center]#a52a2a">十三行博物館 展出「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特展」
[/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center]

行政院文建會所屬的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從10月21日至12月13日止,在縣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室展出「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特展」。21日的開幕式中,行政院文建會主任委員黃碧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任何傳坤均出席該項盛會。該特展是台灣首次以水下文化資產為主題的展覽,主辦單位廣蒐海內外多項珍貴實物及資料,希望給參觀民眾帶來益智且絕對新鮮、新奇的體驗。


主辦單位表示,展覽內容一共分為「沉沒水下的文化資產」、「水下考古」、「沉船遺址」、「出水遺物保存修護」、「台灣水下的重要文化資產」及「世界水下文化資產保護」六大主題,展場規劃以海洋意象為主,展示動線以潛入水下海洋區域來鋪陳,引領觀眾走進虛擬海底世界,並透過虛擬、互動有趣的手法深入淺出介紹水下考古的範疇。


策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何傳坤主任將在現場進行導覽解說,並在現場播放台灣水下考古調查紀錄影片,讓民眾了解這幾年台灣在水下文化資產保存的努力及成果,一窺水下考古的神奇。十三行博物館為了這個特展,特請裝置藝術家楊春森先生在入口馬路旁製作了題為「浮現」的藝術創作,以古戰船殘片浮現於水面為主題,與展場內的水下考古相互呼應。


此外,文資總處籌備處同時安排「水下文化資產再利用國際交流座談會」,邀請菲律賓國立博物館策展人Rey A. Santiago、南澳博物館館長Kevin Jones分別就菲律賓聖地牙哥號(Galleon de San Diego)沉船特展以及澳洲水下考古與海事博物館的經營等議題,分享實務經驗及交流。希望藉由展覽及座談,讓參與的觀眾對於水下文化資產有初步的認識,一覽各類型水下遺址的不同面相,重現台灣海上絲路的繁榮面貌,更希望透過此特展激發國人保護水下文化資產的共鳴。


(2009-10-26 05:54)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2/5/1tgec.html[/center]
[center]#a52a2a">人文藝術家的一日體驗 新竹The One南園、宜蘭傳藝中心各展長才[/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古意的瓶形門後,就是空間雅致、充滿檜木芳香的押花工作室「竹苑」[/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1022 09:06:07)

送走了炎熱的暑假及刺激的戶外活動,秋涼時節也該換一種休閒方式,來趟沉靜心靈的藝術人文之旅,因此,許多休閒旅遊業者也依據本身的定位、或獨特的環境氛圍,量身打造不同的人文活動,讓遊客在盡情遊樂之餘,也能體驗藝術人文之美。


對於喜愛自然生態、及精緻工藝的民眾而言,位於新竹山壑間的The One南園人文休閒客棧(nanyuan.theonestyle.com)是獨具風雅的選擇,江南園林建築和深山的自然美景融為一體,營造出人文典雅的氛圍,也吸引藝術家長期進駐,除了書法藝術與古?騢t奏之外,今年秋季業者更邀請知名押花藝術家進駐「竹苑」,並推出遊園加工藝體驗課程優惠方案,讓遊客在園林賞花之外,還可體驗玩花之樂,南園中空間雅致、充滿檜木芳香的「竹苑」就是遊客的押花工作室,參加押花體驗的遊客會用老師準備的花材及道具,製作成音樂盒或小夜燈,業者表示:「由於乾燥花材十分脆弱,加上遊客必須一邊發揮美感自由構圖、一邊用鑷子擺放乾燥花,所以必須靜心、慢功,讓自己完全沉浸在藝術的體驗過程」,秋涼時節建議遊客可讓自己的身心沉浸在山林美景中,純然放空、歇息,預約專線:03-589-0011 #1608、1609。


對於喜愛文化的民眾而言,位於宜蘭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是規劃人文之旅的好選擇,尤其園區內的「民藝街坊」重現傳統產業街坊情境,充滿濃厚古典情懷的建築讓人彷彿回到過去,街坊內的店舖更邀請工藝家進駐,帶領遊客融入民俗技藝,其中一項受歡迎的工藝學習課程就是彩陶的DIY,由於彩陶質軟、可塑性高,烘烤後可手工貼製成項鍊、鏡盒及名片夾;另外還有布袋戲、捏麵人、皮革工藝等傳統技藝,讓不分老少的遊客都能更認識民藝精華,並把作品帶回家。





