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繪圖設計 工作閒聊 比賽活動 美術討論 標籤 圖片
回上頁
美術新聞/美術繪畫新聞/美術設計新聞2012/05/31~2012/06/05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1:51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139477.shtml



謝孝德創作一甲子:山不朦朧非山 水不澄清非水



【欣傳媒╱記者林致婷/台北報導】


2012.06.05 05:21 pm







什麼樣的繪畫功力,能夠代表台灣參加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紐西蘭國際展、歐洲巡迴藝展、法國加城國際展、英國克里芙蘭國際素描雙年展等各大展覽?在國際畫壇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在1983年被列入英、美世界名人錄,他是台灣大師級畫家,同時也是第15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謝宇威的父親-謝孝德。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力邀國寶級藝術大師謝孝德開設「謝孝德寫意造境精品展」,展出一甲子藝術生涯的創作水彩精品。





台灣大師級畫家謝孝德,是第15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謝宇威(右)的父親。
圖片提供/文化部



一甲子的藝術創作之路,謝孝德描寫功力圓融無比,乾濕與色彩精準掌握,他認為東方藝術山水畫的表現最有價值的理念是「寫意」、「渲染」的功夫。將人生、自然界視為「天人合一」,堅持創作上的「造境」:自幾千年中國文化藝術汲取精髓,看盡千山萬水後,將所得融於心中,然後將最美之境界創造出來,並結合西洋的透視觀點,組合成獨一無二的山水構圖。如《湖邊仙境》,湖前岸上色彩絢麗與湖山相映,形成仙境,遊客欣賞湖邊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始終秉持著「山不朦朧不是山,水不澄清不是水」的精神,謝孝德在油畫的創作上,取材自人生百態、生老病死,好的油畫作品應能融入畫家的感受和批判,如《紅潮裂浪》作品,深深刻畫出臺灣社會現象的時代感。在而水彩的創作上,則以山川流水作為主題,既能夠如西洋繪畫般精準掌握形體,也有如國畫潑墨山水渲染的意境,將宇宙真實山水融化成為內心揮灑的山水。

6月1日起至6月20日國寶級藝術大師謝孝德「謝孝德寫意造境精品展」,共計展出66件大師水彩精品。同時,6月9日還將以「現代藝術何去何從?」為題主講,從水彩雕刻方面,深刻闡述藝術的演變,以及今後藝術的發展趨勢,6月10日則推出蝶古巴特時鐘DIY活動。

【延伸資訊】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www.nhclac.gov.tw/
地址:新竹市武昌街110號
電話:(03)526-3176
DIY活動報名:(03)5263176分機205





【2012/06/05 欣傳媒】@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謝孝德創作一甲子:山不朦朧非山 水不澄清非水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ixzz1wyuVnXrN">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139477.shtml#ixzz1wyuVnXrN
Power By 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1:52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6/today-center1.htm?Slots=TPhoto



繪畫完美人生 多重障友吳孟修首展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天生重度聽障及右手萎縮的吳孟修,從小喜歡塗鴉,克服學習障礙,一路讀到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畫組畢業,用左手做畫,擅長描繪鳥獸,六月起應邀在東區戶政所舉辦生平首次的個展「境」,並將義賣作品,所得部分捐給嘉義市聲暉協進會。

今年四十歲的吳孟修,出生時因為難產,左手拉傷,導致萎縮,一歲多時父母又發現他聽力異常,檢查竟是重度聽障。

不過上天為他開啟另一扇窗,他從小對色彩特別敏銳,由於聽不清楚別人說什麼,難以與別的孩子玩成一片,塗鴨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樂趣。

高中就讀稚暉美工學校設計科,畢業後考進文化大學美術系,在此之前,除了學校的教學外,吳孟修並沒有特別拜師,大學時代受過嶺南派水墨畫大師歐豪年的指導,畢業後仍持續向不同派別的老師習畫。作品曾入選九十七年國際創作競賽展書畫組,去年參加全國身心障礙者書畫比賽,獲得國畫組第一名。

吳孟修創作十多年,第一次舉辦個展,對其意義非凡,他表示,畫畫無法餬口,卻是他情感的出口,目前他的工作不穩定,不過從不放棄繪畫,繪畫填補了身體的缺陷,完美他的人生。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1:57


http://news.cts.com.tw/nownews/society/201206/201206051018791.html



翁鴻盛油畫展 表達哲學觀念與審美思考




2012/06/05 16:44 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     


有「航空畫家」之名的翁鴻盛,沉浸油畫創作20幾年,作品不以自然的真實,或貼近美學規律的唯美靜物取勝,而是利用獨特的物化構件組合,表達現代人的哲學觀念與審美思考。即日起至7月1日,在臺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2樓畫廊展出。

翁鴻盛老師5日帶領一群托兒所的小小畫家們,找出四項繪畫密碼,包含紅色椅子(象徵地位)、權杖(象徵權力) 櫻桃(象徵誘惑目標)、飛機;並以活潑生動的方式指導小小畫家們努力「搞飛機」,利用獨特象徵符號完成一張張讓現場觀眾驚艷的繪畫作品。

他曾潛心於立體、超現實、表現主義等三個繪畫特性以吸收養分,作品奇特不流於俗,以具象形式與抽象畫法呈現具體又模糊的虛擬境界。作品「開拓的征途」中代表權位的權杖、椅子、怪異的女性臀部,讓人思考生命中地位、權力、慾望的相互影響。「期待」、「等待」、「魚躍龍門」、「邁向新里程」,發揮非理性、無意識的思維,將日常生活所見、以及e世代的事物,採用夢境、反邏輯的手法呈現藝術的無限可能及變異驚奇的視覺效果。

現任經濟部漢翔航空設計專業經理的翁老師,翁鴻盛老師20幾年來持續不輟投入繪畫藝術創作領域,近期的創作內容以航空飛機為創作重點,因此亦有「航空畫家」之名。因曾擔任屏東及金門駐縣藝術家的經歷,深刻體認在地文化與生活藝術,進而擴展視覺生活經驗,豐富創作體材與獨特的內涵,展現純粹冷靜的生命力量。

翁老師的繪畫創作聚焦於過往的藝術歷史與社會生活的現時性,作品呈現蓬勃的生機和創新技法,並獲全省美展第二名、桃源美展第二、三名、全國美展等國內各項美術競賽獎項。辦理個展及聯展共50餘場,並榮登國家文藝基金會與典藏合編2003年華人美術年鑑,2007、2011 法國皇宮「法國藝術家沙龍」入選參展。

「情生意暢-翁鴻盛油畫展」展期至7月1日,6月16下午2時舉辦「翁鴻盛繪畫創作展作品導覽解析」帶領民眾瞭解作者以拆解及建構的意涵、強烈的批判性意識與個人情緒色彩,轉化為繪畫形式的創作理念,歡迎民眾到場參與。〈新聞來源/NOWnews台灣味〉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23
http://udn.com/NEWS/LIFE/X1/7137651.shtml



尋找生命的價值/為自己開闢一條新路



【聯合報╱閻瑞華(苗栗西湖)】


2012.06.05 02:49 am








圖/右耳


我的朋友小威在求學過程中,每科成績都低空飛過,有些科目甚至不及格。小威在體育方面,如跑步、桌球、籃球、羽毛球等,也無一擅長,看在老師或其他長輩的眼裡,他簡直一無是處。
某天小威吃了媽媽買的麵包,忽然很想學烘焙,於是高中畢業後,便朝著烘焙業發展。現在他已是某家麵包店裡不可或缺的麵包師傅了。

我的另一個朋友筱琪在學生時代談過幾段感情,但皆無疾而終;上班後認識的對象,交往一陣,往往因個性的摩擦導致分手,因而至今仍然單身。但是筱琪並不擔心別人說她是黃金「剩」女,她將這些與異性交往的感想與體會,寫成多篇小說,成為兼職的小說寫手。

我還有一位已婚的朋友珊珊,當她從親友口中耳聞丈夫偷吃事件時,雖然對此事了然於胸,但卻不追問,也不生氣,仍是做好家庭主婦的角色。她參加繪畫與插花課程、讀書會,陪一對兒女做功課、做家事,假日則帶兒女出遊。

當珊珊和一群愛好繪畫的朋友合辦畫展時,兒女皆陪同出席。珊珊從婚姻中悟出人要找出自己的價值所在,不要為另一個人而活,不然生活會越來越狹窄。

這些朋友的例子讓我體會到,不論我們的學識經驗、身家背景為何,都要能夠為自己開闢一條新路,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出自己的價值所在。





【2012/06/04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尋找生命的價值/為自己開闢一條新路 | 家庭與婦女 | 生活天氣 | 聯合新聞網 #ixzz1wzIdUY1v">http://udn.com/NEWS/LIFE/X1/7137651.shtml#ixzz1wzIdUY1v
Power By 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25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1&f_SUB_ID=4549&f_ART_ID=392879


南華畢業季 精彩展覽不斷



‧南華傳播系2012/05/30 五月起畢展起跑 由傳播、視媒、幼教、創產首先展出精彩作品
【南華傳播系/記者沈筱容、劉珮芬∕南華大學報導】


從五月起,南華大學視媒系、幼教系、傳播系、創產系,四系學生成果盛大舉行、精彩展現,展出現場人潮絡繹不絕。

幼教系九十七級畢業公演「遊,戲三部曲」,將三個不同主題的故事,以詼諧幽默並且運用手偶、杖頭、真人三種不同形式演出,吸引孩童的觀賞,讓孩童在觀賞故事中學習,成功的演出深受孩童的喜愛。

此公演籌備一年,三個故事分別闡述親子間的互動與溝通、同儕之間的互動,以及教導幼兒如何自我管理、收拾房間與玩具。此外,為了讓孩童融入戲劇、提升學習興趣,於嘉義市兒童館的表演,每一個故事的換場,都由演戲的方式帶領孩童,讓孩童在遊玩的情境中觀賞表演。







傳播台北畢展表演獲得滿堂彩。圖片提供/傳播系



視媒系九十七級畢業展「What’s Art (藝下如何) 」,作品形式豐富多元,展覽內容包含西畫、立體造型、水墨、數位四大類作品,作品各具特色,吸引眾多觀看人潮前往詢問。此外,展覽於北、中、南地區巡迴舉辦,希望讓全國民眾看到同學們的經典創作。
視覺媒體藝術學系畢業展覽負責人許松霖表示,這次立體造形的創作特別受到矚目,其立體造型類主題─讚,順勢搭乘全球最知名的社群網站facebook「讚」的手勢作為題材,各個畢業生運用不同材質、風格營造出不同的創作靈感,除了吸引大家的注意之外,台北場展覽也於四月十三日刊登在聯合報的教育版。

創意產品設計學系,從五月一日起展開成果巡迴展,以「下午參點」為主題,首場展覽於該校無盡藏圖書館四樓展出。此外,五月中也於嘉義市文化中心展覽館,以及台北世貿中心三館的31屆新一代設計展展出。

創意產品設計學系系主任林振陽表示,今年畢展作品每件設計皆注入休閒、放鬆的創作元素,包括大型家具、小型產品以及數位概念產品…等。將展覽主題命為「下午參點」的原因,是希望在觀展過程中,能帶領觀賞者以愉悅的心情,享受輕鬆悠閒的午後時光。

傳播學系九十七級的畢業展覽「媒來演去-邂逅23.5」台北場在五日上午於台北光圈熱鬧展出。現場除了展出平面、電視、公關、廣播、論文之外等作品,今年更特地增設電視互動區,讓前來參觀的民眾可以現場體驗當主播的樂趣,透過現場工作人員貼心幫忙剪接後,可將影片帶回留作紀念。

傳播系九十七級畢展總召郭翊萱談到這次「媒來演去」主題表示,希望能夠喚起大家小時候有青梅竹馬的感覺,所以在海報、宣傳片的設計上面,都以高中生的素材為主。展覽現場的同學們都穿上自己高中時期的制服,帶領現場民眾回到那青春懷舊的時光。


全文網址: 南華畢業季 精彩展覽不斷 - 校園畢展 - 校園指南 - udn校園博覽會 #ixzz1wzJ5Ggd6">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92879#ixzz1wzJ5Ggd6
Power By 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26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929092



二信廣設科畢業藝文饗宴 5日起基市府藝廊展出


http://www.cdnews.com.tw 2012-06-04 18:15:59






王鵬捷/報導

 二信高中第廿三屆畢業成果展,5/12至5/18於該校文創大樓展出後,受到極大迴響,應邀到基隆市政府進行校外展,展期為6/5至6/28,今天(6/4)進行佈展開幕式,基隆市長張通榮蒞臨展場,嘉勉參展同學,鼓勵市民朋友有空來到市政府,共享藝文饗宴,一睹二信高中廣設科的精彩作品。
  
