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繪圖 | 美術設計 | 熱門標籤 | 首選 | 首頁宣傳 | 近期作品 論壇: 發表 | 美術工作 | 美術比賽 | 展覽活動 | 美術相關 | 一般討論 | 美術同好 CG 討論 :: Photoshop | Painter | 3D 行動 | AMP

【 立即註冊 】 : 更改個人資料 : :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保持登入
a06608(君) 所有的發表文章



circle33 寫到:
請問你住那呢?我需要的是雲林縣斗六的美工人員~
circle33.tw@yahoo.com.tw
謝謝

您好 我住台中 正職工作已找到 目前業餘時間可接案 謝謝(2008-10-22 00:37)

暱稱:


本站畫廊:
沒有在本站發布畫廊

其他網頁:
http://blog.yam.com/a06608 用網誌文章的方式呈現我的作品,可以直接從文章分類去瀏覽。除了個人創作的作品外還有我多項個人經歷列表與線上聯絡方式歡迎參觀。

聯絡方式:
E-mail:a06608@yahoo.com.tw 主旨建議「小哈工作坊-公司名稱職務名稱」以免被誤當垃圾信刪除
或直接在網誌上聯絡我 http://blog.yam.com/a06608/article/15737476

經歷:
繪畫.設計.攝影相關比賽榮獲近二十個獎項
擁有豐富的營隊.幹部及社團經驗 辦過聯合展覽等多場活動 且評鑑榮獲第二名
接過網站設計和吉祥物設計案
大學專題製作寫字王練習筆順的遊戲參加新一代設計展
在廣告社做過美工人員並幫公司做網路行銷
工讀時做過行政工作
有網拍經驗
經歷列表詳見 http://blog.yam.com/a06608/category/1781988

專長:
(擅長繪畫類): 水彩.素描.POP.書法.插畫.粉彩.色鉛筆.炭筆
(擅長軟體): 擅長Phptpshop.Illustrator也會其他軟體如辦公室軟體.網頁.動畫.剪輯.3D等等
補充:備有機車.自行車.有手排汽車駕照

應徵項目:
可接案類型 :
平面美工設計.插畫繪畫.電腦繪圖.影像處理.攝影(如:網拍商品.房屋裝潢.商家店面等)等我能做的工作皆可 不接受電訪.直銷方面的案子
無筆電.可接受在家工作(2008-09-28 17:09)

暱稱:君
其他網頁: http://blog.yam.com/a06608/ (內有我的作品集與個人經歷)
聯絡方式: 線上聯絡請至 http://blog.yam.com/a06608/article/15737476

經歷:請至 http://blog.yam.com/a06608/category/1781988 有我的個人經歷列表
專長: 請至 http://blog.yam.com/a06608/article/15737476
(擅長繪畫類): 手繪.電腦繪圖.3D等等 可以到 http://blog.yam.com/a06608 參觀我的作品
(擅長工藝類): 無
應徵項目:美工設計.美編.繪圖.多媒體.3D.網頁
希望待遇/工作地點: 不拘(2008-07-08 01:19)

第二屆彩稿研習營
主辦單位:天行狂想動漫社 http://club.nfu.edu.tw/~aceno1/
活動時間:2008年3月20.27日 晚上6:30
活動地點:雲林縣虎尾鎮文化路64號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生宿舍美食廣場動漫社辦
活動對象:不拘
活動宗旨:
  在生活中能看到的很多好看的圖畫,雖然每個人都會畫圖,但是不知道如何畫出滿意的作品,因此動漫社想舉辦這個活動。藉由這個彩稿研習營的活動教大家如何畫好彩稿。
活動內容:
1.作品賞析。
2.示範教學。
3.實作作品。

本社提供畫紙和畫材 只需自備鉛筆和橡皮擦
自己有慣用畫材也可以帶來使用

報名費用:完全免費

報名方式:
1.現場報名:於3/19(三).20(四)社團聯合招生在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文廣場~椰林大道上的天行狂想動漫社攤位填寫報名表
2.通訊報名:請於3/18(二)前E-mail至a06608@yahoo.com.tw 主旨:報名彩稿研習 內容打上班級學號姓名聯絡電話和E-mail
3.社辦報名:如果以上報名都來不及的話 請帶著畫具於3月20 晚上6:30直接到活動現場報名(2008-03-19 02:41)