(2009-10-26 05:54)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2/5/1tgcs.html[/center]
[center]#a52a2a">「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特展」盛大開幕[/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文建會主委黃碧端和與會嘉賓一同「潛進」歷史[/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1022 09:00:25)

行政院文建會所屬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10月21日起至12月13日,在臺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室展出「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特展」;入口處裝置藝術家楊春森先生創作的「浮現」,呈現古戰船殘片浮現於水面的畫面,與展場內的水下考古相互呼應。


10月21日下午2時的特展揭幕式生動而別緻,先是由文建會黃主委登上「浮現」作品中的古沉船,象徵性的「掘起一塊寶物」,揚起飛舞的水泡,揭開此次特展的序幕。接著,臺北縣交響樂團弦樂團以電影鐵達尼號的主題曲引領大家進入室內,進行相關儀程。最後是結合戲劇的演出,由演員扮演的船長與船員,帶領黃碧端主委、文資總處王壽來主任、策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何傳坤主任及與會貴賓「登船」,手持手電筒、望遠鏡等寶物,一路「潛進」展場,進入水下文化資產的神秘領域。


黃碧端主委於致詞時表示,這是臺灣首次以水下文化資產為主題的展覽。臺灣四面環海,若是忘記周遭的海洋,及其文化發展的可能性,實在相當可惜。因為透過海中的沉船、貨物,或是水中遺址的殘片,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的過去,找到遺忘的歷史。另外,臺灣曾與法國的文化部共同進行探測過,此不僅讓我們認識自己的海洋,也是國際交流的活動。


展覽共有六大主題,分為「沉?吨穭U的文化資產」、「水下考古」、「沉船遺址」、「出水遺物保存修護」、「台灣水下的重要文化資產」和「世界水下文化資產保護」。展場,依海洋意象規劃動線,參觀民眾有如置身海底。尤其透過生動有趣的虛擬海洋世界,深入淺出地介紹水下考古,令人印象深刻。特展期間,除有專人現場導覽解說外,並播放臺灣水下考古紀錄片,希望民眾踴躍前往參觀,一睹近年來,臺灣保存水下文化資產的成果。


主辦單位表示,除展覽外,還安排了「水下文化資產再利用國際交流座談會」,邀請菲律賓國立博物館策展人Rey A. Santiago與南澳博物館館長Kevin Jones,分別就菲律賓聖地牙哥號(Galleon de San Diego)沉船特展、澳洲水下考古、海事博物館的經營等議題,交流實務經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1年通過「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明確規範水下文化資產就地保護、不應被商業開採、國際合作及教育推廣等原則。公約歷經8年,由20個國家連署,終於在今年1月2日正式生效。


為響應「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保護水下資產的精神,臺灣舉辦水下考古特展,展示水下考古的調查技術、遺址出水的遺物、保存修護科學以及文資總處三年來的工作成果,希望藉此傳達保護水下文化資產的正確觀念。展覽詳情請至www.divingintohistory.com.tw網站查詢。





(2009-10-26 05:53)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22/today-north16-2.htm[/center]
[center]#a52a2a">84歲大師 剪出生活藝術[/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像變魔術般,剪紙藝術家李煥章用一張紙和一把剪刀,帶給群眾驚喜與成就。
(記者廖雪茹攝)
[/center]

〔記者廖雪茹/竹北報導〕一張紙、一把剪刀,像變魔術般吸引目光,帶來歡笑!曾榮獲薪傳獎的84歲剪紙藝術家李煥章,昨現身花鼓節活動秀技藝,他說,「剪紙技巧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設計!」他的創作融入人生閱歷,令人玩味。

出生中國山東的李煥章說,早年在山東,剪紙技藝對婦女來說是家常便飯,不但家家戶戶都會剪「窗花」來裝飾窗戶,逢年過節,也會配合節慶剪出「吉祥如意」等楣箋,嫁女兒就剪「囍花」布置,小孩上幼稚園就剪「圍兜兜花」。