 張通榮市長今天早上十一點左右,走出市長室,來到市政府二樓的藝廊展場,受到二信高中百餘位師生的熱烈掌聲,在該校黃校長、廣設科謝啟駿主任的陪同下,仔細欣賞同學的創作,深深的被現場琳瑯滿目的作品所吸引,最後致詞,歡迎該校師生到市政府展出作品,同時嘉勉他們,預祝展出成功。
  
 張通榮市長表示:二信高中不論在升學或競賽表現都相當出色,尤其該校廣設科,廿餘年來拿下七次的全國四技二專升學考試的榜首,今年謝伊婷再度登上全國廣告設計類榜首。這次利用市政府藝廊的空間,邀請該校廣設科師生展出畢業作品,讓市民朋友能在洽公之餘,也可以享受這場藝文饗宴,同時可以一展基隆學子的學習成果,與全體市民分享這份榮耀與喜悅。
  
 這次在基隆市政府展出的作品,內容豐富,作品多元,兼具傳統,掌握流行,作品琳瑯滿目,有看頭,包括3D電腦多媒體、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及油畫、水彩、水墨、書法、版畫等,其中利用3D軟體重建清末基隆驛站全貌,讓參觀市民一睹早期基隆車站的立體風貌,令人印象免最深刻。
  
 二信高中表示:該校每年升學成績都拿到基隆市最高分,國際發明展獲得多面金牌,市長百忙之中抽空接見表現優異的同學,肯定同學的努力,甚至親自到該校頒獎表揚,受到市長的肯定與鼓勵,該校同學表現一年比一年出色,受邀到基隆市政府展出廣設科畢業作品,獲得市長親自加持勉勵,相信這些學生未來會更努力表現,為母校及基隆市爭光。
  
 二信高中廣設科謝啟駿主任表示:該校廣設科一向以走在流行尖端,掌握時代脈動及流行趨勢自許,隨著時代的變遷,二信廣設科已是不單純的廣告設計教學,而是融合藝術與科技、人文與商業的全方位設計教學,這次在市政府的展出,受場地限制,無法全貌展出,但仍可從精選的代表作中,感受到二信廣設科年輕學子的全方位創作能力,與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希望各界先進及市民朋友能到現場觀賞,享受藝文饗宴,多給這些年輕學子鼓勵及指教。
  
 今天市長主持開幕,蒞臨展場給同學勉勵,現場特別播放利用最先進的3D軟體技術,重建的日據時代一九○八年的基隆驛(第三代基隆火車站),以三六○度的全視角展示基隆驛的全貌及製造過程,用最尖端的電腦繪圖科技,傳達最優雅細緻的古典風情,作品細節考究詳實,不但記錄基隆驛昔日的風采,更將當時的蒸氣火車、人力三輪車等物件一一完美呈現,值得市民細細品味。
  
 今年二信高中畢業展,在該校文創大樓展出期間,吸引了安樂國中美術班及信義國小美術班同學前往參觀,反應非常熱烈,6/5起將再度在市政府藝廊展出,預計展到6/28,希望市民朋友能撥空前往參觀,共同分享這難得一見的「藝文饗宴」。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29
http://www.nownews.com/2012/06/05/91-2821052.htm



《舌尖上的中國》海報侵權山水畫! 設計者致歉畫家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2年6月5日 13:23



近看,是兩根竹筷搛起一片臘肉,讓人饞涎欲滴;遠看,沙洲出浴,夕山披霞;遠近中間,不著一墨,想得出一江如練,水流無聲,正是中國山水計白當黑的手法。七集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參加第65屆坎城影展的海報,用足了「中國功夫」。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近看,是兩根竹筷搛起一片臘肉,讓人饞涎欲滴;遠看,沙洲出浴,夕山披霞;遠近中間,不著一墨,想得出一江如練,水流無聲,正是中國山水計白當黑的手法。七集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參加第65屆戛納(坎城)影展的海報,用足了"中國功夫"。只這麼寥寥幾筆的點染,饕餮裡的風景,山水間的美食,一目了然。』一張海報,曾經作為一部熱播紀錄片最洗練的概括,得到過如此的讚譽。

根據新民晚報報導,也是這張海報,昨(4)日被爆出涉嫌抄襲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美協主席許欽松的山水作品《嶺雲帶雨》。昨(4)天23時38分,海報設計者、平面設計師張發財在自己的新浪微博貼出『關於《舌尖上的中國》海報侵權的回覆』,承認侵權事實,並表示希望能夠盡快當面向許欽松致歉。

以為借用古畫

張發財稱,『2012年2月,受朋友委托,我為《舌尖上的中國》設計了一幅海報,因為時間比較趕,當晚我想好了用筷子和山水畫結合的創意,在網上搜了一大堆山水國畫的古畫,從中篩選了一張進行調整使用,第二天上午弄好給朋友。』張發財表示,在5月31日前,自己一直以為海報選用的是古人的古畫,並沒有考慮使用版權的問題,但當晚在朋友的提醒下搜索發現自己借用的『居然是當代知名畫家許欽松先生的畫作《嶺雲帶雨》』。

張發財稱,為《舌尖上的中國》設計海報純屬幫忙,未收取任何費用,所以並無版權購買的預算,『我完全不會考慮使用有版權問題的作品,此次失誤是由於本人沒深入確認網路圖片的來源造成的。』記者找到了《嶺雲帶雨》圖片,仔細比對,發現《舌尖上的中國》海報與其局部的確幾乎完全一致,只是在顏色的處理上將山水的水墨則變成了臘肉的朱紅色。

盼望當面致歉

據張發財所述,『發現我的嚴重疏忽後,當晚立即聯繫了所有能與許先生有聯絡的朋友,在6月1日上午要到了許先生的手機號碼,並在上午的11時13分給許先生發送了一條短信致歉,告知許先生我的錯,並希望能飛到廣州協商版權費用的事宜,由於一直沒有得到回覆,我又於6月2日、3日撥打許先生的手機,但一直無人接聽。』所幸,最近一直忙於畫展的許欽松在昨(4)天22時42分回覆了短信。張發財說:『非常感謝許先生回覆。老實講,這幾天我過得很忐忑,許先生的短信讓我感受到了他寬闊的胸懷。讓身為設計師,一直反對侵犯版權行為的我,感到無比慚愧!』

張發財在微博的最後情緒略顯激動地說:『等您空下來希望能盡快和您聯繫,給您賠罪。』

版權意識薄弱

雖然張發財一再聲明自己從事設計行業多年,對侵權行為很不齒,『使用許欽松的畫作是無意之舉,並非蓄意使用』,但仍有不少網友對他的解釋並不買帳:『這種風格的畫兒看著真不像古人古畫,搞設計的應該對美術史有些了解吧?就算是無意的,歸根結底,還是版權意識不強。』律師認為,無論蓄意與否,製作方除須徵得許欽松同意並支付其報酬外,還涉嫌侵犯了許欽松的署名權、修改權以及保持作品完整性的權利。

或許版權意識不強,並不是張發財一個設計師的問題,也不是中國影視海報設計領域的頭一遭,《讓子彈飛》《非誠勿擾》《最愛》等知名大陸影片的海報都曾被指稱抄襲或模仿。中央美院的肖勇教授坦言:『大陸是創意產業較弱的國家,電影海報抄襲只是冰山一角。大陸不乏設計人才,但如果不能給他們成長的時間和土壤,就很容易讓他們走捷徑。』或許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至少,希望它能成為中國設計人版權意識成長的一個注腳。


《舌尖上的中國》海報。



許欽松的作品《嶺雲帶雨》局部圖。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39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930016



台灣/嘉市府文化局四樓展覽室展出清流畫會會員聯展[/h1

]

http://www.cdnews.com.tw 2012-06-05 18:52:19



劉芳妃/傳真

劉芳妃/報導

 清流畫會源起於民國81年,由一群亦師亦友之藝術工作者,為促進彼此交流,提升繪畫品質而成立,並於99年1月正式立案為全國性畫會社團。畫會之名,意取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舉行詩會,邀集當時之名士,所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之勝境,托意於雅集,「水澈則清,其源能流」,「清流濯濯意無限」有藝水長流,任重道遠之意。

 該會多年來以「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之宗旨,推展水墨藝術,並以追求東方繪畫為內涵。在指導教授黃才松教授的帶領下,彼此交流成長,會員近80人,藉雅集彼此修心性,養天機,大家心靈無塵無垢,創作靈感如活水源源不絕,畫會會員年齡有別,根基不同,其畫風也各具特色,除秉持師承之外,並希望超越自我不斷成長,會員作品參加各項美展屢獲佳績,備受各界肯定與推崇。

 該會謹訂於101年6月6日至6月24日假嘉義市政府文化局4樓展覽室展出會員作品展,歡迎各界藝文人士踴躍前往觀賞。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40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134081.shtml



明潭美展 單車道也入畫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魚池報導】


2012.06.03 03:49 am










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向山藝廊夏季展,昨天以「日耀青山,月映峰雲」率先登場,展出青峰藝術學會會員畫作30餘幅,全部畫作慈善義賣所得將捐給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臺灣南投分會,展期到8月底。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和青峰藝術學會共同主辦的這項慈善畫展,作品以油畫水彩為主,再加入書法、水墨、陶藝等創作元素,畫風主題以日月潭各景點寫生創作居多,不僅融入原住民故事,連展出地點向山遊客中心及日月潭自行車道都入畫。

青峰藝術學會長王楨棟表示,學會成員多是退休老師,這次在日月潭的展出,承襲青峰藝術學會,期望把藝術的美與人性的善結合,因此在日管處支持下將作品全部義賣,並捐給犯保協會當作協助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屬重建家庭的基金。

昨天開幕後,現場參觀民眾十分踴躍,而且對慈善義賣紛紛共襄盛舉,一天下來已順利義賣出7幅畫作。日管處說,這項畫展除了讓國內外遊客欣賞藝術作品外,也可將愛心擴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2012/06/03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明潭美展 單車道也入畫 | 中彰投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ixzz1wzN2HevV">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134081.shtml#ixzz1wzN2HevV
Power By 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42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93472



屏東美展頒獎 得獎作品吸睛





2012/06/03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



2012屏東美展昨頒獎,屏東獎得主為黃澤華(左起)、賴建文與楊道生的代領人鄭麗華;賴建文設計的「秀氣禪桌」,拿下工藝產品類屏東獎。 記者劉星君/攝影



2012屏東美展昨上午在屏東縣文化處舉行開幕及頒獎典禮,今年美展徵選主題分為攝影類、立體類、工藝類、視覺類等4大類,楊道生、黃澤華、賴建文3人,分別以攝影類「鬥浪」、立體類「馬甲」與工藝類「秀氣禪桌」拿下屏東獎,視覺類則從缺。
工藝類屏東獎得主,是就讀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系研究所一年級的賴建文,他從生活經驗出發,將自己要用的木桌,放大優點,弱化缺點,改裝設計,回收舊檜木,創作出「秀氣禪桌」,用天然髹油塗裝秀出獨特工藝之美。

獲立體造型類屏東獎的59歲黃澤華,獲獎作品「馬甲」以紅銅為材,透過竹編銲接成實體,讓金屬柔化,宛若竹的編織。拿下攝影、數位影像類屏東獎的楊道生,將水墨融合現代數位化創作,作品「鬥浪」,將3D立體模型與平面水墨圖結合。


全文網址: 屏東美展頒獎 得獎作品吸睛 - 校園榮譽榜 - 校園指南 - udn校園博覽會 #ixzz1wzNd1nyJ">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93472#ixzz1wzNd1nyJ
Power By 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44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926848



嘉市景仁幼兒園2 ~ 3日在228紀念館展出藝術創作畫展


http://www.cdnews.com.tw 2012-06-01 17:46:32



劉芳妃/傳真

劉芳妃/報導

 嘉義市景仁幼兒園將於6月2 ~ 6月3日在嘉義市228紀念館展出幼兒藝術創作畫展,每件作品多以兒童的自我主觀手法作畫,對於形狀、色彩、空間的處理與成人的作品大異其趣,有誇張表情、誇大比例、異想天開等怪異好笑的畫法,孩子們大膽的表現了自己最原味的體驗與感受。

 本次展出的作品逾200餘幅,均由二歲至七歲兒童所創作,園方期盼透過這樣的展陳,讓大人們了解孩子的原創性、符號語言並解讀稚子的心靈世界,這些無限的創意來自幼兒的想法,而所表現的文字與圖像紀錄,能協助成人更了解孩子們對事物的看法與建構的過程,讓大人們梳理出其中的各種關係; 欣賞者可透過孩子的眼睛,藉由獨一無二的原創圖像,進入兒童天馬行空的藝想世界,期待觀眾從鑑賞的角度去品味圖畫中的創意美學,隨著孩子們的視野,展開另一種探索與發現。