煙花三月文藝季-動漫社成果展

主辦單位:逸少書法社
協辦單位:天行狂想動漫社 http://club.nfu.edu.tw/~aceno1/
活動時間:2008年3月26日(三) 9:00am~4:00pm
活動地點:雲林縣虎尾鎮文化路64號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生活動中心1樓大廳
活動對象:不拘
活動內容:
一.靜態展覽
1.漫畫研習營暨漫畫比賽得獎作品展
2.天行狂想動漫社作品成果展
二.動畫放映

歡迎有空的人蒞臨參觀(2008-03-19 02:39)

漫畫研習營 暨 漫畫比賽

歡迎對畫圖有興趣的人參加!! 有認識的幫忙推介一下 感恩^^

主辦單位: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天行狂想動漫社
時間地點: 96年12月20.27日6:30pm 兩次的星期四晚上在三期三樓C3308
交通資訊: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632-01雲林縣虎尾鎮文化路64號
如何來虎科大 http://www.nfu.edu.tw/web95/location.htm
第三教學大樓位置圖 [url]http://www.nfu.edu.tw/web95/全校地圖.htm[/url]
對象:全校師生、校外人士皆可報名參加。

研習內容:
▲教導漫畫黑白稿製作的技巧,如:漫畫製作流程、畫材介紹、構圖、漫畫實作等等。
▲藉由兩次的教學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繳交。
▲凡參加者皆可獲得研習證書一張。
▲若作品原畫要領回請先告知,本社將會影印留存後歸還原作。

比賽辦法及獎勵:
▲繳交的作品經由老師評選進行頒獎。
▲作畫主題不拘。單幅、四格、單頁的漫畫皆可。手繪黑白稿(單色為主、最多雙色)。模仿畫或有參考資料(構圖、劇情、人物設定等等)請註名出處。
▲比賽專用畫紙由本社提供,且一人只能領一張。
▲作品背面簽上姓名及連絡方式,本校學生加寫班級學號。
▲正面不准署名以免比賽評選不公。
▲比賽分為兩組,參加者可自由選擇報名哪個組別:
 漫畫組—以劇情和佈局為主要評選重點。
 插畫組—以畫技為主要評選重點。
▲各組錄取前三名、優選及佳作若干名頒發獎狀。
▲參賽作品本社有權利公開展出,不同意者請勿參加。

參與須知:
▲請自備鉛筆、橡皮擦。其他畫材有的話盡量帶來,沒有的話也沒關係,如:代針筆、墨筆、沾水筆、圭筆或紅豆筆+修正液、網點+美工刀、塗黑筆、曲線板、燈箱+延長線、創作參考資料等。
▲暫定96年1月10日(四)晚上6:30在C3308頒發研習證書及獎狀,若有更改在行通知。

報名方式:
▲通訊報名:
即日起至12/16 E-mail至社長夕嵐信箱 winkysoft1999@hotmail.com
主旨請打「參加漫畫研習」信件內容請留下
姓名:
聯絡電話:
E-mail:
職業或身份:(本校學生請填寫班級學號)
▲現場報名:
12/6和12/13晚上晚上6:30~10:00於C3308登記
可比賽當天現場報名但不建議,若比賽用紙不夠及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無法參加之遺憾。

詳情至天行狂想動漫社奇摩家族-從無到有http://tw.club.yahoo.com/clubs/ColorBW/ 討論區(2007-12-05 17:55)

[圖]
活動名稱: 9月15日(六)活動節目表出爐
相關網址: http://2007song.emmm.tw/?ptype=act_1&id=4913
活動地點: 王功漁港
日  期: 2007-08-31 至 2007-10-01
參觀方式: 自由參加
內  容: 2007「王功漁火-蚵之Song」活動原規劃於96年8月11日~19日盛大辦理,因受豪雨及颱風影響,部分活動暫停辦理,彰化縣政府於8月24日邀集活動各相關單位決議9月15日(六)補辦活動,並於8月31日籌備會中確定活動內容及演出藝人名單。
為持續打響王功名號,營造北貢寮、南墾丁、中王功音樂季的印象,本次王功漁火-蚵之Song2活動,白天從10時開始,以大專青年搖滾Song為主,搭配蚵藝展示及創作DIY、蚵食趣味賽、潮間帶運動會、農漁特產及美食攤位展售;晚間自19時至22時50分,邀請陳雷、同恩、快樂幫、范逸臣及動力火車等知名歌手樂團進行演唱會,展現海洋搖滾音樂風情。歡迎全國鄉親來王功看夕陽、賞音樂、觀花火,饗美食,體驗漁鄉的新生命。