在耳濡目染下,李煥章從小就對剪紙感興趣,來台後自行摸索、鑽研,從央圖、故宮等收集世界各國的圖樣;任職國小老師期間,在各校園、社區剪紙教學。

他說,剪紙的要訣,就是「耐性投入,熟能生巧」;但除了基本技巧,他更重視創新設計。例如,他熟讀紅樓夢、三國演義,然後在剪紙中呈現出他對人物、故事的詮釋。

李煥章發揚剪紙民俗技藝,民國80年榮獲文建會薪傳獎,台北市圓山兒童育樂中心更成立全國首座剪紙主題館「煥章館」;高齡八旬的他,仍像老頑童般四處推展剪紙,精神令人感佩。

(2009-10-26 05:52)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2/4/1tfqx.html[/center]
[center]#a52a2a">尋找黑白相片裡 廟宇的回憶…[/center]


中國時報【汪宜儒/台北報導】


由詩人夏夏與飛人集社合作的《煮海的人》,雖然演出日期在土地公授意下訂於十二月,但自九月份開始,夏夏便透過《煮海的人》官方網站發動了一系列社會人文的活動,其中包含了尋找攝影徵件、線上攝影展活動,以及扶助弱勢兒童看戲的「長腿叔叔公益計畫」。


由於這次在廟埕演出《煮海的人》的機會,夏夏開始關注現代人與廟宇之間的關係,為能喚起大夥對廟宇的記憶,她在網路上發起了「用一張黑白照片重新紀錄兒時記憶中的廟宇」徵件與線上攝影展活動。年輕人可透過攝影,重新與傳統建築、兒時回憶對話。


夏夏與飛人集社也發起了「長腿叔叔公益計畫」,將在每場演出中保留部分公益名額,尋求充滿愛心的「長腿叔叔」認購匿名愛心票券,邀請有意願觀賞演出的同學們一起欣賞《煮海的人》。夏夏說:「這樣的活動,我們期待能持續推廣下去,希望不僅是這檔戲,也不僅是飛人集社的活動,都可以這樣做!」



(2009-10-26 05:51)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2/4/1tfql.html[/center]
[center]#a52a2a">愈活愈出「攝」 3人奪6大獎
[/center]


中國時報【洪璧珍/彰化報導】


員林崇實高工退休教師顧敏勝、徐占成和黃字,退休後以鏡頭記錄人生,今年三人同時參加第卅三屆台北國際攝影沙龍比賽,囊括六面大獎;其中七十歲的顧敏勝,還因獲獎連連,榮登去年度的「世界攝影十傑」。


顧敏勝原為英文老師,高中畢業時向同學借相機拍照,第一次接觸鏡頭,覺得很好玩,但那時的相機很貴,買不起,畢業後才自己賺錢買相機,並成為業餘玩家。


攝影,讓顧老師的退休生活更精采,也因外語夠溜,他幾乎踏遍世界各地,參加無數國際攝影比賽,屢獲大獎,是攝影同好眼裡的「顧十傑」;校長林玉芬每回遇到他,總要大聲招呼「大師好!」


徐占成六年前退休後才愛上攝影,物理老師的出身,使他對相機的掌握更為精準,比賽成果豐碩,除了在台北國際攝影沙龍獲得肯定,今年參加國內各項競賽的成績也很不錯。


黃字是文謅謅的國文老師,但他深藏不露,是劍道六段、居合道四段的鍊士,因此攝影作品流露出他允文允武的才藝,也常在國內大小攝影比賽中得獎。



(2009-10-26 05:50)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2/4/1tfqz.html[/center]
[center]#a52a2a">現代藝術雲南總舵主 葉永青的「鳥畫」減法反璞歸真
[/center]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在中國大陸封閉的一九八○年代,藝術是葉永青對抗社會的利器。而一九九○年代中國社會開放之後,葉永青則選擇過著候鳥般生活,在世界大小城市駐留,藉著藝術來省思文化衝擊與自我身分認同。二○○○年後,葉永青的創作趨向簡潔單純,看似逸筆隨性,「我用減法卸去許多東西,變成潔癖。有人說,你這畫像和尚畫的。」


在中國,五十一歲的葉永青被視為「現代藝術雲南總舵主」。他是大陸藝術運動「八五新潮」的領軍成員,還身兼策展人,在昆明成立中國第一個藝術家發起的「上河創庫」藝術空間等,讓中國西南藝術圈與外界有所連結。另外又因葉永青瀟灑的文人形象,還得了「葉帥」這個封號。