 本屆發表的兒童創作其作品運用水墨、粉彩、水彩、壓克力顏料、布料、色鉛筆、彩色筆、陶板、再生資源……等多元媒材;每一幅作品中人物造型天真、用色大膽,充滿兒趣。孩子們天生即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潛能,充滿天真童趣的想像空間與沒有邏輯的畫法,正是兒童畫可愛又吸引人的地方。從兒童畫作中不僅可以感受兒童所知所見的生活經驗,更可以感受到每個孩子的差異性與獨特性。  

 麻珊珊園長表示,現代的藝術思潮是鼓勵孩子發揮想像,表現其與眾不同的創作,而不是畫得像。兒童畫可以幫助家長用不同的面向、不同的方法來認識自己的孩子。 

 創造力藝術是所有幼兒學習的一個有力工具,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學法,以遊戲帶動教學或主題式教學甚至運用哲學討論教學法或美學經驗教學法等,想讓兒童藝術往下紮根除了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外,學校教師的帶動及改變過去對兒童美術的一般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冀期能以活潑的藝術教學,在日常生活中引發兒童們本身具有的創作力與思考力,兒童在什麼時期該有什麼樣的畫作,除了天份外,是隨兒童成長的環境和接觸自然的感受有所不同而呈現出來,繪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及美的傳達,也是兒童語言的呈現,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每幅作品則是舉世無雙的創作,尊重與讚美是孩子跨越框框的最佳捷徑。

 引導孩子將生活經歷、內心的想法具體呈現再與人分享,是段有趣的過程,孩子把藝術拿來玩,事實上是記錄了幼兒自己走過的童年歷史。

 本次展陳除了228紀念館的展期外,亦將於7月份在嘉義市監理站及7、8月份在嘉義市基督教醫院藝廊巡迴展出,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前往參觀。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45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060500548.html



張大千、傅抱石 紐約夏拍焦點



2012-06-05 01:27 中國時報 【王良芬/紐約四日電】
 紐約貞觀國際拍賣公司將在六月十日舉行二○一二年夏拍,總共拍賣三百一十五件珍貴藏品,包括中國書畫、陶瓷、青銅器等。中國書畫拍賣的焦點是張大千的《潑墨荷花》,拍價約為廿萬到卅萬美元。

 另一焦點是金陵畫派傅抱石的力作《調樂圖》,畫面上有三位琴友,體現中國水墨畫的詩意之美。拍價約在十萬到十五萬美元。

 這場拍賣會拍品包括傳統畫和現代畫,總共超過七十件,價格從四千美元到兩萬五千美元不等。

 另一精品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大慈大悲菩提觀音像》,此件設色水墨紙本立軸拍價約在八千到一萬兩千美元。此外,林良的《蒼鷹喜鵲圖》筆法老道,畫中除了印有林良私章,還有四位大收藏家的收藏印,預計拍價卅萬美元。明宣宗朱瞻基廿九歲時繪製的《雙鷹圖》,氣魄雄壯,為宣德存世畫中少有的巨作。

 拍賣會另有瓷器、青銅器、玉器等各類古玩上拍,其中最珍貴的是雍正年制的《粉彩紅釉花鳥蒜頭瓶》,清三代以粉紅為地的瓷瓶稀少,該瓶畫工精緻細妙,竹葉顏色由深至淺,與此瓶相配的另一件現收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館。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46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7134876.shtml



竹東國中第一屆美術班成果展登場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即時報導】


2012.06.03 04:40 pm




新竹縣立竹東國中第一屆美術班成果展「藝想世界」,正在蕭如松藝術園區展出,學生展現創意巧思,表現不俗,學生親友紛紛到場打氣,展期至6月30日。

30名學生展出62幅作品,包括油畫、水彩、水墨及設計等,作品水準讓人驚艷。學生傅安的色鉛筆作品「沉重的重擔」,畫出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下,下一代面臨的壓力愈來愈沉重,以漫畫手法呈現,趣味又發人深省,作品獲得全國學生美展入選。





【2012/06/03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竹東國中第一屆美術班成果展登場 | 地方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ixzz1wzOTa5Tz">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7134876.shtml#ixzz1wzOTa5Tz
Power By 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47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603/6928277.html



張大我:大我妙墨



張大我說:“‘大我’是我的真名。什么是‘大我’?‘大我’就是我的一種狀態,是包含了全人類的‘我’,先‘大我’而‘小我’,‘小我’不死‘大我’不生。”

  從北京到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張大我二十余年旅居生涯為他帶來的不僅是廣闊的生存空間,也為他一直以來的書法藝術探索開辟了無限的創作空間。

  ⊙記者 唐子韜

  如今,年近古稀的張大我每年有一半的時間租住在北京北苑的一處居民樓里。他說,這是他從父親那繼承的習慣,不願意置房產,來去自由,沒有牽絆。

  “莫名”的水墨

  張大我說,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國藝術文化史的核心是書法史。而他這樣的藝術家就肩負著一個變革書法藝術表現的神聖使命。

  張大我認為,中國的現代書法,不可能從一個“維新”的傳統中誕生,而是要脫胎換骨,重新認識和梳理。他的書法現代之路,所展示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就是一個參照。書法為資源的抽象繪畫,便是中國的書寫性抽象藝術的主要形式。

  在張大我看來,書法已成為瞬間揮就的水墨畫。“我的水墨畫,是在筆墨與宣紙的触摸中,尋找的一種莫名。”他說。

  張大我稱自己的水墨畫是“廢紙三千”之

  後的“妙手偶得”。正是這種偶然得之的妙墨,成就了水墨的抽象性。有人讓他解釋他的作品,張大我引用愛倫堡欣賞畢加索的作品時所說過的話:“畫可以看,不可以說。”

  書寫抽象繪畫,對他來說是“試圖揮運晨曦前的空靈,試圖播灑朦朧中的山響”。而對於畫面的效果,他稱之為“情致的含混,意趣的模糊”。

  他所探求的水墨抽象,是他尋找的一種“莫名”,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感受。而這也與他對傳統筆墨的陶醉息息相關。他說:“中國傳統書法的現代演繹,是我最近20多年來藝術探索的主攻課題。”

  在張大我看來,書法藝術的現代變革,是一項值得他這一代藝術家“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奴婢人格’,確立‘不肖子孫’新形象的神聖工作。”

  正是在這樣的精神鼓舞下,張大我對中國的現代書法的深度研究,在剖析傳統書法的輝

  煌璀璨之中,確立了向現代和前衛的轉型,確立了張揚人性的自由與崇尚自然的新秩序。而這卻與魏晉以來,中國的文人傳統精神不謀而合。

  “大我妙墨”

  張大我說,中國文字最大的特點是,一字包含萬象,極其豐富。“一字,是詩、是歌、是雕塑、是散文。”正因為如此,漢字可以“掰開、揉碎之後,立體地呈現”。

  由於家學影響,張大我從兒時啟蒙,第一次接触毛錐,至今已有60余載。描紅、臨摹、讀帖、背臨、意臨、創作……他的書寫始終被限定在一個十分理性的思維方式之中。而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至今,“大我妙墨”的創作,確立了他從“源自書法”到“逃離書法”之後的一種全新思維方式。

  “大我妙墨”是一種“以非理性方式追尋理性定位”的揮運過程,是從有形到無形的演繹過程中,產生的意象。作品的畫面,大多是線性的抽象。

  “一支一米多長的筆桿,飽蘸著濃墨和顏料(30多到40厘米的超長鋒毫),在不同的背景音樂的播放之中,隨著樂曲的旋律變幻,如一個獨行者,在偌大的紙面上揮運著,揮運著……從焦墨到色彩,從純青(黑色)到銀白……在可視、可見和無視、無見中變幻著。我在尋找著一種新的創作方式,也在探索著一種‘光的抽象’。當然,更想去揭示一種原創的精神!談何容易……”這是張大我對一次創作的記錄。

  這樣的創作在他自己看來,已經接近20世紀下半期以來西方的“行動畫派”(Action Painting)的創作方式。這一畫派的代表美國人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是以一系列即興的行動完成作品創作。在事先沒有草圖的巨大畫布上,藝術家將顏料桶里的顏料混合物滴灑在巨大的畫布上。憑著直覺和經驗不停地在畫布中走動作畫,留下充滿活力的色彩痕跡。

  “這不僅僅是視覺,其實是有一種氣息在傳達。在創作過程中,常常是在‘水滿自溢’的時候,

  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張大我說,“這一揮而就的意象,是在揮灑的過程中,自我內心的一種宣泄。”

  有形至無形

  當代書法的一大特點是,漢字的表現性書寫──帶來的結果是漢字的“變形”和筆墨規矩的探索、突破和創新。張大我便是在當代中國書法的復興之路上的一位勇猛前行者。

  在很多人看來,書法藝術與當代藝術形式的結合一直是個悖論:一方面不可避免地需要保持傳統筆墨的技巧,把持書法之為書法的本質﹔而另一方面,需要徹底放棄傳統形式的囿隅,而又試圖給予漢字最大的自由度,甚至突破字形。

  在許多几乎看不到中國傳統漢字跡象的現代書法作品中,唯一保持的是書寫這種行為,或者是傳統水墨創作的空間排列與時間序列。當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成浦云認為,中國漢字的形態學已經被開發成“抽象視覺創造”的產物。

  在張大我的作品中,象形結構在復雜的多層圖像中產生效果,形成了一個優雅、動感、墨色濃淡變化的整體平面。他的線條點畫書法從中國漢字的時空約束中完全解放出來。富有韻律感的曲線墨跡,放任毛筆在紙面跳出視覺芭蕾,使作品空間充滿積極的力量。是書法還是繪畫?這樣的分門別類疑問,似乎已經喪失了意義。

  當代書法藝術的實踐作為真正“活著的傳統”正在復興,書法藝術與今天的人們仍然可以交流對話,並表達著當代人的意識和感受力。

  自然生大美

  “游絲線跟書法靠得更近。”這是張大我對於書法的一個判斷。作為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中的“游絲線”是筆墨表現的精華之一。張大我不僅在自己的水墨藝術,還在攝影中傳達著他對線條的迷戀。

  線條對於張大我來說無所不在,大到山川河流,小到樹木花草,自然造化成的線條被他用照片固定下來,形成一幅幅抽象作品。他用相機在自然中尋找著類似書法線條的抽象美。

  與一些藝術家不同,張大我這樣做,並非要在自然中尋找創作的靈感。而是相反,他是將自己的創作靈感和思路,用之于探尋自然之中同樣存在的“大美”景象。這個景象既是被藝術家主觀意識所發現的“人化自然”。

  在他的創作發現中,似乎悟明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亙古理論。這在自然的造化中早已成形,又在藝術家的心中激蕩出層層漣漪,進而付諸筆和紙的摩擦触摸中。

  張大我告訴我,他經常漫步在塔斯馬尼亞海灘。常常被一些退潮時沙灘上留下的痕跡所吸引。這些痕跡、線條,在他看來,是自然的藝術杰作,是與抽象性的表現相通的。他認為,人類的藝術是從自然中參照得來的,人在呼吸吐納自然的精華時,又將藝術的思維投放于自然當中,陶醉在“物我兩忘”的情境中,與大自然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48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603/6928273.html


新水墨:徘徊在國際與本土的十字路口



⊙記者 邱家和

  水墨藝術,土生土長的本土藝術,被一百多年來引入的西方藝術所激蕩而不斷蛻變,近年來成為藝術市場的新熱點。從標榜學術的雙年展,到炫耀財富的藝博會,水墨都成了焦點。恰逢上海朱屺瞻藝術館與多倫現代藝術館發起“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不僅聚集了許多藝術家、策展人參展,還請到了國際知名的學者舉辦論壇,讓我們有機會從作品到觀念澄清水墨藝術這個概念。

  朱屺瞻與多倫:新水墨大展

  上周末,“水墨縱橫──2012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的學術主題展“回到地域──水墨與美術史”在朱屺瞻藝術館開幕。展覽規模宏大,同時在朱屺瞻藝術館和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舉行。展覽選取了清末、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八五新潮”及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8位藝術家:朱屺瞻、張桂銘、賈又福、王川、廣曜、宋鋼、王純杰、雷虹,以現代水墨和當代水墨的互動以及藝術家個案的形式展開美術史內部的對話,梳理中國水墨發展至今的歷史線索。與此同時,一起開幕的還有上海新水墨藝術基地特展,由劉國松、陳家泠和仇德樹這3位上海新水墨藝術基地創始人參展。