檔案下載: Download
張貼單位: 2007王功漁火-蚵之Song
電  話: 04-7234801

2007王功漁火-蚵之Song2活動節目表
活動地點:王功漁港
時間:9/15 (六)
10:00~20:00蚵藝文化展覽 (蚵藝文化館)
10:00~22:00農特產及美食攤位展售 (各攤位)
10:00~17:00大專青年搖滾Song(主舞台)(表演至17:15)
10:00~12:00蚵藝創作DIY(蚵藝文化館前)
12:00~14:00美食小吃、農漁特產展售
14:00~15:00蚵食趣味賽(舊漁具倉庫)
15:00~16:00部落格競賽頒獎(主舞台)
16:00~17:00蚵食趣味賽(舊漁具倉庫)
17:00~18:00潮間帶運動會(燈塔西側潮間帶)
18:00~19:00藝人彩排
19:00~22:50海洋搖滾演唱會(邀請陳雷、同恩、快樂幫、范逸臣及動力火車等知名歌手樂團演出;並進行10分鐘炫麗煙火秀,施放時間再確定)

以上資料來源自 http://2007song.emmm.tw/?ptype=act_1&id=4913
我原本還想說不辦了好可惜 沒想要又要補辦了 真是太好了^^(2007-09-02 23:05)

Type 寫到:
君 歡迎常來~

我在別的論壇好像沒人這樣對我說呢
好親切的感覺~~>w<(2007-08-27 00:56)

穿越-國立台灣美術館山水畫典藏特展
消息來源: http://www.tmoa.gov.tw/b/b01_1.php?id=1939&types=1&m1=0&m2=0&m3=0
主題: 穿越-國立台灣美術館山水畫典藏特展
[圖]
2007.07.26 ~ 2007.09.23
地點:波蘭克拉科夫美術館
主題網站: http://www.muzeum.krakow.pl/
圖片欣賞: http://www.tmoa.gov.tw/b/b01_2.php?id=1939&types=1&m1=0&m2=0&m3=0
布展及開幕照片: http://www.tmoa.gov.tw/b/b01_3.php?sid=1939&id=81&types=1&m1=0&m2=0&m3=0

   早期台灣水墨繪畫沿襲了傳統水墨的文人精神,蘊含了深刻的儒、釋、道的哲學思想,強調「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宇宙觀。1950年代以後,隨著現代化社會風氣的改變與國際抽象藝術風格的影響,台灣水墨畫也進入將西方藝術的美學符號應用在水墨畫的發展階段,以抽象變革強調內在自我的探討,同時在繪畫技法上也有了新的表現方式;潑墨、拓印、拼貼等顛覆傳統水墨繪畫的手法,不斷創造了台灣水墨畫多文化的特質。  

   1986年解嚴以後,在回歸本土的思維下,創作者以展現生活底層的樣態為主,開啟了台灣現代水墨畫的另一個嶄新的面貌。此時許多作品描寫台灣的生活世界,以及地理環境的特色,將水墨畫中主要的山水內容提升到了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創作者並藉以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注,台灣山水畫也因此產生出新的形式。而隨著1980年多樣化的創作風潮,一些藝術家利用裝置與多媒體的表現方式,更豐富了台灣新水墨畫的變革。  

   「穿越-國立台灣美術館山水畫典藏特展」,透過台灣駐波蘭代表處及文建會駐巴黎台灣文化中心之協助,與波蘭克拉科夫美術館首次合作推出此專展,引介台灣水墨畫和膠彩畫的發展與過程。本館由上千件的典藏品中挑選出代表山水畫特色的經典作品,將具有特殊風貌的作品引介給波蘭的觀眾。相信此專展開啟東西方文化交流之窗,在橫跨亞洲與歐洲之間,我們期盼藉由此展拉近彼此的距離,並共同穿越貫穿古今的藝術長流。 

出版品:穿越-國立台灣美術館山水畫典藏特展專輯
聯絡人:施淑萍 (04)23723552分機305(2007-08-26 01:41)