「外在世界的速度飛快,現代人的生活四分五裂、破碎又找不到方向感,唯有當下那個簡單的『小點』,才是肯定的。」


葉永青談到,一九八○年代以藝術對抗封閉的中國社會,「我們做出來的東西被冠上前衛藝術的名號,有許多深刻的社會問題須要去解釋和探討。」葉永青又說,「一九九○年代之後社會比較開放,有許多機會出國直接參與國際藝術界的活動,首先遇到的是身分認同的問題,身上被貼了各種標籤。」


於是,葉永青以象徵中國的各種圖示拼組成「大招貼」系列,直到一九九○年代末期,他對此感到不耐。他回到最感興趣的塗鴉,還反向思考,「塗鴉或孩童的畫,在人們眼裡容易又快速完成。但倘若我以緩慢的速度來完成看似簡單達成的畫呢?」


「鳥畫」系列就在這樣的想法下出現。大大的畫布上,一隻隻模樣傻胖、笨拙樣的鳥,在幾筆線條勾勒下成形,看起來很像兒童畫。看似逸筆隨性的圖樣,其實得經過個把月的努力才能完成一幅。他先在紙上畫出圖樣,掃描進電腦後放大投影在畫布上,再依照投影出來的線條一筆一筆描下。在外人眼裡,這無疑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我把大量精力投入去做人們認為不值得的小事,整個過程就形成反差和荒誕。」


葉永青近日在寒舍空間和Gallery J. Chen舉行兩場個展,除了展出二○○○年後的「鳥畫」系列,另有新作「塗點系列」。



(2009-10-26 05:49)

[center]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3217268[/center]
[center]#a52a2a">2009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青年石雕創作營[/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center]

2009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戶外創作營,除了來自八國12位藝術家進行現場大型石雕創作外,現場也能看到來自台灣各地的優秀學生,進行小型石雕創作,歡迎民眾前往觀賞,給予學生支持與鼓勵。

  文化局表示,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自1995年開辦以來,除了有豐富的石雕展覽外,其中「石雕戶外創作營」活動也讓在地的石雕創作家增加與國際石雕藝術工作接觸的機會及創作的創意來源,而花蓮縣為鼓勵學子創作新思維,培育新生代創作人才,特於2009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創新辦理「青年石雕創作營」。

  今年首度規劃舉行的青年石雕創作營,全國各大專院校的青年創作者共有20人錄取,創作營活動時程:98年10月3日(六)至98年10月28日(三),分成4梯次、每梯次5人上場,每個梯次必須在5天內,完成個人的小型石雕創作,完成的作品將暫時放置現場,供民眾觀賞。

  20位石雕創作的菁英學子,以熱愛石雕的一顆心及熱情,與12位國際大師互相觀摩、砌磋,期待老幹新枝的相遇,激盪出一場創作的火花。前輩與新秀的組合,將帶領你進入石雕不同的創作新世界。文化局表示,也希望藉由青年石雕創作營的活動,不僅能吸收石雕戶外創作營石雕家的創作經驗及互相觀摩,也期許在石雕創作的路上獲得更大的收穫。(攝影/蕭尚華)


(2009-10-26 05:48)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1/17/1tfda.html[/center]
[center]#a52a2a">花縣/國際石雕藝術季青年石雕創作營 培育新生代石雕家
[/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center]

為了鼓勵學子創作新思維,培育新生代創作人才,2009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首度創新辦理「青年石雕創作營」。20位青年創作者,分梯上場展創意。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自1995年開辦以來,除了有豐富的石雕展覽外,其中石雕戶外創作營,也讓在地的石雕創作家與國際石雕藝術家增加接觸、切磋的機會,強化創作源動力與靈感。


在海岸路的戶外創作營,是文化局邀請的國際石雕藝術家的工作場所,往南則有青年石雕創作營,這個創作營的工作時間比較短,創作者也把握時間工作,更吸引觀眾的興趣,為他們加油打氣。       花蓮縣文化局局長吳淑姿表示,希望讓這些青年石雕創作家共同參與花蓮二年一次的藝術盛事,激盪創作的火花,也希望藉由青年石雕創作營的活動,不僅能吸收石雕戶外創作營石雕家的創作經驗及互相觀摩,也期許在石雕創作的路上獲得更大的收穫。


今年首度舉行的青年石雕創作營,全國各大專院校的青年創作者共有20人錄取,從98年10月3日至28日,分成4梯次,每梯次5人上場,每個梯次必須在5天內,完成個人的小型石雕創作。