  展覽主辦者認為,“水墨”不僅是一種媒材,它是中國傳統價值和意義的符號,任何改良或者革新的方案都必須直接動搖“水墨”背後核心的傳統價值觀、意識形態才可能導致其真正的演進:從林風眠、徐悲鴻等在引入西方繪畫方法,到新中國藝術家們為了表現新時代的氣象打破原有的筆墨程式,到70年代末出現現代“水墨”,逐漸成為被藝術家自由使用的媒介,在到90年代以來,新文人畫、實驗水墨等新的藝術現象不斷衍生,帶來水墨領域內新的思考維度。2005年起每年舉辦的“新水墨”大展,已經成為每年一次檢閱水墨藝術成果的盛大活動,而今年最大的特點,是國際論壇極其引人注目的主題:“回到地域”。

  國際研討:回到地域

  在5月26日持續一整天的論壇上,朱屺瞻藝術館的藝術總監陳九在論壇上指出,從2005年開始朱屺瞻藝術館和多倫藝術館聯合舉辦了上海新水墨大展,已經持續8年,推出了很多中國新水墨藝術家的成果,借助社會的力量共同打造了新水墨基地。上海不僅有陸家嘴那樣的新都市景觀,也是中國都市文化最集中的體現,而上海的新水墨就是這個都市文化的活體。

  學術論壇上引人注目的是一眾國際學者,如來自印度的學者帕羅-戴夫-穆克赫吉(Parul-Dave ?Mukherji)、來自美國的著名學者包華石(Martin J. Powers)、 詹姆斯﹒埃金斯(James Elkins)與蔣奇谷。他們從水墨藝術與中國傳統哲學範疇“氣”的關係、與“筆触”的關係、與觀看方式的關係,展開他們的論述。而國內學者中央美院教授殷雙喜則梳理了建國初期“新國畫”的成型﹔南京藝術學院顧丞峰則考察了“新水墨”概念的演變。四川美院王南溟、北大教授朱青生則在發言中直接回應了海外同行的觀點。

  作為論壇的主持人之一,朱青生認為,水墨藝術的探討涉及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的區別問題,比如外國學者看中國水墨是當作繪畫來看,但一個中國人會把它當作書法來看。觀看方式的差異,還涉及哲學根源和思想方法的根源。他強調中國的思想方法不是來自於邏輯,而是來自於另外一套思考問題的方法,那就是中國古代的經典《易經》所體現的──各種因素調節在一起取得了一種折中的效果:許多事情的發生不像西方邏輯學所強調的那樣有因果關係﹔同時,同樣的原因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他表示,由於這種根本的差異引起世界美術史學會的重視,將於2016年舉辦的下屆世界美術史學會大會將在中國舉行。

  埃金斯:世界上主要的邊緣藝術

  知名學者詹姆斯﹒埃金斯認為,中國的水墨畫是世界上最邊緣主要的藝術。“邊緣化”有三方面的表現:第一,通常來講水墨畫在一個展覽上會有單獨的展覽空間﹔第二,在西方的一些學院里大家關注的都是中國的當代藝術家而不會關注水墨畫藝術的發展﹔第三,水墨在中國的藝術史上的一些表現還有它當前的現狀。如果要給水墨畫一個新的定義,涉及四個要點:第一不應該因為它使用水墨來做定義﹔第二不應該以筆法來定義水墨畫﹔第三點不應將水墨本身作為一個支持和論據來給水墨做定義﹔第四不應用技巧來形容水墨畫的定義。他認為水墨畫是取決于它受到歷史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它的容量,也就是需要多種歷史的沉淀,多種多樣相應的信息才能對其作出更好的解釋。

  他表示,正是因為如此,水墨畫並不容易融入整個的國際藝術品當中。有的觀眾不想花很長時間去充分理解作品的內涵,他們可能衹願意花費几分鐘的時間。這也就是水墨畫遲遲不能進入國際市場被觀眾理解的原因。從傳統的西方美術市場看來,中國的水墨畫看起來那么無聊,既不夠實驗性也不夠前衛,不包含一些熱議的話題。要使中國的水墨畫在世界上真正有所建樹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蔣奇谷:回到水墨畫

  論壇的另一位主持人蔣奇谷,有著多重的身份:他既是一位從事美術史研究的學者,也是一個策展人,同時還是一位藝術家。他在論壇上大聲疾呼,現在水墨變得錯綜復雜,應該回到水墨的出發點,回到這個問題的本身,回到水墨畫。大家一直在討論的水墨藝術不是水墨畫,而是一種新的藝術。比如在最近看到的一個生物水墨裝置作品《稻田里的故事》,由裝置與視頻構成,後者用數碼顯微鏡顯示生活在水稻田里的草履蟲,他不禁要問:這個作品與水墨畫有什么關係?為什么要稱它為生物水墨作品?在當下水墨藝術裡面,像這樣的水墨藝術非常多。但是我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僅在媒體上,更加在觀念上面和水墨畫分道揚鑣,它們和水墨畫的聯繫牽強附會,已經完成了水墨畫的否定,並從水墨畫裡面已經完成了脫胎換骨的作用,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形態。水墨藝術不是水墨畫﹔水墨藝術沒有給水墨畫帶來促進和發展﹔我們要回到水墨畫。

  有趣的是,蔣奇谷與他在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學畫的學生,在上海徐匯藝術館聯手舉辦了一個畫展。在畫展上,蔣奇谷旅美25年來創作的水墨畫,也許是他的藝術觀點的最好說明。比如蔣奇谷的作品中有一組人體作品,用中國畫的筆法來畫人體,而在手法上又是中西混雜的:人體,用純粹的中國畫線條方法畫出﹔其他部分則挪用了西方的表現元素。又如其命名為“宁靜致遠”的系列作品,可以籠統歸入“山水畫”的範疇中,在畫面的表達上更多地調用了西方所熟悉的中國觀念和元素,將中國山水畫的觀念和抽象表現手法糅合。而在其“庄周夢蝶”系列作品里,靈動的線條、敏感的色彩、大開大合的構圖與清醒雅致的氣息是藝術家的擅長,但也揉進了現代構成元素。有人說,蔣奇谷的線條是靈動的,這種靈動既是因為他擅長提筆,也是因為他善寫長線。這種線條配合著扎實的造型能力,就能使線和形渾然一體而隨心所欲──想寫什么就寫什么。

  在展覽現場,蔣奇谷那些金髮碧眼的美國學生的水墨作品煞有介事,當有人問特地趕來觀看的詹姆斯﹒埃金斯,蔣奇谷師生的作品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么,埃金斯的回答可謂一語中的:區別正在於畫面上的線條。他所強調的正是水墨畫中的“筆法”的不同。也許,這才是蔣奇谷大聲疾呼的“水墨畫”的靈魂。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49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603/6928276.html



羅爾純新作展:耄耋老人邁進創作新高峰




羅爾純新作展:

  耄耋老人邁進創作新高峰

  “羅爾純新作展”日前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共展出著名畫家羅爾純先生近年來新創作的油畫並水墨作品共67幅。可貴的是藝術家已經年過八旬,但無論是那些油畫還是水墨,都活躍著鮮活的生命力,體現著藝術家長盛不衰的創新精神,表明他的藝術創作進入了另一個高峰期。

  “藝術不需克隆”,這是羅爾純近年來提出的藝術主張,也是他近年來身體力行的。在羅爾純的藝術世界中,純凈的顏色和絢麗的光線,構成了他表現主義浪漫風格的藝術世界。羅爾純從事繪畫60多年,無論世事艱難,竭盡所能在畫布上揮灑色彩和光線,以洋溢濃郁的異國情調揮灑其赤子般熾熱的感情。著名美術評論家邁克?蘇利文先生在觀賞他的近期作品後熱情評價道:“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羅爾純看來不屬於任何學院或流派,他一直遵循著自己的風格。對於我來說我感到特別榮幸:能看到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里他的獨特的繪畫風格、能結識他這位藝術家、能擁有他的作品、能看到他在中國當代藝術世界中,所擁有的獨一無二的地位”。(邱家和)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55
http://n.yam.com/msn/international/201206/20120601061192.html



異域.原鄉 廖修平回溯創作源頭





民生@報╱陳小凌 2012-06-01 07:40 討論 (+) 調整字級: 圖說:廖修平旅法時期油畫「雙人」。福\華提供。


【文/陳小凌】現代版畫先驅廖修平教授,除精通版畫,也專擅油畫、水彩與壓克力等繪畫媒材。6月2日在福華沙龍舉辦「異域.原鄉」個展,展出1962年至68年留學日本、法國期間創作的卅餘件作品,包括水彩、油畫、版畫與水墨速寫,彰顯畫家藝術歷程從早期繁瑣的構圖逐漸銳化為抽象與簡約。

藝術創作是他一輩子的堅持,今年79歲的廖修平,師大美術系畢業後,為追求心中的藝術,先後留學日本、法國和美國,其中日本、法國的6年餘,及美國的初期可說是他在異國尋找自身文化主體的確認,並建立個人藝術創作語彙的建構期。

1962年赴日,進入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所進修,繼續研習油畫,更開始探討銅版畫與石版畫的技法,油畫作品入選日本美術展(昔稱帝展)的第一人。留日期間,對廖修平日後的藝術創作有莫大的助益的,是在課餘時就高橋正人教授所學到的構成原理與視覺設計等,對日後作品「門系列」風格的建立,有很大的幫助。

1965年廖修平轉赴世界藝壇中心巴黎,初至西方,面對全然不同的文化,年輕人對西方藝術思潮自然大為傾心,加上離鄉背井,以及明白西方人對於東方神秘主義的嚮往,讓廖修平在作品上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東方情愫,使西方人對他的作品興起一股浪漫的異國情調。

進入巴黎藝術學院研究油畫,曾以「塞納河」與「巴黎河畔」的油畫獲得法國春季沙龍銀牌獎,但他也探討為什麼擺脫不掉西方人的感覺而獨缺東方人的風格?當年恩師薛士德的啟示,適時地給予他一個轉變的契機:「你是來自東方的中國人,應擁有你們獨特的風格與個性。」這番忠告,成為他創作的省思,進而衍生了「廟飾」系列,正是廖修平作品回溯東方的開端。

自小在萬華成長,龍山寺、神佛像以及屬於宗教的金箔、赭紅、寶藍等色彩,深刻烙印在廖修平的記憶中。為了表現台灣民情風俗的色彩和線條,廖修平認為版畫比油畫更適合,因而開始鑽研版畫。在巴黎藝術學院研究油畫,也在「十七版畫室」研習,逐步形塑出個人藝術創作風格。

「異域‧原鄉」--- 廖修平60年代作品展,福華沙龍在28周年慶特展中,為大家展現這些經典的代表作品。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56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605/6950009.html



基隆市二信高中廣告設計科畢業師生聯展




基隆市二信高級中學廣告設計科畢業師生聯展,六月將於基隆市府藝文走廊陳展一系列作品,基隆市長張通榮4日上午接見校長黃艮桁與廣設科師生,大力讚許學子揮灑創意,表現優異,張市長除與師生合影留念,也歡迎基隆市民朋友蒞臨基隆市府觀展,給予鼓勵及指教。

二信高中廣設科表示,本次展出作品,包括3D電腦多媒體、多媒體影音短片、多項領域設計專題等,並有純藝術類的油畫、水彩、水墨、書法、版畫等,內容豐富多元,展現同學三年來,在老師指導下,由素人進入專業領域,成長萌芽歷程。

二信廣設科表示,其中,3D多媒體小組利用最先進的3D軟體技術,重建了日據時代1908年的基隆驛(第三代基隆火車站),以360度全視角,展示基隆驛全貌及製造過程,用最尖端的電腦繪圖,傳達優雅細緻古典風情,作品考究詳實,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二信廣設科畢業師生聯展,將從6月5日展至28日,展出作品達兩百餘件,完整呈現師生掌握時代尖端脈動,及設計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57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601/6913753.html



美影厂:中國動畫前世今生




5月8日,曾執導《沒頭腦與不高興》,參與《哪吒鬧海》《黑貓警長》等經典動畫片製作的藝術家張松林先生去世。加上去年水墨動畫創始人之一錢家駿離世,2010年特偉和上世紀90年代末期萬氏兄弟的離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厂(以下簡稱“美影厂”)第一個黃金時期的代表人物可謂“繁華散盡”。

  上個月,美影厂度過了55歲的生日。繼1999年《寶蓮燈》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之後,儘管有《勇士》《馬蘭花》等優秀原創作品和《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大鬧天宮3D》等片的復映,美影厂卻始終沒有再現上世紀60年代、80年代的輝煌,期待中的美影厂新的春天也始終沒有到來。