消息來源: http://www.tmoa.gov.tw/b/b01_1.php?id=1948&types=1&m1=0&m2=0&m3=0

台灣美術種子
2007.08.04 ~ 2007.09.16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A2展覽室
圖片欣賞 : http://www.tmoa.gov.tw/b/b01_2.php?id=1948&types=1&m1=0&m2=0&m3=0
展場環場實景: http://www.tmoa.gov.tw/b/b01_4.php?id=1948&types=1&m1=0&m2=0&m3=0
文宣品 : http://www.tmoa.gov.tw/b/b01_3.php?sid=1948&id=79&types=1&m1=0&m2=0&m3=0

  本展覽之創作者是臺灣美術史上第一批本土培育的藝術種子,其具有特定時空的代表性意義,從中得以探討臺灣美術發展的足跡,呈現出戰後臺灣美術的發展脈絡,更可說是臺灣美術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資產。

  計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歷年畢業留校2500餘件作品之中精選60件作品展出,依創作媒材分為水墨、油畫、水彩、版畫四大類。  

出版品:展覽說明書(2007-08-26 01:38)

消息來源: http://www.tmoa.gov.tw/b/b01_1.php?id=1960&types=1&m1=0&m2=0&m3=0

科光幻影2007---詩路漫遊
[圖]
主題: 科技藝術展
2007.08.18 ~ 2007.09.23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 D1-D3展覽室
主題網站: http://www.ncafroc.org.tw/techno2/

  『科技與藝術的交會,可以是光影迷離;可以是若即若離、糾糾葛葛;可以是一種質樸的述說或大膽的率真宣洩;可以是…或娓娓低訴;或隱或現;或跌或宕;或撩動神經…迸發出如詩般懾人心魄的能量。』
藝術是人類共同生活經驗的紀錄,隨著時代的更迭,科技的發展改寫了人類生活面貌,並影響了人類文明的諸多演變。在藝術表現上,「科技」做為一種創作媒材有其必然性。科技雖然突破了藝術表現的形式,但藝術與科技間的串連,猶如畫家以畫筆詮釋生命;音樂家以樂器奏出天籟之音,舞者以身體展現能量一般。因此,科技藝術可以是一層體認、一種詮釋、一方樞紐,在O與1之間,連接著彼端的幻動者。
當代藝術家將科技帶入藝術的殿堂,開拓了傳統美學認知的範疇,也促使藝術表現的形式更加多元。90年代以後,一波波的數位藝術風潮引領著觀者邁向無邊際的「超時空」境況。在網際網路的連接中,分享著每一個角落散發出的訊息。這些科技藝術壓縮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虛實之間呈現出混合性的現實,更在互動的過程中激發出多向度的觸發與共鳴。
「科光幻影2007—詩路漫遊」展的五位創作者-吳季璁、林其蔚、林俊廷、張博智、蔡宛璇以自身的經驗出發,運用不同的科技媒體,創作出令人驚奇的作品,並鋪陳出豐富多樣的題旨—誠如藝術家林其蔚自述其創作理念:「將樂理、樂器、樂團等種種音樂機制卸除,音樂文化倒退回到人獸不別的時代,回復了我們肉體既有之嚎叫、呻吟與哭泣之本能」;林俊廷:「以觀眾身體感知的探索、行走與空間影像、光影互動的手法,將意識底層翻至表層,成為〝真實〞的經驗」;蔡宛璇如此表述:「藉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可能性,透過創作者主觀的篩選與偶然的組合,創造出一個提供觀者漫遊其中的影音環境」…等。當光影乍現時,科技藝術湧現的華美與驚嘆,除炫酷的視聽感官刺激外,其如詩歌般的寓意涵藏,訴說著內在的密語,更散發出迷人的藝術魅力。藝術的價值在於提供不同背景的觀者自不同的角度切入及解讀,激發其內在體認,並能被賦予不同的詮釋,拓寬藝術的視野,本展企圖呈現這樣的意旨。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we see ambiguous light and images, an engagement neither friendly nor aloof; it can be a simple statement or an audacious catharsis, or a tireless rant, sometimes hidden and sometimes apparent, sometimes hastened and sometimes suspended, or provocative, but always able to ravish the soul like poetry.”
Art is the collective record of human experience, and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rewritten the features of human life and greatly influenced the evolution of civilization. Inevitab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become creative media for artists. Although technology has prove n to be a breakthrough artistic form, the coupling of art and technology is like a painter using a paintbrush to explain life, a musician playing the sounds of heaven on a musical instrument or the same as dancers using their bodies to demonstrate capabilities. Because of this, technology-based art can be a way of experiencing, a kind of annotation, a pivot, or magic that links extremes. Contemporary artists have brought technology into the palace hall of art, opening up the traditionally acknowledged category of aesthetics, and also urging forward the pluralization of the artistic forms. After the 1990s, wave after wave of digital art activities brought the viewing public into contact with boundless possibilities which transcended time and space. While surfing the Internet, one can receive and disseminate every kind of information. This kind of technology-based art compresses the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and presents a composite reality in the space between the virtual and actual worlds. Even more, while engaged in an interactive process, multiple sparks are ignited and reverberations are set off.
Wandering in Poetry: the 2nd NCAF Techno Art Creation Project exhibits the work of five artists—Tsai Wan-Shuen, Chang Po-Chih, Lin Jiun-Ting, Lin Chi-Wei and Wu Chi-Tsung—who have set out from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utilize different technology-based media to create astounding work which comments on a rich assortment topics. As artist Lin Chi-Wei explains in his own words: “I eliminate music theory, musical instruments, orchestras and all kinds of musical systems and return music back to a time of pre-civilization, when divisions between humanity and animals didn’t exist, in order to reply to the wailing instinct within our flesh. Tsai Wan-Shuen explains ” Lin Jiun-Ting says, “I explore the physical perceptions of the audience as they walk through interactive projected images. In this way I take lower levels of awareness and make them into surface layers and this becomes the audience's experience of reality.”her work as follows: “Using possibilities created by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combining my subjective choices with accidents, I produce a video environment for the audience as they roam about…” The marvels and magnificence of technology-based art have emerged along with the projected image, which, besides dazzling our eyes and ears, contains poetic significance and emanates artistic enchantment. The value of art rests in the varied backgrounds of its beholders. We all analyze and appreciate ar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the stimulation of such an innate experience can be explaine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This process in turn expands the definition of art and this is exactly what this exhibition intends to do.