花蓮縣文化局歡迎大家一起來「2009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參觀青年石雕創作營,給這群來自全國優秀的年輕創作者鼓勵。


參加青年石雕創作營的人選有: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雕塑組江孟禧,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廖珮君,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林昭宇、林宗龍、裴靈、陳哲敬、馮志銘、藍子翔、陳文夫、趙苓絜,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林子茜,大葉大學造型藝術學系王毓琳、林佳儒、許力中、邱建霖,台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戴士偉,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系雕塑組鐘宜瑾,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吳祥溢,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陳靜怡,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吳怡萱。


(2009-10-26 05:47)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1/5/1tf5j.html[/center]
[center]#a52a2a">石雕創作艱難 過程有趣最重要[/center]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1日電)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戶外創作營邀集多國石雕家參賽,許多民眾興致勃勃趕來欣賞,卻看不懂門道。德國籍石雕家貝爾認為,石雕創作雖艱難,但過程有趣最重要。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戶外創作營邀集各國石雕家參賽,也吸引許多民眾趕來欣賞石雕家把頑石雕成藝術品,但民眾看到石雕家每天冒著雨、頂著大太陽,對著石頭敲敲打打或低頭沉思,卻多表示看不懂門道趣味在那裡。


投入石雕創作已30年的德國籍石雕家拉斐爾.貝爾(Raphael Beil)今天鼓勵民眾不必覺得氣餒。他說,「石雕創作過程雖然艱難辛苦,但過程有趣最重要」。


今年才45歲的貝爾從16歲起投入石雕創作。他覺得創作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把一個不起眼的石頭,轉變成一件完美作品的過程」;民眾在欣賞石雕創作時,會有個人不同的解讀,不必一定要有專業知識,只要能感受到共鳴就好。


貝爾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對石雕作品下定義,藝術不需要任何意義和解釋,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絕對藝術,不是一個目的或標題,「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


貝爾喜歡石雕創作並沒有特別深奧的理由,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因。他說,「就是在創作過程中,對自己更加認識,更可以發覺到最深處的自己」,所以石雕創作有一種無法抵抗的魅力。


年輕時的貝爾曾被一位日本雕刻家的作品深深吸引,他讚嘆那位日本雕刻家的作品有一種力度和深度,「如果看著他的作品,我會一直受到影響,所以後來不太敢再看,以免自己創作出來的作品和這位日本雕刻家的太像」。


對於石雕創作的艱苦,貝爾有很深刻的體驗。他開始一頭栽進石雕創作的世界後,雖然感覺創作很有趣,「沒想到卻因堅持創作這條路,導致生活困苦而必須向銀行貸款度日,不過我還是無怨無悔」。


貝爾對於石雕創作的執著,從工作時的耐痛程度可見一斑。他這次在戶外創作營剛開始時,試圖把較大塊的石頭敲成小石塊,結果用力猛敲石塊,導致一顆尖銳的小石塊正好擊中腳踝;但他搖搖頭說,「沒看到傷口,所以不知道自己受傷」。


「石雕創作這條路雖然辛苦,但是我熱愛石雕,對石雕也很忠誠」,貝爾強調自己會一直堅持下去,做出吸引所有人的石雕作品。

(2009-10-26 05:46)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1/91/1tevz.html[/center]
[center]#a52a2a">遇見未來的藝術大師 第14屆大墩美展揭開序幕
[/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center]

第14屆大墩美展由文化局黃國榮局長以及各類第一名得獎人代表,在「點燃大墩美展聖火」的啟動儀式下揭開美展的序幕。25日上午10時在中山堂舉辦頒獎典禮,屆時象徵著該美展最高榮譽,獎金高達20萬元的5名「大墩獎」得主,也將於現場由台中市長胡志強拆封揭曉,文化局準備了精美珍貴的大墩美展專輯贈送給全程參與頒獎典禮的藝術愛好者,也安排了精彩的表演節目及預測大墩獎得主的摸彩活動。


第14屆大墩美展記者會以「遇見未來的國際大師」象徵大墩美展國際化的趨勢,以及提供民眾視覺藝術饗宴的宗旨。記者會上,黃國榮局長扮演大墩藝術博物館館長,與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畢卡索、王羲之、張大千等國內外知名藝術大師齊聚一堂,手拿大墩美展11類別創作工具共同點燃大墩美展聖火。聖火的點燃除象徵藝術的傳承外,並代表台中市已準備好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及貴賓們,帶領您遊歷一趟有深度的美術之旅,共享藝術的美好。當然,更希望大墩美展能在各國藝術愛好者的支持下,表現得更加絢爛繽紛。