  成立之初

  動畫藝術家十年大爆發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厂(簡稱美影厂)正式建制于1957年4月,那一輩中國動畫人的血脈來自上世紀40年代。1941年,上海的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和萬滌寰四兄弟在“大鬧畫室”成立20年後,推出100分鐘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該片是世界第二部動畫長片,在它之前,僅有迪士尼公司在1937年拍攝的長片《白雪公主》。而日本在7年之後,才拍出以中國神話為題材的長片《白蛇傳》。

  日本侵華戰爭打亂了中國動畫這個美妙的開端,在偽滿洲國長春市成立了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1945年,日本投降,滿映更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厂,並設立美術片組,很多後來中國動畫的重要人物:特偉、靳夕、王樹忱、段孝萱、嚴定憲、徐景達等人都來自那裡。與此同時,在重慶的國統區,錢家駿等動畫人也在探索著中國動畫的道路。

  1957年,特偉帶領東北電影製片厂美術片組全班人馬,加入上海電影製片厂美術片組,隨後獨立成為美影厂,特偉是第一任厂長。很快,錢家駿、萬氏兄弟等全國重量級動畫人齊聚上海,開始了中國動畫復興之路。美影厂成立當年,萬籟鳴便啟動了《大鬧天宮》的拍攝,包括張光宇、嚴定憲、唐澄等人都參與了這次創作。時隔40年後,嚴定憲在接受《看電影》雜誌采訪時回憶:“那個時候的人比較簡單,做這個動畫片都沒有報酬的,就是工資,每天加班加點,沒有加班費。獎金也是很少的,這個月妳拿過了,那妳下個月無論做多好也不能再拿了。就是一種好勝心和榮譽感。”《大鬧天宮》1961年和1964年分上下集上映,不僅在國內很轟動,也在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中取得了相當的聲譽。不過直到改革開放之後,該片才在西方國家得到認可,1978年的倫敦電影節上,一位美國影評人說:“看完《大鬧天宮》,我們就應該承認萬籟鳴世界藝術家的地位。”

  那個時代的美影厂聚集的都是動畫藝術家,嚴定憲的夫人林文肖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回憶道:“老厂長特偉的‘敲戲劇樣式之門,探民族風格之路’這兩個口號始終影響著我們那一代的年輕人。”充滿中國民族色彩的水墨動畫、剪紙動畫、木偶動畫層出不窮。可惜的是,由於文革的到來,動畫藝術家們的熱情被遏制,萬籟鳴被關進了“牛棚”。而為他贏得世界聲譽的《鐵扇公主》和《大鬧天宮》成了罪證。這之後,中國動畫的鼻祖几乎結束了自己的動畫生涯,文革十年也几乎沒有太多有價值的作品誕生。直到1979年國慶30周年獻禮片《哪吒鬧海》讓人看到了美影厂的風采。

  轉型之痛

  阿童木和米老鼠來了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手冢治蟲的《鐵臂阿童木》在中國刮起日本動畫片的旋風,隨後到來的是迪士尼的《米老鼠與唐老鴨》,以及一批中外合資動畫代工厂。這對美影厂的觀念、製作方式、人才體系都構成了巨大的沖擊。

  2011年,微博上流傳這樣一條傳聞:“1986年的《邋遢大王》以後,美影厂的主力約200人都被借到迪士尼趕工。完活兒以後,全都被迪士尼 幫忙辦綠卡留了下來。僅一人回國。從此美影厂一蹶不振。僅存在於歷史中。”這條頗為聳動的微博引發諸多討論,多位曾在或正在美影厂工作的動畫人都對此否 認。目前從事動畫投資顧問和漫畫工作的杜俊曾在美影厂工作,他在微博中表示:“我厂的人當年確實集體干加工,大量人才流失深圳。但美國綠卡頂多一兩人。美 影不爭就一原因:機制沒落。”

  吉林動畫學院副院長王柏榮,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美影厂擔任副厂長,在他看來,上世紀80年代前期,美影厂在文革停產10年後,被壓抑的創作沖 勁得到釋放,出了《哪吒鬧海》《九色鹿》《天書奇譚》等一系列好片子,但體制改革和計划經濟思維的沖突也逐漸暴露出來。“廣電部當時指示我們,在目前還有 一點補貼夠發工資的前提下,要廣泛和社會、國際聯繫,開發市場。但也有人吃慣大鍋飯,總希望國家永遠能夠支持,總之兩種思維開始鬥爭。”王柏榮告訴記者。

  王柏榮任副厂長期間,美影厂改革薪酬制度,把職工的收入和創造的財富聯繫起來,這也影響到了一些人的切身利益。

  上級叫停中日合作《西游記》

  報酬上的雞毛蒜皮還算小事,王柏榮覺得,重要的是美影厂在生產和人才戰略這兩個方面出現偏差,“有些同事把美術片作為地方的利益,不願意讓美影 厂走出去,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以為不對外合作,就能保護美影厂。事實上走出去才能提高眼界,但中外合作的模式並沒有徹底執行。”

  王柏榮所說的中外合作模式,始于1983年前後。在與加拿大、美國等地交流學習後,美影厂提高了生產效率,包括《狐狸列娜》《不射之射》《夜 鶯》等中外合作動畫片都受到了小朋友的歡迎,利潤也從1984年的55萬,激增至1987年的170萬元,這在當時可是不小的數字。

  合作的思路在1987年遇到很大的挑戰。當時美影厂在文化部的介紹下與日本電視台NHK商談100集的《西游記》動畫片合作項目,其中劇本由日 方來負責,中方負責原畫設計、導演等具體工作。合作成功的話,美影厂可以得到400萬美元現金收入以及全球版權的20%分成。眼看就要簽約了,上級部門卻 叫停了合作。王柏榮回憶說:“日本人的劇本比較現代化,比如孫悟空變成推土機,千里眼的眼睛其實是電視。應該說還是很健康,但依舊受到非議。”他至今記得 當時列出的五大罪狀,“什么《西游記》埋在地下是個寶,挖出來和日本人合作不倫不類﹔什么引進國外加工,把原有的中國動畫創作規律沖毀﹔最好笑的一條是什 么,讓人民群眾加班加點,會傷害到大家的身體。”

  南方代工工厂高薪“挖牆腳”

  就在美影厂拒絕這次合作的同時,香港翡翠公司在深圳成立動畫製作基地,國外動畫公司也在深圳成立大批動畫加工基地,這些公司開始到美影厂高薪挖人,包括王柏榮在內的動畫人,就在心灰意冷中離開上海前往南方。

  對於這次人才流失,目前在美影厂擔任導演工作的張振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員流動在那個年代是每個單位都有,美影厂當時還是有人留下來,創作 出《舒克貝塔》、《魔方大廈》等等好作品。但動畫導演張松林生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美影厂的“熟人”將才華投放在外來動畫加工上,一定程度上也讓國產 動畫土壤更加貧瘠。

  1993年後,計划體制的保護傘開始消失,美影厂被迫進入陌生的市場環境。時任厂長的金國平曾對媒體描述此前的生產模式:“我們從不用管發行, 也從不用考慮投資風險。我們有大把的資源和時間來拍攝藝術短片,然後拿去國外參展。”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孫立軍分析道,美影厂的衰落帶有國營文化單 位的通病,但關鍵原因還是決策存在失誤:“沒有做十年、二十年規划。專業人才老化,新生力量一直沒有建立起來,說到底還是沒有研究市場和尊重市場。”

  重新出發

  《寶蓮燈》開始嘗試明星化

  1994年11月,金國平在美國看到了動畫片《獅子王》,該片在國內受到的歡迎也讓他大受触動。回國後,他開始籌划動畫長片《寶蓮燈》,並學習 美國模式,邀請陳佩斯、姜文等明星配音,邀請張信哲、李玟等演唱主題曲。該片1999年上映後,取得了2400萬元的票房,是陷入低谷的上世紀90年代中 國動畫電影的一個新的起點,人們似乎又看到了美影厂重新輝煌的可能。但2000年後,國產動畫還是被迪士尼和日本動畫逼到角落。

  談到當年的戰略失誤,王柏榮表示:“有些老藝術家習慣做自己的短片。我們可以中外合作或者商業化的方式賺錢養藝術家,搞純藝術。別人拿著美金來 敲門妳不要,現在是既沒有錢,藝術家也變得越來越少。”王柏榮還認為,此前低估了傳媒的力量,“上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人在大力發展電視動畫時,我們還認 為藝術性強的動畫片放在電視上播是一種墮落,當意識到電視動畫片的重要性後,發展機遇已不復存在。”

  中國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才有動畫短片在電視台播出。2006年8月,廣電總局禁止境外動畫片于17:00至19:00在全國各大電視台播出,國家對動畫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大後,中國原創動畫才有起色。

  1997年前後,王柏榮曾想回美影厂,但發現情況已大不如前:“10年後再想回到市場上去,第一個沒人,第二個沒錢。更重要的是,以前妳是和各個國家的文化部、國際著名電視台合作,現在衹能和動畫製作的個體戶合作,格局一下子就被做小了,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後美影時代

  超越“喜羊羊”的焦慮

  進入21世紀後,中國動畫產業環境變化很大,與漫畫、遊戲的關係更加密切,而美影厂目前還是專注于中國民族特色的題材。2007年,繼《寶蓮 燈》之後,美影厂推出《勇士》,三寶做音樂,孫楠唱主題曲。2009年,《馬蘭花》找來黎明、姚明、林志玲配音,今年初的《大鬧天宮3D》配音陣容更強 大,但始終沒有恢復元氣。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孫立軍分析說,1999年美影厂的嘗試是值得稱讚的,但之所以沒有引發連鎖效應,他認為原因有三:“第一人才過于老 化,美影厂主力創作人員都快60歲了,很難适應現在的觀眾﹔第二,市場化運作流程掌握也不夠,他們始終沒有達到如今博納、華誼兄弟這樣成熟的營銷機制﹔第 三,和我們現在院線、觀眾對國產動畫片認知有關,很長一段時間還停留在免費給孩子看的傳統。”

  1999年之後,一直從事教學的孫立軍也從《寶蓮燈》的成功中,吸取經驗教訓,開始了《小兵張嘎》《兔俠傳奇》等動畫創作。“我們都很尊重美影厂,妳是專業的機構妳應該拍出更好的動畫片來。”

  在張振暉看來,美影厂還有優勢:“我最近參與《邋遢大王奇遇記》修復,經常和老導演、編劇老師們求教,和他們接触越多越覺得自己所學不夠。”據 他介紹,《邋遢大王奇遇記》影院版的修復工作即將完成,影片將在暑期檔上映。目前美影厂運作機制完整,平均每年會向社會推出一部影院動畫,除了老片修復 外,三部新的原創影院動畫片正在籌備劇本階段,電視動畫方面,《大耳朵圖圖》也在繼續新的系列並籌備影院版新作。

  客觀地說,美影厂現在已不是中國動畫唯一的橋頭堡,但中國動畫目前的發展在老一輩美影人看來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王柏榮直言:“喜羊羊系 列,在我們看來不是特別成功的片子,和《邋遢大王》《哪吒鬧海》等有不小的差距,我怎么感覺整個國家的欣賞水平在往下走?衹能說我們要做的東西還有很 多。”

  C22-C23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楊林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3:59
http://news.gpwb.gov.tw/news.aspx?ydn=026dTHGgTRNpmRFEgxcbfbjKsCva%2FLwCh0gk73GFCube2A8YPaT0jiflf8CO%2B4r1fTUVDjtx7fLPRQyF1%2B1teYvogqYONiLzaC3JhERmsoU%3D



◎ 學童藝術家 泰山美展溢純真





 泰山國小美展作品生動,吸引大小朋友觀賞。(記者張健攝)


記者張健/新北市報導
 創意十足的泰山國小第14屆美術班畢業美展21位小小藝術家們,即日起至6月6日在新北市新莊文化藝術中心展出兒童畫、版畫、水墨、水彩、攝影、立體造型、漫畫等美術作品逾100件,溫暖純真的色彩與造型,喚醒您心中繽紛純真的童年夢想,歡迎大家一同前往欣賞充滿創意、童趣的佳作。

 21位天真、活潑、可愛的小小藝術家,以「真有意思」諧音有趣的展覽主題,將在校學習的藝術表現技法打造夢想城堡!如吳梓晴同學作品<天空的眼淚>,運用分割技巧,將天空的雨珠擬人化成眼淚,給觀賞者產生趣味的聯想。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01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02/52443.htm