出版品:專輯
聯絡人:王美雲(2007-08-26 01:34)

玉山行 回首向來- 李義弘書畫展
2007.08.25 ~ 2007.10.07
地點:台灣美術館 B2展覽室
[圖]
消息來源: http://www.tmoa.gov.tw/b/b01_1.php?id=b/b01_1.php?m1=1&m2=0&id=1965&db=&gp=0&types=
圖片欣賞: http://www.tmoa.gov.tw/b/b01_2.php?id=1965&types=1&m1=0&m2=0&m3=0
文宣品: http://www.tmoa.gov.tw/b/b01_3.php?sid=1965&id=80&types=1&m1=0&m2=0&m3=0

  水墨、書法在創作領域中一直是最具東方特質的表現媒材,本館長久以來在這方面作過許多探討與規劃研究展覽,例如早期的「四十年來台灣山水畫研究展」、「現代中國水墨畫大展」及研討會、「前輩美術家國畫膠彩特展」與近幾年展出的「在水一方-1945年以前台灣水墨畫」等重要展覽之外,也辦過許多水墨大家之展覽例如:江兆申、劉國松、趙春翔、歐豪年、黃磊生、趙松泉、呂佛庭、李奇茂、吳平、吳學讓、林章湖、黃才松…等人之個展。此次李義弘教授的「玉山行-李義弘書畫展」更為本館的書畫展再添光采。  

  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原水墨文化東渡台灣,李義弘教授經由溥心畬「寒玉堂」與江兆申「靈漚館」的深耕歷程,成為具傑出創新表現的水墨畫大家。自一九八四年起,李教授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學院美術系,至今年一月甫退休;其間發表過「印北行腳」、「大樹之歌」等專題展,對傳統水墨寫生掀起一波新浪,而其《自然與畫意》一書,亦對八○年代水墨學習者產生影響。透過其作品集如《大樹之歌序曲》、《李義弘水墨畫集》、《李義弘畫冊頁手卷》、《在川近況—李義弘水墨畫集》等,可以見到李教授風格演進的不同面貌。  