美展中最受矚目的5名「大墩獎」得主,亦將於10月25日上午10時起在中山堂舉辦的盛大頒獎典禮中驚喜揭曉,11個競賽類別的第一名也就是角逐「大墩獎」的入圍者分別是:工藝類-王麗華、雕塑類-劉哲榮、數位藝術類-趙尚逸、攝影類-顏麗華、版畫類-徐睿志、水彩類-嚴靖傑、油畫類-呂家豪、膠彩類-林宣余、篆刻類-林倉盟、書法類-姚吉聰、墨彩類-曹麗鶯。究竟獎落誰家?充滿了緊張神秘與喜?氣氛。現場將讓得獎者感受到來自各方的祝福與尊寵。文化局別出心裁設計的預測大墩獎得主摸彩活動,邀請各位藝術愛好者蒞臨頒獎典禮觀禮拿大獎,獎品有21段變速休閒登山車、采晶琉璃及行動數位手寫筆等好禮;全程參與頒獎典禮者亦將獲贈本屆大墩美展精美專輯乙冊。


大墩美展227件精彩的得獎作品,也將同步於10月24日至11月5日在文化中心全面展出,屆時民眾就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到當代藝術界最頂尖的藝術大作。


(2009-10-26 05:45)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1/1/1tej2.html[/center]
[center]#a52a2a">雕塑家進駐谷關成立漂流木玩國[/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center]

台中縣和平鄉谷關溫泉風景區,從88水災以來,遊客數一直往下滑,為了拼觀光、拼人氣,當地居民化腐朽為神奇,發起一場漂流木創作活動,邀請當地原住民、「南投醉石創意協會」與「三義木雕協會」當紅雕塑家進駐「谷關」,希望藉由「漂流木玩國」的成立,提振旅遊人氣。


(張文祿報導)


「南投醉石創意協會」與「三義木雕協會」藝術家,正在「谷關溫泉文化館」如火如荼展開裝置工程,即將為10月24號到11月1號登場的「2009藝塑谷關,漂流木創作趣」活動做準備。谷關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羅進洲指出,希望能夠提振谷關的旅遊人氣。


谷關漂流木創作,「南投醉石創意協會」多名人氣藝術家熱情跨刀,推出十多件漂流木創作,都將在「谷關溫泉文化館」公園展出。


另外,還網羅「苗栗三義木雕協會」傑出木雕藝術家的作品,尤其「鍾馗驅邪」,是源自大甲溪深山漂流下來一座含夾石頭的樹根,透過作者精心設計,化作一尊驅邪鍾馗。


藝塑谷關活動期間每逢週六、週日都有藝術家現場創作、免費提供「雕雕樂DIY」教學及「藝饗谷關」街頭演出。此外,業者也推出各項優惠,希望吸引遊客。


(2009-10-26 05:44)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1/58/1tdzk.html[/center]
[center]#a52a2a">德國贈送柏林圍牆抵台 做公共藝術展示
[/center]


今年11月9日是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德國范維爾郡特別贈送了重達1噸的柏林圍牆遺跡給台灣,因此民眾不必遠赴德國柏林,在台灣就可以親自目睹這堵見證東、西德分合的圍牆。而當天馬英九總統也將在這面深具歷史意義的圍牆前發表談話,受到各界重視。


在台灣也可以看得到柏林圍牆了。台灣民主基金會表示,德國范維爾郡贈送一堵L型、寬約1公尺、高約3公尺、重約1噸多的柏林圍牆,已透過長榮海運運抵台灣,暫時存放在倉庫。


台灣民主基金會表示,11月9日當天,將在基金會前的庭園舉行剪綵儀式,同時舉行相關研討會。屆時,馬總統也會親自出席致詞。


基金會表示,德國原本是打算將這堵柏林圍牆贈送給228基金會。但228基金會認為,柏林圍牆放在台灣民主基金會更適合,最後這堵柏林圍牆決定落腳在民主基金會。


立法院長,同時也是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的王金平說,這堵柏林圍牆未來將公開展示。他說:『(原音)我們將來會在新的建築物裝置起來,提供給各界做為參觀之用。』