日月潭「向山藝廊夏季展」 全球最美自行車道變成畫


旅遊中心/台北報導

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向山藝廊夏季展,將自今(2)日至8月30日,與青峰藝術學會共同辦理「日耀青山,月映峰雲」慈善畫展,邀請11位老師,計30餘件作品展出,為向山藝廊開幕以來首辦的油畫水彩展,是一場融合視覺與心靈的真善美饗宴。

本次「青峰藝術學會」參與展出的各成員師承,包括李澤藩、席慕蓉、樊湘濱、鄭善禧等名師,各個成員均在各個藝術的領域上均發揮師長之精神傳承。參展作品以油畫水彩為主,輔以書法、水墨、陶藝等作品,多數作品於日月潭各著名景點寫生創作,如以車埕及原住民故事等為題融入畫作,甚至連向山遊客中心,及新上榜的全球最美自行車道也都成為創作的主題。



▲日月潭舉辦油畫水彩展,義賣所得將全數捐出。(圖/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王楨棟會長表示:「這次在日月潭的展出,承襲青峰藝術學會的信念,期望把藝術的美與人性的善結合,點燃藝術與生命之火,揮灑人類內心的精神世界,貢獻心靈與靈魂構築的人生。」

在這樣的理念下,日月潭風管處與青峰藝術學會,共同促成本次的慈善義賣展覽,所有參展作品將無償提供義賣,所得全數捐給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臺灣南投分會協助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屬重建家庭。


原文網址: 日月潭「向山藝廊夏季展」 全球最美自行車道變成畫 | ETtoday旅遊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ixzz1wzS9ZIcY">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02/52443.htm#ixzz1wzS9ZIcY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01
http://n.yam.com/ttn/garden/201206/20120601064048.html



向山藝廊夏季展 慈善畫展邀您一同分享愛



2012年6月2日至8月31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舉辦慈善畫展,並將本次參展作品義賣所得,全數捐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


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向山藝廊夏季展將自6月2日至8月31日與青峰藝術學會共同辦理「日耀青山,月映峰雲」慈善畫展。


本次邀請11位老師,計30餘件作品展出,為向山藝廊開幕以來首辦的油畫水彩展,輔以書法、水墨、陶藝等作品,多數作品於日月潭各著名景點寫生創作,如以車埕、向山、自行車道及原住民故事等為題融入畫作。


本次參展作品將無償提供義賣,所得全數捐給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南投分會。讓國內外遊客欣賞日月潭的藝術作品提升心靈外,還可以將愛心擴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心靈更加圓滿。(攝影/范綱武)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02
http://news.gpwb.gov.tw/news.aspx?ydn=026dTHGgTRNpmRFEgxcbfXeut3OMJo83bj7NmgTAG02DJrMPqhi9RUmZZBg%2FWSlqLOYaxzPnqvPFR8xQ4skJgHtg98HhCIOM1mrcvQBBedw%3D



◎ 大師多才多藝 闢中文藝術蹊徑





記者黃進福/臺北報導
 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語作家高行健,為華裔法國劇作家、小說家、畫家及導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實驗性強。其中,小說突破起承轉合的固有模式,以第3人稱來代替人物,用述訴的語言代替情節,形成另一種小說的結構;劇作則是融合西方現代文學的觀念技巧,以及中國老莊哲學到禪宗所體現的東方精神,將民間的傳統遊藝、說唱、戲曲與西方的實驗戲劇共冶一爐;而融匯中西文化的特質,亦在其既非具象、亦非抽像的水墨畫當中呈現。

 因「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的高行健,在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目前著有長篇小說《靈山》、中篇小說集《有隻鴿子叫紅唇兒》、短篇小說集《給我老爺買魚竿》等小說;劇作則有18種,分別收集在《高行健戲劇集》、《山海經傳》、《高行健戲劇六種》、《周末四重奏》等書中;論著有《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對一種戲劇的追求》、《沒有主義》、《論寫作》等。

 高行健的作品已被譯為10多國語言出版,他的劇作也在法、德、英、美等10多個國家一再上演,歐洲、亞洲、美洲等許多國家亦舉辦他的水墨畫及數10次個人畫展,出版畫冊則有《高行健水墨作品》、《墨趣》、《墨與光》等,他同時也是個翻譯家,翻譯塞繆爾‧貝克特,以及歐仁‧尤內斯庫等人的作品。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04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P5/106603.aspx



修平展出劉龍華「追求意境之路」水彩創作展




劉龍華水彩創作展


修平展出劉龍華「追求意境之路」水彩創作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20605 17:07:35)修平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為提昇全校師生對藝術鑑賞的品味,讓不朽的藝術創作能感動並豐富心靈,於101年6月5日至25日,在該校松月書室藝文中心(圖書館地下室1樓)展出畫家劉龍華「追求意境之路」水彩創作展,展期3個星期,展出「這永遠是我的未知」畫作等30幅作品,每幅都是劉老師的精選作品。歡迎愛好藝術的校內外朋友及社區民眾踴躍到場賞析。

修平科大副校長陳培中揭幕致詞表示,一件成功的畫作,可以提昇人的境界,淨化人的心靈,往往令人流連忘返,百看不厭。本次非常榮幸邀請到旅居紐西蘭的台灣藝術家,也是本校駐校藝術家的劉龍華老師,以「追求意境之路」的水彩創作展,展出他從2000年起至今的部份創作成果,也隱約呈現他經過三十年建築師生涯的心靈追求。

校長鍾瑞國在序文中提到,劉龍華老師「追求意境之路」作品,一定能帶給師生不同層次的心靈啟發。感謝劉老師無私的奉獻以及全校師生的熱情參與,並期望在追求人生未來的過程中,因為有劉老師創作的心靈啟發,拓展出更多元的人生視野。

本次活動的策展人,同時也是修平科大通識教育中心美術鑑賞畫家的游昭晴老師指出,劉龍華老師是知名建築師與畫家,他的建築作品獲得業界肯定外,他的藝術作品亦獲得收藏家的喜愛與美術館的典藏。劉老師為延續其20多年來的創作生命,2001年暫時揮別建築生涯,選擇出國學習與創作相關的美學理論,並完成碩士學位,之後曾經多次發表其精心創作成果。此次接受修平通識教育中心邀請,特別企劃「追求意境之路」水彩創作展。

劉龍華老師表示,水彩畫與其他畫種不同,它是以水為媒介,與顏料共振產生輕柔流動的水色交融特性。他說,記得有一位名家說過:「畫家應該畫出心中對眼前事物的反應,如果只是看見表象,而看不見面前事物的本質,就無需去畫眼前的事物」。他的創作擺脫了實際形象的糾纏,走進自由自在的世界,追求抒情性作品中呈現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與空靈意蘊的詩意空間,但並不想與唯美決裂。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張志凌說,修平推動藝術鑑賞教學,及營造人文與藝術校園氛圍的建構,不遺餘力。劉龍華老師「追求意境之路」的水彩創作展,實為學校藝文活動中的一項盛事,希望能藉由此一展出,將繪畫形色中的美學,提升觀賞者視覺享受,共同創造更豐富、更開闊的藝術視野。


訊息來源:修平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106603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05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4/today-center12.htm?Slots=TPhoto



師生開展飆創意 「童顏」不留白





東平國小舉辦「童顏」創作展,同學發揮想像力,創作心目中童顏容貌。(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太平報導〕太平區東平國小為讓同學體驗生平第一場展覽,在畢業前夕舉辦師生創作展,今年以「童顏」為主題,展出同學以水彩、版畫、雕塑創作的各種「童顏」,除設計海報、邀請卡、紀念章,還訓練二十位小小解說員導覽,用心和規模一點都不輸大型美術館。

東平大陣仗 訓練解說員

東平國小校長蔡振傑表示,配合學校的藝術與人文課程,將五、六年級同學與老師的作品結合,在畢業前夕舉辦師生創作展,同學得知作品可以展出,不但創作時更用心,展出前也滿心期待,學校並設計學習單,讓小朋友能學習參觀、欣賞。

負責展覽規劃的章啟慰老師表示,今年以「童顏」為主題,希望同學用創作,表現心目中想像的童顏容貌,創作主軸環繞小朋友的生活,同學創作出水彩、雕塑、版畫等多元作品。

家長會長蕭美緣表示,為了讓東平的小朋友離開校園時,都能體驗生平第一場展覽,十多年來持續舉辦創作展,規模仿照正式展覽,除有開幕雞尾酒會,並設計海報、邀請卡和紀念章,讓同學感受正式展覽的場景。

在師生精心設計下,一走進展覽會場,迎面而來的就是以同學自畫頭像排成的「容顏」兩字,接著有老師的油畫創作,以及同學仿梵谷、畢卡索的水彩創作,更有同學發揮想像力的各式「童顏」雕塑,讓人見識到小朋友豐富的創作力和想像力。

學校還訓練了李宛庭、朱雅瑄和程德葳等二十位同學擔任小小解說員,讓同學在走出校園前,學習到參展和欣賞作品的情境、規範。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06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P5/106402.aspx



山不朦朧不是山,水不澄清不是水 「謝孝德寫意造境精品展」






記者會謝孝德老師父子合唱山歌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20601 16:35:25)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邀請國寶級藝術大師謝孝德於6月1日起至6月20日辦理「謝孝德寫意造境精品展」,展出六十年藝術生涯創作水彩精品計66件。並於6月2日上午10:00舉行開幕茶會。另於6月9日上午10:00安排藝術講座、6月10日上午9:00辦理蝶古巴特時鐘DIY活動,活動內容豐富精彩,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於記者會表示,此次能邀請到謝老師來本館展出,感到很榮幸,新竹生活美學館首次將作品結合文創概念,推廣藝術的美;除此之外,配合文化部的政策理念,主動邀請新竹縣市各國中小學生前來參觀,計11學校18個班級,期待能將藝術向下扎根。

謝孝德老師也在記者會上表示,藝術是要解決美好生活與心靈感受,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在這個部份辦得很好,非常感謝美學館在展覽及推廣所做的努力。而在記者會上,特別邀請第15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也是活躍於影視界的知名客家歌手謝宇威先生與父親謝孝德老師同臺演唱山歌,父子齊為藝術站台,場面相當溫馨感人。

在6月2日的開幕茶會,除了謝宇威先生演出外,知名客家山歌歌手羅筱筠小姐及客家男高音呂紹枝先生將現場演唱動聽的客家歌曲,歌聲將與現場山水畫作呼應。歡迎蒞臨這場由謝孝德老師父子為我們準備的演出,是場融合了客家特色的視覺與聽覺的藝術饗宴!

此外將於6月9日上午10:00辦理藝術講座(講題:現代藝術何去何從?),謝老師將從水彩雕刻方面,深刻闡述藝術的演變,以及今後藝術的發展趨勢。並於6月10日(日)上午9:00辦理DIY活動(講師:張鍾月老師),利用蝶古巴特技法以掛鐘形式精彩呈現謝老師的水彩作品,歡迎共襄盛舉。藝術講座及DIY活動(講座免費,DIY活動酌收報名費),即日起受理報名,額滿為止,詳情請洽推廣輔導組朱小姐,電話(03)5263176分機205。

謝老師經過長年的素描鍛鍊,描寫功力已是圓融無比,乾濕與色彩也能精準掌握,揮寫如意。他綜合幾十年的繪畫經驗,認為東方藝術山水畫的表現最有價值的理念是「寫意」、「渲染」的功夫。將人生、自然界視為「天人合一」,堅持創作上的「造境」:自幾千年中國文化藝術汲取精髓,看盡千山萬水後,將所得融於心中,然後將最美之境界創造出來,並結合西洋的透視觀點,組合成獨一無二的山水構圖。如《湖邊仙境》,湖前岸上色彩絢麗與湖山相映,形成仙境,遊客欣賞湖邊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在繪畫風格上,謝老師主要取向自兩個方面,在油畫的創作上,取材自人生百態、生老病死,好的油畫作品應能融入畫家的感受和批判,如《紅潮裂浪》作品,深深刻畫出臺灣社會現象的時代感。在而水彩的創作上,則以山川流水作為主題,既能夠如西洋繪畫般精準掌握形體,更有如國畫潑墨山水渲染的意境,將宇宙真實山水融化成為內心揮灑的山水。在藝術創作的路途上,始終秉持著「山不朦朧不是山,水不澄清不是水」的精神。歡迎蒞臨參觀這美的饗宴!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106402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07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132003.shtml



謝孝德作品 新竹生活美學館展出






【台灣醒報╱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


2012.06.02 04:44 am




謝孝德、謝宇威父子 邊唱山歌邊作畫 / 張念慈

畫中岸上景色與山湖相映,色彩絢麗有如仙境,令人心曠神怡;油畫創作充滿人生百態、生老病死出刻畫台灣社會現象。國寶級藝術大師謝孝德半世紀的66件藝術生涯創作,將於6月1日至6月20日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展出「謝孝德寫意造境精品展」。