  李義弘教授擅長透過攝影取景與構圖,裁剪出個人筆墨思維畫意,呈現出創新的畫境表現。從年少時期南台灣鄉土情懷的捕捉,到足跡踏至印度、尼泊爾、中國大陸等地的行旅寫景,近年來的山水創作,更著力將山色、光影、雲氣、質感兼容於一,已然演繹出自我存在於自然狀態下的體悟;而手卷作品更以溶接、特寫、倒敘的經營手法,由近而遠的虛實掩映,將水墨特殊的橫式構思,賦予具代表性創造的語言與內涵。  

  藉由此次展出的作品,李義弘教授讓觀者了解他個人深居鄉間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而其所欲探討的,更是深入傳統中去理解筆墨與自身的關係,並具有台灣水墨風格的創作理念,同時也彰顯「島嶼色彩」的水墨新境。(2007-08-26 01:27)

大家好 我是新來的
自我介紹:
我高職是廣告設計科畢業
大學唸多媒體設計系
社團曾經當過動漫社社長.現在是動漫社社員
興趣是畫圖.同人誌.書法.攝影.上網.動畫.電玩.ACG
喜歡參加活動展覽比賽^^
請大家多多指教摟(2007-08-26 01:18)

君的話:歡迎大家到王功蚵藝文化館參觀喔 除了參觀蚵殼藝術外還可以欣賞彰化海邊溼地的美景
地址: 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漁港路一號
官方網站: http://www.ork.org.tw/
文章來源: http://www.ork.org.tw/list_news_onon.asp?news_seq=41
[圖]
<彰商小記者邱依梵2006.09.30>
廢棄蚵殼大變身,讓原本一文不值的蚵殼,經過巧手設計,重新成為令人驚艷的蚵殼藝術品。顛覆常人的思考,運用智慧和豐富的蚵殼資源,為王功,這個以養蚵維生的小漁村,賦予了新的漁村文化。
現在造訪王功,王功漁港蚵藝文化館正推出了一系列有關於蚵殼藝術的教學活動,利用親子間相互合作的-蚵殼DIY的創意雕塑,可以讓孩子和父母,發揮各自豐富的想像力,同心協力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不管是白鷺鷥還是美人魚,都是在享受成為創造專屬創作藝術家的同時,也為台灣的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民眾來到王功,一定會來到街上品嚐,道地的王功蚵仔美食,街上也可看到婦女們熟練的將蚵殼與蚵仔分開,但當蚵仔取出後,蚵殼通常都拿去再次養殖,在王功蚵藝文化協會理事長余季老師的創意之下,蚵殼重新的被付與了一項新的生命,也就是蚵殼藝術品的創作。在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後,館內還有展示蚵殼在創意的包裝下,搖身一變成為的各項種類裝飾品,例如:色彩繽紛的蚵殼門簾、利用形狀千變萬化的蚵殼所排列出的圖騰等。而在解說員的帶領,解說下,導覽全館,還能了解更多王功這個淳樸漁村的發展歷史背景,每個作品所反映的故事和鄉間生活。在這裡,你將會發現蚵殼的藝術真是無所不在,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卻是能使我們的居住品質更加提升、更加的多采多姿。
余季老師是蚵殼藝術的幕後推手,也是王功村社區總體營造的大功臣之一。老師表示看似廢棄物的蚵殼,只要發揮巧思,這個不起眼的「東西」,也能成為深具意義的雕塑品,「一蚵一生命,一蚵一創意」便是老師推動時的理念,身為純正的王功人,經歷過故鄉王功發展的興衰起伏,曾因求學而離開了自己的故鄉,現在,老師盼望利用蚵殼的創意改造,不但成為王功的新指標、新文化,讓更多人能來到王功、認識王功,還能夠帶動王功發展,重新恢復往日「漁火」風光的媒介。除了蚵殼藝術外,余紀老師也與彰化縣政府以及行政院文建會合作,為王功辦理了許多「王功味十足」的活動,例如:剛結束不久的「二OO六王功漁火節」以及「王功蚵藝創意賽」等,透過一系列音樂季形式或藝術活動的規劃、建設,來發揚、傳播「王功之美」。
王功漁港蚵藝文化館,是一個適合全家安排周休假日一同前往的好景點,兼具教育以及休閒性質,透過藝術品的雕塑,傳達廢棄物再利用的的觀念,站在館旁的觀景台,一覽王功著名的燈塔、王功村民逐夢的蚵田和不遠處的跨海橋。在吹著吟嘯的海風下,大膽的「蚵畫人生」,體驗顛覆傳統的王功漁火情,也是愜意,不是嗎?(2007-08-26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