台灣民主基金會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期新建大樓工程。基金會表示,柏林圍牆將先暫存於基金會庭園,未來將成為對外公開展示的公共藝術。



(2009-10-26 05:42)

[center]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1/17/1tdsx.html[/center]
[center]#a52a2a">嘉縣/『鱗瑯滿目~蝶與蛾的光影世界展』[/center]


倡導大自然風采的嘉義縣自然史教育館,於17日起至99年03月10日止進行『鱗瑯滿目~蝶與蛾的光影世界特展』、『天然奇木』暨『天然石鞋』,三項特色聯合展出,該館21日表示,特利用科博館這次展示更新的機會,申請至嘉義進行展出,讓嘉義縣學子與社區居民可以省錢、省時間,又能觀賞到國家級的特展,請民眾把握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各項展示廣受民眾喜愛,但常設展部分因受限於原始設計而一向不提供巡迴外借。據嘉義縣自然史教育館指出,這次主館展覽蝶與蛾的特展,對推展自然科學教育有相當大的助益。除了教師在教學上增長智能外,也能讓學童實際了解到昆蟲的成長變化史。除了靜態展示外,本館也同步撥放動態的昆蟲影片,讓學童能體驗平時所看不到的昆蟲生活即景。


另外,該館二樓部分則展出『王順生天然石鞋』,石頭種類繁不盛舉,而這次展出的石頭鞋則屬最平淡的硬砂岩石種,經過大海沖刷,在大自然的創作裡是人所不能及之傑作,既自然也是高級的天然雕塑品!!石頭鞋本身上下由較堅硬的白石英質組成,外觀上也表露出些微不同的變化,及各式鞋形的特色。


至於天然奇木展,這次展覽自然奇木以「黑木」「紅樹林」為主,「黑木」原名「山毛柿」希臘語的Zers也就是天神宙斯果實的意思。黑木的特色全部都是黑色、奇型、自然、度質感好,成長速度非常慢.取得困難,可稱為國家級木頭之一。故歡迎嘉義縣各國中小學及愛好自然科學的鄉親、地方人士預約參觀。



(2009-10-26 05:41)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21/today-north25-2.htm[/center]
[center]#a52a2a">身障者藝術聯展 畫出美麗世界[/center]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第六屆身障者藝術顛峰創作聯展,昨天在宜蘭縣社福館展出,12名優秀的身障藝術家提供陶藝、水彩、油畫等50多件作品參展;以口作畫的廖健一說,他被自己困了很多年,藝術創作讓情緒找到出口,藉由畫筆彩繪人生,讓他看到美麗的世界。

聯展由宜蘭縣政府與中華身心障礙者職業技藝協會共同主辦,有李嘉新、朱靖淳、洪裕嘉、廖健一、林朝寬、蕭嘉生、張瑞英、王昌遠、許正明、曾博笙等10名台灣藝術家參展,還有新加坡蘇有仁與中國何志剛2名藝術家共襄盛舉。

就讀國一的曾博笙有中度自閉情形,透過繪畫把他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情緒從不穩定到享受繪畫的快樂,童趣作品充滿感動;先天聽障的洪裕嘉有「石頭畫家」封號,他發現石頭與山水紋理雷同,以石頭作畫布彩繪自然。

宜蘭的王昌遠有重度肢體障礙,透過水彩與素描讓他走入藝術世界,他說,與別人不同的身體體驗,讓他的人生過得更豐富;協會指出,今年安排三場巡迴展,宜蘭是第一場展至25日,接下來將到台北縣、台北市展出。




(2009-10-26 05:40)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21/today-south15.htm[/center]
[center]#a52a2a">海端文物館 重現布農狩獵文化[/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布農族獵人現場示範陷阱製作方式。
(記者王秀亭攝)
[/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布農族傳統狩獵文化展中,展出獵人收藏的各種動物頭骨,以猴子的最引人注目。
(記者王秀亭攝)
[/center]

〔記者王秀亭/海端報導〕布農族傳統狩獵文化展昨天在部落耆老的八部合音,及報戰功歌聲中開展,展示各種狩獵文物外,亦以影片方式,實地模擬老獵人操作各類陷阱,讓鄉民及旅客了解海端鄉民的狩獵文化,海端鄉公所同時表揚打過上百頭山豬的獵人。