「看盡千山萬水後,將所得融於心中表現於畫作!」謝孝德表示,東方藝術山水畫的表現是寫意、渲染的功夫,他從幾千年的中國文化藝術汲取精髓,並結合西洋的透視觀點,秉持著「山不朦朧不是山,水不澄清不是水」的精神,組合成獨一無二的山水構圖。



展出作品分為水彩、油畫畫作,水彩創作以山川流水為主題,融合西洋繪畫般精準掌握形體與國畫潑墨山水渲染的意境;油畫創作則取材人生百態,充滿畫家內心感受和批判。



另外,6月2日上午10時將舉行開幕茶會,邀請歌手謝宇威、羅筱筠、呂紹枝現場演唱客家歌曲;6月9日上午10時安排藝術講座;6月10日上午9時辦理蝶古巴特時鐘DIY活動。



全文網址: 謝孝德作品 新竹生活美學館展出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ixzz1wzTnMTNH">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132003.shtml#ixzz1wzTnMTNH
Power By 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09
http://n.yam.com/gpwb/life/201206/20120603106992.html


全民國防教育海報等創作甄選 將於十五日截止收件



軍聞社╱軍聞社 2012-06-03 17:00 討論 (+) 調整字級: (軍聞社記者劉育然臺北三日電)為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國防部現正辦理「一0一年全民國防教育海報、多媒體動畫、繪畫甄選活動」,收件日期將於十五日截止,歡迎有興趣參賽者,踴躍報名拿大獎。

國防部表示,今年辦理的「全民國防教育海報、多媒體動畫、繪畫甄選活動」,作品經評選後,最優者可獲頒五萬元禮券獎勵及得獎證明書,歡迎有意報名參賽者把握機會,發揮創作才華,呈現與眾不同的作品。

國防部指出,今年徵選的主題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旗」、「全民的國防」及「堅強的國防」,參賽者需具中華民國國籍。海報甄選方面,內容須彰顯全民國防理念及內涵,激發全民參與熱忱,而參賽作品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且必須呈現「全民國防教育」圖徽。動畫甄選不予設定參選組別,參選作品須以Flash動畫軟體為主,可使用相關軟體輔助方式,配以旁白、音樂進行製作。

至於繪畫作品甄選作品尺寸為八開畫圖紙,參賽者可自行使用繪畫工作,如鉛筆、彩色鉛筆、蠟筆、彩色筆、水彩、剪貼等;另為避免顏料脫落,建議將成品裝置於膠袋內後繳交,以維護作品品質。

有意參賽者,請至國防部政戰資訊服務網( http://gpwd.mnd.gov.tw)下載報名表及相關資訊。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10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604/6933203.html



丁丁封面插圖拍出百萬歐元




據新華社電 比利時漫畫作家赫奇(又譯埃爾熱)1932年給他筆下的漫畫人物丁丁繪制過一張封面插圖。2日,這張漫畫紙片在法國巴黎一家拍賣行拍出130萬歐元(約合160萬美元)的高價。

  拍賣行發言人說,這張封面插圖含手續費的最終售價為1338509.2歐元,買主不願公開身份。

  賣家也是一名丁丁的愛好者,這名賣家2008年以76.4萬歐元的價格拍得這張封面圖。

  這張水彩封面由赫奇1932年繪制,是丁丁系列漫畫《丁丁在美洲》的封面插圖。畫面中,丁丁坐在一塊石頭上,他的寵物狗“白雪”在他身邊,後面有3名揮舞著斧頭的印第安人正偷偷爬向他。

  赫奇繪制這幅插圖後兩年,《丁丁在美洲》才正式出版。

  現階段,赫奇親手繪制的丁丁系列漫畫封面插圖衹有5張存世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13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605/6950588.html



清華工科巡禮:建築學院



新浪教育訊 2012年高考即將拉開大幕,考生報考時如何選擇院校專業?2012年高校各專業在科研、就業方面存在什么優勢?為幫助考生了解最新資訊,新浪高考頻道特別邀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朱文一做客新浪,在線解讀2012年報考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各類政策並解答考生疑問。訪談結束,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今天大家收看的是新浪教育特別策划清華工科巡禮系列訪談,我是主持人王薇。今天為大家邀請到的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朱文一老師。請朱老師跟各位網友打個招呼。

  朱文一:妳好。嗨!各位新浪網友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朱老師非常幽默,朱老師我覺得建築學是一個離我非常近又非常遠的東西,近是每天都住在房子里,遠是好像很多高深的、很美麗的建築,它非常高端而且是像藝術品一樣的,我對建築學非常好奇,請您介紹一下建築學。

  朱文一:因為建築學是一門學科,按照國家的定義是一門一級學科,所以要仔細的說清這個學科恐怕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在這衹能簡單的說一下建築學的情況。像主持人剛才說的一樣,自從有了人類可能就有了建築,從最早的穴居到後邊房子到現在的城市,建築可以說伴隨人類文明的進展。所以有一句老話說的是“建築是石頭的史書”,建築同時是人類文明、人類歷史物化的見證,這是粗略的說法。

  現在說的建築學指近代學科、產業、工業發展以來,形成的建築學的學科,它是一個社會里若干行業中的一個行業叫建築行業。我們現在說的這個建築學,在這個社會中它有建築行業,它對應的教育里邊有叫建築學的教育或者叫建築學建築教育。這塊是指100多年以來形成的,關於如何營造如何創造更加宜居的環境的學科。它主要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個叫做理工與人文的結合,建築學既是在工科里邊同時又是理工與人文的結合,本身學科是在工科里邊,但和人文結合。還有一個它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它是一門科學同時與藝術有結合,這樣的特性造就了或者說使得建築學儘管在工科里邊,但是它與一般的工科相比有了自己的特色。

  主持人:說到這裡我們想問一下,學習建築學時是要學習工科還是要學習藝術?還是都要學習呢?

  朱文一:今天的節目主要針對考生還有考生家長,從中國的建築學招生來說,應該說絕大部分報考建築學專業的考生,我們要求是理科,高中理科背景的考生。考上以後絕大部分的建築學專業,在中國大學里邊都設置在工科院系里邊。

  主持人:好的。建築學是設置在工科院系里邊,大家關心的問題建築學需不需要在藝術方面有一些造詣,或者在藝術方面需不需要畫畫非常好,或者他需要有美術基礎嗎?

  朱文一:建築學發展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從100年前最早從藝術裡面畫畫出來的,到了現代藝術革命100年前開始的,尤其在二戰以後普及的現代建築,對應到建築體系以結構工程為主的這么一種訓練,我們現在的高考比如說清華大學是不要求有任何的學過藝術美術基礎的考生,沒有任何的要求。

  主持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在這方面不要求考生在之前學過美術、藝術,大家關心的在之後要不要去學習這個東西呢?

  朱文一:因為建築學專業剛才說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理工與人文的結合。理工科考生考上建築學專業以後,有一整套建築學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一、二年級基礎課裡面有素描課、水彩課。不是把學建築學的學生培養成畫家、培養成畫畫的藝術家,我們培養的是學生具有大腦的思維、眼睛看的大腦的思維,還有動手三者的統一。這是繪畫培養這方面。

  另外一方面,培養審美的感覺美感,這是另外一方面。我們衹需要審美的感覺,腦、眼、手三者統一的一種訓練,而不是說要培養成畫家,畫家的主要任務是創作,創作繪畫作品我們肯定不是這個。

  主持人:好的。清華大學強調了建築學不需要培養成畫家,但是會有一定的基礎訓練,各位家長和考生不用擔心。我們聊了那么久的建築學,我就知道清華大學的建築學院是由梁思成先生建立的,建立到現在有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了,能不能請朱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呢?

  朱文一:清華大學建築系成立于1946年,是由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創辦的,到今年已經是66年的歷史了。梁思成先生創辦清華建築系的時候,他給清華建築系一個非常高的定位,一個國際水平的國際化的一個定位。體現在几個方面,一個是制定建築教育的理念,強調體型環境,是我們所在的物質環境,強調我們的教育要教學生要培養學生,要創造這么一個物質環境。這樣的理念先進在哪兒?66年前他已經擺脫了從建築論建築,就單棟建築論單棟建築的傳統,衹把建築當成建築像雕塑一樣的傳統觀念古典觀念。我們生活在一個城市里邊,我們現在在建築里,我們可能中午吃飯到建築外頭,我們生活環境是建築內外跟周邊空間聯繫在一起,他的體型建築論的思想是比較先進的。

  主持人:體型建築論是不是強調人和環境的關係?

  朱文一:建築不能衹考慮設計一棟建築,設計這棟建築時要考慮周邊的建築,甚至於考慮更大的範圍。所以他的思想就跟過去就像您剛才說的,好多家長可能誤解為建築就是做一棟房子畫一個畫,單獨的一棟一棟房子,不是這樣的,他已經把建築和城市聯繫到一起了,他當時根據這個思想制定了一整套的教學計划課程方案。他特別強調理工與人文的結合,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這是一個階段。到了後邊到了文革,後來也辦不下去了,這就略過。改革開放以後梁思成先生創辦建築系的時候,招收的第一個老師,當時還是年輕老師,是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等於說清華建築學科發展的66年,也是吳良鏞院士在清華任教的66年,他是第一個老師。

  文革期間包括之前,吳良鏞先生也在思考建築的發展,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初,吳先生敏銳的意識到,有可能中國建築的春天要到了。大規模的建設肯定是要到了,今天來看他的預測是非常准的。集他多少年的思考,他在八十年代末寫了一本書叫《廣義建築學》,把梁思成體型環境論提高了一步,從聚居的角度,聚居包含社會、經濟、文化因素,除了周邊環境之外還包括在周邊環境中發生的一些社會、經濟、文化等等的因素,所以他把這套理論進一步的歸納、提煉,在九十年代初提出了人居科學理論,吳良鏞先生繼承了梁思成先生的建築理念,重新整理發展有了創新。

  我們知道吳良鏞先生在今年二月份,胡錦濤主席給他頒發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建築領域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科學家。他獲獎的主要貢獻是他提出人居環境科學,簡稱人居科學理論。這個理論預測到了我們現在城市發展走向非常的復雜,顯然不是妳哪塊有問題,妳就單獨去解決哪一個建築的問題就能解決的,是一個綜合的整合系統。吳良鏞先生提出了理想,同時他提出的人居環境與和諧社會共同締造這么一個美好理想。所以這個也是他本人為之奮鬥終身的,也是成為清華建築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指導思想。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這么理解,如果同學們進入清華學習,也會繼承人居建築的理論,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做出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可不可以這么理解,學生進了建築系學習到了東西,他們會做一些對社會怎么樣的改變呢?

  朱文一:我們這個專業建築學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本身帶有很強的動手能力的訓練,我們主干課是建築設計課從一年級學到畢業,若干年間這也是作為一個主課來學習的。

  主持人:那么學制是四年的?