海端鄉長黃春寶表示,為不讓布農族傳統文化失傳,在原住民委員會「活絡地方文物館改善計劃」補助下,開始蒐集部落耆老的人生歷練,並以影片記錄點滴故事,傳統布農族是台灣原住民最好的獵人,狩獵不只是生活,更是社會地位象徵,遂以狩獵文化為主題策展。

狩獵文化展以海端文物館二樓為展場,陳列布農族人的獵槍等狩獵工具、各式陷阱,凸顯其取之有道,不過度狩獵,還包括獵人收藏的山豬、山羌、水鹿、猴子頭骨等「戰利品」。

開幕式請來各部落的狩獵勇士,談及狩獵經驗,一致認為「山豬最難纏」,頭目余阿勇說,山豬很聰明,有的還會認識各種陷阱,聞到人味就遠離,不過,他自豪年輕時,一天內曾打過3頭山豬的紀錄,才得以被推崇為「頭目」。

觀光暨休閒農業課課長邱俊彥表示,許多布農族青年遠離狩獵文化,甚至不知其形式與技巧,希望透過展出,鄉內國中小學生到場參觀,到海端鄉旅遊民眾亦能就近了解。

(2009-10-26 05:38)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21/today-art6.htm[/center]
[center]#a52a2a">高美館當代飾品展 擷舊材秀新意[/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綴拾邊境──當代飾品的綺麗視域展」的參展藝術家。
(記者葛祐豪攝)
[/center]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

「綴拾邊境──當代飾品的綺麗視域展」即日起在高美館展出,邀請七位美國女藝術家,以金屬、皮革或回收品等多元材料,呈現當代飾品的另類思維。

本展英文展名「frippery」,常見字義為俗麗裝飾,譯為「綴拾邊境」,參展藝術家包括Kate Wagle、Carolynn Desch、Hai-chi Jihn、Jan-ru Wan、Julia Barello、Marna Brauner、Rachelle Thiewes。

高美館指出,自從邁克.弗里德(Michael Fried)於1967年發表《藝術與物性》論文以來,由於當代藝術的去物質化,許多藝術家已拋棄任何與人類日常活動空間有關的指涉,但「綴拾邊境」的展品仍維持與人們周遭物件的關聯,如梳妝台、白襯衫的漿硬衣領和手環簡單的圓形等。

在「frippery」概念下,材料的轉變改變了原來的認知,面對這些舊材新用的作品,觀眾的感覺可能是震撼、可能是反感,也可能是賞心悅目,例如Julia Barello的作品〈修辭之花〉,將回收的X光塑膠片做成熱情洋溢的項鍊,叢生的花朵形狀企圖引人注意,觀眾各有不同解讀。

其他如Jan-ru Wan的作品〈業務衣領〉、〈沉默新娘〉,是把「衣袖上穿戴身分」這個概念的最直接表述;而Hai-chi Jihn的〈戒指〉、〈蝶吻〉,則用塑膠媒材來製作原本感知為柔軟的一個身體部位或輕柔眼睫毛。展期至明年1月3日。

(2009-10-26 05:35)

[center]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21/today-art3.htm[/center]
[center]#a52a2a">跟隨老照片 巡禮19世紀攝影技法
[/center]
[center][圖][/center]
[center](文/記者凌美雪 圖/1839當代藝廊提供)[/center]

在數位影像發達、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家的年代,看到具有手感的老照片,總不禁讓人懷念起攝影技術剛發明的19世紀。

1839當代藝廊以攝影技術發明那一年為名,即日起推出「光與手的刻畫:19世紀攝影技法巡禮」,展出日本攝影家港千尋及該藝廊的蒐藏,內容涵蓋19世紀後半至20世紀初期所製出的攝影照片,除回顧19世紀攝影技法的發展外,也關注透過修復、著色、剪切、添加文字、甚至刻意傷害照片等技法,後製而成的攝影作品。

呈現方式包括銀版攝影(Daguerreotype)、安布羅攝影(Ambrotype)至玻璃乾板(Dry plate)、蛋白照片(Albumen print)等多樣記錄媒介的呈現,可說是一次跨越百年歷史,細細品味時間與光線凝結姿態的展覽。展期至11月1日止。(文/記者凌美雪 圖/1839當代藝廊提供)

(2009-10-26 05:35)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 29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