  朱文一:學制四加二。大部分學生六年獲得碩士和學士學位,兩個學位本碩連讀的這么一個方式。還有少量的學生一部分學生,本科衹讀到博士,直博的這么一個,它本身是實踐性很強的一個行業。所以我們的教學計划里邊也都有很多的體現,像剛才妳也問到我們的建築學院的一個辦學思想,叫“一二三”。

  簡單的說“一”就是一個基礎,就是以人居科學理論為基礎,以吳良鏞院士提出的人居科學理論為基礎。

  兩點關注,一個關注是關注學科發展的前沿,第二個關注是關注國家建設前沿。

  主持人:非常有使命感和時代感。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14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926841



台灣/台南應用科技大學101級美術系畢業小組聯展



http://www.cdnews.com.tw 2012-06-01 17:46:44


劉芳妃/傳真

劉芳妃/報導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101級美術系畢業小組聯展-《三元素-心思.路/戲釉.人/鮮明色》」是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3個小組的畢業生,於6月2日至7月1日假嘉義鐵道藝術村四號及五號倉庫舉行畢業聯展。此展覽主要以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心路歷程,但卻有同樣的願景,將這幾年自己所學的做一個總結與心路歷程的作品展演,為藝術的解讀提供一個新面向。

 此次展覽由曾俊義老師、鍾曉梅老師、黃怡雯老師的學生共同展演,命名為三元素,顧名思義是由三個元素所構成的展出,當中曾俊義老師對於素描、油畫、人體藝術的專業,鍾曉梅老師陶藝技術的研究,以及黃怡雯老師平面、立體、裝置混合媒材的指導,在在影響各組學生對媒材、創作思維、技術延伸...等過程的應用,在最後一年如此緊密相處的日子,師長給予學生的不只是教學上的關係,更可視為藝術創作中精神上的支持、陪伴,讓她們並不以畢業成果展做為終點。

 鍾曉梅老師的專業領域為陶藝,帶領的學生有謝淳淳、羅錦巧、王姿勻同學,謝淳淳同學除了陶藝技術所學,此外加入還將其他媒材綜合應用,裝置於空間中。羅錦巧同學則是將陶藝翻模技術,加入個人生活經驗想法,變化出各式各樣的人偶。王姿勻同學探討關於女人的情緒感受,藉由捏塑女人的表情,敘述對女人的想法。

 曾俊義老師的專業領域為平面繪畫,帶領的學生中連珮瑄同學,將個人插畫風格賦予想像的生命力,透過動畫傳達自然與人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他學生有著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媒材的運用上讓大家的作品都有著不一樣的藝術風貌。

 黃怡雯老師的專業領域為裝置混合媒材表現,帶領的學生有洪明露、黃子昂、鄧光余、李穎、張嘉秩、林美杏、徐慧絜、巫其、宋婉慈同學,皆各有獨自的想法,作品富含多樣性題材。其中五位同學著重於平面,洪明露同學透過繪畫,傳達大自然反撲的看法,黃子昂同學跨越傳統對平面繪畫觀念的處理,鄧光余同學藉由繪畫摸索內心意識的波動,李穎同學因為繪畫找尋生命的軌跡,張嘉秩同學透過繪畫摸索內心,得到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另外四位同學著重於雕塑與複合媒材,林美杏同學藉由紙漿雕塑人於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徐慧絜同學透過對小房子的想像,在過程中不斷擬造著小房子當中的變化,巫其同學的作品探討平面與立體之間的界線與其變化可能性,宋婉慈同學的作品嘗試表達用過去和未來捕捉當下,捕捉人們對於自身經驗的認知。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讓這群孩子找到對藝術的熱愛,將其潛能發揮極致,揮灑熱血青春,即將以所學的成果於嘉義鐵道藝術村四號及五號倉庫展現,歡迎藝文界的朋友蒞臨指導。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15
http://udn.com/NEWS/FASHION/FASS9/7133024.shtml




嘉義/做蔥餅的手 寫詩也畫畫



【聯合報╱記者曹馥年/嘉義市報導】


2012.06.02 03:45 am





軍職退伍的陳文政賣餅兼寫詩,店內掛滿詩文、畫作,別具特色。
記者曹馥年/攝影


嘉義市有間五坪大的蔥油餅店,店裡音樂輕柔,牆上貼滿詩作,書法墨寶穿插其間,玻璃桌墊下壓著素描與水彩畫,骨董老電視權充書架,擺滿中外經典文集;愛寫詩的老闆陳文政說,他要打造全台最文藝的蔥油餅店。
「我希望客人不僅到店裡吃餅,也共同品詩。」四十九歲陳文政認為,詩畫未必要配咖啡才對味,「配張酥軟蔥油餅有何不可?」

陳文政從小愛看書寫作,軍旅生涯廿多年,五年前退伍回到嘉義故鄉,向「便宜之家」老闆拜師,學做蔥油餅兩年半,之後擺攤賣餅。

擺攤之初,陳文政夫妻每天營業額不到五百元,他寫賣餅詩自嘲:「門前車流似水流,店內人荒是閒慌。可憐無用一書生,賣餅還輸武大郎。一餅二十難生計,總勝寫詩窮荒唐。」擺攤半年,平價現做,蔥量十足的蔥油餅口耳相傳,營業額蒸蒸日上。

今年農曆年後,他在民國路一百四十七號租店開了「九代蔥油餅」,招牌旁加註「詩人與畫家的藝文小店」。陳文政詩文、妻女畫作成為店內最佳裝潢,書法家好友蔡奇勳將「賣餅詩」等化作墨寶。

每周三晚上十點,陳文政準備拿手小菜,邀請藝文與教育界人士到小店談詩論畫,洪雅書房房主余國信、書法家饒嘉博是常客。眾人從詩畫聊到社造,甚至聊到天亮。余國信說,「嘉義的夜晚該有多些這樣的小店,大家多點藝文對話,少點政論節目。」

只是多數民眾視蔥油餅是「帶著走」的點心,來店客人外帶居多,「一百個買餅客人,內用讀詩不到兩人。」讓陳文政有些失望。

上班族劉亮傑常光顧,卻沒在店裡吃過餅,「賣蔥油餅的會寫詩?我以為那些作品都是買的。」PTT嘉義板主陳尚雍喜愛店內氛圍,「老闆文筆很好,用詞獨具特色,用餐像是被辭海包圍,兼顧味覺與視覺。」





【2012/06/02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嘉義/做蔥餅的手 寫詩也畫畫 | 在地美食吃透透 | 消費流行 | 聯合新聞網 #ixzz1wzVnnJb6">http://udn.com/NEWS/FASHION/FASS9/7133024.shtml#ixzz1wzVnnJb6
Power By 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16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1/7134041.shtml




坐牢半輩子 他從書畫找回人生






【聯合報╱記者楊孟立/楊梅報導】


2012.06.03 03:49 am




更生人楊建平在獄中學畫,素描栩栩如生,還曾開過個人畫展。
記者楊孟立/攝影


私立永平工商昨天舉辦校慶園遊會,開全國先例讓更生人進駐校園擺攤,共有饅頭、糖心蛋、軟糖、膠原蛋白果凍等食物,還有手工香皂、香草舒活棒、精緻盆栽等手工品,展售商品都是更生人認真學習及努力研發製作的成果,學生們很樂意買帳,以實際行動挺更生人。
更生人楊建平是15個攤位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攤,他因為強盜等案被判刑15年及12年,人生的前半輩子幾乎都在牢裡度過。在獄中的漫長歲月,他開始學習繪畫,一天常畫上12小時,越畫越有心得,昨天現場素描大受學生稱讚。

楊建平現在做空調工,工作還算穩定,不再讓父母擔心,他的素描栩栩如生,曾在國父紀念館開過個人畫展。除了繪畫之外,他的書法也是一絕,曾赴日本參加過書法比賽拿下銅牌。

楊建平對於犯的錯感到懊悔,現在積極展望未來,沒有時間花在後悔上。他呼籲其他更生人要會「想」,只要想開了,就能有不一樣的生活。

桃園地檢署檢察長張秋源有感於許多更生人走不出自己的陰霾,走不出家人及社會異樣的眼光而再次走回不歸路,於是與台灣更生保護會桃園分會積極推動「讓更生人回家走入社會」。

張秋源表示,改變治安問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減少加害人,收容人若出監後無法適應,往往會走回頭路,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永平工商這次舉辦愛心園遊會,讓更生人感受到社會的接納與肯定,必定能堅定他們再出發的信心。





【2012/06/03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坐牢半輩子 他從書畫找回人生 | 台灣百寶鄉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ixzz1wzW1W01q">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1/7134041.shtml#ixzz1wzW1W01q
Power By 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2/6/6 14:18
http://www.nownews.com/2012/06/04/91-2820523.htm


漆藝大師楊豐誠:30載鐘情不渝 弘揚中國漆文化!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2年6月4日 11:41




楊豐誠是一位台灣藝術家,以無骨堆漆知名。記者日前在北京見到這位老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對漆藝的熱愛與執著、對中國漆藝傳承與發揚的念念不忘。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楊豐誠是一位臺灣藝術家,以無骨堆漆知名。記者日前在北京見到這位老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對漆藝的熱愛與執著、對中國漆藝傳承與發揚的念念不忘。

根據中國臺灣網報導,『木』上割兩刀『八』讓『水』液流出來的就是『桼』——這是他對天然漆的解釋。天然漆也稱生桼、國桼,能防水、抗熱、不腐、不蛀,我國清代以前各朝代的漆器都是以天然漆制成。楊豐誠的作品即用天然漆一點一滴堆繪成形。

自幼結緣 30載鐘情不渝

楊豐誠與漆結緣,源於幼時看到祖母的古董家具:一台臥床歷經幾代人的使用,外表依然明亮光鮮——那是塗漆的緣故。當青年楊豐誠進入一家塗漆家具廠謀生後,幼年驚艷的神秘記憶,照亮了他通向學習漆藝的道路。

開始摸索漆藝的日子很苦,這不僅僅是因為物質條件的貧乏,還有來自天然漆對人類耐心的試探與考驗。當時的家具還用生漆做塗料,而生漆有個特性就是會『咬人』——許多人接觸生漆都嚴重過敏。當克服了苦不堪言的過敏,楊豐誠也在與漆的長期接觸、摸索中了解了其脾性和材質,為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必要的基礎,並從此走上了創作道路。

自1983年創作出第一件作品至今,楊豐誠在漆藝的探索上越走越遠,奉獻了一生最美好的年華。而今他已年屆七十,心思卻還幾乎都在創作上。三十年『愛漆如妻』,成了熟識者對他最典型的評價。

苦心孤詣 精研漆文化

一位少年時代即失學務工的老人,很難想象他能用如此淵博的歷史知識來熟稔的介紹某一事物。說起漆與漆文化,本不善言的他仿若變了個人。上至有關歷史記載,下至漆的脾性研究、代表漆器、歷代名家,許多妙處經他一一道來,記者對之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採訪中,楊豐誠為了說明漆的成分與脾性,拿出資料給記者看。資料已很有年頭,書頁泛黃,不少行間頁眉都有細緻的紅色註解。這是當年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位研究人員贈予他的。

楊豐誠對這本研究著作很看重。他說,臺北故宮擁有大量的經典漆器,對漆文化和歷史也很有研究。這些結集成冊的著作,是學者認真研究的結果,『而我是在實踐中摸索』,應該好好借鑑。

這種對漆文化和歷史的興趣與長期鑽研,使楊豐誠在其獨具一格的漆器創作之外,還擁有了一份對於漆藝、漆文化的視野與自覺,也讓他從一個懵懵然的創作者逐漸成長為今日的漆藝大師。

多年夙願 光大中國漆

1996年,楊豐誠移居廣東番禺,蝸居斗室繼續堆漆創作。2005年,楊豐誠開始在沿海展出作品。番禺人這才知道,在過去的十年裡,身邊原來一直住著一位漆藝大師。楊豐誠表示,隱居番禺為了漆,參與展出也是為了漆。早年移居是為了製漆原料和安寧的創作環境,而今是想讓更多人了解漆,了解漆藝,『美好的藝術不能只收藏在家裡』。

楊豐誠認為,純正的漆藝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組成,雖然現在出現了斷層,但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一定要傳承下去,還要發揚光大——這是其多年的夙願。為了這一目標,楊豐誠這幾年來不斷參與各種展出與展覽。他說:『參展的重點不是說我的作品,而是漆、是漆藝。讓作品自己說話,讓人們親身感受漆藝作品的魅力及其帶來的深刻震動』。

人生七十古來稀,楊豐誠對於展示、傳承漆文化有著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漆藝要發展,一定要有人來認知了解,要有人跟我一樣的喜歡。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把中國的漆文化盡量弘揚出來,這也是對中華文化傳承的一點貢獻』。

楊豐誠對展出很上心,因為每次展出,『多認識一個人、多一個人認識漆藝,這都是我的最大收獲。』他現在正積極奔走籌備在北京的展出事宜,期望能夠借助北京強大的文化輻射力來提振這門日益衰落的古老藝術。他甚至希望未來北京展出的影響力能輻射到故鄉臺灣,因為那裡的與大陸一樣,漆藝也在令人憂心的日趨式微。

背景介紹:

楊豐誠先生認為,『漆』字原應寫作『桼』,以表示有別於化學漆的天然漆。天然漆,也被稱為大漆、生桼、國桼,由漆樹皮內的黏汁做成,是中國古代漆器使用的傳統塗料。天然漆具有防腐、耐酸、耐鹼、抗沸水、絕緣等特點,對人體無害。如再加入可以入漆的顏料,它就變成了各種可以塗刷的色漆,經過打磨和推光後,它發出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光澤。然後再通過雕填、鑲嵌、彩繪、脫胎、髹飾等手段就可以製成各種精緻、美觀的漆藝品了。
(6,363 views)
[更多討論] 美術藝文新聞:美術新聞、展覽與藝文新聞
回上頁

"美術新聞/美術繪畫新聞/美術設計新聞2012/05/31~2012/06/05" 傳統頁面(電腦版)

首頁 繪圖設計 工作閒聊 比賽活動 美術討論 標籤 圖片
傳統桌面版 [ 登入/註冊 ]
© Vovo2000.com Mobile Version 小哈手機版 2024